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路遙人生讀後感(精選32篇)

路遙人生讀後感(精選3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路遙人生讀後感(精選3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路遙人生讀後感(精選32篇)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1

人生,好像一片海,時而波濤洶涌,叫囂着彷彿要吞噬整個世界;時而又平靜死板,似乎星球毀滅也打不破它的安寧。也許有時,平靜的海面下卻暗暗蘊藏了兇猛的海嘯;也許有時,狂暴的風雨卻預示着和平的訊息……

當高加林的民辦教師工作被村裏一把手明樓的兒子三星給無理的頂了,他對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說是捱了一巴掌的話,那下崗無疑是一悶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碼還當上個民辦教師,也算是生活補償自己一個甜棗,心裏不至於太絕望。況且這兩年自己一邊認真教學,一邊刻苦學習,既贏得了學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愛戴,又給自己繼續上進打下了堅實的鋪墊。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時候,偏出了這麼一擋子事兒,心裏能不難受麼!可是生活好像永遠會追求一種“中和”,不讓苦命的人太悲慘。於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終於給了這受傷的心靈一塊靈異的膏藥,況且這膏藥的癒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讓高加林放棄曾經的理想,甘願作一個農民。在此時,生活似乎又歸到了平靜,卻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高加林的叔叔回鄉當了領導,村裏幹部爲了巴結他,走後門給加林謀了個城裏記者的職位。高加林曾經的已經變灰色的夢想,又鮮活的閃在眼前了!這先抑後揚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對生活感恩戴德了,並且拼盡全力,很快闖出了一番事業,成了小鎮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讓他們在縹緲的夢境中忘了自我,開始追求空中的樓閣。加林不就是這樣嗎?經歷一番掙扎,他最終辜負了對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裏姑娘黃亞萍在一起了。一切似乎都異常的圓滿,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種“中和”,不讓苦命的人太悲慘”,它也決不讓幸運的人太圓滿。一紙狀子,剝奪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轉了一個圈子後,又回到了農村。好像黃粱一夢,虛幻一場,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經失去了巧珍,那最可愛的姑娘,擁有金子般心靈的姑娘。

生活好會開玩笑,好像貓捉到老鼠,便玩弄它,玩夠了再吃掉。究竟是多麼強大的對手,在生活那頭操縱這一切變局?難道人,永遠只能作被動的承受者?抑或物極必反,中庸之美本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永恆的規律。聰明的人,知道適可而止,不過分貪圖,不過分軟弱,終於贏得美好而長久的幸福生活。無奈生活中總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擁有了一些,便覬覦着更多。貪婪的心,就算傾盡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滿。總是盯着自己的空缺,卻不注意自己的豐滿,這樣,即使很富足了都不會快樂,而且往往到頭來,追求的東西到不了手,連已經擁有的都保不住!

你見過在在記憶裏保持永恆美麗的曇花嗎?她擁有一瞬間的精彩,而無法獲得平凡的安寧。你見過路旁默默無聞的野花嗎?她失去了嬌媚的身影,卻贏得了可貴的自由。你見過山間奔騰的小溪嗎?她時刻繁忙不停息,卻懷着奔入大海的理想和勃勃不息的活力啊!人,不是神,沒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駕的力量,就不該有過分奢侈的理想和貪得無厭的心靈。擁有一些,註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捨。當數量無法改變時,質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東西。

人生,無非短短几十年。靜心冥想,百分之幾的生命贏得了快樂與精彩,百分之幾的生命耗費在患得患失的恐懼中?生活是充實的感恩,還是不滿的惶恐?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2

看了路遙的人生之後,心情有點沉重。有時候真的覺得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當我們旅途不順時應該怎樣調節;當我們面對這一系列的艱難抉擇時,我們該怎麼辦;在一些誘惑面前我們,是否能夠把握好自己。人生這條路曲曲折折,走得越長,我們從中學到的東西越多,領悟得越多。

《人生》一書敘述了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他與兩個女人之間的事情構成了書的一個發展線索。我個人比較喜歡劉巧珍,她美麗善良、貼心,處處爲所愛的人着想。當高加林是一個老師時,她站在旁邊默默的關注他,雖然很愛他卻不敢表達,覺得自己配不上他。當愛的人被人頂替了教師職位回到家種地時,看着他在山坡上拼命挖地把手弄傷之後,心裏很心疼,給他送藥水;當加林提着饅頭到縣城賣時,她在一旁悄悄的觀察着他,心裏很替他着急,當加林一個饅頭都沒有賣出去時,她幫他賣..........這些行動都深深的打動了高加林,他倆開始談戀愛。戀愛中,有一次他倆在草堆中談話,巧珍對加林說“當我們結婚之後,我要讓你像在學校一樣,過星期天”,還有一次她到縣城裏看着愛人的被子薄,便說要給加林續棉花..........這些我們都可以體會到巧珍對加林無私真摯的愛。對於巧珍,我是十分的佩服,一個女人到底有多大的胸懷纔可以這樣默默的付出,可以苦自己,卻不願意自己所愛的人受苦,處處爲愛的人着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愛的人。

對於高加林我有恨也有同情。恨他無情的拋棄了真心真意他好的人,同情他來來去去最後又回到了黃土,落下一個不好的下場。他是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高中畢業生,自信、有抱負、有思想,畢業後當上了民辦教師,但是被人不公平的頂替了。他的心裏很不平衡,是巧珍慢慢的安撫着他。給予了他無私的愛,讓他感受到快樂。但是當他進城工作之後,漸漸的覺得自己與巧珍有差距,開始拋棄在農村的相好。記得那次巧珍到縣城看他時,對他說他家裏的豬生了十二個豬娃,被老母豬壓死一個.......他表現出反感,不耐煩,這預示着這段感情快走到了盡頭。加上黃亞萍對他的熱烈追求,他更是動搖了。黃亞萍是一個城裏的女人,有知識有文化,大膽、開朗活潑,對高加林窮追不捨。她與高加林之間有共同的文學愛好,這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最後高加林無情的丟下了巧珍,投向了那外一個女人的懷抱,我想換做現在的一些人也會這樣做的。但是就像我們說的一樣,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有人告發了他進城工作是靠關係。他又回到了生他養他的那片黃土地,所有的東西頃刻之間又沒有了,原有的愛人早已離開,鄰居視他爲負心漢。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世上沒有後悔藥,一切已來不及,只能認命了。我們不能把這些全怪罪在他自己身上,造成這種結局的也有社會原因。我們面對他這種情景時,也不敢保證不會像他那樣做。在現實面前,有好多事情是被逼無奈。

到現在爲止,看過路遙的好多作品,對《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感觸比較深。作爲一個南方人,不太瞭解陝北的文化底蘊。但是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印象是很深的。《人生》給了我很多想法和啓示,其中有句話特別好“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是啊,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曾經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面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3

人生便是這樣,如此的變幻莫測,人好像總處在一個怪圈中,一個希望誕生、而後希望破滅這不停循環的怪圈。一種希望的孕育發生使人生霎時一片光明,彷佛前路不再渺茫與難走;一種希望的破滅又使人生突然間一片黑暗,彷佛找不到前進的偏向與動力。可我們大概還不克不及弄清楚什麼纔是我們的希望,我們實在仍狐疑於希望的真實寄義,我們不懂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追求屬於我們的希望,所以在人活路上我們走的並不平展。

結業在即,尋找事情的事情如翻江倒海的海潮肆意地鞭撻過來,在這個間不容髮的關頭,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刻,我像浪尖上一隻小船。統統於我是那麼的無助,那麼的艱難。

在這個風雨如晦、行動維艱的人生旅途上,我掀開了路遙的《人生》。原來,我在揭開主人公人生扉頁的同時,也揭開了我自己人生的另一頁。

“統統毫無辦法,嚴厲的生存把他趕上了這條塵土飛揚的路。”

《人生》的主角叫高加林。和我們一樣,他二十出頭,有一定的學問,有滿腔的熱情,有高遠的理想。總以爲自己會像一隻大鳥,撲騰着翅膀,在祖國的天穹飛翔。和很多屯子青年一樣,他出生於山窩窩,怙恃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苦命的怙恃含辛茹苦扶養孩子到縣城讀書,爲的便是孩子以後能吃上一碗“公衆飯”,去除身上的牛糞味。

爲了生存,昔日爲人師的他要提上籃子到集市上叫賣。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他的難過。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4

高加林的人生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高加林做不成教師迴歸土地做農民之後發生的事,第二個階段是高加林走後門來到縣城工作之後發生的事。

第一個階段,是高加林失意的時候,農村姑娘劉巧珍給了他寬慰……

其實看這部分的時候,我已看出來了高加林並沒有多愛巧珍,而是他覺得巧珍能在那段時間可以給他寬慰。是巧珍使他重新接受現狀,走出了無法適應當農民的狀態。

巧珍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姑娘!單純善良,對高加林如此的喜歡。儘管她大字不識,但她的心比那些所謂受過教育的人好百倍千倍。就如文中德順老漢說的:“巧珍,多好的娃娃啊,那心就像金子一樣……金子一樣啊……”

像巧珍這麼好的姑娘真的很難得。

爲了他,巧珍不怕村上衆人異樣的目光和風言風語;爲了他,她可以不顧家裏人的反對也要和高加林在一起;

爲了他,巧珍主動提出來和高加林分手只爲了他更好;爲了他,巧珍和別人結婚之後還爲高加林求情給他找事做……

爲了高加林,巧珍可以做一切事。

可高加林呢,他是自私的,回到縣城之後,他發現自己與曾經的女同學黃麗萍在一起,纔有更好的發展,就拋棄了善良的巧珍。

第二個階段,就是高加林事業比較順利的時候,和家境好的黃麗萍也在一起了,可好景不長,高加林走後門的事被揭發了,和黃麗萍也分手了,重新回到鄉下,回到原來的生活。

但現在可沒有巧珍的陪伴,她已爲人妻,他這時感到懊悔不已……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5

用了兩天的時間,認真閱讀了路遙的代表作《人生》,被故事的情節深深感染,可以說是愛不釋手,欲罷不能,當讀到故事的結尾,更是意猶未盡,感慨萬千。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大腦無數次不受指控的出現周星馳的著名橋段,一個男人流着眼淚深情的說:“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僅從故事發展,我們很容易聯想到的就是愛情,可是當你更深層次的思考,你會發現愛情只是表面的一個點,她所要表達的意思可能更加豐富,表達的是理想與現實的取捨,這就是生活,生活的點點滴滴拼湊起來不就是有血有肉的人生嗎?

我們都是芸芸衆生中的普通一員,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卑微的如同一粒塵埃。但我們有有着自己的思想,面對着自己的現實,懷揣着自己的理想,無時無刻不得做出自己的取捨。也許我們已經厭倦了自己熟悉的一切,也許我們有着美好的理想,但是現實的小鞋卻穿在自己的腳上,合不合適只有自己最清楚。

珍惜眼前,懷揣夢想,路在腳下。

書籍簡介:《人生》,中篇小說,是著名作家路遙的成名作。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6

讀完路遙的《人生》,有幾個小感觸,雖然我的閱歷有限,但是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明白!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擇的。

人們常說,浮的高,跌得重。無論到了什麼時候,做人的根本不能丟……

再有,最重要的一點:人似乎總在追求着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對於得到的,或多或少就缺少了那麼一點點價值。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當你瘋狂的追尋着更加新奇,更加具有誘惑力的物品,突然間失去它時,或者再也不屬於你時,你纔會猛然警醒,這樣東西早已融入你的血液………………高加林失去了他的‘金子’,一輩子再也不會有了……縱然他疼得撕心裂肺……

說得再俗一點,我覺得人生就像打麻將,不管手裏的這副牌是好是壞,亦或是不留神發錯一張牌,你都得按照排場的規矩認認真真的玩下去,不能隨便就把牌一推,說,不玩了!

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利用這一切去創造我們魅力四射的人生吧!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7

看完路遙的《人生》,讓我的心無法平靜,一直深思領悟着那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有人說人生如五彩泡沫,所有的追求最後都會是一場幻滅;有人說人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都要去品嚐;而我想人生是一盤棋,每個人只能下一盤,但是誰都不能保證全盤運籌帷幄,步步爲贏,但是我們依然是人生的主宰者,我們要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五彩幻想的破滅,更不要被動地品嚐命運強加的各種滋味。

我想故事的結局一定像我們每天所走的路一樣,一樣的實在。路,可能有花俏的,像滿地遍花的羊腸小道,像鋪滿鵝卵石的小橋,可能還有的設計讓水漫上去,等等。可這些終是旅遊式的消遣,就像我們偶然通宵達旦的與朋友狂歡,真正稱得上路的還是那些結結實實的水泥大道。

人生,多麼沉重的字眼,有誰能在這條道上一馬平川。有些事情蹉跎的是歲月,而有些事情卻要用整個歲月去懷念。也許人是易忘的,可有一種記憶是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心上,每一次扯動就會疼痛,就會流血,就會進一步的加深它的傷痕。人生這部作品是段樸實而又悽美的愛情悲劇,而這段悲劇之所以悽美,就是因爲有劉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對於她來說是一種致命打擊,但是,“剛強的姑娘,她既沒尋短見,也沒神經失常,人生的災難打倒了她,但她又從地上爬起來了!”這一是體現出她的堅強、堅韌;又體現出她對生活,對土地,對自然,對家鄉的深厚感情。透露出路遙對土地、勞動對故鄉自然的深切熱愛和依戀。

人生是我們沒法邁過的檻,而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加!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8

簡單的故事,明朗的線索,所謂的跌宕,名著《人生》即是如此。剝掉它華麗的外殼,呈現於人前的只有一個裸露的,懦弱的高加林,起碼我是這樣認爲,就是我唯一的收穫,不得不承認高加林能幹,正直,熱血,但這絲毫都無法掩飾他是人生指尖懦弱的顫慄者的事實。他懦弱,並不是指他行爲上的逃避,而是指他面對抉擇的猶豫,軟弱。

正是由於他的懦弱,他軀殼表面浮誇的熱血被一點點的吞噬,甚至於埋葬了他的愛情與事業,最終成爲一具被懦弱之絲牽引着的人生木偶。或許你會說這是時代結出的悲哀之果,但作爲幕布的時代何以能夠左右真正的演員呢?時代只是客觀存在的背景,是高加林自己在一次次懦弱的掙扎中抽乾自己的熱血,染紅了時代,染紅了那黑色的幕布。紅與黑的交織正是那悲哀的極致色彩。

與腥紅的真實的血液相對的無色的精神的血液了,你儘可以用它衡量一個人受過多少良心的譴責,它就是道德的沙漏,只是再沒有翻轉的機會,高加林就是在懦弱的愚弄下流盡了它最後一滴精神血液。他的血爲巧珍而流,爲年邁的父母而流,爲樸實的村民而流,甚至爲他的家鄉高家村而流,他辜負了所有,傷害了所有,高加林越是被包容,他越是血流不止,他們越是給予高加林一顆火熱的心,高加林的熱血越是加快流逝。他必須爲自己內心的懦弱付出應有的代價。於是沾染了精神血液的幕布有了自己的意識形態,那是一張張黑色的,嘲弄的笑臉,嘲笑高加林的懦弱。

俄羅斯著名尼耶斯夫彼斯基認爲:人生就是在上地眨眼的剎那,傾盡自己所有的血液,在幕布上留下屬於自己的一絲色彩,哪怕只是悲哀。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9

路遙的《人生》通過小說的故事發展,展現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有出於慣性、本能、環境、也有慾望、夢想,在時間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過行爲表達自己的人生。

《人生》具體背景我沒有查證,應該在改革開放萌芽期,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有激情、勤奮、才華、理想,在現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任堅持努力去實現夢想,但另一方面慾望、虛榮充斥着他矛盾的內心,並最終被衝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於追求、熱愛生命、忠於現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着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美好寄託。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裏長大,但成長環境的不同也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性格。高明樓的圓通、眼界和眼光,馬栓的圓滑,德順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劉立本的精明。

這本小說是朋友推薦的,總希望能找到一些什麼,可越是期望越是失望,直至被去除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在農田裏對德順說“德順爺爺,我一開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嚐個遍,以後就什麼苦活也不怕了。”才被震撼。人最怕面對的是脆弱自己,最強大的是內心的堅韌。

社會是現實的,人生的岔口也有很多,選擇也就很多。在面對成績,成功時要保持冷靜,要戒躁戒躁,找到原本的自己,真實的自己。在失意的時候,在給自己希望,想想美好未來,重新看待自己,相信一切都會變好。在普通中,在平凡中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努力積累,只有在積累後才能抓住機會,如果高加林沒有才華,也可能成爲優秀的通訊幹事。要有堅韌的性格,在困難面前理清思路,克服困難,堅定不移的走出自己的路。

高加林還是高加林,雖然故事結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夢想不熄滅,此段經歷會成爲他最爲寶貴的財富。人要有夢想,要有激情,要吃苦耐勞,要敢於折騰,敢於寂寞。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10

花了兩天的時間,把路遙的《人生》一書看完了,看完後非常有感觸,感覺自己的心靈好久沒有這樣被觸動了。

“人不能因爲虛榮要拋棄做人的原則”,這是書中光棍老漢德順對主人公高加林說的一句話。高加林因爲被別人“走後門”而失去了自己民辦教師的職位,自己轉爲正式教師的夢想也隨之破滅。後來又因爲“走後門”而一路青雲直上,但是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走後門”一事被人告發,自己飛黃騰達的夢想又破滅了。而揭發此事的人正是克南的母親,她恨他奪去了自己兒媳婦。他爲了自己能夠去大城市發展,爲了自己的聲譽和地位,拋棄了巧珍這塊“金子”。他只看到黃亞萍的溫柔與才華,卻忘記了是誰在他最失意最落魄的時候關心她,給他勇氣。純樸善良的巧珍雖然沒讀什麼書,大字不認識幾個,但是對高加林的愛卻是真摯的。但是高加林卻因爲和她沒有共同語言,最後放棄了她而選擇了能和他談論十四種新能源的黃亞萍。他這個決定註定要讓他後悔一輩子,就算他沒有被揭發,而是隨着黃亞萍去了大城市,黃亞萍此時雖然深愛着他,但是誰能保證到了大城市裏後不會變心呢,那裏比他優秀的男人大把,誰知道她會不會像拋棄克南一樣拋棄他呢。但是巧珍不一樣,他要是選擇了巧珍,巧珍會一輩子死心塌地的跟着他過一輩子的。後來巧珍也很嫁人了,嫁給了莊稼人馬拴。高加林知道此事,才後悔當初沒有聽父親和德順老漢的話,本來已經得到了一塊金子,卻像土圪一樣給扔了。

如此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着我,也給上了一課: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的選擇,一但選擇錯誤,失去的東西也就永遠失去無法再擁有它了。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就算得到了也會失去更多的東西。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11

人生在世,起起伏伏。猶如深邃的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驚濤駭浪。而我們只要堅守一顆真摯而積極的心,乘風破浪會有時!

《人生》以新中國成立不久後大生產的農村爲背景,很具有歷史價值。以高加林的愛情和事業爲主線,描述了當時社會現實狀況。通過對高加林、巧珍、黃亞萍,順德老漢等人物形象的刻畫,而揭示了生命無常的悲涼道理。而且本書的壞境描寫非常細膩、真實。最喜歡的就是《人生》敘事中,將每個人的想法都分別地用相應的篇幅深沉細膩地描述出來。這樣使全文人物形象更鮮明突出。也許,以後的寫作過程中可以嘗試用此種方法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失去後才懂得珍惜,可是懂得珍惜也沒有用了。因爲已經失去了!高加林因爲貪戀大城市的繁華與更多的發展機會,而拋棄愛他如命的巧珍。但是在縣城被遣送回生產隊時,才懂得巧珍的好。但爲時已晚,巧珍卻早已嫁作他婦,與他今生是徹底無緣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悲哀。高加林空懷一身才華卻因沒有考上大學而入民辦小學教書,卻因沒有家庭背景而被迫下崗。最後,它回到自己的村,回到自己的生產隊做農活。不久,他因叔父的調職,而被暗中調到縣城當記者。人生狀況,沉沉浮浮。加林只是因爲沒有實權,更因爲社會的現實,而只能隨波逐流,無法自己掌握人生。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若加林沒有真才實學又怎麼可能在縣城大放異彩?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唯有不斷加強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辦事能力,纔有可能抓緊每個試圖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機會。時代的悲哀更是個人的悲哀。而今,九零後的我們,更因九二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讓如今社會金錢至上的理念浮出水面。對金錢、實權的追求,造成當今社會價值觀的混亂與個人人生的蒼涼與無奈。

我們無法精確地掌握生活的每次沉沉浮浮,但是我們能以一顆真摯而積極的平常心去面對每次的挑戰。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12

時隔多年,當人生再次步入十字路口,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厚重的著作,試圖從中尋找一些夢想的痕跡。每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部《人生》,儘管沒有了高加林,現實生活中的90後大學生們又何嘗不是新時代的楊加林、武加林、薛加林......你以爲你考上了大學,學習了經濟、檢驗、護理似乎就真的可以爲祖國的衛生事業及金融行業貢獻你當初的宏偉大志,你以爲這個社會就應該是尊重知識、崇尚自由、注重公平,實則既不是知識欺騙了你,也不是時代辜負了你,其實我們不得不如同高加林面對黃土地一樣,對待自己現在的生活,只有真正將自己的根在黃土地中扎穩紮牢,你才能在自己澆灌的樹頂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小說通過高加林的幾起幾落,及其與黃亞平、劉巧珍的愛情糾葛來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它所反映的絕不僅僅是小說主人公的人生起伏,更是對當時陝北農村現狀及變化的情景再現,是對知識分子命運的沉痛思考,是對國家未來的隱隱擔憂。

“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死狗了”(德順給高加林說)。“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小說中類似的論述不勝枚舉,無論是通過人物對話還是穿插於篇章之中的對理想、對青年、對人性的闡述無不字字珠璣,讀來如夢初醒、當頭一棒。無論你身處何地、心在何方,更無論你年長年青、事從何業,一本《人生》都能讓你不再感念生活的艱辛,不再模糊心中的理想,不再荒廢流逝的時光。

從現在起改變不容撼動的習慣,停止刷動抖音的手指,戒掉想要吃雞的衝動,不要再讓手機擠佔你本不寬裕的時間。時間不等人,青春在流逝,活在當下,人應該對得起自己的青春,對得起曾經的十年寒窗,對得起自己曾經的初心和理想,是《人生》給了我新的人生。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13

這幾天在家裏讀了路遙先生的《人生》,裏面豐富多彩的人物描寫和故事情節使我回味無窮。

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有着很多重要的岔路口。一開始高加林在學校做老師,由於高明樓給他兒子走後門,所以三星才把高加林換了下來,高加林的人生在那一刻也走到了最低點,然而他並沒有頹廢巧珍的出現是他重新振作了起來,幸運女神再次傾向了他 。後來在馬佔奎的幫助下加林到了縣裏去工作。在工作過程中他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此同時他也面臨着一個重大的選擇:巧珍?亞萍?在地位的誘惑下加林違背了他的良心而選擇了黃亞萍,這次錯誤的選擇不僅使他沒能最終和黃亞萍在一起而且還使他被停職重新回到了農村。

高加林的這一些事說明了一個問題:他的人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在機會來臨的時候,他沒有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在我們的人生路途中同樣充滿着許許多多的選擇,同樣關係着我們的命運。小到考試中的一道選擇題,身邊朋友的選擇;大到自己工作的選擇,人生目標的選擇,我們都一定要慎重的走出每一步。

也許你會問我們爲什麼一定要做出這麼多選擇。那是因爲我們在不斷的成長,身邊的的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身邊交流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選擇就是我們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我們通過不斷的自主選擇,自己也在選擇中得到鍛鍊,在做出正確選擇的時候吸取成功的經驗;在做出錯誤的選擇的時候吸取失敗的教訓;只有通過不斷的自主選擇我們的選擇能力纔會不斷的提高,我們的人生纔會跟家的豐富多彩。既然人生選擇這麼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掌握一些方法學會如何進行正確的選擇。首先我們應該在選擇之前認清自己的真實需要,選擇自己最適合,最喜歡的一條道路;然後我們應該根據選項查閱相關資料,全面的的瞭解這些選項的具體情況;最後如果我們一次選擇失敗了也不要放棄,因爲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選擇,我們要從中吸取失敗的教訓,以便下次的選擇更加完美。

人生的選擇就是這樣模模糊糊,讓人看不透以至於有些擔心和後怕。但是人生就應該是這樣子的,我們要在今後的生活中不斷的鍛鍊自己,這樣我們的人生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14

“當愛面對現實”——這是我讀完路遙先生的《人生》後,感觸最深的一句話。

如果現實是一片海,高加林(以下簡稱“高”和劉巧珍(以下簡稱“劉”)曾經同在海的此岸,而黃亞萍(以下簡稱“黃”)和張克南(以下簡稱“張”)在海的彼岸,這兩對人在他們的世界裏書寫着愛的篇章。但隨着對現實的跨越,他們之間的感情也在發生着激烈的變化。

當愛第一次面對現實,高選擇了劉,黃選擇了張,儘管高與黃之間曾有過懵懂的情感,但現實的鴻溝最終讓他們去面對眼前的愛情。轉折點出現在高的叔叔復員歸來,使得高有了到縣裏去工作的機會,也正是客觀條件的變化,爲高與黃再續前緣鋪平了道路,由此展開了高在劉與黃之間感情的碰撞。高所面臨的並不是兩個人的幸福,而是關乎四個人的未來。

當愛第二次面對現實,高經過心理鬥爭,選擇了黃。從此進入了四個人複雜的情感糾葛。高與黃的牽手,似乎是體現了八十年代青年勇敢追逐真愛,尊重個人情感。但這些是建立在背信棄義和劉與張痛苦的基礎上,所以他們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當愛第三次面對現實,高丟了縣裏的工作,而黃因爲愛情並沒有隨他回農村。可見,黃對高的愛是有現實前提的。但此時的劉已經在高離去後心灰意冷,嫁給了她並不愛的馬栓,一個一直深愛着她的老實的農村小夥子。而高不得不又再次面對感情和生活的泥淖。

小說的.結尾,劉巧珍的愛再次照亮了灰色的現實。她求高明樓,能再讓高加林教書。可以說,劉的農村姑娘那種執著的愛和黃因現實而變的自私的愛,是本篇小說所要呈現給我們的兩種不同環境下成長的人對愛情不同的理念。

讀完本篇小說,很多人都爲高加林的選擇感到惋惜,對他沒有和劉巧珍成就郎才女貌的傳統婚姻結局而惋惜。但我想說,這就是現實,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所以,每當我們在生活中面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冷靜。看清楚真正對你付出真心的那個人,不要在虛名的覆蓋下模糊了雙眼。

黃亞萍可以背叛張克南,難道就不會放棄你高加林嗎?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15

《人生》這本書,是爸爸送我的十五歲生日禮物。鵝黃的封面上,寥寥幾筆畫出一輪夕陽、一條沒有盡頭的路與一抹孤寂的背影,“人生”二字遒勁有力。接過書,我像着了魔似的,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來。

夏日傍晚,悶雷滾滾,彷彿有怒不敢言似的,讓人心裏又悶又溼,不痛快。主人公高加林光着身子,汗流浹背,向我奔來。我隱隱感覺不妙。老兩口看見兒子,笑了;而他,卻一頭倒在牀邊。這是怎麼了?老兩口替我問出了答案——原來,他高中畢業後,回村裏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不料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不得不重新回到黃土地上勞動。讀到此處,我爲高加林感到不甘,可有什麼辦法?生活彷彿從來就是如此不盡如人意。

此後,高加林每天拼命幹活,卻絲毫沒減輕心中的憤懣。快陷入絕望之際,他遇到了巧珍。在巧珍眼裏,高加林是完美的,她以滿腔熱情換得了高加林的注意;而在高加林看來,巧珍只不過是一個他在跌倒時可以與他分擔痛苦的人。他心性高,自然看不上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姑娘,儘管他倆在草垛上賞月,在別離時相擁而泣……或許他流露過真情,但那隻不過是感動而已。

終於,高加林等來了機會。他進城時遇見了老同學黃亞萍,兩人有太多相似點,一拍即合。很快,他在巧珍來送狗皮褥子時,向她表明了心跡。他選擇了黃亞萍,並依靠她的關係進城工作。巧珍在落寞之餘嫁了人,與高加林再無瓜葛。可惜好景不長,高加林依賴裙帶關係進城的事情敗露,他再次回到了那片一直想逃離的黃土地。一切又回到原點,彷彿一切都不曾發生,這不禁令我想起一句話: “萬物走到盡頭皆是迴歸,而我還在自己的軌跡上追尋着遠方。”

合上書,淡淡的黃土氣息彷彿還在鼻尖縈繞。讀完高加林的人生,我開始相信宇宙中或許真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就像老人常說的,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數。我不止一次地想:人活着究竟是爲了什麼?意義何在?人生帶給我的困惑纏繞在我心底,剪不斷,理還亂。隨着時間流逝,我才慢慢明白一些。

初春,我去鄉間田地裏寫生。線條自筆端緩緩流出,我恣意描繪着一幅幅蘊含勃勃生機的畫面。田間有一條小溪,淺淺吟唱,緩緩流淌。拂面而來的風中夾雜着泥土的芬芳,好聞得很。遠處跑來一個小女孩兒,她用稚嫩的眼神打量着我。她身後跟着一位老人,滿頭華髮,精神矍鑠。小女孩兒掬起一捧溪水,看着水中映出自己的影子,綻放笑容。她指着小溪問:“爺爺,溪水爲什麼會流啊?”老人沒給出回答。“那溪水流到哪兒去了?”她又問。老人笑笑,蹲下身子,掐了一片綠葉,葉片上滾動着幾滴水珠;又折下一朵野花,那花尖兒上頂着一顆亮晶晶的露珠。“這溪水呀,就像人生一樣,會一直向前流動,你長大就明白了。快走吧,你奶奶要擔心了……”老人一邊將綠葉與野花放在小女孩兒手中,一邊和藹地說。我不知道她聽懂這番話沒有,我好像懂了——人生就像溪水一樣,雖不知它爲什麼流動,它要流向何處,看似沒有意義,卻一直存在。當我們老了,追逐過名利之後,心閒淡下來,再來田間散步,或許會發現這條溪流很細,流得可能不遠,盡頭就在岸邊的樹葉上、花尖上。

盡頭還可能在哪兒呢?冥冥之中,我被這樣一個聲音促使着放下畫筆,去找尋。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16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路遙的書《人生》。我從看到這本書的第一眼,就在想人的一生會是什麼樣的呢?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也許人的一生就像一道選擇題,選擇不同的答案就經歷不同的人生。也許人的一生會經歷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各種滋味。這本書的作者是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1992),1973年進延安大學讀中文系,而且這本書還是一個電影,還對馬雲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這本書讓我更加怦然心動。

主人公高加林沒考上大學,用自己的努力當上民辦教師,但他村的“大能人”高明樓開後門讓兒子當上了教師,把高加林職業頂替了。高加林回到故鄉,他現在只有一條路——當農民。過了幾天才從殘酷的現實中走了出來,他第一天干活就把手磨出了水泡,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樣幹他的活,他覺得要先苦後甜,只要把最累最苦的活幹完,以後什麼苦也不怕。

後來馬戰勝幫助高加林找到了一個記者的工作,要去鄉下一個村子裏,因爲是夜晚,還發了大洪水,高加林不管路上有多麼艱難困苦,都會克服種種困難快速前進,腳破了一直在流血,也沒有感到一點點疼痛,如果是我的話,我不會那麼任勞任怨的種地,也做不到在夜裏進行調查工作,在學習中遇到難題,就會放棄,還會各種埋怨,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學習高加林永不退縮的精神,積極樂觀的心態。

高中生高加林回到家鄉離開故鄉,他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互相糾纏,催人下淚,十分感人。

人生道路雖長,但往往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時,人生的道路曲折蜿蜒,有失敗,有成功,有挫折,有無奈……如果走錯一步,有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制定我自己的人生規劃,不管路有多麼艱難困苦,我們都要勇敢的面對,勇往直前。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17

偶然間,翻開路遙的《人生》,被一行行淳樸的文字所吸引。在書的封面有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從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生經歷,我看到了他的跌宕起伏與無奈。從教師到農民角色的轉換,使他難以面對現實,痛不欲生,而在這期間,她卻收穫了一份最純真而美好的愛情,陪伴他度過最低谷的時期。而沒過多久,這個農民走進了城市,由於信念的不堅定,使他放棄了單純善良的農村姑娘,選擇了高中同學黃亞平。誰又能想到,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使他重返農村。他的一生,在得到中失去,在失去後得到而又失去,正如小說中路遙所說:“生活啊,有時候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候又讓現實變成夢想。”

什麼是人生呢?我認爲人生就是在你這一生中面對的種種選擇,以及作出選擇之後,所付出的代價以及所承擔的後果,選擇或對或錯,後果或成功或失敗,但這都無可厚非,因爲都是自己的選擇,也正是在種種選擇中,纔有了感悟人生,收穫經驗的機會。

誰也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我們能做的唯有珍惜眼前,活在當下,知足,方能長樂。願我們在作出選擇時能不忘初心、滿懷理性與道德。也希望在多年之後回望自己的人生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願老去之後,有一個嘴角上揚的青春。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18

人生如果選擇錯誤,發展就會出現歧路。每一段人生都有自己該演繹的東西。

《人生》發表於1982年,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青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小學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爲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內心由彷徨轉爲寧靜。這一切因爲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裏。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差距越來越大。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加林又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爲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故事簡單但寓意深刻。

沒有農村生活體驗的人,很難理解農村人的世界。即使是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如果沒有那份真摯燃燒的愛也無法理解他們。在路遙的文字世界裏沒有極度的壞人,就在於他對這個世界沒有絕對惡意的猜測,而是用愛和溫暖回報那個給予他生命體驗的世界,巧珍和高加林他們都做了一個夢,都是一個不滿足於現狀的夢,也都是黃粱一夢。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們倆是一樣的。所以人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始亂終棄,而是這其中的矛盾與掙扎。高加林的奮鬥經歷在中國當代社會具有典型意義。高加林作爲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企圖以自己的智慧和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高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個人奮鬥與社會境遇的不協調、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

小說更深刻地分析了造成這一悲劇的社會、文化和歷史根源。高加林雖具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和才能,但卻被毫無理由地擠出民辦教師隊伍;即使他再有才華,幹得再出色,因爲他是農民的兒子,他就必須被趕出縣城。高加林的悲劇,體現他選擇了一種與現存的人生觀相矛盾的奮鬥生活,更展示的是社會現實的不公正。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如果加林沒有和巧珍分手那麼他也許會在小城裏長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能和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生活一輩子嗎?如果加林選擇的不是亞萍而是另外的一個城市女孩,那麼他又會是哪樣地生活呢?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也沒有理想中的美滿,它總是或多或少地讓我們的現實與理想相背,一個人的性格與追求往往決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軌跡。愛是什麼?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會給你這次選擇一個什麼答案?誰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鄭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決擇,做到不後悔。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貪多,要的是過程。就算人生“對不起”我們,我們也不要做出“對不起”人生的選擇,那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我極力推薦《人生》,並非它出色到不行,而是真的可以學到該學到的東西。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19

再讀路遙,只覺一股樸實的氣息,如他筆下反覆描述的土地,深沉,厚實。不用任何華麗的詞藻,

對於《人生》裏的高加林,我是又恨又憐。故事的開始給了他很多悲情遭遇,公家職務被人用關係換下來了,讀過書的他不甘心也不好意思下地幹活,他的命運從天堂一腳踏入地獄。人在落魄或是落寞時總是很脆弱,尤其是感情。就在這時候巧珍出現了。上天不會把人逼上絕境之路,巧珍的溫柔、熱情和對他覆水難收的愛着實感動了高加林,也感染了他的生命。愛的暖流漫過了精神上的凍土地帶,新的生機便勃發了。他積極的開始新的生活。

她是他生命的一盞燈,爲他溫暖最暗的一段路。可是,天明瞭,他還會記得那盞燈麼?

他有知識,有思想,有雄心,不甘心一輩子平平庸庸的奉獻給土地。他只是缺少一陣東風。他的東風來了,高加林的叔叔轉業到地方做了勞動局局長。他稀裏糊塗地做了縣委通訊組幹事,生活在一瞬間發生巨大轉折。他的天突然亮起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讓人眼花繚亂,他的心也亂了。

我十分的愛巧珍。她勇氣十足的愛着一個人,又能設身處地的爲他着想,當這個人拋棄她,和別的女人共赴美好前程的時候她成全他。最後高加林被人揭露走後門,失去工作後,她央求姐姐替高加林爭取一個村教師的名額。她的心就像金子一樣。只是最後她已嫁爲人婦,他卻發現自己愛的是她。

故事的最後,高加林再次失意,同村的人們沒有嘲笑,而給了他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我突然懂了人需要寬容。很多年前讀到結尾,我或許是在心裏暗暗說:瞧吧,終於有了報應,誰讓你負了巧珍這麼好的人呢。可是這次我突然覺得高加林也沒有錯,這只是他的選擇。看到最後,想想高加林一波三折的命運,或許這才叫人生。柳青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20

路遙,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經過了自己的一系列的努力終於在小學教學,大學畢業後,開始靜心寫作。

路遙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曾獲得茅盾文學獎,但是其先前寫的《人生》更是問世之後引起全國轟動,更是把他推上了人生的巔峯。更反應了現實和理想的差距。現實的無奈一句話: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高加林,路遙筆下的人生的男主角,畢業於縣裏一所重點高中,本想就此可以擺脫農民的出身,同時也不妄自己這十幾年的努力,和家人的熱切期望。

畢業後,回到自己的家鄉理所當然的進入了當地的一所小學任教,生活本以爲就此平靜祥和。誰知道,他們村裏的幹部憑藉自己的權利,把自己有關係的親人去代替高加林去任教。此時,高加林更是內心鬱悶,心裏說不出的悲憤,但是又因爲自己無權無勢,只好無可奈何,一腔年輕熱血怎可就此委曲求全。更是受不了村裏人的議論紛紛,雖然都知道內情,可是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已經習慣了。命運給了他當頭一棒,卻給他帶來更多的更多的人生經歷和艱難選擇,和無限悔意。

失意之時,一個女子給他帶來的安慰,像一陣風吹開了他的心房。巧珍一個農村的女子沒有文化,卻擁有令人羨慕的活潑,面容和家世。對高加林一見傾心,十分愛慕,但是心中又有深深的自卑對自己愛的人只能遠遠地望着,因爲自己沒文化,大字不識一個,而高加林離她那麼遙遠。可她又控制不住自己對高加林熱烈的愛,看着高加林距自己的距離越來越近,終於一個時機她向他告白了,隨後兩人陷入了深深的愛,可是高加林心中始終有一根刺,他不想就此在農村生活一輩子,或許是虛榮心或許是年輕的力量在點燃內心的那團火。一個巧合的機會自己叔父回來,自己又被安排到城裏工作。

在城裏,遇到了自己的同學黃亞萍,黃亞萍也是一直傾心於高加林,並且熱烈勇敢的追求着高加林,高加林本來糾結着對於巧珍的內疚,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黃亞萍因爲只有能和他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點燃內心的年輕火焰。可是不久之後拖關係進城的事被揭發,又回到了鄉下,可是此時巧珍也已經嫁人了。

人財兩空,同時也使他看清了人生,和深深的懊悔,折射了現實世態炎涼,世風日下,自己隨波逐流的懊悔,同時也是當時時代帶來的無奈。人不可能一直一味的向前,應該時不時停下來想一想。人生追求的是什麼,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21

讀完路遙的《人生》,站在黑暗中,伸手不見五指,完全看不清前面是坦途還是荊棘,但要到達目的地,只有摸索前行。就像人生,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轉折,但不能因爲害怕就止步不前,唯有越努力越幸運。

高加林有文化有能力,但三起三落的人生就像過山車,最終還是逃脫不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才情被土地無情埋沒,我想那是舊中國落後的悲慘命運,深刻感覺到國和家的關係這樣緊密相關。生活在今天這樣和平富強時代的我們,要感恩所有付出者,也要向更高的臺階努力付出。人生不應該據爲己有,常常糾纏在個人的榮辱得失中,它應該是民族的,是世界的,哪怕今天你只是爲地球撿拾了一片垃圾,也是環保貢獻者,所以,活着就有意義。也終於對古仁人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站得高,才能活的灑脫。

高加林在追尋理想的途中,丟失了最愛她的巧珍,巧珍這個名字大概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吧,珍就是真。真善美,只有真實善良的東西纔會美,他真實的內心被飄飄然的幻想矇蔽了,等他幡然醒悟,幸福的金馬車早已遠去,只能撿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它。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22

這天,我讀了路遙的短篇小說《人生》,故事情節深深地感動了我,多次流下眼淚。巧珍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她漂亮、善解人意、要強、有眼力,個性是當她愛一個人的時候,那種徹頭徹尾的勁,即使他負了她,可他仍執迷地去愛他,默默地,執迷地去愛他,併爲他做事。她又有堅強的一面,當高家林和她斷絕戀愛關係與另一個女孩相愛後,她毅然的理解了這個現實,儘管她深愛高家林,在別人看來,她不尋短見,也會神經病的,但是她非但沒有,反而比以前更能幹了,她熱愛生活,每每看到綠油油的田地,她什麼都忘了,用書上的話說:大地能包忍任何痛苦。

我想,我也要像巧珍一樣,愛一個人就去愛他到永遠,我之所以多次掉下眼淚,可能也在於我想到了自己的處境吧!讀完書後,真痛快。記得小時候,每當看完一部電視劇,我總期望有個完美的結局,總期望每個人的結果都像自己頭腦中的一樣理想,否則,自己會很生氣,覺得不美,可此刻,也許自己長大了,對於什麼樣的結局都能認可,都能理解,有時,作品的杯具會更美!

本篇日記寫於99年12月5日,當時自己正值大學一年級,八年後的這天,初爲人母的我,重新翻開日記,感慨頗深,抄寫過來,與大家一齊回憶一段大學讀小說的時光!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23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人年青。

《人生》是我前幾個月讀的一本書,路遙用他那樸實無華的文字記錄了一個年輕小夥高加林一年的經歷,他的一年可謂是起起伏伏。

高加林是一個農村的知識青年,他擁有強健的體魄,極富文采,在當地小鎮上當一位人民教師。但平靜的生活被村中的大隊書記高明樓打破,他利用關係將自己的兒子三星代替加林當了教師,這對加林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不得不回到村裏當農民。但在村裏,他與村裏最好看卻沒文化的劉巧珍相愛。因爲加林的當了勞動局局長的叔父回來村裏,高明樓怕得罪他叔父,又靠關係將加林送到縣委大院當幹部,加林隨後與劉巧珍道別。加林進城後不久,就與高中同學黃亞萍相遇並熱戀。但由於黃亞萍之前有一個男朋友張克楠,張克的母親爲此憤憤不平,她於是舉報了高加林靠關係找工作的事。加林很快就被撤職,他有回到了農村,變回原來那個一無所有的人了。

讀完這本書,我心中遏制了一股憤怒的情感,加林本是一個被命運捉弄的普通人,但他自己卻沒經得起誘惑,因爲一個人而背叛另一個人,到頭來只是一無所有。當時中國的社會風氣也不好,因爲關係而得到一官半職的事情,大家都習以爲常!去回望我們的一生,從小到大經歷了許多挫折,也獲得了許多成功。在我們的每個挫折和成功背後,我們多多少少都懂得了什麼。這些挫折與成功的經歷不正是加林這—生的起起伏伏嗎?人的一一生不就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得到經驗,然後憑藉這些經驗換取一次次的成功,成功與失敗才鑄就現在的我們。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岔口,在抉擇前進的方向時,要經得起誘惑,不能像加林這樣迷失自我。

柳青說過一句話:“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有些岔。道……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網絡上我經常會看到一種新聞:“某官員因受賄X萬被抓。”這些官員不正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受了誘惑,走錯了方向,於是他們人生的很大一段時期從此就受了影響。人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應是理智的,在心中建立一座燈塔,讓我們在抉擇時,可以明辨出哪條纔是我們應走的道路。

高加林的一生是幸運的,他有一個深愛他的人劉巧珍;高加林的一生又是不幸的,他由於各種因素最終一無所有。願我們每個人都不要成爲高加林,在生活中要經得起誘惑,做最好的自己,讓誘惑不要衝破心裏的大壩。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24

看完高加林抓着黃土,叫着:“我的親人哪……”。我合上了書。一口氣讀完了路遙的《人生》,感悟也一股腦的涌來。

高加林是高家村農民的兒子,但他從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因爲他知道農民那全部偉大的艱辛!可是他十幾年拼命讀書,高中畢業後還是沒能考上大學。後來民辦教師當得好好的,竟又被下了,原因是大隊書記的兒子高中畢業了,急需工作。

開始他也是憤憤不平,整日睡覺吸紙菸,頹廢了一段時間,他纔想明白,穿得破破爛爛下地去了。

後來他遇見了巧珍。他是富人家的女兒,卻對農民家的加林哥一往情深。在一次次事件過後,他們走到了一起。開始也是倍受阻撓,畢竟自由戀愛在那個時候還算丟人的事。更何況身家背景也差得太多了。

終於,高加林走後門得到了一個在縣城的機會,他告別巧珍,興高采烈地去了縣城。憑着好的文筆,能幹又瀟灑,他立馬成了被大家寵愛的縣上記者。這時候,他又遇見了亞萍。他們是中學同學,關係挺好。畢業後就斷了聯繫。亞萍將自己的愛慕之情如實相告,一個農村的文盲女,一個縣城的文藝女,加林果斷選擇了亞萍,這能使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一切完美之時,高加林走後門被告發了,他失去了工作,被人痛罵,也失去了亞萍。當他回到農村時,發現自己深愛的巧珍因被他拋棄已結婚了……

後悔嗎?換做誰都會後悔!但這就是人生,不容許你反悔,也不許你重來!

或許年紀輕輕的我沒資格說人生,但我也曾看過讀過他人的人生。

英國女作家J。K羅琳本是個單身母親,窮困潦倒,生活艱辛,但她沒因此對生活喪失信心。羅琳堅持創作出了哈利。波特的故事,小說一出版就獲得許多好評,她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她成爲了集財富與成功爲一身的女人。

家喻戶曉香港男明星成龍,1981年與林鳳嬌祕密結婚,兒子在結婚第二天出生,可他對老婆十分提防,直到“小龍女”事件時林鳳嬌的平靜寬容,讓他學會了信任和珍惜。

堅持和珍惜,出現在他們的人生裏,恰恰也是最重要的兩點,在選擇面前堅持自己的心,珍惜自己所愛的,就不會一無所有。

如果高加林能明白多好,明白巧珍對自己而言的意義,珍惜她,也珍惜這份愛,或許能陪他走完這漫長人生路的,就是巧珍。

《人生》這個故事激勵了萬千青年,他們重新認識社會,開始思考人生。

我也在想。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25

一次偶然機遇,看到路遙的《人生》,便很快被它樸素、平實的語言吸引,被它生動、曲折的情節感動。工作後,又重新翻閱了這本書,此時已從故事情節中脫離出來,更能理解其中的內涵,看到的想到的更多,憐憫中有一絲悲憤,涌起很多感觸。

《人生》主要講述一個叫高加林的年輕人,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民辦小學教師,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才能而又充滿希望的職業,然而這份職業都被大隊支書的兒子取代。於是,他回到了土地。在那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劉巧珍走進他的生活。

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既自尊、自信、自強,又有自卑、自負、自私;既樂觀、堅強、有追求,又悲觀、懦弱、虛榮;既敢於反抗,又不斷妥協。那個年代,中國經濟迅速增長,城市居民生活日益優越,對於農民出生的高加林來說,自然是一種衝擊和誘惑。他渴望走出那座束縛他思想,抑制他生命力的大山,他對城市生活充滿渴望,對個人發展有所追求,他骨子裏不甘平庸,執著地追求好的生活。所以,當高加林叔叔調回地區勞動局當局長時,一些人的見風使舵他就理所當然地進城在縣委當了一名通訊幹事。

在縣城的工作生活中,他有了施展才能的舞臺,通訊稿寫得頂呱呱,機關裏籃球賽他又是主力,一切都得心應手,沒多久就成了備受矚目的人物,完全融入了城市的生活。與此同時,他也更清醒地察覺到與巧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對一直追求他的城市姑娘黃亞萍產生好感。

到這裏,書中已埋下了兩個伏筆:非正常渠道進入了縣城機關;移情別戀。兩個伏筆糾結到一塊,就發展爲情敵的母親告發了他非正常渠道進入縣城機關,於是他被辭退了,一無所有地回到了農村。此時,農村戀人已嫁他人……

高加林是幸運的也是悲劇的,曾經有一個展現自己能力的平臺,又失去了平臺;有那樣一個那樣全身心愛他的女子又失去了她。

我相信,大多讀者從感情傾向,都是站在巧珍這一邊的,我也一樣。她對高加林無怨無悔的愛着,甚至當高加林要結束愛情,告訴她自己要到很遠的地方工作了,她也只是哭着說自己配不上高加林,讓他到外面找個更好的對象。就是這麼一個善良的姑娘,讓大家覺得高加林悲劇結局是理所應當。是啊,高加林不應當離開巧珍的。讀書筆記m其實,這樣的錯,從一開始就釀造了吧。當他們的談話集中於家裏的豬下了幾隻小豬崽時,就註定兩個人心靈上本就難以共鳴,我想高加林接受巧珍更多是出於對當時現狀的妥協,對命運的妥協。高加林是一個對精神生活要求極高的人,他有自己的堅持與想法,但他未能一直堅持,所以接受了巧珍,所以離開了巧珍。

換個思路,如果高加林接受巧珍後,巧珍對他百般控制,不尊重父母,不支持他理解他,那麼他提出分開對於讀者又是什麼感受呢?或許會覺得他早就應該跟巧珍分開了,會認爲他與亞萍纔是最合適的吧。但是,就是因爲我們很容易被樸素的情感打動,所以經常會忽略最本質的屬性。我們潛意識裏,並不在乎高加林的感受的。人們往往是同情弱者,忽視人性,總喜歡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去指點,但哪知道當事人的生活冷暖呢?因爲我們也很容易被表象迷惑,因爲我們也容易丟掉自己的堅持。

也許這就是人生,如同書的扉頁引用的一句話: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這是作家柳青說的,卻很好地點明瞭本書的主題。人,因爲無數可能所以有不同人生。人生,因爲無數可能所以精彩紛呈。但是,人還是需要有信仰,應該有原則的。如果一味地遷就、妥協,懷着僥倖的心理,就很容易迷失,甚至會丟掉自己。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26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常常只有幾步。——柳青

在《人生》的封面上,印着這樣一句話,也正是這句話,概括了主人公高加林的命運,讓我銘記在心。作爲民辦教師的高加林活得很艱難,在三年任教期內,他僅憑着對文學的嚮往和自己的努力,在地區報上發表了兩三篇小詩和散文,且每每回家時總要爲父母帶上城裏特有的蛋糕和麪包。

像這樣有追求有志氣又孝順的年輕人,按常理來想,自然將來是會有出息的。然而,命運的敲門磚沒有敲開門,反而砸到了高加林,砸得他頭破血流。大隊支書高明德走了後門,將自己的蠢兒子安插成民辦教師,頂替了高加林。高加林心灰意冷地回到農村,憤怒地想要打官司,卻被父母攔住。

作爲膽小怕事的農民,同時又是飽經世態炎涼的老人,他們害怕兒子告狀受到打擊報復,竟然裝作渾然不知兒子被替代的緣由,反倒比以往更巴結高明德,這無疑讓高加林倍感屈辱。

在無業時,高加林因爲讀書人的面子不敢在集市上叫喊着賣饃,最後竟讓自己“仇人”親家的二女兒——巧珍幫了他,幫他賣了一整天的饃,也因此,加林收穫了一份愛情。

隨着時間推移,加林的心也沉澱下來,一面頂着村裏的流言蜚語與巧珍戀愛,一面拼命地幹農活,甚至到城裏拉糞。沒有了體面的工作,他便成了鄉巴佬,在同學及其父母面前無形的自卑,受到了羞辱,卻終不敢去打,只是頂回去,也不敢罵。

像是爲了保持自己曾經作爲讀書人的體面、曾經作爲教師的尊嚴,或是他不願就此墮落。但不可或缺地,高加林在這期間見識了世間人情,心性也得到了成長,少了幾分年輕氣盛的衝動,多了幾分飽經滄桑的沉穩。

加林命運的轉折,是因爲轉業的二叔在本地任職,高明德和勞動局副局長便爲了討好他二叔,把他安排到縣城當通訊幹事,也就是記者。加林也因此嚐到了走後門的滋味,這可比前門好走得多。作爲記者,又勤勞踏實,文采四溢,加林很快便出了名,漸漸地,他與農村戀人巧珍的差距越來越大。再隨着高中同學,大家千金黃亞萍的插足,加林與巧珍的關係徹底斷裂。

可命運是公平的。加林將別人的生活搞成一團糟,自己的災難也接踵而至——被舉報、被撤職,又主動與城裏戀人提出分手,想挽回巧珍,卻發現對方早已結婚。接連的打擊與挫敗感,讓這青年想自行了斷,但終究還是擔憂父母而挺了下來。而在後半生中,他也就一直待在了農村,孤身一人。

從衝動到沉穩,由剛硬到順從,在不服命運到接受命運的轉變,或是正確,或是錯誤,都無可厚非,都是自己的選擇。人生的機會有許多,道路也有千萬條,可決定命運的選擇只有那麼幾次,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最後無論如何,也要一任風雨,活在當下,這就是我對《人生》的感悟,對人生的認識。

有時候,你爭取得到了也不一定是好事,因爲你得到了不一定守得住,反而會失去更多。就像加林贏得了黃亞萍,卻失去了城裏的工作,這是來自黃亞萍前男友及其家族的報復,也是命運之神對他喜新厭舊的懲罰。

社會中的人際關係導致的種種後果是無法避免的,不管它是好是壞。因此,作爲一個人,也應合理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和與外界的交流,對於自己的生活來說,這有利無害。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27

人生既漫長又短暫,在路途中所遇見或享受的金錢與名利都是過眼浮雲,不值得留戀與牽掛。其實真正珍貴,無價的事物往往是最初的信念與高潔傲岸的品質。這些道理直到我鑑賞《人生》這本書之後纔有所感悟。

《人生》的作者是王衛國,此書的內容主要講述一個落後,封建,與世隔絕的小山村中,一位胸懷大志的民辦教師高加林因村書記濫用職權被撤去工作,想要控告村書記卻因封建思想放棄。百般無奈之下,只能委屈求全變成農民,又陰差陽錯與村中大戶的女兒談戀愛。因爲一次巧合,他被馬佔勝調到縣裏工作。之後,他一路風生水起,如履平地,在縣中成爲郝郝有名的人物。但是他爲有好前途,狠心拋棄深愛自己的女人,與另一個家財萬貫的小姐結合。但因被檢舉揭發,一夜間從縣中的名人淪落成一個身無分文的農民。回到農村後,衆叛親離。他才明白最寶貴的事物其實是最初的信念。

讀完這部小說後,我深切的感受到人生的大起大落。有的事情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一條難以回返的路,當自已失去一切,歷經人生的風風雨雨後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纔會明白最珍貴的東西是自已的初心與信念。但人生同樣是無止盡的,只要始終懷着心中的信念,永往直前,就可以創造璀璨人生。

人生就像黑暗中的指路燈,爲你照亮前方的道路。人生也像無盡頭的長巷,你永遠也無法猜測到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但只要保持一顆永恆不變的心,人生自然就會美好。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28

在《人生》開篇的地方,路遙引用了柳青老師的一段話使我感受尤爲深刻,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人生的選擇,選擇的人生,或對或錯,一切未知。但我想說的是,不要因爲烏雲遮住了藍天而止住我們飛翔的翅膀,也不要因爲洶涌的浪濤而打破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慎重選擇,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人生,更需要腳踏實地,積極進取。主人公高加林艱難曲折的人生告訴了我們:一個人如果缺少了積極進取,奮鬥向上的銳氣,生命的航向只能讓別人隨意撥轉,高加林最終被人生無情的捉弄了,他失去了事業,失去了愛情。每個人的人生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做人的道理。人活着,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得意還是失意,都不要丟掉自己做人的根本。這樣才能讓自己在命運的變化中,變得從容,保留住最珍貴的東西,沒有得意時的猖狂,也沒有失意後的落寞。

匆匆人生幾十載,我們應該去珍惜和感恩,這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去感謝那些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感謝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同學,甚至是商店的老闆、餐廳的做飯師傅,感謝所有與你生命有過交集的人,因爲是他們陪你走過人生的每個階段,用足跡將你空白的生命歷程全部填滿,讓你體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29

人生最大之幸是什麼?即所得皆所願。而往往生活卻欺騙了你,分分岔岔的路口到底向左還是向右走,只有一直走下去,時間會告訴你,但即使選擇了另外一條路,是否會讓現在的你更加輕鬆歡愉呢?未可知,因爲已無法回到原點再度體驗,這就是人生深邃的奧祕。

書中的男主人高加林歷經了跌宕起伏的戲劇化人生,從—個教書先生到回鄉勞作,又逢契機去縣城當記者,又遭人舉報,再次返鄉痛失所愛,遭受着現實和理想的雙重摺磨,也絲絲縷縷得牽扯着家人和愛人們的心。相信讓高加林再選一次,結局還會重蹈覆轍,因爲在做決定的那一刻,內心是堅定不移的。,

高加林身上有一股永不服輸,堅韌不拔的精神,即使出生在貧瘠的農村,也有一顆嚮往有朝一日出人頭地的心,不甘心面朝黃土,重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可見人一旦見過世面返鄉勞作會是怎樣——番悽苦的景象,好在同村美麗的劉巧珍用她的樸實善良,無暇如玉又炙熱的愛情滋養着高加林,生活重燃着希望,愛情啊,確實讓人心醉,即使再苦再累,只要每晚能戀人在一起,生活便充滿着動力。

一個契機讓高加林來到城市做回記者,似乎人生高光一刻就要到來,此刻唸書時和加林要好的女同學黃亞萍的出現打亂了他的生活,——邊是村裏愛戀他的姑娘,一邊是即將要去南京發展的播音員女同學,—面是癡情百依百順的女人等着他的歸途,一面是錦繡前程和志同道合的愛人。你會和加林一樣深陷其中,和他做一樣的抉擇嗎?是的,面對現實,直面內心,後者肯定會更加稱心如意,可命運喜歡作弄人,加林被舉報走後門後被開除,被迫和女播音員分手,重返故土,昔日戀人已嫁做人婦,以悲情結局告終。

人在每個命運的轉折點上都要好好走每——步路,因爲落子無悔。不能純粹說加林是自私的,他也糾結着兩個深愛他的人;不願做像巧珍——樣的女性,作爲男人的附屬品,傾其所有無怨無悔;也不願做像亞萍一樣的女性,任性做作,耍大小姐脾氣,俗話說撒嬌女人最好命,那也要看男人的忍受度吧。

經歷多了也是一種財富,在回首往事時,每每想起也會泛起漣漪,相信加林再度返鄉後,也會重新振作,內心的強大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也許他會和路遙筆下《平凡的世界》裏孫少安一樣,改革創新最終發家致富,也許會和少平——樣,勞動勿忘讀書,重新找到人生的定位,總之內心有光亮的人,走到哪裏都會發光,可惜了兩個美好的女子,請把自己打磨得晶瑩剔透,這樣才能和屬於自己的靈魂伴侶共進退。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30

初次讀《人生》這本書是在高中,那個時期接觸的書比較多,《人生》這本書不同於那個時候我讀的一些和學習有關的書籍,因此,印象深刻,初讀時不知人生何意義,再讀是心中滿是感慨,或許經歷的多了,道理便油然而生。

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有激情、勤奮、才華、理想,在現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任堅持努力去實現夢想,但另一方面慾望、虛榮充斥着他矛盾的內心,並最終被衝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於追求、熱愛生命、忠於現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着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美好寄託。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裏長大,但成長環境的不同也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時時左右他的行爲。高明樓的圓通、眼界和眼光,馬栓的圓滑,德順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劉立本的精明。

每個人的出身背景不同,也造就了不同人的性格特徵,高加林的人生態度是積極的,不過對待感情卻是模棱兩可,讓人很是不解,轉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經轉幾次,可最後卻是聽從於命運,回到了最初想成功的地方-農村,或許城市的爾虞我詐根本不適合一個熱血沸騰的青年,高加林不僅耽誤了自己,也辜負了身邊愛他的人。高加林的生活一波三折,扣人心絃,回想自己走過的路,又何嘗不是有很多的選擇,我們做到三思而後行了嗎?做出的選擇讓自己後悔了嗎?

誰的人生又是一帆風順?在人生的各個分叉口,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誘惑着我們,到底是堅守自我,還是隨心所欲,真的要根據自身情況和綜合考慮來判定,因此我們就需時時刻刻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去認真對待這殘酷的現實世界,對待世界上的挫折,要以頑強的個人意志,堅持不懈的去奮鬥、去追求,任何的外界因素都不能轉移我們的目標,相信最後我們一定能越過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鴻溝!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31

路遙先生的《人生》我一共讀了兩遍。學生時代第一次看,當時正是懵懂的年齡,其中巧珍和高加林以及高加林和黃亞萍的愛情故事,每每看到我都會偷偷笑。現在四十不惑,經歷了一些事情以後,再讀《人生》,高加林大起大落的人生,他每一個節點的選擇都是那麼真實,那麼牽動我的心。兩次閱讀,感觸截然不同。

有時候一直覺得人生如戲啊!當我們一時感到不順時,到底該怎樣調節,到底該怎樣抉擇。在一些誘惑面前,我們該怎樣把握好自己?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樂於進取的人準備的。如果一次機會沒有把握好,人生就會改變,想要扭轉真的很難。人生這條路真的是曲曲折折啊!走的越遠,經歷的越多,我們從中學到的東西越多,領悟也就越多。

人生這條路真的很難走,但一定要好好走。一定不能忘了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一輩子不能忘。做事更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受周圍環境影響,要做本真的自己。機會錯過還可以再有,但是如果傷了最愛自己人的心,那就不會再有了。

最後用《人生》裏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來總結“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人生就是短短几十年,好好把握吧!

  路遙人生讀後感 篇32

看完這本路遙寫的《人生》,我想用柳青的話來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這本書描述的是高加林,在他那美好而年輕的時光裏,他教了三年的書,卻被一個剛剛高中畢業的人頂替了他的位置,他不甘心,於是一個人自暴自棄。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遇見了巧珍。

巧珍對他的愛意,令他感動,他也下定了決心要跟巧珍永遠在一起。不過,就在我們認爲這便是最好的結局時,加林的叔父讓加林擔任了縣裏的記者,因爲他叔父的這一舉措,使加林和巧珍,不能每天都如膠似漆地在一起……

在他住在縣裏的時間裏,他又遇見了中學時期的相好黃亞萍,他爲了黃亞萍,放棄了巧珍。當巧珍被他所拋棄時,她選擇了嫁給一個追求者:馬栓。

人的一生總是那麼地戲劇性,到後來,加林才發覺,原來自己一直深愛的是巧珍,並不是亞萍,可當他回過神來的時候,一切都已太晚了。

當我得到一件東西的時候,我並不會很珍惜,但當我失去它時,我才發覺,我其實是很喜愛這件東西的……但,當我發覺時,爲時已晚。

讀完這本書,我發覺,原來,每對戀人的愛情都是無價的,平等的,真正的愛情裏,並沒有任何物質的干擾。文中的巧珍對加林的愛亦是如此,巧珍她對加林的愛,不用金錢來衡量,因爲,再多的金錢也比不上這份濃濃的愛意。

巧珍就像一盞街燈,平凡而單純,傾盡所有來照亮他,卻得在最後退出他的世界……亞萍就像一個水晶球,美麗而易碎,但到最後,她還是被“摔碎”了,摔碎的不止是她的心,更多的是她的愛。亞萍給予加林的是物質上的愛,巧珍給予加林的是精神上的愛。這兩份愛的重量都難以想象,但到最後,加林都無法把握住這兩份愛。

人生中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要,因爲,走錯一步,可能會影響你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能會影響你的一生……

人生就是一部戲,而我們都是戲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