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路遙人生讀後感的範文

路遙人生讀後感的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人生,好像一片海,時而波濤洶涌,叫囂着彷彿要吞噬整個世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路遙人生讀後感的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路遙人生讀後感的範文

篇一:路遙人生讀後感

高加林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大學,回到了村裏大隊上當老師。從小城裏回來的高加林有一些把自己當成城裏人了,可是漸漸的被平淡的生活磨沒了銳氣。後和村裏善良勤勞的女孩張巧珍相戀了,張巧珍是高加林苦悶生活的調劑品,漸漸的讓高加林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是後來村長高明樓的兒,子三星也高中畢業了,自然地,高加林被換下來了,在七八十年代,這種走後門的事屢見不鮮,這可急壞了高玉德夫婦,就在這時高加林的叔父當了地區的勞動部部長,也就間接地使得高加林走了後門,到了縣委做通訊員,高加林在縣委做的如魚得水,這時高中同學黃亞萍對高加林展開了瘋狂的追求,並拋棄了男友克南。高加林對融入城市的渴望和自信心的膨脹使得他對自己認不清楚了,變成了村裏人口中的負心人,因爲他也拋棄了可愛的巧珍。後來高加林被克南的母親告發,丟了工作,一下子又打回鄉下人的原型了,這是他才發現自己終究不屬於城裏,發現村裏的人才是親人,黃亞萍不可能爲了他去農村受苦,而巧珍卻傷心的嫁作了他人婦,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大玩笑。

人生路上一步錯則步步錯,只一瞬間的改變就會完全改變你所刻畫的美滿人生,跌入後悔和痛苦之中,人生路千萬不可違背了良心,打破道德的底線。人生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篇二:路遙人生讀後感

花了兩天的時間,把路遙的《人生》一書看完了,看完後非常有感觸,感覺自己的心靈好久沒有這樣被觸動了。

“人不能因爲虛榮要拋棄做人的原則”,這是書中光棍老漢德順對主人公高加林說的一句話。高加林因爲被別人“走後門”而失去了自己民辦教師的職位,自己轉爲正式教師的夢想也隨之破滅。後來又因爲“走後門”而一路青雲直上,但是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走後門”一事被人告發,自己飛黃騰達的夢想又破滅了。而揭發此事的人正是克南的母親,她恨他奪去了自己兒媳婦。他爲了自己能夠去大城市發展,爲了自己的聲譽和地位,拋棄了巧珍這塊“金子”。他只看到黃亞萍的溫柔與才華,卻忘記了是誰在他最失意最落魄的時候關心她,給他勇氣。純樸善良的巧珍雖然沒讀什麼書,大字不認識幾個,但是對高加林的愛卻是真摯的。但是高加林卻因爲和她沒有共同語言,最後放棄了她而選擇了能和他談論十四種新能源的黃亞萍。他這個決定註定要讓他後悔一輩子,就算他沒有被揭發,而是隨着黃亞萍去了大城市,黃亞萍此時雖然深愛着他,但是誰能保證到了大城市裏後不會變心呢,那裏比他優秀的男人大把,誰知道她會不會像拋棄克南一樣拋棄他呢。但是巧珍不一樣,他要是選擇了巧珍,巧珍會一輩子死心塌地的跟着他過一輩子的。後來巧珍也很嫁人了,嫁給了莊稼人馬拴。高加林知道此事,才後悔當初沒有聽父親和德順老漢的話,本來已經得到了一塊金子,卻像土圪一樣給扔了。

如此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着我,也給上了一課: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的選擇,一但選擇錯誤,失去的東西也就永遠失去無法再擁有它了。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就算得到了也會失去更多的東西。

篇三:路遙人生讀後感

看了好多天,才把這中篇小說看完,看的過程很漫長。

這中間自己也隨着主人公跌蕩起浮的人生經歷而走入了他們的生活,我似乎就在他們身邊,看着他,她和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已經進入了角色,和他們密不可分了。看來當初我真應該報考電影學院啊,那裏比較適合感情豐富的人,哈哈。

跑題兒了,在說回來,當初‘路遙’寫完[人生]後,大獲全勝,得來了很高的榮譽,但[人生]裏的主人公——‘高加林’,卻備受爭議,因爲他的背叛,因爲他的浮躁,因爲他那太理想化了的理想。

但我不那樣想,就拿他背叛‘巧珍’去和他的同學‘黃亞玲’談戀愛這件事來說,我覺得以‘高加林’當時的身份,當時的思想,當時的經歷來分析他的所作所爲並不過分,都可以理解,而不能因爲這個就去批判他,他的本質是善良的正直的,而且他也確實愛着‘巧珍’,但在那時他必須選擇他的同學纔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從情感上我們雖然接受不了,但理智上我們應該寬容地去理解他,理解他做爲一個好不容易纔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有着出色才華的年輕人的思想,理解他的浮躁,理解他的虛榮。

如果中間沒有那一段被告發後,停職發回農村的經歷,也許他真就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可命運偏偏會捉弄人,應驗了那句老話——你爬得越高,就跌得越重。

全書的結尾也是有爭議的,有的人說爲什麼要讓這麼有才華的年輕人回到農村那,但作者說了,不是他要他回去的,而是主人公自己的命運走到這一步的。

如果沒有這個‘回去’,那他這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土地’對他意味着什麼,家鄉對他意味着什麼,‘巧珍’對他意味着什麼了。這‘回去’等於是一個教訓。但迴歸土地並不是他人生的結局,他還可以再出去的呀,但以後再出去,可和以前不一樣了,這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啊。

所以‘高加林’在結尾跪在地上,抓着黃土,大喊一聲;‘我的親人啊’也就可以讓人理解了。

那時,路遙寫完這篇小說是1988年,離現在已經20年了,那時的路遙就能那樣的現代,就已經在嘗試寫一個開放式的結尾了,真是叫人佩服佩服啊,他能在文壇獨樹一幟,自有他的魅力啊。

全書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它的結尾,村裏的父老鄉親都出來迎接又一次變爲農民的頹廢的萎靡不振的‘高加林’,使他深受感動,村裏人親切的話語溫暖着他的心。緊接着德順老漢的一番話又讓他頓時豁然開朗,眼裏也有了光彩,也有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氣。

那德順老漢雖然大字不識,但他把自己70多年來參悟的人生道理用最簡單的話語講給加林,講給我們。

哲學家不一定懂得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哲學家啊。

那善良的村裏人用他們寬容的心胸接納了加林,用他們寬厚的胸懷擁抱了加林。啊,生活真 好。

寬容是一種美德,願人人能擁有它。

篇四:路遙人生讀後感

讀了路遙的《人生》,主題思想與《平凡的世界》相似,是一部描述農村生活的和人物的小說。講了主人公高加林,戲劇性的起起落落,高考落榜到當民辦教師,後被村幹部兒子頂下來,又做了農民,在他感覺最苦悶痛苦的時候,善良、美麗的姑娘巧珍來到他身邊,用她熱烈、細膩、純真的愛情,給高加林了一段美好的日子。那段農村愛情情節的描寫。在我的腦海中也形成一個美好的田園風景畫,一幅是他們一起從城鎮沿着鄉村的小路,推着自行車回家。一幅是巧珍站在樹下,遙相看着田坎下的高加林,還有最美的,竟然是,老叔、高加林和巧珍趁着月色拉着兩個糞車進城去掏糞的場景。那個時候,兩個熱戀的青年和一個心中藏着一段愛情故事的老人。在田野的月色下,構成美好的畫面。

我的童年是在農村生活,所以。對於路遙描述的這些人物和場景,除了故事的情節,更有一種童年場景的回憶。在我的記憶中是一種美好的回憶。常讓我感到,幸福,不僅僅是在你得到了什麼,擁有了什麼,而是你用心的愛,並感受着別人對你的愛。

之後命運的轉折,高加林從有了機會到縣城工作。立刻他的才華得到完美的展示。做記者、寫報道、攝像、很快他成了縣城的受人關注的名人,加上他的英俊和心存的遠大志向。他高中的曾經喜歡他的在播音臺工作的同學亞萍,離開了老實本分的亞男,追求了高加林,用來追求的砝碼是:一,她的博學能夠和加林討論一些有關科技和政治的大問題,二是她優越的'家庭背景,可以講加林從小縣城帶到大城市,南京。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大城市,是極具吸引力的。

讀這裏的時候,第一次感覺到,人的志向如果控制的不得到,就會變成野心。不是人走向成功的動力,而成爲走向歧途的誘因。凡是通過正當的努力,正當的途徑實現的目標,叫志向,而把實現的過程寄託於其他的方式,哪怕是婚姻,都會埋下悲劇的種子和不幸的禍根。

加林選擇離開的善良、美好的巧珍。和亞萍走在了一起。這樣的決定,給巧珍帶來的打擊是巨大的,因爲她是那麼的愛她的加林哥,但,她卻很理解的離開了她。痛苦過一段之後,她又重新回到她的土地,她是個非常堅強的女孩子。並且她勞動,熱愛她生活的土地,熱愛田野的鮮花和藍藍的天空。爲這些,她覺得自己應該繼續的活下去。幾天後。她接受了一直追求他的老實的一個加林的學生,同樣的一個不識字的莊稼人。

而縣城的加林和亞萍也陷入了新一番的戀愛中,這裏,沒有給我留下什麼更深的美好的圖畫,小資的愛情是路老先生不太擅長的,或者就根本不欣賞的。所以,沒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短暫的相處,也存在着一些衝突,還沒有完全的展開,他們的感情就又經歷的考驗,加林被人告之後,又要回到農村當農民。

這個時候,亞萍需要選擇是愛情還是當農民。她有選擇愛情的勇氣卻沒有選擇當農民的決心。加林也終於明白,他和亞萍並不能真正的生活,他理智的主動與亞萍分手,再次回到農村。這時他才發現,他心裏更喜歡巧珍,可惜,他已經錯過和失去了這最寶貴的感情。

是啊,真正讓生活感覺幸福的,還是愛。沒有欣賞和愛作爲基礎的婚姻是枯燥兒無味的,經不了太多事,新鮮感一過去,或者目的一達到,就會感到無聊或者失望。

每個人的人生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做人的道理。人活着,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得意失意都不要丟掉自己做人的根本。這樣才能讓自己在命運的變化中,變得從容。保留中珍貴的東西。沒有得意時的猖狂,也沒有失意後的落寞。

篇五:路遙人生讀後感

兩到三天時間,讀完了路遙的這本書。之前看完《平凡的世界》好像看了一點,因爲都是描述陝西農村和縣城的故事,就沒看完。這次長久沒看到中文書籍,買了這本。昨天看了一晚上沒剎住閘,今天晚上依然。白天仍然測試單機——HVDC——無窮大系統自定義模型。

昨天是看到那首膾炙人口的“走西口”,看到德順老漢在回憶青年往事。我想,也許巧珍和加林能走到一起吧。很難找到更難得的伴侶了。

今天晚飯後,一邊測試640MW穩態和320MW穩態下,對換流母線相電流乘以3/2係數的穩態。發現亞萍開始闖入加林的世界,想,巧珍估計要悲劇。巧珍的真心愛意得到了深刻的表現。每一次見面,多次到縣城找加林,對加林又掏錢(50元),真是讓人不禁潸然淚下。真是金子。金子般的媳婦兒。

加林的意外再次回村,是始料未及的。讀後再想,樂極生悲又何嘗不是生活的基本規則。看到巧珍賭氣嫁給馬拴,不能不難過,但在當時看,又是難以找到的更好選擇。

巧珍的姐姐要奚落加林,而巧珍的再次出現,不能不讓人動容。巧珍真是個好女子。

德順老漢,也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哲學家,是個樂觀、聰慧的人物。中間和加林老爹去專程教訓加林,也是盡到了近似父親的職責。讓人敬佩。加林作爲才華較多,容貌英俊而又多才的青年佼佼者,具有農村知識分子常用的清高與自卑。民辦教師被拿下時的絕望與無助;受生活所迫而賣饅頭時的複雜內心感受與去閱覽室讀書看報的從容,形成了無用書生的一些印象。但善良的巧珍的賢惠與明察秋毫,讓加林的第一次下海圓滿收場。同時又有了表白。

德順老漢最後的等待加林,指點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防止加林輕生。對高明樓的提前打預防針,也是讓人不禁動容。

書中出現了很多人物,對社會現象進行了一定簡評。各個人物讀起來真實而有質感。巧玲的美麗,沒用太多刻畫,而是用白楊一般美麗的身軀,讓人無限遐想。加林的大落大起再大落,顯得真實而不做作。加林父母像一般老農民。村支書處理事情的圓滑,與對加林二叔回家後的幹練處理,如支開加林,和副局長提前通氣,並邀請加林二叔去吃飯,而第一杯酒恭敬,加林父親。無不入木三分。加林父親,既有老實老農民一輩子不願惹事的性格,如兒子民辦教師資格被村支書兒子頂替後的實際做法,即更加巴結來爲將來流餘地;又有別人如劉立本因加林與巧珍約會而聲稱要打斷加林腿時,乖人發惱,聲稱誰敢動加林一指頭,就劈掉對方的腦瓜,護犢子真實。中間加林父親和德順老漢去教訓加林,推測最大的原因爲德順找加林父親,而加林父親也有意教訓兒子,加林父親是老實農民,對巧珍給自家的各種幹活和賢惠,應該是很喜歡,後面加林掉良心,確實也是加林父親所不願看到和不認同的。加林在這時的反應,從年輕人角度看,爲了所謂前途,似乎可以放棄真摯愛情,但作爲普通人,仍然不免爲巧珍難過。獨自在家人家也是明確表明願意的啊。

加林與巧珍分手那部分,加林的狠心與殘忍再次彰顯,上次是狠命幹活兒。但這次巧珍的不必對方挑明,就主動退出,讓人倍加動容。難過,無以表達,就騎自行車回去了,而原本着急忙慌來應心上人之約,卻得到這樣的結果。作爲讀者,我很難過,非常難過。之後巧珍又是傷心,而後嫁給馬拴。很難找到更悲傷的故事。

末了,村童的信天游,“哥哥賣了良心纔回來”與之前的走西口中“哥哥你走西口。萬不要交朋友;交下的朋友多,你就忘了奴——”對應,讓人不能不爲之側目。

總之,路遙《人生》又是一本讓人不忍心重讀的經典,因爲裏面的故事太真實太悽慘太讓人難過。希望衆人都能找到巧珍這樣的愛人,特別是像本人一樣從村子裏出來的“清高文化人”。但願巧珍是自己的愛人,而自己又沒有出賣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