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社戲》的讀後感(精選10篇)

《社戲》的讀後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魯迅先生在《社戲》這篇文章中描述了他和鄉村小夥伴雙喜、阿發、桂生的真誠單純的友情和快樂,讚美了他們勤勞質樸、熱情無私的品質。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社戲》的讀後感(精選10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社戲》的讀後感(精選10篇)

  《社戲》讀後感1

在這幾天中,我讀了魯迅先生的作品,他的名字叫做《社戲》。這篇文章是反映農村生活的,而我也在農村生活過一段時間,因此感覺很親切。

當我讀《社戲》的時候,一幅十分美麗的“農村夜景圖”就浮現在我的眼前:藍藍的天空,圓圓的明月,石板小橋,小巧玲瓏的划船。“我”和一羣活潑可愛的農村孩子來到河邊,下船、點篙,飛一般的在月下航行。沿途的夜景真美啊!豆麥散發出草香味、河邊的小草、朦朧的月色、淡黑的羣山、依稀的趙莊、宛轉悠揚的笛聲,還有點點漁火。,這些本來是農村中很普通的景色,而且也是農村孩子們熟悉的,但經過魯迅先生的一番藝術加工,看上去簡直變成了人人嚮往的神奇美景了。從這裏也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農村的懷戀,對他兒時外婆家的眷戀之情。這些都更激起我對農村的熱愛。

魯迅先生真切的再現了當時農村孩子的精神風貌。在魯迅先生的筆下,一羣普普通通的農家孩子,一個個都是那麼純樸可愛,他們的心地又是那麼高尚無私。在這些孩子們中,我最喜歡雙喜和七斤,他們勇敢無私,熱情活潑,熱愛勞動。雙喜是一個講義氣的人,七斤也常和小魯迅抓蟋蟀,發生一些小矛盾也從不計較。他們和睦相處,是真正的好朋友。讀了這篇文章後,我覺得同學們之間更應該有謙讓的精神,更應該和睦相處。

看完了這篇小說,我感受到魯迅先生對農村孩子們深深的愛,我覺得農村的孩子們也很幸福。

  《社戲》讀後感2

魯迅先生的社戲,我看到一種天真爛漫的東西,作者通過對童趣事的回憶讚美農民的善良與高尚。

因爲書上寫得大多都是反映農村景物的,因此讀起來就顯得特別親切,一幅美麗的“農村夜景圖”彷彿映入我的眼簾:黑色的夜空、圓圓的明月、一座石板小橋、一隻划船。“我”和一羣活潑可愛的農村孩子來到河邊,他們下船、點篙。飛一般的在月下航行,沿途的夜景真美呀!“豆麥散發出草香味,河邊的小草、朦朧的月色、淡黑的羣山、依稀的趙莊、婉轉悠揚的笛聲,還有點點漁火等等。這些本來是農村中很普通的景色,也是我們農村孩子很熟悉的,但經過魯迅的一番藝術加工,看上去簡直變成了人人嚮往的神仙美景了。從這裏也可以看出魯迅對農村的懷戀,對他小時候在外婆家的眷戀之情。

《社戲》全文原有前後兩個部分,課文節選自後一部分,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作者採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等;聲響如船行的“潺潺”聲,孩子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悠揚”,諸方面寫得簡潔乾淨,生動傳神。作者還運用各種比喻、擬人等手法,如表現船行之快,用遠山來陪襯,“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寫船,“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孩子在浪花裏躥”,化靜爲動,增加了景物描寫的效果。

本文並不想一般地談論文章結尾的寫作技巧。“人生經驗通感”也不是隻靠結末一句才發揮自己的威力。它可以在行文中無處不在,滲透全文。但魯迅卻還能在讀者即將要放下書本時又使他們欲罷不能。手中的書本合上了,心裏的人生經歷的書本卻又翻開了。

  《社戲》讀後感3

魯迅先生在《社戲》這篇文章中描述了他和鄉村小夥伴雙喜、阿發、桂生的真誠單純的友情和快樂,讚美了他們勤勞質樸、熱情無私的品質。

魯迅在外婆家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其中最喜歡的就是看社戲,整個看戲過程是一波三折。剛開始,魯迅借不到船,大家都熱心的四處幫忙打聽,可船都被人家定下了,魯迅的朋友下午看戲回來,都爲魯迅嘆息,後來他們借了八公公的船,纔去看了戲。回來時,他偷了六一公公和阿發家的羅漢豆,小夥伴們年齡大點的燒火,小的剝豆,那也是魯迅吃過的最好的豆了。所有的小夥伴中我最喜歡的是雙喜。他細心,考慮周全,好客且處處替別人着想,也是小夥伴們的頭。他得知魯迅訂不到船而不能去看戲時,想方設法借到了八公公的船,還巧妙的駁回了魯迅媽媽的話,讓魯迅沒有留下任何的遺憾;看厭倦了他第一個提出回家;偷豆時考慮到阿發家的偷多了阿發會捱罵,讓大家去六一公公家田裏偷,最後也沒有食言,把大家安然無恙的帶了回來。

雖然其他孩子都沒有雙喜那麼機靈,但他們和雙喜一樣,都很好客。在他們認爲,魯迅不只是魯鎮其中一家唯一的遠客,也是大家公共的客人,大人們給小孩減少工作,讓他們陪魯迅一起玩,讓他們把釣到的蝦都給魯迅吃,坐船是還讓魯迅坐在當中,像神一樣供着,對他分外尊敬。可愛的六一公公聽說魯迅偷了他的豆,不但不生氣,反倒還很感激他,送他一大堆的羅漢豆。

魯迅通過這些小事寫出了家鄉人民的純樸,表達出了自己對家鄉的懷念之情。

  《社戲》讀後感4

學完《社戲》這篇文章,使我不得不感嘆魯迅先生的文采。有聰明、善解人意、反應靈敏的雙喜,還有善良、淳樸、寬厚的六一公公。

而魯迅先生所難忘的是平橋村的老人孩子那種淳樸、善良、真摯的感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魯迅先生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寫出了在十一二歲時在平橋村夜航到趙莊去看社戲的一段經歷。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對擺脫封建束縛的自由生活的嚮往。

部分景物的描寫,爲我們展示了一幅江南水鄉所特有的清新優美的圖景。

  《社戲》讀後感5

“真旳,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旳好豆,——也不再看到那也似旳好戲了。”

我想魯迅並不是僅僅以“魯迅”這個身份來寫這篇文章,而是以“周樹人”這個人來寫這篇文章。我很喜歡那種作者真情流露旳文章,因爲那是很感人旳。《社戲》這篇文章只是單純旳記錄了一個孩子旳童年生活,每樣事物都充滿着屬於自己旳回憶,充滿着喜怒哀樂。

我覺得這篇文章對於景緻旳描寫並不多,但是雖然少,分量卻很重。我覺得在讀了這篇文章關於景緻旳描寫過後,才真旳感受到“身臨其境”旳感覺。“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旳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着豆麥蘊藻之香旳夜氣裏。”在整篇文章旳景緻描寫中,我最欣賞旳就是這一句話。因爲只有這句話能讓我想象那沉靜以及自失旳心,並且讓我“聞”到了豆麥蘊藻之香,那種感覺實在很真實。

對於童年旳回憶,每個人都各自擁有不同旳風景。

我喜歡文章中所提到旳小朋友們。孩子們之間旳友情最單純,沒有任何污點,只是一張透明旳紙。那種童年旳感覺,我們到底已經遺忘了多久?

我很欣賞文章旳結尾,只是單單旳一句話,卻能如此強烈地表達心情。我們真旳應該珍惜現在旳生活,不要只是紙上談兵,而是真得“珍惜”。

我想我現在可能只能以一個讀者旳身份來敘述我旳感受,我旳看法,但是,在經歷歲月旳磨鍊後,我一定會,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會以一名藝術家旳身份來發表我旳感受。

  《社戲》讀後感6

《社戲》一文給了我很多思考。當時的農村,很貧困、很落後,可那裏的人們卻以一種知足而快樂的方式生活着;那裏風景秀美、人心純樸,那裏是大自然原始生活方式的象徵。

鄉村的人熱情好客,身上永遠帶着純樸的鄉土氣息;鄉村的生活寧靜悠閒,有一種自己獨特的美。

魯迅的《社戲》裏處處充滿了對鄉村生活和童年時代的懷念和嚮往。平橋村的一個個夏天,他自由快樂地度過,童年枯燥的讀書生活中有了一絲快樂。我的童年,沒有鄉村的寧靜純樸,卻在課文的薰陶下帶上了一絲野趣。

  《社戲》讀後感7

讀了魯迅先生的小說《社戲》後,我彷彿看到了魯迅先生童年時代江南水鄉美景和他的那些純樸、天真的童年夥伴。

在魯迅先生的筆下,江南水鄉是多麼美麗:藍藍的天空、圓圓的明月、石板型的小橋、小巧玲瓏的划船。童年魯迅和一羣活潑可愛的農村孩子來到河邊,他們下船、點篙。飛一般的在月下航行,沿途的夜景真美呀—豆麥散發出草香味,河邊的小草、朦朧的月色、淡黑的羣山、依稀的趙莊、婉轉悠揚的笛聲,還有點點漁火……簡直變成了人人嚮往的神仙美景了。從文章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魯迅先生對江南農村的懷戀。

魯迅先生的筆下的每一個詞都傾注着他對童年夥伴深深的愛,一些普通的農家孩子,都是那麼可愛,純樸,他們的心靈是相通的,他們的感情是真摯的。他們勇敢無私,熱情活潑,從不計較,和睦相處,成爲了真正的好朋友。這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經歷,成爲魯迅先生一生美好的回憶。

童年的時光總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留戀、回味,它充滿了對未來世界和美好事物的憧憬與嚮往。魯迅先生的小說《社戲》就是通過回憶“我”的一段童年生活,藝術地再現了農村少年美好的心靈。在閱讀了《社戲》這篇小說後,我覺得更應該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珍惜自己的童年友誼,讓自己的童年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社戲》讀後感8

在讀魯迅的《社戲》一文時,一句這樣的話映入我的腦海:“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的多呢。”這時,我的眼前浮現出這樣一個孩子的形象,他樸實、純真、憨厚、無私。他就是魯迅兒時的玩伴——阿發。

阿發具有鄉下人特有的淳樸品質。在大家偷羅漢豆的時候,他主動讓夥伴們“偷”他家的豆,爲的是減少別人家的損失,讓小夥伴嚐到更大更好的羅漢豆,可見他無私的品格。或許當他的父母知道小夥伴們偷了他家的羅漢豆的時候,會生氣的責罵阿發,但他依然沒有改變,在他的字典裏,沒有虛僞與欺騙,只有淳樸與無私。

讀到這裏,我真希望自己能夠來到平橋村,來到那個安詳、寧靜的小村莊,與那裏的阿發和樸實的村民們交上朋友。現在的社會,有太多的勾心鬥角,有太多複雜的社會矛盾,能像阿發那樣在自己家的豆和別人家的豆麪前毫不猶豫的貢獻出自己家的豆的人,能做到真正無私、樸實的人太少太少。阿發這種可貴的品質與高尚的境界值得我們學習。

讓我們多一點純樸和無私,少一點虛僞與欺騙,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世界充滿愛吧!

  《社戲》讀後感9

魯迅《社戲》中的雙喜、阿發和閏土一樣熱情善良,對來自書香門第的“我”親若一家人。來了遠客,農家的孩子都來陪伴遊戲。我們一起放牛捉蝦、搖船摘豆。釣到一大碗蝦自己決不吃,照例全要送到客人嘴裏,但當看到客人不會放牛,連走近牛身都不敢時,他們卻毫不客氣地嘲笑起來。

最爲迷人的是在朦朧的月色中,乘着大白魚似的航船,嗅着豆麥水草的清香,去觀賞社戲。社戲歸來偷豆吃的經歷更是新鮮有趣:阿發搶着偷自家的豆;豆被偷的六一公公反而很高興。故鄉的田園風光、民問社戲裏,力透紙背地凸現了小夥伴的純厚、誠摯、善良、機敏能幹,這是江南水鄉少年栩栩如生的童趣。

  《社戲》讀後感10

魯迅是文學大家,他的深刻不是瀏覽所能體會的。《社戲》中的情趣以及道不盡的“人生經驗通感”是它令我產生鑑賞教學的嘗試。

這篇課文講述了魯迅童年時看戲的一次經歷,寫了魯迅一開始認爲平橋村是“我”的樂土,他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挖蚯蚓、釣蝦。但是所盼望的,就是去趙莊看戲。看完戲之後,由於他們的肚子空空的,想去找點吃的,雙喜很聰明也很機靈,爲了不讓阿發的母親知道,因爲如果阿發的母親知道的話,會罵他們的。於是,雙喜想了一個歪主意,到六一公公的田裏去偷羅漢豆。但是事情真相始終會浮出水面的,六一公公最後知道了村子裏的小孩吃了他田裏的羅漢豆時,也並沒有生氣,而是把魯迅請到了自己家裏。六一公公問魯迅豆兒中吃嗎,魯迅說很好。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地說道:這真是大市鎮裏出來的人才識貨,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鄉下人不識好歹,還說我的豆子比不上別人的呢。我今天送些給我姑奶奶嚐嚐去。他於是打着笈子回去了。

魯迅最後又白吃了六一公公的羅漢豆,但他認爲這回吃的羅漢豆,卻沒有他昨天看戲的時候吃的豆那麼好。

讀者論壇這篇文章寫出了魯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懷念,也使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原來,魯迅的童年這麼豐富而有意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