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做事與做人》有感

讀《做事與做人》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讀《做事與做人》有感1

今天閱讀了《做事與做人》,發現這是一本兒可以拓寬人生視野,學習人生經驗,提高人文素養的理想讀本,這是可以影響人一生的文章。

讀《做事與做人》有感

這本書是思想寶庫,人生的指南。所選的文章在明晰的語言中蘊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性強,發人深思,對於讀者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處理人際關係,高效從事工作和學習等方面都有好處。

像本書的第一篇文章《五十年前的夢想》,講述的是一個英國教師整理舊物時,發現五十年前他所教的學生許的人生願望,於是他把願望以書信形式寄給以前的學生,看學生實現了他們的夢想嗎?結果有人實現了,有人沒實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不讓兒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面前!

還有一篇我最喜歡的《珠穆朗瑪墓地》,講述的是登山是這樣一種運動:你上山的時候,就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在這個行當裏慘敗者永遠比成功的人多,攀越就要冒險,冒險難免挫敗。但這種一代接一代不懈追求的勇氣和精神,卻遠比一次短暫的勝利更爲永恆!

在這本書裏,你能看到和學到很多知識,很多人生哲理,這些人生哲理會幫助你勇攀困難高峯,打敗挫折,克服自己,藉此陶冶思想情操,提高人生品味和綜合素養,與時代同步,譜寫一曲華美壯麗的生命樂章,去摘取人生的累累碩果。

讀《做事與做人》有感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暑假裏我去圖書館看書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一本書《做人與做事》,是接力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少年兒童的知心姐姐盧勤所着,這是一本開啓孩子心靈寶藏的金鑰匙

國家總都學柳斌爲此書寫了序言: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學會做人。人活着,總要做點事。無所事事,虛度年華,是最沒有出息、最沒有價值的。做點什麼事呢?做點令人滿意的事,做點對人民有益的事,做點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的事。一句話:做點好事,不做壞事。

做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更不容易。能不能做到,要看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有了知識,有了基本的技能,就能做事,但不一定就能做好事。做事能否有益於人民,關鍵在於是否有理想,有道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爲習慣。因此,只做好事,不做壞事,其根本還在於要學會做人。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未來,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發育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教他們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健身,學會審美,學會創造,但尤其重要的是要教他們學會做人。

這本書是家長朋友的良師益友,是每一位爲人父母的左右手。在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感慨現在的孩子沒法管,也管不了,在前兩天上班的路上,還看到一位母親正在和自己的孩子爭吵,母親氣的都哭了,可孩子卻不以爲然,堅持自己的做法。事後我經常在想,我的孩子長大後是否也是如此,但通過看《做人與做事》這本書,使我感觸很深也使我真正明白了一句話——好心態能改變你的世界!用好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個孩子!

讀《做事與做人》有感3

環境不能改變,但可以改變自己,性格不能改變,但心態可以調整。心態是人生成敗的關鍵。

擁有良好的心態,就要擁有一顆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從而擁有了一份勇氣,一份灑脫,一份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很平常,平常的我們,平常的生活,平常的人,纔是正常的人,在這個私慾膨脹的社會,權利,地位,財富已成爲人們不惜一切的追求。

何時,我們忘記這世間還有一種生活叫平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的那份閒適,早已成爲歷史。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愛因斯坦的頭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比爾蓋茨的財富,做不了太陽就做月亮,做不了月亮就做一顆星星,做不了星星就做一顆螢火蟲,不管我們的未來是什麼,都盡力使自己發光發亮。

擁有一顆平常心,我們就不會迷戀權勢,不會陷入腐化貪婪的泥淖,我們可以擁有美好的心態去做我們想做的事,不會再爲了權勢,財富傷害你的朋友,丟棄你的父母,背離你的親人。

擁有一顆平常心,學會滿足,學會放棄,麥子放棄了陽光,得到了喜雨的滋潤。正如現在的我們,要想考上理想的大學,就要放棄一些與學習無關的追求。

《做人做事好心態》這本書,讓我找到新的目標,勇氣和信心,普通的例子,簡單的道理,一顆平常心,闡釋了我對人生新的認識。

讀《做事與做人》有感4

今天,我讀了《做人與做事》這本書,它令我深有體會。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做人要往好的方向想,不能老想着“太糟了,否則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要經常想“我能行。雖然“我能行和“我不行只相差一個字,可意思卻完全相反。因爲“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備的心態,是充滿自信心的表現;而“我不行是失敗者不能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想要讓自己快樂,就必須先讓別人快樂。在別人急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可以伸出援手幫助別人,就會感到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快樂人生的三句話:

1、“太好了;

2、“我能行;

3、“你需要幫助嗎?

《做人與做事》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事先做人,是因爲人格在空間上決定了做事的空間;做人先做事,是因爲爲人的各種素質,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形成;人的本質,只能在做事中才能開發;人的能力,只有在做事中才能發揮。

讀《做事與做人》有感5

寒假裏我讀了盧勤的《做人與做事》。我上網瀏覽了關於盧勤的介紹。她是我國教育界着名的青少年教育專家,30年如一日地向廣大的家長和少年讀者奉獻她的愛心。人們稱她爲知心姐姐。

《做人與做事》是一本青少年思想品德和價值教育的讀物,作者盧勤憑藉着多年從事少年兒童教育的經驗,結合當前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探討了當代少年兒童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這本書行文流暢,娓娓道來,融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讀性爲一體,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素質教育讀物。

學習做人與做事,不僅孩子需要,家長也需要。這本書的每一章節都有兩個部分:寫給孩子、寫給爸爸媽媽,是一本孩子和父母一起讀,進行互動教育的好書。它告訴我們家長要放下架子,與孩子平起平坐,學會與孩子交流。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認識世界的能力越來越強,他們的獨立傾向也在增加,他們對周圍的現象和父母的言行有了自己的看法,性格更加成熟起來。這時,家長放手讓孩子獨立面對處理一些事情是必要的,家長要學會與這一時期的孩子溝通的技巧,觀察、傾訴、關注、理解、鼓勵,注意自身的語氣、聲調,講民主,使孩子感到個人的人格受到尊重、平等,才能與家長傾心交流。我認爲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最具有影響力,成人的觀念直接影響孩子情感、思想的發育。現在很多家長認爲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殊不知父母的每一個小節孩子都看在眼裏。學生在學校裏所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回到家被父母的一兩句話抵消了。這無形中使孩子對思想品德教育產生了不以爲然的態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我認爲孩子與父母、學校要互動才能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否則單方面針對孩子的教育將難以奏效。

讀完此書,我感嘆自己的浮躁,惋惜自己的膚淺。從她的身上感受了作爲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的方向,教師需要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科學的態度,更是誨人不倦的愛心。早期智力開發,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早期思想、品德及情感的培養,早期行爲習慣的養成,則更重要。因爲它爲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確定方向並提供動力。

讀《做事與做人》有感6

我無意間讀了一本叫《做事必先做人》的書,從中收穫良多,感觸良多。

《做事必先做人》顧名思義,就是你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須先學會做人。“做人”,簡單的兩個字,卻包含了許多的道理。有首歌曾唱道:“一撇一捺寫個‘人’,一生一世學做人”。如何才能寫好“人”字呢?

《做事必先做人》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誠信、友善、文明、和諧……在這些衆多的道理中,我覺得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準則。人無信不立,一個人只有做到了誠實信用,才能把人做得堂堂正正。

一個誠實信用的人,可以讓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前不久我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個感人的事情。有一位年輕人,因爲生意失敗,欠下幾十萬的債務,更可悲的是年輕人不久後死了,而幾十萬的債務似乎就成了一張空紙。這位年輕人的父母當時已經七十多歲了,他們在失去兒子的巨大悲痛中毅然承擔了兒子的債務。老倆口沒有什麼收入,只能平時省吃儉用,靠賣菜,撿廢品來一點一點的還債。在替兒子還債的這幾年裏,老倆口幾乎沒有吃過肉!幾年後,兩位老人靠着自己的`毅力,終於還清了兒子的所有債務。債主們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錢還能要回來。這兩位老人替子還債的事蹟還登上了“感動中國”,當主持人問到是什麼讓他們不放棄的時候,這兩位老人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多麼樸實的一句話啊,多麼令人感動的精神啊!一句承諾,一生守護。

生活是公平的,其中也有因爲不誠信而付出慘痛代價的。

曾有一位企業家,起初因爲自家產品質量好且爲人誠實守信,生意做得很紅火。但是後來,這家企業因爲想賺更多的錢,就在產品的質量上偷工減料。剛開始,這家企業確實是賺了不少的錢,但是慢慢地,產品的質量問題層出不窮,消費者便不再購買這些產品了。該公司的業績一落千丈,最終也只能是倒閉收場。

有的時候,誠信與失信就在一念之間。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鄰居家的花盆打破了,那個鄰居是出了名的臭脾氣,有時候爲了一點小事都可以在家門口罵上好幾個小時。當時我很緊張,生怕那個鄰居出來指責我,我想暫且不理就是了,隨口說是調皮的孩子弄得就行了。可是,我轉念一想,《做事必先做人》那本書上說: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先學會做人,而誠信是做人的根本。若我連承認錯誤的勇氣都沒有,那以後還談什麼幹大事呢。我鼓足勇氣,敲開了鄰居家的門,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告訴他,並向他誠懇地道歉。那鄰居似乎很驚訝,忘了責罵,只是一味地說着沒事。我回到家,欣喜若狂,不是因爲沒有被責罵,而是因爲我做到了誠實信用。

誠信是做人之根本,也是人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沒有了誠信,就像大樹沒有了根,最終都會枯萎,人也一樣,做人不能丟了本。

讀《做事與做人》有感7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好書——《做人與做事》,這本書作者是少年兒童“知心姐姐”盧勤,學會健身,學會健身,學會審美,學會創造,但尤其重要的是學會做人。

這本書共分15個篇章,每個篇章都分別列舉一些事蹟或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

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一個美國同學皮特爾節約的故事。皮特爾的父親去世後給他留下了上百萬美元的遺產,但皮特爾平時的衣着很普通,絲毫顯示不出自己有什麼與衆不同。他還很節約,在食堂吃飯時,從不剩飯。一次有位中國留學生剩了飯在盤子裏,皮特爾看見後,一邊問:“爲什麼要剩飯?吃不完,爲什麼不少買一點兒?”一邊端過那位同學的剩飯,把它吃掉了。

看到這裏我驚呆了,爲了不浪費糧食,皮特爾居然吃別人的剩飯。和他相比,我自愧不如,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爲,不禁滿臉通紅。有時碗裏的飯不想吃了,就隨手倒掉;沒有用過的紙張,拿來疊紙飛;房間裏沒人,卻把電燈和電視機開在那兒……

一個人有了知識,有了基本的技能,就能做事,但不一定就能做好事。做事是否有益於人民,關鍵在於是否有理想,有道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爲習慣。我以後要按照“知心姐姐”對我們少年兒童期望的那樣,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講文明、懂禮貌、自信、樂觀、誠信、堅強的人。

讀《做事與做人》有感8

做事先做人讀後感 人生實際就是四個字——“做人、做事”,總是用最完美的方法來完成這四個字,則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纔有了那麼多成敗之事。只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經受做人的歷練,才能胸懷大智、心裝大事,才能通過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正確的行動,求得事業的成功。 《做事先做人》這本書開篇便指出了先做人後做事的道理,然後分各個章節逐一講解了一些做人和做事的法則、技巧。分時段閱讀完此書後,自己也有所啓發和感受。 要學做井井有條的人,不厭倦小事。不聚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事情其實也是要一件一件地去完成。做事得有條理,將複雜的任務細分成幾個步驟去完成,按部就班,逐級攻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天定期清理自己的辦公桌,看起來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正是這一個小習慣,可以讓自己知道哪些是重要和緊急的事情,哪些自己還沒有來得及處理,不至於讓自己丟三落四,在忙碌應付之中可以讓自己工作更加有效率。 要學會正確評估自我。我們總是習慣於去注視別人,卻很少願意心平氣和地來認識一下自我,能正確評估自己的人就更少了。其實每一個人都不是完人,都會說錯話,做錯事。連聖人都有“吾日三省吾身”,對於我們凡人來說就更加要不時檢視自己才行。留一隻眼看自己,才能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估。()而能否做出正確的自我評估,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自我定位是否正確,往往決定了我們自己能取得有怎麼樣的成就。評估過高,則會好高騖遠,評估過低,則會妄自菲保只有清楚知道自己的真正實力,自己該幹什麼,路該往哪兒走就有了方向,就會專注於自己的領域,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要保持熱情與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不可能總是一片坦途,總會不時伴有一些溝溝坎坎,這對於每個人都是相同的。但是要區分成功與否,就要看這個人是能夠突破困難還是看到苦難就逃避。不管怎麼樣的困難,始終保持熱情想着怎樣去突破,這樣的人就一定會成功。認爲無法突破的人,纔會覺得那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其實此書還有很多其他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地方,在每一章節中都講到了一些比較具體的做人處事技巧和道理,能學之一二我想對我們不無裨益。

讀《做事與做人》有感9

《做人與做事》這本書是盧勤寫的,盧勤是一位知心姐姐,當我看她的照片時,我覺的她很愛讀書,她和我們班的班主任老師一樣和藹可親。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人活着,總要做點事。無所事事,虛度年華,是最沒有出息,最沒有價值的。做點什麼事呢?做點令人滿意的事,做點對人民有益的事,做點使他人生活更美好的事。一句話:做點好事,不做壞事。做好事不容易,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更不容易。能不能做到,要看個人的綜合素質。有了知識,有了基本的技能,就能做事,但不一定就能做好事。做事能否有益於人民,關鍵在於是否有理想、有道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爲習慣。

因此,只做好事,不做壞事,其更本還在於要學會做人。這更讓我明白了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健身、學會審美、學會創造。

在這本書中,我喜歡這幾句話:相信自己行,纔會我能行;別人說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這點行,我在那點行;今天若不行,爭取明天行;不但自己行,幫助別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爭取全面行,創造才最行。這幾句話讓我想了很久,體會了很長時間,盧勤姐姐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她的言語讓我在生活中找到了目標,有時候一句話能影響人的一身,我希望這句話能影響大家、激勵我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