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有效學習與教學讀後感大綱

有效學習與教學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當代社會發展較快,學生的需求也不同於以往,社會對教育的期望也愈來愈高,如何把握最新教育動態,如何滿足學生最近發展需求。這些問題使得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爲此特地通讀了揚州大學教授潘洪建教授着作《有效學習與教學》一書,受益匪淺。

有效學習與教學讀後感

要變革教學,首先就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對於學習方式。該書作了極爲精闢的解釋“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經常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認知與行爲的方式、策略及其傾向的總和”這一定義不僅僅將傳統的感知傾向、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作爲其中的組成部分,更是將我們平時不注重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也歸納進去,這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一次劃分,因爲,經過近段時間的摸索,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態度較之於思維、方法而言,更是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要有效地提升學習和教學效果,改革的應該是全方位的學習方式、而非方法和思維習慣。

學生的學習方式多種多樣,但總而言之,主要是有以下幾點共同的特徵“個體性、穩定性、多樣性和互補性”而每一個特徵都各有優劣,切不可偏頗評判。但是,在中國傳統教育的背景之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又呈現以下幾個特點“單一、被動、機械化訓練、簡單重複和死記硬背”這不僅僅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背離了基礎教育的價值追求,同時也使學生的創造性和實踐能力遭受壓制和打擊。

所以,在變革教學方式的'大背景下,我們首先將學習方式進行改變,變單一爲綜合,變被動爲主動,變機械接受爲意義建構。

在談了有關學習方式及其變革的內容後,該書就以大量篇幅敘述了多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例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表現性學習、反思性學習、服務學習和體驗學習”等等,其中有些我們已經耳熟能詳,而其中又有我們頗感陌上的學習方式。接下來就書中所講的“表現性學習”,來談談我對其的看法。

所謂表現性學習,其主要內涵是指:表現主體通過在操作或者在做的情境中,選擇最合適的表現方式,來表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況,從而獲取知識技能、培養情感態度的一種學習方式。根據這個內涵的界定,可以深層次的對錶現學習進行解讀,首先是表現性學習發生在操作或者做的情境中,人的活動是獲得認識的途徑,學習也是活動的一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理當十分重視學生從做中學,而不是靜聽、靜觀。

其次,表現性學習應屬於學習主體內在心理特徵的實時、自然的表現和釋放,表現性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釋放其對於外界刺激的反應,着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到人的需要層次理論,而表現性學習正是學生在滿足人的各種需要,得到的釋放將會以情感的方式獲得,並最終影響學生髮展。

最後,在表現性學習方式中,學生作爲主體,能夠能動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或者表達方式,這是源於人類自身智能的多樣性,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爲:不同個體擁有不同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方式,每個個體自身能力的多元性和獨特性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尊重學生的多樣性,獨特性,鼓勵學生使用適合自身的表達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表現性學習的具體實施過程,分爲以下幾個階段:

1、主題確定階段,主題應當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在確定主題之前,師生還需要明確表現性學習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問題來刺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主題的種類很多,可以是一個問題,也可以是一個問題羣。

2、方案制訂階段,通過對任務的分析,使得學生明白表現性學習任務的目的,可能會遇到的困難等因素,提高學生理解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3、先期準備階段,主要是準備表現性學習的組織方式,學生的心理準備等,除此之外,師生之間還應當共同合作準備表現性學習過程中需要的設備、設施、材料以及有可能涉及的工具等。

4、具體實施階段,該階段屬於學習的展開過程,學生作爲主體進行行動,教師進行引導和局部調整,最後讓學生以各種方式展現學習結果,表達對主題的解讀。

5、評價階段,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小組內部和小組之間三者的評價,評價沒有時間的限制,可以在表現性學習過程中,也可以是其結束以後。

6、總結和反思階段,該階段緊接着評價階段進行,評價結束後,即可馬上進行反思和總結,對不足之處進行梳理和分析,從而爲下一次的表現性學習的開展做好準備。

關於具體的實施手段,該書呈現的較多,角度也很新穎,由於其內容過於繁雜,所以在此三言兩語也無法闡述清楚,故暫不敘述一二。此書除了表現性學習之外,對於其他的學習方式也均有詳細而又獨到的見解,很適合當前課程變革的大背景,應當繼續研讀學習並加以實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