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大綱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效教學》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1

這幾天,我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對此頗有一些感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是組織者,又是引導者。那麼,教師教學行爲的有效性即是有效教學得以實現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新課程背景下,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對教師教學行爲的有效性的一點看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輔以生動的教學手段。

原則上講,針對每節課,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但生動的教學手段必不可少。比如教師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時地配以幽默、打趣,或者爲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適當且適度地把內容引申到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以外的區域,只要是有利於目標的完成,都是應當被允許的。否則,均應予以否定。

二、教學重點突出,不要糾纏枝節瑣碎。

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有效教學讀後感3篇】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要求學生課下自行學習。而對那些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大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三、教學內容正確,治學態度要嚴謹。

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符合邏輯的,並且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正確,否則,就是教學錯誤。不要以爲教師對某些問題都比學生懂得多,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如果沒有把握,教師可以說:'這個問題提得好,有哪位同學能回答?''我對這個問題沒有研究,咱們可以請教某某老師!''我想和你們共同學習,好不好?'。

四、教學方法得當,表達手段清晰。

教師要'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除了方法得當,教師的普通話教學和書寫能力也非常重要,畢竟流暢的語言結合規範工整的板書,能夠更好地促使師生間的思想和情感的'互動'。

教學是一門無止境的藝術,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創造精品的過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必須做到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2

本星期看了一本書,書名是《有效提高教學的基本功》,內容是對中小學教師備課技能指導。其中幾個片段所表達的意思很是深刻,對我們備課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一、 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我們需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江水。所以作爲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因爲,學生作爲一個集體出現,他們的想法可能是各種各樣的,我們教師要應付許多學生的不同想法,尤其是是現在的教學要求學生靈活的掌握知識,所以學生的思想會更爲激進,這時,教師要想滿足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學生的思想進行激烈的碰撞,必須要有終身學習的慾望,保持自己的思想的年輕。蘇霍姆林斯基在一篇文章中曾經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說一個教師講的課非常突出,課下的教師問他:備這節課你用了多少的時間。他的回答是:用一輩子在備這節課。

二、 備課要備學生,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的思想狀態,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在課堂上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也是感情的交流,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關注學生的人格養成,做經師易,做人師難。

三、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生爲本,以發展爲本,是目前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生爲本的思想建立,意味着教室不是教師一個人教室,要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在備課中要想着如何能讓學生的思想動起來,緊張起來。所以備課的主要要求是設計問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快樂,體驗成功。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有效教學》第三單元有效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這本書對我的專業教學給予了很大的啓迪與指導,而這一單元更從教學實際爲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與思考的方向。

本單元從有效備課、有效指導、有效互動、有效管理、有效練習、有效策略六個方面較爲完整的介紹了我們如何去做到有效教學的設計與實施。下面我就從有效備課這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備好課是一個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尤其是對我這樣的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來說備課顯得尤爲重要。而如何有效地備課是我應該多學習多思考的,這一單元就讓我在這一方面收穫很大。

有效備課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裏(時間、精力、努力、物質),形成有個性、有亮點、有創意、有拓展的教學設計。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

有效備課是教學經驗、教學積澱的總結。有效備課是教學思考、教學研究的深入。有效備課是解讀教材,超越教材的創新。有效備課是教學反思、教學經驗的昇華。

書中提到的適合“入格”型教師的“三備法”就爲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第一次備課,自己獨立深入鑽研,不參考任何資料;第二次備課,參照相關資料,看看自己與別人的不同,想一想別人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吸納別人想到而自己沒想到的智慧;第三次備課在上課後,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寫出課後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就小學英語學科來說,課的前期準備工作很多,但備課無疑是其中是最基礎卻又最重要的工作,因爲備課質量的好與壞、備課的全面與否都直接決定了教學工作的成與敗。有效備課,就是要以尊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情況爲基礎,準確地預測和評估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將之消滅於未然或過程中,確保學生全面有效地掌握各個知識點。

備課就是對教材把握上的一種深入。我們要深鑽教材、多思考方法對自己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處於網絡時代的我們,也可以適當開拓自己的眼界,但是絕對不可以下載教案。一旦失去了自主教學設計的習慣,離一個失去思考能力的人也就不遠了。

在教學中,強調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運用。這就要求指導教師的指導作用要充分的發揮。在這部分有效指導的學習中,也讓我收穫許多。我覺得,老師的指導一定要適時。要在最恰當的時候進行指導。不要指導的過早,要給學生自主研究的時間和機會。另外,指導要適度。不能包辦替代,指導不是完全的告訴與給予。要防止不必要的指導,以免剝奪了學生嘗試方法的機會。在教學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追求的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實踐的收穫與體驗,更要求我們教師提供更有效的指導。

作爲一名新教師,備課工作不夠紮實,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預計不足,導致英語教學效果有時不甚理想,而且由於缺乏英語教學經驗,在備課過程中有時會過分地相信和依賴教師用書,認爲書中提到的重點和難點就是主要考點,因此就作爲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忽視學生掌握過程中真正遇到困難的知識點,這導致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因爲現代英語教學測試更注重考察學生對英語知識掌握的全面性,所以經常會考到一些很細微的知識點,而這一部分往往是在我備課過程容易忽視的。因此,備課過程中,一方面要善用但不能過分依賴教師用書,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識的全面性和學生實際的接受情況,做到“重點難點不放過,微小細節盡掌握”,只有這樣的備課才能對英語教學工作發揮有效的指導作用,實現有效教學。

我將繼續研讀這本書,從中多學習些爲我的成長和發展有用的精華,爲早日成爲一名好教師努力。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4

有幸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一書。看完之後,有很多感觸。俗話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實際的日常教學中真正落實教學的有效性還真是不容易啊!而餘教授的話給了我很大的啓發。餘教授在書中寫到:“對一個老師來說,你不能佔據學生學習的全部時間,一定要‘解放兒童’!”,“我們的學校課程學習時間已經擠佔了學生的所有課外學習的時間,學生幾乎沒有個性化的學習!如果所有的孩子掌握的知識都是一摸一樣的,這絕對是國家的災難!”所以我想作爲一名老師應該努力告別無效、低效的課堂,不能以搶佔學生的時間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應構建有效的課堂。

在教學中,該怎樣做到有效呢?在書中,餘教授將我們指出了方向。首先,要將課堂活起來。我們學校踐行的生本課堂,其思路和餘教授的不謀而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課堂真正成爲知識的超市”。課堂上,小老師精彩的展示吸引全部學生注意力,在生生互動、教師參與的氛圍中學習了知識。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課堂中來,有實實在在的收穫。這樣的課堂也許就是孩子們嚮往的課堂,也是向我們心中的有效課堂邁進一步。

當然,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滲透和使用,需要教師智慧的、合理的採用相應的策略,這是一個艱鉅的過程。因此,我將不斷地去探索,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使每一位學生有所收穫;使每一節課都能給人美的享受!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5

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各種各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遍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這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本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

在學生時代就對吳鬆年老師有所耳聞,也十分敬仰,工作之後對吳老師的著作更是喜愛有加,本學期有幸拜讀了吳老師的《有效教學藝術》,作者運用流淌自如、平實樸素、親切自然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教育的智慧和情懷。翻開書首先被導論中的一段小詩所吸引:藝術的靈魂在於情感;藝術的魅力在於風格;藝術的源泉在於生活;藝術的生命力在於創造;藝術的追求在於完美;藝術成功的標誌在於共鳴。

每次看書,我都會先瀏覽一下目錄,從中找尋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打算先由此開始拜讀。當我一翻到目錄,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備課教學藝術。閱讀完這一章節,給了我不少有關於備課方面的提示。吳老師在書中是這麼說的:備課是個自覺過程,這種過程的特點在於教師的自我約束、自我要求,要用心去備課。備課過程不是應付上課,而是自我提高教學素質的過程。很多像我一樣的新教師,往往都是爲了上課而備課,所以很多時候備課思路就被上課所牽住了腳步,沒辦法很好的發揮其功效。

吳老師在書上還講到了很多備課的方法,他提到基於教學的藝術性,備課中要講五練:練情感、練風格、練優勢、練發現力和內化力。就要做到:

1、備課要備出教學情感、備出教學價值感、備出優化的學習過程。

2、備課要備出獨特的教學風格,備出創新點來。

3、備課要備出教師的個性優勢。

4、備課要講求積累,備出教學洞察力、觀察力和發現力。

5、備課要備出智慧、備出才氣,備出教學功力來。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衆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纔是美,只有“真”纔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爲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爲原則。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爲孩子們着想,在爲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6

我認爲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課堂教學活動要目標明確

新課程理念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能夠用英語做事情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體現。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採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於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

  二、情境創設要真實便於操作,合理分配時間

新課程提倡創設真實、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教學環境和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三、課堂教學語言應簡明易懂

簡單明瞭的指令語能夠使教師講的時間相對減少,學生實踐語言的機會相對增加。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時應儘量使用英語,這樣可以創設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也能爲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和學習英語的機會。小學英語課堂活動的英語指示語應當簡單和明瞭。然而,由於小學生所掌握的英語語言知識有限,儘量使用學生能夠理解的詞句,必要時可以通過肢體語言或母語幫助學生理解,“TPR”最能讓學生在“做中學”。

同時我們強調,儘量使用英語並不排除必要時教師可以使用母語。因爲如果學生不能準確地理解教師的語言,就會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無法正確地運用語言,教師就無法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也就無法達到語言訓練的目的。這時如果教師用漢語把意思說出來,學生立刻就會明白該句子結構的意思,這樣也能節省出更多的教學時間開展其它的教學活動。

實施小學英語有效課堂教學的技巧有很多。此外,小組活動、兩人活動、合作學習、個別化學習、合理有效的評價都是實施有效教學的有效方式。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7

余文森 教授是國內課程與教學領域內的專家,在有效教學方面頗有心得。近期我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一書,整本書以講座的形式,討論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的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境”、“教學關係”、“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新課程教學改革成績與問題反思”、“新課程學習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個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種基本類型”十個話題。在這十個話題中,餘教授的絕大多數觀點都能引起我的強烈共鳴,成爲我的精神食糧。但在這些觀點中,給我留下最爲深刻印象的是:

1. 關於三維目標關係的闡述。在這部分內容中,餘教授引用了把三維目標比成“長方體的長、寬、高和一個人的肌肉、骨骼、神經等系統”的比喻,指出了“三維目標不是三種目標”,強調了三維目標的“整合的意識”.同時,指出三維目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哪個維度是顯性的、哪個目標是隱性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觀我們的教學,特別是很多新教師或者對新課程理解不深刻的老師,在他們的教學設計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分門別類的表達;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都能清晰地辨別出他們的哪些教學是在完成三維目標中的哪種目標。他們把三維目標弄成了三種目標,目標達成不是滲透性,整體性的,也從不區分哪些是顯性的、哪些是隱性的,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非重點。三維目標被活生生地、機械地割裂開來。

2. 關於“教與學”關係的表達。餘教授引用了我國著名教學論專家江山野先生關於教與學關係的觀點。江先生認爲教與學是一個動態過程,不論是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還是在一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一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都要經歷一些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完全依靠教師階段”,在此階段,學生百分之百依賴老師,老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老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第二個階段是“基本依靠教師階段”,學生學習的自主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長;第三個階段是“相對獨立階段”,學生的獨立性進一步增強,如果老師過渡包辦,就不是促進學生髮展,而是阻礙學生髮展了;第四個階段是“基本獨立階段”,不要老師教,學生一般能讀懂75% ,此時如果老師還講系統性、全面性,仍然事無鉅細、全包全攬,教師就會感到“怎麼教也教不完”,而且效果適得其反;第五個階段是“完全獨立階段”.然而,反觀我們的教學,很多老師認爲新課程強調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將課堂還給學生,因此就不加區分地從“極端控制”走向了“極端放縱”.

3. 關於情境創設的誤區的表述。情境教學是比較流行的教學方式,新課程教學也特別強調學習情境的創設。但在我們日常的教學觀察中,卻常常發現很多教師的情境創設雖然煞費苦心,但卻顯得特別“矯情”,特別是一些公開課展示,有時就是一種生拉活扯的表演,就是一個噱頭。()在這裏,餘教授指出了情境教學中的幾個誤區,分別是“形式化情境”、“假問題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謎式的情境”、“電灌的情境”等,對於餘教授指出的誤區,我認爲是一針見血的,非常中肯的。

老實說,在這本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觀點、生動的表述。餘教授是一位經常深入課堂的教學論專家,儘管他使用的語言很平易、很樸實,但他所表達的道理卻很真實、很實在,對一線教師也最有啓發!這樣的教育專家纔是真正地將教育理論與實踐聯繫了起來,使用普通老師聽得懂的語言,表達教育的真實。這正是我們需要的專家!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8

讀了《有效教學十講》一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讓我獲得了許多感悟。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的教育理念實現了飛躍。

什麼是有效的教學呢?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教學,纔是有效的教學。

當學生已經能夠閱讀教材和思考的時候,也就是進入“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學習階段的時候,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當然,這時只靠學生自己讀書和還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所以,教師的教學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這就是教學的針對性。沒有針對性的教學就是一般化的教學,一般化的教學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教學。需要強調的是,在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也不是包辦代替,而是要繼續注重發揮學生學習潛能和學生的集體智慧。這條規律告訴我們 : 當學生處於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的學習階段,具有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的時候,必須先學後教。這是教學的一條規則、規律,而不是一種可以採用也可以不採用的方式、方法。

一切教學都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是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這也是教學的一條規則、規律,而不是教學的一種方式、方法。泛泛來談,這條規律似乎涵蓋了前兩條規律的內涵,但是,我們在這裏要特別強調它的獨特內涵和意蘊。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經提出這樣的命題 : “如果我不得不將所有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還原爲一句話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這條規律告訴我們,新知識的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原有知識,所謂溫故知新。沒有“故”哪兒來“新”?這就是說,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識爲基礎的,新知要麼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起來的,要麼是在舊知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或由舊知重新組織轉化而成的。

有效教學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不僅讓學生學的輕鬆,老師教的輕鬆,而且教學效果好。一句話就是又好又快地提高教學質量。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着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任何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都是對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專家型教師的呼喚!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9

讀了《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這本書,我意識到有效教學對於教師來講有着很多的實際的意義。有效教學,不是隻停留在口頭上,而是有一定理論者指導,並落實在實際教學中既着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又着眼於學生一生可持續發展的教學。

書中講到有效教學必須要考慮三個要素:投入、產出和體驗。投入即效率,也就是學習特定內容所花時間的多少,或單位時間內學到知識的多少。產出即學習結果,是指學生經過學習所發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這也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指標。體驗指的是學生的學習感受,即學習活動所伴隨或發生的心理體驗,這也是容易被忽視的一個方面。

書中,作者通過理論、教學案例,結合自己的感悟,總結歸納出一些實際教學中的成熟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學得多、學得快的教;讓學生學得深、學得透的教;讓學生愛學、樂學的教。理論聯繫實際,讓我們讀來有如在品香茗,回味無窮。

相比於書中案例裏提到的那些教師的教學機智,想想在我的實際教學中,我真的非常稚嫩,上課前已經把課設計好了,但學生的回答離我的預設答案有點遠,我就容易自己把答案講出來,進而失去了本來預想達到的目標。其實,由於學生年齡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學生的回答陳述不清,表述不完整的情況非常正常,這時,作爲教師,應採用語言補充引導、直觀輔助、重點強調等方式讓學生自己領悟、感受。這是我接下去要着重努力的方向。寓教於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能把快樂帶給學生是最重要的。針對不同的內容,通過演一演,生動形象地將教學內容展示出來,通過猜謎、魔術引發其好奇心;通過故事、想象加上幽默的語言豐富課堂內容,使學生愛上你的課,愛上你這個老師。

教師真是一個有學問的職業。不僅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要不斷提高,還要把這些都交給學生,而且硬生生的把知識強加給學生還不行,還要用各種方法: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動作等等方式,讓學生快樂的學。我想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更新教學理念,積累更多的教育教學方法,並且身體力行,不斷實踐,改進,再實踐,才能形成有自己風格的教學模式,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有效教學》的讀後感10

生日之際,收到呂主任送的一本書: 《有效教學十講》。扉頁上呂主任的寄語讓我既感動又倍覺激勵,我決心好好研讀這本書。該書的作者余文森教授爲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專家。他長期致力於課堂教學與校本教研的研究,針對課堂教學改革和校本研究所面臨的問題,他撰寫了多篇有關論文,並應邀到全國各地講學,他的報告很受中小學教師的歡迎。這本書就是他的關於課堂教學和校本研究的論文和報告結集而成。

看這本書,我對教育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提升。英國文豪蕭伯納說:“一個蘋果跟一個蘋果交換,得到的是一個;一個思想跟一個想交換,得到的是兩個,甚至更多。”願與大家分享我的收穫。

一、什麼是有效教學和優質教學

原來一直簡單地認爲,只要我上的課能讓學生愉快地學到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我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然而看了書中的論述,不禁爲自己的膚淺汗顏。餘教授指出: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教學,纔是有效教學。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教學要促進學生的發展,就必須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讓學生掌握方法,進入某種過程,並且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獲得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應該是每個教師都會想到的,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怎麼衡量呢?最基本應做到的就是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自覺自願養成學習習慣,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歡樂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前提。而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學也應使教師本人獲得提升。我覺得有一個詞能夠很好地概括這個意思,即“教學相長”。一方面教師爲了能更好地傳授知識,必須不斷自我充電,從而不斷地自我完善和進步;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不再只關注學生,也關注自己,能夠自我提高教學的調控和分析能力,日益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餘教授有一句話非常鼓舞人心:教師不斷從教學當中獲得教育智慧,獲得專業成長,這是教學最根本的吸引力。

對有效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以後,我發現要實現有效教學並非易事,我們正走在有效教學的路上,或者某個時候曾經達到過。學無止境,優質教學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餘教授指出:優質教學一定是有效教學,而有效教學未必是優質教學。優質教學的定位是:優質,高效,高境界。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1、有思想。教師要有思想,對教學工作有自己的見解和判斷。2、有智慧。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做到遊刃有餘,指點有方,啓迪學生。3、有激情。教師有激情才能夠帶動學生走進與所學知識有關的情境中,並在情感體驗中獲得知識。4、有個性。教師要經過長期的打磨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5、有文化。有文化有品位的教學,就是高層次,高境界的教學。

二、爲什麼要創設教學情境及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美舍的英語教學的特色之一就是課堂上注重情境的創設和新知的導入。爲什麼要這麼做呢?我們的體會是創設情境能夠讓孩子們更自然更愉快地學習新知識,記得更牢固。書中對此做了更詳盡的解釋和陳述。情境是用一種直觀的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徵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餘教授有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的作用就象是一座橋樑,有了這座橋樑學生就容易實現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情與理性,以及舊知與熟知的溝通和轉化,從而使學習和理解變得容易和有趣。書中關於情境的創設有一點非常重要的

提示,就是情境的創設必須聯繫生活,不能爲了情境而情境。生活也是“湯”,枯燥的知識,是很難被理解和吸收的,知識要融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學生消化。

關於如何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餘教授作了五點歸納:1、基於生活。即注重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挖掘利用學生的經驗。2、注重形象性。首先應該是看得見、摸得着的,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其次應該是形象具體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3、體現學科特點。即緊扣教學內容,凸現教學重點。4、內含問題。內含問題的情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5、融入情感。這一點引用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話最爲貼切: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三、如何寫教學反思

寫教學反思也是我們美舍的一大教學特色。我在美舍執教有一年了。這一年當中,我從起初被動應付地寫乾巴巴的教學反思,到習慣主動地把課堂的精彩瞬間或教學嘗試記錄下來,我感覺自己受益其中。教學反思使我不斷揚長避短,改進工作。至於如何寫教學反思,我總是天馬行空,想到什麼寫什麼。今天寫課堂中出現的精彩小插曲,明天寫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及所採取的措施……看了書中的論述,我才知道反思有這麼多門道。

餘教授說,自我反思是“留一隻眼睛看自己。”如果一位教師只顧埋頭拉車,默默耕耘,從不擡頭看路,也不反思回顧。那麼他永遠無法實現自我發展和真正超越。自我反思不但能夠提高教學經驗的質量,還能夠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形成優良的職業品質,促進教師緘默知識的顯性化。就教學工作而言,依據反思所涉及的教學進程,可將教學反思分爲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教師的自我反思又可以從教學實踐、理論學習和相互借鑑三個層面展開。我們通常所作的教學實踐的反思應立足於以下三點:1、總結成功的經驗。每一堂課總有成功之處,或者有收穫之處,長期積累下來教學經驗必將日益豐富;2、查找失敗的原因。教師應本着豁達的胸懷,無論教學設計得如何完美,課堂教學如何精彩,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3、記錄學生情況。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並尋求解決的方法,有利於改進教學,促進教學質量。自從看了書中有關自我反思的篇章之後,我寫反思不再隨意而爲之了,每一天,我都做到在反思中記錄收穫、不足和學情。

餘教授指出,教師要善於從理論學習中自我反思,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那麼,我這篇讀書心得,也算是在理論學習中的自我反思吧。

《有效教學十講》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教育教學中的一處迷人的風景,在此也向贈書之人致以深深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