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金字塔原理》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1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說還是沒說,而是我說了什麼你卻沒明白是怎麼回事。

“金字塔原理”認爲如果有人希望通過閱讀你的文章瞭解你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那麼他面臨的?是一項複雜的任務。因爲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譬如只有兩頁紙,文章中也會包括大約100個句子。讀者必須閱讀每一句話、理解每一句話,並且將每一句話互相關聯,融會貫通。如果你的文章結構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頂部開始逐漸向下展開,那麼讀者肯定會發現你的文章比較容易讀懂。這一結論反映了作者芭芭拉明託對思維工作方式的一些基本發現:

大腦自動將信息歸到金字塔結構的不同分組中,以便於理解。

任何預先歸到金字塔結構中的思想組都更加易於理解。

這說明任何書面文書都應有意地將其思想組織成金字塔結構。

先提出總結性思想,然後再提出被總結的具體思想

控制你表達思想的順序是做到清晰寫作的唯一最重要的行爲,而最清楚的順序就是先提出總結性思想,然後再提出被總結的具體思想。

讀者的大腦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他們會假定一同出現的思想在邏輯上存在某種關聯。如果你不預先告訴他們這種邏輯關係,而只是逐句地表達你的思想,讀者量體裁衣自動從中尋找某種共同點,將你表達的思想進行歸類組合,以便了解各個組合的意義。

但是,由於人們的知識背景和理解力千差萬別,他們很少能夠對你表達的思想作出與你完全一樣的解讀。事實上,如果你不預先告訴讀者某一組思想之間的邏輯關係。他們很有可能會認爲某一組中的思想之間根本沒有任何聯繫。退一步說,即使人們能夠作出與你完全相同的解讀,你也使他們的閱讀增加了難度,因爲他們必須自己找出這種未被說明的邏輯關係。

讀者在攝入信息時,總是在尋找一種能夠將所攝入信息聯繫起來的結構。爲了保證讀者找到的結構就是你希望他採納的結構,你必須提前把這種結構告訴他們——這樣他們就知道要尋找哪個共同點。否則,讀者很可能會發現某種非你所望的邏輯關係,甚至還可能根本發現?了任何邏輯關係,這樣既是在浪費你的時間,也是在浪費讀者的時間。

概括地說,讀者必然會將所讀到的思想進行歸類概括,以便記住這些思想。如果作者傳達給讀者的思想事先已經經過歸類和概括,並且按自上而下的順序表述出來,讀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2

六月份我們將全員閱讀《金字塔原理》這本書籍,作者是芭芭拉·明託。該書主要講解寫作邏輯與思維邏輯,全書分爲四個部分。第一篇介紹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構建結構。第二篇介紹如何深入把握思維環節,使用的語句能夠真實反映表達的思想要點。第三篇主要介紹瞭如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使用多種框架來組織分析過程。第四篇介紹了一些演示技巧,以幻燈片等書面形式演示具有金字塔結構的思想時,可感受到金字塔結構的存在。

芭芭拉明託的《金字塔原理》通過四大篇幅即表達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演示的邏輯闡述了金字塔原理的內容。

  Part1

金字塔原理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的思考方式、溝通方式。

它的結構爲: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也就是先總結後具體,先框架後細節,先結論後原因,先結果後過程,先論點後論據。

它的原則爲:任何事情都能夠歸納出一箇中心論點,而此中心論點可由下一級的多個論據支持,而下一級的論據本身也能夠是個論點,可又被再下一級的多個論據支持,如此延伸,構成了金字塔形。

  Part2

當我們領悟到本書核心內容後,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實際工作中能夠運用和實踐,比如:

1.當員工向部門負責人做工作總結或成果彙報,或開項目進展會議的時候,先點明工作成果或階段目標效果,此爲金字塔第一級的核心論點,讀後感.再往下闡述第二級的多個論據,如果我們的彙報時間或會議時間有限時,領導此時已經知曉結果和主要論據事項,可不必往下延伸;當我們彙報或會議時間比較充足時,可再進行第三級闡述、解釋及支持第二級的內容,由此延伸,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們的溝通效率。

2.當部門負責人需要達成一個團隊目標時,且知道具體實現的途徑和方法,此時目標結果即金字塔第一級,可將支撐目標達成的必要條件羅列到第二級,再將支撐完成第二級必要條件的措施羅列到第三級,再將第三級具體事務性工作分配給相關團隊成員,當成員完成相應工作後,即可按金字塔架構收集整理各層級達到的階段目標,最終支撐起位於金字塔第一級的總體團隊目標。

  Part3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教的是技巧,而要想讓自己通過這本書有所收穫,關鍵還是要經常使用這些技巧,才能真正的轉化成自己的東西,運用自如,讓自己的工作技能更勝一籌。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3

最早聞此書來源於麥肯錫,今日方一睹風采。

未讀之前,先在大腦裏面想像了書中的內容。金字塔,除了埃及,除了四面體的立體形象,最容易在腦子裏面出現的是一個平面三角形,是一個上小下大的形象,從下至上層次越高,空間越小,地位越高。畢竟物以稀爲貴嘛。自己的思維屬於發散型,由上面的想像自然猜到其原理必將是縱向層級的概念,以及橫向並列或平行的概念(當然不排除內容的交叉),這一橫一縱上也必定有邏輯的解釋。

翻開書,大致瀏覽,果不其然!

以上頭腦裏面圖像的想像,以及思維的過程很大程度上受益於《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簡單的說就是思維發散的過程,也是思維對話的過程。我用思維發散這個詞,即是指其由一級分枝,二級分枝,一直往後發散的過程,而且由數字的低到高是一種層級的概念,和金字塔類似;我用思維對話的過程,是表明這樣的一個過程,即在自己思維發散的過程中,從一級到下一級是一個對話的過程,類似於Q&A。

思維導圖就像一顆樹一樣,向四周的發散,更顯其生命性與活力,一個簡單的改變就很大程度的解放了思維。

當然,思維導圖遠非如此,空間的佈局,顏色的運用,圖像的運用,邏輯的使用,完美了結合了左腦與右腦,兩個皮層的協同讓你的思考,你的思維更富創造性。(說一萬句話,不如自己去實踐,呵呵~)幾年時間,思維導圖給自己帶來了太多的益處,心存感激。

《六頂思考帽》,把這三本書放一起說,我去提這一點,即色彩的應用,以及區分自己不同色彩的思考帽。顏色是對右腦極好的刺激,顏色本身不同的頻率帶給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一方面想到了顏色是有意義的,也是信息的載體,因此在思維導圖裏面顏色的採用應該是與分枝內容具有同質性,這樣除在紙上構建外,在大腦裏面構建的導圖所帶的信息點會更多,回憶效率會高,而且切實提高思維的水平;另一方面,區分思維中的如事實陳述,如感情,如建設性,如否定等等,是很必要的,這樣問題更能得到有效解決,也提高了思考的全面性,避免片面性。

以思維導圖爲核心,輔以金字塔原理,運用六頂思考帽的顏色與思維區分,全面思考,系統總結,發散思維,以及創新思維。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4

讀《金字塔原理》一書之初,我依稀記起在另一本管理學類著作中提到過金字塔結構的概念,當時主要的理解是在組織結構和信息傳遞方面。在讀了《金字塔原理》一書內容之後,才覺得僅將金字塔結構用於組織結構和信息傳遞方面的理解是片面粗淺的遷移,雖然這種遷移對於理解組織結構和信息傳遞內容是一個有益的方法,誠然這種理解上的進步也可能是因爲我以前讀書太少而理解的狹隘了。金字塔原理是一種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邏輯,而不僅僅是可以用來理解組織結構和依附於組織結構的信息傳遞與內部溝通的一種形象化的結構。

讀《金字塔原理》中解決問題的邏輯部分時,想到讀的上一本書《麥肯錫方法》中提到解決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是調查清楚事實,並且不要試圖分析所有的事情,只要收集足夠的事實能支持或否決一項假設或分析就夠了,因爲很多與我們要解決的問題相關的數據並不一定能爲我們提供關鍵信息,但其對如何去選擇和應用信息卻講的不是很詳細,在《金字塔原理》一書中更爲詳盡地爲我們講解了如何去“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地篩選、組織和應用解決問題需要的關鍵信息。因此,我想在閱讀這一部分時,將《金字塔原理》與《麥肯錫方法》相結合去理解會更好,並且這兩本書都是講麥肯錫諮詢工作中處理問題的邏輯思路,是有相通之處的。於己而言,最好是在遇到處理疫情防控造成的影響問題、客戶投訴問題、團隊管理問題等實際工作問題時,能夠將兩書中所講的思考方法結合運用。按照金字塔界定問題的框架從確定切入點/序幕、困擾/困惑、現狀/非期望結果、目標/期望結果四個要素來界定問題,按照麥肯錫方法“作用力量”的分析框架來分析問題,我想多練習這種思考方法,對於我們提高認識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思考和認識是一個人內在的事情,要合作發展就需要表達溝通。《金字塔原理》不僅講解了內在的思考方法,還提供了思考外化的表達指導。在表達的邏輯上,我認爲比較有價值的是受衆容易理解的順序: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後瞭解次要的爲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數量一般是3個、會無意識的去理解邏輯關係,這提醒我們在工作中的表達如何去做到簡單直接。

“想得明白”是內容,“說得清楚”是方式,“做得堅決”是行動。《金字塔原理》教我們“想得明白,說得清楚”,“做得堅決”還需我們依靠自身修行。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5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說還是沒說,而是我說了什麼你卻沒明白是怎麼回事。

“金字塔原理”認爲假如有人希望通過閱讀你的文章瞭解你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那麼他面臨的?是一項複雜的任務。因爲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譬如只有兩頁紙,文章中也會包括大約100個句子。讀者必須閱讀每一句話、理解每一句話,並且將每一句話互相關聯,融會貫通。假如你的文章結構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頂部開始逐漸向下展開,那麼讀者肯定會發現你的文章比較容易讀懂。這一結論反映了作者芭芭拉?明託對思維工作方式的一些基本發現:

大腦自動將信息歸到金字塔結構的不同分組中,以便於理解。

任何預先歸到金字塔結構中的思想組都更加易於理解。

這說明任何書面文書都應有意地將其思想組織成金字塔結構。

先提出總結性思想,然後再提出被總結的具體思想

控制你表達思想的順序是做到清晰寫作的唯一最重要的行爲,而最清楚的順序就是先提出總結性思想,然後再提出被總結的'具體思想。

讀者(或聽衆)的大腦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他們會假定一同出現的思想在邏輯上存在某種關聯。假如你不預先告訴他們這種邏輯關係,而只是逐句地表達你的思想,讀者量體裁衣自動從中尋找某種共同點,將你表達的思想進行歸類組合,以便了解各個組合的意義。

但是,由於人們的知識背景和理解力千差萬別,他們很少能夠對你表達的思想作出與你完全一樣的解讀。事實上,假如你不預先告訴讀者某一組思想之間的邏輯關係。他們很有可能會認爲某一組中的思想之間根本沒有任何聯繫。退一步說,即使人們能夠作出與你完全相同的解讀,你也使他們的閱讀增加了難度,因爲他們必須自己找出這種未被說明的邏輯關係。

讀者在攝入信息時,總是在尋找一種能夠將所攝入信息聯繫起來的結構。爲了保證讀者找到的結構就是你希望他採納的結構,你必須提前把這種結構告訴他們——這樣他們就知道要尋找哪個共同點。否則,讀者很可能會發現某種非你所望的邏輯關係,甚至還可能根本發現?了任何邏輯關係,這樣既是在浪費你的時間,也是在浪費讀者的時間。

概括地說,讀者必然會將所讀到的思想進行歸類概括,以便記住這些思想。假如作者傳達給讀者的思想事先已經經過歸類和概括,並且按自上而下的順序表述出來,讀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6

《金字塔原理》是本好書,像一個知識淵博的教授在傳授畢生心法。可是菜鳥只能舉頭望之,感覺高深莫測,深不見底。本來計劃用一個月細細學習這本書,結果效果不好。

前面看的一知半解,後面看的稀裏糊塗,這體會好像準備注會考試,好像每個知識點懂了些,但又感覺不透徹。尤其像學習《財務成本管理》的情形。當時學財管,第一遍努力弄清楚每個公式的推導,着眼於推導過程和細節知識,學了個雲山霧罩;第二遍學習的時候還是穩紮穩打,努力搞清楚每一個定理的含義,記住每個公式的假設;到了第三遍,什麼這個那個,公式推導、假設通通拋在腦後,集中精力學習每個公式的應用場景,可持續增長率、企業的直接定價、間接定價、投資項目的選擇……,看不懂的乾脆不看(期權定價),結果考試效果還不錯哦~

看《金字塔原理》時又這樣,是思維慣性,看着看着就開始糾結細節,反而忽略了大的結構和用途。看到一半時,我突然醒悟,我看這書並不是要把它徹底研究明白、研究透徹,我要的是從中吸收理念、知識和技巧,並將其應用到日常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務。我應該將其作爲工具書看待,比如字典,我沒有必要去記住字典裏的所用內容,但是當我需要它幫忙的時候,能夠準確找到信息位置即可。這類經典的應用型書籍應該像字典一樣。

當我現實的工作能力處於level—1時,我只能看懂其中一部分內容,同時這書中也僅有一部分內容直接對工作有指導意義;隨着工作能力和工作半徑的擴展,我需要提高到level—2時,應該再次翻看這類書籍,應該會有更多的共鳴;然後再次應用於工作中,將工作能力提升到level—2,看懂的就應該更多了……所以,這類經典常看常新的緣故大概在於此。

所以,不求完美,只求完成,我要重新調整對這本書的學習計劃。

1、將本書粗讀一遍,劃線整理自己認同的句子,將其按理念、知識和技巧分類。

2、要更新自己的理念,在工作中找文件比對,看實踐中別人如何應用這理念。

3、將自己不知道的知識點認真細讀,找出知識點的關鍵部分,認真理解。

4、對技巧類的信息要格外重視,梳理標準步驟、流程,比照工作中的高質量文件,反覆練習。

果然,寫完心裏就踏實了。有譜了!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7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說還是沒說,而是我說了什麼你卻沒明白是怎樣回事。

“金字塔原理”認爲如果有人期望經過閱讀你的文章瞭解你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那麼他面臨的?是一項複雜的任務。因爲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譬如僅有兩頁紙,文章中也會包括大約100個句子。讀者必須閱讀每一句話、理解每一句話,並且將每一句話互相關聯,融會貫通。如果你的文章結構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頂部開始逐漸向下展開,那麼讀者肯定會發現你的文章比較容易讀懂。這一結論反映了作者芭芭拉?明託對思維工作方式的一些基本發現:

大腦自動將信息歸到金字塔結構的不一樣分組中,以便於理解。

任何預先歸到金字塔結構中的思想組都更加易於理解。

這說明任何書面文書都應有意地將其思想組織成金字塔結構。先提出總結性思想,然後再提出被總結的具體思想控制你表達思想的順序是做到清晰寫作的最重要的行爲,而最清楚的順序就是先提出總結性思想,然後再提出被總結的具體思想。

讀者(或聽衆)的大腦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他們會假定一同出現的思想在邏輯上存在某種關聯。如果你不預先告訴他們這種邏輯關係,而只是逐句地表達你的思想,讀者量體裁衣自動從中尋找某種共同點,將你表達的思想進行歸類組合,以便了解各個組合的意義。

可是,由於人們的知識背景和理解力千差萬別,他們很少能夠對你表達的思想作出與你完全一樣的解讀。事實上,,如果你不預先告訴讀者某一組思想之間的邏輯關係。他們很有可能會認爲某一組中的思想之間根本沒有任何聯繫。退一步說,即使人們能夠作出與你完全相同的解讀,你也使他們的閱讀增加了難度,因爲他們必須自我找出這種未被說明的邏輯關係。

讀者在攝入信息時,總是在尋找一種能夠將所攝入信息聯繫起來的結構。爲了保證讀者找到的結構就是你期望他採納的結構,你必須提前把這種結構告訴他們——這樣他們就明白要尋找哪個共同點。否則,讀者很可能會發現某種非你所望的邏輯關係,甚至還可能根本發現?了任何邏輯關係,這樣既是在浪費你的時間,也是在浪費讀者的時間。

概括地說,讀者必然會將所讀到的思想進行歸類概括,以便記住這些思想。如果作者傳達給讀者的思想事先已經經過歸類和概括,並且按自上而下的順序表述出來,讀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8

讀書版推介的這本書,因爲工作原因一直沒能好好研讀。昨天打開電子書,粗略的讀了下,發現這真是本很不錯的指導論文寫作的書,尤其是對提高專業寫作、工作總結,都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應該首先謝謝讀書版的領導火舞耀陽和版主爲我們找來這麼好看實用的書。

書中通過生動的舉例,詳實的介紹了整個寫作過程是怎樣產生的,寫作的目的是什麼,爲達到寫作的目的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關於其中思考的邏輯部分,它用生活中的常識來舉例,親切而生動。比如妻子指示丈夫去買菜能記住幾種東西來說明,如果羅列太多條目,讀者就無法記住作者所要表達的要點,告訴我們儘可能在寫作中抓住要害,簡明扼要的闡述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羅列一系列的條條款款,讓人不知所云。

這篇文章我特別想說說關於思考的問題,關於自上而下思考的重要性。在這方面我有些體會。曾經有個同事問我,怎樣才能把文章寫得讓人耐看,不厭倦。尤其是工作計劃、述職報告、工作總結。她說,她曾經寫過一個近期工作計劃,洋洋灑灑寫了十幾頁,費了很長時間,也精心準備了好久。可是領導讀後,讓她重寫。她差點崩潰。我雖然沒有讀過她寫的工作計劃,但是大致還是可以猜測到領導讓她重寫的原因。

那就是她沒有把目前領導最關心的問題,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和解決困難辦法說清楚。而領導呢?讀她的報告讀了半天還不知道她到底想要說什麼。

怎樣才能把關鍵問題說清楚呢?《金字塔原理》告訴我們,如果你有意地以書中介紹的方法強迫自己“先想後寫”,你的寫作能力肯定能夠得到驚人的改善,使你能夠:減少最終一稿通常所需的時間;增加文章的條理性;思路清晰的文章;

所以我們必須首先自己學會思考,把寫作的目的弄清楚,然後開始思考如何寫的問題。一般寫作比較好的同事都會有這樣的經驗:要寫一篇問題,他不會馬上就動筆,而是先進行思考,組織材料,也可能去圖書館翻閱書籍,也可能把平時的工作筆記拿出來進行整理,也可能他什麼也沒幹,但是他在思索。他在做這一系列的動作時,其實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把這些材料_目前在找的也好,還是經過長期積累的也罷,通過自己的思維,把他們有序的組織在一起,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9

初讀這本《金字塔原理》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想了想,才發現這本書裏提倡的觀點和《麥肯錫方法》裏傳播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也難怪,兩本書都是出自麥肯錫的顧問之手,兩本書的精髓都是教授人思維的方法,教導人們將混亂的思路按照一種邏輯整理清楚。

邏輯,也即思考的軌跡,是諮詢行業從業人員不可缺少的一種生存技巧。

在成爲一名顧問前,我曾頗花費了一番心力來研讀那本被奉爲經典的《麥肯錫方法》,卻還是感到一頭霧水,對於邏輯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MECE這些生硬的名詞上,不得要領。在成爲一名顧問之初,經過一個個項目的磨練,我才逐漸體會出邏輯的重要性,慢慢嘗試着按書中的教導用邏輯的方法去整理思路,並開始嚐到了甜頭。在成爲一名顧問一年後,我驚喜的發現自我對於邏輯的思考問題已經產生出本能的依靠,並樂於將這種思維的方式運用到除工作之外的生活中。作爲一種技巧,需要人有意識的、刻意的去加以練習和運用才能發揮功效,思維的技巧亦是如此。

在成爲一名顧問兩年後的今日,我後知後覺的讀了這本《金字塔原理》,這是一本比《麥肯錫方法》更加詳細而系統的教程,是一本極好的指導人如何思考並如何表述思考結果的訓練手冊。思維的技巧,在這本書裏被淋漓盡致的剖析和展現。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供給給讀者一個平臺,使其有機會對自我固有的思維方式進行基本的瞭解和測評,爲後面的思維練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今日,我在讀這本書時,不再如兩年前讀《麥肯錫方式》時那般一頭霧水,不得要領。儘管書裏的某些章節此刻讀起來依然很吃力,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理解和體會,但我相信書裏所蘊含的精髓我已經能夠領悟,其他不易理解的東西只可是是技巧,是需要花費心力勤加練習方能掌握的方法和本事。

所以,讀《金字塔原理》時,無需琢磨每一章節,每一個技巧,不理解就先放下,掌握書中提倡的邏輯的思考問題的理念纔是最關鍵的。這種理念將滲透到我們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最初她也許僅僅是幫忙我們思考的工具——位於頭腦之外的一種技巧,慢慢的她終將成爲我們思考時的本能——位於頭腦之中的一種習慣。

從思維的技巧到思維的習慣,是一個由表象到內在,由華麗到樸素,由刻意到本能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積累和沉澱,需要磨礪和感悟,艱難漫長卻其樂無窮。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10

《金字塔原理》介紹了一種能清晰展現思路的有效方法,教會我們如何運用金字塔原理去邏輯的表達、思考、解決問題。因此不管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只要我們需要溝通和思考問題,我們都會從金字塔原理中受益。

《金字塔原理》邏輯的表達中重點闡述了比較好的表達方法是結論先行,就是說在表達過程中先將自己的結論傳授給受衆,然後再把結論的理由一層一層的展開。這一方面,可以使受衆更清晰瞭解自己所表達的觀點;另一方面,後面的內容全部圍繞結論而展開,這可以讓前後表達邏輯更強,文字更嚴謹。如果不先把結論展開,就會很容易造成你講了半天,人們還是無法理解你的意思。此外在表達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歸納總結,但總結句需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因爲這種句子難以吸引和保持讀者的注意力,還可能讓讀者無法理解你表達的意思。因此,我們在以後工作中需注意如何將混亂的思維轉接成思考的邏輯,整理清楚。這樣我們平時彙報就不會出現說了或寫了一大堆內容,卻抓不到重點。學好邏輯的表達這將有利於我們在規定時間內如何快速有效地將彙報內容完美呈現,並讓對方知道我們講了什麼。

此外,《金字塔原理》思考的邏輯中強調了程度順序,也稱重要性順序。這種思考模式在平時工作中會很有指導作用,我們做每件事之前只有經過合理思考,按好先重要後次要順序排列,才能使工作井井有序,高效高量地完成。如果我們不能把握好自己的工作重點,每天按部就班,這不僅是在浪費時間和資源,還會導致工作的惡性循環。就像我們做產品,如果不先了解市場的需求、產品的品質和功能需求及市場銷售人員的要求及建議,我們將不可能開發出適應市場的新產品。如果我們一味地閉門造車,不瞭解產品定位和工廠生產條件,那麼所有的努力都是徒然無用的。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表達的理論和思想不僅以上我所學所感,還包括很多其他方法如序言的寫作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演繹推理等。然而運用好《金字塔原理》理念和方法是需要在長期的實踐與運用中慢慢體會。俗話說得好凡事貴在實踐,我們只有通過實踐把理論用起來,先走一步,不斷總結和思考後,繼續實踐,纔可能形成良性循環,最終將會有所收穫。我相信只有每天的一點小進步,累加到一定時間後纔會讓自己驚喜。雖然我現在已經看完這本書,暫時對書中的理論有些看不懂,理解還有些費力,但今後我會在實踐中努力理解《金字塔原理》的內涵,學以致用,更好更有效去表達、思考,爲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