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帕爾默《教學勇氣》讀後感800字

帕爾默《教學勇氣》讀後感8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9K 次

導語:所謂的心靈導師,不一定在於提供給我們好的教學模式,而在於他們能喚醒我們內心的真諦。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帕爾默《教學勇氣》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帕爾默《教學勇氣》讀後感800字

  帕爾默《教學勇氣》讀後感800字【1】

每當拿到一本書,隨手翻兩頁,總能看清楚書中所寫內容,而《教學勇氣》卻讓我遇到難題了。

因爲無論我翻開到書的哪一頁,我似乎都看不清楚,他究竟想告訴我什麼。

有人告訴我,這本書很好,值得一讀;也有人勸戒我,這本書是翻譯來的,不好讀。

別人的經歷永遠無法替代我的思考,因此,我決定好好讀一讀他,希望會與書中的作者有直面心靈交流的機會。

“在《教學勇氣》中,帕克帕爾默帶領着教師,爲重新點燃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的熱情,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

下了晚自習,《教學勇氣》也正好讀完,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覺心靈忽然清晰、明亮了很多。我知道,在帕爾默的帶領下,我進入自己的心靈進行了一次短途旅行,並且這次旅行將給我帶來終身難忘的印象。

我是誰?

想起古希臘神廟 “我是誰” 的刻字,太陽神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的神諭:認識你自己。

導言部分,源自教學心靈的教學,指出,教師應教導自己認識自我。

弗洛伊德說:“人分爲本我、自我和超我”,當一個老師如此真實的瞭解自我是誰時,纔會瞭解他的學生們是誰。

其實,作爲教師,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於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好的老師,正如作者所說,具有聯合的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複雜的聯繫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這些編織者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講授法、蘇格拉底是的對話、實驗室實驗、協作解決問題、有創造性的小發明。好老師形成的聯合不在於他們的方法,而在於他們的心靈--即人類自身在整個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基於這樣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在書中,作者介紹了自己30年來在教學方面的探索,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說明,他教過成千上萬的學生,參加過很多教學研討會,觀摩過其他老師的教學,閱讀了不少教學著作,反思了自己的.經驗,也積累了一大堆實實在在的方法,但是每逢走進一個新的班級,好像一切又都重新開始。這些問題常常是他驚慌,而他對這些問題的反應,儘管隨着歲月的磨鍊,表面上圓滑老練了,但實際上仍感力不從心,像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一樣摸索着。

30年來,他努力探索教學技巧,但上的每一節課似乎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的:我的學生和我,面對面地進行一種古老精深的、被稱之爲教育的交流。但他發現,教學技巧雖能應付,但是僅僅靠技巧是不夠的。當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時,唯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資源是:我的自身認同、我的自我的個性、還有身爲人師的“我”的意識--如果沒有這種意識,我就意識不到學習者“你”的存在。

由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清晰的瞭解自己對於教學是一件多麼有益的一件事,當我們忘記了自己內心的多樣性,忘記了自己走向個性的漫長持續的過程,我對學生的期望是過分的,不真實的。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學要求最終是來自教師內心的呼喚。這種呼喚使我尊重真實的自我。

  帕爾默《教學勇氣》讀後感800字【2】

從我報考師範院校時,我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內心充滿了熱情,充滿了渴望。只因爲,稚小的我就覺得教師這個職業是神聖的、高尚的,兒時偷偷傷感,爲什麼我不出生在一個父母是教師的家庭當中呢?曾幻想着如果上天能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那該多好呀!的確,上帝很寵信我,讓我當上了一名教師,我愛孩子,這也是我在心靈中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其實,我也已經帶好了裝備準備上路了。

愛心、激情原來是最基本的起點,這是我第一年的教學心得;在管理學生方面,技巧、方法是硬道理,在教學方面,教學設計、課堂效果、學生成績是根本,這是我第二年的教學心得;尊嚴的樹立、自我的修養才能把自己內心的快樂帶給每個孩子,這是我第四年的教學心得。四年的教學生涯已經讓我品嚐到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但我相信這種味道在往後的日子裏還會不斷的品嚐到的,幾種味道能否調節成甜美、可口的一道菜呢?這需要探索,而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學習。

爲什麼要學習?因爲知識是無限的;如何學習?那就是要懂得修煉自己。其中閱讀是最好的一種選擇方式,書籍是一扇窗戶,一個個臺階,它能帶領我們走向有陽光的地方。我堅信這是真的!

在許多關於教學方面的書籍當中,極少有談論到教師自我心靈脩煉方面。非常感謝林茵茵校長,讓我能看到《教學勇氣》這本書。

書中列舉的教學案例是普遍的,但能否探明及剖析問題的原因和方法是我們教師要克服的難題。我們常常把自身置放於學科和學生的聯繫當中,但卻容易受到漠視、評判、嘲諷的傷害。爲了成績,我們容易忽略學生的身心發展,也常常使我們以脫離我們的自我爲代價,從而失去了教學的心靈和勇氣。儘管教師這個工作經常給我們帶來疲憊、無助,甚至傷害,但優秀的教師是不會放棄的……帕爾默認爲“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如何找到真我?帕爾默把自身的精神生活作爲職業的支柱,從而堅信了靈魂的呼喚。

我認爲教師只有釋懷了內心的恐懼,放下所有的慾望,不以成績爲目的,不祈求名利,不斷反思、關注心靈的需要,才能修煉好自身的內心,從而才能找到在教學時兢兢業業地爲學生服務,養成怡然自得的心情,排除面對的一切困難,到達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分享快樂的境界。因爲學習要的不是成績,而是自我的認知,不僅是教師,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需要的。

  帕爾默《教學勇氣》讀後感800字【3】

當我手捧此書,猶如作者陪我一同回顧我的教學之路。這一路有幸福,有辛酸,還有痛苦,甚至曾有的迷惘。作爲教師,也許你我一樣,都因爲各種原因困惑過,灰心過。但只要你還熱愛教育、熱愛學生,那麼就讓我們一同跟隨帕爾默漫步教師心靈,再尋真實的自我,找尋最初的夢想。

帕爾默在書中提到,教學中的困惑有三個主要原因:首先,我們教授的學科是像生命一樣廣泛和複雜的,因此我們有關學科的知識總是殘缺不全,無論我們自己如何致力於閱讀和研究,教學對控制內容的要求總是使我們難以把握。其次,我們教的學生遠比生命廣泛、複雜。要清晰、完整地認識他們,對他們快速作出明智的反應,需要融入鮮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羅門的智慧。最後,最困難,也最容易被人忽略——我們教導自己認識自我。事實上,認識學生和學科主要依賴於關於自我的認知,當我們不瞭解自我時,我們就不瞭解我們的學生是誰;當我們還不瞭解自我時,我們也不能夠懂得我們教的學科。

可見,若想成爲一名好教師,必先認識自我。帕爾默指出一名好老師是能將生活中的自己、教學科目和學生聯合起來。而形成聯合的不在於方法,在於教師的心靈——對自我的認知。正如他提出的簡單的邏輯: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還記得剛踏入教室的那一刻嗎?看着這本書,讓我回想起作爲一名新教師的我。也許和所有新教師一樣,我們帶着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和對教育滿滿的熱情踏入教師生涯。那時的我就只是簡單的我。對所謂的教學技術一無所知,對一班可愛的學生也不曾瞭解,我唯一擁有的,瞭解的就是我自己。

至今我還記得曾有個孩子向我提問 “老師,人爲什麼要活着?”這是個特別調皮又古怪的孩子。經常欺負比他弱小的低段同學,但瘦小的身軀使他在高段裏擡不起頭來,經常被高大的學生欺負。上課時,小動作不斷,凳子永遠感受不到他的體溫。還時常轉過頭去影響“左鄰右舍”,甚至 “東跑西竄”。課內作業勉強寫完,但字跡潦草的連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家庭作業幾乎是愛理不理,得看心情。

假如老師要求下午留下來訂正錯誤,他永遠是第一個帶頭逃跑的。各科的老師都爲之頭疼。作爲一名初出茅廬的我來說,沒有什麼技巧與之周旋,唯一可以幫助他的就是用我的真心、關愛走進問題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溫度,不再覺得活着的可悲。事實證明了,只有帶着自己的真心去和孩子溝通,沒有技術的我依然可以改變孩子,影響孩子。

讀了《教學勇氣》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所做的一切來源就是帕爾默所謂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回想着曾經,突然恍惚了——那個曾經的真自我哪兒去了?所代替的是對教學技術的追求,對學生不斷的壓制……似乎這步伐離自己最初的教育之夢漸行漸遠!那麼我該怎麼尋回真實的自我,重拾教育最初的夢想呢?讀了《教學勇氣》之後,我似乎找到了我要的答案:找回對改變工作和生活內部力量的信念。無論什麼時刻,都要記住我們是誰,就是把我們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復我們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重獲我們生活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