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學會提問》的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大綱

《學會提問》的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會提問》的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會提問》的讀後感範文(通用8篇)

  《學會提問》的讀後感1

本書是一本非常經典的批判性思維讀物。通過閱讀,我收穫良多,重新開始思索問題,在一個被氾濫信息包圍的時代,我們會主動或者被動地遇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大到涉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小到個人生活的決策。面對這些信息你是不是不假思索的懶惰地全盤接受,還是提出關鍵問題,讓大家探討?

首先,我平時也有這個問題,常常會不加思考的接受別人的觀點,通常是比我資深或更專業的人的觀點,大多數時候確實沒有經過分析。

日後需要注意:

1、或許他的論點是片面的,或已過時的,我沒有分析,簡單接受,時間長了會影響我的思維習慣。

2、如果對觀點進行批判後再接受,更能將談話深入下去,能夠產生更多話題和火花。

其次,我認爲本書作者提出的批判性思維其實是培養一種思維邏輯和表達能力。

第一點:思維邏輯的要點,首先提出問題要環環相扣,也就是討論問題時的每個提問應該和上一個提問有關聯,更深入,而不能跳躍,跳躍會導致討論無法深入。

第二點:提取關鍵字,快速做出分析(批判性的),如果沒那麼快想清楚,可以問他:我對這個很好奇。這樣可以引導對象繼續就這個問題說下去,同時,給我自己思考的時間。

第三點:提問的時候多帶上對方剛纔表達過的關鍵詞,這樣一個是讓問題和回答始終不離核心。還有就是讓對方感覺我能夠聽懂他說的話,更願意談下去。

最後,於我來說,通過品讀這篇文章,就像是接受了一個擁有資深教歷和提問經驗的教授所上的一課。內心有的是觸動,思想有的是提升,提問技巧有的是積累。

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必定有學與問,正如那句俗語:小疑者小進,大疑者大進。學與問就像打開知識海洋的鑰匙,讓我們盡情地翱翔於知識的海洋!

  《學會提問》的讀後感2

在四本必讀書目中,《學會提問》是最薄的一本書,也是我第一本拆開封面開始閱讀的書目。沒有按照指定的閱讀書目順序,純粹只有兩個原因,一是被最薄所吸引,因爲我的閱讀速度太慢,總習慣一字一句的閱讀,爲了減輕閱讀壓力,早點完成一本閱讀書目的任,;另一個原因便是被《學會提問》這個書名所吸引,看到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應該是一本講述如何問問題的書,而怎麼去提問一直是我想學習和提升的內容。

但是當閱讀之後,我發現自己理解的片面性,它其實講的是:革命批評精神。善於對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問題,帶着批判性的思維,學會善於向各方面提出問題,即學會去提問。在這個信息氾濫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內容充斥網絡和生活,直擊我們的眼球,以至於我們很難準確把握自己真正需要的有價值的信息。而《學會提問》不止教會我們學會提問,更教會我們如何自我思考、批判性的思考,爲我們提供了一準思維工具,讓我們可以在大量參差不齊的信息中不至於迷失自己的方向,不至於被錯誤的信息所蠱惑,篩選出自己想要的內容。

在工作中,會碰到很多問題,如何解決它們?提問便是第一步。提問題比回答問題更能啓發人的智慧。提問題帶動我們去思考,而我們思考都有明確的目標,提問的目的就是爲了使我們的思想更有深度、更加精確,瞭解到那些我們沒有真正全面透徹加以瞭解的論證,這樣就可以兼百家之長而不至於迷失方向。也就是說,我們的智慧被啓發,思想被開拓。在面對對現有觀點感情上的依戀時,也能更理智的思考、對待,而不是不斷地改變自己的立場,使自己處於無休止的內部心理鬥爭的內耗之中。

問問題,也需要講究方法。工作中的碰到的問題千種萬類,打交道的對象形形色色,如果用千篇一律的方式提出問題,不僅不利於思考,還會使得交流變得無趣而索然無味。封閉性的問題讓對話人機械的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等等,這樣的交流是無法讓對話一直進行下去的。當我們問的問題引起批判性思考時便是達到了不錯的效果,因爲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社交活動,所以當我們對他人的看法和結論不斷質疑時,我們還得考慮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只要與我們交流的人對批判性思維的主要價值觀和我們心照不宣,那麼我們提的問題就會被當成新的證據而受到歡迎——大家面對的是共同的問題,一起結伴尋找最佳解答。

問問題,也需要講究思維。一定不能捨棄了批判性思維,因爲我們是在尋找更合適的解釋,而不是必須完全接受另一種他人的思想,自主性是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中不能丟失的品質。所謂批判性的聆聽和閱讀,即對自己耳聞目見的一切進行系統的評判,其具體內容我覺得也是有必要與大家分享一下的:

①有一套相互關聯、環環相扣的關鍵問題意識;

②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

③積極主動地利用關鍵問題的強烈願望。

我們知道眼睛看到的和耳朵聽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實的,要想判斷一件事是否爲真實,需要我們建立自己的數據庫,提煉有用信息,逐漸形成對事物自己的看法。《學會提問》給了我們一個思考的金庫——批判性思維,讓我受益匪淺,希望我們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夠始終帶着這一思維來思考、不草率、不盲從,形成屬於自己的真正獨立性思考。

  《學會提問》的讀後感3

我認爲學會提問這本書是批判性思維的聖經,仔細研讀可防止被別人忽悠,進而在不斷質疑不斷探索中發現事物背後的真相。

學會提問這本書,感覺有很多的問題,他在提出問題的時候並解答,在書中有兩種思維方式:海綿式思維方式:像海綿,照單全收,比如有多少水就吸多少水。淘金式思維方式:像淘金,不斷質疑,不斷篩選;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所呈現出來的事態也不同,練就批判性思維首要的就是提出好問題。淘金式思維方式更能幫助我們思考實質性問題,批判性思維既是淘金式思維方式。而批判性思維又分爲兩種,強勢的批判性思維和弱勢的批判性思維。弱勢性批判思維和強勢性批判思維區分在目的上,弱勢批判性思維是爲了捍衛自己;強勢批判性思維則是爲了接近真理,求得真相,這兩種思維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也正因爲是這樣,所以他們的過程與結果也完全不同。

在前面我也有講到學會提問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就是不斷地在提問,然後在提問的時候又會進行講解,而最鮮明的例子就是上述兩種思維方式,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

海綿式思維有兩個顯著的優點,第一,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千頭萬緒,其實仔細想一想的確如此。在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的時候,有衆多的信息匯入在你的腦海中,而這獲取的信息將會爲你進一步展開復雜的思考而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這種思維方式是被動的,它並不需要我們絞盡腦汁地去冥思苦想,因此來的輕鬆而又快捷,尤其當你看到的材料本身已是井井有條又生動有趣時,這種思維方式更顯成效。雖然這種思維方式比較被動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但是它會爲你提供一個富有成效的起點,但是他卻擁有一個極嚴重、及致命的缺點:它對於各種紛至沓來的信息和觀點做不出取捨,它不能提供任何辦法,所以說如果讀者始終依賴海綿式思維方式,他就會對自己最新讀到的一切深信不疑。比如一道題的解法,老師的解法可能會與教科書的解法不一樣。爲什麼教科書的解法是這樣的呢?爲什麼不跟老師的解法一樣呢?我相信老師的,教科書錯了,這就是海綿式思維,固定的思維方式。作者就提出一定要帶着一定的態度去讀書,即帶着問題去讀書,要學會質疑,爲什麼不呢?

作者緊接着就向我們介紹了淘金式思維,相對而言,淘金式思維比海綿式思維更積極,更活潑,更主動。淘金是思維淘金的過程,爲積極主動的讀者和聽衆提供了一種可效仿的模式。所以他們對於自己的所見所聞,會做出一個評價。在一場互動的對話中披沙揀金,需要你不斷的提問並思考問題的答案,這是作者說的話。而我認爲海綿式思維強調單純的知識獲取結果,而淘金式思維則重視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與知識展開積極互動,他們兩種思維方式其實可以互補的。海綿式思維強調單純而淘金式思維則注重過程。當兩者相結合的時候,就會碰出不一樣的火花。

學會提問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提出問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就是,對我來說在思維上要有一定的改變。海綿式思維顯然更省力,相對而言,淘金式思維更費力,但我們所要選擇的,就是淘金式思維,作者也詳細的做出了說明。它們的好處明顯的做出了對比,根據作者所提出的,我們不僅僅要學習並引用淘金式思維。更要把海綿式思維與淘金式思維兩者相結合起來使用,這也是我從這本書中在我當前這種狀況下來說受益最好的!

  《學會提問》的讀後感4

《學會提問》這本書是我黨校四本必讀書目第一本讀的書,其實我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一是因爲閱讀速度慢,二是因爲看了書後不知道作何評價,特別是一些理論性的東西,但是讀了《學會提問》這本書後對我啓發很大。

該書以不同角度和大量的示例向我們闡述了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維的模式,或者更準確來說,這本書教人如何針對現有的事情或已經形成的結論,用批判性思維去思考真相。例如我們讀書要帶着批判性的觀點去讀書,建立批判性思維方式後,我們能發現讀書的樂趣以及提高工作中碰到問題時應對問題的能力。

批判性思維不是與生俱來的,要想建立批判性思維方式必須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批判性思維是敢於質疑的創造性思維,是在主動思維中對已知或結論等積極辨析判斷,並能有根據地做出肯定接受或否定質疑的斷定,在評判中形成主觀結論的較爲全面的思維,它需要我們有大量的基礎知識作爲支撐、大量的事實和各種不同的可能性爲依據。

批判性思考的人往往會對問題報以懷疑、審視的態度,他們會推敲這個問題背後所有的可能性,用自己的方式排除只留下最有用的東西,其過程相當繁瑣。生活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批判性思維方式能幫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難道不是嗎?

  《學會提問》的讀後感5

最近利用在外學習期間見縫插針的碎片時間,快速看完了這本《學會提問》,培養理性、縝密的思維習慣,比較適合學工科出身的我。

本書案例豐富、層層深入,介紹了一系列批判性思維模式,首先是如何提出好問題,因爲通往合理結論的道路往往從問題開始,並且一路都有問題相伴。

在這個網絡發達、信息爆炸的時代,誰都可以發表博客、微博、微信公衆號文章、以及各種不明出處、或者所謂專家寫的小文章充斥着各種網站。

很多文章看似引用官方數據,權威結論、圖文並茂,但其可信度到底多少?作者是基於什麼樣的個人經歷和價值標準?論證的過程效力如何?推理過程有無謬論?調查的樣本是否合理?有沒有數據欺騙?真的需要我們擦亮雙眼。

這本書會非常系統性地提供給你超強邏輯性的批判思維,教你辨別。這本書同樣適用於愛寫作的你,特別是學術寫作,研究報告,教你如何從實驗中得出合理可信數據,寫出條理清晰、得出令人信服的最佳結論。寫到最後發現自己像在給本書打廣告了,確實這本書會讓你聰明很多。回憶起我看過的文章,很多結論我很是質疑,甚至知道是謬論,但是說不上來怎麼不對,看了本書你會豁然開朗。

這本書適合學術研究、公衆言論、專業論文領域,所以不要把這種批判性思維用在與家人、朋友的相處上,人是感情動物,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理智,也無需時刻保持理性生活。

  《學會提問》的讀後感6

《學會提問》一書讀後讓我耳目一新,讓我們學會用批判性思維去思考別人的觀點和結論,而不是一味的全盤接受。我頓時發現,原來平時我閱讀文章,都是全盤接受作者觀點的,我習慣去努力地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習慣去提煉文章的中心思想,自覺不自覺地會把作者的觀點當成自己的觀點。

而批判性思維讓你掌握主動權,讓你帶着問題去讀書,讓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與作者的對話交流中來,以懷疑的態度去分析作者觀點的真僞。批判性思維是讓人理性評判作者的觀點,然後在理性判斷的基礎上決定是否接受哪些思想或採取哪些行動?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思維方式,如果學會了使用批判性思維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那就會擁有良好的鑑別力,就會去僞存真,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我們也可以使用批判性思維去處理日常工作,對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斷提問,找出問題背後的真實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你會發現哪些信息是無用的,哪些信息是有干擾的?別人的說法有沒有存在邏輯方面的問題?這樣的推理是否正確?只有用批判性思維去思考、梳理、彙總各方面的信息,才能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海洋中解脫出來,開拓視野,理性思考,科學評判。

  《學會提問》的讀後感7

最近讀到一本實用性書籍,書名是《學會提問》,這本書不僅僅講授瞭如何提出好問題,更多的是告訴讀者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指導大家通過提問去理解他人的觀點及論述,同時講解了進行批判性思維的主要方法。

爲什麼需要批判性的思維?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無時無刻不被資訊包圍。資訊是信息的承載方式,而資訊的撰寫者常常並未做到光明磊落,時常是真假參半,例如作爲資訊接收者的我,就往往易受情感控制,不能做到理性思考,故而作出錯誤的判斷。

爲了得出正確結論,事實上要做的應該是,傾聽不同領域意見的同時,對資訊進行分門別類和評估,權衡利弊做出取捨,用他們的意見構建對自己有意義的答案。在選擇取捨中,理解了他人的觀點並仔細思考權衡,最終才能選擇個人意義上的最優解。

書中用“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之間的類比,加深了我對批判性思維內涵的理解。海綿式思維指的是類似於海綿吸收水分一樣,儘可能多地吸收外部信息。而淘金式思維則是帶着問題去接收信息,這種思維就需要去主動參與,不斷質疑並作出取捨。

例如讀一本書,海綿式思維頂多是選擇性獲得信息,通常只會在閱讀句子時思考這個句子的意思是什麼,在標註重點時思考這個段落的關鍵在哪裏,而後歸納總結並理解作者的想法。而淘金式思維則是主動思考並與信息提供者互動,比如提出問題,爲什麼作者提出了這個觀點;質疑推理,作者的推導過程是否合乎邏輯;評估材料,思考這些論據可信度有多少,這樣的批判性思考才能讓我們主動發現最有意義的論點並作出自己的評價。

書中指出,在批判性思考時必須注意到三個問題,一是每個人的想法及決定都有自己的經歷、價值觀、訓練和文化習慣等個人印記;二是在接受觀點時情感捲入的危險就在於,很難去清晰思考他人表述的合理性;三是一個成功且積極的學習者,對任何觀點都保持開放性,並願意改變自己過去的成見。

這三個問題讓我聯想到在日常信訪工作中與羣衆溝通交流時的場景,而批判性的思維在實際信訪工作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與信訪羣衆面對面時,可以採取“望、聞、問、切”等方法來增進了解,觀察外貌和情緒、傾聽問題及訴求、詢問重點和細節,提出措施及辦法。深入溝通嘗試獲取信訪羣衆經歷、習慣、價值觀等個人印記,從大量口語化的內容中篩選出信訪問題的關鍵部分,摒棄固有習慣,抑制情感介入來清晰思考羣衆表述的合理性,保持質疑和批判並通過調查辦理結果作出最優的判斷。

這本書告訴我批判性思維是我們武裝大腦的利器,學會了批判性思維,就能更好地接近真相、追求真理,也讓我明白尋找結論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得到結論的思考過程。

  《學會提問》的讀後感8

從小學到研究生,一直充當着學生的角色,習慣了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除了做作業遇到難題會向老師提出疑問,其餘時間似乎很少就某篇文章或某個話題人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且,十幾年的學生生活,讓我們習慣了全盤接受書本或權威人士的觀點,而很少客觀獨立地去評判某個觀點。

正如美國的尼爾·布朗《學會提問》一書中所言,一直以來,爲了應付考試我們更多運用的是海綿式的思維去吸收書本上的知識,把所有的知識點一股腦地全部裝進腦袋裏。對於閱讀教科書,海綿式的思維效果確實很好。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閱歷的提升,我們不能再像閱讀教科書一樣,純粹地運用海綿式思維去閱讀學習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信息。21世紀,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會通過各種媒介接收到龐大的信息,特別是隨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各種信息鋪天蓋地迎面襲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學會用淘金式的思維去分析,通過自己的思維加工轉化爲自己的觀點,從而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

淘金式的思維,其實是一種批判性思維,一種互動性的閱讀方式。採用批判性的思維,需要懂得質疑作者爲何要提出各種各樣的主張,需要時時刻刻與自己所閱讀的材料互動,批判性地評價所讀的材料,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得出自己的結論。批判性思維,有一套相互關聯、環環相扣的關鍵問題意識;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積極主動地利用關鍵問題的願望。如何激發出我們的批判性思維?這就需要學會提問。

學會提問,首先要抓住作者的論題和結論,瞭解文章的總體框架,從而爲後續閱讀掃清障礙。然後,要明白作者的理由,即論據是什麼。接下來,思考文章中的表達是否客觀、理性,有哪些詞語意思不明確,是否存在歧義。之後,搞清楚作者的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分析文中的推理有無謬誤,以及證據的效力如何,有無替代原因,數據是否具有欺騙性,有無重要的信息被省略,根據已有的信息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結論。按照以上的思路進行閱讀,逐條提出自己的問題並進行思考,如此,才能逐漸訓練於加強對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在閱讀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哈佛大學的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思索問題”。怎樣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會提問》將給你一份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