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傷仲永讀後感大綱

傷仲永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傷仲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一》,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篇散文。講述了一個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後天父親不讓他學習和被父親當作造錢工具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爲例,告誡人們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而不去學習新知識,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了後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

傷仲永讀後感

  傷仲永讀後感

轉眼間,《傷仲永》一課就學完了,學完這課,我的感受頗深。

在文中,年僅5歲的方仲永就已經會題詩了,而且所題的詩還頗有蘊意。我不得不羨慕他這先天的能力,也使我不得不佩服他。然而,他的父親卻認爲這樣有錢可賺、有利可圖。帶着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孰不知,他這是在害他的兒子啊!由於他有那樣一位父親,即使是有先天的智慧,也不得不“泯然衆人矣”。

方仲永最後才華消失,與普通人一樣,也不能全怪他的父親,他也有一定的責任。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就應該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併爲此認真學習。然而,他並沒有學,使他成爲普通人有更近了一步。這麼好天才就這樣成爲普通人,着實令人心痛呀!

現實生活中,也有“方仲永”這樣的人,他只想着自己這麼聰明,就不用學習了,可是,就算是偉人,不努力學習也不行啊!偉人也是通過後天的努力學習才成爲偉人的呀!說到這兒,我不得不說一下我崇拜的偶像——童第周。童第周初中時,是班裏有名的差學生,差不多每次考試都拿“第一名”,班裏的同學都嘲笑他,這使他很自卑,使他在同學面前擡不起頭來。於是,童第周決定讓同學們刮目相看。他每天起早貪黑的學習,同學們在玩耍時,他更是如飢似渴的學習。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童第周的學習成績像芝麻開花——節節高。班裏的學生都對童第周刮目相看,由於童第周的學習成績在班裏是數一數二的,毋庸置疑,童第周順利的考上了大學。

方仲永與童第周的事例向我們證實了這樣一個道理:“神童和天才”,如果沒有適當環境和不斷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墮落爲庸人。也使我更加懂得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傷仲永讀後感二

讀了《傷仲永》這篇文章,真的很"傷",可哀傷之餘,又不得不引人深思:爲什麼一個天才,就這樣被埋沒了呢?

金溪的神童方仲永天生才華出衆,他出生於農耕家庭,從未接觸過任何文學的作品,竟然5歲就能指物作詩,並讓人嘖嘖讚歎。可因其父母把他當作賺錢工具,不讓他讀書,使他最終成爲了一個普通人。

從全文來看,我們不難得出結論,與方仲永墮落成常人絕對也是最最分不開的原因之一,便是他父親的所作所爲。

仲永那時還小,雖然天資聰穎,但並不能辨別是非。父母們也正應該在孩子像仲永一般大的時候,多灌輸正確的思想,讓他們多讀書,多增長知識,更何況仲永還是一個神童,若讓他好好讀書,長大必然會成爲一個才子。可他的父親卻不教育他繼續好好學習,竟在他還無法把握自身的時候,貪圖小利,把他當做獲利的工具,以至於變成後文的"不能稱當時之聞"和"泯然衆人矣"

但是他墮落於常人,卻也跟自己分不開關係。

作者王安石在本文中曾寫過他在仲永12、3歲的時候見過他,雖依舊有些才華,卻不如以前了。也就是說,仲永這時還算是一個天才,現在再好好讀書,也爲時不晚,還是能小有成就的。而且仲永也12、3歲了,已不再懵懂,可以不必當作父親的賺錢工具了。可仲永卻依舊聽父親的話,每天走遍全縣,作詩,寫對子,收報酬,絲毫沒有一點覺悟,也沒有發現自己的改變,也正是這一點,使他錯過了最後一個機會,從此碌碌終生,泯然衆人。

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現在才發覺,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一個天資聰穎的人,若不把握機會,勤奮、努力地學習、讀書,結局也就會像本文的仲永一樣吧。更何況我們"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而已耶?"

仲永着實令人哀嘆,但我們現在更爲重要的,則是不要讓後人或身旁的人在"傷"字後面加上我們的名字,那樣就比仲永更加可悲了。

  傷仲永讀後感三

這個學期,我學習了《傷仲永》這篇課文,通過王安石先生的思路,我深刻理解了“玉不琢,不盛器”的道理。這篇文章講的是方仲永從小就有天賦,卻被他父親貪圖眼前利益,而不去學習,最終成爲普通人。

王安石先生講述的這件事僅僅是對方仲永的憐憫嗎?恐怕不是,裏頭還包含着對方仲永父子的譴責之意。仲永父親爲了自己的小利益而爲社會損失了一個人才,“這值得嗎?這對社會造成的危害,難道比自己的利益更無關緊要嗎?”我們不禁捫心自問。其實不然,仲永就這樣“葬身”在茫茫人海中。

設想一下,如果方仲永當初立場堅定地變“不使學”爲“我要學”,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人們就不是“傷仲永”而是“贊仲永”了……設想一下,如果方仲永的父親能夠讓仲永繼續使學,繼續努力,那他說不定還是一位大詩人,能與王安石相提並論或是王安石的一位徒弟;設想一下,如果方仲永的鄰居們不花錢來求他來自己家裏作詩,也就不會讓仲永的父親貪錢到極點,以至於荒廢了一個好人才,設想一下……

王安石先生寫這篇文章也發表了對天才的看法。人們常說“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勤奮的”。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離不開後天的努力,否則早晚都會出現“江郎才盡”的那一天。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個是不經歷勤奮的學習就得來成就,得到世人的讚揚和敬佩的呢?王獻之“用盡三缸水,一點像羲之”,最終成爲大書法家。法國文學家福樓拜的書房窗臨塞納河,因燈光徹夜通明,被船伕當作漁燈,這樣的事情許多許多,像方仲永這樣的事情也有不勝枚舉。

是啊,成功得靠後天的努力!我會更加勤奮,成爲方仲永的“相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