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人類簡史讀後感

人類簡史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類簡史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類簡史讀後感

《人類簡史》一書由尤瓦爾·赫拉利所著,讓我們看到人類的如何一步一步成爲走到生物最高端,同時也是對人類靈魂的拷問,我們快樂嗎?我們爲什麼快樂?都可以從這本書找找答案。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人類簡史讀後感20xx字。

一、框架及脈絡

《人類簡史》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尤瓦爾赫拉利的作品,本書作者從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人類學、生態學、政治學、文化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角度,對作爲一個物種的智人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來龍去脈,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預測。

這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文學史,作者畢竟只是綜述了一些人類學家或考古學家的一些研究發現,而且文中“硬科學”的運用似乎也難以判定是否準確,不過作者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科學革命四個階段對整個人類的發展進程進行了系統梳理。這本著作的亮點在於作者用“三次革命”: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的框架闡述了智人的發展進程,並用三種全球秩序:經濟上的貨幣秩序、政治上的帝國秩序和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這三個承載驅動力和凝聚力的手段,來闡釋四海爲家的智人是如何走向“天下一家”的。

二、認知革命

大約7萬年前,“智人”開始創造出“文化”這一複雜的架構,這一“認知革命”讓歷史正式啓動,語言和文化是這一時期最主要的成就。事實上,正是在認知革命時期,智人就形成了與其它動物區別的最顯著特徵:(1)大腦顯著大於其它動物;(2)直立行走;(3)能生產使用複雜的工具;(4)用語言進行溝通;(5)社會化的合作。

在認知革命年代時期,智人的社會秩序是採集社會,基本靠狩獵和採集爲生。因此這一時期智人的重要活動就是不斷的遷徙和狩獵,遷徙活動讓智人不斷開疆拓土,進而不斷適應新的生態系統;而狩獵活動的開展,讓智人不斷追逐新的獵物,但這也意味着一些種羣的滅絕,比如澳大利亞、美洲的生物大滅絕,以及其它人類同胞,比如尼安德特的絕跡。

認知革命時期,智人的腦較大,因爲活動更頻繁,要不斷的適應生態系統,這也符合腦科學的命題:人腦是越用越發達,不斷與大型生物的博弈,和對不同生態氣候的適應,造就了認知革命時期智人發達的大腦。

認知革命時期智人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好好的過好每一天,這一時期,智人的繁衍、演化速度較爲緩慢,因爲人數的增加,會增加對食材和獵物的.需求,新生兒和弱小人羣則會拖累整個部落的效率。也正是這樣的局面,女性參與採集與狩獵的時間更少,一些弱勢的新生兒不久就會死亡。

從認知革命開始,人類活動和溝通的維繫就依靠故事,也就是共同的願景,這是因爲有了共同的願景,才促成了部落的形成。智人在部落裏的身份,主要來自他的圖騰,而不是領土。這樣的部落一般在150人以內,因爲部落人數更多的話,就要畫更多的餅來讓人羣有更多的信仰。

人類曾有長達250萬年的時間靠採集及狩獵維生,並不會特別干預動植物的生長情形,雖然智人在認知革命時期從東非來到中東、歐洲、亞洲,最後到了澳大利亞和美洲,但不管他們到了什麼地方,仍然就是靠野生的動植物維生。這一切在大約1萬年前全然改觀,人類開始投入幾乎全部的心力,操衆者幾種動植物的生命,而這意味着“農業革命”的到來。

三、農業革命

農業革命是人類迅速繁衍和演化的基礎,演化讓人越來越聰明,解開了大自然的祕密,並能夠開始馴化綿羊、種植小麥。馴化這件事發生後,人類就開始放棄了狩獵採集的艱苦、危險、簡陋,安定下來,享受農民愉快而飽足的生活。因此,這一時期智人的腦更小,與採集狩獵相比,農業革命時期的智人看似生活更愜意,實則更加辛苦,因爲他們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悉心照料種植的植物,養殖的動物,成天在清園、除草、驅蟲防病、澆水這些農事中忙碌,不過這一時期最典型的特徵是“居有定所”。

隨着人類開始住進永久村落、糧食供給增加,放棄過去流浪的生活之後,女性也可以每年都生孩子了,這也造就了人口的快速增長。雖然因羣居引起的死亡率增加,但人口的出生速度仍然大於死亡速度,因此人類開始不斷繁衍。而人類的繁衍,也開始讓植物和動物的繁衍速度加快,尤其是家禽的繁衍。

在農業革命之後,“未來”的重要性被提到史上新高,農民不僅時時刻刻都要想着未來,還幾乎可以說是爲了未來在服務。農業帶來的壓力影響深遠,這正是後代大規模和社會制度的基礎。正是農業活動帶來的食糧,養活了政治、戰爭、藝術和哲學,建起了宮殿、堡壘、紀念碑和廟宇,也養活了國王、官員、戰士、牧師、藝術家和思想家等各行各業的精英羣體。

農業革命時期最大的貢獻在於,促成了“貨幣、帝國和宗教”三大全球秩序的形成。

四、三大秩序

商人、征服者和各教先知是最早跳出“我們”和“他們”這種二元區分的人。對商人來說,全球就是一個大市場,所有人都是潛在的客戶;對征服者來說,全球就是一個大帝國,所有人都可能成爲自己的屬民;對各教先知來說,全球就該只有一個真理,所有人都是潛在的信徒。他們都是試着建立起某種秩序,希望無論誰都能適應。

在貨幣出現以前,以物易物是最典型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一般採用某個羣體共同承認的實物,但隨着供需矛盾的出現,以物易物的方式顯然不適用於部落/羣體之間的流通,貨幣的出現革新了這種方式。而部落/羣落之間供給的差異,也催生了匯率的概念。不得不說,貨幣在人類統一進程和全球化進程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說到帝國,我們總認爲它是貶義詞,事實上在人類的發展進程中,正是帝國的形成和演化,才促進了人類的大統一和大繁榮。真正強大的帝國,能兼容不同的文化,創造統一的認知和價值觀,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和統一度量衡,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更不用說長城、阿房宮這些建築的形成了。

宗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又一秩序,與宗教相對應的是信仰,雖然由於異教徒的存在,在歷史的進程中發生了宗教信仰導致的紛爭,不過宗教的作用是讓全世界各地的信衆都是共同的溝通語言,有助於打破國家和地域的界限,實現社會的大融合。

五、後記

人類發展的進程,是一部進化史,進化的特徵是,推進整體和系統的進步。人類的發展歷史,不能簡單的以“好和壞”二元論來進行評價。《人類簡史》這本書很好的對人類的發展進行了梳理,讓我對全球化進程和以國家爲單位的發展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全球化是進化的結果,是人類發展的共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