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梁啓超家書讀後感

梁啓超家書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梁啓超家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梁啓超家書讀後感

梁啓超家書讀後感1

在國破家亡花淚鳥驚之際,杜甫曾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內憂外患與戰事,拼殺之持續的數千年來,又有多少可抵千錢之一封家書?傅雷的家書被稱作苦心孤詣的教育孩子章節,恰好是這千錢一封家書促使傅雷的兒子傅敏傅聰擁有堅毅不拔之志,獲得了那樣造就。一樣作爲近現代著名人物的梁啓超的一封家書又是不是之千錢呢?

梁啓超,對近代中國具備深刻影響的一位角色。他在政冶、學術研究、觀念、文化教育等各行各業都是有一定的造就。敢於嘗試百日維新的探尋創新意識和愛國精神,促使他在文化教育上不但有西方國家的對外開放民主化也有我國傳統教育的精粹。可能是因他刻骨銘心瞭解到少年強則國強進而對兒女的文化教育加倍重視。

他的教育方式既不愚昧無知追隨我國封建社會傳統式,都不盲目跟風追求完美西方國家時尚潮流,只是重視將二者極致融合。他用心具體指導兒女,細心對她們開展文化教育,可是他沒有對兒女們有過多苛責,只是激勵她們依照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的方位。他對不一樣兒女的正確引導方位不一樣,不恰好是最能體現古代中國孔子因人施教的觀念嗎?這類文化教育的取得成功例證不恰好是告知了大家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學習的態度和方式,僅有合適自身的學習的方法纔算是最好是的。他還說明學習培訓需有批判精神。不一樣的學術研究與文化藝術都是有不一樣的本身優劣勢,僅有要敢抨擊與分析不正確之處,纔可以造就出更繁榮昌盛的文化藝術。恰好是應是他對中西方文化藝術的擇善而從去其糟粕,才促使他的子女們將中西方別具特色的文化藝術融合以修養身心。

他也注重學習培訓需有進取心,填滿好奇心和好奇心,有趣味性現實主義和開朗精神實質。如同他在寄託樑思成的信中所自訴我們的生活內容,出現異常豐富多彩,可以永久性維持不膩誨人不倦的精神實質,亦未始沒有此。我每歷多個情況下,趣味性轉新層面,便感覺像換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如朝旭昇天,如新口荷出水出水,我主動這類生活是極討人喜歡的,極有使用價值的。追憶他這般的爲學方法,樑思禮也說:爸爸傑出的人格特質、遠大以誠相待的胸懷、趣味性現實主義和開朗精神實質,對新生事物的敏感度和認真細緻的爲學心態全是大家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精神實質原動力。從而可看得出學習培訓真應當重視興趣愛好與堅持不懈的精神實質。

恰好是梁啓超的與衆不同文化教育促使樑家擁有一門三工程院院士的無上光榮。那麼他是不是隻重視兒女們的學習培訓而不管不顧子女們的身心健康了呢?不,這從400幾封一封家書中的隨意一封都可以感受到他對兒女們濃濃關懷。

最先,他對的兒女叫法層面。他稱兒女們爲商品,自稱爲老白鼻楷音老baby,乃至歸還小朋友們起了綽號。例如:五女樑思懿,在信中稱其爲諸葛亮,六閨女則稱其爲六六,又如小寶寶莊莊、小寶寶等。這般可想像出他是如何一位慈愛和藹可親的`老年人,乃至有一些顛覆他作爲革命英雄的傑出品牌形象,一瞬間變作爲老小孩。這般對外開放的觀念,在封建社會頑固派陣營強勁的那時候還恰好是新潮啊。大約梁啓超老先生這對外開放的觀念刻骨銘心的危害了他與他兒女接納歐洲文化吧。

其次,他信中上述內容。他在信中不但激勵正確引導兒女課業發展趨勢,還時刻叨嘮着兒女的身心健康。做爲一個好爸爸,在小孩課業與身心健康層面,他一定會果斷的挑選後面一種,而梁啓超就這樣一個關注小孩的好爸爸。

只可惜了,在哪個黑喑與動盪不安的時代,戰爭中交錯了改革的烽火通訊,他只能站立起來以身作則推動變法維新,這般艱辛。但恰好是因艱辛,才促使這些一封家書更有可抵千錢的珍貴吧。且一封家書讓我們的無盡思考與啓發,未嘗又不是它可抵千錢的緣故呢?

梁啓超家書讀後感2

提倡"百善孝爲先"的中國,從蒙學的《朱子家訓》,《顏氏家訓》,一直到清末的《曾國藩家訓》,任何一篇關於教導自己子女立身、處世、做學問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嚴峻的教訓面孔,板着,端着,讓孩子和家人覺得懼怕。

有此印象,對於寫這類文章的父親們,便都有了一種固定的認識。甚至讀《傅雷家書》時,也羨慕傅聰有如此博學多才,循循善誘,同時又嚴格要求孩子的父親。

而近日,讀得一本舊書——《梁啓超家書》,忽然發現,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寫《少年中國說》的梁任公(啓超)曾經這樣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參加戊戌變法之前之後,曾經想着君主立憲,而後又支持民主政協的梁任公,在一生之中思想多變,興趣多變,唯有對他兒女的拳拳愛意從未改變,爲了少年中國夢,梁任公仁慈地呵護着子女,精心培育着子女,引導着子女按照他們自己的意願發展,梁啓超的9個兒女,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長,當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竟然有兩人是他的孩子:建築學家樑思成,考古學家樑思永,此外有才女樑思順,圖書館學家樑思莊,畢業於西點軍校任十九路軍校官早年病逝的樑思忠,研究經濟學的樑思達,參加革命的樑思懿和樑思寧,已經第三個成爲院士的火箭專家樑思禮。

家書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第一篇便可看見梁啓超指導時年十九歲的女兒樑思順學習行政法、經濟學、財政學、國際法,等等,"因思若吾愛女在側,當能令我忘他事……""汝

隨着兒女們的成長,梁任公說:"人生之旅歷甚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往不克因此着急失望,找精神上之萎(上草頭下畏""至於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

緊接着,梁任公便開始教導"做官實易損人格,易習於懶惰與巧滑,終非安身立命之所。""學問是生活,生活是學問""人之生也,憂患俱來,知其無可奈何,則安之若命。""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它則甚?着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有不可怯弱自餒,儘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裏是哪裏,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梁任公在本書裏的文筆很活潑的,古文和白話相間的,親切動人。有意思的是,梁任公稱呼自己的孩子"寶貝思順","沒出息的小莊莊""老baby",他是非常平等親和地與孩子們交流,當孩子們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梁啓超是給出了這樣的安排,他說"我對於你們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覺得我的方法好激烈,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後決定在你們自己,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而且,當樑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定下之後,梁啓超會問女兒思順"你的意見怎樣呢?"

此書選擇的大部分是梁任公給子女談爲學和做人的書信,後附三篇演講和談話錄,其實也是總結了梁任公認爲爲學做人的思想——所謂三達德——即爲"智、仁、勇"。

一如梁任公說的:"養足你的根本智慧,體驗出你的人格人生觀,保護好你的自由意志。"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皆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