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海子的詩》有感(通用13篇)

讀《海子的詩》有感(通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海子的詩》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海子的詩》有感(通用13篇)

讀《海子的詩》有感 1

我從小就很喜歡散文詩歌之類的,尤其是比較文藝一點的。以前讀過一遍《海子詩全集》,記得當時感觸特別多,但時間一長,記憶也有些模糊了,最近又抽出時間來讀了一遍,感觸頗多。

海子原名查海生,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在詩人短暫的生命裏,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

我最喜歡的是海子的短篇詩歌,這些抒情短詩涉及的範圍極爲廣泛。閱讀海子的'這些詩歌,我能深切的體會到海子對生命存在的那種錐心泣血的體驗和對太陽、河流、草原、大地、歷史這些本原意象的癡迷。在海子的詩裏,有對珍貴的人間生活的眷戀,有對“幽深而神祕”的存在的沉思,有對愛情來臨的幸福禮讚,也有對失去愛情時的痛苦憑弔。當閱讀《活在珍貴的人間》、《你的手》、《寫給脖子上的菩薩》、《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時,那些熱烈而洶涌的詩情就撲面而來。但這似乎還不是海子詩歌最動人的地方,要體會海子最具個性和才情的詩歌內涵,就需要閱讀《亞洲銅》、《麥地》、《麥地與詩人》、《五月的麥地》、《祖國》、《黎明》等詩。

讀《海子的詩》有感 2

清澈碧海,遼闊藍天;純潔海子,永念心間。——題記

桌上的檯燈灑下一片柔和的光芒,泛黃的紙張在風中撲簌。越過紙張,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海邊礁石上,是駐足遠望的海子。浪花片片撲打着岸邊,一點點,一點點地淹沒我的心緒。

海子曾說:"我要做遠方忠誠的兒子和物質的短暫情人。”他心向遠方卻又被現實捆綁,,渴望浪漫卻又飢寒交迫。他有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戀之情,和對於生命的世俗崇高的激動和關懷。他的詩率真且熱情,脆弱而敏感。他從不甘於寂寞,在他壓抑的心靈深處,有着奔騰不息,永不言棄的地火。“萬人都要從我刀口走過,去建築祖國的語言,我甘願一切從頭開始。”這是他內心深處的愛國熱情,是詩人的勇敢!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吶喊!

海子的詩,從《亞洲銅》開始,到《春天,十個海子》結束。無一不抒發了他對現實社會的讚美,和對無法融入的遺憾。可海子就是海子,他不會爲了別的放棄自己所深愛的詩歌。他渴望現實社會,卻又獨自活在自己構造的童話般的世界裏。一天又一天,海子與現實的矛盾越來越深,在此之下,偏執的海子橫臥在鐵軌上,聽着遠方傳來的火車鳴笛聲,微笑着閉上了眼睛。藍天依舊清澈,花兒開得正好。詩人海子放下了心中的執念,輕輕地,悄悄地,飛向自己理想的天堂國度。

我讀到這,不由得心下可惜。海子,你爲什麼不能放下手中的筆桿,走出房間來看一看?爲什麼不能學着與現實好好相處?你曾說:“我無限的熱愛着新的一日,從黎明到黃昏,陽光充足,勝過一切過去的詩。”這,也是你內心深處永恆的渴望吧。你也知道自己與現實背離,卻始終不肯逃脫詩歌。它是你的生命,是你崇高的信仰。你爲了它,放棄了世俗的美好,甚至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可海子,也有內心深處的柔情。他說:“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他懷念故鄉,他熱愛祖國,他懷念父親。他也曾有過心動,“翻過沙漠,你是鎮子上最令人難忘的姑娘。”他也是普通人,如你我一樣。他也需要關懷,渴望溫暖。可沒有人真正懂他。

輕風拂過,海子佇立在那裏,無聲地,卻悄悄地震撼了我的心靈。

讀《海子的詩》有感 3

“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我不敢長時間的閱讀海子的詩歌,會讓我感覺到四面八方涌來的孤寂、無力,以及深深的絕望。但海子的詩歌,愛的能量其實是遠大於絕望的,但絕望有時候,雖然能量不如愛大,卻比愛更鋒利,容易將人割傷,海子自己就是一個例子。在我心中,海子仍舊是一個很純粹的詩人。過分的純粹,過分的孤獨。

當我初次讀到“陌生人,我也爲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內心陽光明媚。他祈願別人有燦爛的前程,他衷願別人能終成眷屬,他祝願別人能在人世間獲得幸福,而自己卻只想找個無人的海邊,等待時光流逝,等待春暖花開。

然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於89年1月13日。十日後,他便在《黎明.之二》中寫道,“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掃乾乾淨淨/歸還給一個陌不相識的人”。同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的一條鐵軌上,告別了污濁的塵世。他帶了四本書與他一同離去,分別是《聖經》、《瓦爾登湖》、《孤筏重洋》與《康拉得小說選》。這一天,是他的忌日,也是他的生日。這一年,他僅僅25歲。

海子在農村長大,15歲就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可他走出了封閉的小山村,卻沒有找到封閉的心的出口。他曾在詩歌王國裏自由地、盡情地變幻着自己的身份:驕傲的國王、樸素的農民、悲傷的緬懷者、痛苦的思想者、幸福的歌唱者、癡情的遙望者、絕望的遁世者,和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的智者、衆人皆恨我獨愛的自然生靈的守護神。爲了專心寫作,他常常一個人待在安靜的環境裏,因爲安靜的環境適合詩人思考、想象,然而也會積累越來越多的孤獨感,正如“孤獨不可言說”。這種孤獨感成就了他的詩歌,但最終卻將他吞噬。

他的絕筆詩篇《春天,十個海子》第一句便是“春天,十個海子將全部復活”。或許他還有所希翼,正如他詩歌中所體現出來的“有限絕望,無限熱愛”;或許他不是對這個世界失望,而是去尋找夢想中的大海。海子,已經成爲一個時代的象徵,是春天裏的桃花。但桃花已逝,時節未了。

讀《海子的詩》有感 4

讀海子的詩,但是大多數都是一種難以名狀的快感,難以用語言和文字表述,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把這種快感用文字表達出來。希望你再看完我的文章之後,最起碼明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什麼意思,它究竟是在什麼地方打動了你?海子以及海子的詩歌,想必大家很多人都有一定的瞭解。但是我想最好還是先介紹一下他。 他說;“我的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我不想成爲一個抒情詩人、或一位戲劇詩人,甚至不想成爲一名史詩詩人,我只想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的結合,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

這句話的背後有煌煌300首高質量的抒情詩歌和一系列的詩劇和長詩。這些作品經他的友人整理,被命名爲《太陽》七部書。大家可以想一下,“書”這個深不可測的名詞,可以成爲一種形容詞,只有總結了人類經驗構成的大作,才能夠成爲書。比方說:《新舊約全書》、《亡靈書》等等。從這個角度,暗示出對海子的詩的一種很特殊的理解。廢話少說,直插正體。“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先看全詩第一段。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一首十分獨特的詩作。它平白如話。好像詩人,就是你的好朋友,在告訴你他今後的打算。無論什麼人,尤其是在朗誦的時候,一定會被這首詩打動,但說不出爲什麼。這就是一種境界。北大教授姜濤在分析海子的詩時,稱這種境界爲“顯示出了一中對語言性質的特殊敏感,並把這種敏感轉化爲一種創造性。”

首先從標題上講,“春暖花開”四個字,大家不太會用吧?太濫俗了。感情表達得非常直白,讓人不大能接受。一般人在寫作的`時候,都不會使用“春暖花開”、“奼紫嫣紅”之類的詞彙,似乎這是你修飾性詞彙量貧乏的標誌。更不要說是寫詩了。海子卻大無畏的將這些“大俗”的元素引入詩歌,作爲標題,本身就給人一種撞擊和一種撲面而來的新鮮感。一下子確定了整首詩的抒情基調。我們從矛盾的特殊性抽象出普遍性來,打破所謂“詩意”與“非詩意”的界限,將“日常用語”、“大俗的修辭”、“日常名詞”納入詩歌體系之中。這是海子的拿手好戲。正如海子本人所說“詩歌是一場烈火而不是修辭練習。”

再而開頭第一句“從今天起……”,我們經常這樣說,比方說我,經常作計劃,經常用這種句式來表達自己的痛改前非。有一次成功嗎?沒有。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這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句式。冠之以幸福,這給我們的感覺恰恰就變成的幸福的一種不可能感。但是這個語調卻是天真的,似乎他正在憧憬着未來的希望。悲劇,悲劇,出來了。幸福本身這種東西在這個句式中已經被毀滅,再加上一種天真的憧憬,這不是悲劇是什麼?魯迅說的。再看下面,“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個人認爲這裏的“餵馬”、“劈柴”、“糧食”、“蔬菜”等等的詞彙,並沒有太多的象徵意義。只是把上面的“幸福”日常化、具體化、親切化。尤其是“糧食和蔬菜”,都是被一般的詩歌,甚至帶有抒情的載體說排斥的。在詩中出現的,往往是“玫瑰、丁香、橡樹”等高貴、天生帶有抒情性的詞彙。郭敬明最喜歡用“香樟”,這些植物,天生下來就是爲人所觀賞的,觀賞是建立在溫飽以上的一種審美。“糧食和蔬菜”是有關吃喝拉撒的植物。但正如孔子所說“食色性也”,往往這些詞彙才能真正激發出人內心原始的一種共鳴。這裏不得不提到的是海子的“麥子”。“麥子”是海子詩歌的一個重點意象。競相書寫“麥子”一度成爲詩歌的風尚,有人戲稱爲“麥子大豐收”。它的抒情短詩大多以鄉村經驗爲北京展開,用抒情文字構造一個質樸、夢幻的世界,主要的意象爲天空、河流、土地、黑夜、麥子、村莊等具有原型意味的元素性形象。

讀《海子的詩》有感 5

喜歡海子的詩,喜歡那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看到詩人對於生命 的熱愛與痛惜。喜歡海子的詩,喜歡詩人筆下的陽光、麥地、房屋、鐘鳴以及太多太多的美好意象,那些率真的文字,流淌出不可卒說的自然美感。喜歡海子的詩,喜歡那一首最廣爲流傳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曾記得高中的語文課上,一遍遍誦讀這首詩,真的能夠給我帶來深刻的歡愉。但我畢竟不是詩人,可以“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但我可以,從今天,從這一刻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不再神經質地只戴白色頭花,不再緊盯一張張雪景的照片默默地發呆,放眼我的世界,是如此繽紛閃耀。

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隨心所欲,暢所欲言,在鏡頭前,我可以盡情地笑。

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不再孜孜不倦地咀嚼以往的點滴不幸,不再去做那些遙不可及的夢,而是享受今天,相信前方的路上會有溫暖的曙光。

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和每一個好朋友通個電話,發個短信,告訴她們我的幸福。

然而此時此刻,我卻越發感到自己並不懂得詩人筆下幸福的.實質。正因爲越是美到極至的東西越含蓄地難以琢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似乎成爲只存現於詩中的無法企及的幸福極至。春暖未必花開,光陰的故事中,我們錯過了太多花開的爛漫。透過歲月的大喜大悲,我們已無暇顧及花兒綻放的一刻,單純地認爲只有濃郁的奼紫嫣紅纔是幸福的場景,豈知綻放前的漫長等待本身就是幸福的所在。錯過花開的剎那並不可怕,無論是縱情怒放還是無聲凋謝,年年歲歲,總有輪迴的花期作證。

是的,我要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終於明白,幸福不是錦衣玉食,虛度光陰,而是用短暫的生命吟唱不朽的詩篇;幸福不是高高在上的“一覽衆山小”,而是在哪怕最低矮的山腳“更上一層樓”。

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不會聽着“花開就一次成熟我卻錯過”黯然心碎,而是辛勤耕作,守望下一次花開的燦爛。

讀《海子的詩》有感 6

小朋友們常常寫記敘文,但寫起來卻不能令人滿意。說它不完整吧,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包括起因、經過、結果)這些記敘文的幾個要素也都有了,但總覺得無話可說,只能寫個極短的,並且還是平平淡淡的。

如有位小朋友寫了一篇《澆花》:“我把書包放在教室裏,就拿了噴壺給校園的花壇澆水。花壇裏種着好多種花。這些花長得很旺盛,花開得都很好看。我澆完水,就回教室上課去了。”這篇作文很空洞,只是乾巴巴地敘述了澆花的大概的過程。噴壺從哪兒拿來的?到什麼地方去裝水?花壇裏栽些什麼花?這些花怎樣旺盛,怎麼好看?花兒噴上水後,又是一種怎樣的情態?自己當時有怎樣的心情?這些方面都沒有作具體的描寫。

記敘文中沒有具體細緻的描寫,就不可能給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就不可能生動感人。有一篇《頑童阿吉》的故事,作者是這樣描寫阿吉的肖像的:“阿吉瘦精精,一副黑黑的臉。兩隻眼睛滴溜溜的格外靈秀。右邊那個鼻孔裏常掛着一串鼻涕梭來梭去,也不擦掉,使人見了有些邋遢的感覺。”作者象個畫家,抓住特徵,僅僅幾筆,就把阿吉的形象刻劃出來了。假如叫有些小朋友去寫,他可就“阿吉很瘦很黑,有點邋遢相。”這麼一句。

有什麼辦法使自己也會學描寫呢?我的意見是:第一,要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不仔細觀察怎麼能把事物的情狀具體地描寫出來呢?什麼形狀?什麼顏色?什麼動作?什麼聲音?等等,都要留心觀察,並要把觀察到的寫在日記本中。平時能做到這樣的話,以後寫起記敘文來就不會幹巴巴了。第二,我們要強迫自己把概括性的詞語換成具體的描寫。如“很熱”,你就強迫自己不用這“熱”字,你想辦法把“熱”的情狀寫出來,如“陽光炙烤着大地,柏油馬路曬出了油。我滿身是汗,急促地喘着氣。”如“很冷”,你就強迫自己不用這個“冷”字。你想辦法把“冷”的情景,如“嗷嗷怪叫的`西北風夾着碎雪粉抖起威風,橫衝直撞,把門窗打得闢啪響。我穿上棉襖,躲在家裏,牙齒還不停地打架。”又如寫膽小,就不用“膽小”這詞。“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我把門鎖得緊緊的。我一邊吃飯,一邊豎起耳朵,聽着門外有什麼響動。突然,砰砰兩聲,我嚇了一大跳。‘誰?’我慌忙一叫。“這樣一描寫,不就把“膽小”形象地表現出來了嗎?

寫記敘文一定要學會描寫。時常用的有環境景物的描寫、有動態靜態的描寫、有肖像神態的描寫、有動作對話的描寫、有心裏活動的描寫等等。當然,我們寫記敘文,首先要認真審清題意,弄明白題目的要求後,才能決定什麼地方該詳,什麼地方來點描寫。另外,敘述與描寫也不能截然公開,描寫也不能孤立進行,往往敘述中穿插描寫,描寫中夾有敘述。總之,要“勤於積累,巧於安排”,平時多讀、多寫、多觀察、多思考,是一定能學會描寫的本領的。

讀《海子的詩》有感 7

死去詩人的詩被裝進玻璃瓶子裏製成了語言的標本,前赴後繼的詩人們都要以此爲標準——解剖句子的結構和精確到微觀級別的語言涵義。詩是一種自然的東西,它的存在和一棵樹,一株草,一片雲,或者語言本身的產生一樣,充滿了自然和必然的意味。與其說是“創作”詩,不如說是從自然裏”提取“詩。詩人這個職業需要天賦:把觀察體會到的自然以自己精準的理解和卓越的表達轉化成詩。

和不懂機械操作的流水線工人不能上班一樣,這種精準與卓越是必備的,但卻無法像操作機械一樣被訓練,被訓練過的詩人就脫離了自然,就像人造的石碑在一堆自然形成的石頭中無比耀眼,斧鑿的痕跡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討厭那些被訓練的詩人,他們因爲沒有天賦,所以分外努力,字裏行間都是顯而易見的用力,造作,不準確,不自然。所以我喜歡海子,他寫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精準的,具體的,他可以在無限變動的自然中抓住永恆的一秒,他可以把遠方地平線的太陽上升一釐米的十秒鐘,以凝固的方式拆分成100張玻璃幻燈片,每一張都易碎,並帶着無比精準的細節,氣味,和光彩。在他的詩句裏你可以感受到顏色的溫度,風的味道,烈日烤炙皮膚的刺痛感……他僅僅以文字的方式,就超越了畫家,攝影師或電影導演們展示生活的意圖。

這就是詩的迷人之處,文字帶來的感受可以比人們親自觀察世界所得到的更加震撼,因爲和詩人相比,普通人缺乏那種精準,卓越,和敏感,而詩人的意義就是通過文學,明確地把“美”拆分到原子的形態,從而讓普通人們,也可以通過詩人,毫無遺憾地去看見“美”。海子的詩我認爲不僅僅是感受上好,不僅以個人審美來衡量的好與不好,而是明確的數學那樣的好,他複述自然的造句方式,就像用文字爲實體列公式一樣,就是那種“最大化地保存這一種美只能通過他的公式”的感覺。他自己說“萬人將從我的刀口走過去建築祖國的語言”,我覺得他就是這個意思。

讀《海子的詩》有感 8

海子的詩中意象,大致可以分爲兩類,一類以太陽爲代表,一類以大地爲代表。其中他對大地的描繪,顯得尤爲深情細膩,他感到“月亮照耀下的麥地安詳而寧靜“,他看到”垂着穀子的大地上,太陽和肉體一升一落,照耀四方,就像寂靜的,節日的財寶和村莊。“他傾聽着來自祖國大地內部的聲音,然後用詩記錄,他對大地,村莊,土地上的生命有天然的情感聯繫。海子說:”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徹底乾淨的黑土塊。“韋岸說他”含着泥土,來自大地的深處。“

這樣的海子,最終選擇了最初的方式,安靜地臥在鐵軌上,仰望天空,讓疼痛瀰漫進徒弟,讓肉體以最純粹的姿態回到開始的地方。

而他的靈魂,將跨上夢想的駿馬,奔向西方的太陽。

毫無疑問,海子是一個感性的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他用詩構造了一箇中國。那個中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那裏的人們“餵馬,劈柴”,做着最原始的工作,卻享受着最單純的幸福。他們有着最純潔善良的心靈,我們叫它“赤子之心”。

海子是有着赤子之心的詩人,他愛大地,愛人類,愛祖國。他有他堅定的信念和理想。可是我們誰都沒有辦法回到最初的`那個世界。他的理想,註定與社會脫節。這造成了他與社會的毛盾。海子解不開這個矛盾,社會更不可能爲他解開這個矛盾,於是海子選擇沉迷於他的精神世界,他的理想在他的世界中翱翔,封閉卻自由。

村上春樹的小說《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農夫整日耕種,每天看着太陽東昇西落。他看着看着,有那麼一天,他就扔下了鋤頭,頭也不回地向着西邊走去。“太陽以西有什麼?我也不知道,也許那個

意境——國境以南就在那裏,我只是去尋找。”

農夫與海子有相似的地方,他們都爲了夢想而出發。不同的是農夫是去尋找夢想,而海子相較於農夫,更爲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海子走得更爲果斷堅決。他不經過一天天的猶豫遲疑,而是從第一天起,他就已經出發,以夢爲馬,以詩爲路。後來,他在24年前的一天,果斷的捨棄了塵世的軀體,用靈魂去追逐。

對海子來講,“死不再是生的對立,而是作爲生的一部分永存。”

海子之所以如此地熱愛着祖國的土地,是因爲這是千萬年來,僅有的沒有改變的東西。海子所追逐的理想,無非就是在這一方淨土上,最初的,誕生赤子之心的中國。

海子的夢想,終將成爲中國的夢想。他終將帶領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以詩爲路,以夢爲馬,去那太陽以西,國境以南的地方,尋找最初的中國。

讀《海子的詩》有感 9

讀海子的詩歌,我能莫名的感動,不知不覺被海子詩裏透漏出的對生命,對自然的熱愛所深深折服。記得剛剛讀《活在珍貴的人間》時,我莫名的哭了。確實是這樣啊,我們活在人間,活在自然中。享受着自然賜予我們的一切。裏面的這樣幾句話,我覺得所述道理尤爲深刻。他說: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一層層白雲覆蓋着,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徹底乾淨的黑土地,活在這珍貴的人間,泥土高濺,撲打面頰,活在這珍貴的人間,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讀完這首詩,我覺得生命是如此溫暖、純潔而親切。活着是幸福的,能感受自然是幸福的。

給我印象最深,感觸最多是他的`大愛,博愛的思想。我覺得當今世界正是缺乏這種思想,人人都爲了自己的有一點蠅頭小利,忽視了人際關係的培養,忽視了熱愛這個世界。所以當我讀到《五月的麥地》時,我徹底理解了海子,感受到了他的個性。《五月的麥地》是海子的一首現代詩歌。這首詩寄託着海子的烏托邦的理想,他希望四海之內皆爲兄弟,大家相親相愛,互尊互敬,並且過着甜美的生活。他說:全世界的兄弟們,要在麥地裏擁抱,東方,南方,北方和西方。海子的內心世界是十分複雜而矛盾的。現實與理想、物質與精神,在他的詩歌中,呈現出一種不和諧的對抗狀態。“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可以理解爲海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這個世界單純而美麗,浩淼而開闊。這也是許多人心中的美好境界。

海子的詩歌還有好多,好詩也還有好多,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舉了。讀後會很有感觸的,建議大家去讀。也許我還讀不懂海子,但從他身上我確實明白了許多,改變了許多。關於海子的臥軌,歷年來總是衆說紛紜,我不知道該信服哪一種說法。我只知道,我喜歡的海子,就是那個喜愛自然,心中有着大愛的詩人……

讀《海子的詩》有感 10

詩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文體,它可以直擊一個人的內心,而這個人卻往往無法道出其中的奧妙。而想要了解一個人,讀他的詩,如果這個人寫詩的話,往往勝過讀他的文,因爲寫出每一首詩,作者都是要將自己的心兒肝兒肺通通掏出來的,這纔是最真實的他。

長久以來,海子和許多詩人一道,活在我的腦子裏,但我讀過顧城,讀過徐志摩,讀過席慕容,可就是沒有讀過海子。不是不想,是害怕,從瞭解了他是以何種方式離開這個世界之後,一種輕微的恐懼感就油然而生。顧城說過,當他寫詩寫到一定的境界之後,精神就會停留在“死”的境界,這對於熱愛生活的我來說,無疑是無法接受的,但許多詩人大概都是這樣的,顧城自己就選擇了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海子亦然,但他是臥軌,他的頭和他的腳也許就躺在鐵軌的一段,這樣的恐怖的形式確實在幾年前給我留下了陰影。

但是雖然他人死了,他的詩依然還在,還活在這個世上,還瀟灑的.活在這個世上。

生活在詩歌走向沒落的時代的海子,用自己的死,換來了詩歌的一次短暫的新生。之所以說短暫,是因爲現在樂得讀詩的人寥寥無幾,反正遠遠少於讀都市校園言情官場小說的人了;而現在詩歌的發展走向越來越偏向於所謂的“現代派”,甚至“後現代派”的方向,這類詩反正我是看不懂,毫無邏輯可言,也許我本身才疏學淺,無法理解其中的深奧,但是我所傾向的詩,不求多麼淺顯,但至少讓人,讓大部分人,一閱即懂;不求多麼深奧,但至少要有哪怕那麼一點點哲理在裏頭;也不求多靈動,但至少要有美麗的意境讓讀者可以有所“意會”;可以憂傷,但不能頹廢;可以陽光,但也不要過度張揚。

讀《海子的詩》有感 11

讀了一晚的詩,讀了一晚海子的詩,讀了一晚荒謬的瘋狂的詩。詩這種東西全無章法,零散卻讓人着迷。你到不了沙漠,詩可以帶你去沙漠。你渴望水,詩可以給你綠洲。詩當然有它自己的魅力,隱祕而沉默,偉大而又危險。

我用詩給腐爛生瘡塗上甜美的粉飾。我覺得太執拗的文字讀多了會瘋。就像我在一個被感冒病毒侵襲的夜晚遇到瘋子詩人海子一樣。我看見詩人飽含熱愛地描述死亡,夜下的灘塗,月光裏的頭蓋骨。我帶着顫抖的`敬意揣測他的內心,可我什麼也揣測不出。在詩裏詩人凝視着梵高的死亡,我凝視着詩人的死亡。我們的生命在自己眼裏是全部,在別人眼裏只是個故事。

總有人試圖總結別人的死亡。有人說海子的自殺是從詩歌藝術向行動藝術的急速飛躍。我不認同。我不認同把死亡稱爲生命詩性的最終完成。死亡就是死亡。旁觀者再怎麼爲他人的死亡塗抹戲劇色彩,死亡仍舊改變不了冰冷殘酷的本質。沒有人會爲了把自己寫成一首詩或是一齣戲劇而選擇死亡。他只是選擇了死亡。或者說是死亡選擇了他。我們面對死亡別無他法,雖然姿態不同,可終究別無他法。

不知死焉知生,不知生焉知死,我們不知道生也不知道死。探討生死問題是很有趣的,因爲在這場探討裏,智者和愚者全然不分高下。人們嘲笑飛蛾撲火,飛蛾嘲笑人類愚不可及。人人平等,衆生平等,誰也不比誰高貴。我仰慕詩人的勇敢,正如我仰慕飛蛾的勇敢。當生靈把命運踩在腳下的時候,死亡不再是一切的主宰。顫抖吧,燃燒吧,在烈火和嘲諷裏這一切的荒謬和死亡。

讀《海子的詩》有感 12

人生在世,必定有一段孤苦無依的旅程。有山有水卻無旁人。海子行走在漫漫長路上,尋與他相知相惜的另一個靈魂。海子的詩,盪漾着孤獨的情懷,卻又充滿着美好的憧憬。我不知道,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境遇,讓他的眉頭緊鎖,兩眼無神。我只知道,他將孤寂融進了詩情中,融進生活中,也融進了每個讀者的'心裏。

有人說:海子的每一首詩,都是一滴孤獨的眼淚。誠然,海子比旁人更細膩的性格造就了他更敏感的情緒。他比別人感受得多,難過得多。他曾那麼期待過愛情的甜蜜,卻又一次一次被情所傷,當傷痕累累時,等待他的又是一重又一重的絕望。

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海子除了孤獨一無所有。海子的生命是短暫的,卻嚐到了無盡的愁苦。他有愛,卻一次次被棄,精神上肉體上都飽受折磨;他有夢,卻一次次受挫,心靈上骨子裏都飽受摧殘。當他終於崩潰,選擇悲觀結束生命,他的孤獨仍在他流傳的詩詞中綿綿不曾斷絕。

像一隻斷了翅的鳥,跌落深谷;像一隻褪了色的碟,只有灰色天空。我實在不忍,你傷痕累累。

讀《海子的詩》有感 13

讀完《海子的詩》,因爲自己的功力遠遠不夠,所以本是不想點評的。然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所以我簡要說下我對海子的詩的感受。讀完《海子的詩》這本書,我發現在他的詩歌之中,經常出現“麥子”這類農作物的意象,這當然與他從小在農村長大有關。他把這類“麥子”農作物搬入自己的詩歌之中,創造了一種不朽的.、有張度和力度的意象,給人一種解讀的廣闊空間,增加了他的詩歌的厚度和廣度,以及他的詩歌的獨特魅力。

在我看來,“麥子”這類農作物是保障人類能生存下去的物質基礎,它天生具有一種純粹性、不朽性,而它作爲海子詩歌中的獨特意象,自然而然就讓海子的詩歌帶有了鄉村性、純粹性和不朽性,從而讓海子的詩歌跨越了經緯、跨越了時間以及跨越了空間,成爲了人類歷史上不朽的絕美詩行!海子的詩歌對於人類的影響,就如麥子對於人類一樣重要,它雖然不會直接給予我們物質食糧,但是它肯定會給我們精神以雨露!我們走在尋找詩和遠方的道路上,在那開滿《詩經》味道的山崗,我們將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