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孝德文化讀後感(精選21篇)

孝德文化讀後感(精選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孝德文化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孝德文化讀後感(精選21篇)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1

我是王壇鎮中學一名普普通通的學子,今天非常榮幸能站在此處,說一說自己對孝德的一片感言。隨着歷史的發展,虞舜先帝的身影雖然早已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精神卻悄然演變成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已經深深地紮根在每一塊充滿希望的田野裏,播灑在我們每一座綠水環繞的村落裏,也沉澱在我們每一個莘莘學子的心田裏,那就是大愛無言,大“孝”至親的孝文化!

從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的遠見;孝是沉香不怕艱難險阻,排除萬難一定要救出母親的赤子心;孝是王壇蔣相村孝媳虞蓉,不離不棄,照顧癱瘓婆婆的執着心;所以無論什麼時候,孝都不會過時!

有人說,你可以不用做一個成功的人,但是你至少要做一個孝順的人。的確,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所以感恩父母便是我們走向成功 的第一站。請想一想是誰用遒勁的手臂,爲我們撐起一片遮蔽風雨的天空?是誰贈我們傲翔的雙翅,爲我們輸送實現夢想的勇氣?是誰用含辛茹苦的汗水,爲我們澆灌幸福的家園?那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偉大的父母。當我們漸漸長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攙的時候,我們怎能忘記那一雙雙牽掛的眼神?怎能忘記那深夜的一聲聲咳嗽?怎能忘記那曾經偉岸,如今卻逐漸衰老的背影?怎能忘記那因日復一日翹首相望,而佈滿憔悴的雙眼?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我知道,孝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應該是一種行動。我們作爲21世紀的青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於行動。我知道,一個行動比一百次的醒悟、一百句悅耳動聽的言語都要重要的多!那麼,現在就讓我代表王壇中學的學子們,向養育我們的父母們,關愛我們的老師們,護佑我們的先輩們,道一聲:“謝謝”(鞠躬)

鼓舜王之操,續先輩之德!親愛的朋友們,那麼就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建築永恆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恆的奇蹟。謝謝,我的演講完了。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2

常言道:“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是啊!小烏鴉還懂得吧食物吐出來給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時候還知道跪着想母親表示感謝 ;人要是不孝敬他的雙親,就連禽獸也不如啊!

是誰給予我們的生命?是誰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又是誰把我們撫養成人,教給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是父母!他們把我們帶到了這美麗、可愛的世界上。特別是母親,十月懷胎,辛辛苦苦的。自從我們來到這人世間,父母又要給我們換尿布,餵我們吃飯,教我們學說話,學走路。如果有人問我的啓蒙老師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父母!”等到大一點,父母就教給我們一些道理,送我們上學,讓我們有更好的教育。而且,父母每月還要給我們零花錢。可我們卻不知好歹,亂用零花錢,一點都不瞭解父母的心思。當我們做錯事惹父母生氣時,父母就會教育我們;當考試取得好成績時,父母就會獎勵我們;當衣服弄髒時,是父母用雙手把它洗得乾乾淨淨;當我們考試考砸時,父母就會鼓勵我們下次再努力;當我們父母給我們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他們在我們身上下的功夫也太多太多了。父母對我們的愛凝聚了他們多少血汗!他們也不希望得到什麼,只希望自己的兒女好好做人,父母也就心滿意足了!

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父母默默地爲我們操勞。如果你很細心,就會發現父母的臉上多了一絲皺紋,父母的頭上多了一絲銀髮。父母對我們的愛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幫媽媽做做家務,給他們沏杯熱茶,把好吃的留給父母吃等等。而且現在要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長大以後好好報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每個少先隊員所要做到的,都應該做到,就像晉朝文學家李密那樣,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3

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後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很多,演戲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戲可以演過無數次,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戲,難做的是人;戲是虛構的,人卻是真實的;戲進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場戲,心靈美好的人,夢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夢幻,絕不是虛幻)人活一口氣,要活得有志氣 ——爲喘氣而活,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氣,死得也美麗。昨天是曾經,是過去,今天是面臨,是現實,不要在昨天裏沉媚,應該在今天中開創!

讀了“入則孝”,就想起我們這些在家中無所事事的“小皇帝”們。我們在家裏基本上是什麼事情也沒有做,一天到晚就只是學習。回到家,書包一甩,香氣騰騰的飯菜就擺在面前了;做完作業,檢查後就可以美美的睡覺了;要買什麼東西,父母會精心爲自己準備好。現在想起可真是慚魁啊。

一個人首先要孝順父母,烏鴉尚知反哺,作爲人更應該對養育自己的父母加以報答。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不熱愛自己的家人,長大以後就談不上熱愛故鄉,熱愛祖國了。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結合我的生活,我發覺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夠,當媽媽爸爸批評我的時候,有時我明知道不對也要反駁;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有時我會對他們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通過了解此句的真正含義,我明白這是對父母的不尊不敬。

不過,是《弟子規》的“入則孝”教會了我怎樣去做父母的一個令他們驕傲的兒女。我應該爲父母做些事情:在家,應該爲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當父母回到家,應該爲他們倒一杯水,遞一條毛巾;在外面的時候,應該乖乖的,不要亂跑,以免父母擔心。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4

最近我正在看的一本書名字叫作《母慈子孝》,書中介紹的是一位在外國大學任教的鐘茂森教授和他的母親趙良玉女士兩個人關於“純淨純善和諧世界”的系列講座的內容。是這母子二人三十年家庭教育施教與受教的心得報告。內容豐富、引人入勝、發人深思,使讀者無不深感受用。特別是在家庭問題層出不窮,以及大力提倡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意義尤爲深遠。書中所提到的母親趙良玉女士提出了“我們堅信:優秀是教出來的,而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教師!我們牢記:要從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吸取精華,而從《弟子規》做起!”的思想。

我很慶幸我們學校在養成教育方面特別是育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兒子從上學前班起就開始背誦“三字經”,上了小學又開始背誦“”、“蒙學”、“論語”、“弟子規”等等,從小就接觸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雖然可能現在他不完全懂得這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但這些都是對孩子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有着積極推動作用的好東西。在這一點上我要從作爲一名學生家長的角度對學校及校領導們致以深深的、崇高的敬意,這完全可以看作是行善積德的好事啊!

趙良玉女士在演講中說“家庭教育是母親的第一責任”。她說“如果母親不把孩子教育好,你以爲是自己的事情嗎?——那是對社會的損害;如果母親把孩子教好,你以爲是你一家人的事嗎?——那是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她說得太好了,我們做父母的不但要把孩子培養成人,而且要把孩子培養成最低起碼是個對社會沒有危害的人。在這個前提基礎之上再把我們的孩子朝着將其培養成爲“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的美好願望目標纔會逐步的去加以實現。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5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句話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地無憂無慮的學生來說,早已陌生了。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叫《二十四孝》的書,讓我知道了古人是如何盡孝的,也讓我明白了爲什麼要孝敬長輩。

在書裏的那二十四個故事中,讓我感受最爲深刻的是:臥冰求鯉。東漢末期,晉人王祥,他父親娶了個後母朱氏。後母不喜歡王祥,偏愛親生兒子,經常讓他乾重活,吃粗飯。有一次,王祥爲了給母親用鯉魚治病來到湖邊,自己脫下衣服用體溫來融化冰塊之後,抓住了兩條鯉魚,回家給母親燉魚湯喝。當父母知道這魚怎麼得來時,感動落淚。

看完時,我的心好像被什麼抓住了一樣,感到心痛,被王祥那孝敬之心所感動。雖然後母對王祥非常冷酷,但他始終忘不了自己是家中的頂樑柱,要孝敬父母,照顧弟弟,這種責任感令所有人爲之感動。現在我想到王祥自己的身體被凍得通紅,還裝做若無其事時的樣子時,心中爲這個大孝子感到由衷的讚賞。母親受了十月懷胎之苦,有些爲了生下孩子,自己離開了世界,那麼偉大的他們,我們息能對他們不敬?這令我想到了我和媽媽,在平常,我和她有不少小誤會,有時,我說話的語氣有點過了,媽媽的臉色一下子變了,理也不理我下,她的樣子讓我又恨又怕,以爲自己只不過就說了幾句話而已,有必要生氣嗎?真小氣!但我不知道的是,這在我看來是個小小的一句話,已經傷了她的心。我讀完《二十四孝》時,我才發現,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

我不會對父母不敬,做一個孝順的孩子,認真學習古人怎樣孝順長輩的。那正是因爲:“百善孝爲先”。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6

剛放暑假,在讀魯迅的《朝花夕拾》前,我和好朋友去北京的孔廟參觀,在衆多的展品中,我不知爲何一眼看見了牆角極小,連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圖,而且一眼看見了其中的“郭巨埋兒”。正如魯迅所說,圖的確很清楚,可我還是不願意承認我理解的意思。圖上還有批註,字非常小,我又一眼看清了,而且後來發現也只能看清其中的一列字,“子可再有,母不復得”,不過我並不知道他爲什麼埋兒。直到八月,看了《朝花夕拾》,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們家窮,實在養不起那麼多人,只好先養活老人,把兒子活埋。

這二十四孝圖太恐怖了,爲了一個“孝”字,竟要那麼多講究,甚至把自己、子女等全部拋棄。更何況,有時還是爲了孝順並未養育過自己的後母!難怪過去人見父母都是跪下說“不孝兒來見爹孃,求爹孃”就這二十四孝圖,我與小時侯的魯迅先生真是有同感,自己不要做孝子,並且希望父母也不要做孝子!畫中的那個孩子還在她母親的懷抱中笑着玩呢,旁邊的他父親卻要。那小孩的母親似乎有些不捨呢,我記不清了,若是,這婆媳關係將來好不了,若不是,那這個小孩也是孝子了!一點也不反抗他父母!

舊社會真是萬惡,人們說的沒錯。而且我想,郭巨的母親會不會是故意的?她不會想不到郭巨會埋兒吧。因爲郭巨一定一直很孝順。

後來,我與我的朋友一同去首都博物館玩兒,又看到了二十四孝圖,這次的圖很大,我把這個故事講給他聽,她也深感恐怖。看來魯迅先生認爲的不錯,小孩子們都是可愛的,且心意相通的。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7

最近,我讀了《二十四孝》,有戲綵娛親的老萊子,有鹿乳奉親的燕子,蘆衣順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動的是戲綵娛親的老萊子。

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隱士,爲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他總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總是給父母。他七十歲還不覺得自己老,還經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開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來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灑了,他不想讓他的父母傷心,便靈機一動,扮成小孩子一樣倒在地下玩撥浪鼓,二老看見了還以爲他又向前此一樣玩,所以二老大笑。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思緒萬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麼孝順,我們現代人就更應該孝順父母了。這使我我想起了一個詞“百善孝當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纔是孝順。此時我想到了,我有沒有像老萊子一樣孝順父母?有沒有讓父母開心?

這使我想起了春節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媽媽和我在家。突然,媽媽的肚子疼了起來,媽媽叫我拿藥來,可是藥竟沒了,只能我親自下去買藥。這麼黑的天,身手不見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爲了媽媽,我一咬牙一跺腳豁出去了。出門便一路小跑到了藥店,往家走的時候,我累得不行了。這時,我腦子裏浮現出一個身影,那是媽媽,他肯定爲我買藥的時候也一路小跑。現在,正好讓我有一次表現的機會,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終於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經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藥媽媽說:“有兒子真好。”我開心地說:“還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後會向二十四孝裏的孝子好好學習,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8

魯迅先生的此篇文章更像是《二十四孝圖》這本古籍的讀後感,而我所寫的則是先生的這篇讀後感的讀後感,這邊讓我感到不少壓力了。

魯迅先生是20、30年代新白話運動的領袖人物,而這篇文字也正是從白話運動入手。先給予那個所謂的紳士衝擊,闡明先生對於白話運動的立常爲了加強說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讀過的《二十四孝圖》入手,揭開封建衛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爲了讀懂先生的這篇文章,我還將《二十四孝圖》的原文找出,加以對比閱讀,讓自己能夠更好地理解先生的這篇文章。“老萊娛親”,“郭巨埋兒”,“臥冰求鯉”,這些文章都是傳揚封建禮教中的“孝”的膾炙人口的文章。

文中表達的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違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爲了人頌之爲“孝”而“孝”,封建時代也講求“禮儀孝悌”,但這些所謂的“孝”實在是無法用當下的孝道觀念去衡量的。郭巨可謂至孝,家裏貧困,孝母之心值得稱讚,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實在違背了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這樣的故事在書中隨便翻翻舉目全是!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這樣一種封建的吃人的禮教,實在讓人感到可悲!

封建時代的信仰與理念並非都是要繼承或拋棄的。但是孝乃百善之首,如何正確地進行理解纔是最正確的。作爲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理當傳承發揚!但這樣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衛這些的披着羊皮的衛道士們更是可恥的!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9

在以前的生活學習中經常接觸《弟子規》這本書,但也只是對於書的一些內容和句意的簡單理解。近期在部門組織學習中,再次認真學習了《弟子規》,感受頗深,使人從內心深處覺醒。時代在改變,社會在進步,《弟子規》裏面一些內容雖然已經不適用於當今社會,但是它所提倡的“孝、悌、仁、愛”等思想卻是讓我們終身受益。

現如今,孝的缺失已經成爲一個社會問題。“入則孝”這部分主要講的就是作爲子女一定要無條件的孝順父母的道理,要多傾聽父母的需求,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多抽出時間陪陪父母,爲父母創造一個好的生活條件等等。在這些方面,相信很多人做的還可以,但是在很多細節上還有待提高。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人說,等我有時間了回家看看父母,等我有錢了帶父母去旅遊,等我……,孝順真的能等嗎?等待就是一種遺憾,遺憾是無法挽回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不知道刺痛了多少人的心,這大概是世間最殘酷的悔恨。孝順父母,必須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真正的孝順其實不需要多少貴重物品,更不需要多少金錢,只需要我們在工作之餘儘可能多的抽出點時間常回家看看,放下手裏的手機多陪父母說說話,和父母分享一下自己的工作收穫,多關心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情況等,就是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情。

我們知道,古往今來,“孝”字在所有人的思想意識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爲中華兒女,孝順父母是我們爲人子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父母一天一天的在變老,生命也有保鮮期,我們更應該趁現在一切還來得及時去孝順父母,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空留下許多的遺憾!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10

寒假通過老師的推薦,我看了《孝經·二十四孝》這一本書,並從中學到了許多道理。孝,自古以來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它一代又一代得傳承着,迄今爲止,依舊被人們所重視。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個都沒有孝心的人,是沒有道德的。孝,是一切品質中最爲基本的一個,但是卻又是最爲重要,很多人也並沒有做好的。孝,是一個人一生的作業,無論你是萬人之上的富豪,還是流浪街頭的乞丐,你都要孝敬父母,感謝父母。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從出生到長大成人,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將我們養育長大、教育我們,所以,孝敬父母是我們天經地義的。一個孝順的皇帝,對百姓也能施仁政;一個不孝順的皇帝,再興旺的國家也會滅亡。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最基本的就是從是否孝敬父母看出。

現在的年輕人變得越來越“繁忙”,經常早出晚歸、遊蕩他鄉,哪怕好不容易有時間陪父母,也總是厭煩地辭掉,寧願去陪朋友一起發呆,也不寧願回家看看愈發憔悴的父母。

近日有一檔十分火熱的綜藝節目《旋風孝子》幾位明星和他們的父親或者母親一起度過六天五夜,用自己的行動彌補失去的孝行,其中所有的家長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太忙,並沒有時間。這也引發了各大網絡的關注:孝,是否被我們說得太過於轟轟烈烈,而忘記了自己的本質?父母並不在乎你的官銜職位,而是想要讓你多陪陪她,就像你小時候他們陪你一樣。盡孝並不是一兩天就可以了,而是要每天都堅持,爲父母做好每件點滴小事,讓他們感受你那顆最誠摯的心就足以。

從現在開始盡孝吧!我想我們都不希望有後悔的那一天。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11

閒暇中,我百無聊賴的翻開放在牀頭的一本書,一個故事吸引了我——《金孝拾銀》。

當我在開頭看到了這樣一句話:“賣油郎金孝拾到一包銀子,在母親的教導下,他返回拾銀子的地方找到失主”時,不禁對金孝的母親產生了一股由衷的敬佩之情。爲他的循循善誘所感動,被他的正義所折服,要知道金孝家並不富裕啊!他只是一個小小的賣油郎,賣油郎,這是多麼不引人注目的字眼,而正是這賣油郎,這平凡的人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拾金不昧,這恐怕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他這種精神爲我所欽佩,我們應愛學習金孝,學習他這種拾金不昧的好品質!

當我看到“失主卻賴他偷了部分銀子”時,我的心又被一股無名之火所侵佔:金孝好心把銀子還給他,他非但不感謝,竟然想着反敲一筆。這使我彷彿看到失主指着金孝破口大罵,指手畫腳。旁邊站着圍觀的人時不時地對着金孝指指點點。失主一臉的得意神色。我彷彿又看道金孝的母親摟着兒子老淚縱橫,卻什麼都沒有說。那個詞什麼來着?對!恩將仇報!而當我看到縣官到來時,我更是爲金孝唸了一把汗。真不知道縣官會怎麼辦,如果金孝被冤,那他該怎麼辦?他的母親該怎麼辦?想到這裏,我的心七上八下,越加期待着下面的情節。當知道銀子歸金孝母子所有時,我心裏涌現了一絲絲喜悅,爲金孝感到高興。現在用一句話來形容失主在適合不過了,這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啊!

看完了這則小故事,我不禁感慨萬分,暗下決心:我也要學習金孝拾金不昧,金孝的誠實可貴。故事雖小,但隱藏着大道理。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12

今天我讀了《孝在我心中》這本書,裏面講了許許多多感恩孝道的故事,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生死約定》這個故事。

裏面主要講了主人公袁其美精心照顧妹妹整整58年,妹妹很小就得了重病,一直都很依賴姐姐。姐姐爲了妹妹,放棄了自己的青春,和妹妹做了生死約定,與妹妹廝守一生。70歲後袁其美也患了重病,但她爲了妹妹依然堅強的活了下來。

從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袁其美爲了妹妹,而犧牲了自己的幸福,與妹妹不離不棄的深厚感情,她的這種精神,是非常偉大而神聖的!她58年以來一如既往地照顧妹妹的事蹟,體現了她高度的責任心和真摯的愛心。她照顧妹妹的事蹟讓我感動不已,我應該向她學習!

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我的一位好朋友,幾年前她的父母下崗了。更不幸的是,不久她的父母又患了重病。從此,她以幼小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每天,不僅要照顧患病的爸爸媽媽和年幼的妹妹,還要靠撿垃圾維持生計。她在學校,非常勤奮好學,成績名列前茅。

與她相比,我感到自己十分慚愧。我是個不懂事的孩子,在家有父母關愛着,我總是依賴他們,對弟弟妹妹也不懂得謙讓,我連自己的臥室還要媽媽幫忙打掃,媽媽催促我做作業,我總是找藉口不做。

從此以後,我下定決心我要向袁其美和我的好朋友學習。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和獨立學習的好學生。平時,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主動關心弟弟妹妹減輕父母的工作量。在學校,我要努力學習,爭取考得優異成績,學好本領,將來回報父母。總而言之,我要做個好女兒、好姐姐、好學生!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13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早已在數千年前就有的美德,是值得我們華夏兒女用一生的經歷去完成的神聖使命。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從一出生,父母就已給予了我們最珍貴,最值得我們愛惜的身體。當我們第一次受傷時,父母總是心疼地爲我們包紮,彷彿比自己受傷還難過。我們無法體會到父母親一天天的衰老,從黑髮到白髮,從緊俏的皮膚到漸漸變粗糙的臉,歲月將這份愛的見證深深地刻在他們的臉龐上。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有一縷最溫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姜姜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送給我親愛慈祥的`父母。

別人說,孝就是給父母吃好、喝好、穿好,給他們一沓又一沓的錢去花,但比起錢,他們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陪着他們去聊天,關心一下他們的身體。也許一份貴重的禮物,在父母眼中不如在疲憊時遞來的一杯咖啡、在節日時送出的一句祝福重要。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幸福,“孝”是一時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中相交的鏈條,一旦斷裂,則永無連接。

也許是一座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碗噴香的米飯,也許是一件是一件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乾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記的金錢,也許是含着體溫的一枚一元硬幣。但是“孝”的天秤上,它卻一樣貴重。

浩浩江河,忘不了源頭;參天大樹,忘不了根鬚;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大自然都懂得不忘在自己背後默默付出的動物與事物,我們人類又怎能忘記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呢?

世事滄桑,歲月無情,而人卻有着一顆知恩圖報的心靈。就是因爲這顆純粹的心,世上纔會一直有着“孝”這個美好傳統。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14

古人說:“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讀了《孝行天下》後,使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主人公陶星那麼小,卻擁有着平常人都擁有不了的那份誠摯的孝心,而且成績優秀,讓感動不已。

書中講述了一個真實的。原岳陽縣高三學生陶星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在他14歲時,當別的同齡孩子都在父母的呵護與關愛中快樂成長,而陶星卻要肩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因爲他的父親患上了晚期癌症不幸去世,母親是一位羊癲風患者,所以家裏的所有擔子都壓在了陶星和姐姐陶平的肩上。陶星每天都要幫做飯、洗衣,甚至洗澡,自己還要上學。所以,他的休息時間很短。他就這樣過着艱苦的生活,一天一天的生活着……

當我看到《帶着母親去三中》那一章時,的眼睛溼潤了。有的人,可能會覺得陶星很傻。在那麼窮苦的時候,他完全可以丟下智障的母親不管,認真讀書,等長大後掙了錢,再全心全意照顧母親也來得及呀!但是,陶星哥哥沒有這麼做,因爲那時,他的腦海裏只想着六個字——全力照顧!

與陶星哥哥相比,我真是遠遠不如他。記得那次,媽媽給了我五元錢,讓我去樓下段伯伯那裏買一點零食吃,我的心裏高興極了,馬上穿好鞋子,準備出發。出門前,還特意叮囑了一句:“順便把我的那件新羊毛衫給拿上來。”我的心裏立刻來了氣,心想:難怪剛剛對我那麼好,原來是有事相求喔。我立即轉身,說:“我不去了,今天突然不想吃零食了。”覺得這種行爲很不對。再想想陶星哥哥呢,他哪一天不是在幫母親端茶送水,更何況只是去拿一件輕巧的羊毛衫呢?

同學們,們以後一定要學習陶星哥哥的孝順、堅強、樂觀和自信的生活態度,讓自己的生活充滿“孝”,成爲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有用之才。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15

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就有好幾個例子:“臥冰求鯉,百里負米,懷橘遺親”等。可見古今對孝親敬老是多麼的重視。

孝親敬老並不難,重要的是在於心意,和舉動。

今天在學校觀看了10佳優秀敬老小模範,10佳孝親敬老小模範。

他們都是一些家境貧寒的孩子,有很多是父母不能自理,有的是父母在外打工,爺爺奶奶身體不好······

他們的都共同之處就是堅持,樂觀的走下去。有的孩子上中學,學習非常緊張,每天上完夜自習回家還要照顧母親,給母親洗腳等

他們在這樣的條件下還能學習,照顧親人兩不耽誤,而我們呢。在這麼好的條件下,自己還不能自理。

前幾天翻閱報紙,看到這樣的一段話,一位在武漢上大學的學生,每星期往家裏寄髒衣服,讓媽媽趕緊洗,幹以後再寄過去。

這就叫孝親敬老嗎?這就是所謂的孝親敬老嗎?不是,孝親敬老就是關愛家人,關心家人。

奶奶年紀大了,腿腳都不靈活,也十分疼痛。每逢節假日我都會抽出時間去陪陪奶奶和爺爺。幫他們做一些家務勞動,等到他們歇息時,我就給奶奶按摩。經常這樣,奶奶的腿好些了,眉頭也舒展了,每次見到奶奶,她都會開心的露出笑容。

其實這就是孝敬老人,不是你給他們買多少東西,不是給他們多少錢,而是給他們一點關心和溫暖。

曾看見一則公益廣告:“老爸的謊言,你聽得出來嗎?”最後一句話深深地感動了我:“別愛的太遲,常回家看看。”

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很多年輕的志願者,去拜訪孤寡老人,給他們送去溫暖,每當這時總會有一股暖流蕩漾在我們的心田。

孝親敬老,從小做起,別愛的太遲。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16

最近,我看了《二十四孝故事》,這裏面敘述了二十四個感人的孝心故事,其中,我喜歡《孝感動天》這則小故事。

這篇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古代的五帝之一,舜。他從小家境貧窮,卻生來就孝順。他的父親脾氣古怪,繼母又性情變化無常,同你異母的弟弟象也很不懂事。他們多次去陷害舜,可舜卻毫無嫉恨,總是以德報怨。

舜的孝心感動了上天,於是舜耕田種地時,大象跑來替他耕犁,小鳥也飛來爲他播種。堯舜聽說了舜的事蹟後不僅讓自己的九個兒子拜舜爲師,還把自己的二個心愛的女兒嫁給了他,最後又把天下禪讓給了舜。

看完後,我被舜的孝心深深地感動了,也暗下決心,一定要向舜學習,在家中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在學校裏做一個尊敬師長,團結友愛的好學生。

記得在我小時候,脾氣太壞,經常肆無忌憚的與爺爺奶奶頂嘴,時常不尊敬他們、孝順他們,又談何而來是個乖孩子呢。有一次,姐姐在幫我曬被子,而我卻因爲找不到心愛的涼鞋,而對奶奶發起火來,心想,肯定又是奶奶當寶貝一樣“藏”起來了,每次都這樣,不經過我的同意就私自拿走我的東西,討厭死了。過一會兒後,奶奶放下手中的活,幫我找到了涼鞋,我穿上了,可嘴裏卻還在不情願的嘟囔着,煩人。我對奶奶向來都是這麼的不尊敬,也不孝順,直到我長大後,才真正懂得了什麼叫親情;什麼叫敬;什麼叫孝順;什麼叫奶奶對我的愛。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媽媽曾經與我講過,百善孝爲先,所以,作爲一箇中華民族的子孫,《二十四孝》是我們必定要看的。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一個孝順的人,向《二十四孝》中的人物學習,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17

我在網上看了一篇叫《二十四孝》的文章,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讓我深受感動。其中,有一則是“臥冰求鯉”,這則小故事在令我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受益匪淺。

古代的人們如此孝順。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在構造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是,事實好像有點不盡人意,歷史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爲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

他們認爲只有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卻不體諒,不理解父母對自己所付出的辛勞,更不用提要他們孝敬父母了。他們可否想過母親十月懷胎的痛苦和父母親把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人們的唾罵和拋棄。

父母給我們的愛是無私的,父母默默地爲我們操勞。如果你夠細心,就會發現父母臉上多了一條條皺紋,頭上多了一絲絲銀髮。父母在我們的成長路上精心的養育並教育我們,卻不求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愛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是幫媽媽做做家務,給爸爸捶捶背,把好吃的留給父母吃,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此外,我們更要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長大以後好好報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就像這則故事中的王祥那樣,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18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感恩父母一書,書中文章的情節波瀾起伏,溫馨感人,震撼人心,讀後令我常常感動得熱淚盈眶,愛不釋手。

其中一篇《最後一份晚報》最令我感動。文章中,小女孩看到母親等待了一個小時還沒把最後一份報紙賣完,只好拿一枚硬幣請叔叔幫忙給母親買報紙,使母親可以早點收攤,回家休息。表現了小女孩對母親的體貼和感恩之心,對母親的愛是如此般真摯,其實體貼也是對父母親情的傳遞,也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

小時候,我不小心,被放在地上的晾衣丫給絆倒了,然後身子重重的地摔在了地上,額頭被割破了,母親知道後三步並作兩步的趕回了家,同時又喚來了父親,把我送到了醫院,醫生說傷口太大,必須要縫針,但因爲傷在額頭不能進行麻醉,只好叫父親把我按緊在手術牀上,媽媽看到這個情形並聽到了我的哭喊聲,心疼得昏了過去。此時,父親被弄得手忙腳亂……。

母親用博大的愛,爲我們撐起一片遼闊無垠的天空,不會因爲生命終止而絲毫減弱;父親是偉大的,當我們生活中,有了困難總會去向他請教,當失落時又可以從他那得到支持,他肩負着家庭的重擔,爲我們撐起一把溫暖的大傘,而總是默默不語,父愛就是這麼醇厚。

兒女,總是用不懈地努力回報父母,也絕不會因爲時間漸漸流逝而絲毫變化,親情永恆,親情無價,那一份晚報裝載着就是如此。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寸草春暉,感念親恩,更是人間美德。感恩奉孝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令我們人生充滿了崇高之美,如春風般溫暖的母愛,如山那般堅實的父愛,伴隨着我們一生一世,怎能忘懷?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19

魯迅先生曾經說:“我請人講過二十四孝之後,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我看了之後很是不解,爲什麼歷來大家學習的榜樣,在先生看來是如此之難,甚至於絕望呢?讀過了二十四孝的故事之後,對於先生的說法我也略能體會一二了。

短短的二十四個故事,幸運的,悲傷的,讓人感動的,令人氣憤的,讀完之後着實令人深思。讀完孝感動天,我欽佩與舜的忍耐與大度;讀完戲綵娛親,我詫異於老萊子的童心與智慧;讀完齧指痛心,我驚奇於母子間神聖的聯繫;讀完親嘗湯藥,我感動於文帝的堅持與恆心……

但是,當我讀到賣兒葬母,讀到刻木奉親,讀到聞雷泣墓,讀到哭竹生筍,讀到臥冰求鯉,我有的只是滿腔的懷疑和憤怒!雖說中國上下五千年有歷史,可教育我們行孝的故事就要一味遵從古人的做法嗎?時代進步的步伐誰也阻止不了,然而文化進步的腳步總是容易被忽視。孝作爲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精神文明,應該被繼承和發揚是不容質疑的,可是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古代人的孝對於我們來說太難太不可能!

我想誰也不會說不想做一個孝子,只是我們是否真的要像他們那樣去贏得孝子的稱號,有待爭議。我個人認爲,孝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所以,我們要學的是古代孝子們心存孝唸的精神,要做的是用適合當今時代現狀的行動去踐行孝之道,孝之義。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20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作品着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爲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髮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爲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罈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爲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爲求神爲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爲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爲父母去殺人的。爲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爲“愚孝。”

孝德文化讀後感 篇21

這篇文章出自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上部分記敘了自己看過許多陰間的圖片,但並非自己所有。下部分又說自己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接下來,講述的就是這個裏面的故事,我知道:上部分是文章的插敘。

可當我看到魯迅介紹的那幾個故事,感受到了“孝”有如此之難,我和魯迅的感受是一模一樣。我還依稀記得自己以前是如何地“孝順”父母,和他們比起來,無非是“聽話”“從命”的做法,以及長大後,給年老的父母吃好睡好。例如“臥冰求鯉”是晉代王祥的故事。《晉書·王祥傳》說他的後母喜歡吃魚,經常要王祥到河邊捕魚。有天,天寒地凍,他脫去衣服睡在冰上,準備用體溫化冰捕魚。忽然,冰從中間裂開,倆條鯉魚跳了上來。

不過,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勵效仿的,如“黃香扇巾”之類也並不難,他講述的是黃香九歲喪母,對父親恭敬孝順,夏天先把父親的枕蓆扇涼,冬天先用自己的身體爲父親暖牀。

以上種。種做法,對當時來說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可作爲21世紀的人們,喜歡吃魚可以去買;夏天熱、冬天冷都可以開空調。

而現在我們所做的是儘自己的本分,去孝順父母。等到我們老了的時候,自己的子女也會孝順自己。就這樣,“孝”字就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