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尋夢讀後感(精選20篇)

尋夢讀後感(精選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尋夢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尋夢讀後感(精選20篇)

尋夢讀後感 1

《尋夢》這篇散文是巴金寫的。在這篇散文中巴金爺爺在尋找一個能飛的夢,可到後來他沒找到那個失去的夢。

在這篇散文中,我們能感受到巴金爺爺爲什麼會寫這篇散文:

巴金爺爺正在茫茫的白霧中尋找一個能飛的夢,他走着走着,就走進了一家小店,在小店的櫃檯上有一盞油燈,後面坐着一個白髮老人,巴金爺爺問那位老爺爺有沒有看見一個能飛的夢,老人對巴金爺爺說他有的是夢,不知他找的是哪個夢。巴金爺爺仔細地尋找着他那能飛的夢,可這裏只有五顏六色,光彩絢麗的`夢。老人勸巴金爺爺不要在尋找了,回家睡覺吧,可巴金就是不聽,繼續尋找那能飛的夢。走着走着,他看見江水上有一隻小木船,巴金爺爺就跳到那隻船上去。巴金問那船上的年輕人有沒有看見一個會飛的夢,年輕人和老人的回答一樣,巴金在那些夢中仔細尋找,可那些夢都像星星一樣閃亮的夢,不是他要找的夢。到了岸邊,年輕人叫巴金不要找了,可巴金仍繼續找。夢依然沒找到,巴金看到在空中飛翔的老鷹,巴金爺爺想爬到石頭山的頂峯,去問老鷹有沒有看到他那飛的夢。可爬得手都出血了,還沒找到。他放棄了,從半山腰摔了下來。這時,巴金爺爺才發現自己有做了一個夢,可那夢又失去了。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失去的東西,也許再也找不到了。但只要你一直去尋找那樣東西,即使那樣東西已經找不到了,只要你自己相信那個東西一直存活在你的心中,找不到也會覺得很快樂。就好比參加奧運會的選手,只要你站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即使沒有拿到獎牌,心裏也會感到自己是一個自信的贏家。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一個美好的理想,我們每個人都在爲這個理想而努力,而奮鬥。如果你成功了,就像巴金爺爺尋夢,你是找到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夢。如果你沒成功,找不到那一個夢,但你像巴金爺爺一樣堅持下來,仔細去尋找,這個過程已經使你心中很滿足了。因爲你心裏知道,它還在你心中,你知道它還在。

夢啊,就在我們前方。

尋夢讀後感 2

小故事總是能講述大道理,這就是我們爲什麼小時候會從故事書中懂得尊敬長輩,愛護動物,與人爲善......大人也總告訴我們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因爲他們知道能流傳這麼久的一定是對人們有啓發的。

《尋夢環遊記》主要講述了小男孩米格爾爲了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不顧一切,甚至是想要與家人決裂,當然孩子還是孩子,當遇到危機是還是會害怕,所以這就突出了家人的重要性了,當他誤入亡靈世界時,高祖母等逝去的親人爲了救他費盡心力,故事最終也解開了高祖母與高祖父之間的誤會,家人之間又和睦的相處了。

這個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高祖母把他從亡靈世界送回來的`時候,與他約定不在碰音樂,可是米格爾又一次“爽約”,這就造成他又要回到亡靈世界。

當我看完時我就在想,如果這是我,我是否會再一次的拿起音樂,我是否有勇氣再一次的面對死亡......我不知道我自己是否會和米格爾做同樣的選擇,我其實很搖擺,因爲我沒有遇到過這麼難以實現的夢想,我的心中也沒有那麼強大的力量。

其實,真正能做到的,堅守自己的夢想的人太少了,因爲在這個過程中要面對太多太多的困難,有很多或許是我們無法承擔的。一次兩次是可以,但很多人會放棄在第三次上,很少有人能極大地忍耐力。

並且在一個厭惡音樂的家庭,米格爾還會把自己的吉他和錄像帶藏在閣樓裏,偷偷地練習,祖母發現後,摔了他所有的東西。如果一個人他的身邊沒有一個人支持他的夢想,甚至是家人。那夢想實現的過程就更加困難了。

米格爾的堅持是讓我所敬佩的,也是我所缺的。如果有了不怕犧牲性命的堅持,又有什麼夢想是實現不了的。

所以我們才說小故事大道理。

尋夢讀後感 3

星期天下,我興致勃的來到了涼都宮,趙老師和同學們都在,你知道我們今天要幹什麼嗎?我來告訴你吧!今天我們要上一節生動有趣的觀影課。我現在已經興奮不巳都快等不急了。我們陸陸續續地進了電影院,電影開始了,原來這部電影名叫《尋夢環遊記》,大家裏想知道電影的內容嗎?聽我慢慢講吧!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男孩,他有一個偉大的夢想一一當一個音樂家,可是他的那些倔強的`家人卻一直反對音樂,一次意外,男孩來到了亡靈的世界,他想得到音樂家的祝福才能回到家。經過了重重苦難他終於回到了活人世界,並且他說服了家人,終於他完成了他的夢想,他把夢想變成了現實,讓我終身受益。

反過來,再想想我自己,我跟他簡直是天壤之別,我的家庭從不阻止我的任何一個夢想,而我卻沒有堅持不懈,經常半途而廢。

比如像上次那樣,我的夢想是當一個舞蹈家,可一想到學舞蹈就會很累,很辛苦,而且還要做一些很難的動作的時候,我就放棄了我的第一個夢想。

我的第二個夢想是當一名作家,可是我纔剛了幾篇文章就覺得我的手很酸,再想想其他作家他們都有許許多多的有趣好看的作品,一本文書大概就有幾百頁甚至有幾千頁,我怎麼可能寫的了那麼多呢?恐怕連一本都寫不好吧!於是我又放棄了一個夢想。

而第三個夢想是當一個見多識廣、博學多識的好老師,現在正努力完成這個夢想,雖然有些時候我會覺得我還是不合適當老師,因爲我一遇到難題就想放棄,老是半途而廢,可直到今天我看了這場電影,現在我覺得我一定要堅持到底、決不放棄,我要竭盡全力到無能爲力,努力的成爲一個好教師。我要像那個男孩一樣把夢想堅持到最後,我今後一定會好好聽講,把成績提高做一個好老師,爲祖國教更多的學生,讓大家都變的博學多識。

大家也一定會有一個自己的夢想吧,那你們也要堅持不懈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夢想,做一個有夢想,有成就,並且有成果的人。大家和我一起努力完成夢想吧!

尋夢讀後感 4

人死了會到哪裏?會不會是世外桃源?

墨西哥小男孩米格出生在一個鞋匠之家,從小有着音樂夢。但是在他的家族裏音樂是禁止的,都說音樂是被詛咒了。

亡靈節下午,米格爲了想用音樂來證明自己,便去了廣場中心。但是沒有樂器,不能參加。米格突然看到了歌神的雕像,又想到白天發現歌神的吉它和自已家高祖父的吉它一樣,很可能他是被自家人拋棄的高祖父。米格便跑去把歌神的吉它拿走了。米格剛一彈吉它就來到了亡靈國度。

跟米格來的'還有一條狗,被米格叫成“丹丹”。米格在走過菊花橋時,遇到了他己經死去的家人。在家人的幫助下回到了活人世界,但是米格又回到了亡靈世界,說是要歌神的祝福。

後來米格發現一直在幫他的埃克托是自己的高祖父,最終一家人團圓。

高祖父爲了追求音樂讓家庭破碎,而米格的音樂夢讓家人又得到幸福生活。

尋夢讀後感 5

《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是由美國迪士尼公司出品的,講述了一個叫米格的小男孩熱愛音樂,夢想成爲一名音樂家的故事。可是成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他想報名參加亡靈節的音樂會,遭到了整個家族的反對,心愛的吉他被扔了。之後他去偷墓園裏的吉他,不小心來到了亡靈世界,最後,堅持不懈的他得到家人的認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看完這部電影我頗有感觸,它讓我明白了成功的道路上是充滿荊棘和坎坷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電影中的小男孩不就是經歷了許多困難後最終說服了家人,走上了音樂的道路嗎?這證明了在追夢的道路上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只要你堅持不懈,努力地去做,夢想就一定會實現。

但是再看看現在的我,這次考試才考了七十八分,以這樣的成績怎麼才能實現夢想呢?似乎離我的夢想越來越遠了,我一定要向米格學習,從現在開始端正學習態度,認真聽課,努力學習,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可以戰勝一切,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這就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啓發。

尋夢讀後感 6

當世界上沒有人記得你的時候,你就真的死了。這是這部電影給我最深的感悟。

我很欽佩小男孩兒米格對夢想的追逐。所有的家人都反對他,阻止他,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對音樂的熱愛,最終走上了一條自己忠愛的道路。有那麼多人,從來沒有夢想,只是日復一日地盲目生活着。也許他們曾經也有一個美麗的夢想,只是被太多的東西牽絆着不敢前進,亦或走到半路被嚇得退回原地。希望我們能找到自己的一生所愛併爲之努力。

在追夢的過程中需要放棄很多東西,但永遠不要放棄家人。那個舉世聞名的音樂家爲了追求藝術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拋下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兒,當他想要回家的時候,卻已是天人兩隔,再也回不去了。慶幸的是,他的女兒記得他,不然他就永遠的`消失了。

不管做什麼事情,永遠不要丟了善良。德拉庫斯因爲虛榮狠心謀殺了自己的朋友埃克托,真相敗露後,德拉庫斯被所有的人唾棄,失去了擁有的一切。無論在哪個年代,善良永遠是一種不能丟棄的東西。

有一種人,失了家鄉又無法到達遠方,願我們不管在哪裏,都能珍愛自己的家人,不要遺忘他們。

尋夢讀後感 7

小故事總是能講述大道理,這就是我們爲什麼小時候會從故事書中懂得尊敬長輩,愛護動物,與人爲善......大人也總告訴我們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因爲他們知道能流傳這麼久的一定是對人們有啓發的。

《尋夢環遊記》主要講述了小男孩米格爾爲了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不顧一切,甚至是想要與家人決裂,當然孩子還是孩子,當遇到危機是還是會害怕,所以這就突出了家人的重要性了,當他誤入亡靈世界時,高祖母等逝去的親人爲了救他費盡心力,故事最終也解開了高祖母與高祖父之間的誤會,家人之間又和睦的相處了。

這個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高祖母把他從亡靈世界送回來的時候,與他約定不在碰音樂,可是米格爾又一次“爽約”,這就造成他又要回到亡靈世界。

當我看完時我就在想,如果這是我,我是否會再一次的拿起音樂,我是否有勇氣再一次的面對死亡......我不知道我自己是否會和米格爾做同樣的選擇,我其實很搖擺,因爲我沒有遇到過這麼難以實現的夢想,我的心中也沒有那麼強大的力量。

其實,真正能做到的,堅守自己的夢想的人太少了,因爲在這個過程中要面對太多太多的困難,有很多或許是我們無法承擔的。一次兩次是可以,但很多人會放棄在第三次上,很少有人能極大地忍耐力。

並且在一個厭惡音樂的`家庭,米格爾還會把自己的吉他和錄像帶藏在閣樓裏,偷偷地練習,祖母發現後,摔了他所有的東西。如果一個人他的身邊沒有一個人支持他的夢想,甚至是家人。那夢想實現的過程就更加困難了。

米格爾的堅持是讓我所敬佩的,也是我所缺的。如果有了不怕犧牲性命的堅持,又有什麼夢想是實現不了的。

所以我們才說小故事大道理。

尋夢讀後感 8

日記是一種常見的文體格式,用來記錄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雖然篇幅短小,卻充滿了新鮮感和紀念價值,能夠將彼時自我的情感保存下來。假期裏,我就讀了一本由一個班級裏的小同學們的日記編成的書--《逆水尋夢的魚》。書中所描繪的正是這羣孩子記憶中最難忘的片段,我也深深地被他們的喜怒哀樂所打動,尤其是其中有一篇叫做《垂直過山車》的文章令我印象深刻。

過山車是一種遊樂設施,文中的主人公在遊樂園裏第一次體驗這種刺激的玩法,來到遊樂園,面對過山車的誘惑和挑戰,他毫不猶豫地邁出了第一步。過山車剛剛開動起來的時候,他心中是喜悅的,忐忑的,當速度一點點加快,過山車在軌道上做着各種角度地行進,他的心也緊張激動了起來。雖然體驗的時間不長,但是一路上在高空中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讓他無比難忘,隨着過山車緩緩降速,他終於成功地征服了這項刺激的活動,也在這次體驗中收穫了信心和成長。

讀到這個故事時,我也彷彿與作者一樣置身於過山車上,文中對於人物的描寫尤其是心理刻畫十分到位,把那種環境下的驚險刺激體現得淋漓盡致,讓讀者能深深體會到他的所見所聞所想。正如作者面對過山車,人生中無處不存在挑戰,當你面對挑戰時,是努力戰勝它還是退縮逃避,這個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是否精彩或是晦暗。不踏上那高高的過山車,怎能看到極速中的高空景色?不選擇勇往直前又怎能驚豔你的人生之路?有人說坐過山車的時候大喊大叫是因爲恐懼,而在我看來,那卻是敢於挑戰的勝利者發出的豪言壯語。挑戰無處不在,人生需要勇敢。

尋夢讀後感 9

近來在看到巴金爺爺的一篇散文《尋夢》,讀來頗生感慨。內容大致是:“我”爲失去了一個“能飛且比什麼都亮”的夢,而半夜裏披衣起來四處追尋。在小店、渡船、高山、青天,“我”都沒有找到那個失去的夢。最後,“我”睜開眼,發現還是在家裏。原來“我”又失去了一個夢。

這篇文章創作於1942年。當時的中國正國難當頭。“天昏昏,道路泥濘,我不知道應該走向什麼地方,前面是茫茫一片白霧,無邊無際,我看不見路,也找不出腳跡。後面也是茫茫一片白霧,雪似的埋葬了一切,我看不到一個人影。沒有路,那麼夢會逃到什麼地方去呢?”

此時的作者面對舊中國的現狀,心急如焚,他捫心自問:中國該何去何從?出路在哪裏?有沒有希望?懷着這些疑問,“我仍然往前走,我小心下着腳步,我擔心會失腳跌進溝裏。”雖然他在擔心,但他仍去追尋他的夢,尋找那個“能飛且比什麼都亮”的夢。這個夢是什麼?不是那“有的樣子威嚴,有的顏色豔麗,有的笑得叫人心醉,有的`形狀悽慘使人同情”的夢,更不是那“能飛”的夢,而是賦予真理和進步思想的;充滿光明、自由、幸福的;能拯救那個災難深重的祖國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的夢!

他在替舊中國和人民擔憂,他在爲他們尋找那個“能飛且比什麼都亮”的夢。當撐船少年稱他爲“老先生”而驚訝時,“剛纔在小店裏我還被喚作‘年輕人’,難道這麼短的時間裏我會增加了許多年紀?”;當遇到滑腳的泥路時,“我好幾次跌倒在途中,又默默地爬起來,揉着傷,然後更小心地前進”;當碰到一座可攀的石山時,“我鼓起勇氣攀登岩石,一個繼一個,直到我兩手出血,兩腳腫痛,兩腿發軟,我還在往上爬”。

文中的“我”在小店尋找不到自己的夢後,並沒有理會白髮老人的勸告,一路坎坷,繼續往前走,儘管失去了青春,跌得體無完膚,精疲力竭。但他依然無悔地、執着地、苦苦追尋那個夢。雖然“我”最後沒有尋找到那個“能飛且比什麼都亮”的夢,但我們應該爲文中的“我”爲了追求理想,面對困難時,那種一往無前、不屈不饒的精神而感動。而這種精神也成了巴金先生創作的動力。他窮盡一生的心血,奉獻了無窮的精神食糧給祖國和人民。

巴金爺爺說過“理想從不拋棄苦苦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們將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中。”是的,理想是不會拋棄任何人的。實際上我們做任何事,只要自己堅持過、努力過、付出過,就一定會有收穫。即使對岸沒有特別亮的夢,也要堅決渡到彼岸,不要輕言放棄!

感謝巴金爺爺!

尋夢讀後感 10

《尋夢中國》與其說其是一幅中國農村城鎮的進化圖,我更願意說是作者在中國十幾年的經歷日記,樸實的語言,描述着這地方,這些人。自由有時也就大抵如此吧!不畏懼新事物,不害怕從頭開始,去偶遇、去創造生活的驚喜,不蜷縮於一隅,不害怕失去失去現有的安穩,尋夢!尋夢!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都是大膽的邁出去吧!

在生活中,眼見未必爲實,一圖勝千言。在融媒體時代,碎片化的快餐文化時代似乎成爲一種主流,模板化的`文化得不到深度挖掘,抖音,快手正在以另一種方式向人類走來。作爲新時代的一名大學生,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儘管事實本身從來不能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但對事實的錯誤誤讀卻有可能改變事實和我們所生活的環境。要有質疑意識。

柴靜記者曾說:“我試着儘可能誠實地寫下這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一個國家由人構成,一個人也由無數他人構成,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己。

大部分的外來者,包括許多中國城市居民,從未體驗過中國這樣的一面。我頻頻遇到自稱遊遍全國的遊客,他們常常接着解釋說,曾經去過上海、香港,見過北京長城、西安兵馬俑和成都大熊貓。我通常只是點頭表示同意,沒錯,他們見過全中國。但是我忍不住去想,關於我理解並愛上的那個中國,他們錯過了一切。在那個中國,傍晚時分,家家戶戶都回家吃晚飯,飯菜總是多做一些,以免有人順路拜訪;在那個中國,人們給自己做飯之前,要先做豬食;在那個中國,主人不會注意不到剛生完蛋的母雞發出的自豪咯咯聲;在那個中國,小孩子不會每天練習5個小時的小提琴,而“虎媽”這個詞除了老虎的媽媽別無他意;在那個中國,路上通行的只有一羣羊,“鳴笛”的只有一羣鵝;在那個中國,走到鄰居家可能花上幾個小時;在那個中國,即使伴隨着狗吠、牛鈴、公雞報曉和拖拉機馬達的轟鳴,你依然會莫名其妙地熟睡,勝過以往。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外國人在中國實現“美國夢”的過程……就像作者所說:“中國充滿了驚喜,如果說我在中國生活10多年只學會到一件事,那就是不論好壞,所有的意外都讓生活更精彩。我身在中國是因爲我不想要平淡無奇的生活”。

作爲現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要具備“一基二柱三片瓦”,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應該要樹立遠大的價值觀,要有專業性的能力,要有講故事的能力。口頭表達,書面表達,鏡頭表達對於一個新聞記者或個人發展至關重要。在口頭表達方面:傾聽、提問、演講是一個人發展的基礎;在書面表達方面:學會觀察、提問、寫作有着決定性作用;在鏡頭表達方面:懂得攝影、錄像、錄音對一個人的未來有很大的加分作用。

多年以後,不要因爲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爲什麼出發。

尋夢讀後感 11

前不久,一部關於音樂的電影讓我淚流滿面,那部電影就是《尋夢環遊記》。讓我感受到了父女之間濃濃的親情,讓我明白了有夢想就要堅持不懈地追求,要追隨自己的心,不懼任何阻礙。

米格爾,一個來自鞋匠家庭的12歲男孩,從小就有一個音樂夢想,但音樂卻被家人所禁止。在暗中追尋自己的音樂夢想時,卻意外進入了死亡之地。在這裏,他遇到了他的家人的靈魂,並得到他們的祝福,可以唱歌並回到人類世界。

這部電影中有兩個場景讓我非常感動。歌神Dela Cruz的話給了我很多啓發:“當生活讓我沮喪時,我會彈吉他。其他人可以遵守規則,但我必須遵循自己的心。”是的,有夢想我們要去追。無論過程多麼痛苦,無論前方有多少絆腳石,我們都要堅定前行,不懼怕未來的一切。 “不經一點寒,何來梅花香”,當你功成身退站在巍峨的山峯上時,你會發現你付出的汗水是多麼的值得過去。如果沒有過去的一切,又怎麼能看到今天這讓無數人羨慕和崇拜的美景呢?

當米格爾爲曾祖母唱起《Remember Me》時,不知觸動了多少麻木的'心。是什麼讓一個已經患有癡呆症的老人還記得幾十年前聽過的歌曲?就是那份深情!這種美好的感覺,讓一個老人牽掛了很多年。愛是換不來無數金錢的。它不僅是一種感覺,更是一種信念,一種使人奮發進取的信念。它擡起並繼續前進了多少人。如果不是有這種信念,那些不死之魂再也不會被任何人在意,會全部化作金粉消失。

在這部電影中,堅定的信念、美好的情感、奇幻的情節,巧妙地交織融合在一起,讓我至今仍沉浸在那種意境之中,久久不能忘懷。

尋夢讀後感 12

小的時候,我對死亡沒有概念,每次參加喪宴,覺得又能去吃一頓,就傻乎乎地高興不已。我不理解,爲什麼一羣人圍着一個躺着“睡着”的人痛哭流涕。我好奇地探頭張望,伸長脖子望裏面擠,忽地被大人拉到一旁。我問媽媽,爲什麼他睡着不起來,媽媽說死了就起不來了。從那以後,我對死亡有着莫名的恐懼,經常害怕得蒙在被子裏,我想,會不會這覺睡着了就醒不來了啊。可當我看了《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看法。

《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追求夢想的小男孩米格的故事,在一個陰差陽錯的事故下,他穿越到了亡靈的世界,認識了被家人誤會已久的曾曾祖父,通過2人的共同努力,改變了家人對曾曾祖父的看法,和對音樂的看法。我深深地被家人之間的親情感動的,但是對我影響更深刻的是,我對死亡有了新的看法——真正的死亡不是肉體的磨滅,而是被周圍人的'遺忘。就像臧克家爲紀念魯迅說的一樣“有的人活着,但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是活着。”就比如我們的毛澤東主席,他雖然已經去世了,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這麼一想:生死也就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存在就像塵埃一樣渺小。所以我們就應該好好學習,愛自己,愛朋友,愛家人,愛生活,爲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尋夢讀後感 13

這是由皮克斯電影公司拍成的一部動畫電影,在電影剛上映的時候我、媽媽、爸爸和爺爺一起去看過這部感人的電影。裏面的主人公是一個熱愛音樂的小男孩兒,他叫米格,他有一個年紀很大的太奶奶——可可。可可日漸衰老,他的記憶也開始不斷下降,米格不厭其煩地和太奶奶可可說話,幫她回憶以前的事,太奶奶的女兒也是米格的奶奶。她把家裏管得非常好,可奶奶卻不讓任何人碰音樂,可是米格不一樣,他熱愛音樂,可是卻不敢告訴任何人,所有的心事都只告訴一名叫丹丹的流浪狗。米格有一個著名的偶像音樂家德拉庫斯,是他讓米格對音樂充滿了興趣。從那以後,米格每天都盼望着能成爲像德拉庫斯一樣偉大的音樂家。在亡靈節那天,米格趁家人不注意,偷偷地跑進了德拉庫斯的紀念塔裏取下了德拉庫斯的吉他,米格輕輕波動了一下琴絃,空中飄起一些萬壽菊。突然看門人闖了進來,看門人大聲說道:誰?誰在那裏?米格感到很慌張,正準備解釋看門人竟然穿過了米格的身體,米格像瘋了一樣跑了出去。結果他發現自己也能穿過自己的爸爸和媽媽的身體,米格正恐懼時,卻掉進了一個墓坑裏面。一位婦人把米格拉了上來,突然,米格發現婦人竟然是一個骷髏,四周還有更多的骷髏,活的.人卻看不見她,除了那隻狗丹丹。

米格嚇得四處亂跑,卻一頭撞在了他的祖先身上。祖先認出了米格,米格花了好半天才知道祖先都是誰,祖先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送米格回家,就是去找梅爾達,梅爾達知道該怎麼做,原來梅爾達是米格的曾曾奶奶。米格必須得趕在天亮之前得到祖先的祝福,否則他將永遠成爲一具骷髏,梅爾達拿起一片萬壽菊花瓣兒轉向米格說我祝福你早日歸家,不過你要答應我幫我把照片擺在靈堂上,還有不許再碰音樂!米格一時無法接受這樣的要求。就在這時,一個叫做艾克託的骷髏走出房間,艾克託給米格出了一個主意,他帶着米格去找德拉庫斯要祝福。"光芒萬丈"演唱會是一年一度的大型演出,艾克託希望能在那裏找到德拉庫斯,就在此時梅亡靈引路者小南瓜尋跡而來,這是一隻長着翅膀的巨型美洲虎,艾克託幫助米格借到了一把吉他,他們一起趕往比賽現場。米格深吸一口氣,鉚足勁兒喊出了第一聲。這聲吼叫讓米格勇氣大增,開始了她的歌唱表演。歌唱結束,臺下掌聲雷動,歡呼不止。

米格的先人們也來到了這裏,找到了米格,爲他送上祝福,米格馬上就可以回家啦,米格跑進了德拉庫斯的城堡裏找到了德拉庫斯,德拉庫斯卻說到我的曾曾外孫會成爲未來的歌神,這 2個頭對米格唱了一首歌,米格說道:這首歌是我寫給我最愛的女兒可可的。這時米格拿出胸前的照片看了一眼,說這就是我的可可女兒。最終他們終於團聚在了一起。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家人團聚是多麼的重要啊!

尋夢讀後感 14

在元旦假期裏,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尋夢環遊記》。這是一部以墨西哥的亡靈節爲背景,述說了超越生死的親人之情。

電影講的是一個名叫“米格”的小男孩出生在墨西哥小鎮,因爲家庭歷史的原因,米格的奶奶不許讓米格觸碰任何與音樂有關的事情,只能做鞋子。不過米格就是喜歡音樂,不聽家人的話。在“忙靈節”的`到來之際,他發現“歌神”彷彿是他的曾爺爺,對於家人的強烈反對,他的奶奶還把他的吉他砸摔了,失去吉他的米格出走,奔向舉辦音樂家的廣場。

在偷“歌神“吉他的時候,米格穿越到了亡靈的世界,看見了過世的家人們,在尋找”歌聲“的過程中,遇見了一個叫埃克托的”人“。經過一件件事情後,挨個託與”歌神“是搭檔。“歌神”爲了成名,毒死了艾克託。“歌神”的一切都應神是埃克托的。機遇巧合,埃克托纔是米格的曾曾曾爺爺。

《尋夢環遊記》給了我特別奇特的體驗,雖然裏面的人物大多以骷髏頭亮相,卻是特別的可愛,更多是是讓我體會到親人之間的那份濃濃的深情。

有人說,人會經歷三次死亡。第一次,心臟停止跳動,生理上的死亡;第二次,在葬禮上,在社會中,被宣告死亡;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就是被人們徹底遺忘,沒有人記得的時候。我們都特別害怕被遺忘,更害怕被親人遺忘,此時我想起了我在鄉下的爺爺奶奶,我有很長時間沒有回去探望他們了,《尋夢環遊記》讓我懂得了和家人相比,任何東西都是一文不值的,我們應該更愛我們的家人。

尋夢讀後感 15

我彷彿於《尋夢者》中見到一個尋夢的人,行遍千山萬水,伴着日月星辰,不怕風吹雨打,去追尋自己心中的那個夢。

與其說夢會開出花來,倒不如說用一朵花來象徵夢想,而且那花是極其嬌妍的花。可是花開必有花謝,人生也註定生死。人一輩子追求夢想,就像花一輩子追求雨露一樣。可是,也許再得到的那一霎那,你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你或許擁有過它,或許擁有過而並不長久,彷彿雨巷中丁香般的女子,看似近了,卻驀然消失在闌珊的燈火中。

金色的貝里吐出桃色的珠,桃色的珠如同夢的翅膀、夢的希望,若是把它放在懷裏,藏於枕邊,青色的海上定該升起那悠然的夢想了吧。這夢就該如詩中的各種色彩,繽紛而美妙。詩人就這樣,將現代人的“尋夢”思緒寄寓在一個“尋找金色的貝”的民間故事裏,一虛一實,巧妙地交織爲一體。

詩人所渴望得到的那心中的夢,不再像對《雨巷》中丁香般的姑娘的追逐,那般靜默,那般頹然,那般的看似沒有“出路”。或許是明白了那次“放手”得來的是一心的悵惘,這回對這夢想該是放手一搏了吧。也許,如今他心中的夢想依然朦朧,可他不再像當初那樣無望地期盼和摸索,而是爲了追逐那個許是遙不可及的夢,他去“攀九年的`冰山,去航九年的瀚海,在海水裏養九年,在天水裏養九年”——夢想沒有追逐,沒有沉澱,就猶如花朵不曾仰望日光,怎麼會豔麗地綻放呢?等到生活中的種種人事沉澱了你的心性,磨平了你的棱角,也許該是你鬢髮斑白、雙眼朦朧的時候了,可在看見金色的貝吐出桃色的珠時,也該是幸福的、慰藉的,還有那一抹淡淡的憂傷了。

多少人如詩人般尋夢,又有多少人可如詩人般尋夢?我們今天像是已經分不清什麼是夢中,什麼是現實了。我們在現實裏做着夢,把夢想說得那麼不可或缺,把它套上箇中冠冕堂皇的套子,頭頭是道地說着:沒有夢想的人生是沒有希望的人生。可是,殊不知,我們卻在夢中找現實,那時候你是否會有另一種說法:夢想基於現實,拋棄現實的夢想都是空談。這要說是覺悟還是悲哀呢?其實細細想來,我們每個人都是尋夢者,可都是逃不出現實套環的夢中人。

尋夢讀後感 16

創作於1941年的《尋夢》,曾被選入多種圖書版本。《尋夢》表現一個青年爲實現自己的夢而苦苦探索、追求的艱辛,最終這個會飛的夢也未能如願以償。

其實,人人都有一個夢,只是夢各有不同。有人尋當官的夢,也有人尋發財的夢,有人尋出名的夢,也有人尋長壽的'夢;成人有成人的夢,孩子有孩子的夢……我把夢看作是理想。沒有理想的人,是走一步算一步,聽天由命;有了理想,缺乏依據或途徑有問題,也很難到達理想境地。

《尋夢》裏塑造一個夢想“飛起來”的青年典型。當然我們可以做兩種設想:一是夢想展翅高飛,衝上廣闊、自由的天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嘛,志向遠大,無可厚非;另一個則是這個夢根本無法實現,因爲人是不能與鳥類同日而語的,夢想“飛起來”只能是可望不可及的幻想。

這篇雜文絢麗奇幻,環境氛圍的渲染,讓讀者如臨其境。開篇伊始,“前面是茫茫一片白霧”,“無數的夢商品似的擺在那裏……”,“江水橫在我的面前”,“天落着小雨,全是滑腳的泥路”,“我好幾次跌倒在途中”,最後是“一座高山立在我面前。沒有土,沒有樹,這是一座不可攀登的石山”。作品層層遞進,把讀者帶進一個陰雨綿綿、霧氣瀰漫的艱險氛圍,令人驚悚。與此同時作品描寫主人公“揉着傷”、“兩手出血”、“兩腳腫痛”、“兩腿發軟”、“最後我像一個病人,一個乞丐,拖着疲倦的身子和破襤的衣服立在山頂”。這無疑表現出尋夢的艱苦情景。寫景狀物兼之心理刻畫:“我躊躇起來”,“我幾次失掉勇氣,又恢復決心”,“我羨慕它(蒼鷹)能夠那麼自由自在地在無邊的天海里上下飛翔……”生動而準確地描寫出“我”在尋夢中鍥而不捨的毅力。所有這些都多側面地表現出一個人欲實現其抱負,需要堅強的意志和知難而上的決心。也許這篇作品正是作者本人當時的處境與心態,我們從他當年創作的幾部小說也可想像出,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前後,正是巴金先生由彷徨走向堅實、由一個自由主義者走向成熟、現實作家的心路歷程。

夢想人人有,各人夢不同。沒有夢想,便沒有動力;有了夢,又如何尋夢?又是個不可迴避的抉擇,實踐表明,只有經過論證,才能一步步地到達彼岸。鼠目寸光,沒出息;好高騖遠,也只能水中撈月。

尋夢,是成長、成熟的歷煉,很難想像,一個不經風雨磨礪的人能輕而易舉地成才,實現理想。

尋夢讀後感 17

《尋夢環遊記》裏說有兩種死亡,一種是肉體歸於塵土的時候,另一種是從人們記憶中消失的時候。我支持並進行了默哀,並且說“即便明天是怎樣美好的開始,也不要忘記昨天是怎樣沉痛的結束”,就是希望哀悼能夠有那麼一點點“永不遺忘”的鋒芒。

我記得大約在兩三年前有個新聞,廊坊的一個瓜農被歹徒刺死,他的兒子並沒有立即下葬父親,而是要等到兇手被判處死刑,根據他的說法這是對父親最後的安慰。追責放到哀悼之前,死者方能入土爲安本來就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我們看到的確實各大網站的頁面都可以變成黑白色,可就是沒有白紙黑字的真相調查報告。他們說,救災的時候,拷問真相會影響大家的士氣,我認了;他們說,救災之後,拷問真相是會揭開傷疤,影響安定團結的局面,我也認了,結果把盛大的哀悼儀式都辦上了,這個時候拷問真相,還準備搪塞什麼呢,難道是一句“人都死了”?

設定悼念日是不是形式主義,我覺得不是。我支持各種形式的悼念,小到默默無聞的葬禮,大到舉國悲傷的訃告,悼念本身就是一種儀式,是生者和死者告別的儀式。哀悼本應該就是肅穆的,包括着小殮,報喪,奔喪,停靈,守靈等諸多禮節程序,程序的繁雜有助於人從悲傷中走出來。

哀悼儀式結束了,一切在人們心中應該順理成章的過去。我真正疑惑的是入土爲安,沒有追責、真相、道歉,他們真的能心安嗎。我們當然可以選擇對逝者表示悲痛、感動、致敬,然後歲月靜好的繼續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般的活下去,悼念儀式的.完成,往往是遺忘的開始。畢竟中國人喜歡說兩句話,一句是“來都來了”,就是讓你做不想做的事情,因爲你來都來了;另一句是“人都死了”,就是不讓你做你想做的事情,因爲人都死了。對於真相的追求,或許是真正的悼念的開始。

葬禮的繁重禮節爲什麼可以讓人們解脫悲傷,因爲程序做完了,娛樂被禁止了,頁面也黑白了,你也鳴笛了、默哀了,就感覺真正的爲死者做了一些事情,原本憤慨、壓抑、不安、焦慮的個體通過完成這套程序獲得的儀式感暫時代替了悲傷,這有着積極的意義,海德格爾說向死而生,正視死亡,從恐懼明白活着的意義。

我們永不遺忘過去,我們哀悼,應該是在正視問題上纔有更多積極的導向意義。我們銘記的,我們哀悼的,我們痛苦沉思的,該帶有“鋒芒”一些。逆刺,才能讓我們的感受痛苦疼痛,逆流,才能永葆前進的動力;逆戰,才能見證我們內心的強大。

尋夢讀後感 18

在爸爸媽媽的強烈推薦下,我看了最近比較火的一部電影,叫做《尋夢環遊記》。

故事講了小男孩米格爲了自己的音樂夢想與家人鬧翻,他離家出走誤入陰間,可是要重返人間,只有得到親人的祝福。可他的親人都要在祝福中禁止米格再碰音樂,他不想妥協,只好去尋求他熱愛音樂的曾曾祖父給他祝福。在經歷了欺騙、折磨和歷經辛苦之後,他和曾曾祖父終於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祝福:他得以重返人間,曾曾祖父能每年在亡靈節與家人團聚。

這部電影讓我最有感觸的是,如果亡靈被世人遺忘,他就會徹底消失。如果逝去的親人被我們所忘,世上就再也沒有他們的痕跡,想想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媽媽告訴我,我們的老祖宗最有智慧了,每年的清明節、中元節、冬至、春節都是我們祭奠逝去親人的日子,燒紙錢、供奉吃喝,跪地磕頭,分享人世間的一切。這就是我們特有的與逝去親人的交流方式,這讓我有了一絲安慰。

祭奠是爲了不要遺忘,珍惜現在擁有的纔是我應該做的`。珍惜老師的教導和愛護,珍惜同學間的友情,珍惜親人對我們的愛。說到這些我也很慚愧,我一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媽媽每天早上都要早早起來給我做早點叫我起牀,我還要挑剔。週四我第一次煮方便麪,媽媽給爸爸說那是她吃過最好吃的一次方便麪,我特別有成就感,感覺自己好像給家人做了滿滿一桌山珍海味一般。從今以後,我要從點滴小事做起,要關心爺爺奶奶、愛護妹妹,打理好自己的學習。

尋夢讀後感 19

《尋夢環遊記》是一部由美國迪士尼樂園出版的影片,也是一部很好的詮釋了親情的影片。

故事的主人公A生在一個造鞋的家庭,一個不允許音樂的家庭,因爲A的高祖父B出去玩音樂後便一直未歸。但A又十分愛音樂,他經常偷偷玩音樂。一次,因爲吉他被奶奶摔壞了,他只得去偷音樂家C得吉他,卻因此開始了一場冒險之旅。

他進入了死人的世界。這裏的人都是在現實中已經去世的`人(他除外),如果現實中沒人記得這個死人了,這個死人就會永遠地消失。他在裏面遇到了好多已故的親人,也弄清了他的高祖父不是C。C因爲B想回家,不想寫歌了,便在B的酒裏下了毒,殺害了B。故事的結局是真相大白,人們都知道了C的卑鄙手段,音樂家的稱號也不屬於C,而屬於B了。

故事中最感人的場面是當A把高祖父的照片拿給曾祖母看的時候,曾祖母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因此高祖父也得以在死人的世界中存活下來。

這是一部富有哲理的影片,它告訴了我們親情是最寶貴的,我們應經常回去看望父母,多陪陪父母,多理解父母。也告訴了我們人要有理想,有追求,還要朝着理想努力奮鬥,這樣終有一天能夠成功。並且它還告訴了我們挫折面前不要放棄,要努力,要想辦法去戰勝,這樣你永遠不會被挫折所打敗。

這部影片使我受益匪淺,我將永遠也不會忘記。

尋夢讀後感 20

我在郊外踏過青,也經常隨父母去鄉下老家,在溪水中嬉戲過,欣賞過山的高大,體會過水的清澈。對鄉野有着自然、清新的美好印象。

暑假期間,媽媽向我推薦了一本由n撰寫的《歲月如詩》一書,我順手翻閱了其中的《山居小記》一文,彷彿間,我也看見了作者筆下一片山清水秀的景象,猶如自己對鄉下老家的感受一樣。

n本是土生土長的鄉下人,長大之後,考上了大學分配到外地工作。再後來當上了高級幹部,便很少回到家。

轉眼間,過去了二十餘年,在n的兒子即將遠度重洋,去加拿大求學之際,出於禮節,也出於家人的要求,n便和兒子結伴到外公那裏去辭行。

外公家也住在鄉下,與n的老家不過數裏。那是湘北一個很美的地方,遍地是草,滿山是樹,田埂,路邊都盛開了野花。晚上,外公給n和兒子做了一桌美味的'土菜。在皎潔的月光下,他們一邊吃飯,一邊拉家常,一切美的如此自然。此時的n,沉醉在土菜米酒和鄉音之中,不禁浮想聯翩:他想起了兒時居住的土坯茅草房,想起了村莊通往山外的泥濘小道,想起了生產大隊的搖柄電話。可這一切都不見了,代替它們的是,一棟棟兩層、三層的小洋樓,是通往村外平坦的水泥公路,是家家戶戶都安裝了的程控電話。

是的,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的城市人,很難體會到山村鄉野的自然勝景。n的《山居小記》,濃墨重彩地描寫了鄉下的山林、月色、溪流,這既是作者內心深處的感受傾瀉,但更多的是記憶與現實的比較後的抒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