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小班數學活動方案

小班數學活動方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爲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衆的參與性及互動性。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數學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數學活動方案

小班數學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學習用添上1個和去掉1個的方法使物與物或數與物變得等量

活動設計:5只小猴

活動準備:課件、寫有數字的紙袋、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一、唱歌,複習5以內數的點數

1、教師演示課件《5只小猴》。

2、幼兒一邊唱歌一邊複習點數5以內數的點數。

二、學習用添上1個和去掉1個的方法使物與物變得等量

1、演示課件《小猴吃香蕉》。

2、請幼兒思考討論:當小猴與香蕉的數量不一樣時,用什麼方法可以使兩者變的等量?

3、通過課件演示,學習用添上1個和去掉1個使物與物變得等量的方法。

4、遊戲:搶椅子——鞏固練習用添上1個和去掉1個的方法使物與物變得等量。

幼兒與小椅子的數量相差一個,請幼兒在音樂結束後趕快找一把小椅子坐下,思考:爲什麼會有一個小朋友沒有小椅子坐?怎樣能讓小朋友的數量和小椅子的數量變得一樣多?

三、學習用添上1個和去掉1個的方法使數與物變得等量

1、教師演示課件,請幼兒思考討論:當數與物不等量時,用什麼方法可以使兩者變的等量?

2、通過課件演示,學習用添上1個和去掉1個使數與物變得等量的方法

3、遊戲:玩具檢驗員

請幼兒檢驗紙袋裏的玩具是否和袋子上的數相對應?怎樣能使它們變得等量。

四、結束

小班數學活動方案2

活動目的:

1.將相同形狀的物品配對。

2.初步感知立體圖形。

3.喜歡堆砌,發展創造力。

活動形式:

小組

活動準備:

積木、布袋。

活動過程:

1.出示不同立體圖形的積木,請幼兒摸摸看看,讓幼兒數一數有幾個面,並嘗試堆出不同的組合。

2.讓幼兒自由組成三人一組,一起玩配對對遊戲。老師先在布袋中放入三至四個積木,然後給每組幼兒分發布袋,請幼兒收到布袋後先取出積木細心觀察,然後再到活動室辨認相同形狀的物品,放進布袋中。

3.請各組幼兒拿出收集回來的物品,與積木比較,看看形狀對不對。然後運用那些物品進行創作堆砌。

4.請每組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名稱和內容。

5.請幼兒將布袋內的物品對應着放回原來的位置。

總結分享

請幼兒說說是在哪裏找到那些物品的。

活動評價:

1.能給相同形狀的物品配對。

2.能運用不同物品進行堆砌創作。

活動建議:

1.教師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適當調整本活動的難度。如布袋內的積木要特徵比較明顯,便於幼兒配對。當幼兒對配對遊戲相當熟悉後,再逐漸增加難度,如可讓幼兒尋找顏色、大小不一樣,而形狀相同的多件物品。

2.“立體圖形”這一概念,相當小班幼兒來說,還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通過“正方體”和“正方形”的比較,讓其知道它們有所不同即可。

3.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玩各種配對遊戲,如用連線的方式找一找掛圖中相同的圖案等。

小班數學活動方案3

活動名稱

數學活動:找找好朋友(學習相關物體的對應匹配)

活動目標

1、對對應匹配活動感興趣,喜歡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2、能主動進行探索,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3、學習將相關的物體進行對應匹配,初步獲得對應匹配的經驗,知道一個物體可以匹配相應的一個或多個物體。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大膽地爲相關的物品進行對應匹配;

積累一個物體可能匹配相應的一個或多個物體。

活動準備

各類相關物品若干(碗、勺子、筷子;牙刷、牙膏、口杯;鞋、襪;水壺、茶杯;小臉盆、毛巾;書、書包……)

活動過程

1、幼兒玩遊戲《找朋友》。

隨着音樂,做找朋友遊戲,導入活動。

2、遊戲“找找好朋友”,引導幼兒學習將相關物體進行對應匹配。

1)“小碗找朋友”,初步學習將相關物體進行對應匹配。

——教師模仿碗寶寶的口吻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勺子”,引導幼兒理解相關物品對應匹配的理由。

——請幼兒從衆多物品中再找出碗寶寶的另一個好朋友:“筷子”,並請幼兒說說匹配的理由。

2)“牙刷寶寶找朋友”,進一步學習對應匹配。

——出示牙刷,請幼兒說說它的名稱和用途。

——請幼兒找出牙刷寶寶的朋友,並說說理由。

3、遊戲“我幫它們找朋友”。

1)引導幼兒觀察各類物品,請幼兒逐一說說這些東西的名稱、用途。

2)討論:在這些物品中,誰和誰可以做朋友?爲什麼?

3)根據討論的結果,請幼兒大膽地爲相關的物品進行對應匹配,並知道一個物體可能匹配相應的一個或多個物體。

4、延伸活動:找找好朋友。

引導幼兒在活動室及周圍環境中,尋找相關事物、並將之匹配,說出匹配的理由。如:門、窗;月亮、星星、太陽、雲朵;花兒、樹、果實;牀、被子、枕頭;小朋友、滑梯……

小班數學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能分辨物體的長和短,並學會用語言表達。

2、樂意參加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兩段長短不一的繩;兩支長短不一的粉筆。

2、放大的幼兒操作材料圖片兩張。

【活動過程】

一、比較長和短。

1、教師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根繩:這兩根繩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繩、短短的繩。)

2、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繩找出來;把短短的繩找出來。

3、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支粉筆:這兩支粉筆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粉筆、短短的粉筆。)

4、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粉筆找出來;把短短的粉筆找出來。

二、誰的鼻子長?

1、教師出示兩隻大象的圖片,引導幼兒用眼睛觀察“誰的鼻子長?”

2、根據幼兒所說,教師用彩筆給鼻子長的小象塗色。

3、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誰的鼻子長”、“誰的耳朵長”“誰的尾巴長”“誰的脖子長”

三、長頸鹿找東西。

1、教師出示“長頸鹿找東西”的圖片:長頸鹿爸爸和長頸鹿寶寶起牀了,他們分別在找自己的皮帶、褲子、圍巾。長長的褲子、皮帶和圍巾應該是誰的?短短的褲子、皮帶和圍巾應該是誰的?

2、根據幼兒所說,教師用筆分別給他們連線。

3、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連線。

四、評價:誰的畫面最整潔。

小班數學活動方案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學習按物體的大小進行排列,並學說從小到

大,從大到小。

2、在遊戲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能初步學習按物體大小進行排列。

三、活動準備

動物卡片一套(請大、中、小、小小)幼兒,幼兒操作材料

人手一份

四、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請來了小客人,你們西哪個知道他們是誰嗎?(請出幼兒)

2、現在老師就把他們請出來,是誰啊?是大班、中班的哥哥姐姐,後面兩個是小班和小小班的弟弟妹妹,客人們來了,我們先請他們坐一下,那你們看看這裏誰最大了?誰最小了?老師這裏有很多的橘子,請幾個小朋友來分一分,看看哪個小朋友分的最好了。

3、他們到我們班做完客人,還要到小青蛙家去做客人呢?那

他們要走了,我們跟他們再見。

4、剛纔有動物寶寶們打來電話想來我們班做客,我們把他們請出來,是一羣牛寶寶們,你們看到他們發現了什麼啊?他們是排着隊伍來的,是從最小的到最大的是嗎?先在他們口渴了老師這兒有牛奶你們說怎麼分好?

(二)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牛寶寶走了,又來了一羣小動物,但現在不告訴你們是誰?請

你們輕輕地把小椅子搬回去看看到底是誰?這個小動物說我們很能幹給他們排排隊分一分好吃的東西好不好?

1、鼓勵幼兒大膽地操作並對操作好的幼兒進行表揚。

2、幫助一些理解能力差或不會操作的幼兒。

小班數學活動方案6

班數學活動:玩具超市

設計意圖: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往往在組織教學時,會感到孩子們的興趣不高,主動學習的慾望不強。《綱要》中明確中指出: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爲了創設一個讓幼兒的主動探究學習的空間,我爲幼兒營造了一個遊戲的情境空間,讓幼兒在“佈置超市”、“購買活動”等一系列操作、遊戲活動中主動獲得“5的加減法”的有關經驗。

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加減法,進一步理解加法交換、加減互逆的關係。

2、能用較完整地語言口編應用題,會正確書寫加減法的算式,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

3、能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提前告訴幼兒設立貝貝玩具超市,請幼兒和老師一起準備各種玩具。

2、和幼兒一起創設貝貝玩具超市(共分爲4塊,並貼有不同的與每組幼兒身上顏色相同的即時貼),帶有不同數字(圓點)的玩具40個,裝玩具的小盒每組5個(上面貼有數字5)。

3、供幼兒記錄的記錄卡40張(田字格)。

4、每人一個信封,裝有硬紙幣5個。

5、教師用的大展示板2張(田字格)。

6、泡沫墊20塊。

7、幼兒每5人爲一組,每組幼兒身上貼不同顏色的即時貼。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與

教師一起佈置貝貝玩具超市。激發幼兒收拾、整理的願望。

教師:“今天早上,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玩具,都貼上了價格標牌,現在我們一起把它佈置起來好嗎”

二、引導幼兒發現5的加法,並請幼兒記錄算式。

1、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玩具身上有不同數字的粘貼。

教師:“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麼?”引導幼兒發現卡片上的數字和圓點數是相同的。

2、教師提出整理的要求:

※ 觀察每個盒上的大小、數字,引導幼兒瞭解每個盒裏只能放兩個玩具,它們身上的數字相加必須等於5。教師舉例:先拿一個數字是4的玩具放好,啓發幼兒說出再應該拿數字是幾的玩具(1)。

※ 請幼兒觀察小盒下面的記錄紙,教師邊啓發幼兒想一想應該怎樣寫加法算式記錄整理結果(4 1=5),邊出示寫好的算式。

※ 請幼兒觀察小筐上的即時貼顏色,告訴幼兒負責整理與自己身上即時貼顏色相同的區域。

※ 看哪組幼兒整理的快,記錄的準。

3、幼兒分組記錄,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及時記錄整理結果,並督促幼兒整理後馬上回位子坐好,鼓勵整理好的幼兒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記錄結果。

4、全部整理後,與幼兒一起檢查整理結果是否正確。

三、請各組幼兒以口編應用題的方法,介紹自己的記錄結果。

1、教師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兒記錄結果。引導幼兒講講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換的規律。

2、鼓勵幼兒給玩具超市取個好聽的名字。

四、以買玩具的遊戲形式學習5的加法。

1、教師:“超市佈置好了,我要5元錢去買一個喜歡的玩具(拿出信封裏的5元錢),我買了一個4元錢的※※,還剩幾元錢?應該怎樣記錄?”教師出示範例5-4=1

2、請幼兒從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裏面有幾元錢?請幼兒用手裏的5元錢到玩具城買喜歡的玩具。

3、提出要求:每人只買一個玩具,並把自己花了多少錢,剩了多少錢也要向老師一樣記錄下來。

4、請幼兒以口編應用題的方法,介紹自己購買的玩具及記錄,老師同樣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兒記錄結果。引導幼兒理解加減互逆的`規律。

五、自然結束。

小班數學活動方案7

活動目標:

1、能比較5以內數量的多少,初步感知5以內數與數之間的關係。

2、學習按數量的多少排序。

活動重點:

進一步感知5以內的數量,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活動。

活動難點:

找出比5小的圖片朋友

活動準備:

1、與幼兒操作材料相一致的磁性實物圖片若干,實物投影儀。

2、數量1---6的實物圖片人手一套,分類盒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好看的圖片。

二、引導幼兒目測數羣,感知數量爲1---6的圖片

⑴ 你們先看看,盆裏有幾張圖片?每張圖片上有什麼?

自由講述 個別講述

⑵ 現在我們再看看每張圖片上的東西各有幾個?

如:3只籃子 、5塊蛋糕 (注意量詞的正確運用)

自由點數 個別講述

⑶ 深入提問,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目測數羣的方法。

問:你是怎麼知道××有×個的?(如:三個小蘋果加一個大蘋果,合起來是四個蘋果)

三、通過尋找比5少的實物圖片,學習比較5以內的數量的多少。

1、請幼兒找出數量爲5的圖片。

2、 尋找比5少的圖片,遊戲:“找朋友”

要求:請小朋友幫助5找到比它數量少的朋友,找到了,就把它插在這個分類盒裏。一邊找還可以一邊說,你找到了×個××,它和5比怎麼樣?

① 幼兒操作、講述

請幼兒上來展示自己的作業,(老師對找出2個或2個以上的幼兒給予表揚。)

② 鼓勵幼兒第二次操作

a 要求:你再找找,有沒有比5個蛋糕少的圖片朋友了?

b 啓發幼兒找到所有的比少的朋友

c 個別展示介紹,如:我找到了2個氣球,和5塊蛋糕比,蛋糕多,氣球少。

3、教師小結:我們幫5塊蛋糕找到了4個朋友 ,它們是1、2、3、4 。

四、引導幼兒有序地排列圖片

⑴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把這些圖片做成好看的圖書送給小班的弟弟和妹妹,好不好?

1、 組織幼兒討論製作圖書的要求和方法:怎樣做圖書才又整齊又好看呢?鼓勵幼兒根據以往的經驗,想象現成圖書的做法:工人叔叔是怎樣把好看的圖片做成圖書的?

2、 幼兒講述:如:幫助他們排得整齊一些。

(1) 幼兒操作、講述,教師加強觀察。

(2) 引導幼兒觀察兩位幼兒的排列結果,通過比較得出:按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做出來的圖書就好看。.

(3) 幼兒有規律地排列圖片

將數量最少的放在最上面,最少的放在最下面

活動結束:

引導幼兒將圖片製成好看的圖書,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體驗製作的快樂。

小班數學活動方案8

  一、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幫助幼兒理解“1”和“許多”的關係。

2。 在快樂的情境中調動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

  二、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煮熟的雞蛋。2。母雞圖片人手一張。3。一個雞窩窩。

  三、活動過程:

(一)分圖片。

1。角色滲透

“我是誰呀?(母雞媽媽)

引導幼兒與母雞媽媽問好。

2。 你們想不想做母雞媽媽呀?”

3。教師出示許多母雞圖片。

“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母雞媽媽的圖片?”(豐富詞語“許多”)

4。一個小朋友拿一張母雞媽媽的圖片。

“你拿了幾張圖片?”(逐一尋問)

小結:原來許多母雞媽媽的圖片可以分成一張一張的。

(二)收雞蛋。

1。你們知道母雞媽媽有什麼本領嗎?(生蛋)

2。我們一起生蛋寶寶,好不好?

3。咕咕嗒,咕咕嗒,我生了個蛋寶寶。

4。你們的蛋寶寶生在哪裏了?快找找看。

(引導幼兒邊生蛋邊說:“我生了一個蛋寶寶。”)

5。老奶奶來收蛋寶寶了。

6。每個幼兒將自己的雞蛋放到雞窩窩裏。

(引導幼兒說:“我放了一個蛋寶寶。”)

小結:原來一個一個蛋寶寶變成了許多蛋!

(三)孵雞蛋

1。老奶奶想請母雞媽媽們孵小雞了。

2。請一隻母雞媽媽拿一個蛋寶寶。

(引導幼兒說:“我拿了一個蛋寶寶。”)

小結:原來許多蛋寶寶可以分成一個一個!

(四)活動結束。

1。你們知道母雞媽媽是怎麼孵蛋寶寶的嗎?

2。幼兒學習母雞孵蛋寶寶離開活動室!

小班數學活動方案9

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數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教師所提供的特定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使幼兒在愉悅的氣氛中感知數概念。並通過遊戲“找蛋”“還蛋”來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願意參加遊戲,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2、感知 “1”和“許多”。

活動準備:

1、老師扮ji媽媽,幼兒扮小ji。

2、活動場地佈置許多樹、草(草內有若干ji蛋和一隻鴨蛋)。

3、一幅《母ji生蛋》圖,鴨木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找蛋

1、老師和幼兒一起唱歌曲《母ji下蛋》。

問:ji寶寶你們聽見了什麼?

2、師: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裏去了,請你們幫我找一找。

幼兒找蛋。

二、還蛋

1、引導幼兒發現其中有一隻不同的蛋。

2、師:這一隻蛋怎麼不一樣的?和你們手裏的蛋有什麼不同?(顏色、大小)它不是媽媽生的?會是誰生的?

3、鴨媽媽找不到自己的蛋會怎樣?

4、請ji寶寶把鴨蛋還給鴨媽媽。看看鴨窩裏有沒有ji媽媽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寶寶。(幼兒隨意的在地上擺弄滾動)

2、師:請ji寶寶把蛋放到籃子裏,你給我一個,你也給我一個-----

。現在我的籃子裏有多少蛋?(許多蛋)。

四、畫蛋

1、師:咯咯嗒,咯咯嗒誰在生蛋呀?(出示《母ji生蛋》圖)原來是這隻ji媽媽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幾隻蛋?

2、師: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們一起把它生的蛋畫下來。

3、教師和幼兒一起把畫貼在牆上,請小朋友以後再來給ji媽媽畫蛋。

小班數學活動方案10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認知的匹配,讓幼兒互相交流一下。

活動準備:

1、購買好4種以上水果若干(如蘋果、梨、香蕉、桔子等、西瓜、火龍果等等)。

2、果盆4個 。

3、水果獎章數個。

4、圖片,卡片。

活動過程:

1、出示蘋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貼有蘋果、梨、香蕉、桔子圖案的果盆各一個。

3、讓幼兒自選一個水果,跑到相應的果盆前將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後跑回。

4、每次都放對的幼兒獲得水果獎章一枚。

指導重點:

1、根據實物水果的形狀、顏色與果盆上水果圖案進行認知匹配。

2、讓幼兒學說水果名稱。

活動結束:

小朋友互相探討,然後一起聽音樂,吃點心。

會發出聲音的玩具

活動名稱:會發出聲音的玩具

目 的: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瞭解玩具發聲的各種方法。 2、初步激發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準 備:各種玩具

設計思路: “二期課改”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是幼兒生成活動的契機。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日常生活,瞭解他們近期的興趣點以及已有的經驗基礎,從而生成新的主題活動。幼兒的年齡特點就是對身邊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近期我班幼兒對於聲音非常敏感,針對他們這一需求,故生成了“聲音”這一主題活動,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在“各種各樣的聲音”這一活動中,幼兒發現玩具也會發出聲音,但究竟怎麼會發出聲音則是一知半解,於是我便預設了“會發出聲音的玩具”這一活動,爲幼兒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玩具,旨在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自己操作和嘗試,瞭解玩具發出聲音的多種方法,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願望和興趣。

活動過程:(一)啓發提問,引起興趣: 通過遊戲,引出聲音的主題。 (二)第一次探索: 1、 激發幼兒讓玩具發出聲音的願望。 2、 幼兒探索電動玩具的發聲方法。 (三)交流討論: 1、 幼兒介紹自己用了什麼方法讓玩具發出聲音的。 2、 引導幼兒說出“開關”,瞭解開關的作用。 (四)第二次探索: 1、 啓發提問,激發幼兒幫助其他的玩具發出聲音。 2、 幼兒第二次探索,嘗試用其他方法來讓玩具發出聲音。 3、 引導幼兒用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進行嘗試。 (五)講評: 1、 幼兒介紹自己用了什麼方法。 2、 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方法的名稱,如:捏、拉、搖、敲……大家一起做動作。

小班數學活動方案1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概括物品的共同特性,把不是一類的物品找出來。

2.指導幼兒依據不同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一套動物圖卡,其中有一張是汽車圖卡。

2.蘋果、梨、橘子、香蕉四種水果若干。

3.不同顏色、大小、形狀的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參考提問:請幼兒觀察圖卡並說出圖卡上都有些什麼?請幼兒將自認爲不對(它和這些圖卡不一樣或不是一類)的圖卡拿出來,並說出爲什麼。

2.請幼兒觀察桌上都有什麼水果,這四種水果可以怎樣分類?(提示:幼兒可以按顏色、形狀、味道、有無核、吃的方法、產地等分類)

3.指導幼兒對積木進行分類,如圖4-5所示。參考提問: (1)請小朋友想一想,畫一畫,把這些積木按大小可以怎麼分?按顏色又可以怎樣分?(2)請小朋友想一想,試一試,還可以怎樣分?(提示:還可以按形狀分成四類)。

活動結束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在活動區投放可分類的材料,引導幼兒多角度地分類,發展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