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6年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

2016年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以大學生戀愛觀爲主題,用真實數據分析師範院校女大學生戀愛特點,探究影響師範院校女大學生戀愛心理和戀愛行爲的主要因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2016年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

  【2016年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

  前言

根據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亙古以來,生存和延續生命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發展的首要問題。只要翻開一本字典就行了,婚姻,這一神聖的詞,就是對男和女結合在一起關係的社會現象的表述。生命的延續是我們肩膀上最沉重的使命,延續生命又是強盛生命的影像。

人類的生命延續離不開婚姻,婚姻又離不開共同相愛,共同的付出。愛情是生命的必需,沒有感情的婚姻是社會的悲劇。即使是在我國古代“先結婚後戀愛式”的父母包辦婚姻下,兩夫妻在同一屋檐下,日夜相對,漸漸有了默契,也會產生柴米油鹽一輩子的相守。

自從民國開來,在有識之士的大力提倡下,到了如今,自由戀愛早已深入了人心,不可抹滅。婚姻,更加離不開愛情了。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物慾的衝擊,生活的壓力,憧憬與現實之間的玩笑,信仰的缺失,因跟風的跟風,人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傳統的婚姻觀,愛情觀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遭到了很大的挑戰。

當代大學生,作爲社會最具代表性的一代,祖國明天建設的棟樑,備受各界人士的關注與重視。因此,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對於把握他們未來人生征途的正確航線,珍惜眼前誠摯和純潔的愛情有着重要意義。人只能活那麼一次,每次的初次排練都是生命的本身。在做愛的慾望和共眠的慾望中,我們如何選擇,這是一個問題。

本次的關於大學生婚姻觀的研究,以整個大學生羣體爲研究對象。這裏就對大學生的婚姻觀進行分析,並提出一些建議和看法,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和思考。

  現狀分析

我想,不論你有沒有戀愛過,對愛情都有一定的獨特的看法;不論你有沒有結過婚,對婚姻也同樣存在着自己的理解。通過這次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當代大學生愛情在婚姻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現在就就各方面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1. 愛情是婚姻的基礎,婚姻是愛情的昇華

據調查顯示,75%的大學生認爲,愛情是婚姻的基礎;77.1%的人認爲婚姻是愛情的象徵,沒有愛情是不幸福的。贊成先有愛後有性的也佔了54.2%。對於因爲生活壓力,於是傍大款的女大學生或被包養的那大學生,47.1%的人感到不齒,也有22.9%的人能夠接受。

2.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並非有了愛情,就必須結婚,婚姻還需要一定的生活基礎,也因此而需要承受一定的生活壓力。物質基礎,對維持婚姻的穩定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調查顯示,認爲26-30歲左右,工作幾年之後,有了經濟基礎,才結婚的大學生佔68.8%的,不贊成“畢婚族”的佔了43.8%,對此無所謂的,但自己不會成爲“畢婚族”的也佔了37.5%。有66.7%的男大學生希望,配偶在顧家之餘,也能有自己的工作。

3.家庭組建少不了小孩

生育態度上,有47.9%的大學生希望組成核心家庭(父母,小孩),希望生育小孩,總體上來說,都希望撫養小孩。對於是小男孩還是小女孩,50%的人表示無所謂,順其自然。對於“未婚先孕”的問題,31.3%的大學生認爲即使不結婚,也要保住孩子,相比之下,也有27.1%的表示茫然。

4.忠誠維護幸福婚姻

“執子之手,與之偕老”,是中國自古以來對婚姻未來的美好願望。調查顯示,64.6%的大學生把相互忠誠放在婚姻幸福最重要因素的首位,66.7%的大學生婚姻應該從一而終,但亦有29.2%的保留意見。對於婚外情,62.5%的大學生表示,決不能發生,而且45.8%的人認爲這是違反道德規範的,另外31.3%的認爲婚外情好不值得同情,不可效仿的。當發生戀人與第三者發生性關係的情況,70.8%的大學生表示直接分手,不容原諒;也有22.9%相信這對他們的感情影響不大,可以處理好。但是,結婚之後,考慮的問題要更大,當背叛出現時,50%的大學生認爲,出於各種原因的考慮,可以適當容忍。

5.貞操十分重要,爲愛可以付出

調查顯示,64.6%的大學生認爲貞操對男女都十分重要,也有20.8%的表示,對女生重要,對男生無所謂。當找到自己認爲可以相守的另一半時,54.2%的大學生認爲,只要兩廂情願,可以接受婚前性行爲;另外,31.3%的保留意見,實際問題實際分析。

6.同性戀公開受外界影響

同性戀,一直是人們心中難以啓齒的暗病或畸形之症,同時亦是對傳統婚戀觀念的挑戰。輿論的壓力對同性戀有着一定的影響,28.2%的人應爲,若作爲一位同性戀者,不會忍受世俗的眼見,公開自己的戀情。相比之下,18.8%的人認爲,出於對對方的尊重、肯定和承諾,會公開自己的戀情。然而,存在20.8%的人對這個問題表示茫然,不知素錯。

  成因分析

1. 在大學濃厚的文化氛圍的影響下,大學生間存在着很多的理想主義。大學,也是一個潮流的國度,特別是在如今日新月異的當代,戀愛的自由和解放,使得大學生們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愛情。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而且,受到電視劇或小說等的影響,瓊瑤式的“山無棱,天地絕,纔敢與君絕”愛情,越來越深入人心。

2. 即使我們如何渴望的與相愛的另一半長相廝守,我們仍需考慮到來自現實的壓力,畢竟按照一般的社會規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物質支持的愛情只能是“牧歌式”的愛情。假設將負擔理想化的拋離我們,我們就會越來越遠離大地和生命,那麼愛情又會有什麼價值了?這是生存與婚姻之間的矛盾。

3. 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生存和延續生命,一直以來都是亙古不變的主題。與此同時,在古代推崇的綱理倫常和“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傳統思想,早已滲入人們的骨髓和靈魂。因此,生育長久以來都被人們認爲是結婚之後的首要工作。而且,撫育孩子,對維持婚姻穩定具有積極和有效的作用。同時,孩子還可以寄託自己年輕時達不到的理想和目標。

4. 在古代的任何一段偉大悽美,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中,忠貞的思想一直是永恆不變的主題。古代的中國,雖然是一個男權社會,男人三妻四妾還有法律保護,女人就要恪守婦人之道,不得逾越。然而,時代早已改變了,隨着時代的發展,男人也逐漸意識到忠誠的重要性。白頭偕老,不僅是卓文君的美好願望,也是當代大學生對婚姻美好的憧憬。

5. 在如今物慾橫流,信仰缺失的社會,即使大學生們沒有接受系統的學習,秉着探索與學習的心態,在朋友和同學之間的隻言片語影響下,加上從衆心理的影響,依然會改變他們對貞操的看法。雖然他們依然將貞操視爲男女都是什麼重要的寶物,但是當他們認爲真愛來臨時,爲了雙方關係的和諧與幸福,貞操還是可以爲對方付出的。

6. 古人云:“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在傳統道德倫理的薰陶下,人們很難接受與自己行爲不同的事發生。與此同時,戀人之間爲了避免外界對他們看法和評價,在時機沒有成熟的時候,一般不會公開自己的戀情。雖然有的人會迫不及待的告訴別人,這僅是因爲他們認爲時機已經成熟了;但是對於特別的愛情,人們爲了保護自己與愛人,只能選擇不公開愛情。

  對策與建議

1. 不要將愛情與婚姻的概念混淆,婚姻要承擔的責任比愛情重得多。我們要在與之睡覺和與之共眠之間作出恰當的選擇,避免逃離現實。否則,僅會讓自己更加痛苦。雖說婚姻是愛情的昇華,但是沒有責任和物質基礎的婚姻,婚姻只能是愛情的墳墓。

2. 大學教師要注意引導和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婚姻價值觀,讓他們認真清楚地認識到婚姻的偉大,美好和責任。

3. 加強人生觀的教育,明確人生的目的和意義,使大學生們清楚認識到當下最重要的任務是讀書學習,並不是叢衆的卻享受愛情的滋潤,不宜過早的涉足情場。人生是廣闊的,除了甜蜜的愛情外,我們還有理想,事業,學習和工作。它們與愛情交織出了生命的樂章;僅有愛情的人生就像是一首循環往復一個音調的歌曲,乏味和恬噪。

4. 注意在大學生羣體中,宣揚家庭美德,鄰里和睦,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勤儉持家等維護婚姻穩定的思想。

5. 對於婚姻,不可隨波逐流,太過在乎他人的看法。有時,在符合現實生活的條件下,爲了愛情和婚姻,是可以盲目一點的。如果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生活在一起一輩子,不僅會讓自己後悔,還會影響孩子對婚姻的看法。

6. 大學生戀愛社會發展必然的趨勢,與其苦苦阻撓,倒不如好好規勸。勸戒他們避免未婚先孕,因爲這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同時對未來工作都會帶來很大的不便的壓力。不可因一時之快,斷送自己的美好前程。這方面,由於歷史遺留下來的原因和性格的原因,在男生與女生都需要引導的時候,偏重於對女生的引導和教育。

  結論

大學,是一個無憂無慮,遠離父母而又富有理想主義的象牙塔。生活在其中的大學生,作爲社會上最活躍,最有文化知識的羣體,是他們生活的那個時代最有力的代表。婚姻,作爲人類進化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在人類生命的延續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引導大學生們正確的面對婚姻。婚姻,不僅僅是愛情的昇華,在愛情昇華的過程中,我們還要面對生活現實的多方面壓力。領悟正確的婚姻觀,擁有幸福的婚姻,才能讓我們的未來走的更遠,讓我們的事業和工作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