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縣級市場體系調查報告範文

縣級市場體系調查報告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一、我縣市場的基本情況

縣級市場體系調查報告範文

1、農貿市場的情況。目前全縣農貿市場47個,其中縣城7個,集貿市場成交額約爲17.2億元,今年1至10月份,集貿市場成交額約爲16.9億元,同比增長約18%。

2、超市及萬村千鄉農家店情況。目前,全縣有一定規模的超市150多家,其中大型超市12家,永豐城區一般標準超市(400平方米左右)

和便利店(100平方米左右)分別爲7家和18家。現全縣擁有連鎖企業3家,年銷售額達1.5億元,佔全縣社會消費品總額的7.7%;通過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到在鄉鎮共建成標準化農家店554家。農家店在鄉鎮覆蓋率達到了100%,行政村覆蓋率達到了57%,超市走進了鄉村。

3、機電大市場。機電大市場門店數200餘家,年交易額約15億元,以零售爲主,批發爲輔,交易的主要產品爲:農用機械、五金、工具,利潤爲銷售額的5%—10%之間,稅收上交方式爲定稅,每月220元,年銷售同比增長約爲20%。

4、建材市場。建材市場擁有門店300餘家,年銷售額約爲16.4億元,利潤爲銷售額的20%左右,利稅上繳方式爲定稅,每月350元。銷售的主要爲中檔裝飾材料,產品產地主要來自廣東。其中鋼材作爲主要的建築材料,全縣鋼材的年需求量約爲7噸,交易價格約爲4650元每噸,但由於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鋼材的價格波動較大,目前我縣擁有大小鋼材店100餘家,主要分佈在縣城郊、湄水、三塘鋪、太平寺一帶,一年利稅約爲100萬元,利潤爲銷售額的2%-5%,可安排就業600多人次。

5、家電市場。從家電下鄉信息系統反映的數據來看,今年1—9月份,我縣銷售家電下鄉產品101102臺,銷售金額約爲2.45億元,補貼金額約爲3110萬元,利稅約爲730萬元,銷售數十去年同期銷售數的1.6倍。

6、典當、拍賣、二手車市場。錦宏典當行從3月成立至今,業務筆數69筆,交易金額約4511萬元,上繳稅收約9.7萬元,創利潤約83萬元,安排就業10人。其中今年1—10月份,業務筆數40筆,交易金額約2600萬元,上繳稅收約6.48萬元,利潤約23.3萬元。鑫達拍賣公司從成立至今承擔拍賣14場,交易金額3758.6萬元,安排就業10多人,其中今年承擔拍賣1場,交易金額820萬元。華泰二手車交易市場交易二手車910臺次,交易金額約382萬元,營業收入29.6萬元,創稅收約5萬元,安排就業人員8人。

7、汽車市場。目前擁有大、小汽車經銷商10個,一年的汽車銷量爲臺左右,交易金額約爲1.6億元,利潤爲銷售額是5%-8%之間,稅收上繳方式爲增值稅,爲17%。消費者的消費傾向爲中、低檔產品,由於去年12月31日汽車下鄉政策的終止,因此目前我縣汽車市場的銷售現狀爲,抵檔車輛呈下降趨勢,中、高檔車輛呈上升趨勢。

8、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市場。目前我縣還沒有正式批准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中心,據調查瞭解,我縣每年的報廢汽車約爲300臺,以的士、公交車爲主,因此我縣申報一家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市場勢在必行。

  二、我縣市場體系的特點

1、流通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現代流通業的主要標誌是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近年來,隨着各級政府有關促進流通業發展的政策陸續出臺,以及“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等政策在我縣深入推進,新華聯超市、天客超市等一批流通企業在我縣不斷壯大,554家連鎖農家店的建設,對傳統的經營方式產生很多變革,開架經營,先進的流通經營模式逐步得到推廣和應用。

2、商貿流通規模不斷擴大。隨着這幾年國家各項優惠政策的實施,農民的收入不斷提高,特別是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加上中央爲渡過世界金融危機出臺一系列擴內銷、刺消費的政策,如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政策的實施,大大促進了消費。幾年來我縣商品市場不斷擴大,到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1億元。到今年9月底全縣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36621臺,銷售金額約5.1億元,補貼金額約6654萬元;銷售汽摩下鄉產品約43366臺,銷售金額約4.6億元,補貼金額約4470萬元。真正達到了農民得實惠、政府得民心、商家得發展、財政得稅收的目的。另外城區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市場業態也得以發展,城區百貨、五金、副食、服裝、電器、傢俱、建材、餐飲、娛樂、洗浴等行業種類齊全、業態豐富,有力地促進了市場繁榮,保障了市場供給。

3、專業市場建設初具規模。末,全縣有專業市場的鄉鎮3個,佔鄉鎮總數的17.6%;有年交易額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市場的鄉鎮有7個,佔鄉鎮總數的41%。其中農機機電大市場從正式投入營運至今,農機機電產業年產值達15億元,年出口額約達500萬美元;佔地115畝的新城建材大市場正式開業,短短几年時間,就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青樹坪富厚商業步行街的正式運營填補了全省鄉鎮步行街的空白;這些都爲我縣專業市場的建設指引了方向,對提高我縣市場競爭力,推進城鎮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次調查瞭解發現,將一個產業集聚一起成立專業市場,能發揮產業優勢,吸引顧客,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如湘中農機機電大市場、湘中建材大市場是我縣專業市場的成功典範,就我縣流通服務業的發展的現狀來看,成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配送中心、傢俱家電大市場、

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市場、再生資源回收市場、農資大市場等專業市場已是大勢所趨。

  三、市場發展存在的問題

然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前進,老百姓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市場的發展也受到了來自內、外兩方面的壓力,一些制約市場發展的潛在問題逐漸凸現出來。

(一)市場內部環境與外在要求的不適應。一方面市場作爲全縣商貿業的主要源頭,是政府工作的重點、社會關注的焦點。而全省各地市縣加強對市場的提升改造,給我縣市場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而另一方面,市場內基礎設施老化、消防安全隱患突出、道路交通擁堵嚴重、整體環境不盡人意,具體表現爲:各市場外牆斑駁破損、道路高低不平、局部牆體發生結構性走樣;消防設施毀損較多,市場電氣線路老化,個別市場“多合一”現象仍有存在;市場停車位嚴重不足,陝窄的市場主幹道影響車輛的通行等。這種現狀不僅阻礙了市場的全面提升,也影響了我縣的整體形象。

(二)市場監管任務和監管職責的不明確。各市場特別是專業市場,由於人員衆多,經濟活動和生活的配套齊全,儼然一個小社會,因而存在消防、交通、城管等大量社會化事務,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共同管理。但由於諸多原因,管理很難實施到位,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越位錯位管理,管理職能模糊,管理效率低下。

(三)市場業態面臨着諸多挑戰。受經營者文化素質、經營理念等方面的制約,市場的經營業態仍停留在傳統的“小商品”批發零售、現金交易等方式上。小規模批發零售、傳統守舊的經營業態已顯示出發展疲態,而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卻不斷加強。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絡及其應用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電子商務模式迅速推廣。電子商務比之傳統商務有着大幅度增加貿易機會、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等優勢,特別是在互聯網上直接進行交易,使中間商的地位弱化乃至消失,因此對於處於中間商地位的專業批發市場而言,其潛在的衝擊和挑戰不言而喻。

(四)市場自身素質有待提高。由於市場投資主體較多,市場又缺乏統一佈局、科學規劃,導致市場資源浪費、優勢分散,同時,市場自身也存在一些體制、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如至今尚未實行企業化運作,市場經營管理體制不順,不利於機制的轉換和市場的發展;市場管理、服務收費的依據不足,政策法規已嚴重滯後於市場發展的實際;市場產權私有化模式加大了管理的難度。另外在劇烈的競爭中,市場缺乏地方特色商品,也將會影響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四、幾點意見建議

1、合理規劃。我縣是一個有着90多萬人口的農業生產大縣,市場的建設及合理佈局至關重要,政府應按照我縣城市商業網點規劃要求,綜合考慮,合理規劃,科學佈局。對不符合標準的市場予以改造,新建市場則要按照規範化市場的標準,適當超前,立足長遠。

2、加強領導。市場作爲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準公益性設施,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爲此,建議政府將市場標準化建設與改造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爲爲民辦實事的重要工作來抓落實。

3、加大投入。商品市場的建設是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既要鼓勵民間融資,爭取銀信部門支持,也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形成共同開發格局。商品的市場發展與標準化改造工作體現了政府“以人爲本”的執政理念,直接關係到人民羣衆的身體健康和消費安全。可參照先進地區成功模式,設立市場發展基金,對市場新建或標準化改造驗收合格的按比例進行配套補貼。同時出臺扶持政策,減免相應費用,提供全程服務。

4、規範管理。要搞好市場管理,首先要把住市場進入關,對進入市場的流通主體要加強審覈,必要時候要具有一些企業的擔保,進而提高商品交易市場的檔次,提高市場的信譽。在市場管理中應該以人爲本,建立爲顧客着想的服務之道;要充分運用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管理技術,實現規範化管理、標準化運作。在各級市場間要加強溝通和聯繫,通過溝通和聯繫,來實現對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流的合理的分解和整合,形成一套能控制成本至盈利水平的有效的營運和管理機制,最終達到“整體計劃,整體協作,整體管理和整體效益”的目標,適應現代市場競爭的需要。

5、嚴格制度。各級政府應出臺相關商品市場的建設與管理的法律法規制度,相關監督管理部門要不間斷的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推行“兩書”(《不經銷假冒僞劣商品責任書》、《不經銷假冒僞劣商品保證書》)“四制”(市場交易實行索票制、公示制、退場制、明碼標價制)進一步規範市場經營管理,市場管理者也要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建立政府、行業和企業齊抓共管機制。增強經營者法制意識,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氛圍,促進業內良性競爭,避免坑蒙拐騙現象的出現,杜絕競爭中的不當行爲。同時市場經營者集體對市場誠信度的支持,也是營造共贏的必要條件。我們應該看到,應對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不法問題的有力的武器是法律,積極支持和促進公平、公開、合法的市場開發,維護正常的發展,對市場開發活動實行管理、監督和必要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