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6鎮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2016鎮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眼睛向下,腳踏實地地到實踐中認真調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實際的第一手資料,這是寫好調研報告的前提。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2016鎮精準扶貧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鎮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2016鎮精準扶貧調研報告1】

按照省、市、縣委有關精準扶貧工作要求,近期,我與縣直相關部門人員一道,深入城關鎮村組農戶,通過實地查看、入戶走訪,召集鎮村幹部、羣衆代表、產業大戶、致富能人進行座談等方式,對當前精準扶貧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現狀分析

(一)基本情況。會儀鎮位於綏江縣境東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平均氣溫18攝氏度,鎮轄國土面積100.89平方公里,轄箭頭社區和會儀、和平、黃坪、三渡4個村民委員會,29個自然村、109個村民小組,18個居民小組,全鎮有7040戶24801人,其中農業戶4985戶19633人,佔79.16%,屬典型農業鎮。有勞動力12648人。耕地面積24394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7500畝。林地面積5000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面積2000公頃。2014年,鎮內生產總值2.0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43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49%。

(二)產業分佈。會儀鎮轄區內有6家企業,可吸納勞動力400人,貢獻產值4000萬元。產業以種養業爲主,主要覆蓋4個村。有養殖大戶46戶,其中養羊18戶、養牛9 戶、生豬養殖7戶、養兔4 戶、養雞 3 戶,養鴨2 戶、梅花鹿1戶、其它2戶,有專業合作社10個。種植業以經濟林果爲主,主要種植李子、核桃,李子種植14060畝,核桃4000 畝,種植大戶55戶,有專業合作社25個,主要分佈在和平村、三渡村、黃坪村。

(三)貧困現狀。根據2014年登記確認,全鎮有貧困行政村2個,分別是和平村和黃坪村,特困自然村29個,有貧困戶2468戶,貧困人口12463人,其中五保人口數115人,低保人口數2794人,少數民族人口數91人,殘疾人人口數562人。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50.25%,這些貧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佈在貧困行政村。加快減貧脫困,確保2468貧困戶12463貧困人口在2019年如期脫貧,到2020年與全國全省全市全縣同步實現小康的目標,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

  二、抽樣摸底情況分析

會儀鎮有貧困戶2468戶12463人,其中建檔立卡2051戶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應抽查摸底615戶。此次抽樣摸底從發改局和會儀鎮抽調20人組成,分內業組和外業組,內業組主要負責村委和片區的大面座談交流,並撰寫調研報告;外業組主要負責入戶填表,彙總分析。通過14天的實地調查,共摸底640戶,涉及4個村29個片區2852人。通過選取交通條件較差、貧困面較大、致貧原因複雜的區域開展調查,抽樣摸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抽樣情況。

一是貧困戶屬性分類:一般貧困戶222戶,五保戶7戶,低保貧困戶411戶。二是貧困戶致貧原因分類:因病致貧370戶,佔抽樣摸底戶數的57.8%;交通條件落後致貧295戶,佔抽樣摸底戶數的46%;因殘貧困125戶;災害造成貧困120戶;上學造成貧困108戶;缺土地造成貧困120戶;缺水17戶;缺技術100戶;缺勞力貧困175戶;缺資金貧困20戶;缺可持續發展產業84戶;其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貧困10戶。三是貧困戶生活條件分類:飲水困難172戶;缺糧239戶;通路不通暢289戶;居住危房205戶。

(二)存在問題。

一是對精準扶貧的“五結合”、“五精準”、“三到位”理解還要進一步提高,對到2019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小康目標認識還要進一步深化。二是由於政策原因,實施過整村推進項目的村不能列入貧困行政村,而昭通市出臺的關於精準扶貧的行動計劃有些是針對貧困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的,但事實上,有些村雖然實施整村推進項目,但仍然未能大面解決貧困問題,這種政策上的劃分,使得有些貧困村和自然村在脫貧過程中,政策和項目上會受到一定影響。比如三渡村,2014年實施了省級整村推進項目,目前該村仍有貧困戶354戶貧困人口1945人,現有衛生室也屬危房,迫切需要改建。三是竹產業的發展不容樂觀,受道路交通差、運輸成本高、收購價格低等因素制約,竹產業未能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比如,和平村16、17隊,羣衆種植8000餘畝竹子,但2個組未通公路,竹子不能實現經濟效益,羣衆種竹積極性受影響,對通過竹產業發展脫貧致富信心不足。四是掛鉤幫扶不到位,幫扶措施乏力,更多是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掛鉤對象的貧窮問題,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準扶貧。五是建檔立卡的數據與此次抽查摸底的數據有出入,一方面,有貧困戶未建檔立卡,另一方面,人員或是致貧原因等欄目與實際不符。六是留守兒童現象,會儀鎮現有留守兒童842人,佔總人口的3.4%。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一大批留守兒童是未來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留守兒童的學業、心理、健康以及前途問題,也無法實現脫貧目標,甚至若干年後,會成爲社會發展的另一個問題。

  三、致貧原因分析

(一)基礎設施薄弱。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一個是道路交通不便,這是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會儀鎮和平村、黃坪村和三渡村3個行政村沒有通硬化公路,鎮內鄉村公路193.5公里, 27個自然村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馬家溝和三渡村雷家2個自然村未實施過通達工程。一是由於山區環境惡劣,鄉村公路晴通雨阻現象突出,加之管護機制不健全和維護經費不足,導致會儀鎮境內已有鄉村公路有效使用率只有30%左右;二是由於不通公路造成邊遠山區房屋改造成本增加,農民手中有錢也不願進行房屋修建或是改造;三是由於不通公路,運輸成本增加,現有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利用,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在會儀鎮四個村均存在這種情況;四是生活居住地與生產土地之間道路不通,比如三渡村西平片區。另一個是水利設施陳舊,一是由於原有的溝渠年舊失修,灌溉用水受限,制約產業發展,比如,和平村羣衆想通過發展果蔬產業增收,但當地生產用水缺乏,只能靠天吃飯,羣衆對發展擔憂,信心不足。二是飲用水無保障,比如,會儀村水排片區安全飲水未全覆蓋,現在實施的“愛心水窖”補助爲3000元/口,部分羣衆不能湊足其餘資金,項目實施難度大;再比如,黃坪村茶林片區和三渡村雷家片區部分貧困戶未通自來水。

(二)文化低觀念落後。調查結果表明,貧困農戶的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偏低,貧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佔比例很小,貧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大大低於全縣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於這部分勞動力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務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很大差距。加之貧困戶思想觀念落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更有甚者,寧願守着土地受窮,也不願加入產業化經營,撿小利失大利。比如,和平村部分羣衆小農意識明顯,思想上依賴性重,土地閒置,自身能力有限發展不起來,但又不願意參與土地流轉,讓有能力的人發展產業,寧願閒置。

(三)子女上學致貧。有部分貧困家庭收入只能維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進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學,需要支付一大筆學費和生活費,無形中加重了經濟負擔,對於尚未脫貧的農民更是苦不堪言。據抽樣調查瞭解,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他們佔抽樣貧困戶的17%,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9000-10000元,一個大學生每年要支出15000-20000元。這類貧困戶隨着子女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後,一般都能擺脫貧困,通過採取幫扶措施也容易見到成效。

(四)因災因病因殘返貧。一是自然災害。有的家庭本來經濟狀況差,主要收入又源於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若遇旱、澇、風、雪、雹或是蟲害、疫情等自然災害,無法抵禦,導致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貧困或是返貧。二是突遇重病。貧困戶家中若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勞動力死亡傷殘的,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一些農民債臺高築,甚至重新返貧。三是基本醫療服務條件差,看病貴看病難,和平村、黃坪村無衛生室,三渡村衛生室屬危房,對貧困農戶來說,生病以後不能及時治療,往往是扛、拖,久拖成大病,治療費用就成了更加沉重的負擔。

(五)缺錢缺項目缺勞力缺土地。一是缺資金和缺項目,此類貧困戶經濟狀況相對較好,幫扶措施主要從提供增收項目,提供產業扶持以及提供資金、信息方面給予幫助,使其儘快擺脫貧困。二是缺乏勞動力,此類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員,不僅對家庭沒有收入的貢獻,反而還增大支出,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這類家庭要給予重點關注。三是缺少土地,有部分外遷人口到本地結婚組建家庭,由於要照看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務工,自己又沒有土地,無法增收創收。在此次抽樣摸底調查中,缺土地戶數所佔比例在18.8%。

(六) 現有項目實施難度大。隨着青壯年勞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婦女、兒童、老人,加之有的項目需要農民自籌部分資金,在農村實施項目過程中就出現勞力緊缺和自有資金短缺問題,導致有的項目無法實施,就算勉強實施,後期項目管護人員和資金不到位,也不能有效解決農村基礎條件。比如,三渡村20戶相對集中的農戶飲水問題,上級項目資金配套到位,當地羣衆無法自籌剩餘資金,導致有項目也實施不了。

(七)特殊羣體貧困。鎮內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養老方式就是土地養老、社會保障養老,有的連生活自理都很困難,養老問題令人堪憂。由於務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養學生,不僅敬奉父母的生活費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經濟能力非常微弱,同時內心還承受着對子女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