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5貧困村扶貧調研報告

2015貧困村扶貧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範文1:

2015貧困村扶貧調研報告

爲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按照雲扶貧搬遷辦發〔2014〕13號文件精神,我街道結合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精準扶貧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街道位於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個城鄉結合的街道,屬城市建設規劃區域。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1.12萬人,建卡貧困戶195戶604人)。

截止2013年,街道農村村級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耕地面積8796.9畝,其中撂荒土地787畝。農村產業主要以種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養殖牛羊兔魚等第一產業爲主。

二、貧困戶貧困成因

通過開展貧困戶相關信息調查。我們發現貧困戶之所以難脫貧、易返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

調查發現部分偏遠貧困戶往返一趟集鎮需要步行3個小時以上。居住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產生活資料嚴重匱乏,即使有資源也多因交通閉塞、信息不暢,難以得到有效開發。

二、受教育程度低,脫貧意識低,缺乏發展技能。

農村貧困人口多數爲初中以下文化。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思想觀念陳舊,傳統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落後。生活上往往靠幫靠救濟,脫貧意識極其薄弱。幾乎沒有懂現代農業專業技術的人員,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動力。

三、產業附加值不高,缺乏勞動力,收入水平低。

多數貧困戶是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戶,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責任田,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日常生活比較艱難。加之第一產業要有產出,主要依靠人工勞力,且產業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費力不討好,兩相對比之下青壯勞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多爲老弱病殘,即便想要發展產業也是“有心無力”。

四、教育負擔重,抗風險能力低,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再窮不能窮教育。文化知識的培養是貧困戶最終改變貧困命運的關鍵。目前國家已免去了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費用。但就讀高中、大學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仍然相當重。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萬元左右,有些貧困戶家庭往往爲了孩子上學負債累累。二是在貧困戶收入來源中農業收入所佔比重過大,缺乏抗風險能力。一旦遇到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貧。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勞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減少了家庭收入,這一增一減,對於貧困戶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三、思路和建議

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靈活運用搬遷政策。

一是針對貧困戶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的問題。加強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戶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對於確實過於偏遠的農戶,要靈活運用扶貧搬遷、生態移民等扶貧政策。將農戶調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居住。三是遷入地要積極爲搬遷戶協調解決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學、衛生等必須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並積極爲搬遷戶規劃產業發展,確保搬遷戶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

二、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產業技能。

一是認真組織各種短期技能培訓,培訓堅持就近就地原則,分散辦班,分類指導。爲使學習勞動兩不誤,儘量安排農閒時間組織招生,要針對不同地區農村的特點,實行隨到隨學,只要達到要求和學習目的就行,在課程安排上以當地主要產業的管理爲主,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是同時對當地懂技術、有經驗、能力強的致富帶頭人,要鼓勵他們積極幫扶貧困農戶並給以適當的獎勵。

三、優化產業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勞動力回巢。

一是引進產業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安排扶貧對象勞動力就業和輻射帶動周邊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吸引勞動力回鄉就業。二是通過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爲依託,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量整合產業項目,打造地區產業品牌。改變農戶個人自產自銷、粗放經營的低競爭力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戶收入。

四、加強各項保障政策,減輕農戶負擔,提高抗風險能力。

對於貧困戶教育負擔重的現狀。一是着力抓好“雨露計劃”等貧困戶學生讀書優惠政策。建議加大對高級教育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的補助,同時積極與教育部門銜接,合理組織安排貧困學生在校勤工儉學,大力推進貧困助學貸款等優惠政策,減輕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二是制定相關災害救助政策,着力減小農戶遭遇自然災害時的損失。同時積極借鑑合作醫療、保險等較成熟的措施,與社保、保險公司等有關部門聯合推出農業生產保險,以幫助農戶規避自然災害的風險。同時利用專業合作社、集體與企業協議生產等形式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積極整合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等醫療政策。同時加大貧困戶就醫看病時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以外費用報銷的政策支持力度,確保農戶看的起病,減少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範文2:

一、基本概況

(一)村情簡介。xx村位於巴東縣綠蔥坡鎮西南角,東與秭歸縣磨坪鄉接壤,南鄰鐵廠荒國營林場,西與野三關鎮玉米塘村連界,北與野花坪相鄰。整個村由“兩條河、三等巖、兩面坡”構成,地勢狹長險惡,海拔從1800米到800米高差懸殊,南北垂直縱深12公里,中壩河、楊橋河兩條小流域橫貫,山多地少,人口分散,交通極爲不便,距離鎮址所在地和相鄰野三關鎮均爲22公里。該村是典型的老高山重點貧困村,2015年被列入巴東縣整村推進重點村。境內森林資源和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有解放軍解放鄂西南首戰勝利遺址娃娃寨遺址。

(二)貧困人口識別。該村國土面積22800畝,其中耕地面積1350畝,人均耕地2.06畝;林地21450畝,人均林地32.79畝。全村現有10個村民小組、208戶、654人。其中男性378人,女性286人,分別佔比58%和42%;60歲以上佔110人,18歲以下145人,分別佔比17%和22%;全村人口以漢族、土家族人口爲主,少數民族佔全村總人口的41%。全村現有貧困戶76戶、266人,佔全村人口41%;低保戶50戶74人,五保戶11人,分別佔總比11%和1.6%。現有勞動力280人,佔總人口的43%;目前外出打工人數58人,佔總人口的9%。外出務工人員大致流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居多,大多從事建築業和加工行業,以體力勞動爲主。2014年農民人純收入5500元,佔全州農民人均純收入7194元的76%、全省10849元的51%;其中貧困戶人均純收入2670元,佔全州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7%、全省25%。

(三)產業狀況及收入。該村主導產業爲藥材、蔬菜種植業和生豬、山羊養殖業。2014年全村種植藥材、蔬菜550畝;養殖生豬350頭、山羊500只。其他農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紅薯爲主,種植面積300畝。農民主要經濟來源於藥材、蔬菜種植和山羊、生豬養殖以外,以外出務工爲主,打工收入約佔總收入的28%,農業種植收入佔60%,養殖佔12% 。

(四)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當前,該村境內無中小學、幼兒園,學生上學需去20多公里外的綠蔥坡集鎮和野三關集鎮。現有在讀學生65人,其中,在校大學生3人,高中生2人,中小學生60人。全村高中文化程度以上8人,佔全村總人口1%;初中文化程度56人,佔全村總人口的8.5% ;文盲和半文盲126人,佔總人口的19%。2014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95%,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5%。該村擁有村衛生室,醫療工作者2人,能提供簡單的醫療服務,重症病人需去綠蔥坡衛生院、野三關或縣城醫院。

(五)村級治理及村幹部情況。該村現有黨員15人,60歲以上黨員5人,30歲到55歲黨員9人。黨支部委員會成員年齡結構較爲合理,戰鬥力較強,黨員帶頭作用較爲突出。其中,黨支部書記王祖華是該村致富帶頭人,副書記餘濤爲種植帶頭人,其他黨員如王明、王太鬆等人都是種植能手。

(六)近兩年變化情況。2014年該村脫貧11戶44人,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成績斐然。全村有5個村民小組已通水泥路,總里程11公里,僅有3戶農戶未通公路,交通條件大大改善;全村已有6個村民小組實施了安全飲水工程,絕大多數村民能喝上安全乾淨的飲用水;全村通電率100%,通訊覆蓋率率85%,電視覆蓋率95%;建有設施較爲完善的村文化活動室和村衛生室。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問題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困難、問題

1.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一是交通不便。因地理位置偏僻,距離綠蔥坡集鎮22公里,距離巴東縣城72公里,全村仍有5個村民小組未通水泥路,3戶村民未通公路;通村、通組公路大部分爲陡、窄、險路段,每當山洪來臨時,村民出入極爲不便,出行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二是自然條件差。該村山高谷深,坡地多,平地少,土地板塊小、遠、散,土壤貧瘠,四面環山,光照不足,對旱、澇災害抵禦能力差,生產效率低,農民增收難。三是居住條件落後。全村140戶村民的居住房屋是上個世紀修建的土木結構房屋,佔全村總戶數的67%,沒有衛生廚房和衛生廁所,還有4個村民小組70戶280人安全飲水沒有保障;全村人畜混居比較嚴重,目前全村新建樓房共50棟。四是信息閉塞。有線電視、網絡寬帶均爲開通,即使全村通訊覆蓋率達到85%,但是局部移動電話信號不暢通。

2.文化教育落後,村民素質亟待提高。全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僅有64人,佔全村總人口9%;文盲和半文盲126人,佔總人口的19%。2005年之前該村沒有一名工人或者國家幹部,直至現在,也僅有1名大學畢業生在外創業,5名入伍軍人走出大山,大部分村民視野思想僵硬,視野狹隘。

3.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的龍頭引領作用不強。2014年之前,全村沒有一家集體型加工企業,未能引進一家外來企業投資,未成立一家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村集體經濟基本是空殼,民營經濟一片空白,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的龍頭作用基本爲零。2014年,先後成立了華盛魔芋專業合作社、王明藥材專業合作社和榮小芳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三家專業合作組織,情況有所改變。

(二)下步工作打算。該村爲巴東縣2015至2016年整村推進重點村。該村整村推進涉及到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發展三大類,實施項目15個,規劃整村推進整合各類資金886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100萬元,行業扶貧資金479萬元,社會幫扶40萬元,農民自籌資金267萬元。從專項資金投向來看,蔬菜、藥材基地建設20萬元,養殖業投入5萬元,蔬菜、藥材、種植業產業區間道建設50萬元,油牡丹基地配套設計建設5萬元,合計80萬元,佔專項資金的80%。當前該村急需完成居民小區公路建設,總投資27萬元;硬化組級公路15公里,總投資305萬元;完成規劃內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工作,總投資180萬元;扶貧搬遷戶安置小區飲水工程建設,總投資65萬元;文體場所建設和村衛生室改造,總投資40萬元。以上項目已列入xx村整村推進村級實施 規劃,其中一些項目已經啓動,扶貧搬遷戶安置小區“三通一平”工作已初步完成,種植景觀樹2000多棵,治理河道200餘米,工程已進入地基施工階段。

三、對策和建議

(一)結合扶貧搬遷,大力打造鄉村旅遊業。紮實推進扶貧搬遷工作,將全村居住在掛坡、懸崖等交通不便的偏僻地的村民搬遷至朱目玉、北界和中巴河三個點集中居住,統一規劃,建特色民居和星級農家樂,發展牡丹園、葡萄園等精品花卉和水果園,完成15口魚塘建設,解決50戶貧困戶居住困難和經濟來源的問題。深挖該村高山深谷、溪流縱橫、奇峯怪石的山水美景和娃娃寨紅色旅遊資源,充分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氣候優勢,全力打造野花坪羅家淌觀光農業、跑馬場——朱目玉石柱、溶洞觀賞——楊橋河休閒度假——娃娃寨戰鬥遺址觀光的旅遊線路,結合三個扶貧搬遷居民安置點,全力打造旅遊觀光、徒步攝影、垂釣休閒、避暑度假一體的特色鄉村旅遊。

(二)結合整村推進,大力夯實基礎設施建設。緊抓2015-2016年整村推進的良好機遇,科學規劃,用好、用活整村推進整合資金,全力完成1到2組、3到6組和5到6組三條產業區間道建設,總里程13公里;完成油牡丹基地配套設施建設;完成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公路建設,全長500米,在1、2、5、9組建水池5口,管網20000米,解決小區居民飲水問題;硬化1、2、3、4、5、6組級公路15公里,進一步完善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結合科技培訓,大力提升專業合作社的龍頭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強華盛魔芋專業合作社、王明藥材專業合作社和榮小芳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龍頭引領作用,加強科技培訓,規範農村合作組織管理運行機制和入社村民種、養水平,提高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現代農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爭取到2016年底,華盛魔芋專業合作社種植紅白蘿蔔、魔芋和甜玉米500畝,輻射帶動農戶85戶,貧困戶45戶,實現年收入5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470元;王明藥材專業合作社種植天麻、貝母、獨活、玄蔘800畝,輻射帶動農戶100戶,貧困戶30戶,實現年收入8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榮小芳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山羊200只,輻射帶動農戶15戶,其中大戶1戶,貧困戶5戶,實現年收入2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3300元。

(四)突出能人帶動作用和黨員的中堅地位。xx村從一個與世隔絕的貧困村發展到現在具有進一步開發的基礎,村支部書記王祖華髮揮了關鍵作用。王祖華1996年入伍,並在部隊入黨,是xx村爲數不多能夠走出的人。1999年退伍後,他組織年輕村民外出打工,跑運輸、進企業、種苗木、辦公司,帶頭致富。綠蔥坡黨委、政府歷年來充分重視xx村的扶貧攻堅工作,一直在挖掘和培養年輕有爲、敢想敢幹的村幹部。2008年9月經鎮黨委任命,王祖華擔任xx村支部書記,2009年、2011年村支兩委換屆,均高票當選爲村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2014年底xx村與野花坪村合併後,繼續當選爲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在其擔任村書記的數年裏,王祖華堅決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惠民政策,帶領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發展產業,解決農戶安全飲水問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改變了xx村的面貌,爲扶貧攻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要想徹底做好xx村精準扶貧工作,一個王祖華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和致富能人培養工作,大力培養一大批年輕、有思想、有衝勁的黨員幹部和致富能手,形成以王祖華爲核心的一股有凝聚力、有戰鬥力的致富創業團隊,帶動整個北界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