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歷史課教學創新談

歷史課教學創新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歷史課教學創新談
歷史課教學創新談
問題之一:好高騖遠,脫離中學歷史教育實際及中學生思維水平
  人們常有這樣的誤解:創新教育就是必須對前人的結論進行發展、開拓、提高,甚至是否定、更正已有的結論,否則,重複過去的觀點,推理出已有的成見,或者是僅僅觸及前人結論的一點皮毛就不是創造性勞動。究其原因,在於把歷史課教育的對象提升爲歷史學科的專業研究人士。其實,中學歷史教學創新教育的目的並不在於學生創立了多少歷史新觀點,更不在於他們爲歷史學科做出了多少新的突破性的發現,而是重在培養學生對歷史問題的理解能力,以及獲得歷史見解的一種方式、途徑和過程。由於歷史學科涉及龐雜的歷史史實,還包括深邃的史學理論,中學生在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僅能形成對歷史的相對的、膚淺的認識,不可能形成一種全面的、系統的成熟看法和見解。因而,要學生產生石破驚天的思維成果是不現實的。   問題之二:信口開河,創新無所規範
  創新教育要求我們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時,要讓學生敢於推陳出新,敢於挑戰前人學術觀點與結論,但這樣又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另一種傾向,使他們的思想走向另一個極端:一切思維、想象、推理都可以隨心所欲。如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的力量在戰爭中鍛鍊成長得到發展。假如由此得出結論,我們要感謝日本對中國發動的這場侵略戰爭,這一結論自然是包括我們在內的所有中國人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我們歷史教師對此保持清醒的頭腦,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點評,加以認真的規範,必要時可以教給學生一些科學的思維方法,不能因爲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思維空間而允許學生歪曲歷史的本來面目。
  問題之三:面面俱到,沒有重點,思維訓練不夠深入
  歷史課教材內容龐雜,如果我們對其中的問題進行面面俱到的目標教學,對每一個小問題都進行討論、比較、歸納、推理、演繹、創新,完全沒有必要。因此,我們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膽的取捨,將有限的時間放到最需要深化、發揮、拓展或者是總攬全局的重點知識上,不求“畢其功於一役”,而是有重點、有選擇地進行滲透和影響,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習慣開始,循序漸進,不斷加深,給學生留下思考問題的充足時間,讓他們從容不迫地拓寬自己思維的空間。
  問題之四:忽視史實基本知識與技能
  我們反對把歷史課上成對史料的簡單羅列,把學生當做簡單的知識的“容器”的模式,也反對對歷史知識作過多的拓展鋪墊,甚至把歷史課講成故事課。但要防範另一個誤區,即由於課時的約束和對能力培養的偏愛,上課時蜻蜓點水,不重視對基本知識的落實、講解。其實,創新從來就不是空洞的,而是依託一定的知識和經驗,世上不存在無知識根底的所謂創新。歷史學習是建立在豐富的材料基礎之上的,對材料的全面瞭解是學習歷史最起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