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教育調查的管理工作總結

教育調查的管理工作總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時間過得真快,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回顧過去這段時間的工作,收穫頗豐,爲此要做好工作總結。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調查的管理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調查的管理工作總結

  教育調查的管理工作總結1

當今社會,新農村建設正處於非常重要的時期。要想真正向基本實現農村現代化的 戰略目標邁進必須培養大批較高素質的農村勞動者。因此,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就成了關注的 焦點。然而,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還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要想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提高國民基礎文化素質,實現農村的現代化,就必須深入瞭解農村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掌握教育的各方面進行深一步的研究並逐步改善。隨着社會的發展,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農村中小學生教育或許已經不是那麼引起現在社會的關注,在如今這個時代,農村的中小學教育普及怎麼樣呢?帶着這個疑問,我們一組人經過商量,做出調查報告表,準備去岳陽市岳陽市經濟開發區周圍的農村做相關的調查。

我們調查得知: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十分嚴峻,例如。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中小學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中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中小學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鄉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剛大學畢業的教師,他們的教學經歷較弱,待到教學成熟就被調離崗位,從而新教師來臨,導致學生一直在適應老師,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無法得以保障。

  三、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癥結。據有關統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初高中畢業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農業生產經營、城鄉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相脫節,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儘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初中畢業後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願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了“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以上三點還只是我們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幾點,還有許多具體的問題和解決措施在我們的調查報告當中,在填寫調查問卷過程中,我們還遇到了種種問題例如:我請一位一位家中有輟學學生的家長爲我填寫時,他三番兩次地拒絕。在路上,我攔截了這位家長。在只是簡單與他說明一下,他第一次拒絕我那是情有可原。可是,當我仔細與他溝通說明我的來意時,他還是果斷的拒絕我,而且顯示出極不耐煩的樣子時,不免令我有些沮喪。在幾天的問卷訪談中,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人,有熱情友好的,又冷酷無情的,有……

的確,人生要因爲經歷而美麗。因爲這次經歷,才讓我瞭解到社會的現實,才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我想這次社會調查的經歷將永遠成爲我記憶中的一抹靚麗的色彩。因爲它教我懂得了如何去與其他人溝通,如何去處理緊急事件……

經過這次的社會調查,我發現了太多的社會問題,看清了很多社會的現實,也收穫了很多,這不僅增加了我的知識積累,更擴寬了我的社會視角,豐富了我的大學生活。

社會調查結束了,但我感覺並不是那麼的輕鬆似地,我覺得自己面臨着的`壓力與挑戰。一切都得從頭開始,一切都得靠自己。在社會調查時不斷的告訴自己:在今後的大學生涯中,必須要更加努力讀書,學好一些實在的本領,同時,也要多與其他人打交道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等等。因爲現代社會需要的是綜合能力高的人才。

爲了新一次偉大的夢想,我會好好加油的!!

  教育調查的管理工作總結2

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提高教師現代化教育理論水平及現代教育技術是科研興校的必由之路。長期以來,我校秉承以人爲本的理念,內強素質,苦練硬功,努力打造一支業務精良、師德高尚的師資隊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我校20xx年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

學校建立了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校長爲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並建立了“校長室——教導室——教研組”三級培訓管理網絡,落實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教導室主任和教研組組長在三個層面上具體負責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學校教師教育工作的規範、組織、實施和檢查。學校將繼續教育納入了學校工作總體規劃之中,結合本校實際,制定了年度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計劃,同時建立並落實了教師繼續教育的各種培訓制度、考覈制度、獎懲制度等。學校領導帶頭自覺遵守各項制度,積極參加教師繼續教育的各項活動。爲了讓繼教工作順利開展,切實保障了繼教時間,一方面學校創造條件,合理安排,在時間上給予充分保障。一方面通力合作,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了市繼教部門佈置的繼續教育任務,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開展師德建設活動,重視教職工的思想素質的提高。

我校非常重視教師的師德建設,師德培訓是我們培訓教師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充分利用每週四的教職工業務學習日、週五周前會、黨團學習日,對全體教職工進行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要求每個教職工學習後寫出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以教研組爲單位進行學習交流,並評選出優秀心得體會文章。通過學習,許多教職工都明白了,幹工作不能馬虎了事,不能爲完成任務而幹事。在工作中關注每個學生,不因個人的喜好去對待學生,而是用心去愛每一個學生,並讓學生和家長感受到了我們濃濃的愛意,用行動得到了家長的信任。

  三、抓學歷進修,構建教師終身學習的道路。

我校在冊教師89名,原始學歷合格率爲95%,因此,我們把教師學歷提高作爲提高教師素質、加強隊伍建設的大事來抓,制定了發展規劃和目標,鼓勵教師進修本科。初中繼續教育工作總結。

  四、 從實際出發,積極組織校本培訓。

我校根據教學工作的具體特點,教育對象的心理認知特點,制定出本校培訓的中心任務:提高教師素質,服務教育教學,構建現代理念。通過集體、小組、個人活動滿足不同發展水平需要,使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我校多名教師的論文分別在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刊物發表或交流並獲獎。

  五、狠抓過程管理,突出培訓實效

1、確定了教師教育的工作重點

學校行動跟進,教師主動發展。我們從教師培訓需求出發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師繼續教育實施方案。針對本校亟需解決的教育教學具體問題,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以教育行動研究爲主要形式的各種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活動,營造了濃厚的研究氛圍,逐步形成了以教學研究爲中心的教師教育運行機制。

2、充分發揮教師自主學習能動作用

在實踐中我們把教師繼續教育的着眼點放在教師的業務學習問題上。通過建、定、帶、引、評、激、等方法,把理論學習落到實處。

3、班主任校本研訓活動

以“班主任建設年”活動爲契機,開展班主任校本研訓活動。我校緊密結合教師教育中的實際,從一線班主任工作需要出發,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注重實效的原則,從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學生評語的撰寫、教育敘事、教育反思、與家長溝通的藝術等方面開展培訓工作,形成了該項培訓工作的特色。

4、做好“新進教師培訓”等繼續教育常規工作。

本學期爲了調動新教師從事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爲了展示新教師自身精湛的業務素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開學初我校安排了新教師展示課,李漪漪、劉濤、呂陸、康時軍、劉劍、張慧君、徐金碧、潘久利8位同志展示了他們的風采。

5、安排好外出學習教師彙報課。

學校在教學人員緊張,師資培訓經費緊缺的情況下,仍然選拔思想覺悟高,有奉獻精神,業務能力強的教師參加外出培訓學習,爲打造名師工程奠定基礎。杜春豔、李晉、劉秋月、張慧君、胡豔分別參加了省、市級培訓和學習,寫出了心得體會,並把培訓內容及參加學習的體會帶回學校進行彙報,供老師們學習,以點帶面,使全體教師受益。

6、切實落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跟崗學習計劃。

我校按上級文件精神推選劉濤老師參加湖北省農村骨幹教師跟崗學習。初中繼續教育工作總結。

另:本學期我校在教學常規方面的主要做法如下

1、 備教改輔實行月檢制度,全期檢查4次。主要檢查是否符合新課標要求、環節是否齊備、有無教後反思或是心得;提倡超前備課,杜絕突擊備課應付檢查的現象;分學科檢查,嚴格打分評定等級,要求ABC三個等級各佔三分之一;

2、 教上實行候課制,教師提前5分鐘進入教室等候學生,清點人數;學校設有專人負責查勤,查聽教師是否用普通話教學,同時要求一日四次必查(不定時間),當日反饋公佈信息;

3、 作業注重精批細改,杜絕清一色的勾或叉或者只號日期等級,作業量要達到學校規定的次數,否則一律視爲不合格;同時要求學生錯題必糾;在改上要能充分體現教師的批閱痕跡,杜絕馬虎應付,達到有目的的訓練,有針對的輔導講解,特別注重培優轉差;學校下發統一的資料,要求班主任及各科教師在培優轉差上真正落實,學校不定時的檢查教師的資料,對照資料詢問學生,以此檢查教師是否真正在抓輔導工作;

4、 在考試方面,從本期開始,嚴格按照中考要求編班編號組織考試工作,嚴格執行監考閱卷制度,堅決杜絕考試的違紀現象,同時在每一次考試之後都要教師認真寫出質量分析報告,以利今後的教學工作以上是我校本學期實實在在做的教學常規方面的工作,相對以往,這是最大的改變,也是最實際的做法,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會在教學常規上摸索出更多的有實效性的方法和措施。

  教育調查的管理工作總結3

教育問題歷來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教育事業是歷朝歷代興國安邦的大業,它關係着一個國家的發展大計,關係着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

基礎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及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綜合素質的關鍵。而中學教育又是構成基礎教育的核心部分。作爲個體,它承擔着一個青少年成長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識和道德觀念及人生素養的培養;而作爲整體,它則承擔着一代代國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會公德及國民素質的塑造。

爲了更全面、科學地瞭解中學教育的現狀,外在假期間通過走訪和查閱資料,對##市的中學教育情況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發現本市的中學教育在建國後歷經不斷改革,不斷髮展,既有顯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問題。現就中學教育現狀作如下分析:

  一、中學教育投資規模擴大,佈局趨向合理

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市的中學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基礎教育落後的狀況。政府逐年加大對文教衛生廣電事業的投資力度,XX年全市爲發展文教衛生廣電事業的財政支出爲111060萬元,佔財政總支出的23%,其中有相當部分是用來發展中學教育的。在學校的興建方面,建國後也有了飛躍的發展。到XX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學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學27所,高級中學7所,初級中學220多所,九年一貫制中學21所。基本上滿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學教育的需求。

中學教育佈局也日趨合理。幾十年來,黨和政府努力改變舊中國學校分佈極不合理的狀況,採取措施,大力發展鄉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個縣區出吳堡外,都有一定數量的普通中學,各個人口衆多的鄉鎮大都建有初級中學,在交通樞紐和經濟活躍的鄉鎮還建有完全中學,而每個縣城都有完全中學1到4所。榆陽區,橫山,府谷,神木還建有高級中學5所。從而使學校的佈局和城鄉人口分佈相適應。

  二、中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城鄉差距拉大

中學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勻,在調查中隨處可見。首先從國家財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經費的增長幅度遠低於財政收入的增長。本市XX年財政收入計劃增長30。7%,總支出增長36。6%,而文教衛生廣電支出的增長額只有29。7%,其中用於教育經費的飲很少。其次在各部門之間,那些如政府,電力,交通等有資源支配權利的部門,在辦公室和職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遠遠優於學校。

中學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勻還表現在城鄉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則非常有限。城裏中學有漂亮的教學大樓,花園式的休閒校園,完善的體育設施和教學設備。富裕的學校校長出門還有高檔的公車。而在農村中學,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中現象:籃球場是黃泥地,足球場是一片荒田,實驗室的門上結滿了蜘蛛網,室內的器材更是十分陳舊。如此的環境,鄉村中學的學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這種城鄉差距嚴重阻礙了中學教育的發展。

  三、中學教育收費逐年上升,家長難承重擔

建國初的中國中學教育是一種國家補貼式教育。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學教育事業逐步走向市場化、產業化,幾乎成了一中自費教育。以本市XX年城市普通中學收費標準爲例,初中學費75元/學期,借讀費500/元學期,課本作業本費140元,代辦費95元。高中學費350元/學期,借讀費800元/學期,擇校費8000元,課本作業本費150元,代辦費80元。此外還有個別地方和學校收什麼所謂的贊助費,建校費等。而加課費,考試費,資料費則是每一所中學必收的一筆費用。

教育收費的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長的負擔,特別是農民家長的負擔。在中國二元經濟體制長期存在的情況下,農民家庭普遍是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筆的中學教育收費就成了農民家庭的主要消費,且力不從心。如果一個家有兩個孩子上中學,就可以花去一個農民或工人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多一個或幾個,這個家庭就難以再承受。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輟學率居高不下的狀況。教育收費高的問題,不僅影響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他們對新知識的接收及民主與法治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

  四、中學教育師資隊伍壯大,素質有待提高

新中國成立50年來,本市的中學教師隊伍有了很大的發展,教師隊伍的數量不斷提高。全市有教職工近14000人,僅榆陽區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專任教率達79.5%,高中達93%。這些人中涌現出大量的省市級教學能手,特級教師,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同時,我市已形成同中學教育事業發展相適應,包括培養新教師和培訓在職教師兩大類的師範教育體系,努力提高師資水平和壯大師資隊伍。

近年來師資水平雖然有了不斷的提高,但整體素質上還是有些偏低,既表現在知識的積累上,有表現在師德的修養上。本市的中學教師特別是初中教師,整體上存在和學歷不高,專業技能偏低的問題。而且各縣區普遍缺少美術、音樂等方面的專業教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支教師對的素質水平,直接影響着祖國的幾代人。所以必須大力發展師資隊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

  五、中學教育課改步伐緩慢,教學考模式化

中國中學教育課程改革的口號叫得很響,但課程改革的步伐總是蹣跚不前。中學教育其實一直遵循一種模式,在學習上表現爲一種被動性接受和強迫性記憶。典型的形式就是老師在講臺上拼命地講課本內容,學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書筆記。“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現實工作中演變爲一個萬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的要求,就必定是差生。她不要求張揚個性,更不贊成渡船過河,因爲獨木橋是教育公式的唯一解。所以老師用教鞭規範學生,學生用分數應付老師。這就是所謂的“傳道受業解惑矣

隨着高考試卷標準化的不斷加強,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及考試越來越趨向標準化、模式化。高考的電腦閱卷使試卷變得機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閱卷也走上了標準化,評卷標準化體現在按某種模式來進行閱卷,即開頭、中間部分、結尾“三段論”模式。有人戲稱其爲“三股文”,其慘狀可想而知。高考的“標準化、統一化”,呆滯了中學教育改革的南轅北轍,形成僵化的、模式化、程式化的教育和學習,磨滅了教師和學生們的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十多天的調查研究中,我越來越認識到如何開發和培養學生的新能力,已應成爲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大問題。

創新教育要求把學生看作具有創新潛能的創新主體。教育的結果,不僅是學生對人類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個性傾向的形成,亦即創新能力得到開發,發展。創新教育的過程不是學生消極被動地被改造,而是充分發揮其主動性,使教育過程成爲學生不斷認識、追求、探索、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亦即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我發展的能動過程。

在中學大力實施創新教育,我們必須從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課程模式,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保守的教育觀念

我們要以實施創新教育爲突破口,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形成有利於創新的教育環境。特別是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形成新的教育觀、學生觀、學習觀、人才觀,在教育思想上來一次徹底的革新,使全民族樹立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2、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現行的課程結構

課程改革要趨向教科書多樣性,多元化,課程結構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還學生一片自由創造發揮才能的天地。教師要樹立較強的課程意識,改變過去那種“重教學,輕課程”的現象,從而推進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陳舊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從整體上要真正構建“三主”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發展爲主線。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教師要積極改變自己的教風,拋棄自我權威中心意識,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4、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一貫的教育體制

改革教育體制,首先是完善考試製度,招生制度,特別是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於選拔品學兼優,有創新才能的優秀學生的方向轉變,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其次要形成以促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評價機制,以形成有利於創新的教育環境。

5、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

全社會提倡創新精神,營造濃厚的社會環境和氛圍。鼓勵人人創新,形成有利於創新的家庭教育環境。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的敏捷性和思維的獨立性,注意引導孩子提出問題,並自己去解決問題。鼓勵其動手能力,培養孩子創新意識的形成。

總之,在中學裏大力提倡和推行創新教育是促進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途徑和條件,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迎接21世紀知識經濟挑戰的需求,是培養大批世界性一流創新型人才和科學家的需求,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及至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