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5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5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5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

最近我看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

故事講的是一個叫1900的人,他出生在船上,不知怎的就被父母遺留在了船上,無意中被船上的挖煤工丹尼撿到了,並取名爲1900。有一次在挖煤時,丹尼遭遇意外去世了。1900在丹尼的葬禮上聽到了樓上的鋼琴聲,從此愛上了彈鋼琴,他一直沒有下船,甚至有關部門準備炸掉船之前,他還是死活不肯下去,最後被活活炸死。我認爲他是一個極度矛盾的人。

在他短暫的一生裏,有一件事讓他變得非常出色,那就是彈鋼琴。1900在丹尼去世後開始迷戀鋼琴,他有着極好的天賦,一摸就通。音樂就是1900的世界,在這個小小的世界裏,他感覺自由自在。他通過不停地觀察別人,挖掘他們身上的故事來了解人世間的感情,並體現到音樂當中。

我認爲1900在彈鋼琴時非常自信和無所畏懼。由於1900鋼琴彈得太好了,人們很崇拜他,甚至爵士樂的創始人傑利都向他發起挑戰。在挑戰時傑利非常傲慢,但1900卻沉着應戰,在發揮自己最強實力之前,他甚至冒出了一句:這都是你自找的,混蛋。他最後出人意料的表現使大家都震驚了,包括傑利在內。

1900的無所畏懼還體現在他從容面對死亡。1900的好朋友麥克斯經常勸他下船去看看世界。1900每次都說我連個出生證明也沒有,哪個人會讓一個連名字也不確定的人上岸呢?炸船之前麥克斯勸1900下船,他最終選擇了留在船上,和船同歸於盡。

同時1900又是一個懦弱的人。炸船前他告訴了麥克斯他一直以來都不肯下船的根本原因:世界那麼大,有成千上萬種路可以走。我要是下去,就面臨着重要抉擇。一架鋼琴有八十八個琴鍵,數量是有限的。可用這八十八個琴鍵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卻是無限的,而我在船上就好比只有八十八個琴鍵,我可以在上面活出各種各樣的人生,甚至每天都不一樣。如果我真的下了船,琴鍵的數量是無限的,那麼音樂就更加無限,甚至每一秒都是各不相同的,我到底該怎麼選呢?面對下船之後的角色,他害怕了,退縮了,他感到有壓力了。他不知道如何面對陌生的世界,很難跨出自己熟悉的小空間。看到這一處的鏡頭,我難過地爲他流下了眼淚。

1900在面對彈琴挑戰的時候非常勇敢。面對下船時,他又感到有些害怕。從這幾個事例就不難看出,1900是一個矛盾的人。當然,留在船上可以讓他心思更加單純,更好地發揮他的音樂才華,這也不失爲一種選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2

本片主要講述了一位名叫1900的音樂天才的故事,他從小是一位被人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嬰兒,由於在兒時顯露出奇特的鋼琴才能,開始在弗吉尼亞號上爲船客演奏,一生從未離開該船,直至死去也是在弗吉尼亞號的殘骸之中。

男主人公1900是一位象徵意味十分濃烈的人物,對於鋼琴,他從未學過,只是在聽的基礎上,他的演奏技巧已經有着相當的功底,而隨着歲月的流淌,他對音樂和鋼琴的領悟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我們通過在1900與黑人爵士樂手的對決中就可以知曉。精彩的鋼琴曲演奏,快節奏的敲擊着琴鍵,每個音符所代表的都是1900天生而不加雕飾的才華。

但是這樣的一個天才卻又有着與生俱來的傷感,他從不曾離開弗吉尼亞號,或者說他從不敢離開,儘管在碰到心愛的女孩準備下船時,但他還是最終選擇了留在船上。當他看着船下繁華的城市和數不清的街道時,流露出他無盡的傷懷。

相信你看過該片後,伴隨着1900爲女孩所做的鋼琴曲,感受到的更多是對於孤獨的思考。《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我看過很多遍了,每看一遍就有新的感觸。主人公1900一生從未離開過那艘船,弗吉尼亞號,他剛出生就在船上被遺棄,然後被一名鍋爐房的黑人船員收養,八歲的時候養父出事故死去。從此他與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孤獨的和鋼琴爲伴。他的一切都在那條船上,他從未踏出過那條船。

他看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從歐洲來到美國,追逐着夢想。爲他們彈奏音樂,和他們聊天。自己卻從來不曾去追求過什麼。世界很大,夢想很多。他遇到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他的朋友,和那些音樂商人不止一次的勸說他,他的才華,可以讓他得到他想要的一切。但是他們追求的這些,他從來沒有感覺。就算當他遇到了愛情,也沒有讓他離開。那昏黃的老照片似的少女影像,直達心靈深處。他猶豫着,害怕着,站在鏡子前糾結的反覆演習怎麼開口搭話。對小女孩最後的告別話語,也最終被淹沒在人潮中。

小女孩走了。也許每個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說。假如我是他的話,我一定會去找到她,然後給她所有的一切。而不是這樣讓人感到深深遺憾。可是我們都不曾想過嗎?我們沒有遇到過嗎?我們深深喜歡的那個人,我們去找她了嗎?給了她想要的一切了嗎?我們遇到過,只是從來不曾想過,不曾實施過。

電影還要繼續,愛情走了。生活還得繼續,你還是會快樂,也會悲傷。也會突然有尋求改變的想法。當他在甲板上和一羣工作人員道別的時候,那情形讓人覺得好玩。因爲我知道,當他走到離岸邊幾米遠的地方,他就會看着林立的高樓大廈,陷入沉思。那裏有無數無數的不確定。那裏太複雜,對他來說,只會帶來痛苦。

一顆潔淨的心靈,不應該承受那些的。我們不純淨,可是還是嚮往的,誰會捨得離開自己心靈的那艘船呢。

影片只有一個多小時。這一個多小時,就是他整個的人生。他回想的,能有多少呢?就像影片結尾,唯一打動男主人公的,是那首爲愛而生的音樂,舒緩而憂傷。最終他還是沒有走下那條船。以前看的時候,我總會詫異,爲什麼他會隨着那條船沉入海底呢?現在我明白了一些。其實這正是影片所要講的結局。

我們終歸會隨着自己的那艘船一起死去。那裏有我們全部的人生。他沒有離開過那艘船,那只有足球場那麼大的船就是他的世界。看似在牢籠中,我卻感到了他的自由。超脫於那個世界,像一個永遠長不大孩子一樣好奇的看着世界的人經過這艘船,經過他的世界,他沒有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朋友,影片中這個配角也不是,他只是一個故事的講述者,主人公從始至終都是一個人自己感受那平靜中的蕩氣迴腸吧。真的很推薦去看看這部電影,我想,你也會有很多的收穫。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3

我認爲自我是一個不太容易受感動的人,因爲能使我落淚的電影很少,可是有一部電影能夠讓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爲之落淚。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鋼琴師》。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孤兒,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丹尼收養,這位燒爐工用當時的年份爲孤兒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僅有8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爲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羣令他迷失自我。

縱使之後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終,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燬,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於海底。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

影片使我感動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燒爐工與1900的對話,

1900:“丹尼,什麼是孤兒院呢?”

丹尼:“孤兒院就像一個大的監獄,沒孩子的大人都會被關在裏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齊你就會進孤兒院嗎?”

丹尼:“你說得對,乖,所以我要多謝你。”

這段對話真的很溫暖,丹尼爲了不讓1900有心理上的陰影於是編制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使1900認爲自我很重要。丹尼真是一個好父親。

“我寧可捨棄自我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爲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

這句話是1900說過的話,1900明白慾望永無止盡,如果走下了這艘船,他能夠憑藉精湛的琴藝獲得金錢,權利以及感情,可是他會失去對於音樂的靈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選擇與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藝術家,他有着真正藝術家所擁有的高貴的自尊。

這是我對於1900的理解,一個沒有根而終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獨特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使得他處在一個獨立的世界裏。他與這個社會僅有一段很短的距離——一塊甲板;他與這個社會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一個世界!他用音樂解讀一生,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4

《海上鋼琴師》,一部教科書級別的經典影片。如果要向別人推薦此生必看電影,母庸質疑,它一定會被列入名單之上。該影片首映於1998年。近日,其在我國各大影院上映,反響良好。多虧這次4K修復版的引進,觀衆終於能在大銀幕上重溫這部經典電影。

影片由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裏主演。《海上鋼琴師》是意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時空三部曲”之一。這部影片可以算得上是封神傑作。豆瓣評分達9。2分之高。沒有看過的觀衆可不要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海上鋼琴師》中國區紀念版海報,由黃海操刀設計,靈感來自於電影中的經典一幕:“時隔多年,依然清楚記得,棧橋上的1900,選擇放棄、扔出帽子、揮別紐約的一幕。”

影片以宏大的時間線勾勒出一個時代的滄桑變幻,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199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90。1990慢慢長大,有着無師自通的非凡的鋼琴天賦的他,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

爵士樂鼻祖傑尼聽說了1900的高超技藝,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後自嘆不如,黯然離去。可惜,這一切的事情都發生在海上,1900從不願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隨着女孩的下船離去,1900的心開始波動。

這部影片堪稱是藝術創作者的終極浪漫,每一幀畫面都是藝術。全片音樂和故事內核完美結合,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其中最精彩的是鬥琴片段,全程高能。當1900彈奏着激昂的曲子,突然在玻璃窗上看見女孩的面容時,連曲子都不知不覺變得溫柔的一幕令人心悸。

也許大部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的直觀感受便是:孤獨。擁有着一顆孤獨而又自由的靈魂的1990獨居於他的海上烏托邦。影片最後,殉身於大海的1990真正詮釋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的真意。或許我們不需要爲1990的孤獨而傷神扼腕,1990只是忠於自我,他堅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園,這種孤獨反倒成就了他生命的豐盈。

不得不說,《海上鋼琴師》連臺詞都極爲經典。“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寧願一生孤獨,我不願隨波逐流。”“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爲銷魂的船長,但是可以讓夢想起航。”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5

在看完《海上鋼琴師》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1900這個人物,毫無疑問是:純潔。他在海上出生,在海上成長,一生都沒有上岸。沒有國籍,沒有接受過教育,就連名字,在常人看來也有些奇怪。但就是這樣一個,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現實。

電影中最吸引人的,一定是男主角那令人驚歎的鋼琴技巧。儘管沒有接受過任何鋼琴教育,但當他第一次坐着鋼琴前,就註定他是一個最偉大的音樂家。他對於音樂的天賦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他的音樂有一種特殊的魔力,朋友暈船的良藥,傳達歡樂的手段,證明自己的方法。

1900與小號手聊天,當他們看見小偷時,鋼琴的音樂也變得斷斷續續,模仿着小偷的形態;當他們猜想老婦女是一個謀害親夫而得到萬貫家財的人時,鋼琴的音樂是一種怪怪的音響,充滿着陰險,他的音樂總是能生動的表現各式各樣人的心理特徵。無論是在上層人士聚會的頭等艙還是下等人聚會的末等艙,1900彈奏的鋼琴音樂總能使各種各樣的人得到快樂,而且音樂大多爲即興成分,都是有感而發得到的。

每次的演奏,都能體現出1900獨特的性格:無拘無束的拋開樂隊的.個人演奏,與爵士樂鼻祖JellyRollMorton的飆琴時說出“自取其辱”的自信,對於女孩彈奏的癡情,以至於最後炸船時依然不願離開的固執。每一次彈琴都融入到劇情發展之中,表現出1900與衆不同的特點,同時也成爲了影片中最爲精彩的部分。

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羣不能給他安全感。即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試圖上岸去尋找她,陌生而又複雜的大陸還是讓他放棄了這個想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即使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燬,他也不願離開,心甘情願的陪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永遠沉入海底。

面對死亡的他能夠如此從容鎮定,微笑着離開人世。我最喜歡1900最後說的一段話:“我看不見,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也有終,有88個鍵,是的,錯不了,這並不是無限的,但音樂是無限的。在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喜歡,我也應付得來。而走過跳板,前面的鍵盤……有無數的琴鍵,事實如此,無窮無盡。鍵盤無限大。無限大的鍵盤,怎奏得出音樂?不是給凡人奏,是給上帝奏。”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6

“只要你有好故事可以講,有人肯聽,你就還未完蛋。問題是,誰也不相信我這故事。”沒錯,一九九零的人生經歷的確令人難以置信。

他是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在維珍尼亞號輪船內的鋼琴上,被一個船員偶然中發現並收養。船員給他起名叫做丹尼·博德曼·TD·林蒙·一九九零。前面的是船員的名字,一九九零是那一年的年份。在一九九零八歲的時候,船員在工作的時候意外死亡,一九九零又變成了孤兒。八年,船員爲一九九零編制了一個純潔,美好的童年。我想,這也賦予了他潔淨的靈魂,造就了他純粹的生命吧!

電影的畫面總會定格在一九九零淡藍色的眼眸上,他透過船艙的玻璃,望着波濤洶涌的海面,從孩童一直到成年。他若有所思,卻不能被猜測出眼神中到底藏着什麼,他那麼的平靜,那麼的悵然……

八歲之後,他的音樂才能逐漸展露出來,凡是聽過他彈奏鋼琴的人,都覺得他是上帝派來的,專門爲有幸上船的人演奏。一九九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天分,也從一開始就被安排好了一生的宿命。在這片海洋上他彈着鋼琴,直到與維珍尼亞號一起消失。海洋、船、鋼琴、一九九零,冥冥中自有定數。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在好朋友麥士勸他離開維珍尼亞號去大陸發展的時候,他絲毫不爲所動。他的願意把自己的生命全部交給維珍尼亞號,和它一起經歷四季的變換。然而,當愛情降臨時,他也想勇敢地走出去,爲心愛的女孩子登陸。可當他走到樓梯的一半時,他忽然停住腳步,望着眼前陌生的城市,眼神裏流露出未知的情感,是畏怯,還是恐懼?或許世人永遠不能理解他,就像不能理解上帝的詩篇。最終,他回過頭,眼神堅定,一步一步走上船來。他的眼裏,容不得擁擠的城市,他的心裏,只有純粹的音樂。

多年後,維珍尼亞號已是一艘即將被炸燬的破船,麥士得知消息後上船去找一九九零,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結果,他仍舊堅持着,不肯離開。如他所言,外面的世界太廣闊了,陌生得讓他害怕,那些城市裏的街道無邊無際,就像有無數個琴鍵的鋼琴一樣,沒有盡頭,讓他感到恐懼。他寧可退出生命的舞臺,給自己一個盡頭,也不願意茫然無措地面對一個無邊無際、無所適從的生活。

就這樣,他生於船,死於船,從未離開過維珍尼亞號,也從未離開過他的音樂。船爆破前的那一刻,他騰空彈奏着樂曲,彷彿面對的不是死亡,而是一場熟悉的航行。

最終,他與維珍尼亞號一同消失在蒼茫的海上。他最後的希望,便是天堂能有鋼琴。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7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的是一個在“維珍利亞”號船上的棄嬰——1900在輪船上成長的故事,他在鋼琴上的天賦和造詣讓我歎爲觀止。然而,才華橫溢的他最終未離開輪船,並選擇與船同歸於盡。這似乎是一個悲劇,常人無法理解,我覺得這與他的身份——棄嬰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的拋棄,與母親的分離,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最大的創傷,而鋼琴成了他的過渡客體,充當着母性客體的代理人。我們看到,以後這一生他都與鋼琴相伴。

1900一出生就沒看到媽媽,一出生就沒有愛。他遭受了兩次被拋棄,第一次是他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放棄了他,後來雖然有丹尼撫養他,丹尼在他8歲時也死掉了,未成年就遭受如此創傷。丹尼雖然非常愛他,但丹尼向來傳遞給他的信息就是說船以外的世界有多麼可怕,讓1900不要離開船,1900由於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因此始終不敢走下船。在丹尼的葬禮上聽到了音樂,從此音樂成了他能依戀的客體1900無師自通成了一個鋼琴大師,彈琴,是他生命中唯一可做的事情,然而,1900兩次能依戀的客體都離他而去,他無法相信這世界還有什麼安全感,無法感受那種愛。1900留在船上,他的生命意義在那裏,他與船構成了緊密的關係,船是證明他存在的客體,假如他下了船,而船被炸燬,和他有關係的客體也就隨之一起都會消失,那麼他就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一個完成“自我同一性”的人,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是我認爲的這個人。但1900沒有真正出生,由於一個人的出生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1900在生理、心理上出生了,也成熟了。但在社會層面上沒有出生過,他從來沒有走入過真正的社會,不敢走下船,人是社會的,他沒有走進真正的社會過,也無法扮演他的社會角色,因此他走在懸梯的半中就不敢往下走了,他感到了恐懼,他不是一個真正的人,他從來沒有出生過。

影片一開始就有句旁白“他沒有國籍,沒有出世紙,連生日也沒有,能說還未出世”從心理層面,1900確實還停留在未出世的嬰兒狀態。呆在母親的子宮裏,感覺肯定是最安全舒適的,他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姑娘離開之後,他改變人生的動力徹底被激活,決定下船。也許對於普通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1900,下船是一個重生的過程,1900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他走下舷梯,卻又慢慢地停下來,整個世界在他的眼中變得黑暗,恐懼充滿了內心。最終他選擇與船同歸於盡,這是偶然,但卻也是命運的安排。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

海上鋼琴師在海上出生;也在海上結束了他的生命;

一天他突然想要去到陸地上;可當他走到鐵梯的中間;他停下了腳步;然後回到了船上;

他說:陸地上的路太多了,我不知道該走哪一條,你看到那數不清的街道嗎?如何只選擇其中一條去走 ,一個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屬於自己的屋子,一種生與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纔是盡頭 ,一想到這個,難道不會害怕、會崩潰嗎 ?那架鋼琴太大;我無法彈奏。

他到底在說什麼鬼?

首先,會不會真的有人有這樣的想法,做這樣的決定,甚至是有這樣的經歷?

在這地球上存在過的人的數量,從古至今可能已經比我們能看得到的星星還要多,存在過什麼樣的人一定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力。

但是,也不一定說明像鋼琴師這類人就是極少數,他的人生經歷可能罕見,但與他相同的對生死的選擇並不稀少—因爲迷茫而選擇結束生命。這樣的選擇從古至今都不稀少。

鋼琴師說出的迷惑說不定是大多數在這個星球上生存過的和正在生存的人都迷惑過或正在迷惑中。

曾經沒有生活閱歷的我多次對自己說,那隻不過是一個故事而已,導演只是爲了拍一部戲,講一個故事,再把它拿來賣錢而已。但是隱約中感覺,這並不能說服我自己,其中一定還有什麼我不能理解。現在看來,從前是真的太年輕,活得太少。其實鋼琴師說的正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伴侶,房子,怎麼活,怎麼死,而導演也正是想討論活法和死法。

面對陌生的真實世界,鋼琴師選擇讓生命隨輪船一起消失在海上。

以世俗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來看,鋼琴師的態度是消極的,所有輕生的人都是消極的,如果我們要把”消極”這個概念解釋給小孩子聽,我們還會說:就是不好的。

我不能肯定地說生活有沒有正確的生活和錯誤的生活;好的和不好的。

但是我們是有相對的自由選擇生活的方式,我認爲鋼琴師也只是選擇了自己的方式:如果輪船可以一直存在,那我願意一直呆在這船上彈鋼琴,在我喜歡的地方,做我喜歡的事情,既然不能了,那麼我覺得這輩子也活得差不多了,就這麼結束也挺好。我猜鋼琴師就是這麼想的。

導演和小說家的確只是在講故事,但正如美國劇作家羅伯特?麥基所說: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人之所以要用到比喻,是爲了讓一件複雜的事物更易於理解而用一種更簡化和更具象的方式來表達。

鋼琴師的故事是一個比喻,鋼琴師人物本身也是一個比喻,比喻的是那些因不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而選擇結束生命的那些人。

在鋼琴師從舷梯上回到船艙中的鋼琴旁時,觀衆已經知道了結局,但是導演還是讓鏡頭對準鋼琴師久久不離開,他彈鋼琴時的表情,他的手,他的琴鍵。這正是導演在向那些主動選擇自己生命的結束方式的人表達理解和致敬!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9

今天在家的時候看了一部電影《海上鋼琴師》。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

1900年,一艘豪華的遊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最後這個孤兒被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並把他取名爲1900。後來等他慢慢長大之後,人們本來想把他送到孤兒院去,但是她卻忽然間消失了,等再一次找到的時候,他卻無師自通地顯示出非凡的鋼琴天賦。從那以後他就成爲了這艘豪華遊輪的演奏家。他不僅在那些頭等艙裏面,給那些貴人彈奏鋼琴,他也給那些窮人彈奏鋼琴,他的音樂真的是絕無僅有的,每一個聽過他演奏的人全部都被他深深地打動,但是他永遠只在船上演奏,他從來都不曾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他仍舊是沒有爲了愛情而踏上陸地開始新的生活。他曾就在那艘船上演奏,就有他自己的音樂,最後船毀了的那一天,他也陪着船一起葬身海底了。

1900他從來都沒有離開過那艘船,他在船上過完了他的一生。很多人都在說900肯定很孤獨,但是我覺得他一點都不孤獨。我認爲孤獨其實是一種主觀的心態,並不是說有人陪伴,就一定不孤獨。我很喜歡一句話,狂歡是一羣人的孤獨,孤獨是一羣人的狂歡,所謂孤獨是在於你的內心是不是拒絕於別人產生交集,如果你跟一羣人在一塊玩,但是你內心要更感覺不到任何社交的快樂,你不想跟大家一起嬉笑打鬧,而是自顧自的做着自己喜歡的事,那麼就算不是一個人也是一種孤獨。

1900在電影中說過一句話,他說鋼琴有有限的88個鍵,而城市裏有無數個間,但那是上帝的鋼琴,他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去彈奏。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吧,我認爲他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非常的有限的。早晚都會離開這個世界,但是如果能在這個有限的時間裏尋找到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就像1900一樣彈鋼琴,那麼,這一生就是值得的。如果踏足陸地的話,1900可能會害怕自己會被這個花花世界所迷惑,有了這個東西就會想要另外一個東西去,到了這個城市又想要跑到那個城市,這樣的話只有無窮無盡的慾望都在折磨着他,這樣的話他還不如在船上這一方小天地做着自己覺得快樂的事情,這就足夠了。

1900他就好像把生死置之度外,它有着自己的想法,並按着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不被外面的世界所誘惑,勇敢地做他自己,勇敢的走他自己的路。就算他只是在這條船上,就算最後聽衆只剩下自己,但是他這樣子就滿足了。其實這樣子的他纔是不孤獨的,只要他內心足夠堅定足夠豐富,那麼他一點都不會感到孤獨。反而是那些內心沒有目標,毫無目的的人才是感到最迷茫,最惆悵,最孤獨的人,因爲他們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0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對於以回憶敘述性方式來展開的影片,很多人會覺得沉悶,而我卻一向喜歡,說不清爲什麼,就喜歡那樣娓娓道來,緩緩展開的故事、畫面,喜歡回憶者在經年之後,經過內心沉澱而做出的那些更加睿智、深刻而多少更具哲理性的評判總結及其自心底流淌出的敘述。

我並不是個資深影迷,對電影藝術就應算是個不折不扣的門外漢,對某部電影的評判也僅僅只是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這天是我第一次觀看《海上鋼琴師》,卻被影片深深地打動,可能是因爲自己接觸到的真正優秀的電影還是太少的緣故,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最能夠沉重地與我內心深處發生撞擊的一部影片,以至於近三個小時的時間渾然不覺,似乎有很多很多感觸,卻又似乎思緒混亂飄乎,什麼都抓不住,所有那霎那的感覺擁塞在喉頭,哪一個也無法輕簡單鬆輕快明朗地先走出來。

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下船嗎也許真在那樣的時刻,我會恐懼,但至少此刻,我若是他(必須是我是他),我的回答也是"No"。1900,他本就不屬於這片真正的陸地、真正的人世間。從出生、從他成長過程、從他的才華與夢想施展、實現方式,當然還有點滴折射出的他的個性與行爲方式,註定了他是個無法生存於凡世間的、上帝誤落人間的精靈。1900的出現本就是不同尋常的,從生命最初的成長,就是畏懼……他總是藏匿於船倉中,怕岸上有人來將他帶走。這種躲避與內心的恐懼早己埋於心底。他的所有對人世對社會的認知,均來自船員,正如片中所說,“他們以自己認爲正確的方式來教養他”。養父關於孤兒院的解釋,讓成年後的1900依然深信,所以他說小號手“就應被送進孤兒院”,按說這不合理,他不可能始終那樣認識。我想,這是否也在暗示,1900與正常的社會人是完全不同的,對世界的認識是截然相反的。這一點似乎在與爵士樂鋼琴家莫頓的決鬥前、決鬥中也略有體現。1900,似乎也嘗試過與正常人接軌,他在船長室撥通那兩個電話後曾說過一句話,原話記不清了,大意是他以爲兩個陌生人的通話就應是友好而美妙的,但事實正相反,這算不算1900第一次試圖迴歸受挫呢與初戀的相逢,對愛的嚮往就應是讓他

處於迴歸正常社會的糾結時刻,整整七年的時光,他飽受糾結之苦,最後下定決心要下船去尋找所愛的人。在影片演到1900與船上所有人擁抱告別,堅決地準備走下virginian號時,我的眼中突然涌滿淚水,其實因爲觀影前看到介紹,很清楚地明白1900不會走下船,對這突如其來的甚至能夠說毫無來由的情感波動自己也感到一絲困惑,連我,一個觀影人尚且如比,1900又如何與virginian號割裂況且,對於要突然應對那“沒有盡頭”的陸地,他完全不知所措。那是與他生存的內心世界,與他所沉浸的音樂與夢幻世界完全沒有過交集的另一個世界

88個琴鍵在他腦中手下掌控,每次航行旅客但是20xx人,船頭到船尾的空間終究有限。而他下船要應對的卻是從未碰觸的沒有盡頭的世界,是他內心一向恐懼與逃避的陌生世界!

他的回到是必然的。1900所擁有的音樂天才自不必說,這樣的才華,就應說在下船後,也必須能夠讓他衣食無憂。然而,他的精神世界必然是惶恐的,而他的音樂源泉也必然枯竭。名利,也許根本就沒在他頭腦中出現過,無所謂放下;感情,在他的精神世界中,還佔不到最多份額,不足以支撐他的世界,生命,只是他精神世界的存放處。隨遊輪消失,我想,這就應是1900最正確最好最幸福的選取與結局!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1

曾有人言,美國電影善於創造奇蹟。如果說《阿甘正傳》是巧合的奇蹟,漫威英雄是熱血的奇蹟,那《海上鋼琴師》便是詩意的奇蹟。

何爲《海上鋼琴師》的奇蹟?這世界上天才千千萬萬,難得的是美好逝去時對我們心靈的直擊與觸動:遺憾的味道,遺忘的音符。

當我看1900,我看到了什麼?孩子般的執拗,還是骨子裏漂泊一生的孤獨。彷彿跨越了古典之殤,他是再世嵇康。“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公元263年,嵇康爲司馬昭所害。身爲魏晉琴師,嵇康對那些傳世久遠、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不以爲然,正如1900所說:“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不幸的是,嵇康與1900那卓越的才華和逍遙的處世風格,都終爲他們的謝幕埋下了禍根。

“他”要過一架琴,在高高的刑臺上,面對成千上萬前來爲他送行的人們,彈奏了最後的《廣陵散》,錚錚的琴聲鋪天蓋地,彈進衆人心裏,彈畢,嵇康從容地引頭就戮,時年叄十九歲。“他”以心爲弦,以身爲琴鍵,坐在佈滿灰塵的車間,不吃不喝也高貴得像個王子。承擔他的是洶涌與平靜共存的美麗神祕大海,面對不可挽回的命運,一張破碎的碟盤喚醒往昔,奏鳴,在大爆炸中,1900向死而生,沒有太多人難過,但沒有人會高興。

寧願一生孤獨,不願隨波逐流;寧願氐惆塵封,不願拋卻純真。在鮮花與詬病當中,人們總是嘲諷着這部電影的琴藝只是圍繞着表面的“唯快不破”,而選擇性地忽略故事中遺忘的悽美。

你未曾漂流過,卻一直漂流着;你或許未曾孤單過,卻始終會感到孤獨;你從未停下腳步,卻從未曾離開。1900的懦弱,懦弱得真實。“比起奔向未知的茫然,守着舊夢湮滅是多麼浪漫的一件事!”

又有誰能說,泯然於世不是理想的一種,成也大海,敗也大海。若以世俗的眼光論處,爲何要將陸地的重量強加在一名海之子身上?他所不見的無數種選擇,他所見的只是一種選擇:回到船上,再一次從船頭走到船尾,“世界從身邊經過,但只有兩千人一次……這纔是我生活的陸地。”

義無反顧。

大概是早已閱盡,最後在人羣中都已無法找到一席之地,因爲他是連耶穌都要問他是誰的一個傳說、一段故事、一串音符。叄十年來,在船上他對世界冷眼旁觀,卻得其神髓。

“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和一個可以傾訴的人,你就永遠不會完蛋。”

哪怕一分離就是永別,一遺忘就是永遠。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2

或許每一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專屬他的聖地,在心百回千轉的褶皺。——題記

海邊的細沙洴澼在湛藍的淺灘裏,微風拂過海面,泛起世間最美的漣漪。無邊的光向四面聚攏,投射世間的美好。黃昏的海,晚霞與蔚藍釀就炫目的暈。那一抹光的猩紅,海底深處,恍惚中那是絢爛的聖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驀地想起《海上鋼琴師》中的一句話:你只要留神,就能從那些人眼中看見自由女神,看見美國。或許在那一刻,美國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美國。就在布達拉宮山腳下,聽着古老梵唱那鐘聲想起,從頭往下精神的肅穆。或許那就是聖地的意義。

不知道爲何,這幾天難以入眠,耳畔總是響起流水的聲響。又或許是在睡夢的世界裏下起了雨。每一滴的雨倉促砸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鼻子能嗅出那潔淨中淡淡的海腥味,感受那從天穹微弱的呼喚,血脈中來自蔚藍的亙古復鳴。那是海水聖潔的遺體,滌盪世間的黑暗。或許這個世界就是一艘大船,而我們乘着它,在茫茫大海之中泅渡,尋找人生的聖地。殊不知我們早已身處其中。

側耳聆聽的少年,化作萬千,溯游歲月的聖地。那一刻,心與精神同在,遁入無邊的浩渺。

人們從中誕生,海就是我們的母親。從氨基酸道蛋白質,從細胞到胚胎,從弱小到強大,我們從中一步步地走來。而她已矢志不移的心包容着我們,爲我們孕育文明。人類同時也一步一步瞭解自己的母親。新航路的開闢,航海貿易的發展,我們進一步瞭解她,同時她也進一步地付出。當海上軍事的發展,一個又一個的強國拔地而起,那不也有她的功勞。當無邊的硝煙蔓延,一條又一條的破船流淌水面,她只能暗自神傷。

海洋的歷史就是一段人類的發展史。海洋與中華民族亦是不可分割的。我們擁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麪積,擁有者“四海”,擁有悠久的海洋歷史。在海上,我們既有過卓越的功勳,也有着屈辱的曾經,但我們相信長風大浪,任重道遠。

經久的回憶在腦海緩緩流淌。一切投入深不可測的海洋,聖潔覆蓋了一切。曾幾何時,我們忘卻了一切,以爲離開了海。但海與天空一樣,包裹着我們孱弱的身軀,用溫暖的心爲我們付出一切。我們其實並沒有離開海,血液是聖潔的分流,他與我們同在。

詹·耶·沃爾德曾言:日子紙牌搭的房子崩塌了,我在海底醒來。是的,那是我們共同的聖地,永遠……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3

兩天內看了兩遍《海上鋼琴師》雖然是一部老片,但還是讓人推薦才知道。個人所言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看完後的感受沒有其他電影結束時的壓抑、難受或者開懷大笑,而是直擊靈魂,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所以今天想寫點東西。

看完以後看了評論有的人說很好有些人說很一般 我想這就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 而1900他是什麼樣的人,他是被人丟棄在頭等艙的孤兒 被鍋爐工“媽媽”收養 一生中都生活在船上從未踏進大陸半步 有着天賦異稟的音樂細胞 卻因爲從小的封閉環境讓他成爲了一個不敢直面未知事物的人 哪怕他遇見了心愛的人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走回甲板。

最後1900說的話直戳淚點 眼淚跟着情不自禁 最後他告訴觀衆爲什麼走了一半他又回去了 他這樣說的 站在那裏並不是我看見了什麼 而是我什麼也看不見 我看不見盡頭盡頭?拜託!拜託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着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麼?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裏,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裏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原諒我,朋友,我不會下船的。原諒我當時看到之處已經哭的稀里嘩啦 你能說他是懦弱嗎 很明顯不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哪怕是他遇見了心愛的女人知道了她的地址 可他還是沒有下船的勇氣 他害怕看不見的盡頭 他害怕數不盡的街道 琴鍵是有限的 創作是無限的 在他的眼中要想讓他變成凡人 寧可拋棄他的生命 這也許就是我們凡人無法理解的幸福 只要踏上陸地他可以擁有普通人無法企及的一切可他不在乎名與利 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他的世界神奇浪漫 他的世界自由安寧,這也許就夠了 我希望你會喜歡這部影片 我希望未來的某一天可以抱着心愛的人再去回味這部影片 希望她也能喜歡!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4

纔看了《海上鋼琴師》,是一如既往地意大利影片風格,把所有的理性思考都承載於感性的情節之上。於是開始比較,《天堂電影院》、《美麗的西西里傳說》還有這部《海上鋼琴師》應該如何排名?!

《天堂電影院》是唯一一部讓我可以看完之後接着再看,哭完之後接着再哭的電影,儘管就連最懂我的枕邊人也不瞭解這是爲什麼,也許這纔是這部電影的真正魅力之所在,是那種感念和情懷永遠地縈繞在心間,揮之不卻。

《海上鋼琴師》也不例外,一個音樂天才,天才鋼琴師的傳奇人生,傳奇裏有些蒼白和荒涼,一個把彼生的命運都與一艘船和一望無際的大海僅僅相連的音樂奇才,最後與生於斯,長於斯的船一起,在海上走向終結,伴隨着那一聲爆炸聲,或許耳膜受到的震撼遠遠遜於靈魂受到的震撼。

人生到底是爲了什麼?名和利?繁華和浮世?未來是什麼?用已知去探索未知,還是在沒有盡頭的未知前唯唯諾諾。“1900”到底是懦弱膽怯還是真的不像踏入世俗?最後爲什麼“康”能在知道“1900”逃避的選擇後轉身離去?我相信這部影片不是在爲懦夫喝彩,也許恰恰相反,這部片子是向那些所有的惺惺相惜的英雄致敬!

換了是我,當我知道好友的最後選擇時,我還能否從容轉身,由他最後一次任性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用生命去完結對未知的恐懼。也許“1900”纔是最大的贏家,因爲他用可數的琴鍵奏出了令人人都動容的樂曲,即使他從未上過岸,但他的聽衆換了一茬又一茬;他有極大的、可怕的控制慾,使他期望所有的一切都能在他的掌握之中,儘管他的世界小得只有88個琴鍵和那艘永遠在海上顛簸的船,所以當被譽爲“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愫”——愛情,向他展臂的時候,他還是猶豫了,還是沒能將他的雙腳挪動過僅僅幾十級的爬梯,走向充滿誘惑和美好的大世界。

也許他的內心世界我們只有通過那一首首沒有樂譜的音樂而讀懂,或者說心領神會。終於明白,爲什麼好的音樂會使人淚流滿面而又悄無聲息,音樂是上帝最溫柔的語言,也是人類最柔弱的情感。那首因爲愛而滋生的曼妙音樂一直沒有題名,也許這也與古代那些命名爲《無題》的詩歌遙相呼應,太多太多動人心魄的情懷不容我們小覷,真正就是在那一閃念,整個人的內神經會被震撼。

選擇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關鍵在於哪種選擇更適合自己,遵從感性的選擇發乎情,遵從理性的選擇則將情感收斂而止乎禮。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5

“偉大的弗吉尼亞號孕育出了這個不可一世的天才鋼琴師,決定下岸的時候,他的心是堅定無比的。可真正看到了那一刻,他卻退縮了。城市中各種各樣的琳琅滿目,令他畏懼、退縮,只想等待在自己那有限的天地裏。船已破敗不堪,只有他仍然堅守着,最終與它一起,走向滅亡。

或許正是這樣,每個人,這一生,都有自己下不了的船。

再見了,我的鋼琴師。

你走了。

而我,此生未完……”

我是想說,你爲啥下不了船,你拿的是毛寧老師的舊船票,登不上別的客船啊?哈哈。

《海上鋼琴師》大約是我在初二時候看的電影,它和《天堂電影院》、《密西西比裏的美麗傳說》並稱爲託納多雷時空三部曲,是每一個影迷必看的電影系列。那時候看這三部曲真的是迷迷糊糊,懂了什麼,好像又不懂是個什麼,唯一理解的是 《密西西比裏的美麗傳說》,畢竟處於青春期看青春期視角的電影。

當年看《海上鋼琴師》的時候,這是一部有點點奇幻色彩的故事,一個棄嬰在船上成長爲一個鋼琴大師1900,雖然是個神奇的人,但他有他的煩惱,面對心愛的人卻不能和她去新大陸,面對身負名氣卻有未知的讚賞與挑釁,當他可以開始新的生活時,卻選擇回到原來的那條船,和他共存亡。

屬於1900的歡樂時光。

在狂風暴雨中,搖擺不定的船艙大廳內,1900淡定的彈着琴,而影片的鬥琴橋段也十分經典,周杰倫的《不能說的祕密》還有致敬過,一根菸,一個帶假髮的貴婦,整段戲份酣暢淋漓。

大海是藍色的,藍色代表着孤獨,沒錯,1900就是孤獨的,他對於情感的理解只停留在他的養父、朋友、戀人,他的情感是不完整的,所以他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但就是因爲這份孤獨和不完整造就了他敏銳的藝術天賦,所以沉浸在鋼琴的世界裏時,影片採用了暖色調,那時的1900是快樂的。

大雨嘩啦啦。

對於最後是否下船,我的朋友是希望他有新的生活的,但我卻是相反意見,原因是“不習慣”。1900看慣了大海和一波波帶着希望和歡樂的乘客駛向新的生活,當他比賽之後,再看到城市支起的煙囪,他看到的是一個忙忙碌碌、物慾橫流的世界,他爲了保持他的純粹,寧可把自己的天賦綁在船上共存亡,也不願去尋找他的愛人。有人說這樣的結局未免太不圓滿,如果1900真的要圓滿他隨時都有機會下船找他的戀人,然後電影結束,但就是這樣的殘忍才讓我們看到了與衆不同的1900,他的那份瀟灑和純真。

1900準備下船。

我不想進行太多的說教,什麼在俗世要潔身自好之類的,我只想說每個人都有追求,爲了自己心裏的那點東西,你可以不像1900那樣狠心去割捨一切,但你是否有原則的,爲自己的內心留一片淨土,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