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海上鋼琴師》不愧爲一部經典影片。它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在船上,長在船上,死在船上,只爲鋼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將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個這艘船上,短暫而悽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一起看看吧!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範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一)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但是1900真的孤獨嗎之後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作爲這世上存在的一個人,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種各樣的稱號和身份。出生的時候父母爲我們取了一生的代號即名字,我們要上戶口登記註冊,等到十八歲了要去辦理身份證;我們在學校是學生,工作了又要評職稱,我們被別人介紹時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個纔是真正的我呢當這些東西都被去除之後,我們還是我們嗎我們還能找到自己嗎1900是一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孩子,他不屬於哪個國家也沒有我們傳統好處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資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跡,可能也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存在,他也沒有一座存放他遺體的墓穴,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真真實實地活過,他用什麼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規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於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能夠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並對他表示鄙夷,他能夠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能夠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能夠在音樂裏去旅行,能夠尋覓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取的自由,但他應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爲人生的最後歸宿,對於個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處。所以存在主義者都是悲觀者,在他們眼裏,人生是一場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場杯具,是他自己能預料到的杯具。“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爲所見是因爲所不見,是因爲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的選取我無所適從。漫漫無盡,思前想後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樣過我無法遺棄這艘船,寧可遺棄自己的生命。”

我喜歡閉上眼睛,反反覆覆地聽1900幫忙好友克服暈船時彈奏的鋼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隨着海浪起伏搖擺。那時的音樂是能夠將人吞噬的,讓你忘乎所以讓你自由自在,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讓你無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飛翔,能感受到旋轉,能感受到跳躍,就想初春的遠行,夏日的衝浪。那裏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爲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後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數時候其實是孤獨的,是我們心裏無處安放的孤獨,不被這個世界所認可的孤獨。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取一輩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們呢我們沒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城,讓我們來安放我們的孤獨,讓我們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所以我們比1900更孤獨更可憐。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再繁華再喧鬧,我都只是一個人彷彿置身孤島,這時我那麼孤獨但卻沒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這個城市越來越鄙棄孤獨,它不允許你孤獨它不給你時間孤獨,它讓你覺得孤獨是可恥的,它要讓你融入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你拒絕融入,那麼你就要承受雙重的孤獨,外在的內在的,所以你更孤獨。而融入,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旅程,你踏着陸地是那樣的輕飄飄,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還是孤獨,無處安放的孤獨。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二)

“TheLegendof1900海上鋼琴師”改編義大利小說名家AlessandroBaricco的獨白劇,講述一位誕生於海上的音樂奇才,精采不凡且富爭議的一生。他以出生年代“1900”爲名,成長於往返太平洋間,任風浪翻騰的蒸氣船上。天賦異秉的鋼琴才華吸引了爵士樂史上普遍公認爲“第一位巨匠”的JellyRollMorton注意,特地前來船上與他較量。而這位從未接觸過陸地的鋼琴師,更因着對感情與新世界的好奇,離開他原有的世界,去尋求更美的理想……

是的,在最富於戲劇性的新的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刻,由一部講述發生在上一世紀初的傳奇故事的意大利影片,來爲僅有區區百年曆史,卻早已在當今世界所有藝術形式中獨領風騷的電影這門藝術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期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並不明白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種方式,純粹,自然。沒有人能像他那樣簡單地活着,生命中只有鋼琴。看了《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最初打動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個人魅力自信而執着;優雅而瀟灑;能夠輕易的透過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跡;能夠揮灑地透過88塊音符表達自己想要表現的——自己的內心或所洞察到的。編劇賦予他不同尋常的身份、出生、收養和死亡,無師自通,天生的鋼琴師。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孤獨的,因爲我們生活的世界紛繁複雜,我們的慾望日益膨脹,所以,我們的思想有過多的束縛,我們活得也就更辛苦。而1900的生命少了這些,因此,他活着的方式更令人羨慕。他的生命只有大海、音樂、鋼琴,生於海上,長於海上,死於海上,鋼琴和音樂就是他的生命。一個屬於大海的人,在陸地上無法生存,彷佛是海洋動物,離開了海就會死去一樣。離開了大海,他聽得到只有在陸地上才能聽到的海的聲音嗎?聽得到能指引他的生命方向的呼喚聲嗎?不能。他用音樂與朋友交流,在黑夜的海上,船開始劇烈顛簸,兩個人並肩坐在鋼琴前,隨着海浪的起伏,靈動的旋律,與鋼琴一齊在地板上起舞。看到那裏,彷佛自己的世界也搖擺起來,有點暈乎乎的感覺。黑夜的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讓人恐怖與敬畏。然而有了美妙的音樂,這個夜晚變得如此鮮活與快樂。

每個人都有一艘船,承載着自己的夢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捨棄它的時候,就會恐懼迷茫,彷佛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無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太多的選取,讓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離開了自己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樂了,他的生命還有什麼好處呢。當他的朋友聽了他最後的告白後,獨自離開,他的生命火焰隨着船的殘骸湮沒于海洋的深處。海上鋼琴師用決絕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靈魂深處。他的音樂到過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體從未離開過大海,最後,當身體沒有了能夠寄託的角落,他選取和船一齊毀滅。也許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自己的船,我也會恐懼,但是我不會選取和船一齊毀滅,我會選取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氣應對未知的旅程。有時候,選取勇敢地生存遠遠比選取勇敢地死亡來得更難。

有些人認爲,1900選取死亡是悲觀的一種表現。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面體,選取什麼樣的生存方式,旁人無從定論,因爲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所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在那裏我並不想評論1900選取死亡是對還是錯。有些時候,兩種選取方式都是對的,刻意去扭轉一些東西會浪費很多時間,而且沒有好處。()1900沒有父母,沒有朋友,一輩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鋼琴的天賦,他從鋼琴讀懂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他用鋼琴帶給貧苦人們最簡單的快樂,一切都是即興之作,不爲功名利祿。心靈的純淨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說過我停下來,不是因爲所見,是因爲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爲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的世界盡頭。這是他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在一片心靈的淨土上生根、發芽。

看了這部影片,自己成長了許多。雖然自己已經是大學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夠試着去思考,個性是自己以後的人生。但是自己卻從不認真思考,對未來也只是充滿恐懼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遜色了許多。起碼他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單純地彈自己喜歡的音樂,直到生命的盡頭,哪怕和船一齊毀滅,依然堅持。而我自己呢,雖然以前胸懷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再也沒有一絲波瀾。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己,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過嗎?難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嗎?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揚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敗。像《海上鋼琴師》的最後結局時,1900說我無法捨棄這膄船,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當看到1900應對即將爆炸的船時,他淡定地笑了,那時,他的雙手還在做着彈鋼琴的動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無法忘記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過的吶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爲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爲自己吶喊。

大海,音樂,鋼琴,人生。1900以純粹的生命方式展現了自己的一生,我們能從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淺。《海上鋼琴師》給我的生命指明瞭方向,爲我的人生注入了動力,使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因爲我相信只要靈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聲中,我彷彿看到了不斷前進中的自己……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三)

前兩天看一部電影叫做"海上鋼琴師“看了心裏很是糾結,1900一出生就被拋棄的船上,在船上長大。因爲他有極強的鋼琴天賦,所以長大後在船上彈鋼琴。幾十年來他從來未下過船。直到船要報廢了,船報廢的這幾年他一部也沒有離開過船,幾年後他的好朋友到報廢的船上找他,都沒有找到,他堅信1900還在船上,因爲1900對他說過他一輩子都不會想要下船了。最後他帶着1900以前爲一個女孩兒的鋼琴錄音碟在船上的每個角落放了一遍,即將放下離去的時候,1900出此刻了角落。1900告訴他不會下船因爲他生在船上死也要在船上,海纔是他的家。隨後1900跟船漂到了海中間永遠消失在了海上。

看完後不明白怎樣說,感覺心理面酸酸的!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四)

對於以回憶敘述性方式來展開的影片,很多人會覺得沉悶,而我卻一向喜歡,說不清爲什麼,就喜歡那樣娓娓道來,緩緩展開的故事、畫面,喜歡回憶者在經年之後,經過內心沉澱而做出的那些更加睿智、深刻而多少更具哲理性的評判總結及其自心底流淌出的敘述。

我並不是個資深影迷,對電影藝術就應算是個不折不扣的門外漢,對某部電影的評判也僅僅只是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這天是我第一次觀看《海上鋼琴師》,卻被影片深深地打動,可能是因爲自己接觸到的真正優秀的電影還是太少的緣故,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最能夠沉重地與我內心深處發生撞擊的一部影片,以至於近三個小時的時間渾然不覺,似乎有很多很多感觸,卻又似乎思緒混亂飄乎,什麼都抓不住,所有那霎那的感覺擁塞在喉頭,哪一個也無法輕簡單鬆輕快明朗地先走出來。

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下船嗎也許真在那樣的時刻,我會恐懼,但至少此刻,我若是他(必須是我是他),我的回答也是"No"。1900,他本就不屬於這片真正的陸地、真正的人世間。從出生、從他成長過程、從他的才華與夢想施展、實現方式,當然還有點滴折射出的他的個性與行爲方式,註定了他是個無法生存於凡世間的、上帝誤落人間的精靈。1900的出現本就是不同尋常的,從生命最初的成長,就是畏懼……他總是藏匿於船倉中,怕岸上有人來將他帶走。這種躲避與內心的恐懼早己埋於心底。他的所有對人世對社會的認知,均來自船員,正如片中所說,“他們以自己認爲正確的方式來教養他”。養父關於孤兒院的解釋,讓成年後的1900依然深信,所以他說小號手“就應被送進孤兒院”,按說這不合理,他不可能始終那樣認識。我想,這是否也在暗示,1900與正常的社會人是完全不同的,對世界的認識是截然相反的。這一點似乎在與爵士樂鋼琴家莫頓的決鬥前、決鬥中也略有體現。1900,似乎也嘗試過與正常人接軌,他在船長室撥通那兩個電話後曾說過一句話,原話記不清了,大意是他以爲兩個陌生人的通話就應是友好而美妙的,但事實正相反,這算不算1900第一次試圖迴歸受挫呢與初戀的相逢,對愛的嚮往就應是讓他

處於迴歸正常社會的糾結時刻,整整七年的時光,他飽受糾結之苦,最後下定決心要下船去尋找所愛的人。在影片演到1900與船上所有人擁抱告別,堅決地準備走下virginian號時,我的眼中突然涌滿淚水,其實因爲觀影前看到介紹,很清楚地明白1900不會走下船,對這突如其來的甚至能夠說毫無來由的情感波動自己也感到一絲困惑,連我,一個觀影人尚且如比,1900又如何與virginian號割裂況且,對於要突然應對那“沒有盡頭”的陸地,他完全不知所措。那是與他生存的內心世界,與他所沉浸的音樂與夢幻世界完全沒有過交集的另一個世界

88個琴鍵在他腦中手下掌控,每次航行旅客但是2000人,船頭到船尾的空間終究有限。而他下船要應對的卻是從未碰觸的沒有盡頭的世界,是他內心一向恐懼與逃避的陌生世界!

他的回到是必然的。1900所擁有的音樂天才自不必說,這樣的才華,就應說在下船後,也必須能夠讓他衣食無憂。然而,他的精神世界必然是惶恐的,而他的音樂源泉也必然枯竭。名利,也許根本就沒在他頭腦中出現過,無所謂放下;感情,在他的精神世界中,還佔不到最多份額,不足以支撐他的世界,生命,只是他精神世界的存放處。隨遊輪消失,我想,這就應是1900最正確最好最幸福的選取與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