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海上鋼琴師》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在船上,長在船上,死在船上,只爲鋼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將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個這艘船上,短暫而悽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海上鋼琴師》觀後感,歡迎閱讀。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一):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但是1900真的孤獨嗎之後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作爲這世上存在的一個人,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種各樣的稱號和身份。出生的時候父母爲我們取了一生的代號即名字,我們要上戶口登記註冊,等到十八歲了要去辦理身份證;我們在學校是學生,工作了又要評職稱,我們被別人介紹時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個纔是真正的我呢當這些東西都被去除之後,我們還是我們嗎我們還能找到自己嗎1900是一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孩子,他不屬於哪個國家也沒有我們傳統好處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資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跡,可能也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存在,他也沒有一座存放他遺體的墓穴,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真真實實地活過,他用什麼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規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於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能夠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並對他表示鄙夷,他能夠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能夠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能夠在音樂裏去旅行,能夠尋覓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取的自由,但他應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爲人生的最後歸宿,對於個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處。所以存在主義者都是悲觀者,在他們眼裏,人生是一場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場杯具,是他自己能預料到的杯具。“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爲所見是因爲所不見,是因爲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的選取我無所適從。漫漫無盡,思前想後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樣過我無法遺棄這艘船,寧可遺棄自己的生命。”

我喜歡閉上眼睛,反反覆覆地聽1900幫忙好友克服暈船時彈奏的鋼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隨着海浪起伏搖擺。那時的音樂是能夠將人吞噬的,讓你忘乎所以讓你自由自在,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讓你無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飛翔,能感受到旋轉,能感受到跳躍,就想初春的遠行,夏日的衝浪。那裏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爲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後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數時候其實是孤獨的,是我們心裏無處安放的孤獨,不被這個世界所認可的孤獨。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取一輩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們呢我們沒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城,讓我們來安放我們的孤獨,讓我們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所以我們比1900更孤獨更可憐。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再繁華再喧鬧,我都只是一個人彷彿置身孤島,這時我那麼孤獨但卻沒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這個城市越來越鄙棄孤獨,它不允許你孤獨它不給你時間孤獨,它讓你覺得孤獨是可恥的,它要讓你融入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你拒絕融入,那麼你就要承受雙重的孤獨,外在的內在的,所以你更孤獨。而融入,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旅程,你踏着陸地是那樣的輕飄飄,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還是孤獨,無處安放的孤獨。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二):

“TheLegendof1900海上鋼琴師”改編義大利小說名家AlessandroBaricco的獨白劇,講述一位誕生於海上的音樂奇才,精采不凡且富爭議的一生。他以出生年代“1900”爲名,成長於往返太平洋間,任風浪翻騰的蒸氣船上。天賦異秉的鋼琴才華吸引了爵士樂史上普遍公認爲“第一位巨匠”的JellyRollMorton注意,特地前來船上與他較量。而這位從未接觸過陸地的鋼琴師,更因着對感情與新世界的好奇,離開他原有的世界,去尋求更美的理想……

是的,在最富於戲劇性的新的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刻,由一部講述發生在上一世紀初的傳奇故事的意大利影片,來爲僅有區區百年曆史,卻早已在當今世界所有藝術形式中獨領風騷的電影這門藝術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期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並不明白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種方式,純粹,自然。沒有人能像他那樣簡單地活着,生命中只有鋼琴。看了《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最初打動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個人魅力:自信而執着;優雅而瀟灑;能夠輕易的透過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跡;能夠揮灑地透過88塊音符表達自己想要表現的——自己的內心或所洞察到的。編劇賦予他不同尋常的身份、出生、收養和死亡,無師自通,天生的鋼琴師。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孤獨的,因爲我們生活的世界紛繁複雜,我們的慾望日益膨脹,所以,我們的思想有過多的束縛,我們活得也就更辛苦。而1900的生命少了這些,因此,他活着的方式更令人羨慕。他的生命只有大海、音樂、鋼琴,生於海上,長於海上,死於海上,鋼琴和音樂就是他的生命。一個屬於大海的人,在陸地上無法生存,彷佛是海洋動物,離開了海就會死去一樣。離開了大海,他聽得到只有在陸地上才能聽到的海的聲音嗎?聽得到能指引他的生命方向的呼喚聲嗎?不能。他用音樂與朋友交流,在黑夜的海上,船開始劇烈顛簸,兩個人並肩坐在鋼琴前,隨着海浪的起伏,靈動的旋律,與鋼琴一齊在地板上起舞。看到那裏,彷佛自己的世界也搖擺起來,有點暈乎乎的感覺。黑夜的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讓人恐怖與敬畏。然而有了美妙的音樂,這個夜晚變得如此鮮活與快樂。

每個人都有一艘船,承載着自己的夢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捨棄它的時候,就會恐懼迷茫,彷佛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無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太多的選取,讓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離開了自己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樂了,他的生命還有什麼好處呢。當他的朋友聽了他最後的告白後,獨自離開,他的生命火焰隨着船的殘骸湮沒于海洋的深處。海上鋼琴師用決絕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靈魂深處。他的音樂到過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體從未離開過大海,最後,當身體沒有了能夠寄託的角落,他選取和船一齊毀滅。也許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自己的船,我也會恐懼,但是我不會選取和船一齊毀滅,我會選取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氣應對未知的旅程。有時候,選取勇敢地生存遠遠比選取勇敢地死亡來得更難。

有些人認爲,1900選取死亡是悲觀的一種表現。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面體,選取什麼樣的生存方式,旁人無從定論,因爲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所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在那裏我並不想評論1900選取死亡是對還是錯。有些時候,兩種選取方式都是對的,刻意去扭轉一些東西會浪費很多時間,而且沒有好處。()1900沒有父母,沒有朋友,一輩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鋼琴的天賦,他從鋼琴讀懂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他用鋼琴帶給貧苦人們最簡單的快樂,一切都是即興之作,不爲功名利祿。心靈的純淨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說過:我停下來,不是因爲所見,是因爲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爲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的世界盡頭。這是他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在一片心靈的淨土上生根、發芽。

看了這部影片,自己成長了許多。雖然自己已經是大學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夠試着去思考,個性是自己以後的人生。但是自己卻從不認真思考,對未來也只是充滿恐懼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遜色了許多。起碼他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單純地彈自己喜歡的音樂,直到生命的盡頭,哪怕和船一齊毀滅,依然堅持。而我自己呢,雖然以前胸懷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再也沒有一絲波瀾。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己,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過嗎?難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嗎?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揚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敗。像《海上鋼琴師》的最後結局時,1900說:我無法捨棄這膄船,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當看到1900應對即將爆炸的船時,他淡定地笑了,那時,他的雙手還在做着彈鋼琴的動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無法忘記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過的吶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爲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爲自己吶喊。

大海,音樂,鋼琴,人生。1900以純粹的生命方式展現了自己的一生,我們能從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淺。《海上鋼琴師》給我的生命指明瞭方向,爲我的人生注入了動力,使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因爲我相信只要靈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聲中,我彷彿看到了不斷前進中的自己……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三):

前兩天看一部電影叫做"海上鋼琴師“看了心裏很是糾結,1900一出生就被拋棄的船上,在船上長大。因爲他有極強的鋼琴天賦,所以長大後在船上彈鋼琴。幾十年來他從來未下過船。直到船要報廢了,船報廢的這幾年他一部也沒有離開過船,幾年後他的好朋友到報廢的船上找他,都沒有找到,他堅信1900還在船上,因爲1900對他說過他一輩子都不會想要下船了。最後他帶着1900以前爲一個女孩兒的鋼琴錄音碟在船上的每個角落放了一遍,即將放下離去的時候,1900出此刻了角落。1900告訴他不會下船因爲他生在船上死也要在船上,海纔是他的家。隨後1900跟船漂到了海中間永遠消失在了海上。

看完後不明白怎樣說,感覺心理面酸酸的!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四):

對於以回憶敘述性方式來展開的影片,很多人會覺得沉悶,而我卻一向喜歡,說不清爲什麼,就喜歡那樣娓娓道來,緩緩展開的故事、畫面,喜歡回憶者在經年之後,經過內心沉澱而做出的那些更加睿智、深刻而多少更具哲理性的評判總結及其自心底流淌出的敘述。

我並不是個資深影迷,對電影藝術就應算是個不折不扣的門外漢,對某部電影的評判也僅僅只是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這天是我第一次觀看《海上鋼琴師》,卻被影片深深地打動,可能是因爲自己接觸到的真正優秀的電影還是太少的緣故,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最能夠沉重地與我內心深處發生撞擊的一部影片,以至於近三個小時的時間渾然不覺,似乎有很多很多感觸,卻又似乎思緒混亂飄乎,什麼都抓不住,所有那霎那的感覺擁塞在喉頭,哪一個也無法輕簡單鬆輕快明朗地先走出來。

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下船嗎也許真在那樣的時刻,我會恐懼,但至少此刻,我若是他(必須是我是他),我的回答也是"No"。1900,他本就不屬於這片真正的陸地、真正的人世間。從出生、從他成長過程、從他的才華與夢想施展、實現方式,當然還有點滴折射出的他的個性與行爲方式,註定了他是個無法生存於凡世間的、上帝誤落人間的精靈。1900的出現本就是不同尋常的,從生命最初的成長,就是畏懼……他總是藏匿於船倉中,怕岸上有人來將他帶走。這種躲避與內心的恐懼早己埋於心底。他的所有對人世對社會的認知,均來自船員,正如片中所說,“他們以自己認爲正確的方式來教養他”。養父關於孤兒院的解釋,讓成年後的1900依然深信,所以他說小號手“就應被送進孤兒院”,按說這不合理,他不可能始終那樣認識。我想,這是否也在暗示,1900與正常的社會人是完全不同的,對世界的認識是截然相反的。這一點似乎在與爵士樂鋼琴家莫頓的決鬥前、決鬥中也略有體現。1900,似乎也嘗試過與正常人接軌,他在船長室撥通那兩個電話後曾說過一句話,原話記不清了,大意是他以爲兩個陌生人的通話就應是友好而美妙的,但事實正相反,這算不算1900第一次試圖迴歸受挫呢與初戀的相逢,對愛的嚮往就應是讓他

處於迴歸正常社會的糾結時刻,整整七年的時光,他飽受糾結之苦,最後下定決心要下船去尋找所愛的人。在影片演到1900與船上所有人擁抱告別,堅決地準備走下virginian號時,我的眼中突然涌滿淚水,其實因爲觀影前看到介紹,很清楚地明白1900不會走下船,對這突如其來的甚至能夠說毫無來由的情感波動自己也感到一絲困惑,連我,一個觀影人尚且如比,1900又如何與virginian號割裂況且,對於要突然應對那“沒有盡頭”的陸地,他完全不知所措。那是與他生存的內心世界,與他所沉浸的音樂與夢幻世界完全沒有過交集的另一個世界

88個琴鍵在他腦中手下掌控,每次航行旅客但是2000人,船頭到船尾的空間終究有限。而他下船要應對的卻是從未碰觸的沒有盡頭的世界,是他內心一向恐懼與逃避的陌生世界!

他的回到是必然的。1900所擁有的音樂天才自不必說,這樣的才華,就應說在下船後,也必須能夠讓他衣食無憂。然而,他的精神世界必然是惶恐的,而他的音樂源泉也必然枯竭。名利,也許根本就沒在他頭腦中出現過,無所謂放下;感情,在他的精神世界中,還佔不到最多份額,不足以支撐他的世界,生命,只是他精神世界的存放處。隨遊輪消失,我想,這就應是1900最正確最好最幸福的選取與結局!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五):

郭敬明曾說,當他寫下他最愛的導演王家衛的時候,筆尖曾尖銳而敏感的疼痛過。我曾對此一笑置之。但是當我寫下被中國人翻譯成《海上鋼琴師》的Thelegendof1900時,我承認郭敬明說得沒錯。雖然我只看過一遍加一點零星。

故事從1900開始。從1900這個數字開始不,不是。它不是個數字,而是一個人名,一位偉大的鋼琴家的名字,再準確點,是一位從沒有下過船的偉大的鋼琴家的名字。

他清瘦,身材修長,永遠一身西裝革履,對鋼琴和音樂有着超於常人的天賦和熱情。他熱愛大海,熱愛得甚至從未下過船。

或許他對陸地並非懼怕,並非恐懼,有的只是無所適從和一臉的茫然。他的人生過於悲壯,以至於和那艘從未下過的船同歸於盡。朋友的勸說沒有起絲毫的作用。

“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在哪裏我能看到嗎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闢一道風景,然後一齊走向死路。太多的選取,太複雜的決定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此刻也沒有人明白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爲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託!拜託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着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但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麼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裏,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使這部電影深埋我心的不是他那優美而華麗的音樂,雖然它至始至終吸引着我。真正使我着迷的是他悲厭的人生觀和陸地至始至終奇怪的理解。真是這些,使我夜闌時難以入眠。他那安慰朋友Max的略帶幽默的話語,卻是我心中最難過的記憶。

故事中他唯一愛着的女孩無疑是幸福的,雖然她可能永遠不明白他愛她,更不明白那個冒險半夜闖進寢室去吻她的人是他,這些美麗的剪影讓人落淚。

哪位朋友,如果你看到那裏,請必須要去看這部電影,《海上鋼琴師》。那份美麗的悲哀和永世的溫存,值得珍藏一生。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六):

說實話,看《海上鋼琴師》我哭了,我不明白爲什麼會哭,只是看到小1900在輪船上的所有人都上岸以後一個人躲在船窗前眺望紐約的時候,孤獨無助而又憂鬱的眼神衝破了我的心裏防線。我哭了。整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名爲1900的天才鋼琴師從出生到死亡始終沒有踏上過陸地的傳奇故事。

大海由始以來都是寬闊的代名詞,象徵着自由,激情,幻想。以海爲主題的電影看過不少,講述潛水員挑戰人類極限的〈碧海情天〉,講述完美親情的《海底總動員》。鋼琴則是一種黑白二色的憂鬱,淡許飄蕩出來的優美旋律,陪伴着多少個孤單的心房,《鋼琴別戀》中不動聲色的感情激發,《鋼琴師》中灰暗的人生境地……都是生活中只有聽到纔會迸發的感情。

1900天才的鋼琴技藝來自於大海,來自於對世界細微而深入的觀察。如果說在餐廳那一場隨海浪拍動而進行的鋼琴舞讓我大打眼界,那麼在和那個他媽的爵士樂的創始人謝利進行對抗的表演就足以讓我眼珠子互換了,一身潔白的禮服,高貴,典雅,汗水凝滿的面容上有一種堅毅,在88個黑白鍵上舞動的那一雙手就是千手觀音姐姐見了也不得不甘拜下風。當1900把那根從琴絃上輕易點燃的香菸放在目瞪口呆的謝利的嘴裏時,頓時心中便是陣陣叫好。

大海是有生命的,鋼琴也是有生命的,琴聲與海浪的共舞表演讓生命賦於了更多的美妙的韻味,電影中配樂來自顏尼歐。莫里康這位現意大利最有名氣的音樂大師,他的旋律由於樂思寬廣、質樸流暢、極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間滲透人心靈的強大感染力,包括天堂電影院,洛麗塔,索多瑪的120天,都是來自這位大師的作品。本片的所有曲目都是編寫的,激情四溢的,感傷懷悲的,都深深打動着我。

凌晨的晚上,看不清時間的逝去,蹲在馬桶的邊緣上,腦袋裏還擠滿了油畫般色彩的維尼吉亞號,那美奐美崙的海邊天際,1900隨着巨輪的爆炸聲消失了,就像他說的,反正這個世界也沒人明白我,沒有國家,沒有名字,沒有出生證明。薩特同志說“人生即是虛無,存在既是荒繆“

這一棒子打死了許多包括我這樣的捧着一顆滾燙燙的心永遠奔向完美新生活的熱血青年。每個人都在存在的好處,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件事,再或許是你家養的小烏龜也不盡然。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家,也是個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陸地的,因爲一個連死亡時都能面帶笑容悠然自得講個左右手笑話的傢伙是不會還有什麼事物值得害怕的。他追求生活存在的好處,大海是就是他的世界,鋼琴就是他的人生,維多利亞號就是他的世界。離開這任何一項,他將無法正常呼吸,就像一個三角形一樣,雖然三角的世界是最穩定的架構,但是任何一方脫掉都將導致整個世界的破滅。1900告別時曾說過,我的世界就是在這艘船上,我能夠用88個鍵彈湊像大海一樣無限寬廣的音樂,在那裏我能看到天邊的盡頭。

當火光亮起,六噸半的TNT埋葬了偉大而又無人知曉的1900。

1900的朋友邁爾斯曾說過:你其實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但是這一小步始終沒有踏出,1900最後的一些讓邁爾斯流淚的演說詞更加說明了他對外面世界的不相信,恐懼感,一個沒有盡頭的世界畢竟比不起巨輪中簡單的日子。

人是懼怕新環境的,就像我們總喜歡蹲在自己被窩裏添傷口一樣,我們不只是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悲哀,還因爲我們懷念被子熟悉的味道……一旦空質量變了,我們的心也就飄蕩不定了……是沒有勇氣還是我們習慣安逸?是沒有本錢還是害怕失敗?沒有答案,一切都在發生,一切都流逝,生就是死的一部分罷了。就像雙腿蹲在馬桶上一樣這麼的不可思議又切實存在!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七):

第一部電影,有讓我想看第二遍的衝動。

影片以三人稱的敘述開始,敘述了人們對美國的渴望。新奧爾良,美國的重要港口,他是大批移民的聚集地,看到他就看到了自由。而這樣一個包容的城市卻容不下1900。一個白人孩子,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遺棄在一條豪華輪船貴賓艙的鋼琴上,卻被輪船最底層的黑人添煤工人收養了。影片一開始就充滿了戲劇性,具有強烈的象徵好處,黑人Danny是他的爸爸,而鋼琴就是他的媽媽。

“什麼是孤兒院”“孤兒院像監獄,關沒孩子的人。”;“什麼是媽媽”“媽媽就是馬,媽媽是世界上最棒的馬,你賭她絕對贏。”一開始爸爸Danny給1900的世界觀念就是與普世價值相反的,早已經在1900的潛意識裏刻下了“船是整個世界而陸地是不可登上的船”這樣的觀念。在爸爸出現意外死了之後1900開始展現了他過人的音樂天賦——鋼琴演奏。準確的說,是鋼琴和船一齊組成了媽媽這個概念。1900把所有的能量都傾注再了鋼琴和船的身上。

爲什麼他不下船先前就有朋友問過我這個問題,可惜當時我還沒看這部影片。

船在港口停靠過無數次,影片中透過畫面表現出來的有4次。

第一次是故事的敘述者也就是1900之後的同事兼好友Max上船的時候,因爲這次靠岸纔有了這個故事和1900這個人,因爲是Max向岸上的人講述了1900的故事,讓1900在世界上有了存在。

第二次是船靠岸後Max問1900“你爲什麼不下船你就應去看看這個世界,哪怕一次也好。”,“whywhywhy"1900也開始問自己,但他給出的回答是”岸上的人把時間都花在質疑上,有些事情無須強求。”他真的是這麼想的麼他是不敢質疑。不敢質疑船上的世界,不敢質疑他的職業——海上鋼琴師,也就是不敢質疑他媽媽。而在他心裏有些觀念一向在被動搖。和農夫的那場對白髮生在經濟艙的鋼琴邊,就1900和農夫兩個人。農夫說:“幾年前我只懂耕種,我的世界就是那一畝地,我從沒見過大城市。”這句的潛臺詞其實是“1900只懂彈鋼琴,他的世界就是這隻輪船”。這是1900的自問。但是1900應對農夫說的話,回答卻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有個朋友和你一樣。”這個“朋友”就是他自己。他實際上是不理解此刻的自己的,但是他卻離不開自己的媽媽。農夫爲了自己的小女兒外出闖蕩,說自己因此感受到了大海的美麗並被海洋的聲音所震撼。“我從來沒有聽到過海洋的聲音”這是1900的回答。真的麼從小生活在海上的人卻沒聽過海的聲音我想,那裏的”海洋“是指外面的世界,指自由,指夢想。農夫告訴了1900,生命是能夠改變的。

在第三次船靠岸的情景中畫面呈現的是1900對一個女子的送別。別人爲他的琴聲錄製唱片的時候他看到了那個女子,悠揚動聽的琴聲表達了1900對女孩的愛慕。他想要把錄製的唱片送給她,卻一向沒有勇氣開口。他半夜跑到船艙偷偷的吻她,在船上遠遠的望着她。他明白了女子就是那個農夫的女兒,在女子下船的時候他像女子求證了這個猜想,看得出女子對他也頗有好感,但手裏拿着唱片卻最終都沒能把禮物送出去也沒能下船追那個女子。他在船上遇到過無數的美女爲什麼偏偏喜歡上了這個女子而這個女子爲什麼又恰好是農夫的女兒因爲這個女子象徵着“自我”,農夫爲了他女兒出來探索、闖蕩去新奧爾良尋找自由,而1900也對她有無限的渴望,只是他沒能克服自己的膽怯,他把唱片折斷了,也斷了自己的夢想。這次送別對1900來說是個巨大的挫折,他在第一次尋找自己的過程中失敗了。然後就有了第四次靠岸。

在消沉了一陣子之後,1900最後決定下船了,去尋找新的世界。他和Max聊自己下船之後的完美生活,聊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暢想。船靠岸後,船上所有的員工都與他告別替他高興。但是,他下船走到一半時突然停住了,影片進展到那裏變得十分揪心,觀衆最不期望的事情發生了。他站了好久,注視着自己嚮往的城市,他猶豫了。他把自己的帽子向空中扔去,期望它能落到岸上,但是帽子卻穩穩地落在了水裏,然後他徹底絕望了,轉身回到了船上。

影片以插敘的手法呈現故事,Max站在此刻的時間裏講述着過去的故事,而此刻的故事仍舊在繼續。那艘船經歷了戰爭,已經破舊不堪,準備被爆破。過去和此刻兩個故事就在這個時間點上交匯了。Max去廢棄的船上瘋狂地尋找1900,他相信1900肯定還在船上。破舊的船艙裏全是廢鐵和積水,Max用留聲機在船艙裏放着被1900折斷的唱片,音樂放遍了每一個角落,然後他們相遇了。

他爲什麼不下船“大城市,看不到盡頭,盡頭在哪裏當初我下定了決心下船,下船的時候情緒很好……眼前的景色難不倒我,不是眼前的景物阻止我,而是我沒看見的景物。”,“陸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太美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郁的香水,是我創造不出的旋律,我永遠下不了船。”他從一出生就不被這個世界所承認,他是被遺棄的孩子,應對拋棄自己的那個世界他充滿了渴望也充滿的無力。真正想要的東西是最沒有勇氣去爭取的。他對陸地的排斥實際上投射出的是他認爲自己不被這個世界接納,他沒有勇氣去擁抱這個世界,實現自己的夢想。甚至在離別時,在他對天堂的幻想中,自己也是不被天堂接納的。他不明白自己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他的能量都固着在了戀母情結中,似的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應對這個世界。最終,在自由與死亡之間他選取了死亡,和船一齊被爆破。下船就是一個情節,他在那個情節中一次又一次輪迴,直到死去。

影片一開始就說這是個大家都不相信的故事。1900,真的有人叫這樣的名字麼影片中時不時出現荒誕的情節,這讓我感受到1900根本不是作爲一個人而存在的,而是作爲一個子人格,他是Max的子人格,是我們每個人的子人格,他包含着我們的慾望、無比渴望卻不被自己承認的慾望,故事的結局就是我們自己把自己困在了船上,永遠都下不來,我們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永遠都走不出去的世界。

影片一開始就感動了我,越往後情緒堆積的越多,最後忍不住在最後那段看似平靜的場面中爆發了,影片結束之後都無法平息。影片敘述很緊湊,兩個小時每個場景都很經典,鋼琴演奏在作爲影片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表達情感渲染氣氛推動情節上起了很大作用。這是我長這麼大寫的第一個影評,我沒辦法把每個覺得精彩的地方寫下來,因爲真的太多了。我沒敢看別人寫的影評,我怕看了之後就不能最真實的表達自己最及時的看法了。可能再看幾遍之後會有新的想法,那就是之後的事了。

我迫不及待的將感受寫下來,是怕任何時間或事情的打擾讓我忘記此時的感受。只是我的感受,我不明白對或者錯。

我打算將這部影片好好珍藏。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八):

單位同事熱情的授之以魚,讓我很快的如願以償,看到了兒子極力推薦的意大利影片《海上鋼琴師》。

電影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師從出生到死亡始終沒有踏上過陸地的傳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歸之於大海。嚴格講是屬於那艘能承載兩千人的維多利亞號巨輪。是浩瀚的大海給了他靈感,讓他無師自通地成爲出色的鋼琴師,88個琴鍵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來挑戰的爵士樂鼻祖謝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教會他對世界細微而深入的觀察。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家,也是個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陸地的,因爲一個連死亡時都能面帶笑容悠然自得講着左右手笑話的人是不會害怕任何事情的。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好處,大海、維多利亞號就是他的世界,鋼琴就是他的人生,離開這任何一項,他將無法正常呼吸,1900告別時曾說過,我的'世界就是在這艘船上,我能夠用88個鍵彈奏像大海一樣無限寬廣的音樂,在那裏我能看到天邊的盡頭。沒有盡頭的世界畢竟比不了船上那樣簡單的生活。換句話講,1900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

六噸半的TNT埋葬了偉大而又無人知曉的1900。他的朋友小號手邁爾斯曾說過:你其實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這一小步始終沒有踏出。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險,這也是我看了片子後情緒久久不能平靜、爲之惋惜之所在。如果從非藝術的角度講,1900人生的價值不應這樣地消盡,他就應出此刻另一條船上,或是衝破心中的樊籬,到岸上給更多的人帶去美的享受,這樣人生也許會更加光鮮奪目!

《海上鋼琴師》最經典的地方就應是它的配樂。劇情與音樂配合的天衣無縫。空闊的舞廳裏鋼琴隨着海浪飄動,琴技比試時的激烈彈奏,感情到來時的迷惑,不需要剩餘的對白,音樂足以完美演繹出其中的精髓。無論是激情四溢的,還是感傷懷悲的都深深打動着我……在餐廳的那一場隨着海浪拍動而進行的華爾茲鋼琴舞,讓人大開眼界;與爵士樂大師謝利的琴鍵上的較量將整個片子推上了高潮。美侖美奐!驚歎不已!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九):

《海上鋼琴師》不愧爲一部經典影片。它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在船上,長在船上,死在船上,只爲鋼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將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個這艘船上,短暫而悽美。

主人翁(名叫1900)對於這艘船的愛戀不捨,可能類似於我們對於故土的一種眷戀。生於斯,長於斯,故土賦予我們生命以及生命裏的一切,這艘船同樣賦予他人生的全部價值和情感。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不願離開他的故土,縱然那土地貧瘠,荒涼,甚至充滿危險,縱然外面的世界紛繁多彩,金銀遍地,他們從不離開故土一步。對於1900,一個孤兒,他的全部世界就是這艘船,那裏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樂悲傷夢幻激情。能夠說他對於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個人來的都更深沉,更灼熱。所以即便是最後一刻,他仍然不會選取離開。

片中最後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獨白,他說他不走,不是因爲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築讓他感到畏懼,而是因爲他看不到世界的盡頭。是啊,鋼琴的鍵有始有終,船的甲板有始有終,他能夠用有限的鍵盤奏出無限的樂曲,他能夠駕馭這種“有限”,在那裏,他就是他。而這個世界呢,沒有開始,沒有結束,錯綜複雜的街道,星羅棋佈的高樓大廈,有太多的路能夠選取,他沒有辦法去駕馭。駕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樂。他只能選取他能夠選取,能夠駕馭的方式生活,這種方式與世無爭,平靜自如,不受功名利祿的紛擾。如果一種生活方式,他無法駕馭,他寧可不要!我想這也許是他不選取離開的第二個理由。

他內心的孤獨,音樂可知,就如同他的語言,他用它來述說生命,表達情感。其中有這樣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會大廳,他演奏着,鋼琴隨着在颶風大浪中左右搖擺船艘,在光潔的地板上,合着音樂的節拍,乎左乎右,時而轉圈,時而滑行。讓你感受到彷彿他整個人的身心和這音樂,這艘船,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齊。他說過,他的音樂和他的人不分開,所以拒絕發佈他的音樂膠片。我想,他的內心裏,也必須這樣篤信,他的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開。生命彷彿自他被拋棄的那一刻起,就和這船聯繫在了一齊。音樂,船,他,是“一”,永遠無法分開。船的生命結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結束,也似乎成爲了必然。這也許是他不離開的第三個理由。

對家的深深眷戀,對生存方式的抉擇要求,以及早就融爲一體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杯具。

然而這真的是杯具嗎?就像戲曲在最高潮處嘎然而止,人生在顛峯時刻隱退,情人們相擁着步入婚姻,我們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後呢?看戲曲漸漸索然無味,人生逐漸走向低谷,感情繼婚姻之後埋葬在數不清的家庭瑣事裏,這就是最真實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我們誰也無法想象這樣的一位曠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樣開始他平凡的人生,開始變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們不忍心看到那裏,導演自然也不會忍心拍到那裏。所以從某種好處上講,這也許算不得是一幕杯具。

現實生活中,對於別人的選取,我們會感到匪夷所思,就像這部影片一樣,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這種選取,但是,我想說,無論是誰,作出怎樣的選取,無論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荒謬,多麼的不明智,多麼的讓人不解,這都是他的選取。這個選取必須有他的理由,他的思考,你不是他,你沒有經歷他所經歷的,你沒有了解他所想的,那麼我們唯一能夠作的事情,不是述說我們的不解,而是握住他的手,微笑着說一句,Goodluck!

喜歡這部電影,喜歡1900,喜歡音樂,喜歡這一片湛藍的大海。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十):

這是一個美麗而又傷感的故事,除去這些帶給人更多感覺的能夠歸結爲一個“謎”字,到處充滿着不解。這是一個屬於他的故事。用黑白鍵譜寫了他人生的序曲,靜靜的海上奏響只爲獻給那些能夠讀懂它的人。海上鋼琴師一部傷感的電影。

一段輕快的薩克斯結束帶出的是冒着黑煙的巨大的遠洋輪船。先前的寂靜瞬間被轟鳴般的歡呼聲所代替,遠處的自由女神靜靜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揮動手臂的人羣,人們即將踏上陸地或者是踏上他們的另一個未知的旅程。

1900一個特殊的名字,不經意的被添煤工人發此刻鋼琴架下,沒有過多的懸念,就是一個被拋棄了的孩子。然而這個小插曲卻能夠看做是一場特意的安排,一個預示着成爲鋼琴天才的鋪墊。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愛1900,他教他讀書,像對待親生的兒子一樣照顧他,然而幸福的日子總會離去,一個人也必定會經受一些磨難纔會更加成長。Dannyboodman的死訊是1900成長的有一個契機。影片中失去親人的1900靜靜地靠在窗邊看着眼前翻滾的大海,這也似乎預示着他一生將於大海牽扯不清。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師,沒有別人的指導卻能無師自通的彈奏出如此美妙的音樂。他從沒踏上過陸地卻透過收音機瞭解各地的風俗人情,以至於把剛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己的追求,他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樂,在影片開場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領着吐得一塌糊塗的max進入大廳,搖搖晃晃的船上他卻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穩當,出人意外的主意卻給人帶來了莫大的快樂,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鋼琴隨着大海的翻滾在大廳中無拘無束的遊離,滑行。差點砸到腦袋的大吊燈,被破門而入氣的吹鬍子瞪眼的船長,一切的一切那麼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礦堆上還是依舊的談笑風生,這是否就是真實的1900。他遇到過真愛,想要爲此付諸行動開始他的另一個生活,但是故事往往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完美,或許到此刻我還在疑惑爲什麼下船對他來說是如此的可怕,記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爲他會帶着對那個女孩的愛而去找他,但是他的腳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彷彿站了一個世紀,一個足矣讓他思考完善的時間,他說陸地沒有盡頭。”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覺得安穩。

吹着康恩牌小號的max也就是整個影片的線索,他引導着我們進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着1900傳奇的一身,新的出發,他用他的小號成功的在船上謀得了職位,暈船讓他偶遇了1900,最後的賣小號讓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讓他跟1900有牽扯不斷的聯繫。

有時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爲吸引我們眼球的一個賣點,正是因爲天才的隕落才讓我們感到扼腕嘆息,一個小小的孩子在沒有理解專業訓練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樂。這個在影片中仍然是一個謎,或許正是因爲導演的沒有直接點出我們才能更加的迷戀這個彈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賽又一個成爲我們瞭解他技藝的媒介,與鋼琴大師的比試,雖然一開始就明白故事的大概發展走向,但是令我驚歎的是影片中的演員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將鋼琴演奏的如此之極致,或許是作爲一個鋼琴的外行人來評價海上鋼琴師這個場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這一段也十分緊張,會讓看的人一時喘但是起來,似乎到處都瀰漫着令人窒息的氛圍一種從兩個比賽者身上散發出來逼人的氣場,他們那時候是強大的,個性是1900的表現,就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

輪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個影片也是在一艘遠洋輪船上發生的人們因踏上陸地而興奮,而他電影的主人公1900卻選取永遠的留在船上,等着時間流逝等着船漸漸老化,等着人們漸漸遺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靜靜的消失,就像他靜靜的躲藏在廢棄的遊輪中等待毀滅,在油輪中成長,在遊輪中度過他的歡樂時光,海是寂靜的又是波濤洶涌的,他是屬於大海的,輾轉於各個國家,卻從未離開船一步,那最漫長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間的停頓,陸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但是就像中國的浮萍一樣,離開了船離開了海他就沒有了根,在期間也有動搖是不是他的膽量不夠,沒有人清楚,也沒有人會理解,在影片的開始他了句話是從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也不會被人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