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甲午戰爭觀後感600字

甲午戰爭觀後感6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本文爲大家整理了甲午戰爭觀後感600字,僅供參考!

甲午戰爭觀後感600字

  篇1:甲午戰爭觀後感600字

《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讓我內心深深地受到觸動。

鄧世昌在劉步蟾家人的幫助下進入學堂,一鳴驚人。李鴻章上交奏摺,想讓一些青年出國深造,光緒皇帝同意了。與此同時,中國預訂了英國製造的兩艘軍艦。幾年後,他們學業有成,鄧世昌代表朝廷來到英國接回學子,並將兩艘鐵甲艦開回祖國。日本明治野心勃勃,一心要奪得臺灣島、澎湖列島、尖閣諸島。他省吃儉用,歷經七年,買下了當時最先進的快速艦。而中國的東洋艦隊,連一點子彈都沒添,軍費都被貪污了。光緒皇帝也想買快速艦,可慈禧掌權,對他說:“現在這麼和平,用不着買。”真是腐敗到了極點!

“每一場海戰,都關係到兩個國家的命運。”甲午戰爭開始了!鄧世昌駕駛“遼遠號”,向日本軍艦猛烈開火,小小的炮膛好像容納不下滿腔的怒火。而日本的快速艦發揮了它的優勢,我們的炮彈有時打不到它,漸漸地,日本局勢大好。僅三個小時,中國損傷了四艘戰艦,主將帥戰傷,子彈用盡,一片混亂。在這樣的情況下,鄧世昌義無反顧,大喊:“掛衝鋒旗!”“遼遠艦”像一條火龍,決心要和日本主帥艦相撞,但“遼遠艦”還沒到,就已被擊沉。艦在人在,艦亡人亡!鄧世昌英勇犧牲。此刻,劉步蟾駕駛的船也已被擊成重傷,日本發書,勸其投降,劉步蟾拿出槍,大聲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斃而亡

甲午大海戰,敲響了警鐘。當時的社會多麼的黑暗,慈禧專權,大臣們都欺騙皇帝,朝廷如此的腐敗。爲祖國的浩劫而感到悲痛,希望歷史不會重演,中國這頭雄獅不能再沉睡了,總有一天,它要向全世界怒吼。

  篇2:甲午戰爭觀後感600字

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華的甲午戰爭。9月17日,海戰爆發了。北洋艦隊在水師提督丁汝昌的指揮下,與日軍展開了殊死的較量。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最爲突出。這時丁汝昌所乘的“定遠”號不幸中彈,帥旗被擊落,丁汝昌負了重傷。鄧世昌見帥旗受損,北洋艦失去了統一的指揮,就在“致遠”號掛上帥旗,指揮其他戰艦統一對敵,保護“定遠”號。

不幸的是,“致遠”號和日軍對戰時,被一枚魚雷擊中了!一聲巨響,“致遠”號頓時火光沖天,艦身緩緩沉入大海,艦上的所有官兵歲戰艦一同沉沒。

這次戰爭的失敗,使我國失去國際地位、遼東半島、臺灣島、兩億白銀、北洋水師、洋務運動破產等等。

後來,我想了想失敗的原因,有兩點:一、從力量對比看,日本及其支持者實力強大,清朝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弱於日本。日本明治維新成功,各方面日漸強大,已是現代化國家,清朝中國還停留在農業社會,各方面還比較落後。二、當時清政府主要負責人李鴻章等人一味依靠外國調停,沒有把立足點放在自身力量上來,並一味信奉唯武器決定論,這是戰爭失敗的思想原因。

最後,我想說:“我們在新世紀的曙光下,腳下踩着多少革命志士拋灑過熱血的土地。如果不是他們的犧牲,怎們會換來一個嶄新讓世界過目想看的中國。中國的發展靠我們,而我們心中的熱血奔騰,胸懷大志。革命的精神傳承給了我們,我們必須接受併發揚光大,全完成歷史的使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一箇中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不忘國恥。對,不忘國恥揹負着歷史的使命。心中的戰火難以平息,讓我們爲中華民之崛起而讀書!”

  篇3:甲午戰爭觀後感600字

啊,我終於感受到了中華人民強烈的愛國精神:哎,清朝真不是一般的腐敗!

這部電影主要說的是十九世紀末,也就是戰爭之後,日本公然擊沉我國船隻“高生號”,並於一八九四年在中國領海公然挑釁生事。

北洋大臣李鴻章及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畏懼日寇極力主和。日本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百姓平民們無辜遭難。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爲代表的愛國主義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對日寇的囂張氣焰,毫不畏懼,堅決要求和日寇作戰。但李鴻章藉口保存我軍實力,多次拒絕官兵的請戰要求,鄧世昌還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愛國官兵和百姓住戰聲一浪高過一浪,李鴻章被迫啓用鄧世昌。北洋水師總兵劉布蟾貪生怕死,在海戰中故意打錯旗號,使北洋艦隊旗艦被日本兵擊沉。鄧世昌率領“致遠”號代替旗艦指揮作戰,全艦官兵英勇作戰,擊中日本軍旗見“吉野”號。戰事越發越激烈,但我軍子彈卻已用光。作戰形式非常不利。鄧世昌決定,直接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遭遇魚雷,全艦官兵以身殉國。

這部電影是我國曆史上的悲劇,鄧世昌爺爺的英雄本色:他憂國憂民,他可以冒着殺頭的罪名向洋鬼子們開槍開炮,我心裏真是痛快,打得好!滅了洋鬼子的囂張氣焰,震我國威。但看到方大人向洋人投降,舉白旗,我很憤怒。清政府太腐敗了,方大人也丟了我們中國人的臉。鄧世昌爺爺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像鄧爺爺一樣,勿忘國恥,振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