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馮志遠》觀後感

《馮志遠》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導讀:雙目失明的主人公馮志遠在他最後一堂課上講的一番話,聽到這裏,我感動得熱淚肆流……我的靈魂被深深地觸動了,就爲馮老師那執着的敬業精神,就爲馮老師四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獻,就爲馮老師不顧眼疾,仍然備課、上課……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的觀後感,歡迎參考閱讀!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馮志遠》觀後感

  篇一:馮志遠觀後感

今天,我帶着學生觀看了電影<馮志遠>,被片中主人公那崇高的人格深深的折服,感動。我想,同樣作爲教育教學工作者,馮志遠爲了教育事業,爲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的爲學生耕耘着……

當看到他雙目失明後,爲了能和心愛的學生在一起。爲了能給他們傳授更多的知識時,央求校長能讓自己繼續工作。我不由的悄然淚下,我爲在課堂上瀟灑自如,到背如流的講授<<岳陽樓記>>而感動,此時我的內心當中充滿了對他的崇敬,“可敬的老師” “偉大的老師” 。你真了不起。

當學生悄悄頭看我的表情時,我沒有掩飾自己。任自己的感情流露,讓淚掛滿面頰,讓學生看到真實的自我。在馮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教師的光榮,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今後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方向,。雖不能像馮老師那樣,將畢生經歷投入到教學中,但會以極大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最終能找到自己生命的真諦……

  篇二:《馮志遠》觀後感

週五下午,和孩子們一起觀看了電影《馮志遠》,被馮志遠的那種捨己爲人、爲教育事業無私奉獻、忘我工作 的精神所深深打動。他爲教育事業獻出了自己的青春熱血, 40 多年紮根在大西北的沙漠裏,只爲改變孩子們的命運,卻不能照顧自己的妻兒,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是常人所無法做到的。作爲丈夫和父親,他是不合格的,但是作爲一名人民教師,他應該是問心無愧的。但是他說“作爲一個教師,我愧對自己的學生,因爲從此以後我再沒有給他們提供知識的能力。 ”聽了這句話,心裏有種酸酸的感覺,好像有種東西在竄動,那就是——感動。那種感動真的是油然而生。

最讓我難以忘記的一幕是在馮志遠失明的那一刻,他還要堅持上完沒有講完的那一課《岳陽樓記》,那一課,孩子們聽的是那麼認真,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讓我深深地懂得了什麼是蠟炬成灰淚始幹!

  篇三:馮志遠觀後感

公共事業局組織我們全區教師去濱海一中觀看電影《馮志遠》,心想就是一部普通電影。可是看完之後卻被這部電影深深的打動了。蠟燭成灰淚始乾的詩句頓時涌上心頭 ,心中的思緒隨之飄動。

1958年的冬天,28歲的馮志遠聽從祖國的召喚,他毅然放棄了大上海安逸舒適的生活,來到西北邊陲寧夏支教。2001年夏天,71歲的馮志遠離開了寧夏。誰也沒有想到,在西部的土地上扎得如此之深,42年啊!充滿了他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對學生的摯愛。

上《海燕》一課,聲情並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到具體的情景中去,課堂上激情飛揚,把自己融化到教學的情境中。馮老師總是鼓勵學生,善於發現學生閃光點。

馮志遠早年就被確診爲視網膜色素變性,俗稱“夜盲症”,據說這種病目前還沒有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千萬不能用眼過度。可馮志遠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備課、批改作業,以至他雙眼的視力每況愈下,最終導致雙目徹底失明瞭。這沒有影響到他進入學校,拄着一根細細的竹竿艱難的走上講臺。雙目失明的馮老師飽含激情的朗誦,真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最好體現 。見此情景,我的眼前一片模糊,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在漆黑的日子裏,馮志遠的內心是明亮的。

病榻之上的馮志遠依舊不忘教育事業不忘學生,說:“如果現在還讓我當老師,我依然願意。雖然我看不見學生,下不了牀,但我還能說話,我可以爲學生們講講歷史,講講做人的道理。”馮志遠的精神感動着每一個人,激勵着每一個老師。

  篇四:馮志遠觀後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一信念支撐着你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馮志遠,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名字,叫響了整個中華大地。

有人說你像海燕,如海燕一般的在蒼茫的沙漠中展翅翱翔,不畏艱難。在寧夏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留下了你奮鬥的足跡,細數每一個你跟學生在一起的日子,我相信你一定是幸福的,因爲你曾經說過:一輩子最快樂的日子就是和學生在一起的時光。

也有人說,你像明燈,驅除了夜的黑暗,彰顯了人性的光明。馮老師,你還記得你離開鳴沙中學的情景嗎?你用心點亮的心靈之火,照亮了你前行的路。這一路走來就是四十多年,而你卻走得如此坦蕩、走得無怨無悔。

“生命應該有所堅持,而生存可以隨遇而安”。這不正是對你一生的最好總結嗎?在三尺講臺上你用豐富的知識和高尚的人格鑄就了生命的輝煌。默默無聞、甘於奉獻你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華美的生命樂章。師愛無痕、大愛無言。你不是海燕,漫天的風沙卻阻擋不住你前行的腳步;你不是明燈,寧夏的枸杞卻因你而更加火紅。

前方的路,依然在腳下延伸,你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亦如這腳下的路,無止無盡。一位哲學家說過:“人的一生只有三個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無奈,今天叫無畏,明天叫無悔。馮老師,此刻的你已年過花甲,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不知道還能不能想起寧夏漫天的風沙,會不會記起風中悠揚的駝玲,記起你雙目失明之後慷慨激昂背誦的<岳陽樓記>,記起那個名叫”張建華“的學生。平凡孕育了你的偉大,從教的人生你有淚無悔。

”勤勤懇懇、默默無聞“這是老黃牛的精神;”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這是蜜蜂的精神,燃燒自己,照亮了別人這是蠟燭的精神。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有一種精神支撐着它。教師的存在呢?不正是因爲有了像你一樣師德如海的精神嗎?

大愛無言,永照千秋!

  篇五:馮志遠觀後感

這個星期天,我和同學一起觀看了電影《馮志遠》,觀後,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什麼叫做辛勤的園丁,由此啓發到什麼叫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真實寫照。

馮志遠老師真像沙漠中一株生命力極強的沙棗樹,他紮根在沙漠地區的中學裏工作。爲了培育學生成才,他年復一年默默耕耘着,奉獻了自己一生寶貴的青春與年華。

在電影屏幕上,我看到了西北大沙漠上是多麼的沉寂,多麼的荒涼。一位來自上海年僅28歲的馮志遠老師騎着駱駝,帶着簡單的行李來到了鳴沙中學支教。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教師,懷着崇高的理想,追求不息的信念,在艱苦的環境中不怕一切困難,迎難而上,不計較個人的辛勞,滿腔熱情,全身心撲在沙漠地區的教育事業上,培育了一萬多名學生。這彷彿是優良的種子,給沙漠增添了無限的希望!

尤其令人感嘆的是馮志遠老師由於長期在惡劣的條件下工作,眼睛嚴重受損。是他,每到晚上,就在昏暗的煤油燈下,一手拿着放大鏡,一邊認真備課,爲學生批改作業。最後雙目失明。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學校領導爲了照顧他,不用他再上課,但馮老師對教育工作”癡心“不改,仍然讓學生攙扶着,他憑着過硬的教學本領,堅持在講臺上爲學生講課,傳授知識,深得學生的尊敬、愛戴。

沙漠地區的生活非常艱苦,在經濟困難時期,他爲了不讓學生曠課,把自己唯一的晚餐——(幾個番薯)讓給了學生吃,還有帶着學生在沙漠中艱難跋涉,尋找沙棗樹,把打下的沙棗讓給學生分享。

他艱苦工作42年,在人生的長河上只是一彈指間,但是對於一個人來說,42年就是一個人的大半生!馮志遠把他的一生精力都獻給了寧夏的教育事業,獻給了西部的孩子們。他就像沙漠中的一株沙棗樹——頑強、奉獻。

年界70的馮志遠由於身體的原因不得不離開講臺,離開他工作了大半生的寧夏。在學校大會堂上,他講的最後一堂課得到了全場的轟動,受到了人們最真摯的歡迎和最衷心的感謝!

《馮志遠》這部電影深深地感動了我,教育了我。我也是一位中學生,回想一下,我讀書的中學與沙漠地區的中學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我也有像馮志遠一樣的老師教育我們,可我們卻不去珍惜。

現在,我終於知道了,我應學習寧夏學生那種刻苦求學的精神,好好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不堪學習上的一切困難,努力奮鬥,茁壯成長!

  篇六:《馮志遠》觀後感

我是個感情很脆弱的人,平時最怕看帶有傷感色彩的影視節目,當馮老師的學生王澤娟講到他們幾位同學陪同老師回長春老家的情景時,抑制許久的眼淚奪眶而出,一發不可收拾,都被深深地感動了。當年青春瀟灑、意氣奮發的弟弟,時隔多年再次回來卻是步履蹣跚,雙目失明的老人,他的妹妹驚呆了,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馮老師患有眼病,但爲了他的學生,他放棄了治療,醫生勸他休息,他仍堅持備課、上課。直到雙目失明仍在學生的攙扶下走上講臺,用他淵博的知識澆灌學生的心田,這是世間最無私的愛,是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是對學生的無償關愛。

作爲教師,我們也曾信誓旦旦,自認爲和學生的關係很融洽,但那隻限於對好孩子的欣賞。同馮老師相比,我們缺失的是真正的愛,是對所有孩子的愛。有了馮老師這種對教育事業的執着,有了馮老師這種對學生的真愛,也許我們的學困生就會減少,我們的課堂就會妙趣橫生,我們的學生就會變得更加可愛。

馮志遠老師給我們帶來太多的感動,他爲了一種大愛捨棄了小愛:他愛西部,紮根寧夏42年;他愛教育事業,47年的執教生涯桃李滿天下;他愛孩子,失明、癱瘓後,他的第一個願望仍然是”我願意一輩子和我的學生在一起“。但是,他捨棄了上海的安逸生活,怠慢了對妻兒的照顧。在他對這種大愛的幾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踐行中,他實現了投身教育的理想,40多年後仍收到他的第一批學生的牽掛,他的故事感動太多太多的人……

感動的後面應該是行動,這是一個我們身邊的英雄。我們應該深刻領會行動所蘊涵所體現的精神,從他的行動中尋找並追隨他與時代相契合的足跡。

以我的粗淺理解,我認爲我們要學習馮老師的堅忍、堅韌和堅守。在貧困中,他甘於清貧,樂於奉獻,在家人的不理解中,他把無私的愛和知識傾注給了更多的孩子,他的堅忍使我從內心生髮出莫大的尊重和敬意。在疾病的折磨中,在生活的困難面前,他堅韌的毅力感染着他的學生們,也感染了得知他事蹟的所有人。馮老師是東北師大的畢業生,他用他的經歷告訴我們,他一直記得並在努力踐行着”勤奮創新,爲人師表“的校訓。他不僅廣博的知識令四十年前的學生讚歎至今,他高潔的品質更是影響了一批批學生,無論他們最後成了北大的教授,還是成爲工廠的修理工……

馮志遠老師在西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時候去了西部,在西部教育極其需要教師的時候留了下來,在今天看來,學習馮老師也同樣具有時代性。

  篇七:《馮志遠》觀後感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馮志遠》。電影講述了馮志遠老師在寧夏兩所偏僻的農村鄉鎮中從教43年,支援西部農村基層教育事業的感人事蹟。在環境惡劣、條件艱苦情況下,馮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地教學生讀書學習,還在生活上幫助他們,直到雙眼失明依然以堅強的毅力和信念無私地奉獻自己。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被馮老師的這種默默奉獻的理想信念和大公無私的高尚品德所深深地感動了。我現在才知道原來老師在課堂上上課是多麼辛苦,我真正地明白了爲什麼說老師是辛勤的園丁,老師就像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現在我們所學到的點點滴滴的知識,全都滲透着老師的汗水和心血,所以我們只有加倍努力學習,上課認真聽講,學好老師教給我們的知識,才能不辜負老師的辛勤勞動。

最後,我想對老師說:“老師,你辛苦了!”

  篇八:電影《馮志遠》觀後感

“同學們,我就要離開你們了,我講了一輩子課,今天卻不知所措。我愧對我的愛人,愧對我的孩子,更愧對你們,因爲我再沒有能力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你們……”

前幾天,我看了電影《馮志遠》。1958年,從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僅僅5年的馮志遠,辭別新婚妻子來到寧夏支援教育事業。他幾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華獻給了教育事業。馮志遠支教整整42載,他顧不上視力的惡化,起早貪黑爲孩子們備課,批改作業,直到失明,依然憑着記憶爲孩子們講課。他共教過1萬多名學生。退休後的近十年時間裏,失明的他每天義務爲孩子們輔導功課,直到身患腦血栓,不得不離開大西北,離開割捨不下的孩子們……這是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真誠的情感、真摯的愛。這是他對孩子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人民的愛,對社會的愛,對祖國的愛。馮志遠是一個平凡的教師,但他卻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蹟使我更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穫、一種享受。

教師是一個崗位、一種職業,但更是一種責任。馮志遠從教47年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爲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靠的是什麼?是一種清醒的責任意識。馮志遠的事蹟,感染人,鞭策人,激勵人。作爲馮志遠那樣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是我考慮問題的特定視角和對自己的基本定位。雖然,我不是老師,但駕校也算是一片教育沃土,所以,我也會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像馮志遠老師那樣愛崗敬業、不斷前進,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將自己真誠的感情奉獻給我的學員,力爭爲自己招來的每一位學員做好全方位的跟蹤服務工作,拉近與學員的距離,實現與學員情感上的交流,真誠地做好學員的良師益友。

  篇九:電影《馮志遠》觀後感

同學們,我就要離開你們了,我講了一輩子課,今天卻不知所措。我愧對我的愛人,愧對我的孩子,更愧對你們,因爲我再沒有能力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你們……”這就是把一生獻給了西部教育事業的人民教師——雙目失明的主人公馮志遠在他最後一堂課上講的一番話,令我感動不已。

9月19日下午,我與我的學生一起觀看了電影《馮志遠》。1958年,從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僅5年的馮志遠,辭別新婚妻子來到寧夏支援教育事業。他幾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華獻給了教育事業。馮志遠支教整整42載,他顧不上視力的惡化,起早貪黑爲孩子們備課、批改作業,直到失明,依然憑着記憶爲孩子們講課。他共教過1萬多名學生。退休後近十年時間裏,失明的他每天義務爲孩子們輔導功課,直到身患腦血栓,不得不離開大西北,離開割捨不下的孩子們……這是他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的真誠的情感、真摯的愛。這是他對孩子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人民的愛,對社會的愛,對祖國的愛。馮志遠是一個平凡的教師,但他卻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蹟使我更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穫、一種享受。

教師是一個崗位、一種職業,但更是一種責任。馮志遠從教47年,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爲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靠的是什麼?是一種清醒的責任意識。馮志遠的事蹟,感染人,鞭策人,激勵人。做像馮志遠那樣的合格的教師,是我考慮問題的特定視角和對自己的基本定位。我也會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像馮志遠老師那樣愛崗敬業、不斷前進,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將自己真誠的感情奉獻給我的學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實現教師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真誠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作爲良師,我是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人生道路的領航人;作爲益友,我要轉變居高臨下的師生態勢,堅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爭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篇十:電影《馮志遠》觀後感

“同學們,我就要離開你們了,我講了一輩子課,今天卻不知所措。我愧對我的愛人,愧對我的孩子,更愧對你們,因爲我再沒有能力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你們……”這就是把一生獻給了西部教育事業的人民教師——雙目失明的馮志遠,在他最後一堂課上講的一番話,令我們每一個在大屏幕前觀看電影的觀衆都感動不已。

影片根據1958年從東北師範大學畢業的教師馮志遠,辭別新婚妻子和在上海的優越工作來到寧夏,在寧夏中寧縣教書育人43年,培養出一萬多名學生的感人事蹟改編而成。影片通過講述馮志遠在寧夏期間點點滴滴的感人事蹟,生動地展現了他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無疑,這部電影是成功的!影片用藝術的手法剪取了馮志遠支教生涯中不同時期的幾個段落,運用人性化、平民化的敘事風格再現了他愛生如子、傳授真知,爲教育事業執著奉獻的“師魂”,催人淚下、感人至深。我想,影片除了光影運用的技巧,音樂配合的恰到好處之外,這部電影真正成功的原因應該是:馮志遠老師的事蹟!馮志遠老師幾十年如一日的感人事蹟撼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

馮志遠老師說:“這個電影不止是我一個人的,也記錄了我們那一代人在教育戰線上對國家、對民族的情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們那一代人的生活理想和座標。”今天,我很自豪自己是以教師的身份聆聽馮老師這段話。無論時代怎樣前進,世界怎樣變化,總是需要有無私奉獻的教師來培育祖國的下一代!

也許我們得到的很少,也許付出很多時間很多精力看不到學生的進步,得不到家長的理解,每天的早出晚歸,忙忙碌碌,信念也會產生動搖,心裏也會產生疑問:爲什麼要選擇這個職業?但是今天,我不會再這樣問自己!因爲我看到了更偉大的靈魂,更高尚的人格!因爲“教師”這個我們共同擁有的名字,讓我的心底充滿了自豪感和驕傲感!我想,終我一生也做不到馮老師這樣偉大,但是我會仰望馮老師這個偶像,不斷充實自己,爲教育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有一種人格,叫做萬世師表。有一種經歷,叫做無悔人生。有一種情懷,叫做鞠躬盡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