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800字大綱

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80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導語: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人,有人很平凡,有人生活在萬衆矚目之下,有人經歷衆多坎坷,但他們,從沒有輕言放棄,都在努力地向着美好奔跑,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朗讀者》第十期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800字

  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1】

前段時間,朋友圈總被《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刷屏,人們不約而同的誇讚董卿美貌與才華兼具,在主持節目時散發由內而外的氣質,的確,這位董美女活成了女人最美麗的樣子。隨之,董卿又首做製作人,推出來《朗讀者》現象級的節目,又一次刷屏了朋友圈。

懷舊依然是刷屏朋友圈的主要推動因素,很慶幸地是仍有許多的懷舊者。在如此浮躁、快速的年代,人們依賴新聞客戶端、朋友圈、微博、訂閱號獲取知識,鮮有人靜下心來拿起書本閱讀,不管這股文化風能刮多久,懷舊古詩詞,倡導閱讀這種現象是值得推崇的,也讓人對美貌與才華兼具的董卿肅然起敬,至少,需要有一羣號召力的人來掀起這股文化風。

誠然,我認真地看了第一期《朗讀者》,令我熱淚盈眶的便是翻譯家許淵衝先生。曾將《詩經》、《楚辭》、《唐詩》、《宋詞》、《西廂記》、《牡丹亭》等中國文學名篇翻譯成英語和法語,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文學翻譯獎”。

中英互譯、中法互譯,這種難度可想而知,需要深厚的語言功底,對國與國之間文化底蘊的理解,與語法、韻律的運用自如。像詩歌這種翻譯難度,對我而言,理解詩歌都是極不簡單的過程,可以想象把詩歌翻譯成英語、法語,不能着眼於簡單的字譯,要理解詩歌,要保持詩歌的韻律美,還要保持符合英法詩歌的韻律美,這是一項多麼令人欽佩的工作啊,文化差異、錙銖必較,而許老先生,搭建起了一條東西方文化的橋樑。

先不管許淵衝先生曾獲得的殊榮,鮐背之年的他活的像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人,回憶起20世紀三十年代的翻譯生涯,白髮蒼蒼、步履蹣跚的他眼神中依舊閃爍着囧囧有神的目光。96的他講起話來依舊鏗鏘有力,回憶起翻譯的第一首詩林微因的《別丟掉》,這是一首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詩,用來緬懷因飛機出了意外事故的徐志摩,林徽因走到徐志摩的故鄉,觸景生情,一樣是隔山燈火,只有人不見,夢似地掛起。一講到此,許老先生頓時眼淚盈眶,情緒傷感不能自已。當時他翻譯這首詩是爲了獻給他喜歡的一位女同學,只不過,當他把信寄出去的時候,這位女同學已經有喜歡的人了,50年後,他才收到回信。

他自己評價到:“所以有時候生活,失敗有失敗的美,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賞。你想這個事情,我並沒有成功,回憶起來,仍是很美麗,而我認爲,人生最大的樂趣,是創造美、發現美。所以我爲什麼說我翻譯的同樣一句話,我譯的比人家好,甚至比自己的更好,這就是樂趣,這個樂趣很大,別人是奪不走的。

誰能想到96歲的他依舊不能停止翻譯工作,每天要翻譯到凌晨3、4點鐘才入睡,他從英國一位詩人的詩中得到靈感:“一切辦法中的最好的辦法,延長我們的白天,延長白天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從夜晚偷幾點鐘。”雖然從現代的角度來看,熬夜的方式不受推崇,但這種生活態度,年輕人尚不能及其的.萬分之一。

董卿對他是這樣評價的:“我今天在這樣,跟他面對面交流之後,我很喜愛他,我就覺得,他怎麼還能有,這麼充沛的情感,不僅僅是精力,是情感,在說到某個動情處的時候,立刻就熱淚盈眶,你知道熱淚盈眶是年輕人,或者說心還年輕的一種標誌,這就說明他的心,還是那麼年輕,而且一說到翻譯,他真的是樂在其中,你跟他說什麼,他都給你繞回去,饒到他想說的那件事上。

他在2004年的時候被診斷出有直腸癌,醫生說他只有7年的生命,2017年的他96歲,突破了醫生的預言,並且身體狀態良好。且在2014年,醫生預言的大限之年獲得了他翻譯的最高成就獎。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所以說人的生命是可以自己掌控的,因而需要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我活着的一天,就翻譯一天,翻譯一件作品,便是一件。他目前仍在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仍有30多本需要翻譯,他說:“如果我能活到100歲,我計劃把莎士比亞翻譯完。這種心態,是不懼怕死亡的,這樣的活着,纔算是活着。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

  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2】

今年以來,《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電視節目的走紅,又一次激發了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很多年輕人放下手機遊戲,捧起唐詩宋詞,走近古典名著,重溫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更多閱讀傳統文化,將讓我們更有民族認同,我們的文化自信也將更有根基。與此同時,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纔有更高質量的交流互鑑。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着超越時空的智慧。當今世界,和而不同、推己及人、兼善天下這些蘊含在中國經典中的理念,正在得到創新性的繼承,也在促進國際關係良性互動方面發揮着積極影響。我們有理由更加深入其中,爲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而發掘更多智慧養料。

回首歐洲啓蒙運動時期,當伏爾泰、萊布尼茨等歐洲思想家們拿到來華傳教士們翻譯的《論語》《老子》等中國經典的時候,如同發現了智慧的新天地。長久以來,中國傳統經典一直吸引着世界範圍內追求智慧的人士。隨着中國國力日益強大,中國傳統文化也受到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紅樓夢》《牡丹亭》等中國古典名著,以及介紹中國哲學、歷史和其他傳統文化的書籍等正日益引發外國人的閱讀興趣。

放眼全球,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閱讀傳統文化經典。猶太人在書籍上塗上蜂蜜,讓孩子從小養成對讀書的喜愛,傳爲教育佳話。歐洲人對古希臘文化的尊崇,德國人對歌德、海涅等作家作品的喜愛,顯示的也是他們對自己精神家園的真誠守護。

值得注意的是,與一些閱讀大國相比,我們在閱讀熱情和閱讀量等方面還存有不小的差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歐美國家年人均閱讀量約爲16本,猶太人更是高達64本。而在我國,由多個機構統計出的該項數據沒有一個超過年人均5本,對傳統文化的閱讀量就更少了。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讓我們轉身覓來處,更加深入中國傳統文化寶庫,期待更多的中國人“腹有詩書氣自華”。

  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3】

看完了央視綜藝《朗讀者》的第四期,每一期都會收穫不同的感動。

看第一期“遇見”,孤陋寡聞的我才知道“無國界醫生”這一概念,我知道有人爲了信仰,爲了拯救他人的生命,而選擇到武裝衝突頻發地區。看到風趣幽默、始終保持純樸之心的許淵衝老先生,看他談到林徽因而動情、哽咽時,我的心也停了一下,我是那麼羨慕這位老先生啊,他一直保持着年輕和熱血。而這個社會上的許多人,包括我,在年華尚好時就高聲叫嚷着“我心已死”,說這個世界太無聊,仔細想想,纔不是世界無聊,是我們失去了熱血和青春之心。還看到周小林和殷潔的愛情,聽他們讀朱生豪先生的情書,那真真是一種享受啊!誰說愛情都是假的,我看這世上也有很多最美好的愛情啊!

第二期中蔣雯麗幫助艾滋病病人十餘年,她讀林清玄先生的《百合花開》時,我看到的蔣雯麗不是演員蔣雯麗,而是愛心大使蔣雯麗;楊乃斌讀《不爲什麼》時,我從頭哭到尾,我覺得自己是個懦夫,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一多我就會抱怨就忍不住地想放棄,可是看一看楊乃斌,他多麼堅強啊!是,對,他讀的不好,他讀的差,他吐字不清,可是,他能大膽地讀出來,他能說出來,那就是最大的勝利啊!

第三期中,看到秦玥飛哥哥時,我是真的感到羞愧。他們來自名校,他們本可以接受我這樣的普通人看來是高福利、享清福的工作,可他們選擇的是將青春奉獻給土地,奉獻給貧窮落後的農村,他們纔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第四期中,當主持人董卿和倪萍擁抱時,當董卿說出自己對倪萍前輩的記憶時,當倪萍給董卿一束花時,我情不自禁地鼓掌,我覺得這纔是高手之間的對待方式啊――謙遜有禮,各自散發最美的光芒,不用壞心眼阻擋對方。

而不是一上來就各種搶鏡頭,當着媒體觀衆說“我們關係很好,我很尊重/喜歡她”,然而背後卻是互相掐架,買熱搜,搏出位,各種三歲小孩的把戲。胡瑋煒也是節目給我的一個驚喜,作爲共享單車使用者的我,看到胡瑋煒時由衷的佩服,長相美麗、年輕有爲又富有創新思維,她真的將自己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這一期最後的趙家和教授是賺我眼淚最多的嘉賓了。尤其是看到那些上場朗讀的孩子中,有考上中國人民大學的,有考上北京大學的,我十分欽佩趙家和教授,感恩趙家和教授――即使我沒有受到過趙家和教授的幫助,我也依舊感恩他,感恩他改變了那麼多孩子的命運,感恩他讓這個社會多了些希望。

“他燃盡了自己,了無遺憾,但他的精神燭照世界,永不熄滅。”

我想,這是《朗讀者》目前爲止帶給我最大的感動――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人,有人很平凡,有人生活在萬衆矚目之下,有人經歷衆多坎坷,但他們,從沒有輕言放棄,都在努力地向着美好奔跑,都在努力地燃燒自己去溫暖這個世界。也以此,激勵我更加努力。

但是,不得不提出來的是,這個節目在我眼中還是有些不足,比如兩個演播室,董卿得走來走去;比如剪輯有時候剪的太突兀,我作爲普通觀衆都能看出來答非所問,這就有些尷尬了……等等

“瑕不掩瑜”在這樣一個娛樂至上、衆人心浮的時代,有這樣一個文化節目,安安靜靜的,也是一件值得很多人開心的事情。

自我剖析:社會經驗很少、淚點低到看到有賊拉惡狠狠的小哥哥給了路邊小貓一樓吃的我就會有些淚目的程度、純種中國腦殘粉(說這些的原因就是,我和大家不是完完全全相同的人,有些感受你有我沒有,或者我有你沒有,這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