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失孤》觀後感範文

電影《失孤》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9K 次

導語:電影《失孤》講述了1998年,雷澤寬兩歲的兒子雷達丟了,雷澤寬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尋子之路。一路上雷澤寬歷經艱辛,還認識了四歲時被拐修車小夥曾帥。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帶着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自己的尋子之路。小編收集整理了這部影片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失孤》觀後感範文

  《失孤》觀後感1:

一直很期待這部影片,看過之前的宣傳片、花絮。一閃而過的畫面,輕觸了我內心的那根柔軟的弦,不經意間,被它一點點、一點點,融化、沾染!

重慶的初夏,並沒有火爐般的燥熱。初夏的夜晚,冷風絲絲從窗臺拂入,屋子裏多了些涼意。打開電視,界面更新熱門的推薦裏面看到了我期待已久的《失孤》,於是,這個初夏的夜,陪着孩子,我們一起安靜地靜坐在沙發上,看着故事悄悄地,慢慢地,發生。

故事原型是一個被拐兒童的父親老雷,在兒子走失後,走遍大半個中國,騎着摩托車,尋找兒子的故事。在尋找兒子的過程遇到的種種困難,艱辛,這個偉大的父親,都在用一個信念支撐着他自己,那就是堅持。以前很少關注這類人羣的故事,而當我以一個觀衆姿態看到老雷,作爲一個父親,作爲一個失去孩子父親,那種茫茫人海,十三億人口裏面去尋找自己的孩子,尋找滄海那一粟時,我內心五味雜陳。老雷,雖然他是一個受害人,但他起碼也是幸運的。起碼他漫漫十五年尋子路,觸動了導演,把他的故事,通過電影的形式,告訴了我們千千萬萬的人。也許將來的某天,他的孩子,也會知道,他原來有這樣一個愛着他的爸爸,他還有另外一個家。然而,很多被拐兒童的命運,並非都如電影裏刻畫的那麼美滿。那些無辜的小孩,他們都曾是爸媽手心裏的寶。然而因爲人販子喪失人性的貪慾,他們缺失了太多正常孩子應該有的人生。比如:快樂的童年,親密無間的親情,無私的父愛母愛.......

劇中,有一個情節特別讓我感動,老雷在尋子途中那次突發的車禍,當時老雷的臉上也擦傷了,車子也破損嚴重。當他被人救醒後,他眼中的平靜,那個眼神,讓我看到他尋找孩子的那種執拗的力量。最讓我動容的卻是他拿起針線,縫補在車禍時,不小心劃破印着孩子信息的廣告布。那長滿老繭的雙手,那顫顫微微的來回縫補,是什麼力量,讓一個父親,讓一個男人,在此刻,那麼的柔軟。看到他將破舊的廣告布一針一線縫補好時,他縫補哪裏是孩子的信息,他縫補的分明是希望。老雷,在途中,反覆提到的一句,他只有覺得自己在路上,纔對得起孩子。在同時,他結交到同樣身爲棄兒的曾帥,儘管此時曾帥已經長大成人,已經可以自食其力。通過曾帥對自己真實身份的嚮往,渴望成爲一個有身份證,有戶籍的正常人,過普通人的正常生活的嚮往。於是他們結伴,通過曾帥兒時模糊的記憶,鐵索橋、竹林、媽媽的長辮子。一次次在失敗中尋找,每當曾帥想要放棄的時候,老雷總是給予了曾帥繼續堅持找下去的力量。最後劇中曾帥終於如願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他的幸運,或多或少來自於老雷的堅持。一個男人的力量,一個父親的力量,原來可以這樣偉大。

影片的最後,老雷偶遇了一羣出山化緣的禪師,老雷虔誠地與禪師對坐,禪師的一番話,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語道盡了老雷這些年尋子路上種種因緣,也許老禪師的話,渡了老雷。緣來緣去,世事皆有定數,有緣,自會相見……

  《失孤》觀後感2:

符合女作家導演彭三源在以往編劇作品一向風格,《失孤》拍得很精準,很細膩,也很大氣,沒有刻意的苦情催淚,卻有一種真實的悲愴溢滿銀幕,沒有故作的艱深或宏大,卻有一番對塵世的唏噓,雷澤寬的摩托車輪,最終在綠色的大地上一往無前,就像生命的河流奔騰不息,尋子海報迎風招展,就像京劇中名將背後的靠旗,象徵着不肯妥協的信念,那一刻,所有對尋找還是放棄的執念、悔恨、焦急、絕望,都隨風散去,如詩般從容。

和以往的打拐題材不同,《失孤》從多個角度表現拐賣兒童這一敏感題材。一方面是父母的鍥而不捨,劉德華飾演的雷澤寬,騎着摩托不斷行走,詢問,探訪,歷盡苦難,15年光陰春去秋來,苦苦尋覓着兒子的消息。另一方面則是被拐兒童的生存困境,井柏然(微博)飾演的曾帥,是一位被拐的孩子,雖然在被賣到新的家庭後,也很好的長大,但因爲特殊的身份,沒有身份證,不能做火車、飛機,不能談戀愛不能結婚,所以無論如何也要尋根。

站在道德的角度上看,《失孤》有更鮮明的立場,通過“拐賣兒童”給受害者們一生帶來的創傷,非常明確的抨擊這種犯罪行爲。去年上映的打拐電影《親愛的》中,也表現過這樣的劇情,但卻是完全不同的方向。《親愛的》中,被拐走的孩子對拐孩子的人家產生依戀,拐孩子的母親在孩子的親生父母找來後成了被欺負的弱勢羣體,這些情節雖然站在人性的角度上想要顯得有情有義,但若站在道德的角度上看,卻未免顯得有點混淆了黑白

《失孤》的導演彭三源,爲了這部影片的劇本走訪過上百個真正的失孤家庭,因爲親眼見過那些失去孩子家庭的傷痛,所以導演沒有爲了展現戲劇的衝突,而強化那些拐賣兒童家庭的可憐。這本是隨便一個情節就能煽出淚來的現實主義題材,可以拍得很戲劇、很衝突,很類型化,就像《親愛的》曾經做過的那樣,但《失孤》堅守着道德的底線:拐賣兒童的行爲,不可以被原諒,否則悲劇就永遠不會結束。

爲了避免太多感人的故事,難以明說的情感影響觀衆的判斷,那些找不到孩子的家長最終決定放棄尋找再生一個新孩子的故事,也不會被選入《失孤》的情節中。這個世界上,像雷澤寬這樣耗盡一生去尋找孩子的父母有很多很多,而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和雷澤寬一樣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他們可能無數次的像問過天:“爲什麼會是我?爲什麼是我丟了孩子?”於是,影片給出了他們那個富有禪意的答案:“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緣滅。”也許是能給那些失孤父母的,最貼心的撫慰。

《失孤》另一個不同於其它現實主義題材的特點就是,用溫情去表現悲情。影片通過兩個人的邂逅、同行,讓一位尋找孩子的父親和一個尋找父母的孩子以特殊的方式相聚,雷澤寬和曾帥在同行的路上,經歷了很多溫暖的時刻,一起吃霸王餐被罰刷盤子又被老闆娘“調戲”,泡澡後把大腿壓在對方身上睡覺,在夜市裏因害怕彼此走丟而互相發脾氣,在打工洗車時的忽然互相潑水玩了起來,這些片段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如父如子”的畫卷,兩個失去了生命中重要一部分的人,在對方身上尋找到了一直渴求的感情,這是一種更特別的情感體驗,寫意,鮮活,極具真實感,沒有撕心裂肺的戲劇化的故事,貌似快樂的尋子之路背後,卻有着更大的悲哀。

雷澤寬在尋子路上捱過打,受過餓,摔過跤,上過當,卻始終沒有放棄,是冥冥中親情的'召喚,也是隻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父親的自我救贖,曾帥則曾在找到親生父母后,困惑於養父和姐姐的情義,對生父的生疏,這樣彼此對照,就是影片對現實的思考。從東方人的情感來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血脈深情,骨肉相連。可是當親人離散之後,怎樣面對,是像雷澤寬一樣苦苦尋覓,還是憑其自然,是一道沒有對錯的選擇題,而對於那些無法從內心深處原諒自己弄丟了孩子的父母來說,也許這沒有盡頭的千山萬水,纔是一種靠岸。

  《失孤》觀後感3:

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尋他,緣起;你不尋他,緣滅。;;題記

這是一部左岸的悲傷,這是一部人性的反思,這是一部父愛的無悔,這是一部親情的演譯!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父親15

年尋子的艱辛歷程,一張地圖,一個揹包,一輛摩托車,一件大衣,走遍了十幾個城市,途中的滄桑,旅途中的故事,旅

途中的堅持,是那麼的觸動心靈!

這部影片概論來說就是八個字:失孤、尋孤,遇孤,成孤。開頭影片那張可愛的嬰兒照片拉開了失孤的序幕,接着雷澤

寬悽苦尋孤的十五年風雨路,途中幫助四歲被拐的曾帥尋找到父母,縱使尋孤的路上仍然充滿着未知性,充滿着不可預見

性!可是正如那高僧所說: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尋他,緣起;你不尋他,緣滅。所以爲了緣起,雷澤寬依舊

踏上了尋孤的路程!這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責任還有承諾!這是愛的偉大!

這部影片揭露了左岸的悲傷,揭露了社會殘酷的一面!這個社會又有誰能爲被拐兒童買單!被拐兒童被稱爲黑人,因爲

他們是見不得光的,他們沒有戶口,沒有身份證,是不合法的存在,對於他們來說,不能高考,不能坐火車,不能做飛機

,不能去找工作,不能去旅遊!正如影片中的曾帥,因爲沒有身份證而不能高考!這是誰的悲哀!這又是誰的過錯!誰又

該爲此買單!這是社會的悲哀!這是人類的責任!人類爲此買單!

反思影片折射的社會問題,去思考,爲什麼?拐賣兒童,爲什麼?難道人販子是冷血動物麼!難道人販子就不懂得親情

的可貴麼!孔聖人說,人之初,性本善!那麼是什麼讓那些人販子失去了本心!是貧窮?不,不是!在這個高速發展中的

中國,哪怕是做苦力,也能掙到錢讓自己生存!那麼是什麼?是貪婪,是的,就是貪婪!因爲他們內心的貪慾,他們拋棄

了人性,拋棄了本真!

就像《七宗罪》中的一樣,人難以擺脫貪婪,這是人性的劣根性!那麼該怎麼辦!要怎麼做!是教育,還是文化發展,

還是經濟發展!無可厚非!必須加快經濟的健康發展,從而解決人類的基本物質資料需求,必須推進教育發展,加快解放

人類思想,轉變人類價值觀,必須推進主流文化建設!從思想的高度轉變社會!思想在行動之前!當然解決問題是很難的

!他是一個曲折的長期的過程!但是就像再長的黑夜也會有黎明,再遠的旅程也會有終點,所以,只要去堅持,就能看到

彩虹!

希望左岸的悲傷不再!

願世界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