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故宮》的觀後感

《故宮》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故宮》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故宮》的觀後感

《故宮》的觀後感1

一說起x城,我想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故宮了。故宮有着幾千年的歷史文明,故宮裏面曾居住過數百位皇帝,中國自成立以來,x城的故宮,都被世人所景仰。每年從世界各地來到x城,瞻仰故宮的人不計其數,這也是因爲故宮有它自己的內涵與文化。

這一年,我和爸爸媽媽三人,一同來到x,遊覽故宮,這讓我一生都難忘。故宮又叫做紫禁城,是曾經皇帝居住的地方,一走到姑姑面前,瞬間腦海中就只有兩個字“磅礴”,故宮的氣勢,不僅僅在於它的面積大,更重要的是,它給人的感覺,就是宏偉。

從午門進去,一穿過午門的城樓洞,眼界突然打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又一座宏偉的古建築,雖然我現在不能想起來它的名字,但是,它的氣勢,足以將我們吞沒。

整個故宮,都是有一些古建築羣所組成的,他們採用的建築方式,就連現在的人去看,也是非常巧妙的,足以見得,中華民族古人的智慧,是不可比擬的。

來到故宮,一定要看一看,曾經歷代皇帝和他的妃子們,所住過的屋子,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看過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奢華,什麼叫做皇室。這裏的字畫物件有數百件不少,每一件都可以稱得上是奇珍異寶,假如沒有曾經的八國聯軍入侵皇宮,這裏我想定然是更加輝煌燦爛。

故宮最講究的就是它的地磚,每一塊磚都非常的整齊,似乎這些磚就是爲了鋪故宮而生的,一塊一塊的地磚都是那樣合適,走在這些地磚上,既不會感覺腳趾頭的壓迫感,也不會感覺太光滑,走在地磚上的那一刻,讓我瞬間感覺到自己也曾經住在這裏。

故宮是凝聚着中華人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這裏也是古人給我們後人留下的紀念,我們一定要好好守護它,保護它,爲後代的子孫,留下一些我們悠久的歷史文明。

《故宮》的觀後感2

這週末,我來到故宮博物院,參觀了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紀念展,主題是“丹宸永固”。“丹”是紅色的意思;“宸”則指祖國的大好河山;“永固”,顧名思義,是永遠長存的意思。“丹宸永固”寓意祖國江山永遠長存。

我前來參觀時,正是日出之時,太陽平齊於地平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陽光灑在古樓的屋檐上,琉璃瓦被照射得閃着金光,一些純金建造的裝飾也閃閃發光,金碧輝煌,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園內有一羣鴿子站在屋頂上,眺望着遠方,陶醉在故宮的美景裏。

一進入展覽室,人山人海,看來展品肯定非常珍貴。這次紀念活動展出了許多珍寶,有皇帝所坐的寶座,還有皇后娘娘戴過的貂皮帽子,有燒香的青銅香爐,還有用一塊兒玉製成的玉璽,這些展品果然都名不虛傳,深得遊客們的讚歎和喜愛。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件寶物是金甌永固杯。金甌永固杯是用金子打造而成,上面刻有花朵紋樣。杯子兩側各有一條龍作爲杯子的把手,杯子上鑲嵌着許多直徑大於五毫米的珍寶和五彩繽紛的寶石,兩面分別刻有“金甌永固”和“乾隆年制”八個字。杯底以四隻大象的鼻子爲支撐點,耳朵較小,牙齒較長,看起來很是美觀。金甌永固杯小巧而精緻,和我們的手掌大小差不多,讓我不禁感嘆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也讓我感受到了我國當時的繁榮昌盛。

宏偉的紫禁城,經歷了六百年的風雨,見證了我們國家和民族六百年間的興衰榮辱。丹宸永固,它將繼續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我希望這些文物一直完好無損,讓後代子孫也能看到這一奇觀,感受到祖國的強大,爲祖國感到自豪!

《故宮》的觀後感3

有這麼一羣人,當其他人在工作事業上浮躁喧囂碌碌無爲時,他們卻在艱苦的環境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耐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奇蹟。

有這麼一羣人,當其他人在學習生活上壓力山大彷徨無助時,他們卻抱着捨我其誰的信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複製出一個又一個國家驕傲。

他們是誰?他們就是那些猶如“掃地僧”般的故宮文物修補者,貌似普普通通而個個身懷絕技。

當我看完這部紀錄片後,對大師們的只有敬佩和讚歎。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他們在修補各種文物上,付出了大量常人難以想象更難以做到的耐心。也正是靠着這份耐心,才修補好了許多原本破損的珍貴文物,是他們的勤勞和耐心,才讓後人能有機會在故宮欣賞到許多精美絕倫的文物,讓輝煌歷史再次重現。

紀錄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細心和信心;他們的眼睛銳利似鷹眼,細細的觀察出這個文物器械無法啓用的問題所在;用一雙雙巧手,自信的織出了精美的布匹,粘好了美麗的瓷器,修好了精緻的器械……

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細心找到自己學習和生活上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和提高;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耐心,踏踏實實爲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永不放棄;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信心,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這部紀錄片有一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解說詞:“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當今社會,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是對這個世界的最好逆襲。”

《故宮》的觀後感4

早上九點,火車到達北京了。出站之後有組委會的人接我們到達星光梅地亞酒店,以後幾天我要住在這裏,鋼琴比賽也在這裏舉行。辦完報道手續,就該吃中午飯了,我找到了我的同學趙茜喬,她也來參加鋼琴比賽。

下午我們迫不及待的就去了天安門廣場。出了地鐵站,走了沒幾步,雄偉壯觀的天安門城樓就出現在眼前,我們叫着、笑着衝向天安門,紅色的城牆,金色的房頂,在城樓的正中間,懸掛着偉大的領袖毛澤東的頭像,城樓的左邊寫着“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右邊寫着“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參觀完天安門,我們就去了故宮博物院。

順着天安門往裏走,就到了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先後居住過明清兩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是我國保存至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宮殿分爲前後兩部分,前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爲主體,文華殿、武英殿爲兩翼,主要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場所,俗稱“外朝”。後部包括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以及東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以及他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

故宮高大的城門,輝煌的建築,到處是高大的石獅子和雕刻的龍和鳳,處處顯示出古代皇帝的威嚴與尊貴。只是故宮裏特別冷,凜冽的寒風吹得我哆哆嗦嗦的。正好組委會的老師打電話要我們回去參加排練,我們就匆忙得趕了回去。

《故宮》的觀後感5

故宮是我國古代明清時候的皇帝住的地方,遊覽後感覺心思非常細密,建築非常宏偉。我們是沿着中軸線走的,所以裏面的建築沒有看完。

進入故宮,首先就是午門,那是故宮的起點,午門內就是真正的故宮了,依次是端門,在皇帝接見外人時,從這裏走出要把衣服,頭髮整理好,端端正正的去見人。

首先,故宮裏爲什麼沒有樹?這是因爲故宮裏的宮殿圍城了一個“口”字,如果種樹的話,口字裏面有木字就是“困”。預示皇帝不管朝政,國家落後的命運。而且不種樹更有利於皇帝在上朝時一覽全部。

乾清門外的獅子有何含義?在左手邊的是一隻母獅子,耳朵是沓拉着的,暗示女人不要管理朝中的事。右邊的公獅子腳下踩着一個繡球,預示皇帝會一統天下。

在故宮裏,最大的就是太和殿,因爲這裏是上朝的地方,要容納幾百人,雖然外面的廣場也可容納幾千人,這象徵着門面。中和殿呢是皇帝在這裏舉行一些小的活動,或者彩排比較重要的事情。保和殿就算是宴會廳,在有外國使者到來時,就會在這裏吃飯。

往後走就是後三宮了: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這裏是皇帝皇后住的地方,我們只能看到坤寧宮裏的一些建築,因爲很多東西都在以前被轉送到臺灣故宮了。所以看到的只有一小部分。

故宮是我國首都的中心點,也是國家一級保護景點。國家都已經這麼保護它,我們作爲公民,更應該保護這些古代的建築物,讓後代子孫們也能欣賞我過古代的宏偉建築。

《故宮》的觀後感6

談到《故宮》這麼一部紀錄片,除了膜拜我想不到更好的詞來表達我的觀後感!

說實話,看《故宮》之前,我在想是怎樣的勇氣讓導演敢去拍這麼一部紀錄片。故宮,紫荊城,古時的皇家聖地,這樣一座幾乎能代表中國的建築,在國人心中是神聖的,在西方人眼中是神祕的。要想記錄他的獨特之處,展現他的魅力。這着實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與其說是藝術創作,我想整個攝製組更多的是自己的使命,一個文化傳播者,一個傳媒人的使命。

看完這不紀錄片,我被震撼到了,長鏡頭,延時拍攝的運用令人敬佩!這麼一部紀錄片展現故宮的魅力,我覺得足夠了!片中皇家聖地的莊嚴和神祕完全展現在觀衆面前。

由於故宮的特殊性,紀錄片的拍攝只能故宮閉館的時候進行拍攝,很難想象這麼一部紀錄片要耗時多久。更有一點要說的是,故宮中的藏品巨大多數均爲絕世珍品,在進行特寫鏡頭拍攝的時候,考慮到藝術創作的美感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文物的保護。僅僅就打光這一環節來說,部分書畫作品顯然不能承受高溫,所以,這對整個攝製組又是一大挑戰!

我覺得,《故宮》這部紀錄片對我的影響,精神上的影響圓圓打過藝術創作發麪的影響。拍攝一部優秀的紀錄片除了過硬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藝術創作的心,能夠耐下心,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完成每一個細小的工作嗎,更重要的是不能被貌似繁重的任務所擊垮。

《故宮》的觀後感7

歷時三天,我終於把這部電影看完了。

很感動。

這是看完後的第一感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有那麼一羣人每天都在做那麼細緻如絲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恍然間,十年,二十年,一輩子就這樣在一間房子裏度過了......

帶着谷歌眼鏡修補畫作,吃着師傅輩或是清朝更早以前的先人中的杏樹結的果實。那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呢?二次創作總會把自己的想法融入進去。當一張張殘破不堪的畫作,當一個個破損的看不出型的瑟,在他們手下都可以煥然一新。這比韓國整容術更高超,更有成就感。和古人的對話,和幾百年前的人在同一件物品上相逢,該是怎麼樣的一種感動呢?

比起刷新三觀的各式各樣的文物和高科技的結合。我更感動的是有那麼一羣年輕人願意遠離這個喧囂的事情,在那個靜的出奇的地方願意做這麼一件急需要耐心。細心的活。週一騎着自行車路過慈寧宮的時候,在幾百年前溥儀也這樣做過。如果時光可以重逢,那他們又會說些什麼?

在必須一次成功不許失敗的工作中,該是做到一種怎麼樣的極致纔可以完美的去修復,去重建呢?

反觀自己,有時候連起碼的認真都沒有。他們這一羣人在輕鬆的環境下就能做到極致。那麼我自己是否可以呢?我想是可以的。沒有誰是天生就可以那樣,也沒有誰,一次就可以成功。但是用200%的要求去做100%的事情。我想那是可以的。那是可以做到的.。

just do it

《故宮》的觀後感8

今天,老媽、老爸和我來到了北京著名的故宮博物院。

進入午門,走過金水橋,再走過太和門,映入眼簾的是太和殿,真不愧是古代的皇家宮殿,殿外的欄杆是用漢白玉雕刻的,殿內的椅子、扶手、柱子和屋頂,竟都是金子做的。太和殿是故宮裏最中央的一個宮殿,也是皇帝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是所有宮殿閣樓中最壯觀、最精緻的。在太和殿的屋頂上,龍的九子之一—嘲風,栩栩如生的立在屋頂的兩個角尖上。

走出太和殿,走過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宮,再往前走,就來到了御花園。園內建築多數倚靠着圍牆,只有少數精美造型的亭臺搭建在園中。園佳木蔥蘢,其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鋪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圖案,沿路欣賞,趣味無窮。在古代,這裏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這裏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園以它古木繁花、亭臺樓閣、嶙峋山石的美麗而聞名遐邇。

故宮裏還有許多許多的宮殿閣樓,如:儲秀宮,永壽宮,萬春亭。走進故宮,你就已經置身於它最宏偉,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宮殿羣中。

故宮博物院早已經打開了塵封已久的門窗,讓我們來觀看她壯麗的色彩,來傾聽紫禁城的聲音,來呼吸歷史的氣息,來感知中華文化的底蘊! 最後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故宮博物院,有機會我還要來故宮,我爲身爲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故宮》的觀後感9

當鬧鐘響起美妙悅耳的音樂聲時,我和姊姊立刻從溫暖的被窩爬起,因爲今天爸爸要帶我們全家到臺北故宮博物院一日遊,這美妙的時刻已經讓我期待許久。

車行在國道叄號上時,媽媽千叮嚀萬囑咐:在故宮裏有許多外籍遊客,要注意自己的行爲,不可以高談闊論,需謹言慎行;我和姊姊異口同聲回答:知道了。哇!終於見到長頸鹿那高聳的標誌,木柵到了,爸爸把車停妥,搭上捷運、而後轉乘公車,一路直奔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故宮博物院。

朝思暮想期待已久的故宮終於在眼前啦!登上好長的一段石階路,爬的我氣喘如牛,愛照相的爸爸更不會忘了在這留下我們成長的痕跡。買了票我和姊姊立刻一馬當先衝了進去,早把媽媽的叮嚀當成耳邊風了。首先我們先到翠玉白菜跟前,塬以爲名聞遐邇的翠玉白菜會像媽媽在市場買回來的這麼大,結果只有爸爸手掌大小而已,真是令我吃驚,翠玉白菜上頭雕刻着螽斯代表多子多孫的意思;過來又看那塊肉形石真像媽媽飯桌上拿手好菜東坡肉,令人垂涎欲滴;接下來,看到了青銅器,古代的商朝是青銅器發達的時刻,鐵器、瓷器媽媽一一講解每一朝代的的特色,件件精品真令人讚歎鬼斧神工。

緊接着又到了另一間展示場,那是爸爸的專長書法及國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水墨畫,畫裏有川流的小溪、純樸的農家、一座小橋,真像我家的優美景緻;爸爸又介紹了王羲之的行草、張旭的狂草,那筆墨作色的用法、技巧,是我和姊姊學習的好對象。

經過這次精采的旅行,使我學到許多課本以外的學問,讓我更有知識了。

《故宮》的觀後感10

首先,這部紀錄片以文物修復爲主題,裏面幾乎集中了國內最頂尖的藝術品,包括鐘錶,字畫,陶瓷,漆器,織品,在故宮塵封了許多年,有很多甚至是第一次公佈於衆,精妙絕倫,巧奪天工,真的大開眼界(我印象最深的是“銅鍍金鄉村音樂水法鍾”)。而且對這些文物的背景介紹也可以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瞭解歷史,很有意思,很長知識。

然後呢,這部紀錄片想表達的最核心的我想還是“匠人精神”。這些中國最頂尖的文物修復專家,很多人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地,靜靜地,從事着一份偉大又平凡的事業。說偉大,是因爲他們用自己高超的技藝把千百年前的珍寶以它們最完美的姿態呈現給現代的人們,這彷彿是跨越千年的相遇,讓人震撼和感動。說平凡,是因爲他們就像巷子裏最普通的工匠,看起來那麼的隨和,彷彿手裏拿的不是一件價值連城的文物,只是普通的一個鐘,一個表,而他要做的只是儘自己的力量修好它。我們更要學習的是這些匠人腳踏實地,充滿熱愛,專心致志地去對待自己的工作,這對我們以後從事職業也是積極正面的影響吧,現在浮躁的我們真應該好好靜下來,看看這些大師們是怎麼對待工作的,一輩子真能做好一件事,也是功德圓滿的。

最後,這部片子沒有枯燥的說教,沒有刻意的煽情,很多生活的小細節流露出這羣幹着特殊工作的匠人的清苦,其實也不是清苦,因爲他們心裏是滿足快樂的。

《故宮》的觀後感11

因爲微信上的某個公衆號的推送,偶然之下得知這個記錄片,大概也是因爲好奇心驅使,我索性利用閒暇時間看起來了。《我在故宮修文物》,名字聽起來也很隨意,整個片子拍得真心不錯。既講述了一位位文物修復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場景,也講述了一個個美麗的文物在文物修復工作者手下經歷的歷程。

一口氣看完,看完還頗爲感動。甚至一遍一遍向同事推薦,但是不感興趣的人依然是不感興趣,這一點我也無法強求。不過怕是正是因爲如此,工作一年多,我依然覺得很孤單,因爲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所關注的不過是錢,普通的日子。儘管這些是需要被關注,但是平凡的簡單的日子裏,絕對也是有詩意的生活。偶爾好奇心驅使之下的美麗發現,亦是生活中最好的點綴。

對這部紀錄片中最喜歡的人物莫非是王津師傅。之所以喜歡,是因爲他身上那種大智若愚的氣質。明明就是一個技藝很高超的鐘表修復師,但是說起話來,那種平和,那種對鐘錶的癡迷,真是讓人印象深刻。我想這可能就是大師的一個典型形象吧。因爲熱愛,所以總是感覺自己的無知,從來不覺得自己是這個領域中最厲害的人物,可是憑着這股熱愛的情感,讓自己在技藝這條道上,走得越來越遠,對後輩出現的些許不如意,都能心裏上給予認可,甚至理解。

我是個很喜歡歷史文物的傢伙,因爲喜歡,所以一次一次地徜徉在博物館中,流連忘返。當然我更多的時候,只是簡單地衝着文物美麗的外觀,對於文物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我有時是知道的,有時是不知道的。因爲自己的無知,因爲自己的太多太多的不懂得。但是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後,我開始對文物背後所藏着的歷史文化底蘊感興趣,我甚至想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後所藏着的故事。我爲這些偉大的歷史而感動。

《故宮》的觀後感12

在一個新聞端看到這部片子的文章,安利理由:小成本的現象級紀錄片,很好奇。

全片分爲三集,將各個部門依次介紹,很規矩。但是在三集講述節奏與手法都很相似的情況下,它包含了三種內核,即師徒傳承,手藝傳承與古今會通。在瞭解各類文物修復工作的同時,它又給我們帶來了對“工匠精神”一種新的體解,溫柔卻不失力量。作爲一部紀錄片,卻不刻板說教,而充滿了一股人情味,可以清晰看到古代宮廷文化,抑或說皇城文化對北京人打下的烙印。相比文學性紀錄片,人文性紀錄片的名字對其似乎更爲契合。我與彈幕中的很多人一樣,認爲片中的每一個人都很美。我給自己的原因是,他們都很有情懷。他們之間的師徒傳承給人嚴肅厚重的感覺,反而讓我想起一個人走在霓虹中的空虛與落寞。我們瘋狂追捧,無非是這之中有我們渴望的東西,即在奔流社會裏將心安放的勇敢和耐心。他們的作爲滿足了我對“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全部憧憬。並且,我知道了古物上所承載的生命,學會對文化抱有敬畏之心。也理解了物像即心聲的人生哲學,並試着用認真的態度對待身邊的每一個細節。它在我門物質化的堅硬軀殼之中,引入了一絲靜儒雅的光源,直到心臟。

BTW,它完美完成了作爲故宮招聘宣傳視頻的任務。

《故宮》的觀後感13

遇見天壇的發現,讓我着迷上了歷史建築的宏偉,於是乎發現了《上新了故宮》~

連着假期的時間,一口氣把這個節目的兩季都看完了!

節目每期以不同的嘉賓來完成不同的任務,然後一層一層揭開這些建築物和文物背後的故事!

通過這個節目,對文物一竅不通的我,開始慢慢的有點喜歡了,那些大作品,那些山水畫,那些瓷器,原來還有那麼多的故事,原來他的珍重不僅是工藝的精美,還有選料的極致,更多的還有當時那個時代下那麼多人的努力和工匠精神,還有那麼多的故事和感情!

故宮,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整個建築宏觀上就有很多寓意,天人合一、北斗七星,龜蛇、各種祥瑞等等!然後每一個宮殿都有着許多不平凡的故事,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還有東西六宮,文華殿、武英殿,還有乾隆帝給自己打造的寧壽宮也就是乾隆的後花園,清代皇帝的正寢養心殿,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居住的承乾宮,康熙出生、乾隆生母崇慶皇太后(甄嬛)居住過得景仁宮,比較特殊的命運多端的被稱爲水晶宮的延禧宮,孝莊文皇后居住過得慈寧宮,崇慶皇太后居住過得壽康宮,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居住的儲秀宮等等!

一部部鮮活的歷史畫面通過節目都展現在世人的眼中,那些許多未開放的區域也首次在電視上公佈,真正的一堵故宮的宏偉!同時還有許多的國寶級文物,石鼓、千里江山圖、慈母的各種釉彩大瓶、大禹治水等等各種,每個文物的背後也是一個鮮活的歷史故事!

帶着敬意,希望能夠再次步入故宮,去感受它的宏偉壯觀!

《故宮》的觀後感14

剛看完第一集,對着這樣一部基調平和的片子,我看完居然很感動。

我向來不喜歡這些文物,覺得它們硬生生、冷冰冰,但是看完後這種看法有了改變。每一件文物流傳到現在經過了幾百年的時光,這幾百年裏它們的所有者不斷在變化,它們見證了朝代更迭、世界變幻,它們身上凝結的是歷史變遷,是古老的故事。而修復它們的專家,有的從16歲就進故宮當學徒,到現在五十幾歲快要退休,一輩子都獻給了這些文物。

有一位修鐘錶的老師傅,可能一年才能修復一件大型的時鐘,但是那些會動的生動的時鐘,修復好了也只是在剛展出的時候有機會向觀衆表演它們的精妙,過後就靜靜地躺在櫥窗裏不再動憚,老師傅覺得挺遺憾的。

也有一位修復唐三彩的師傅,他說人生還有好多事情沒有做,退休以後第一件事是想換一輛越野車,還想去跳傘。本以爲他們天天和這些老古董打交道,應該喜歡些安靜的東西,沒想到他想做的事情還挺瘋狂。

這種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匠人精神傳承了下來,年輕一代有了更高學歷,佩戴着谷歌眼鏡延續了他們的技藝和精神。當一位中央美院畢業的研究生修復師騎着自行車從空無一人的故宮裏穿行而過時,這種古老和現代的交匯更加讓人動容。

編後語:這不是一部嚴肅的科普紀錄片,看似是講文物修復的事情,其實講的是一羣外人眼中神祕的文物修復者的故事,不僅跟以往說故宮的紀錄片不一樣,而且跟央視其他的紀錄片相比,都顯得不那麼的臃腫,甚至有些片段相當的萌。值得大家收看!

《故宮》的觀後感15

看完《故宮》這部紀錄片,有個詞一直在我腦海中顯現,那就是“奇蹟”。

這個奇蹟的產生似乎就是古代皇帝的一個命令。公元1406年,明代永樂皇帝朱棣奪過皇位後,將自己原來的封國北平設爲第二京都,改名爲北京,耗費無限人力物力歷時15年終於建成紫禁城。古代封建帝王稱自己爲天帝之子,而深紅色的宮牆和金黃色的琉璃瓦是故宮最引人注目的特徵,也是皇家高貴身份的象徵。紫禁城內最尊貴的建築是太和殿,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35.05m,長寬比例爲9比5,象徵着九五之尊。

而影片中在向觀衆展示玉器時多采用鏡頭慢慢拉近的手法,給人以視覺的刺激效應;或採用由平拍慢慢轉入俯拍的手法,展現玉器年代久遠的神祕感。大量的推拉鏡頭、降格拍攝等塑造了獨特的視覺效果。在對光線的控制上也把握的很好,天空中流動的浮雲,表現出了時光的流逝,歲月的滄桑。具有運動感,動靜結合。

紫禁城在建後的二百多年裏,不僅多次經歷了雷雨、失火等天災的侵害,也歷經了一次改朝換代這座華麗的宮殿裏曾住過兩家人,朱家和愛新覺羅家。紫禁城中只有一些重大的事件有所記載,並且無一例外都是爲了皇權的爭奪。深紅的高大磚牆,金黃色的硫璃瓦,宮殿的棱角向天翹起,格局統一,設計整齊,寬敞大道,高階皇樑,暗示着封建的等級的森嚴。

故宮這個奇蹟歷經了風雨磨難,屹立不倒,其中的文化珍寶更是凝聚了千百年文化的結晶,不管如何,我們應該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