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故宮觀後感15篇

故宮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故宮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故宮觀後感15篇

故宮觀後感1

在微博上被安利,沒想到一個下午一口氣看完了三集。

閒暇時也喜歡逛逛博物館,雖然不免有走馬觀花、附庸風雅之嫌,但每次看到那些厚重的青銅、親切的木雕、樸拙的陶、精緻的瓷、飄逸的書、靈動的畫跳出歷史課本真切地呈現在眼前時,都會覺得捕捉到了歷史的餘香。以往也被展廳的設計、文物的鋪陳驚豔過,但是卻不知道一件文物在來到大衆眼前之前,是如何洗去了千百年歷史的塵埃,才讓我們得以一窺她的魅力。在修復師用他的雙手吻醒她之前,她還一直都是個睡美人呢。

文物是文化的載體,沒有文物,我們的文化將無所依附,無法傳承,無法通過一次又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傳播我們民族的價值和審美。文物修復師就是這些文物忠誠的守衛者,慈愛的守護者。今後再次參觀博物館時,我想我會對那些玻璃櫃裏的文物有種不一樣的感覺。我願用心感受它們從容沉穩的呼吸吐納,我願靜靜聆聽他們講述的精彩故事。我會關心它在千百年間經歷了怎樣的戰火、硝煙、流離、輾轉,我會想象是多少代人的悉心保護和細緻修復才成就了它今天的容光煥發。

故宮觀後感2

《故宮》作爲現在文獻片的典範,從20xx年10月26日開始,在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節目20:47分播出,由央視和故宮博物院合作拍攝的12集大型紀錄片。它以全新的電視創作理念,上乘的電視畫面和聲效,講述了故宮的歷史故事。它首次披露紫禁城被建造的過程,清代登基大典的全景盛況、深藏於太和殿內部的神祕浮版、溥儀盜寶的歷史檔案等等諸多以往難以看到的史料。

《故宮》顯示了當今中國高清電視的製作水平,被稱爲中國電視技術發展的里程碑之作。精美的畫面、恢弘的場面、大手筆的之作,特別是大量動畫特技等異類元素的巧妙運用,使得該片一改以往紀錄片的慢節奏、純紀實、再現力差等特徵。

在團隊進行拍攝之時,製作團隊做足了功課,一切都是用數據說話,也更加具有真實性,更能讓人信服。在拍攝過程中,拍攝團隊要嚴守程序,申請拍攝時就要故宮審覈,珍貴的藏品都要當天拍攝當天送往,出於保護文物的目的,拍攝時也要十分謹慎,爲了優化環境,一定要精簡人員。

印象最深的是紀錄片中有一幕光線照在匾額上,按照時間的推移,光會按照匾額上字的順序照到字上。這一幕出現的時間雖然短,但是製作團隊肯定花費了大量精力,首先要知道太陽光線轉移的時間,還要不能拍到遊客,,如果一次不成功以後要繼續拍這樣的畫面會花費更多的精力。

《故宮》之所以能成爲現代文藝片的典範,都是有一定原因的,製作團隊的良苦用心才成就了這樣一部紀錄片。

故宮觀後感3

今天,老媽、老爸和我來到了北京著名的故宮博物院。

進入午門,走過金水橋,再走過太和門,映入眼簾的是太和殿,真不愧是古代的皇家宮殿,殿外的欄杆是用漢白玉雕刻的,殿內的椅子、扶手、柱子和屋頂,竟都是金子做的。太和殿是故宮裏最中央的一個宮殿,也是皇帝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是所有宮殿閣樓中最壯觀、最精緻的。在太和殿的屋頂上,龍的九子之一—嘲風,栩栩如生的立在屋頂的兩個角尖上。

走出太和殿,走過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宮,再往前走,就來到了御花園。園內建築多數倚靠着圍牆,只有少數精美造型的亭臺搭建在園中。園佳木蔥蘢,其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鋪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圖案,沿路欣賞,趣味無窮。在古代,這裏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這裏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園以它古木繁花、亭臺樓閣、嶙峋山石的美麗而聞名遐邇。

故宮裏還有許多許多的宮殿閣樓,如:儲秀宮,永壽宮,萬春亭。走進故宮,你就已經置身於它最宏偉,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宮殿羣中。

故宮博物院早已經打開了塵封已久的門窗,讓我們來觀看她壯麗的色彩,來傾聽紫禁城的聲音,來呼吸歷史的氣息,來感知中華文化的底蘊! 最後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故宮博物院,有機會我還要來故宮,我爲身爲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故宮觀後感4

剛看完第一集,對着這樣一部基調平和的片子,我看完居然很感動。

我向來不喜歡這些文物,覺得它們硬生生、冷冰冰,但是看完後這種看法有了改變。每一件文物流傳到現在經過了幾百年的時光,這幾百年裏它們的所有者不斷在變化,它們見證了朝代更迭、世界變幻,它們身上凝結的是歷史變遷,是古老的故事。而修復它們的專家,有的從16歲就進故宮當學徒,到現在五十幾歲快要退休,一輩子都獻給了這些文物。

有一位修鐘錶的老師傅,可能一年才能修復一件大型的時鐘,但是那些會動的生動的時鐘,修復好了也只是在剛展出的時候有機會向觀衆表演它們的精妙,過後就靜靜地躺在櫥窗裏不再動憚,老師傅覺得挺遺憾的。

也有一位修復唐三彩的師傅,他說人生還有好多事情沒有做,退休以後第一件事是想換一輛越野車,還想去跳傘。本以爲他們天天和這些老古董打交道,應該喜歡些安靜的東西,沒想到他想做的事情還挺瘋狂。

這種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匠人精神傳承了下來,年輕一代有了更高學歷,佩戴着谷歌眼鏡延續了他們的技藝和精神。當一位中央美院畢業的研究生修復師騎着自行車從空無一人的故宮裏穿行而過時,這種古老和現代的交匯更加讓人動容。

編後語:這不是一部嚴肅的科普紀錄片,看似是講文物修復的事情,其實講的是一羣外人眼中神祕的文物修復者的故事,不僅跟以往說故宮的紀錄片不一樣,而且跟央視其他的紀錄片相比,都顯得不那麼的臃腫,甚至有些片段相當的萌。值得大家收看!

故宮觀後感5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欣賞了北京故宮裏的文物,也見識到了那些在故宮裏修文物的師傅們的高超修復技藝。

《我在故宮修文物》這個紀錄片讓我們更加了解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歷史豐富,也體會到了這些師傅們的艱辛。

紀錄片裏的王津叔叔告訴我們:“想要修復好一件物品,首先就是要有耐心,一顆平靜的心會給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如果堅持不下去那就只能轉行了。”接着說:“其次就是要有興趣,你對這個工作要是有興趣,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你一定會做的非常好!”又說:“但是有些古代遺產會有破損,而大部分的也都是孤品,所以不好修復。”王津叔叔一次又一次地補充道。

王津叔叔修復過許多古代鍾,也參加過許多關於鐘的拍賣會,一次一次的……反反覆覆,修復鐘的經驗也就增多。現在的人,有多少都是因爲沒有耐心而打破自己的堅持,有多少是因爲偷懶而沒有做到當初的誓言。而王津叔叔就是因爲一直堅持,從沒有放棄過而取得了今天的輝煌成就!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下去,中華民族將會變得更強大!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王津叔叔學習,不僅能堅持自己的工作,還能爲祖國做出貢獻。

故宮觀後感6

談到《故宮》這麼一部紀錄片,除了膜拜我想不到更好的詞來表達我的觀後感!

說實話,看《故宮》之前,我在想是怎樣的勇氣讓導演敢去拍這麼一部紀錄片。故宮,紫荊城,古時的皇家聖地,這樣一座幾乎能代表中國的建築,在國人心中是神聖的,在西方人眼中是神祕的。要想記錄他的獨特之處,展現他的魅力。這着實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與其說是藝術創作,我想整個攝製組更多的是自己的使命,一個文化傳播者,一個傳媒人的使命。

看完這不紀錄片,我被震撼到了,長鏡頭,延時拍攝的運用令人敬佩!這麼一部紀錄片展現故宮的魅力,我覺得足夠了!片中皇家聖地的莊嚴和神祕完全展現在觀衆面前。

由於故宮的.特殊性,紀錄片的拍攝只能故宮閉館的時候進行拍攝,很難想象這麼一部紀錄片要耗時多久。更有一點要說的是,故宮中的藏品巨大多數均爲絕世珍品,在進行特寫鏡頭拍攝的時候,考慮到藝術創作的美感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文物的保護。僅僅就打光這一環節來說,部分書畫作品顯然不能承受高溫,所以,這對整個攝製組又是一大挑戰!

我覺得,《故宮》這部紀錄片對我的影響,精神上的影響圓圓打過藝術創作發麪的影響。拍攝一部優秀的紀錄片除了過硬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藝術創作的心,能夠耐下心,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完成每一個細小的工作嗎,更重要的是不能被貌似繁重的任務所擊垮。

故宮觀後感7

有這麼一羣人,當其他人在工作事業上浮躁喧囂碌碌無爲時,他們卻在艱苦的環境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耐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奇蹟。

有這麼一羣人,當其他人在學習生活上壓力山大彷徨無助時,他們卻抱着捨我其誰的信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複製出一個又一個國家驕傲。

他們是誰?他們就是那些猶如“掃地僧”般的故宮文物修補者,貌似普普通通而個個身懷絕技。

當我看完這部紀錄片後,對大師們的只有敬佩和讚歎。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他們在修補各種文物上,付出了大量常人難以想象更難以做到的耐心。也正是靠着這份耐心,才修補好了許多原本破損的珍貴文物,是他們的勤勞和耐心,才讓後人能有機會在故宮欣賞到許多精美絕倫的文物,讓輝煌歷史再次重現。

紀錄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細心和信心;他們的眼睛銳利似鷹眼,細細的觀察出這個文物器械無法啓用的問題所在;用一雙雙巧手,自信的織出了精美的布匹,粘好了美麗的瓷器,修好了精緻的器械……

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細心找到自己學習和生活上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和提高;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耐心,踏踏實實爲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永不放棄;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信心,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這部紀錄片有一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解說詞:“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當今社會,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是對這個世界的最好逆襲。”

故宮觀後感8

故宮是我國古代明清時候的皇帝住的地方,遊覽後感覺心思非常細密,建築非常宏偉。我們是沿着中軸線走的,所以裏面的建築沒有看完。

進入故宮,首先就是午門,那是故宮的起點,午門內就是真正的故宮了,依次是端門,在皇帝接見外人時,從這裏走出要把衣服,頭髮整理好,端端正正的去見人。

首先,故宮裏爲什麼沒有樹?這是因爲故宮裏的宮殿圍城了一個“口”字,如果種樹的話,口字裏面有木字就是“困”。預示皇帝不管朝政,國家落後的命運。而且不種樹更有利於皇帝在上朝時一覽全部。

乾清門外的獅子有何含義?在左手邊的是一隻母獅子,耳朵是沓拉着的,暗示女人不要管理朝中的事。右邊的公獅子腳下踩着一個繡球,預示皇帝會一統天下。

在故宮裏,最大的就是太和殿,因爲這裏是上朝的地方,要容納幾百人,雖然外面的廣場也可容納幾千人,這象徵着門面。中和殿呢是皇帝在這裏舉行一些小的活動,或者彩排比較重要的事情。保和殿就算是宴會廳,在有外國使者到來時,就會在這裏吃飯。

往後走就是後三宮了: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這裏是皇帝皇后住的地方,我們只能看到坤寧宮裏的一些建築,因爲很多東西都在以前被轉送到臺灣故宮了。所以看到的只有一小部分。

故宮是我國首都的中心點,也是國家一級保護景點。國家都已經這麼保護它,我們作爲公民,更應該保護這些古代的建築物,讓後代子孫們也能欣賞我過古代的宏偉建築。

故宮觀後感9

早上九點,火車到達北京了。出站之後有組委會的人接我們到達星光梅地亞酒店,以後幾天我要住在這裏,鋼琴比賽也在這裏舉行。辦完報道手續,就該吃中午飯了,我找到了我的同學趙茜喬,她也來參加鋼琴比賽。

下午我們迫不及待的就去了天安門廣場。出了地鐵站,走了沒幾步,雄偉壯觀的天安門城樓就出現在眼前,我們叫着、笑着衝向天安門,紅色的城牆,金色的房頂,在城樓的正中間,懸掛着偉大的領袖毛澤東的頭像,城樓的左邊寫着“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右邊寫着“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參觀完天安門,我們就去了故宮博物院。

順着天安門往裏走,就到了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先後居住過明清兩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是我國保存至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宮殿分爲前後兩部分,前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爲主體,文華殿、武英殿爲兩翼,主要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場所,俗稱“外朝”。後部包括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以及東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以及他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

故宮高大的城門,輝煌的建築,到處是高大的石獅子和雕刻的龍和鳳,處處顯示出古代皇帝的威嚴與尊貴。只是故宮裏特別冷,凜冽的寒風吹得我哆哆嗦嗦的。正好組委會的老師打電話要我們回去參加排練,我們就匆忙得趕了回去。

故宮觀後感10

在北京市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赫赫有名的紫禁城,現在的人們叫他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館,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有着近六百年的的歷史。

故宮被分爲幾個大殿,沒去過故宮的人都會去想,我也這麼想過,今天在課本上我正真瞭解到了故宮分爲三個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二十八米,面積兩千三百八十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宮殿,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

中和殿在舉行大殿時,是皇上休息的地方。

保和殿是舉行最高一級的考試——殿試的地方

透過故宮都能看到古代人民建築的智慧。

第一、要讚歎建築物和文物的做工精美,例如最爲高大輝煌的太和殿中那金黃色的琉璃瓦上承重檐廡屋殿頂,顯得格外的金碧輝煌。

第二、要讚歎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故宮的每一個結構、每一個佈局都凝聚着古代勞動人民多少汗水多少結晶、需要耗費多少腦力體力啊,我爲他們驕傲和自豪。

同理,在學習中我們也要這樣投入自己所有的精力認認真真腳踏實地的去學習,只要你肯付出努力,總是有回報的。就如古代勞動人民一樣用智慧踏踏實實的精雕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即使我們故宮再大,只要根基打牢了就是十級地震也絕不會動搖她的。

故宮觀後感11

到達北京的第二天,我們去了北京最具有歷史意義的兩個建築物——天安門和故宮。

我們先來到天安門,天安門位於北京市中心,面臨長安街。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在天安門舉行。

接着,我們走過漢白玉的金水橋,來到了故宮。看過太多的明清古詩,我就好像進入了夢境。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故宮太雄偉、壯觀了,雖然它經歷六百年的歲月,依然給人一種逼人的皇家威嚴。我們通過瑞門、午門後,又走過內金水橋,眼前的大殿就是太和門,過了太和門,眼前是一個偌大的廣場,端坐着巍峨沉雄的太和殿——金鑾殿,它是明清兩朝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皇帝的龍椅高高地擺放在中間最高點,周圍寬敞的大廳就是古代羣臣跪拜的地方。我想幾百年前,這裏是何等的威風,沒想到幾百年後我們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在這裏遊覽。

接着,我們又來到故宮文物藏館——珍寶館和鐘錶館,看着這些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我感到晚清政府特別是慈禧太后的生活太奢侈了,怪不得會被八國聯軍入侵。不忘國恥。作爲小學生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加強鍛鍊,爲祖國的明天時刻做好準備。

故宮觀後感12

面對戰火

被迫離開家鄉

萬里奔馳

走上流亡之路

海角天涯

無處爲家

卻未放棄理想

十年戎馬

終回故國家鄉

巴山蜀水 高山險峻

都留下你的身影

歷經磨難終成正果

即使一路艱辛佈滿

時逢亂世

你卻挑起脊樑

用你獨特的文化內涵

抵抗者不義之士的侵略

你是力量

更是精神之矛

刺進積累已久的空洞

趕走百年曆史的塵埃

因爲有你

中華民族爲之自豪

海峽兩岸 淡淡鄉愁

因爲戰爭

你的身體被撕裂

但你何曾畏懼

跨過萬水千山

架起了溝通的橋樑

用你獨特的身姿

成爲交流的紐帶

因爲有你

祖國統一

指日可待

故宮的國寶

你的付出我們不會忘記

你的歷史

永遠受人敬仰

我愛你的精神

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

我愛你的堅強

那種自強不息的堅強

有你

我們前進更加自信

有你

我們更加有力量

我愛你

故宮的國寶

我永遠愛你

故宮觀後感13

這其實是一篇我看完《我在故宮修文物》後感。這本紀錄片力薦。

其實,“匠心”和“匠人”並不算新概念,只是覺得近年來重新被關注,又一次熱乎起來。這種“熱乎”正好說明了一種缺失——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凡事都講究高效率,一切都變得“快餐化”的今天,安安靜靜的手工藝人越來越少了,那些願意花時間、用雙手去打磨製作一件藝術品的心態顯得彌足珍貴。

這是目前爲止唯一一部成體系拍攝故宮稀世文物修復故事的大型紀錄片,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年輕的視角走進古老的故宮,第一次系統梳理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揭祕世界頂級文物“復活”技術。紀錄長片總長三集,每集展現幾類關係密切的文物修復和性情各不相同的修復大師。第一集講述青銅器、宮廷鐘錶和陶瓷的修復故事,第二集是木器、漆器、百寶鑲嵌、織繡的修復故事,第三集爲書畫的修復、臨摹和摹印。

看完紀錄片,很想也去故宮修文物。知道自己沒有這樣的資質,心嚮往之。也許是希望,自己面對這樣一份工作,能夠沉下心來做一點事。

後來想明白,小到能夠靜下來寫文章,大到過好自己的生活,也需要一點“匠心”才行。

故宮觀後感14

現代社會正需要這種工匠精神,不只是修復舊器需要,發明製造新器也同樣需要。

不過劇中也展示了一些短板和侷限:

1、缺乏細緻、規範的修復操作流程和學習體系,這是香火幾乎斷絕的原因。

老師傅的手藝固然精湛,但希望能留下一套書面的、標準而系統的、可複製的操作規範守則,這樣才能讓修復文物的技藝“固定”住。師承的存在很合理,但是應當作爲“標準操作規範”的補充,“標準操作規範”是每個人應當掌握的基本。

2、缺乏大數據庫的支持,舉全國之力建立一個文物檔案數據庫,絕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第一集中爲了補全三彩馬胸口革帶的造型而實地參考讓我印象深刻。辛苦地實地考察倒是其次,我想的是,要是有全國聯網的大數據庫,所能瞭解到的革帶造型想必應是不能再豐富,參考的範圍也不能更廣闊,這對文物修復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將是N個級別的提升。

當然,若是建成這樣的數據庫,普通百姓也能(有償)瀏覽(其中觀賞性的部分)的話,對景點壓力的緩解、文物的保護將會無形地有利。

自豪之中也當有反思。

故宮觀後感15

我們今天來到了故宮,來參觀我國那輝煌的建築。

進入故宮,我們不一會就來到了午門,以前午時三刻,當門問斬,就是在這裏“咔嚓”的。這個地方可不太好,趕緊往前走吧。

我們現在來到了太和門,也就是皇上平常上朝的地方。我發現,太和門前有一個大廣場,但寸草不生,我向導遊提出了我的疑問,導遊回答道:“那是因爲,古代皇上怕有刺客埋伏在樹上,於是下令太和門前的廣場不能種植物。”我又發現,這片廣場地面全是由石板建成的,我問導遊這是爲什麼?導遊對我說:“那是因爲,從外面攻進來刺殺皇上是根本不可能的,於是就想到挖地道,當然皇上早有防備,這些石板橫着7層,豎着8層,共有四、五米深,所以說這樣根本行不通。”再往裏走,就到太和殿了,就是我們常說的金鑾寶殿,這也是皇上上朝的地方,同學們就會問了:太和門不是上朝的地方麼?太和門是上小朝的地方,而太和殿是上大朝的地方,比如皇上登基、選太子、選王妃……

今天玩得真開心,過了一把皇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