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離騷的觀後感

離騷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觀後感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離騷的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離騷的觀後感

離騷的觀後感1

屈原是一個浪漫主義詩人,作爲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還開創了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楚辭文學,他這樣的文學造詣和斐然文采讓人由衷佩服。

屈原也是一個潔身自好、堅守正道、主張變革、舉賢納諫、懲惡揚善、勵精圖治的政治家,他不善同流合污、隨波逐流和阿諛奉承,所以他一直壯志難酬、幽怨愁思、鬱郁不得志。與此同時,因爲與小人背道而馳、意見相左,屈原也一直受到了很多頑固派和邪惡家的排擠、誣陷、打壓和欺辱,真真是鬱悶、憤懣到了極點。

屈原更是一個愛國愛民、心懷天下的偉大英雄,他在汨羅江的決絕一跳成爲了人們永久的悲痛,因此每年的端午節也成爲了人們紀念他、歌頌他、緬懷他的傳統節日。

《離騷》是屈原發自內心的傾泄和控訴,他用這首激情昂揚的詩歌表明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志向和精神,以此來告誡自己、也警戒世人要做一個堂堂正正、坦坦蕩蕩、天下爲公的君子。

“哀民生之多艱”是屈原心中的憂患,所以他一直宣揚自己“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決心,也一直想把民間的真實情況反映到朝堂之上去,奈何奸人阻礙,他的諫言得不到善用不說,還落得一個“衆女妒餘之峨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的下場,這讓他不得不感慨小人投機取巧、一反常規、扭曲事實、殘害忠良、肆意妄爲、苟且偷生的做派,也不得不控訴指責君王荒淫無度、治理無方的可恨行徑。

對於自己因輔佐楚王改革弊政而受讒被疏遠的`遭遇屈原是委屈、心寒和不甘的,所以爲了繼續追求美德、保持高潔、獻身正道、追求正義,屈原“寧溘死以流亡兮”,也不願做出世俗小人的醜態,他這樣高傲、自潔、自省、自律、自愛、自尊、自強的品性足以擔得起世世代代中國人的敬仰和追悼。

離騷的觀後感2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離騷》作爲《楚辭》的源頭,讀來總有一種震人心魄的力量。穿過千年歷史的帷帳,去觸摸那汨羅江畔帶露的文字,任蒹葭蒼蒼結成溯流的蘭舟,踏向那久違的聖地。

歲月太長,時光空隔,《楚辭》在流光溢彩的今天已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這樣的`解讀太艱辛,它不是都市麗人們手中的玩物,也不如《孫子兵法》一般可以成爲商戰的法寶,它是一個孤獨而乾淨的靈魂,期待着那些沐浴而歌的心靈,去完成穿越時空的對話。

太史公在《史記》中寫道:“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志潔高雅,萋萋芳華,屈原低吟淺唱,走在楚國的衰亡之路上。

滿腹才氣,一身抱負,屈原自信地笑了。那喜悅的場景在江邊重沓,意氣風發的少年才俊們踏上了不歸的仕途。當才華遭遇潛存的規則,當傲骨碾成了塵埃與粉末,當真情換就了生存的籌碼,還有誰能把憔悴的枯顏賭向那不可挽回的時代。借用了林妹妹的話:“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他走得那樣決絕,不給自己任何餘地。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這是他冥冥中的讖語——執著的信念永不改變——即使是死亡。

溺水,生一世,竟是爲了這一瞬。千年的流水載着愁思,江南的湖塘中映出了一個大寫的人字。他,生於東西文化的交匯之處,以驚世之才破空而出;他,誓爲國學的守望者,開拓着新文化的方向。一部《人間詞話》撼天動地。王國維,靜安,或者是先生,也是在這樣的季節裏臥水而眠——不是與一切告別,是靈魂對空明境界的奔赴。

歷史反覆迴旋,汨羅江的訣別,一襲白衣,兩身倒影,鑄成《離騷》風華絕代。

離騷的觀後感3

有日神助“我”,風神幫“我”,雷神保護“我”,各方神聖都成了“我”的左右手,那麼再加上“我”執着的追求,有什麼理想不能實現?什麼目標無法到達呢?屈原,就是用這樣幻想境界,表現了他對理想的執着追求。他對理想的追求,對愛情的渴望,對自然的鐘情,對美人的思慕……都在詩歌中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但卻顯得太過虛擬化,一切都不似是真的,完全的幻想世界。

這幻想,讓我質疑。這位偉大詩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他那浪漫的筆觸之下詮釋的真的僅是他那浪漫情懷?

如果他真的是如此執着,如此坦蕩,那爲什麼又有“投河自盡”的結束篇?他,絕望了吧——想必,除了在這虛擬的幻想世界中徜徉,沐浴在他自建的浪漫世界中自我陶醉,他再無地方釋放他自己了。

可憐的人兒啊——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無人理解,無人分享自己對生活的希望,更是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

就這樣憋着了,沉默着。沉默是金?在屈原身上,我看到了否認,他吶喊過的,只是被壓抑了;他吶喊過的,不過被淹沒了!最終,他彷徨,他鬱悶,就這樣,他帶着絕望離開人世。

可憐的人兒,我是多麼的同情這位偉大的.詩人。他詩中的“美人”,我讀懂了,似乎就是那君主,那破滅了他的夢的偉大的君主!他多麼想得到想要的,多麼想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可一切的希望都破滅了。他在心中指責,指責君主的無禮,指責他的庸碌。

可這些都有什麼用呢?可憐的人兒最終選擇了沉睡,與河共眠,在那靜靜思考的河中繼續自己的夢境……

離騷的觀後感4

屈原是一個浪漫主義詩人,作爲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還開創了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楚辭文學,他這樣的文學造詣和斐然文采讓人由衷佩服。屈原也是一個潔身自好。堅守正道。主張變革。舉賢納諫。懲惡揚善。勵精圖治的政治家,他不善同流合污。隨波逐流和阿諛奉承,所以他一直壯志難酬。幽怨愁思。鬱郁不得志。與此同時,因爲與小人背道而馳。意見相左,屈原也一直受到了很多頑固派和邪惡家的排擠。誣陷。打壓和欺辱,真真是鬱悶。憤懣到了極點。屈原更是一個愛國愛民。心懷天下的偉大英雄,他在汨羅江的決絕一跳成爲了人們永久的悲痛,因此每年的端午節也成爲了人們紀念他。歌頌他。緬懷他的傳統節日。

《離騷》是屈原發自內心的傾泄和控訴,他用這首激情昂揚的詩歌表明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志向和精神,以此來告誡自己。也警戒世人要做一個堂堂正正。坦坦蕩蕩。天下爲公的君子。

“哀民生之多艱”是屈原心中的憂患,所以他一直宣揚自己“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決心,也一直想把民間的真實情況反映到朝堂之上去,奈何奸人阻礙,他的諫言得不到善用不說,還落得一個“衆女妒餘之峨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的下場,這讓他不得不感慨小人投機取巧。一反常規。扭曲事實。殘害忠良。肆意妄爲。苟且偷生的做派,也不得不控訴指責君王荒淫無度。治理無方的可恨行徑。

對於自己因輔佐楚王改革弊政而受讒被疏遠的遭遇屈原是委屈。心寒和不甘的,所以爲了繼續追求美德。保持高潔。獻身正道。追求正義,屈原“寧溘死以流亡兮”,也不願做出世俗小人的醜態,他這樣高傲。自潔。自省。自律。自愛。自尊。自強的品性足以擔得起世世代代中國人的敬仰和追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