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精選12篇)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精選12篇)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 篇1

電影《傾城之戀》是由作家張愛玲小說“傾城之戀”改編,香港著名演員周潤發主演。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間認識了多金瀟灑的範柳原先生,便拿自己當賭注,遠赴香江,博取範柳原的愛情,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倆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博輸了,但在範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範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在生死交關時,倆人才得以真心相見,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白流蘇終於找到了延續自己故事的人,範柳原也找到了家的感覺。

“傾城之戀”是傳奇作家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小說,創作於1943年,也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而又盡情的故事。所謂的傾城是經一個城市淪陷背景下方可成全的一段婚姻。所以,從整體而言,“傾城之戀”是描寫普通人亂世中的“傳奇”,從而尋求那份最後迴歸的普通。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 篇2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作品,原來就讀過此書,可是早就忘的差不多了,最近看了根據同名小說《傾城之戀》拍攝的長篇電視連續劇,不僅重溫了故事情節,而且劇中的人物形象也鮮活起來。

《傾城之戀》反應的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祖上曾盛極一時、如今家道中落的前清翰林白家六小姐白流蘇嫁給當時上海灘數一數二的暴發戶唐家的少爺唐一元,唐老爺骨子裏根本看不起白家因循守舊、死要面子的做派,唐一元婚後依然遊手好閒、拈花惹草,白流蘇奔波於兩家的同時,還要應對丈夫的風流新聞,心力交瘁。經歷夫妻冷戰、一元納妾、腹的孩也意外流產、協議回孃家、家人算計、自殺、離婚等等,流蘇深感寒心。偶遇印尼富商範天和的私生子範柳原,白流蘇的種種表現令範柳原莫名心動。對白流蘇念念不忘,於是倆人間演繹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給我印最深的還是白流蘇,這是個受過良好教育、有着較高素質、又很有情感、語言得體、溫柔善良、賢惠端莊、更具大家閨秀風範的女性,在那個年代真的是少少之又少,難能可貴……

但是好人不一定有好的命運,人生的道路不一定順暢。白流蘇就是這樣的命運。儘管她有着很高的素質、優雅的外表、堅韌的性格,但是偏偏遇到一元這個不爭氣的男人,遇到母親守舊、一家子自私自利、又庸俗迂腐的哥哥嫂子……讓其受盡生活之苦。

在牢籠般的生活中,白流蘇一直在跟命運抗爭着。看到一元不學好,她學起跳舞做舞女,希望拉回一元。面對唐家對其設置的障礙,她找來警察,只爲了叫開大門。爲了獲得自由,她不畏懼唐家的要挾,找來記者,只爲了製造氛圍逼迫唐家離婚……凡此種種,儘管似乎不符合她書香門第出身的女子,但是,在那個年代她不得不用一種看似荒唐的做法來對付令其痛苦的婆家及婆家人。而在關鍵時刻,她卻大義救出一元。她的沉穩,她的深明大義,她的外柔內剛,讓人折服。

故事結尾還是好的,白流蘇和範柳原經過曲折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真是扣了主題《傾城之戀》。

白流蘇的扮演者陳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我曾看過她演的電視劇《暗算》,非常出色。《傾城之戀》中陳數飾演的白流蘇更是精彩絕倫,陳數簡直把白流蘇演活了,我覺得陳數的年齡和氣質都和白流蘇吻合,她的旗袍也是別有一番韻味。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 篇3

周潤發演的範柳原算是最貼近原著了。

俊俏的臉,玩世不恭的氣質,一會兒認真,轉瞬又開始胡鬧。不只是待字閨中的老小姐白流蘇,任誰都看不出哪句話是真,哪句是假。

張愛玲的小說裏,傾城之戀的評價不是最高的,但卻是流傳最廣的。跟着流傳的段子,還有那句極經典的詩,出處是詩經,帶點文藝腔的言情小說經常引用,死生契闊,與子誠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首原是講兄弟情的詩被張愛玲安排給了範柳原,此後便成爲了愛情經典。

範柳原本人,大概是胡蘭成在張愛玲心中美好的寄託。她一定也盼望着自己亂世中的愛情能成爲一段平淡的永遠,就像只是想嫁人的白流蘇。只可惜胡蘭成有範柳原的玩世不恭,而張愛玲卻沒法像白流蘇一樣能管住他。但是張愛玲本人卻比白流蘇更有先見之名,所以會安排範柳原在說出愛情宣言後,又大批荒唐,甚至說出婚姻是長期的賣淫。從這裏能看到範柳原的慌張,這慌張也是張愛玲的慌張,明明在心裏企盼着,卻又清楚的知道不可能,只好用一句刻薄到極點的玩笑話打消這個念頭。這話既是範柳原說給白流蘇聽的,又是張愛玲說給自己聽的。只有坦然的接受了這個所謂的現實,才能安心的享受胡蘭成短暫而又自私的愛意。

經歷過亂世的文人,骨子裏都帶有無法磨滅的悲觀。安排了一段愛情故事,卻配上了香港淪陷的背景。彷佛只有在淪陷的假設下,才能成全一段平靜的生活。因爲持有同樣的絕望,纔可能安心相守。這悲觀裏有帶着點希望,至少一段愛情以逐漸平淡作爲結束,而不是分手。對於張愛玲,卻連這悲觀中的一點希望都不曾獲得,只有無止境的背叛。

有一段關於精神戀愛和肉體戀愛的論述,放到現在仍然適用。精神戀愛的結局是結婚,但問題是,精神戀愛的時候,對方總是聽不懂彼此說的話。白流蘇與範柳原無時不驗證着這個觀點。範柳原難得講出一些心裏話,白流蘇無時不想着結婚,於是範說的所有話,最終導出的結論都是他不想結婚。對於白流蘇,結婚的問題只有兩種可能,一是結婚,二是不能結婚,而對於範,則還有個中間地帶是想結婚但沒條件。這是白流蘇與範柳原的隔閡,就像範柳原形容的那樣,白流蘇是典型的傳統中國女子,而範柳原24歲的時候纔回到家鄉。對於範柳原,白流蘇的出現就像一個奇蹟,在西化了那麼多年的上海,終於出現了一個他想象中的中國女人,而這個女人唯一的目的,卻是與他結婚。

對於愛情的理解則是白流蘇與範柳原的另一個矛盾。白流蘇是不是愛範柳原,在白心中,愛與不愛都不是個問題,她只需要知道範是不是想結婚。而對於範柳原,他想得到的卻是真心。這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悲劇,更是男女兩種性別之間的悲劇。關於愛情,男生與女生之間的理解從來都是說不通的。

放在現代來看,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故事根本無法發生。不會存在像範柳原這樣的大款,擲千金只爲獲得一顆真心,也不太可能出現白流蘇這樣的女子,咬定目標只求結婚。所謂包養這回事,消滅了太多可能存在的愛情故事。因此,現在雜誌上流行的愛情故事,總是以這樣的模式進行:一個被包養的美麗女子,愛上一個沒錢沒地位的窮小子,爲了愛情拼命掙脫開包養人的桎梏,最後人錢兩失。與其說,這世上再沒有白流蘇,倒不如說,不再有範柳原。

邵氏版的《傾城之戀》,則是張愛玲小說改編電影的佳作。除了戰亂一段略顯刻意,其他的編排上絕無贅筆。比央視的電視劇版好太多了。選角也極精確,三嫂四嫂這樣的小配角都頗具神采,作爲龍套出場的七妹,僅有幾個場景,也表達的極精確,尤其是開頭赴範柳原家宴的戲,神態過度很自然。繆騫人略顯苦相,與藏在家中7年的大小姐白流蘇氣質吻合,但不夠漂亮,神情的猶豫有些過火,與離婚的女人相比更像寡婦。周潤發的國語配音很是猥褻,聽粵語會好很多。而出品邵逸夫,監製方逸華,策劃樂易玲,導演許鞍華,副導演關錦鵬,這樣的陣容在電影史上也算是獨一無二了。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 篇4

這部電影和原著還是有點出入的,畢竟這是幾十分鐘的電影,並不能完全地表現原著的絲絲入扣,但是在電影的角度,這是一部非常經典、成就非常之高的影片,不論是女主角的青澀和細膩的感情,還是範柳源不羈、瀟灑的翩翩公子形象,都乾淨純粹的表現出來了。範柳源的瀟灑,流蘇的傳統中國女人的風韻,使整部影片顯得唯美而不可言。整部影片由愛情這條主線貫穿,以兩人最後結婚爲結局。兩人在開頭的調情,到同居,再到範離開,到最後的公佈結婚,無不體現在那個大背景下的人們對感情的衝突想法。隨着戰爭的到來,兩人的關係由情人轉爲夫妻。在戰前,兩人就如普通情侶般調情,範柳源在與流蘇同居後就毅然的選擇離開;在危難中,兩人就像真正的夫妻那般相敬如賓。戰爭是兩人愛情的轉折點,若是沒有這場戰爭,也許流蘇永遠只是範柳源的情人。看着在舊房子裏,流蘇揉搓着麪糰,範柳源擦着地板的畫面,在混亂中緊緊相擁的兩人,心中流過一股暖流。這種清苦的生活也許不是每個人嚮往的生活,但卻是流蘇所向往的生活,也是那個年代所有的中國女性所向往的生活。

這部影片給我的一個很深的感觸就是人性的冷淡。流蘇是一個與前夫離婚的女人。從前夫家中回到自己家,受到的不是家人的安慰與照顧,而是家人的冷嘲熱諷,還罵她是拖油瓶,她哥哥的一切不幸都被嫁禍在流蘇身上。流蘇很氣惱,但是卻無法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說出,只能默默的忍受。可以看出當時那個年代,人們是多麼的冷清,女性的名節是多麼的重要。

流蘇是典型的中國的女性,美麗溫柔。但是像她這般的女子本應該安安靜靜的呆在家中過着小家碧玉般的安樂生活,但是她卻個淪落爲用一個城市的失落來換取愛情的境地。她與範柳源的`愛情是在戰爭後才得正果。真的是可嘆可悲。

而範柳源,一個從小在外國長大吃喝嫖賭樣樣都來的翩翩紳士,他喜歡流蘇這樣的一個典型的中國女性。他說她是他見過的最真的中國女人,他說她最美的時候是她低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人?從影片中可以看出,範柳源對白流蘇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吸引他的只有流蘇那顆懂得低下的頭。範柳源不提倡婚姻,他說婚姻是一段長期賣淫,最後與流蘇結婚,只是因爲戰爭,若是當時沒有爆發戰爭,白流蘇也只是他後花園中的稍微有點特殊的一朵。

他們兩人的愛戀讓我想到現代人的愛戀。戀愛中a的女人都有一個通病:戀愛中的女人往往聽不懂男人所說的話。在賓館的那天晚上,範柳源在電話裏說的話,流蘇完全沒聽懂,從她的表情與行爲就可以看出。那天,他們完全就是各說各的。他們這完全就是精神戀愛,所以纔會有這麼個毛病。而且,所有的情場老手都和範柳源一樣,只要女人到手就會迫不及待的想要放手。在流蘇跟他過夜後的第二天他就找了個藉口要回英國,日期很確定:一年半載。若是沒有這場戰爭,這一年半載也許就是一輩子,誰知道。在追求流蘇時的甜言蜜語,結婚後就不再對流蘇說了,因爲不再需要了,他只對有需要的女人說,是情人還是別的?誰知道,反正不是流蘇。戀愛是不分時代的。流蘇說:“炸死了你,我的故事也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着呢!”這個神經的女人。這是否室現代女性與那個時期的女人最大的區別?現代的我們是絕對不會以別人的終結作爲自己的終結的,更何況是因爲男人。以前的女人受到的束縛太深了。範柳源說:“鬼使神差的,我們倒真的戀愛起來了。”還說:“那不算,我們那時候太忙着談戀愛了,哪裏還有工夫戀愛?”這種花心虛僞的男人現在很多。好的留了下來,不好的也遺留了下來。

兩人最後的結局看似美好,實則依舊悲涼。香港戰爭使範柳源的生活轉爲平實,但並沒有將他的劣根性剔除。婚後的他不再對流蘇講甜言蜜語了,因爲沒有必要,流蘇是自己人,他的好話只講給別的女人聽。白、範兩人最後雖然結婚,但其實都是以悲劇結尾。這更像作者自己的結局,一段婚姻的背後隱藏着悲涼的真相。

這是一個庸俗而又不失唯美的愛情故事。世俗對人們的毒害、女性的哀傷和戰爭的殘酷,都在該片中體現。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 篇5

本以爲自己早已過了追星的年齡,不會再爲某些故事情節而心動,可近日熱播的《傾城之戀》,又讓我陷入了深思。

《傾城之戀》的原作者是張愛玲,原作我雖未讀過,但從這部電視劇中,我領略了這位才女的細膩與不凡。女主人公白流蘇,清朝白翰林家的千金,即使家族沒落,但她的聰明.善良.堅強與率性,體現了文化薰陶下的大家閨秀的高貴。她旗袍搖曳,低眉淺笑,既有書香門第的儒雅,又有現代知識女性的開放。劇中有一句話,給我的印象挺深,她說:“我白流蘇,這輩子只能做白流蘇,不能做別人。”

在對待愛情上,白流蘇追求完美,絕不做花瓶,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上,是一個難得的奇女子!當初,媒妁之言,使她做了上海灘首富唐家的大少奶,但丈夫花天酒地,不務正業,促使流蘇決心走出這個家庭,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男主人公範柳原,經歷坎坷,風流倜儻的外表,略帶着幾分滄桑的憂鬱,他本無意於婚姻,但遇到了流蘇,他們開始了拉鋸式地相戀,他和流蘇是時代造就的兩個可怕.可憐又可愛的對手。但戰爭讓這兩個不相信婚姻的人,重新拾起了愛的勇氣,愛更成了他們彼此活下去的動力,相互扶持着,共同度過了那城毀人亡的時刻。

看完這部36集電視劇,讓我深思了許久。這不算是一個純粹的愛情劇,人物刻畫得太棒了!自私自利的哥嫂;可愛有個性的寶絡;搞笑的徐先生.徐太太.邱律師等,都各有各的亮點。白流蘇和範柳原,人物刻畫得更細膩:流蘇想愛又忍着,範柳原想愛卻不敢要婚姻,他們都不完美,都在爲自己精打細算,這是人性自私的一面。而張愛玲這麼直白地描述,不僅不會損害主人公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更接近生活,更逼真。

如今,氾濫的愛情劇,早讓人們的神經變得麻木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的確有使人的感觀和嗅覺,煥然一新的味道,她不愧爲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作家。曾暗地裏竊想過:世上只有女人才懂女人,張愛玲更是此方面的高手!流蘇的矯情矜持的小伎倆,若即若離的小把戲,小資情調的彎彎繞繞……讓張愛玲剖析得淋漓盡致,遙想幾百年以後,或許世人會像欣賞李清照一樣地評論她。

“生死契約,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之偕老”,這是本劇兩位主人公互表心跡的對白,昇華了主題,更讓觀者刻骨銘心!戰爭,摧毀了一座城市,卻成就了一段相知相攜的愛情,傾城之戀,足以傾城!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 篇6

白流蘇對愛情的追求和嚮往,她心中的不甘和堅持令人折服。在那樣的環境裏,她始終保持一個貴族女子淡雅婉約的氣質,最終不得不傾倒富家子弟範柳原。對於範柳原的沒有任何的承諾,她始終堅持着自己的原則,不作情人只做愛人。以退爲進讓範柳原最終回心轉意,愛得如此尊嚴如此高貴。而範柳原先前對洪蓮的癡情也打動着我,或許是因爲這個女子在他心裏留下太深的傷痛才無法讓他對流蘇的感情奔騰而出。張愛玲在小說的結尾寫到“香港的淪落成全了她,但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裏,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是因爲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戰爭摧毀了一座城市,卻成就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他們蒼涼而傳奇的愛情故事終於有了結局,“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來愛情有了結果才完美,才美麗,這樣的美麗讓人神往。

那麼“不在乎永遠,只在乎曾經的擁有”這句經典看似瀟灑的老話,實際上有多少的心酸、無奈和痛苦。當兩個人相識相愛的時候,有誰不想永永遠遠呢?所幸張愛玲讓他們留住了這一段永遠的美麗。

愛情如同盛開的鮮花一樣,需要不斷的澆水施肥,只有精心呵護,才能享有花的芬芳美麗。其實婚姻也一樣,需要經營,只有相互欣賞,相互攙扶,忍讓寬容,真誠溝通,才能一步步走向永遠。

深刻的領悟怎樣去珍惜,珍惜自己的擁有。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 篇7

早早地就看過《傾城之戀》這個電視劇,開始對它感興趣,找了書來細細地讀,留下淡淡的悲傷。

不得不說文中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愛情故事與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有相似之處,雖然張愛玲那段婚姻失敗了,但張愛玲對愛情的渴望並沒有被湮滅,白流蘇最後收穫了愛情。

文章展轉在上海與香港兩個地方,以香港戰爭爲背景,腐朽的中國所謂的“傳統”爲切入點,增加了很大的悲劇色彩。白流蘇與範柳原這兩個人本應該是沒有交集的,流蘇來自傳統的白公館,裏面的一切都過的很慢,與外界的花花世界實在是相差甚遠。在這樣一個傳統的家庭,一個離了婚,近30的女人怎麼會有人看得起?怎麼會不被人唾棄?流蘇就像是一個沒有自尊的乞丐一樣,在哥嫂的猛逼下苟延殘喘地生不如死地活着。

而範柳原則完全不一樣,他是海外歸來,他有錢有勢有貌,身邊又不乏女人,適合他的也就是紙醉金迷,他與中國傳統的“矜持”“拘謹”格格不入,又怎麼會與白流蘇這樣的女人有所交集?可是,不得不說這個故事很近人情,通過妹妹的相親,讓流蘇與柳原有了初始的交集,或許正是因爲柳原海外歸來,或許正是因爲柳原太習慣了紙醉金迷的生活,所以,當他第一次接觸白流蘇的時候,那種新奇,那種興趣,那種吸引才愈發的強烈與難以忘懷,一切安排看似不乎情理卻又全在情理之中。

一次次地矜持與釋放的矛盾,一次次地傳統與發展的矛盾,讓這兩人在那矛盾的時代裏不得不矛盾地或着,“糾結”已然不能成爲刻骨銘心的感情了,因爲它已經成爲每一分、每一秒的必備品,甩都甩不掉,逃也逃不掉。

沒有人會喜歡戰爭那種讓人家破人亡,顛沛流離的形式,可是站在兩位主人公的角度,真的應該去感謝戰爭,隨着一座城池的傾倒,當一枚強大的炮彈在你的耳畔轟然炸開,兩人再也沒有顧忌地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此刻,兩人是透明的,所有的外界束縛都已經蕩然無存,有的只是 :他只有她,她只有他。愛情,一直嚮往的自由愛情瞬間變成現實,沒有顧忌,沒有歧視,沒有階級差距,相比於背後傾倒的城池,他們始終堅定地站立着……

“她是我的夫人,你該羨慕我們。”隨着柳原對一個外國女人的這句話,整個故事戛然而止,有人說這是喜劇,有人說這是悲劇,而我留下的是淡淡的憂傷,擡起頭看着鏡子裏的我,想起流蘇對着鏡子的手勢與眼神,我輕輕地嘆了口氣……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 篇8

喜歡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白流蘇出生於上海一個沒落的封建大家庭,年輕時嫁給了唐一元,因無法忍受丈夫的惡劣形跡毅然離了婚,一應錢財被哥嫂盤剝淨盡之後,她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餘。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恐怕再無其他了,隨後,她結識了範柳原。範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愛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

就這樣,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在愛情路上各出奇謀,他們各有各的心思和目的,不得不將情感一筆一筆地算清楚,在日常生活裏,他們之間存在一場征服的戰爭,他們內心明爭暗鬥。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希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

小說的最後寫道:“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裏,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爲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傳奇裏的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着,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的選擇。”這就是張愛玲小說中的流蘇和範柳源。

偶然從央視看到《傾城之戀》,開始是抱着挑剔的眼光的,但隨着劇情的深入卻被深深的感動了。電視劇畫面很唯美,人物演得很鮮活,連每個眼神的傳遞都是那麼到位。白流蘇,安靜中透露出嫵媚的風情,冷靜中蘊藏對命運的抗爭,一件件旗袍襯托出她的風華絕代,範柳原外形俊朗,風流倜儻,臉上寫着滄桑又略帶憂鬱。白流蘇想愛又忍着,範柳原想愛卻不敢要婚姻,演員把劇中人物的心理表演得非常到位。

還記得有一場戲,白流蘇想象着範柳原給她打電話,柳原一個勁的問:我想到你的房間看月亮,可以嗎,可以嗎?......期間白流蘇一句臺詞沒有,但是那種猶豫,激動,剋制演繹的太好了。我們可以感覺到她期間所有情緒,思想。而後掛上電話,柳原出現了。或許我已經不在乎這個劇是不是忠於原著,那個場景是演員帶給我們的,那麼美,那麼令人遐想,這就夠了。

這樣的場景很多,臨走的前夜,白流蘇拿起電話想打,又放下了,終於把電話線拔了,她靜靜地哭了。這邊,範柳原正好給白流蘇打電話,沒有人接,範柳原就對着電話自言自語“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現在還做不到。我想過放棄可又被放棄這兩個字折磨着……”

打算和吳先生結婚的流蘇想到了晴雯的那句話:“早知如此,我當日……”陷入極度矛盾的流蘇,想像着與範柳原對話:我累了,我想嫁人了!在香港的範柳原從睡夢中驚醒,連夜打電話要徐先生把流蘇接來香港。

回到香港,範柳原問白流蘇你不是要結婚嗎?流蘇說,這個世界上有他這個自己所愛的人,已經足夠了!死生契闊,與子相悅。流蘇不再計較情人的身份。她說她是爲了自己的私情而來。

在傾城的那一瞬間,範柳原最終明白愛情的重要,那是他發自內心想愛這個女人,用一生去愛她,這是多麼感人。

婚禮上,範柳原和白流蘇互表心跡。

範柳原:“流蘇,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白流蘇:“我和柳原的姻緣是因爲整個城市的傾覆而獲得的,我們在苦難中相知、相攜,更相愛。我希望戰爭永遠消亡,我希望我和柳原的愛情就像這個城市一樣,永不摧毀!”

這是《傾城之戀》的劇情結尾。

看完電視劇,不說他們像不像張愛玲原著那樣的感覺,至少我認爲他們演繹了更有人情味的白流蘇和範柳原,讓人感動。在今天這個時代,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面對自已的愛情,不參雜認何雜質,一心一意只爲愛情。又有多少人,能真心的付出,去珍惜一個女人,愛一個女人一輩子,又有多少女人爲了真正的愛情,去珍惜一個男人。這個電視劇讓我們感動過,欣賞過,我們又何必追究跟原著有多大差別呢?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 篇9

假期無事,便想看電視劇《傾城之戀》。白流蘇的遭遇很是讓人同情,白家哥嫂的言行讓人厭煩,寶絡的抗戰勇氣讓人敬佩,範柳原的癡情瀟灑讓人愛戴。災難來臨的時刻,讓人無所顧忌地去追求埋藏於各自內心深處的意願。一個城市的傾覆讓兩個孤寂的心靠得更近了。最後的結局是個大團圓,真爲範柳原和白流蘇的患難見真情而感動!

電視劇裏,讓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就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後來查閱一下資料:

《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踊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意思是:不論生死離別,都跟你說定了,我要牽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頭到老。

附劇情: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祖上曾盛極一時的前清翰林白家連年衰敗,坐吃山空,家道中落到連日常生活都捉襟見肘。白家六小姐白流蘇出閣,白老太爲了辦一個體面的婚禮,向各房籌錢,老三白良越、老四白良泳兩家互相推諉,妯娌之間爲了小賬斤斤計較,白流蘇初感人世冷暖。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後,她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範柳原,便拿自己來賭,遠赴香江,博取範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博輸了,但在範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範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在生死交關時,兩人才得以真心相見,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 篇10

“上海爲了“節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鐘都撥快了一個小時,然而白公館裏說:“我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流蘇在這樣的老鐘下, 本也是安安靜靜過活的, 可惜只過也過不去, 於是只好傾城…

我說, 我向來景仰寫字的女子, 因爲只有女子, 才知道怎樣寫女子. 或許雪芹是個例外, 或者還有別的, 但我依舊執拗地習慣從女人的文字中, 去尋找屬於女人的靈魂, 才氣, 智慧, 善良, 包容, 炫耀, 做作…只有女人才懂女人矯情矜持的小伎倆, 或是若即若離的小把戲, 或是僅僅是滿足一下虛榮欲|望的小動作. 男人說一句話做一件事, 果決到不過是眨眼間, 女人心裏已彎彎繞繞了不止九曲十環…

流蘇與範柳原的拉鋸戰, 贏得是流蘇, 贏得很險. 如果不是那一次適時的轟炸, 失之毫釐, 謬的也就沒有了邊. 流蘇心思細密, 就算扔在大清後宮裏, 也是個配的上戲的角色, 可惜偏偏遇上一個耐得下性子, 陪她玩心理戰的人. 也是幸運, 如果沒有這個有意思的對手, 流蘇這輩子, 恐怕也就遇不上什麼有意思的事了. 一輩子受點小氣, 安心被老鐘敲打着, 做她的碧玉去了. 但恐怕她出場跳舞那一刻起, 她是明白了, 就連碧玉也沒得做, 又何妨放手一博呢. 不成功, 便成仁, 女人的賭注, 無關家國, 都下在感情上了.

何況, 女人的勝, 即使勝了, 也沒有那麼光明英武, 勝便勝了, 不必聲張. 日子長了, 柳原也難免覺得撿了個便宜, 當時是非, 也便不那麼重要, 俏皮話自是要放到外面說, 家裏有個不惹人厭的賢妻, “也宜牆角也宜盆”, 未必不是快意.

所以, 愛玲寫出的勝利, 細嚼嚼, 發現原來有苦澀的滋味. 之前不信如她這樣高傲,感情看的這樣透徹的人會因爲胡蘭成而”低到塵埃裏去”, 現在信了—薇龍在對喬琪喬說:”我跟她們不是一樣的嗎”的時候, 臉上是沒有表情的

哀莫大於心死.

就算是錯覺, 抓住那麼一點點的希望, 又何必求全責備?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 篇11

《傾城之戀》中的範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故事,可謂有九曲迴腸之纏繞和複雜,他們並非那種獻身革命的英雄人物,但他們之間的情感經歷富有張力,他們的故事引人入勝,扣人心絃,顯得那麼“動聽”和富有魅力。對此,張愛玲曾說:“我以爲這樣寫是更真實的。我知道我的作品裏缺少力,但既然是個寫小說的,就只能儘量表現小說里人物的力,不能替他們創造出力來。而且我相信,他們雖然不過是軟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這時代的總量”。

這些動聽的情節包括範柳原和白流蘇人性的可愛處、可笑處、可憐處、可悲處、可鄙處、可親可信處等,而她們身後香港陷落這個宏闊背景,是他們之間某種關係的宏大隱喻,這種關係就是範、白之間特殊的戰爭……是男與女的“戰爭”、生與死的“戰爭”、愛與恨的“戰爭”,即人性之間的“戰爭”。於是我們看到這種戰爭在不斷地展開着,看到兩個難分上下、同樣聰明而自私的男女,怎樣斤斤計較着自己的得失,怎樣絞盡腦汁地算計着對方,期期艾艾地強迫着對方,又被對方強迫着進一步,退半步。

《傾城之戀》電影觀後感 篇12

影片的開場,京戲的戲臺,背身的演員,就是如此看人間。我想起《潛伏》中有段戲,謝若林讓徐寶鳳爲之演一齣戲,欲套出翠平的話來,徐寶鳳說,“這裏不是上海”,謝若林道:“亂世就是舞臺。”

你看,時空都尚未開始,一切卻充滿了曖昧,彷彿幽暗的混沌之中,天地尚未誕生,上帝的園子沒有造好,引誘、背叛和放逐的主題已經形成。

於是,流蘇的故事就在吊鐘永遠比別人家慢一個小時,唱歌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不自覺粗陋地表現了人生一切飢渴和挫折中所內藏的蒼涼的咿咿呀呀的琴聲中展開。

影片中的流蘇很愛低頭,不是徐志摩《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而是舊時代裏離過婚的流蘇在白公館被哥哥嫂子視爲眼中釘,肉中刺的隱隱的一種自卑,這自卑裏還有一絲清高、倔強和不易爲人知的害怕、無助和隱忍。

不知爲什麼,流蘇給我一種舊俄時代受壓迫的悲慼,儘管他們之間沒有任何聯繫,但同樣有令人落水的無力感,無從解脫。

影片開始不久,流蘇受到三爺和四奶奶揶揄後,“流蘇突然叫了一聲,掩住自己的眼睛,跌跌沖沖往樓上爬……上了樓,到了自己的屋子裏,她開了燈,撲在穿衣鏡上,端詳她自己……陽臺上,四爺又拉起胡琴來了。依着那抑揚頓挫的調子,流蘇不由得偏着頭,微微飛了個眼風,做了個手勢。她向左走了幾步,又向右走了幾步…….她忽然笑了—陰陰的,不懷好意的一笑,那音樂便戛然而止。”

流蘇在鏡子前水仙花似的自哀自憐的整套動作被淋漓盡致地拍攝表現出來,難怪範柳原也要說流蘇看上去不像是這個世界上的人,有一種羅曼蒂克的氣氛。

後來,當她看到家人熱絡地爲七妹的鄉親張羅的時,當她隔着一堵牆聽到嫂子刻薄的含沙射影的職責時,當她媽媽迫於經濟壓力而選擇站在掌管家的哥嫂那邊,表明無可奈何的立場時,“媽!媽!恍惚又是多年前,她還只是十來歲的時候,看了戲出來,在傾盆大雨中和家人擠散了。她獨自站在人行道上,瞪着眼睛,人也瞪着眼看她,隔着雨淋淋的車窗,隔着一層層無形的玻璃罩—無數的陌生人。人人都關在他們自己的小世界裏。”我彷彿看見一個小女孩伸手想要抓住點什麼,但四周只有她自己,什麼都是虛空。“這個家我再也呆不下去了。”

張愛玲把筆觸伸向時代和社會的背影,沉入黑暗,沒有前途,日益混沌的一面,流蘇就這樣從凝固的時間中走出來,開始她生命個人的時間。因此,她要走,是生命本能的呼喊。

如果把自己置身事外,或許會覺得流蘇是幸運的,一個28歲的離異多年的少婦,僅僅是徐太太爲七妹介紹婚事的十里洋場上的一支舞,便與一個過盡千帆的富家公子從此糾纏得難捨難分。舊式家庭裏地位低的,年青人,寄人籬下的親族,覺得流蘇的“得意緣”,間接給他們出了氣;年紀大一點的女人也高興,因爲向來中國故事裏的美女總是二八佳人,二九年華,而流蘇年已近三十;一班少女在範柳原那裏找到她們的理想丈夫,家富,聰明,漂亮,外國派。

電影裏周潤發飾演的範柳原在流蘇第一次到香港時露面,在參差對照中表現了流蘇“走”的決心和勇氣。在香港的那段時間,範柳原和流蘇互相調情,宛若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他們不敢安全敞開自己的心扉。他懷疑她只是想找一張永久的飯票,她以爲他只要養一個長期的舞女,兩人就在這種若即若離的曖昧中不斷互相試探,始終不能深信,始終要有所保留,就好像一場愛情的角力,假如自己比對方付出多一些就要在以後的日子裏落了下風。

我想這是因爲男女雙方對愛情的不同期許而啓動了這道“心理防攻線”吧,範柳原可能不需要婚姻的形式,但希望流蘇能夠懂得他,能夠坦誠對待;而流蘇的終極目標是結婚,她不見得懂得範柳原,甚至認爲“精神戀愛”有毛病,最後還得結婚,操持家事。

在淺水灣的一段牆上,電影把牆的的冰冷、粗糙和黃昏進入黑夜的剎那蒼茫慢慢隱退,範柳原看着紅嘴脣、水眼睛、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流蘇的一張臉,道;“這堵牆,不知爲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我聽到這段對白,想起張愛玲曾經寫下,“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爲過去。”

傅雷評論說,“好一個天際遼闊胸襟浩蕩的境界。”

《紅樓夢》裏第二十三回黛玉初聽《牡丹亭》:“原來是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這是典型的好景無常的千古佳句。

或許,此時,範柳原和流蘇已經感覺到這惘惘的威脅。電影轉入無聲,安靜得只有鄉下夜晚纔會有的蟲鳴。範柳原的這段話,觸動流蘇內心柔軟的一塊。也許她僅有的一點學識,憑着這點本領,她可以做一個賢惠的妻子。當範柳原煩躁地對她說道:“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流蘇願意嘗試,嬌脆小聲答道:“我懂得,我懂得。”

“我要你懂得我!”流蘇第二次到香港時,範柳原站在細雨迷濛的碼頭,說,“你就是醫我的藥。”有異曲同工之妙,大概,範柳原渴望中的中國女人就是要她懂得他吧。

第二次到香港後,流蘇和範柳原同居。不久範柳原就要到英國出差,流蘇和傭人獨自在家,“家”有點空,像錢鍾書說的小小的圍城。

流蘇自己在屋中徘徊,“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着反常的嬌嫩,一轉眼就憔悴了。總之,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的、痛苦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啊,管它呢!她承認柳原是可愛的,他給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這一點,她知道是可以放心的。”不管範柳原出去後局勢有沒有變化。

“那天是十二月七日,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炮聲響了。”戰爭讓流蘇的精神漸漸衰弱下來。有一天,街頭轟轟隆隆馳來一輛軍用卡車,意外在門外停下了。流蘇去開門,見是柳原,她抓緊他的手,緊緊的摟住他的手臂,像抓住了落水的一顆救命稻草。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裏,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爲要成全她,一個大城市都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着。

“傾城傾城”,傾的怕不僅是香港而已,還有那根拉鋸已久的心理之城。

在圍城的那段日子裏,誰都有那種清晨四點鐘的難捱的感覺—寒噤的黎明,什麼都是模糊,瑟縮,靠不住。回不了家,等回去了,也許家已經不存在了。如果每個人,真如波里斯?瓦烈嘉《宙斯的掠奪》中描繪的希臘神話中的伊俄,無法逃避宙斯在雲霧中伸出的無數雙手臂象徵着的人類永恆的焦慮——被虛無所劫掠那般;如果,我們每個人,在時代的大列車中,只顧着在店鋪的櫥窗中尋找自己的影子,我們只看到自己的臉,蒼白,渺小——我們的自私與空虛,仍然註定是孤獨的,何不抓住點踏實的東西,靜心結婚呢?畢竟,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這部電影,結合了中國“才子佳人”的通俗模式和好萊塢喜劇中的機智詼諧和“上等的調情”結合的完美混合品。也許讓我們感動的不僅是這“傳奇”式的結局,還有流離失所,劫城劫難,亂世求存,流失海外的一代中國人的集體共同記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