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幼兒園科學磁鐵說課稿

幼兒園科學磁鐵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科學磁鐵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科學磁鐵說課稿
  幼兒園科學磁鐵說課稿1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班科學課《磁鐵的穿透力》。

  一、說教材

首先我先對本次的教材進行分析,先說一下我的設計思路,就像《指南》中所要求的,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本次活動的取材——磁鐵,它正是來源與生活且是孩子們身邊比較常見的。我們不難發現,中班的孩子經常會在學習性區域中把玩一些關於磁鐵的遊戲,例如:米中找物、猴子爬樹等等。但在孩子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又會發現,孩子對該類材料熟悉但不瞭解,知道卻不會針對性的運用,而指南在領域明確提出了:要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標。所以教師何不合理設計,將其變成課堂中的教育選材,與孩子一起深入的挖掘其中的教育內涵。因此有了《磁鐵的穿透力》這一節科學課,希望孩子能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過程中,去發現、思考、解決各種問題,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觀察和思維能力。

  二、說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爲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瞭解磁鐵能隔着一定厚度的物體吸鐵的特性。

2、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現、並能進行簡單記錄。

3、樂於參加科學活動並能進行各種大膽的嘗試。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從認知、技能情感三個維度進行制定的,在這裏我將“瞭解磁鐵能隔着一定厚度的物體吸鐵的特性”設置爲我的知識重點,期望通過整個活動讓幼兒掌握磁鐵的這個基本特性。

4、此外,我結合中班第二學期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來分析,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位爲“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現、並能進行簡單記錄。”因爲中班孩子的思維發展還是比較直觀的,他們都比較樂於操作,但是他們不會將自己觀察到的進行表達和記錄,即他們會做但不會表達與記錄。但在科學活動中,操作的結果都是要用講述或記錄的方式進行展現的,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爲幼兒提供表述、記錄的機會,通過多說、多記來培養孩子良好的表達能力。

  三、說準備

爲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的活動準備:

1、幼兒第一次的操作材料:每組若干硬紙板、塑料墊板薄木板若干:每人幾枚鐵質回形針、一塊直徑1釐米的小磁鐵。

幼兒第二次操作材料,每人一本厚厚的雜誌、一塊厚木片;一塊鼠標墊、一塊直徑1釐米的小磁鐵。幼兒相對應的記錄紙1份。

2、教師演示材料:以上材料各一份。

這些材料都比較簡單,而且容易操作,能夠幫助幼兒更好的參與到環節中,從中獲得相關知識經驗。

  四、說教法、學法

1、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觀察指導法:教師通過觀察,能及時、有針對性的對幼兒的實驗操作進行觀察與個別指導,幫助幼兒獲得正確的知識經驗。

(2)提問法:善於運用啓發性提問法來引導幼兒有目的的仔細觀察,積極思考,並鼓勵用自己的語言大膽描述。

(3)演示法:將正確的操作過程進行演示,給予幼兒最直觀的操作經驗。

2、因爲我要體現的是尊重幼兒爲前提,以幼兒發展爲導向,充分體現了本園“以幼兒爲本”的理念,所以在幼兒的學法上,我採用的主要是:

(1)操作法:

教師爲幼兒準備了豐富、操作性強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

體驗法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

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的結果記錄下來,爲幼兒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

  五、說活動流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活動環節,本次活動主要分成了:設置疑問,激發興趣;自主探究集體交流;全課小結,拓展延伸三個環節。

1、設置疑問,激發興趣

關鍵提問:一枚回形針會不會被磁鐵吸住?要在回形針和磁鐵間加入另外的物體,磁鐵能不能隔着物體把回形針吸住?(這邊我用到了提問法,第一個提問的目的首先是要幫助幼兒回顧磁鐵能吸鐵製品的特性,接下來的提問是教師爲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充分激發幼兒動手驗證的慾望,爲後期的探索活動奠定基礎。)

2、自主探究,集體交流(這一環節是我的重點環節,爲重難點的突破而服務,因此我又具體將其分成6小步來實施))

(1)幼兒大膽猜測、自由探索操作

結合教師提問,教師交代操作要求、提供第一份操作材料,幼兒進行第一次的自由操作、教師巡觀察並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

(這邊我用到教法是觀察指導法,教師通巡迴觀察,及時、有針對性的對幼兒的實驗操作進行個別指導,幼兒則運用到了操作法,在第一次的自由操作過程中,讓幼兒能夠自主的對磁鐵的穿透力及正確的實驗方式進行探索。)

(2)交流結果,集體驗證

教師請給個別幼兒講述實驗結果,與操作的經過。教師進行演示。根據實驗記錄得出結論,小磁鐵能夠隔着塑料片、硬紙板、薄木板吸住回形針。

(幼兒通過交流法,幼幼互動,獲得一些相關的經驗,好處在於,孩子個體差異的存在,通過互動來激發所有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梳理“可以”或“不可以”的經驗。結合教師的梳理,同時解決上一環節“在回形針和磁鐵間加入另外的物體,磁鐵能不能隔着物體把回形針吸住”的問題。與此同時,教師採用的演示法,也給與了幼兒操作的直觀經驗,避免幼兒一些不正確的操作手法影響最後的結論。)

(3)變換操作材料,引發猜測

關鍵問題:小磁鐵能夠隔物體吸住回形針,我將物體換成厚書和厚木板,或別的東西,你猜小磁鐵還能吸住回形針嗎?(這邊用到的同樣是提問法,但是與第一次不同的是教師變換了操作的材料,爲幼兒設置了一個新的懸念,幼兒因爲有了前期的操作經驗,所以就能充分調動起了幼兒再次動手驗證的慾望)

(4)演示記錄單的使用

教師對幼兒第二次操作提出記錄要求,啓發幼兒對記錄表進行觀察,並演示記錄表的用法,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這邊幼兒的學習方法是比較常見的記錄法,對於中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說,記錄卡的使用還是比較有意義的,能夠幫助讓幼兒將探索的結果記錄下來,爲幼兒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同時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的要求,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

(5)幼兒的第二次操作與驗證

幼兒進行第二次操作、記錄。教師巡觀察並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

(這邊我用到教法同樣是觀察指導法,教師通再巡迴觀察,及時、對幼兒的操作、記錄進行指導,指導時的有效提問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影響磁鐵穿透力的因素:例如,這次吸不住了,是什麼東西變了?你看看變得怎麼樣了?等。而幼兒則通過操作法,在操作過程中,探索物體厚度對磁力穿透力的影響。這一環節爲突破本次重點目標的關鍵環節。)

(6)交流結果,集體驗證

教師請幼兒上來交流自己的記錄結果,集體驗證,教師再次親自演示後得出結論,原來磁鐵不能隔着厚厚的書和厚木板吸住回形針但能通過鼠標墊吸住回形針。關鍵提問:猜猜同一塊磁鐵爲什麼不能隔着木板吸住回形針,但卻能隔着鼠標墊吸住回形針?(幼兒通過交流法,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的演示讓幼兒更直觀的瞭解到了實驗的結果,得到了正確的實驗結論。同樣關鍵的提問給予了幼兒隱形的提示。)

3、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1)結合幼兒的兩次操作教師小結:同一塊磁體的穿透力會因爲隔離的物體厚度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吸住或吸不住)。(教師對兩次的實驗結果進行經驗上的提升,幫助幼兒總結磁鐵能隔着一定厚度物體吸鐵的特性,)

(2)經驗拓展

關鍵提問:剛纔我們發現,原來我們的小磁鐵不能隔着厚厚的書吸住回形針了,如果想讓磁鐵透過厚厚的書吸住回形針,你有什麼好辦法?(鞏固幼兒對本課時的經驗,同時充分調動了幼兒再次探索的積極性,爲下次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六、說特色

教師採取做中學的方式,提供的科學經驗來源於幼兒在生活中對事物的興趣、疑問和關注而產生的問題,符合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特點,滿足了幼兒的經驗奠基的發展需求,突出的是孩子的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提高。反觀教師,整個活動教師始終是以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於創設學習氛圍,調動孩子對活動的興趣以及設疑與總結,始終注意把活動的空間還給孩子。活動突出了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的理念。

  幼兒園科學磁鐵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科學活動《好玩的磁鐵》,選自13版省編教材小班下冊主題五《玩玩樂》次主題三《一起來玩》。

下面我從教材、活動目標、重難點、活動準備、教法、學法、活動過程、效果預測八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教材: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磁鐵就是幼兒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是幼兒進行探索活動的好材料。磁鐵吸鐵,這一現象既神奇又有趣,倍受幼兒青睞。小班的孩子無意意識佔優勢,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喜歡玩一玩,試一試。但是他們大都只是單純的玩耍,還沒有知識的建構。爲引導幼兒感知磁鐵的特性,激發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積累探索的方法,我依據教材設計了《好玩的磁鐵》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去“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提高。”

  活動目標:

爲讓幼兒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依據教材內容與幼兒的經驗、興趣、學習特點,我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磁鐵吸鐵的特性。

2、願意尋找生活中的磁鐵。

  活動重難點:

初步瞭解磁鐵吸鐵的特性

  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爲使活動順利展開,達到預先設計的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科學區投放磁鐵及磁性玩具,讓幼兒初步感知。

物質準備:磁鐵、課件、磁性玩具、各種鐵製和非鐵製品以及顏料、畫紙等。

  教法:

《綱要》中倡導“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的精神,因此,在活動的始終,我都將自己定位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探究,在“做中學”中體驗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快樂。根據教學目標和我班幼兒實際,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教學法:通過設置小演員跳舞、磁鐵大世界、找朋友等情境,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探索,體驗探索的快樂。

2、啓發提問法:“以疑激趣,以問激學”,通過“你發現磁鐵最大的本領是什麼”等問題啓發幼兒積極思維,獲取新知。

3、操作體驗法:通過動手、動口、動腦,讓孩子們在幫磁鐵娃娃找朋友的過程中,得到快樂體驗,促進其發展。

此外我還將遊戲法貫穿始終,達到科學性,綜合性,趣味性和諧統一,體現活動多元化的整合。

  學法:

學法與教法密不可分。本次活動從幼兒角度出發主要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合作交流法等。操作法是幼兒運用最多也是最感興趣的一種方法,讓幼兒通過看一看、玩一玩、試一試等方法,在與材料、同伴、老師的互動中,感受磁鐵的特性,體驗發現的樂趣,收穫成功的喜悅。

  活動過程:

《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次活動我在情境遊戲中激發興趣——在觀察探索中發現問題——在交流討論中尋找答案——在合作遊戲中鞏固經驗。共分爲5個環節:

環節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活動的出發點,通過魔術“會跳舞的小姑娘”你知道小姑娘怎麼會跳舞嗎?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

環節二:自由探索,初步感知。

此環節中,我創設磁鐵大世界這一情景,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磁鐵的外形特點。讓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試一試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磁鐵吸鐵的特性。此環節的開展能更好的激發幼兒對磁鐵的探索慾望,同時也爲活動進一步開展儲備了知識經驗。

環節三:探索交流,尋找答案。

此環節中我創設磁鐵娃娃找朋友的情境,併爲幼兒提供了曲別針、釦子、木夾、塑料夾、鑰匙、瓶蓋、頭飾等豐富的操作材料,將他們混在一起,讓幼兒用磁鐵吸一吸,能被磁鐵吸住的就是他的好朋友,放在一個盒裏。看看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引導幼兒在探索操作中尋找問題答案:磁鐵能夠吸鐵或鐵製品。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我會毫不吝嗇地讓幼兒盡情地“玩”,運用多種感官的參與,採用自主探究的方法,

並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經驗交流。這也正符合《綱要》精神: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恰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環節四:生活尋寶,拓展經驗。

爲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探索興趣,加深幼兒對磁鐵特性的瞭解,我開展了一次“尋寶活動”。

先請幼兒在自己身上用磁鐵找一找鐵製品,如衣服鈕釦、拉鍊等。然後拿磁鐵在活動室內找一找鐵製品,並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以鞏固對磁鐵特性的認識。

引導幼兒交流討論: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運用了磁鐵?通過課件媽媽的包、文具盒、冰箱門、磁性教具等拓展幼兒生活經驗。使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

環節五:合作遊戲,鞏固經驗。

引導幼兒進行合作遊戲“磁鐵繪畫”,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用曲別針分別蘸上不同的顏料放在襯衣盒裏,用磁鐵在盒子下面不停的移動,這些小曲別針會隨着磁鐵不停的跳舞,形成一幅幅美妙的作品,達到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一定會探索者、交流着、欣賞着、驚奇着、更快樂着。

  活動延伸:

讓幼兒用磁鐵找一找家中的鐵製品,用磁鐵玩沙,進一步鞏固磁鐵的特性,體驗磁鐵的樂趣。

  活動效果預測:

本次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遊戲爲主線,探究爲核心”,力求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與投入,使學習過程成爲幼兒發現和探究的過程,真正使學習變得快樂而有趣。相信在積極地探索中,孩子們會增長知識、發展能力、培養興趣,獲得自信、求異、嘗試、發現、創造等方面的發展。

  幼兒園科學磁鐵說課稿3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瞭解磁鐵的特性和作用,難點是嘗試按一定標準分類。

活動前教師和幼兒一起蒐集了各種各樣的磁鐵以及各種試驗材料:鈴鐺、木塊、插塑、釘子、曲別針、硬幣、鑰匙、玻璃球、布條等除了探索區小貓釣魚的玩具外教師又在活動室添放了大量的磁性玩具及鐵製品。

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瞭如下幾個環節:

  1、設置情景,引發興趣。

幼兒喜歡遊戲,活動的開始幼兒以小貓的身份介入到小貓釣魚的遊戲中,幼兒很快就能進入角色,專心的投入遊戲。

好奇心是幼兒的天性,求知慾是幼兒的本能。教師引導幼兒探索“爲什麼有的魚能吊到魚竿上,有的魚卻吊不到。”幼兒初次探索磁鐵的存在和奧祕(會吸鐵)。“原來有的小魚上有回形針,有的沒有。”

將情景遊戲和科學有機知識結合,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探索和發現。

這一環節主要採用的是情景激趣法和問題設置法。

  2、試分類,滿足求知慾。

通過前一環節的開展,幼兒已經對磁鐵有了濃厚的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繼續探索磁鐵的特性並嘗試探索分類。“桌子上有很多物品,你去試一試那些能被磁鐵吸起來那些不能”幼兒自由的嘗試分類。最後得出結論:能吸起的是鐵做的,不能吸起的不是鐵做的。教師用問題設置的方法,邊觀察幼兒操作,邊及時地提出問題進行引導。幼兒嘗試操作的過程中提倡幼兒交流、合作。幼兒學習方法,主要是嘗試法和操作法。

  3、聯繫生活,感受樂趣。

幼兒自由在活動室內“尋找”鐵製品,並能夠用語言來總結自己的活動過程。這次活動從探索熟悉的遊戲,到探索身邊的事物,做到了《大綱》中提出的“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索慾望。”讓幼兒用語言表示出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增進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這一環節主要採用的是操作法。

  最後是活動延伸部分:

活動結束後可以繼續讓幼兒玩玩各種大小、形狀不同的磁鐵,發現磁鐵同極相斥、異極詳吸的現象。

引導幼兒尋找、發現更多的利用磁鐵吸鐵的性質製做的物體。

本次活動的內容源於生活,滿足了幼兒的需要,在活動結束後,幼兒繼續探索,將學到的技能進行運用,已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

  教學反思:

上完課之後我並沒有覺得頓時輕鬆了,我知道冷靜的反思能帶來更多的收穫。本次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選擇活動內容和設計活動過程,讓幼兒通過對磁鐵的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對磁鐵的探究,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掌握觀察、思考、實驗等探究方法,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整個活動過程圍繞着觀察、思考、動手操作來展開。小朋友既有觀察的過程,思考動口的空間,又有動手操作實踐的過程,讓他們經歷“發現問題——實驗探究——獲得結論”,因此小朋友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積極的探索,從而培養了小朋友的探索精神。但是本節課有許多不足之處,首先從內容的選擇上,一些老師課後跟我說,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這個內容比較深奧,小朋友不易理解和記住,所以這個環節應該放到後面來進行。這是我對課前所選擇的內容和過程設計上考慮不周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