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壺中日月》說課稿大綱

《壺中日月》說課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壺中日月》說課稿

我是****,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壺中日月》。選自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美術教材第十一冊的第9課。(課件出示課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和教學過程三個方面來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對於中國人來,茶壺不僅是一種實用器皿,它還是一種藝術文化。中國的壺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一把看似簡單的壺卻鐫刻着鮮明的時代印記,講述着現任精湛的技藝和當時人們的審美觀。每把壺都能給我們留下一種難以體味的盡的樂趣。

本課屬於藝術與生活的學習領域,是將欣賞、評述、設計、製作與繪畫表現融爲一體的綜合課。以傳統的“壺文化”爲切入點,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紫砂壺的歷史文化及造型特點,感受中國傳統壺文化的精髓。運用熟悉的材質和表現手法,創造性地參與學習,體驗美術教學活動帶來的樂趣,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傳統藝術文化的特殊魅力和博大精深。

本課共三個課時,第一課時進行壺的欣賞;第二課時以壺爲題材,畫一幅中國畫;第三課時以陶泥爲材料,採用盤泥條的方法制作壺。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一課時,是後兩個課時的鋪墊,利用中國獨有的紫砂壺作爲欣賞對象,深挖教材,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實際,我擬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紫砂壺的造型特點及藝術特色。

2.學習欣賞評述紫砂壺的方法。

能力目標:通過觀看視覺圖像、品評實物,小組合作探究等方法,培養學生對藝術品的

欣賞、評述能力。

情感目標:

1.感受祖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的特點。

2.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和保護意識,傳承、交流經典文化。

爲了更好地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特設定了本課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紫砂壺的形態、結構以及藝術特點上,並加以賞析,使學生感受其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欣賞紫砂壺的方法,並能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欣賞活動。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的發揮天賦的才能,對於六年級的孩子來講,由於每個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性較大,況且學習的.內容又是比較枯燥的欣賞課。因此,我在教學中儘量注重每位學生的接受能力,採取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引導探究法,發現美

雕塑大師羅丹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要做好審美教育的“導遊者”,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不同造型的紫砂壺,特點與表現方法,切實感受到紫砂壺所呈現出的美感。鼓勵學生髮現美,以達到喚起審美情趣,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審美效果,在審美教育中讓學生進行性情的自我陶冶。

2、直觀教學法,欣賞美

美術屬於視覺藝術的範疇。通過大量的視頻、圖片以及實物,讓學生通過觀察、回憶和比較,能夠非常直觀的瞭解紫砂壺的藝術特色、造型特點以及製作工藝。

3、情景設置法,感受美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美術學習應該是一種文化學習。

通過觀看茶藝表演,親身體會泡茶、品茶等環節情境的設置,使學生感受祖國傳統茶文化的獨特性和豐富內涵。再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祖國悠久藝術文化和藝術特點。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增強民族自豪感。

4、交流討論法,分享美

美術作品的欣賞沒有統一的標準,學生通過不同的審美角度審美經驗去理解紫砂壺,展示探究的成果。

這時我特別注意留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去交流研討,讓他們的思維進行碰撞。

在這個暢所欲言、互通有無的過程中分享成果,滿足對美的需要。

本課要讓學生了解的是中國傳統的紫砂壺,這本就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學科,要讓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時間裏對紫砂壺的藝術特色、造型特點、製作工藝以及傳統的壺文化和茶文化等知識都有所瞭解,光依靠教師講是根本不夠的,而且也會讓學生於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因此我以下面兩種方法爲主進行學法指導:

1、自主探究法

六年級的孩子,對未知領域有較強的探索慾望和樂於體驗、自主探究意識,並希望在過程中體會到愉悅與成功感。

有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對於藝術品他們已初步有了自己的見解。

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儘可能的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進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把自己的細緻觀察和審美感受表達出來。

2、合作體驗法

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提出問題、自主探索,在師生和生生的交流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力求使學生從多感官、多渠道、多角度的參與步入敦厚端莊、古韻悠然的紫砂壺世界。

  三、說教學過程

美術欣賞是引導孩子進入藝術殿堂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審美文化素養的重要手段。

爲了能使孩子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的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的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情境激趣→認識材料→初次認識→深入瞭解→分享感受→擴展延伸六個環節來進行本課的教學。

(一)、情境激趣

怎樣讓學生對本課產生學習興趣,並對美術產生一種持久的興趣,從而達到新課改所要求的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呢?上課伊始,我就一段上海世博會上的茶藝表演的視頻來導入新課,使學生先感受到濃郁的傳統藝術氛圍,並開始揣測本課的上課內容。上課後,我通過請學生到講臺前模仿茶藝表演的動作,親身體驗泡茶、品茶的環節,使學生對我國傳統茶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認識材料,

無論什麼時間,那個空間,評選一種工藝品,質地的優劣、一直是它是否完美的一個重要標準。通過展示紫砂泥實物,學生體驗觸摸、揉捏,感受紫砂泥柔軟、容易造型等特性,消除紫砂材料的神祕感。引入課題紫砂壺欣賞。通過“你們想知道一把紫砂壺是如何從這樣一塊不起眼的泥巴變成精美的藝術品的嗎?”

引出帶領學生“參觀紫砂壺製作工廠”的環節,出示紫砂壺製作流程的圖片,使學生了解一把紫砂壺製成要經過打泥條、拍身筒、製作把手、壺嘴、壺蓋等幾十道乃至上百道工序,全部都由手工製作。從而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和保護意識,爲進一步的欣賞做好鋪墊。

(三)、初步認識

這個環節我讓學生對看到的紫砂壺圖片進行描述,通常學生初次接觸,描述時難免無處下手,這時我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可以先從紫砂壺的外部輪廓着手。同時播放一組紫砂壺的圖片刺激學生的視覺,讓學生從外型上給這些壺分類,如:比較方的、比較圓的、模仿某種事物造型的等,再分別說出這些造型帶給你視覺上的感受。

,歸納形態各異的紫砂壺的共同點(及紫砂壺的結構)整個教學過程以香茶作爲獎勵,學生在品茗的同時,感受祖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傳統的文化積累。

(四)、深入瞭解

爲了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瞭解紫砂壺,我特意設置了一個選擇的小遊戲:教師出示兩把造型各不相同的紫砂壺實物,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分組,使學生能夠近距離的觀察、觸摸紫砂壺。

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一步交流紫砂壺每個部位的造型特點,以及觀察實物後的感受。這時,我提醒學生:紫砂壺歷來爲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所鍾愛,原因不光是紫砂壺在造型上極具藝術特色,其本身還蘊藏着豐富的文化內涵。播放視頻:《國寶檔案——紫砂壺之謎》,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瞭解紫砂壺的魅力。從而體驗美感、豐富情感。

(五)、分享感受

欣賞課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欣賞美術,如何在欣賞美術的過程中,鍛鍊感知,聯想、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對所欣賞到的紫砂壺有獨到見解,並用於言表發出來,把自己的感受與大夥分享,去尋找情感的共鳴與心靈的淨化。在分享中,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快樂,交流的愉悅,成長的幸福。

(六)、擴展延伸

科學精練地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意無窮”的效果先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讓那些喜愛學習的孩子有了更寬的學習天地和更大的學習動力進步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此基礎上將課堂的主題引回曆史悠久的茶文化中感受着那份韻味悠長的寧靜最後以一句話結束這節課欣賞紫砂、回味茶香、享受生活。

備課的過程就我一直被這一課散發着濃厚的文化氣息所感染着“壺文化”和“茶文化”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兩者都是中華文化的魁寶我想這一節課更多的是營造一種民族文化氛圍讓同學們在濃厚的民族文化氛圍中走進“壺文化”和“茶文化”。感受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教育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才能使教育更藝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