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可能性》說課稿範文大綱

《可能性》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可能性》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可能性》說課稿範文

  《可能性》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人教版的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可能性”,這部分的知識是在學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基礎,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本節課的教學正是以這樣的理念來設計的,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我面對的學生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活潑好動、求知慾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不隨意注意占主導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很容易被新異的事物所吸引,從而產生學習動機,然而學生之間還存在着個別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恰當的利用評價手段,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成爲課堂教學的主人。

新的課程標準中倡導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因此,我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並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整合的角度特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2、通過小組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嘗試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達事件發生的情況;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及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特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的重、難點是: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確定的,會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來表達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爲了能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教學時爲學生創設了豐富的情境教學,並通過遊戲、競賽、實踐操作、小組合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的輕鬆,學的愉快,形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綜上所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爲了五大環節:

一、遊戲激趣,導入新知;

二、活動體驗,合作探究;

三、體驗激趣,深化所學;

四、聯繫生活,拓展視野;

下面我就將本節課具體的設計意圖闡述如下:

  一、遊戲激趣,導入新知:

新的課程改革在數學教學方面,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而創設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數學模型,因此,在上課伊始,我丟掉了教材中聯歡會主題圖的引入,而是選用了“石頭、剪子、布”這一項師生互動的遊戲來導入新課,這項遊戲學生再熟悉不過了,在他們猜測了老師和自己誰會贏之後,師生共同進行遊戲,並要求學生做好記錄,遊戲結束後,從同學們的記錄結果和開始猜測的結果的對比中得出結論,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發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遊戲的形式導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慾望,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進入到教學的第二環節。

  二、活動體驗,合作探究:

在本環節中設計了一組摸棋子的遊戲,共將此環節分成三個板塊來進行,一是讓學生感知“一定”與“不可能”在課前教師爲每組的同學各準備一袋大小個數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組的同學分別進行摸棋子的遊戲。要求摸到黃色棋子最多一組同學獲勝。實際上,分發到各組的棋子袋中,有四組同學袋內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組同學袋內的棋子全是黃色,在同學們高興的遊戲,到失敗的嘆氣,再到對比賽規則的猜疑中,教師適時點拔,讓學生打開口袋看一看,在同學們對“如此比賽不平”的抗議聲中,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總結出在全是黃棋子的袋裏任意摸出一個棋子的結果一定是黃棋子,那其他小組沒有獲勝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裏不可能摸到黃棋子。在學生親身實踐,動手操作,用眼觀察,評析結果的過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隨着教師的適時提問:“這樣的遊戲公平嗎?怎樣才能使比賽公平呢?”將教學推入本環節的第二和第三板塊,體驗“可能”並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學生充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之後,也就是說出“在一個袋既要有黃棋子,又要有白棋子。這樣才公平”之後,教師適時引導,“這時我們在這樣的袋中任意摸出一個棋子的結果會怎樣?”點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爲了對可能性的大小進行驗證感知,此時教師將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黃棋子中的一顆棋子進行對換,強調如果遊戲規則不變,還是摸到黃棋子多的爲勝的話,你願意到哪組的袋裏來摸棋子呢?爲什麼?並讓學生再次進行摸棋子的遊戲,並做好記錄,實際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連,使所學過渡自然進入教學的第三環節。

  三、體驗激趣,深化所學

此環節的設計來源於聯歡會情境圖的啓發,依據學生的分組情況爲每組學生準備了各種水果和托盤,來進行“水果拼盤”的競賽,共設立了五項內容A一定是桔子B一定不是桔子C可能是桔子D很可能是桔子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讓學生在托盤中擺出相應的答案。實物的再現再一次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動手、動腦、動口,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小組合體的意識,對所學的知識達到了貫通,進入教學的第四環節。

  四、聯繫生活,拓展視野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用“一定、可能、經常、偶爾、不可能”等詞語,說說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進而完成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動手操作、實踐感知”讓學生用手中的圓形紙製做搖獎轉盤,並用顧客或商場經理的不同的身份來設計,再次感知所學。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遵循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嘗試探究,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體驗幸福的數學學習生活。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設想,還有待於在實踐中去完善,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和指正。

  《可能性》說課稿2

  教材說明: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主要是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概率。

關於可能性這一內容,三年級時學生接觸事件發生有確定和不確定的區分。不確定的事件中分可能和不可能。在五年級上冊教材中要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從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到等可能,這是對隨機思想的理解的一個大的飛躍,是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定性到定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渡。對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的理解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將直接關係到對事件發生的隨機性的理解。因此,教學時要通過大量豐富的例子和活動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豐富對等可能性的理解,也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某些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較易接受。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髮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可讓學生充分試驗、收集、分析,幫助他們直觀形象地感知。引導孩子們用數學的眼光來研究這些遊戲的公平性時,他們當然會表現出極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玩中學,在學中悟,一改傳統數學課堂死板而呆滯的現象。

  教學目標:

1、在討論比賽規則、拋硬幣、摸球遊戲等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2、能設計公平的遊戲規則,能對遊戲規則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能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並闡述自己的理由。

3、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在討論遊戲規則是否公平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

  教學重點:

1、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教學難點:

可能性與公平性的判斷。

  教學策略:

1、通過學生自己獲得生活中的數學信息,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可能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以學生熟悉的遊戲活動展開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直觀感受到遊戲規則的公平性,並逐步豐富對等可能性的體驗,學會用概率的思維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生活中的事物。

3、成語連接、評語、街頭騙子利用可能性行騙三個小片段,聯繫生活,進一步體會學習可能性的價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硬幣、小組調查表、色子等。出示一些實物圖。

  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通過拋硬幣感受等可能性

1、說反話遊戲。

利用遊戲引出公平的遊戲規則。(出示一些反話)

2、觀看足球比賽開始片段。(視屏足球賽開始片段)

引:大家想出了這麼多公平的遊戲規則,哪一個最適合呢?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國際比賽中常用的一種方式拋硬幣。

學生討論:這種拋硬幣的方式公平嗎?爲什麼?

3、拋擲硬幣實驗。(出示硬幣、實驗記錄表、科學家實驗表)

(1)猜測。

師:既然認爲是公平的,那麼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小結:如果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就進一步說明了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開球,是公平的。

(2)試驗。

1、每人拋10次,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2、試驗完成後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數與總次數有什麼關係。

(3)交流驗證:大家來觀察一下這些數據,你有什麼發現?

小結:同學們觀察的都很仔細有這麼多的發現,我們會發現有些小組正面朝上的次數不一定是總次數的一半,有些小組少一點,有些小組多一點,但是全班加起來正面朝上的次數就比較接近總次數的1/2。

師:其實歷史上有很多數學家也做過這樣的實驗,我們來看一看他們實驗的結果是怎麼樣的?(出示統計數據)

通過做實驗,你們認爲拋硬幣決定誰先開球公平嗎?爲什麼?(學生小結)

  二、實踐探索,體驗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1、三個同學準備下跳棋,他們想用三人比賽轉盤決定誰先走。(紅色佔1/2,藍色和黃色分別佔1/4)。師生共同做玩遊戲並交流,彙報遊戲公平與否。

如果將這個轉盤轉到了100次,大家猜一猜轉到藍色的次數大約是多少次?

這是一個有失公平的轉盤,先讓學生來判斷這樣設計公平嗎?其實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可能性大小與佔的份數的多少有關係,同時也鞏固了新知。

2、公平遊戲轉盤的設計。

學生回答後,進行公平遊戲轉盤的設計。接着進行設計展示由學生上臺展示並講解自己的作品,全體師生做評委,評選出優秀的設計作品。(活動的轉盤)

3、6名同學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小強在一塊長方體橡皮的各面分別寫上1,2,3,4,5,6。每人選一個數,然後任意擲出橡皮,朝上的數是幾,選取這個數的人就來當老鷹。你認爲小強設計的方案公平嗎?

雖然橡皮各部分的材料是均勻的,但它的6個面大小不等,一個面的面積越大,投擲後朝上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小強設計的這個方案不公平。(老鷹抓小雞遊戲圖片及長方形數字橡皮)

  三、聯繫生活,進一步體會學習可能性的價值

1、詞語連接。(連續滾動播放這些個成語)

說說平分秋色、萬里挑一、十拿九穩、大海撈針的可能性是多少?

2、評語。

師:今天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出色,老師把三個詞語送給大家太優秀了棒極了真出色,你得到每個詞語的可能性是多少?

如果我用4個詞語來評價大家太優秀了、棒極了、真出色、真了不起,你得到每個詞語評價的可能性是多少?

在這四個詞語中棒極了是老師最喜歡的,我想送給我們班的一個同學,每個人得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我想把這個詞語送給班裏穿紅色上衣的同學,(請穿紅色上衣的同學站起來),你得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3、看圖說一說。(出示街頭騙子的摸獎遊戲圖片)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這種遊戲的不公平性,不去玩這種遊戲。強調指出:凡摸獎活動,你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計算一下,就會發現:都是組織者得利,參與者受騙,所以嚴禁學生參與。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在遊戲中知道了一件不確定的事件,它的可能性可以用一個數來表示。例如:拋擲硬幣,擲出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擲出一個正方體的骰子,每個面擲出的可能性都是1/6,等等。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在數學上屬於概率問題。概率問題起源於博弈,在現代的生活中也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天氣預報、降水概率的預報,航天飛機的發射等等,都運用到了概率的知識。如果同學們有興趣,課後可以自己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與此相關的資料,你會發現,概率的知識是非常有趣而奇妙。

  《可能性》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一步體會等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2、能辨別遊戲規則是否公平,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遊戲公平規則。

3、通過活動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一步體會等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教學難點:

能辨別遊戲規則是否公平,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遊戲公平規則。

  教學準備:

班班通。準備好白和黃的乒乓球。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小組活動

(1)師生關於遊戲簡單交流;

(2)出示書本P64的研究例題;

(3)首先讓學生猜測誰贏的可能性比較大?

(4)讓學生讀題中的遊戲規則,然後小組裏準備好活動器具來模擬遊戲。在學生遊戲的同時讓學生把結果統計在記錄表裏

【先用畫正字的方法統計,然後再彙總有多少次】

(5)讓學生根據剛纔實際的遊戲操作以及結果記錄說說遊戲工公平性。並討論爲什麼?

(6)學生交流說明原因後,引導學生怎樣才能讓遊戲公平地進行?啓發學生改變口袋中紅球與黃球的個數,使它們同樣多,從而使遊戲公平。

(7)讓學生重新按照這樣的情況再開展遊戲,統計出結果,體會遊戲是公平的。

二、初步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P65試一試

(1)先讓學生讀題,弄清遊戲的規則和方法,並根據問題分別作出猜測。

(2)組織分組的實際活動,以驗證猜想。

2、完成P67練習十第1、2題。

(1)先讓學生看題,然後讓學生根據問題,仔細觀察每個口袋裏不同顏色小球的個數,再根據觀察結果作出判斷。

(2)學生作出判斷時,要幫助學生理解:只要看口袋裏紅球和黃球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說明遊戲的公平性,指出第一和第三個口袋模球是公平。

三、總結

在一定的條件下,一些事件的結果是可以預知的,具有確定性;一些事件的結果是不可以預知的,具有不確定性。確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來描述;不確定事件用可能來描述。

  課後反思:

本節課教師充分利用遊戲這一學生喜歡的方式,讓學生在玩中感受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在現實生活中具體一定的實際意義。因此,學生在活動的基礎上對本課非常感興趣。在教學中,首先,出示遊戲規則,讓學生猜測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之後,要求學生實際體驗,記錄摸10次後的結果。在活動的基礎上,要求學生交流對遊戲的體驗,感受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接着讓學生重新設計公平的遊戲,並根據新的規則,再次體驗。由此加深事件發生可能性的理解,進一步認識遊戲規則的公平性,但還讓學生明確,雖然遊戲規則是公平的,但還是又有勝負的,又體現了一定的現實性。真正地體會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可能性》說課稿4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可能性》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及學法、教具、學具準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關於可能性這一內容,小學數學教材分兩次進行了集中編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則是不確定的。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形象,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情況。

2、說教材

可能性屬於統計與概率方面的教學內容,概率的基礎是隨機現象,這就涉及確定事件(包括一定與不可能兩種)與不確定事件,在不確定事件中,有很多種可能出現的結果,雖然每種結果都是隨機出現的,但出現的次數在統計上存在一定的規律性,這也決定了概率與統計是密不可分的,在本單元教材中也基本上是以實驗數據的統計爲基礎來探討可能性的大小的。

本單元共安排了三個例題和一個實踐活動,本節課是其中的例1,感受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本節課是在三年級上冊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深入,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同時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活動中產生興趣,使學生能在玩中學,在學中悟。

  二、說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所以本節課中,應多爲學生創造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從而樂於探究。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對本節內容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並能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簡單描述事件發生的結果。

2、創設有趣的活動和遊戲,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3、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與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滲透愛祖國愛家鄉和怎樣做人的思想教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本節課的教學關鍵是如何讓學生把對“隨機現象”的感性認識昇華到理性認識,特制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隨機事件發生的確定和不確定性,並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正確地描述這些事件。

教學難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和不確定性。

  五、教法及學法

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觀察實驗法。

  六、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盒子、彩色乒乓球、節目籤。

  七、說教學環節

爲了能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教學時爲學生創設了豐富的情境教學,並通過遊戲、實踐操作、小組合作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形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綜上所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爲以下五個環節:

(一)遊戲激趣,引出課題

(二)觀察體驗,建立概念

(三)實踐探索,發散思維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五)暢談收穫,總結全課

下面我將一一闡述這五個教學環節:

(一)遊戲激趣,引出課題

通過猜一猜老師帶來的禮物的遊戲,感受可能性中的不確定事件,並引入本節課的學習的主題——可能性。接下來通過謎語的形式猜出老師帶來的禮物,再次感受有些事情的發生又是確定的。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選用遊戲的方式導入新課,讓每個學生投入、參與其中,不僅使學生對“可能性”有了初步感知,而且能領悟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從而產生探索的需求,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體驗,建立概念

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的概念。

首先創設情境,因情境中活動的需要而組織學生開展了“抽籤表演節目”這一活動,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這三個概念,感知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1、活動:出示三張捲起來的紙條,上面分別寫上唱歌、跳舞、朗誦,找同學上來抽一張,引導學生先思考一下,會抽到什麼?(學生會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誦。這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師小結:每位同學表演節目類型是一件不確定的事件,有三種可能的結果。

2、(以抽籤時學生抽一張跳舞籤爲例)師引導:如果再找一名同學來抽籤,可能會抽到什麼?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誦。引導學生質疑:有沒有可能會抽到跳舞?指生回答:不可能,因爲剩的兩張籤裏沒有跳舞(推理能力)。找生抽一張,驗證學生的猜測是否正確。

3.引導:最後只剩一張了,你們能猜一猜這一張可能是什麼嗎?生可能會回答:一定是朗誦,因爲只剩下朗誦這張紙條了。

4.小結:剛纔在猜測會抽到什麼節目時,第一次同學們用的詞是“可能”,第二次同學們用的詞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發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種情況。並且明確“可能”這種情況屬於不確定的,“一定”“不可能”是確定的。

(三)實踐探索,發散思維

正確運用“可能”“一定”“不可能”這些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現象。接着以一個“摸球獲獎”的遊戲,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可能”“一定”“不可能”來描述事件的確定性和事件的不確定性。

1、活動:1號盒中有6個紅球,2號盒中有3個紅球和3個綠球。請學生從1號盒中摸球,引導學生思考會摸到什麼球?再請一位學生從2號盒中摸球,引導學生思考會出現什麼情況?並根據摸到的球給予相應的獎勵。老師設定條件,不可能摸到紅球,讓學生幫老師選擇從幾號盒中摸?想摸到綠球,又該從幾號盒中摸?從哪個盒子裏一定能摸出紅球?

2、小結:當一個盒中全部是紅球,任意摸一球,一定摸到紅球,不可能是其它顏色的球,當一個盒中既有紅球又有紅球,可能會摸到紅球,也可能會摸到紅球。(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學習數學知識,發展興趣、愛好,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對可能性的三種情況提出問題,並能形象的描述事出件發生的現象,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口頭表達能力,也調動學生學習的慾望,使學生主動學樂於學。)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爲了檢測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我設計了下面兩個練習:

1、塗一塗(課件出示)

2、連一連(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這兩個練習按照由易到難分層設計,既鞏固了知識,又深化了學生的認知。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抓住這些“一題多解”的題目進行訓練與培養,既能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也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練習的設計中我更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儘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學生體驗新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

(五)暢談收穫,總結全課

我以“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的提問引發學生暢談本節課的學習體會和收穫。

引導學生歸納:

1.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三種情況,分別是:可能、不可能、一定,並且明確可能這種情況是不確定的,不可能和一定是完全確定的。

2.一題多解,考慮問題要全面。

3、生活中有數學。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小結,引導學生整理、複習、鞏固教材知識,深化對課堂教學主題的理解和把握,使得新知識具有更大的遷移價值,爲後繼的學習和運用它們奠定基礎。同時讓領悟數學思想和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

  八、板書設計

我覺得這樣設計簡潔明瞭,突出重點。

  九、教學反思

教學永遠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課堂不是車間的流水線,一成不變,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二三十名學生可能有二三十種不同的反應。但是,老師一定要把握住底線,這個底線是由學生髮現知識而不是老師去灌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