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語文說課稿錦集10篇大綱

語文說課稿錦集10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說課稿錦集10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我教的這門課程是根據國家高職高專教育發展的要求,從目前高職高專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精選國內外的文學名篇,爲學生提供閱讀欣賞並進行素質教育,鍛鍊學生的讀、寫能力,增強高職高專的綜合人文素養,提高我校學生的實際語文能力。

第一是適用性

當下的大學語文教材,有的過於簡單,重複學習高三的語文課程;有的則拔得太高,是一種脫離課堂教學具體情況的課外閱讀。針對這兩種情況,我們優選了這本教材,在選錄方面,側重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高職語文教育的良性發展,優選具有高職特色的文章。做到選文經典、古今結合、中外兼顧。 第二是創新性

前六個單元一改以往的“以史爲線”或“以文體爲線”,而是“以主題” 爲線索,按照篇章的主題思想進行章節的劃分,主要圍繞語言的應用,對生命的思考、對理想的探索、對社會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既富有廣度和深度,又注重文章內容和社會生活相貼近,提高學生的素質、陶冶學生的情操。高職大學語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學語文那樣,較爲全面的學習教材中的知識,所以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刪減,選擇與職業院校學生聯繫密切的課文,如《我的母親》與《我們因你而驕傲》這兩篇課文,針對現在的九零後一代不懂得感恩,我們就從兒子對母親的感情與父親對孩子的感情兩個方面入手,學生通過學習改變了自己的情感維度。同時我們選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給學生,讓其閱讀。我們都知道一定的閱讀是必須的,它雖不能改變命運,但是卻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豐富思想、提高認識。這門課就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們職業院校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大學語文課程是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綜合性最強的課程,許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藝術於一身。因此,大學語文理所當然地成爲大學生文化素質培養的基礎課程和重點課程。針對職業類院校的特點,我們改變以往大學語文作爲輔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將我們的知識體系與專業課融合在一起,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從而使我們學校的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崗位,都能成爲第一流的人才。

(一)注重知識的傳播(知識目標)

我們的學生在高中都極爲系統的學過語文課,在語文課中識字、語法、詞彙、修辭、與相應的文學知識都接觸過,故在我們開設的這門語文課中,我們協助學生學習相應的古文、現當代文,以及教育意義極強的新篇章,讓學生從人文角度 掌握新的語文知識,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吸取新的養分。從人文素養進行單元劃分,這顯然無論是理解還是記憶都比大篇幅的學習詩歌、戲劇、現代文及按文學史進行梳理的方式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注重各種能力的培養(能力目標)

首先就鑑賞教學而言, “大學語文”絕不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繼續。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來講,必須注重鑑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學習理論的最終目的是爲了運用。讓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自動自覺的應用到社會實踐中,應用到生活中。

其次從寫作能力的提高來看,高職大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賞類文章的創作,而是指針對專業、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種寫作實踐,如應用寫作。寫作能力是當今人才必須亟待加強的,大學寫作應以立足於學生已基本具備的寫作知識和寫作能力,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寫作理論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強化思維訓練,提高學生對寫作材料的蒐集、處理能力;並從文體學角度把握不同文體特徵,以具備常用實用文章的寫作能力。大學生的寫作能力,應體現在具有文體感的文章的寫作上。

(三)注重高職大學語文的道德教育(情感目標)

高職院校是培養的人才,不是機械的只懂得課本知識,而不會實踐操作的大學畢業生。 我們這門課程具有無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傳佈、道德薰陶與思想教育的功能,這種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說教,而要使學生在各個經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昇華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養其愛國情感與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課程中,這種功能從實現的途徑來看有三種情況:第一是通過大學語文教材的

內容以及在語文課程與教學中對它們做出的闡釋、評價,或者說,是閱讀什麼、寫什麼、聽什麼、說什麼中的“什麼”來進行的。第二是通過語言本身,語言就是對“人的精神教育”,文即是道,語言本身內蘊着思想、人文、德育、態度。第三,技能中也包含着“德育”、“思想”、“人文”、“態度”。對於他人的作品,哪怕主張和自己相反,也能按照原意,公正無誤地理解,養成這種包容的態度,就是國語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總之,大學語文課程所灌輸的人文精神,所培養的各種能力都體現了職業教育對學生素養與能力培養的要求。

  三、說課程實施

我主要從兩大方面來講解:

一是教法,由於高校的課程內容多,涉及面廣,僅靠在有限的課時內學好語文是件困難的事,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應該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在同一個班內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出不同程度的學習要求,給予各類學生不同形式的輔導,從而使各類學生分別在各自的起點上選擇不同的速度,獲取數量,層次不同的知識信息.(學情) 在教學中,我力求徹底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打破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從某種意義上把“接受型教法”轉變爲“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密切聯繫實際生活,做到課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語文,從而真正落實語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我校學生大部分都屬於思維比較活躍的類型,枯燥無味的課堂只會讓他們感到厭煩,老師一味的向他們灌輸知識,往往會適得其反。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必須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爲此,我重點設置了以下幾種教法:

情景設置法—激發興趣,逐漸深入。

提問法—逐步引導第一文庫網,逐漸深入。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啓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二是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爲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啓迪心智、感悟沉澱的四種境界。在學法上重點採用了:

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懸念法—帶着問題,鞏固提高

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關於《孔子論修身》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孔子論修身》這篇課文的教學,一說教材,二說教學目標,三說教學重難點,四說這節課的教法與學法,五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教材的第三單元的一節課,入選本單元的課文,大多講的是古今中外知名人士的博大理想與志趣以及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操。從不同的體裁入手,有的文章簡潔而意味深長,有的文章則節選自文人的精品之作,情感真摯,催人向上。而《孔子論修身》這篇文章,作者總結了自己的對修身的不斷求索,要想修身,必要內省。又通過與小人的對比,說明君子所應具有的風範、氣度、胸懷和表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亦能借此自省,從而在人文素質方面嚴格的要求自己。

(二)教學目標

我將教學目標具體分爲三個

1.知識目標: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着重理解課文中關於修身養性的思想觀點。

2.人文目標:準確理解課文中孔子關於修身養性的基本觀點、主要內容和修身的方法,進一步瞭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強自身在傳統文化方面的修養。

3.情感目標:瞭解、借鑑課文中“內省”“忠恕”“誠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貧樂道、信念堅定、胸懷坦蕩、注重自省的崇高風範,提高自我修養、道德完善的自覺性。

(三)爲了充分發揮本教材的優勢,教學重難點定爲:

重點理解課文中關於修身養性的思想觀點,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坦蕩的胸懷。將文言語句的翻譯、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歷史的侷限等等作爲本節課的難點。

(四)教法與學法

1.教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中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美國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造的過程,爲此,我主要採納以下教法:(幻燈片) 朗讀探究法

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法。

同時將創設情境法、指導學生自學法、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法及想象體驗法作爲輔助教學。

2.學法

我們的學生對古文的理解,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充分感知大學語文的培養目標,主要用了以下學法:(幻燈片) 質疑提問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朗讀理解法

四)教學過程

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品味、感悟,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出難點,教學程序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幻燈片)

1.激情導入,誘發興趣。

2.指導方法,協助理解。

3.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4.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5.品新內化,拓展延伸。

一是激情導入,誘發興趣。在深入主題之前,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做好知

識的銜接,我先給學生看一段有關孔子的短片,“看與思”相結合,提出問題:“能談談你對孔子的理解嗎?”從而自由進入學生討論,進入了課文,再順勢而導,“談談你對《論語》中的某句話的理解”,讓學生放開了講,我適當的加以引導、點撥、提示。

二是指導方法,協助理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學生這種需要尤爲強烈。爲此,在課堂上,我首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閱讀課文,幫助學生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接着將進一步的翻譯與理解交給學生,在這裏,我只是輔助學生,把主動權教給學生。針對個別難理解的語句做重點的點撥。

三是討論交流,重在激勵。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進行討論、交流,進一步理解孔子關於修身養性的思想觀點,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感悟,提高完善個人道德的自覺性。這時教師參與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訴答案,而是重在激勵、喚醒。之後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這時老師要對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分步處理。

四是直奔重點,集中理解。在這個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帶領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我將課文劃分爲四個小節,要求學生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每一節的主要內容,而概括主要內容可在若干同學發言的基礎上形成比較準確、比較一致的意見。重點突出修身的方法—內省。孔子十分強調自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以“仁”爲最高道德規範,那麼怎樣實現“仁”呢?孔子說“爲仁由己”。也就是說要實現“仁”,還得靠自己。修身的本質就是不斷進行內心反省的過程,孔子稱之爲“內自省”、“內自訟”、“躬自厚”、“求諸己”等。

2.接着我要求學生用白話的形式將內省部分表述出來,從讀到寫,從寫牽引,這樣讀寫牽引法的運用,讓學生對修身的方法理解的更加透徹了。

3.通過反覆閱讀挖掘修身的主要內容,這個層面師生共同交流,得出結論。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文,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時間,所以,一方面我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有深刻的體會,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而共同探討重點句子,如“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既有利於解

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

五是品新內化,擴展延伸。

既然是內化就要對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延伸到我們的課堂之外,爲此,我設計瞭如下幾個方面:

1. 參照現代文中修身養性的描寫,結合這節課的內容,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你對加強個人修養的認識.

2.結合實際談談,在當今這個時代,孔子有關人格修養的這些論述今天是否還有借鑑的意義?談談你會做些什麼,怎麼做,加深學生對《論語》修身思想的認識及其現代價值探討,從而讓學生真正在生活中學語文,真正在生活中用語文,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節課的內容,板書設計上我力圖遵循: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突出修身養性的重要性,孔子所說的修身,就是學習做人的道理,要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修身爲第一要。孔子說: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而修身的先決條件是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要努力觀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發展規律,不斷獲取高深的知識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學問和智慧,就能心誠意實,言行一致,即使無人在時,也照常遵守道德準則,保持情緒平穩,平常心,沒有憂患,很好地修身。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是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認識魯迅”爲中心組織課文。這篇文章一如它的篇名,爲我們呈現了一種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學意境。作者通過一個夢幻的、好的故事,表現了對於昏沉現實的否定,對於美好理想的追求。在作者看來,好的故事在現實社會中的實現還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於作者的思想中,存在於作者的夢幻中。雖然如此,它也時時給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讓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奮鬥,因而,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作者內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讓讀者看到了作者真實的內心世界,使我們對於作者一再聲明自己的彷徨苦悶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學習這篇課文,能促進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更深刻、全面地認識魯迅。

二、說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預告、菸草、煙霧、昏沉、錯綜”等詞語。

2、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難懂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好的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體現在哪裏。

4、能借助“閱讀鏈接”及相關資料,理解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難懂的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好的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體現在哪裏;

能借助“閱讀鏈接”及相關資料,理解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難點是能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好的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體現在哪裏;

能借助“閱讀鏈接”及相關資料,理解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爲指導,以學生爲主體,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品悟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讀”也是語文實踐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讀進去,想開去,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來理解和體會語言。本課教學我以讀爲本,採用多種方式朗讀,讀悟交融,讓學生在朗讀中積極思考、以讀促思,以讀促情,從而體會“好的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

2、情境體驗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觸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這就需要科學的方法來助讀,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進入深度的學習體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描述,利用圖片展示,創設情境,同時補充相關背景資料,引導學生想象代入,情感朗讀,體會“好的故事”中描繪的景物、夢與現實的對比、作者的感情。

說學法——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從而理解課文內容,解決學習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以學生平時的生活話題導入:同學們做過夢嗎?誰能把自己做的美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然地提挈了文章內容,爲學生理解課文做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生字較多或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我再利用多媒體檢查自學情況。課件出示生字詞檢查認讀,抽查朗讀。對易讀錯、寫錯的字讓學生交流討論識字方法,幫助識記。對難讀的句子,交流朗讀方法和要點,學生進行展示讀。對難理解的詞語,讓學生利用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交流討論,理解意思。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有幾部分內容?重點寫了什麼? 明確文章的寫作順序和思路,引導分清層次,概括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提示總結,以夢境爲中心展開,幫助概括內容。

提示:課文首先寫了深夜的情況,引出夢境中“好的故事”,接着重點寫了夢境中“好的故事”,最後,夢境破碎,迴歸現實。

(四)體會“好的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

學生自由讀夢境的這一部分,思考:作者寫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學生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交流:這些景象在你頭腦裏形成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利用課件出示重點句段,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畫面,交流感受,體會景象表現出的“美麗,幽雅,有趣”。

根據學生的交流,適當補充關於魯迅的資料,並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和理解。

學習寫法,在對照中體會作者的感情與追求。出示照應的語段,學生朗讀、發現,體會照應的寫法,感受作者對美好的嚮往和強烈追求。

(五)品讀理解。

學生品讀夢境外的現實——昏沉的夜,體會作者描寫的用意。

引導學生朗讀相關語段,體會昏沉的夜的特點。

補充相關的背景知識,讓學生聯繫實際,感受到當時夜的喧囂混亂,從作者的表現中體會他當時的惆悵、孤寂。

結合“昏沉的夜”及作者當時的情感,讓學生再次讀夢境,對比感受夢境中的景象,體會夢與現實的矛盾,感受其中所代表的作者內心希望與絕望的糾結、掙扎。

讀夢境的消散,體會作者的眷戀與不懈追求。

學生自由朗讀夢境消散的內容,歸納夢境消散時作者的表現。

多種形式朗讀,表演、做上動作讀等,體會其中表現出的作者的感情。

教師引導:結合內容回顧夢醒時“我”的表現,穿插情感,用自己的話進行講述。

“我正要凝視他們”時,彷彿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驟然一驚,“好的故事”被撕成碎片。我從夢中醒來,眼前只剩下“幾點虹霓色的碎影”。儘管如此,我“真愛”這“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當我“拋了書”,取筆準備記下時,“碎影”沒有了,只有“昏暗的燈光”,我在現實的“昏沉的夜”中,不過,“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充分反映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著眷戀,決計要同“昏沉的夜”進行不懈的抗爭。

(六)聯繫相關資料,理解文章最後兩個自然段。

學生感情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引導閱讀課後的閱讀鏈接,幫助理解內容。體會“好的故事”中描繪的美麗的場景是魯迅自己內心的美好願景的寄託與表達。

視學生的理解情況,補充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當時作者的處境,深化對“昏沉的夜”的理解,體會當時作者對令人失望的現實的悵惘。

結合閱讀鏈接的點撥,感受文章蘊含的作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希望與絕望的爭扎,最後理解作者對理想的追求,對希望的堅持。

引導說句子,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們能否這樣概括:《好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於黑暗中守望光明,結果卻依然黑暗。請大家仿照這個句子,再說幾句話。讓學生在說中鍛鍊了自己的表達,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七)總結昇華,課外拓展。

拓展閱讀《野草》。

魯迅先生曾說過:我的哲學都在《野草》裏。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就能讀出他於絕望中尋找希望的一種掙扎。同學們課下可以再閱讀魯迅的《野草》,然後交流讀後的感想。

本課意蘊深刻,作者所表現出的美好的人生信仰及執着的人生追求一定在學生心中刻下了很深的印記,而作者在現實與夢境中的掙扎,也一定能讓學生產生一定的認同和探究的慾望。根據學生的閱讀感受,我適當延伸,讓學生課下讀讀《野草》,初步感受魯迅的思想。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理解《野草》是有較大難度的,因此本次的拓展延伸沒有具體的理解要求,只讓學生交流感想,能有閱讀的興趣和淺顯的閱讀感受即可。

(八)課堂總結。

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夢境的散文詩。起於昏沉的夜,結於昏沉的夜。作者先寫昏沉的夜,這是當時所處的黑暗環境的象徵。再具體抒寫夢境中“好的故事”,描繪了一幅生動、美麗、明豔的畫面。但在想要凝視這些美好時,夢境便消散了,再次回到“昏沉的夜”。文章通過寫夢中所見的美好景象及夢醒後的幻滅,反映了美好理想與黑暗現實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強烈追求。

五、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本次板書以文章的內容和層次展開,體現故事的迴環,表現現實與夢境的對立。摘錄描寫的夢中景象,讓學生體會“好的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最後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確文章主旨。

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凡卡》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第12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寫的信的內容”和“凡卡的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爲: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景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初設疑問

由“聖誕節”這一西方節日談起,此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那樣隆重。當我們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之中時,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樂的聖誕節夜裏,孤零零的正邊哭邊給他爺爺寫信,大家想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1、快速讀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讀書就有了熱情)

2、瞭解課文內容,分清作者敘述的內容、信的內容、回憶的內容。

  (二)重點段落,精心研讀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比較複雜,必須突出重點段落,才能觸類旁通。信的內容中,重點感悟是“凡卡學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憶的內容中,精讀“凡卡與爺爺砍聖誕樹”(第13自然段),深入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導感悟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指導過程如下:

師:凡卡在信中向爺爺訴說學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師:那好,大家再認真閱讀這些內容,看看通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學生自讀本段)

生:我對凡卡捱打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過“揪”、“拖”、“揍”這些詞,我彷彿看見了凡卡捱打時滿地翻滾的樣子。

生:我對老闆娘拿魚嘴“戳臉”,夥計們“捉弄”他,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拿凡卡不當人,我們彷彿能聽見凡卡捱打時痛苦絕望的慘叫聲。

師:說得好,體會得很深。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對凡卡捱餓這件事情感受很深。從“一點麪包、稀粥”等詞我能體會到凡卡幾乎天天捱餓,我彷彿能看見他瘦得皮包骨的樣子。

生:我對凡卡挨凍、睡不好這些內容同樣感受很深。“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還有一處“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從這些內容中,我彷彿能看見凡卡縮在牆角里瑟瑟發抖的樣子。

師:大家體會得多深啊!從凡卡受到的這些苦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什麼?

生:他的命運很悲慘!

接着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凡卡回憶的“快樂”生活,是和爺爺去砍聖誕樹的情景。這一段放手學生去讀,讀出凡卡的快樂和爺爺的有趣。讀後教師質疑:課文寫了凡卡學徒生活苦,爲什麼又回憶凡卡鄉下生活的“快樂”,這是不是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這樣寫更反襯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拓展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凡卡》的末尾段寫道:“過了一個鐘頭,他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裏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爺爺,搭拉着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着尾巴……”本片段以省略號結尾,作者沒有告訴讀者小主任命運的最終結局,對此,我爲學生創設一個拓展想象的空間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去共同完成這個懸念,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師:小凡卡滿懷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願望能實現嗎?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後,跟自己的學習夥伴交流或討論一下。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這一課主要寫戰爭年代,聶榮臻將軍關心照料在戰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並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戰後,長大成人的孤女專程前來中國看望將軍,不忘將軍救命之恩。這件事成爲中日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從中我們可以感受聶榮臻將軍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情懷。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可分爲四個部分:第一自然段寫八路軍戰士從炮火中救出兩個日本小姑娘。第二、三自然寫聶將軍無微不至地關心兩個日本孤女。第四、五自然段,寫聶將軍設法將兩個日本孤女送往日軍駐地。第六自然段,寫由親友撫養大的日本孤女專程來中國看望並感謝聶將軍。文章語言樸實,內容真切感人。教學中讓學生反覆誦讀,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聶將軍照顧兩個日本小姑娘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感受他的崇高形象。

(二)教學目標:根據課文內容,從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現狀出發,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繫課文內容說出日本人民爲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3、憑藉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三)教學重難點: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 體會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難點是體會聶將軍說的話,進而讓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二、說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將採用以下兩種教學法。

1、採用品讀感悟法,以課文語言表達的特點爲切入點,抓住形象具體的感人細節,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反覆品讀感悟,體會語言表達的特點,感悟人物形象,體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學習寫法。

2、根據本課教材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細細揣摩,想法設法創設相應的情境,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在於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真正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就必須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要以“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爲基本思想。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有思考,發揮、表現以至於演示的機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因此採用以下兩種學法:

1、質疑探究法。圍繞:“日本人民爲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進行提問,然後抓住描寫聶將軍的細節,讓學生主動探究。借肋文中的插圖提問:從圖上你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再進一步交流對描寫聶將軍音容舉止的重點語句的探究,體會到聶將軍非常細心,從而體會聶將軍的“菩薩”心腸。以學生的感悟爲主,教師適當點撥,以讀代講,練習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

2、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對重點部分的概括、揣摩、想象、誦讀等方法,深入人物的內心,感受聶將軍的品質。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位學生自始至終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並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四、說教學

流程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總的設計意圖:設問入手,深入全文,抓重點句體悟人物精神,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佳境。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鼓勵學生獨創思維,形成自己****的見解,進而培養了學生髮散性思維。

(一)談話複習導入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對聶將軍已有了初步的瞭解。那麼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聶將軍是個怎樣的人呢?(師板書:活菩薩 中日友誼的使者)思考:聯繫課文內容,說說日本人民爲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這樣設計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的能力。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印象。這樣的設計是運用舊知引入新知,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爲後文的學習作?鋪墊。

(二)精讀感悟,品味文本

1、在初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日本人民爲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這一問題,默讀課文,進行圈畫批註,然後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段,簡要寫出自己的體會。

2、小組內討論、交流,體會聶將軍的高尚品質。這兩個環節的設計,整體把握文本命脈,給學生創設了****思維和與別人交流合作的空間,也就是給學生留了準備的空間。這是教學****的體現,學生讀、思、議,教師參與引導、點撥,師生共同參與,及時引導學生聯繫課文談自己的觀點,以便學生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對人物的感悟。

3、全班彙報交流:隨學生的交流而靈活探究,學生說到那個問題,老師就引導來學習這一處。以學生的感悟爲主,教師適當點撥,以讀代講,練習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文字投影。出示聶將軍說的那段話:“他對戰士們說:“雖然****殘忍地殺害了我們無數的同胞,但這兩個孩子是無辜的,她們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照料,決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後代。”

(1)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雖然……但……一定要……決不能……”等詞句,反覆朗讀體會聶將軍寬廣的胸懷。

(2)激發學生想象的翅膀:想想聶將軍說這句話時會怎麼說。

(3)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這段話。設計意圖:讀書的實質是讓學生藉助文本同文章的主人公的情感碰撞,並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讓學生通過文字走進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與之同思想,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並讓學生藉助想象的創新,帶着情感去讀書,會讓學生感受到讀書的無窮魅力。出示聶將軍關心、照料兩個日本小姑娘的子:“聶將軍先抱起不滿週歲的小妹妹,看到她的傷口包紮得很好,便馬上讓警衛員去老鄉家給她找吃的。然後,又慈善地拉過那個大一些的女孩,親切地問她叫什麼名字。”

(1)彙報勾畫出聶將軍關心、照料兩個日本小姑娘的語句誦讀體驗,指導學生細讀體會:“馬上讓……然後,又……拉到懷裏……一口一口……喂”等重點詞句,感受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厚襟懷。

(2)借肋文中的插圖,提問:從圖上你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再進一步交流對描寫聶將軍音容舉止的重點語句的探究,體會到聶將軍非常細心,從而體會聶將軍的“菩薩”心腸。

(3)讀出聶將軍的和藹可親。 設計意圖:這一段是聶將軍關心照料日本小姑娘的具體描寫,並且配上了畫面,聶將軍的音容舉止躍然畫上、文字裏。圖是文的映現,文是圖的延伸,引導學生將圖文結合起來,誦讀體驗,具體感受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厚襟懷。出示聶將軍的親筆信:“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爲仇敵------我八路軍本着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爲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

(1)從聶將軍的信中,你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理解“至仁至義”“ 有始有終”看出聶將軍的真誠、友善、具有國際主義精神。從這句話你還能體會出什麼?

(2)你認爲這句話該怎樣讀?(真誠、友善、奮鬥到底的決心)

(3)總結:從剛纔所讀所品的語句看,聶將軍確實是一位活菩薩,是至仁至義、心胸寬廣、心腸慈善的好將軍。因爲聶將軍的親筆信,語言凝練,含義深刻,這樣設計引導學生思考,啓發學生:將二自然段聶將軍對戰士們說的話與信中內容聯繫起來,反覆朗讀體會,領悟聶將軍恩怨分明,爲民族的生存與人類和平抗戰到底的決心。感受他的國際主義精神和至仁至義的品質,從而理解日本人民稱他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培養了學生精讀深思的良好習慣。

過渡:40年後,已成爲母親的美穗子和她的家,專程從日本來到中國看望她的救命恩人聶將軍,見面的情景十分感人。你能展開想象,描述一下當時的場景嗎? 昇華人物的品格:文中沒有提及感恩的場景,引導學生想象美惠子及家人的謝恩畫面,說一說,議一議,加深對日本人民爲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的體會。這樣引領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神情表達對課文人物的理解與把握,再現文章的故事結局,有利於學生想象、表情達意,內化文中人物形象,同時也使人物的精神得到昇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情感。

(三)迴歸整體,總結全文: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使我們感受到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也使我們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五、作業設置,拓展練習

1、關注中日兩國的交往歷程,通過蒐集資料,討論聶將軍善待日本人民的現實意義。

2、想象美穗子和聶將軍40年後重逢的情景,把它寫下來。利用課文爲我們提供的機會,進行寫話練習,其目的是從讀後的感慨入手,促使學生有感而發,完成讀寫結合的遷移。

六、說書設計

7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 活菩薩 恩怨分明 慈善心腸 中日友誼的使者 寬厚襟懷 至仁至義好的板書,能生動地體現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的處理,清晰地展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及文章結構層次。我的板書能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與主題,抓住文章的要領,突出課文的重點與難點,能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覺,使學生一目瞭然地洞悉文章概貌。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分析教材,把握訓練要點

《大禹治水》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15課。講的是古時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通過本課的閱讀讓學生感悟理解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體會大禹意志頑強、爲百姓造福的獻身精神。本課共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講洪水氾濫的景象,點明大禹治水的原因。第2自然段講大禹治水的經過。第3自然段講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第4自然段講大禹治水的結果。

  二、根據學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結合本單元“感悟英雄人物的偉大”的訓練重點

我擬訂了認知、智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①學會本課10個生字(音、形、義),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學會1個新偏旁。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③理解課文內容,感知大禹治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爲民造福的英雄。目標力求有層次、具體明確。

三 以情爲線,優化教學流程

本着爲學生提供一個真正自由、寬鬆的舞臺,利於學生自主、個性化的學習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激趣入境——讀中設境——境中悟情——情中悟理。

激趣入境:上課開始,通過創設這樣的問題情景:“同學們愛讀神話故事嗎?請說說你知道的神話故事有哪些。”“讀課題,請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思考、表達、交流的願望,努力營造一個朋友般面對面交流的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

讀中設境: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變化,始終以學生情感的發展爲主旋律。教學第一小節時,在動畫情境的渲染下提問:“讀着讀着,在這滔滔的洪水中,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你的心情怎樣,爲什麼?”同時鼓勵生生間的互評。將畫面與音樂融爲一體,更好的激發學生對語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第二小節的學習儘可能的把學習的時間、空間、自由還給學生。我這樣設計:①分四人小組討論:你最喜歡哪一句話,爲什麼? ②交流彙報。同時引導學生髮揮想象:禹爲了治水吃過哪些苦?引導學生結合重點詞句通過看、讀、議、評進一步理解感悟大禹治水的辛苦。

境中悟情:第三小節的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看圖講故事,自由交流發言,感情朗讀感悟大禹的偉大。

情中悟理:學第四小節時,通過詢問:“讀着讀着,現在你的心情怎樣,爲什麼?老百姓的日子怎麼樣了?”(播放流動圖)進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感情火花,讓孩子的思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最終脫口而出:“大禹,我想對您說……”這樣,讓人文性與思想性進一步整合,讓學生用“心理視線”去讀書,讓學生獲得情感的愉悅。

四 以學促教 ,落實讀寫項目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識字教學與閱讀活動結合起來。本着《課標》中識字教學應認寫分流、多認少寫、字不離詞的原則,我在這個環節只對重點字詞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讓學生互相交流記憶生字的好辦法,互相啓發,共同識字。

在寫字教學中我通過示範書寫、讓學生隨老師板書書空、鼓勵學生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使寫字得到落實。

通過讓學生說心裏話:大禹是好爸爸還是壞爸爸?進而鼓勵個性化發言,讓學生髮表自己的不同見解。

啓發學生想象:教學第一節時,通過放影像(“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衝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憐憫心、同情心,並想象洪水畫面。進而引導學生想象:禹爲了治水吃過哪些苦?如果你就是禹的兒子,你會怎麼想?你想對大禹說點什麼呢?通過幾次想象來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加深對大禹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愛他人、愛人民生命財產的高尚道德品質教育。

課堂上儘量體現“以讀爲本” 、“以情感人”、 力求找到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學法方面,重視學生讀書習慣的培養,通過學生自主地問、看、聽、說、讀、劃、寫、思、議、演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閱讀活動,使學生感悟讀中生情、景中有情的樂趣。

五、有的放矢, 選擇教學媒體

針對學生知識經驗少、喜歡直觀、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我自制了音畫、圖文並茂的課件來優化教學環節,同時注意了小黑板、字卡、紙條等常規教具的運用,力求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一些美的愉悅和智慧的啓迪。

  六、“情”爲線,合理設計板書

板書設計以“情”爲主線,以事爲據,精選詞語,通過對比,突出大禹治水的艱辛,感悟大禹的偉大。板書力求美觀、醒目、易理解。

附板書設計:

15大禹治水

害 無家可歸

千辛萬苦 千山萬水

三過家門而不入

語文說課稿 篇6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上得有趣,學生就可以帶着一種高漲的波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如何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教育手段,探索出形式多樣的激趣途徑和方法,引發學生的求知慾,喚醒學生的好奇心,做到“課伊始,趣乃生”;“課正行,趣正濃”;“課已盡,趣猶存”,使語文課堂永遠充滿魅力——這是我思考最多的問題。在這《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是這樣完成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的整合的:

1、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一池死水,風平浪靜,投去一石,碧波漣漪。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在這個環節中,我巧妙地把莫頓亨特年輕時,還有老年時的照片,加上音樂、和聲音整合一體。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僅憑老師的三寸不爛之舌講的滔滔不絕,也不如這短暫的一兩分鐘。讓學生觀看的同時,提出一連串的疑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渴望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爲整節課的開場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調。

2、快樂自學、目標明確

利用多媒體出示自主學習的內容,這樣可以快捷而又清晰的讓學生看到所要求掌握的重點和難點,大大節約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更充分的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黑板出示這些自學的問題既耽誤時間,又沒有充足的空間,使課堂的推進大大受阻。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老師巡迴指導,隨時把握學情,靈活進行調控,努力做到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儘量不講,老師只講學生的困惑疑點,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提煉方法,最大限度的減少多餘的講解,確保學生有足夠的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時間,而對於學困生老師在巡迴中要給予一定的指導。

3、再現情景、突破重難點。

如果,老師一開始說,要大家複述課文,很多學生可能不會這樣熟練的說出來。現在,這麼長的一篇文章 ,老師利用信息技術的整合,一步步分解,最後完成,就容易的多。這也是一個“化整爲零”的好方法。你們知道這種方法叫什麼?學生就會體會到是走一步,再走一步,進而對課文重難點的理解又進了一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重點環節的處理好壞關係到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處理得當,就能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內容。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就能有效地架設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難點。

4、化抽象爲直觀

爲了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一個趴在半山腰的“我”,在父親的指導下一步又一步的脫離困難的flash動畫,這樣學生形象而又直觀的感知到困難其實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就可以化險爲夷。

傳統教學模式中,許多學生因缺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感性材料而難以展開抽象思維活動,從而影響了對課堂教學難點的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倘若藉助信息技術,就能爲學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觀察空間,創設逼真的情境,讓學生憑藉具體形象去感受、體驗抽象的事物,進而突破難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媒體教學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優化了了教學效果。

5、深化主題、昇華情感

教師利用多媒體篩選一些和課堂有關的信息,及時地呈現在課堂上,恰當的運用這些名人事蹟來啓發和教育學生,這樣不僅鍛鍊了他們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且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傳統的說教只能是老師的獨角戲,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滔滔不絕的講解,換來卻是學生一臉的茫然,更不用說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了,多媒體的使用就改變了這樣被動的教學現狀,使學生愉悅的成爲知識的探索者和學習的主人,使課堂生成達到最佳的效果。

6、爲學生的情感插上飛翔的翅膀。

播放一段音樂《隱形的翅膀》,並獻上一段精彩的教師寄語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此時,圖像、文字、音樂、朗讀等多種信息有機地結合,創設了一種溫馨而又優雅的課堂氣氛,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課堂充滿了快樂。

總之,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連農民都懂得通過互聯網發佈產品信息來推銷產品,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師仍然堅持傳統觀念,堅持一本教科書、一枝粉筆、一塊黑板的單一教學方式,必將成爲時代的落伍者,被時代的列車所拋棄。 因此, 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必須更新觀念,改變傳統教學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極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視聽感官需求,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但是,我們也要牢記,多媒體也僅僅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我們不期望其包辦代替一切,它是一柄名副其實的雙刃劍,只有在課堂中恰當、巧妙、有效地使用這一技術,才能真正發揮其功用,給原本沉寂的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

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不能只是口號,而是行動,一切爲了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找到快樂不能只是吶喊,而是我們最終奮鬥的目標。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打造高效課堂最終會成爲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像爲語文課堂推開了一扇門,打開了一扇窗,讓語文課堂變得俏模樣。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17課《七顆鑽石》。本組教材的專題是“愛的奉獻”,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他爲我們講述了一個小姑娘和她的母親由於愛心而讓出瞭如生命般珍貴的水,他們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着神奇的變化,最後他們的愛心升騰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謠言的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蹟,愛心能爲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恆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無私廣博的愛能創造奇蹟。根據本課教材內容和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能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重難點:能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故事,會讓他們感受到無窮樂趣;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會讓孩子感到可親可敬;細膩傳神的語言描述,會讓孩子感受語言的魅力;而真摯感人的情感,又會讓孩子受到心靈的洗禮。鑑於這些特點我採用以下教法學法

二、說教、學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本節課我體現以讀爲本,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個別讀,女生齊讀、男生齊讀、表演讀等多種讀法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並採用想象朗讀法,讓學生想象水罐的一次次神氣的變化,體會愛心的神奇。並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我在此起的是引導作用,帶動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有敢而發、有感而寫。在整個課堂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聽、說、讀、寫得到了訓練。另外,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本節課我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如想象小狗的出現,想象有了水的情景。

三、說教學媒體的選擇: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已是必然趨勢,爲了讓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輔助作用,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教學手段的使用,設計了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如利用多媒體出示情景朗讀良好的音響視頻效果爲學生創設夢幻般的情景,讓學生融情於景,雪災、5.12愛心圖片激發了學生的愛心的使學生有感而發、有感而寫,寫作起來也更流暢。還可以節約時間,增大課堂容量。

四、說教學流程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努力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他們在感興趣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真正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本着這樣的指導思想,特將本堂課的教學思路擬訂爲:創設情景、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品味、想象感悟——總結昇華、拓展思維。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課

一、複習導入──提出學習思路

1、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誰知道上面的聲音是怎麼來的嗎?(配音)今天老師也做一次配音你們可要仔細看認真聽。

2.出示課件

3.教師敘述第一段。故事的名字叫《七顆鑽石》板書課題

4.這時的水意味着什麼?(生命、希望、活着的力量、一切)

(這樣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視覺聽覺交叉參與活動,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能夠主動、充滿期待地參與學習活動。)

5、還記得這隻水罐在故事中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相機板書:有水──銀罐──金罐──鑽石──星座)

師:真是一隻神奇的水罐!到底是什麼魔力使水罐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變化呢?

(板書:?)

師:就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個神奇的童話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引領體悟──愛是變化的力量

1、學習第2段:

⑴學生自讀。

⑵和我們說說你讀後的體會。

⑶這個小姑娘真不簡單,你能想象小姑娘怎樣找水的嗎?

⑷學生交流:“夜裏”:

①你很細心,注意到了這個詞。

②那是個怎樣的夜?(寒風瑟瑟風沙彌漫、漆黑不見五指、沒有人出來行走、寂寞的、孤單的、害怕的……)

③姑娘怕嗎?(不怕,她想着要爲媽媽找水,挽救媽媽的生命)

④即使害怕也是非常自然的,但正如你們所說,此時她的心裏想的更多的是母親,正是一份愛的信念。正是這愛,使她充滿了力量。師:小姑娘給媽媽找水容易嗎?你從那裏體會出?

生:“哪裏”:

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師:她都去了哪些地方找水?

生:(想象說)

師:小結

夜更深了,當她醒來的時候,水罐裏卻裝滿了清亮清亮的水,這時小姑娘的心情如何?

“小姑娘喜出望外……”:

①“喜出望外”是什麼意思?如果是你的話,會怎麼做?小姑娘在“喜出望外”時想的是什麼呢?

②多麼孝順的小姑娘呀,她愛媽媽勝過愛自己,誰能把這句話讀好?學生練讀。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要讀出小姑娘尋水的艱難、尋到水的驚喜和送水的急切。(這一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髮現水罐的神奇體現在變上,引出是愛讓它發生了變化。爲下一步的自主學文做好鋪墊。)

③現在你說說水罐裏怎麼會有水了?

你說得真好,是小姑娘對媽媽的這片孝心,這份真摯的愛感動了命運之神。使她擁有了這一罐清亮的水。也感動了我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

師:小結:這水罐之所以發生變化。(把?改成愛)是愛,是小姑娘對媽媽真摯的愛,纔會有這樣神奇的變化。

小姑娘有了一罐水了,但這罐水的故事纔剛剛開始。這水罐後來又不斷地發生神奇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

請同學們先快速地默讀3自然段,仔細讀讀,想想什麼是水罐發生了變化?

2、生講讀第3自然段體會(對小生命的愛:

老師看大家都在認真讀書,有的還皺着眉頭呢,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水罐是怎麼會變成銀的呢?

⑴(男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⑵學生自由回答。

(水是多麼的寶貴,小姑娘卻給了小狗)

師:(給媽媽捨得,給小狗捨得,給自己反而不捨得。什麼叫無私,這就是。)

小結:小姑娘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用愛心來對待小動物,這銀水罐多麼像小姑娘那顆晶瑩美麗的愛心呀!所以生命之神點木成銀。

⑶誰體會到了小姑娘這份愛心,來讀給我們聽聽:

3、學習第4段:偉大的母愛

後來,銀水罐爲什麼變成了金水罐呢?請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第四自然段。

⑴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麼樣的愛?

⑵你看,小姑娘的媽媽是多麼愛自己的女兒啊,

(母親需要這生命的水,可爲了孩子,她放棄了,也把生命的希望留給了孩子。)

⑶(評價:真感人多麼偉大的媽媽啊)

師:誰願意來讀讀母親的話(指導朗讀)

這次變化是母親對女兒無私的愛創造的奇蹟。──你們發現了嗎,水罐的奇蹟不在於小姑娘一個人,而在於愛的行爲。只要有愛,就會有奇蹟發生。板書(愛母愛)

師:又是什麼原因從水罐裏跳出起顆鑽石。(出示自學要求)

4、生自學彙報(對過路人的愛)

師:小姑娘她不渴嗎?

生:渴

師:你從哪體會到?

生: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

小姑娘嚥了一口唾沫。

師:誰再來讀讀這句話讀出小女孩焦渴的感覺。

(自己帶動作讀,個別帶動作讀)

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我體會到小姑娘口渴難忍

(課標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放手讓學生閱讀課文,去感受人物的特點,感受語言的內涵。接着,通過朗讀來展示閱讀成果。通過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尊重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

⑶出示填空:

在口渴難忍的情況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______,是______,是______,卻忘了______。

小朋友啊,愛的心靈就是這樣的崇高!所以,

七顆很大的鑽石從水罐裏──跳了出來,

一股清澈而新鮮的水流──涌了出來。

⑷讓我們再一次張開想象的翅膀:(出示)

那股水流越涌越多,流向田野,流過村莊那裏將是一翻怎樣的情景呢?那裏的人和動物又會怎樣?你們快來想象下去?

生:想象說

師:地球在清流的滋潤下,重又煥發了勃勃生機。是什麼創造了這樣的奇蹟?(愛)

師:對,是愛。是愛創造了奇蹟。(板書)

三、延伸閱讀──愛是真實的奇蹟

1、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一路讀來,一路想來,是愛創造了故事中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愛)讓我們再一來感受愛的神氣。

2.播放情景朗讀

過渡:那七顆鑽石升上天空,變成了七顆星星,就是人們說的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

師:她的愛心變成七顆星星,掛在天空,照亮每個人的心靈。照亮世界的每個角落,照進每個人的心中;告訴我們,只要心中充滿愛,就會發生奇蹟。

四、拓展練習

聯繫生活,感受愛心

(一)

1、說說你身邊獻愛心的人和事

2、播放課件(愛的感言)

3、播放課件(愛心圖片)

4、(二)播放課件(愛的奉獻)

播放歌曲《愛的奉獻》,讓學生欣賞,隨着優美的旋律,大屏幕出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是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使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再次體會愛的力量。

師:是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小姑娘的愛心就象天空中的七顆星星,閃閃發光,照亮每個人的心靈。我們的愛也不正是那一顆棵顆鑽石嗎?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愛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愛周圍的人,愛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和動物,這樣我們的世界纔會更美好。

5、請把你們獻過的愛心或準備要獻的愛心寫在老師獎給你的桃心紙上。把愛心傳遞下去。

6、讀自己寫的“愛心”

(二)師總結:

我看到你們一個個愛心的天使,聽到你們一個個摯熱的愛心,相信你們一定會把文中的愛心傳遞下去。

語文說課稿 篇8

我說課的題目是岳陽樓記,我準備從文本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設想、學法指導、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說文本分析

1.分析教材

岳陽樓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都是古代詩文,除最後一課是五言古詩外,其餘四課均是古代遊記或名勝記,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應老友滕子京之請,爲新翻修的岳陽樓寫的記文。作者以簡潔的語言,先敘事後寫景,進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髮議論,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理想。在記山記水的背後,蘊含着作者憂國憂民的癡情。其人格魅力,千古傳唱!

2.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兩個:

(1)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作者范仲淹及寫作背景,能借助工具書,註釋、疏通文義。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激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教學重難點

本文是一篇散文,以記爲名,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寫作特色應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另一個重點是疏通文義。

本文語言內涵深刻,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領會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以及作者的志趣應是本文學習的難點。

二、說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係統的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基礎,能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初步讀懂課文。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本文時應注意培養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

三、說教法設想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法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主動精神的發揮。而心理學研究又表明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爲二十分鐘。所以又要不斷的變換教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具體的教學手法我認爲應以朗讀爲本。

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務,所以對重點的突破主要採用誦讀法、質疑法和討論法。在難點的突破上,引導學生結合作家的經歷、寫作背景來達成。

四、說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閱讀淺近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學習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閱讀法、質疑探究法。在疏通文義時,引導學生對照註釋及藉助工具書學習,採用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學生的活動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在賞析課文內容時採用探究閱讀法,這樣有利於逐步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岳陽樓近景;

欣賞對聯:後樂先憂,範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同學們,範希文是誰?後樂先憂又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從對岳陽樓記的學習中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陽樓,典雅唯美的對聯,創設出濃濃的文化氛圍,從知識的角度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走進作者,瞭解背景

先由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有關范仲淹的資料:可同桌之間交流,也可四人小組之間交流。

學生交流後,多媒體呈現有關范仲淹的資料和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整合資料的能力。對作家生平的介紹、寫作背景的瞭解,有利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整體感知,走進課文

1.朗讀課文,初步把握從以下三個層面朗讀感知文本:首先請同學們默讀瀏覽課文,掃除閱讀的文字障礙;然後聽磁帶中的錄音朗讀,初步感知文章的大致節奏和情感;最後在教師指導“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讀出節奏,停頓的方法正確;讀出語氣,讀出情感”之後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學習誦讀是極其重要的。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務。要教會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方法。

2.自讀課文,疏通文義

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圈點勾畫出疑難詞句,小組內質疑,記錄下不能解決的問題,再交由班內討論。

教師指導:

a.用“猜”“看”“查”的手段理解詞義。

猜:憑藉已有的語言積累,根據對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測關鍵詞的含義。

看:利用好課文下面的註釋及文前文後提供的相關材料。

查:查字典,並且還要選準所需的義項文章讀得多了,詞語的積累越多,猜測正確率就越高,詞典就會翻得越少。

b.採用卡片積累詞語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多媒體呈現卡片)

設計意圖:要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師灌輸。引導學生養成查工具書看課下注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利用小組合作方式,有利於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新課標提出“評價學生閱讀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過程,考察他們能否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

3.課堂檢測,鞏固基礎

重在詞義句義。

多媒體出示:請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和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加點的詞:謫守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囑予作文 巴陵勝狀 牆傾楫摧 翔集 錦鱗 岸芷汀蘭 嘗求 或異二者之爲。

翻譯的句子:

①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②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⑤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⑥微斯人,吾誰與歸?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通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另外,也要重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

(四)研讀課文,分析品味

1.岳陽樓的美景“前人之述備矣”,作者側重於從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入手刻畫描繪,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同學們說說三四兩段所描繪的兩幅畫面魅力在何處?

教師指導:美讀課文三四兩段。先找出原文讀一讀,再探究思考。可以從內容感受和表達方式等多角度研究。

設計意圖:這兩段是全文中寫景最爲精彩的部分。或陰冷或晴朗的畫面,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對比強烈,人生境界由此而出。這樣的佳段就要引導學生品讀美讀,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感受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文章的重點所在。

2.如此或陰或晴的畫面,免不了或悲或喜的情感,但我們從文中分明讀出了另外一種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懷。你是如何理解這種古仁人之心的?請分析感受作者的理想追求。

教師注意對學生進行評價引導。

設計意圖:通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感受作者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理解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的理想追求。這樣就突破了文章的難點。進而引導學生理解全文對比、卒章顯志的寫法,從而把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分析,意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五)探究作品,聯繫實際

教師創設情境,延伸遷移:同學們,父母不理解你時痛苦過嗎?與同學發生不愉快時悲傷過嗎?學了本文之後,你受到了什麼啓示呢?請你以“……時,我想對自己說”寫一段話,要求結合本文的學習來寫。

設計意圖:爲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更準確的把握范仲淹的憂樂觀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六)課堂小結

說說學習文章後有什麼收穫,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1.正確讀原文: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2.會讀文章: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3.讀相關材料:讀作者介紹,讀寫作背景,讀文史常識。

4.疏通文義:猜看查。

5.理解文意:結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據。

(七)課外作業

1.根據本文先敘事後寫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又因情生髮議論的表達方式來背誦課文。

2.課外閱讀杜甫的登岳陽樓,並與本文比較,從內容、結構、情感等角度對比閱讀。

設計意圖:記誦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故設計第一題作業。設計第二題是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寫作特色,也進行能力的遷移培養。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既要簡潔明瞭,便於學生識記;又應該是課文的線索圖示,能囊括重難點知識基於此種認識,我特設計了以下板書。

以上是我就《岳陽樓記》從六個方面的說課,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案例分析:

該說課稿不僅充分體現了說課的基本內涵和基本環節,也較好地體現了課前說課/評比性說課的特點:結構完整、理論闡述清晰、教材分析透徹,教學法適用,教學雙邊活動安排清楚有邏輯性,言簡意賅等。

在說教材部分,對課題所在教材版本、單元、課時作了簡要介紹,使聽衆對教材有了基本瞭解。接着對課題的內涵、文章結構、主旨思想作了精要分析,揭示了這篇文章的魂,爲後續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確立打下了必要的基礎。教學目標的表述不夠規範科學,一是沒有采用行爲動詞來表達知識、技能、情感態度應達到的程度,依然採用心理動詞來描述水平要求,原因是因爲語文學科的課程標準尚無行爲動詞的規定。二是沒有呈現達成相應水平的行爲條件,例如怎樣讓學生“瞭解作者范仲淹及寫作背景”呢?說課稿沒有說明,這對在教學過程中檢測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帶來了困難。教學重難點的分析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分析具有一致性,表述規範科學。

接下來,說課人對學情、教法、學法都作了簡要而到位的分析,既讓聽衆明白了自己的教學意圖,又與教學程序的詳細闡述分工清楚、結合緊密,這也爲能按時完成說課提供了保證。

本說課稿的精彩部分是“說教學過程”(說教學程序),說課教師以“教學過程設計——設計意圖”爲線索,清晰地展示了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滲透、教學雙邊活動以及三者的緊密結合,這種教學程序的呈現方式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此外板書設計也非常合理,很好地揭示了這節課的教學主線,便於學生理解課文,與教學目標結合也很緊密。

語文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京版第一冊第八單元15課《它是誰》的第一課時,由於水平有限,在設計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課標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如何讓學齡只有兩個多月的孩子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享受愉悅的同時與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有機結合,是我設計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它是誰》是一篇猜謎式的文章,課文用富有情趣的語言把“小寶貝”的出生過程寫得生動、有趣:住在蛋殼裏 —— 蛋殼破了 —— 站起來——搖搖晃晃地走幾步——會走路了。這麼可愛、有趣的小寶貝,它是誰呢?課文沒有明確的答案,而且謎底還不止一個,非常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發現的慾望。

學生對於猜謎式的文章很是喜歡,再加上文中的謎底可能是小雞、小鴨等小動物,學生就更加感興趣,因此我抓住這個特點,在教學中特別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通過動作模仿、想象體驗、角色朗讀等多種手段,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有效提高閱讀實效。

依據以上分析,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8個字,讀好課後的3個詞語,寫好“寶”“貝”二字。(重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重點)

以上兩條是我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3、知道“小寶貝”指的是小鳥、小雞等卵生、有腳會走路的小動物。(難點)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是:

圖片導入,設疑激趣 初讀課文,嘗試猜測 細讀課文,瞭解特點 篩選答案,訓練表達 識寫“寶”“貝”二字

下面,我着重從四個方面具體說一說:

一、結合課文和學生特點,引導學生主動發現

比如:在課文伊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看,出示課件(幻燈片中緩緩的出現“一個蛋殼”)

我自然地說:這裏面住着一個小寶貝,它是誰呢?

從我的語調上強調“它是誰呢?”然後讓學生也來這樣問一問,在指導學生讀好課題後,我說:“答案呀就藏在我們的課文裏。”從而引發學生初讀的興趣。

【我這樣做,是想通過課件和老師的語言描述,創設問題情境,力求從視覺和語言上引起學生的關注,調動學生主動發現的慾望,引發學生思考。】

又如:在初讀之後,引導學生嘗試猜測,主動發現

[教學片斷]

如:我讓學生初步猜測“這個小寶貝,它是誰呢?”

在學生猜出了自己認爲正確的一連串的謎底後,我不馬上進行評判,而是引導學生通過細讀感悟去進一步發現、探究。師:這麼多答案中,有的是文中的小寶貝,有的可不是,這個小寶貝它到底是誰呢,我們可要好好讀讀書,想一想小寶貝有什麼特點。

【我這樣做是想引導學生通過進一步的認真讀書和思考,去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再次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發現的慾望。】

再如:在細讀課文,瞭解了小寶貝的特點後,★引導學生結合特點,篩選答案

老師結合板書,引導學生小結這個小寶貝的兩個特點:1住在蛋殼裏;2有腳會走路。

再引導學生看看黑板上貼的小動物的圖片,想一想,有沒有不對的,爲什麼不對,從而使小寶貝的兩個特點在學生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二、採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本篇課文內容雖然比較淺顯、易懂,學生讀幾遍課文就能猜出謎底,但如何使淺顯易懂的小文讓學生感到生動,學有情趣,這就要求教師要採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

在引導學生感悟的過程中,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手段:

★1 角色體驗,使學生入境,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對於一年級小學生來說,角色體驗很有效。

如: 在感悟 它覺得這個家太小太暗了。這句話的時候,我準備這樣引導:

師:現在你就是小寶貝,住在蛋殼裏,想想怎麼呆着呢?

引導學生做動作體驗,兩手抱住雙腿,頭低下來,緊閉雙眼。

而且讓學生蜷縮着待上10秒鐘左右。

之後追問: 你們爲什麼這樣蜷縮着?(太小)

快把剛纔的感受讀出來。

【這裏, 通過讓學生做動作進行角色體驗,使學生與小寶貝產生共鳴,爲感悟後面的破殼而出做好鋪墊。】

再如:在感悟小寶貝扭一扭身子,啊,蛋殼破了! 這句話的時候,我想這樣引導:

蛋殼裏的小寶貝和你們想得一樣,也想快點出來。 快和小寶貝一起扭動起來吧,你們在黑漆漆的家裏伸伸胳膊,踢踢腿,左踹踹,右踢踢,還用盡全身力氣向上頂一頂。

經過你的不懈努力,終於—— 啊,蛋殼破了!

【 通過讓學生做動作,再結合課件創設的情景,使學生感受到小寶貝破殼而出後的興奮、驚喜的心情。】

2、啓發想象,使學生入境,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想象是學生感悟課文語言的有效方法之一。設計中,我充分運用想象這個有效的感悟手段。在幫助學生在瞭解內容的同時,鍛鍊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語言。

如 :感悟“小寶貝”破殼而出之後,老師引導學生想象

師:小寶貝終於從又小又暗的家出來了,它擡起頭,看見了什麼?心情怎樣?(學生可能會說:外面又大又亮,看到藍藍的天空、鮮豔的花朵、嫩綠的小草……心裏很高興!)進而引導學生帶着感受讀好句子。

3、抓住標點,使學生入境,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標點符號是無聲的語言。關注標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對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本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中共有兩個感嘆句,分別是:啊,蛋殼破了!、它會走路了!我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句末的感嘆號,讀出破殼而出的欣喜和學會走路後激動的心情。

三、結合課文內容,有效訓練學生表達。

對於剛剛走進學校不久的小學生,要充分利用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來規範、訓練學生的語言,引導學生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我有層次地設計了兩個語言訓練的環節:

一是在初讀課文之後引導學生嘗試猜測謎底時,我給出這樣的句式:

這個小寶貝可能是( )。引到學生用這個句式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是在細讀課文了解小寶貝的特點,篩選了答案後我又給出這樣的句式:

這個小寶貝可能是( ),可能是( ),還可能是( )。進一步反饋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瞭解,有效訓練學生的表達。

四、紮實有效地落實字詞教學。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設計時我非常重視字詞教學。

★如在引導學生記憶字形時,我啓發學生“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從而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記字形。

★又如在指導學生寫字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層次:

△先是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關注字的結構特點和重點筆畫,明確寫好字的要領。

△接着教師邊範寫邊強化寫好字的要領。引導學生描紅臨寫,之後又有針對性地進行反饋與評價。

△最後引導學生明確問題再次臨寫爭取比前一個寫得更好。

★再如利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讀懂詞語的意思,在瞭解太小太暗時用了角色體驗的方法,通過聯繫生活實際瞭解搖搖晃晃的意思等等。

五、聯繫文本拓展閱讀,內容延伸豐富積累

拓展閱讀作爲課文的補充,可以拓寬閱讀的範圍,擴大讀者的視野,便於溝通課內、課外閱讀,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使所學的知識綜合化。而且,可以在知識的相互比較,補充,融合中,使學生開拓思路,閃出火花,涌現創意。

結合這篇課文,我們編寫了一段小寶貝學習走路的片段——

“小寶貝搖搖晃晃地站起來。呀!它摔倒了,可是它一點兒也不怕,仍然認認真真地練習。沒過多久,它終於也能像媽媽一樣穩穩當當地走路,快快樂樂地生活了!”

這一閱讀材料,生髮於文本情境,緊緊圍繞文章內容,既是對文本內容的縱向延伸,同時又豐富了學生關於AABB式的疊詞的積累。

應該說,積累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細水長流,潺潺不斷。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爲了減輕孩子的負擔,我們採用了“能記幾個就記幾個”的方式,尊重學生差異,幫助學生儘可能多的進行詞語積累。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在設計學習效果的評價時我是從寫字、朗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給圖片排序這三個方面考慮的。

1、能在田字格里寫好“寶貝”二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① 讀得很好( )

② 讀得比較好(錯誤在兩處以內)( )

③ 讀得不理想(錯誤在兩處以上)( )

3、圖片排序

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給這四幅圖排列順序。

( ) ( ) ( ) ( )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本設計以“趣”貫穿,引導學生主動發現,讀中感悟。

導入課文時利用圖片設疑“這個小寶貝它是誰呢?”激發調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初讀課文後引導學生嘗試猜測:“這個小寶貝可能是誰?”在細讀課文了解小寶貝的特點後,引導學生篩選答案,並用清楚、完整、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結合教材特點,聯繫學生實際,引領學生在文本情境中,充分想象、動作表演、角色體驗……想“小寶貝”所想,感“小寶貝”所感,好似和“小寶貝”一起親身經歷了一次新生。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關注學生初始的閱讀體驗,以自讀後的初步感受作爲教學的起點,力爭用好課文這個“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體驗。帶領學生深入到文本的語言中,讓學生感受語言,熟悉語言,理解語言,借鑑語言。利用課文這個“例”,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實現“例”的增值。

以上,就是我們就本課教學的一些思考,如有不妥,敬請,也真誠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批評指正!

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不久你們就要小學畢業了,你們將告別美麗的校園,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大家有什麼感想呢?

2、有一位同學在小學畢業時感慨萬分,飽含激情地寫下了《明天,我們畢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課件)

二、請同學們自學課文

注意: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順每句話。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3、指名讀課文,糾正錯誤。(瞭解對部分詞語的理解情況,眷戀憧憬朝夕相處博大精深)

4、讀課文,想想課文可分幾段,每段寫什麼。(想一想、議一議)

第一段(1)寫想到即將告別校園、老師和同學,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戀之情。

第二段(2——5)寫我們不會忘記母校,更不會忘記進敬愛的老師。

第三段(6)寫等我們成爲祖國的棟樑,大家再來母校相聚,再來看望我們的老師

4、分段朗讀課文。

三、複習、導入

想到明天就要告別美麗的校園,告別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戀之情。

1、“眷戀”是什麼意思?眷戀什麼?(美麗的校園、眷戀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

2、還會眷戀什麼呢?(五彩斑斕的學習生活)

3、爲什麼眷戀呢?(出示)

(1)爲什麼深深眷戀美麗的校園?

(2)爲什麼深深眷戀五彩斑斕的學習生活?

(3)爲什麼深深眷戀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

四、學生分小組討論,相互啓發,教師巡視。(議一議)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1、過渡:(引讀)我還清楚地記得,六年前,我們依偎着爸爸媽媽,懷着對學校的憧憬、對老師的敬仰走進校園。

2、校園這樣美麗,可明天就要畢業了,你想對母校說什麼?(說一說)

3、帶着對母校的熱愛、眷戀之情朗讀課文。(讀一讀)

六、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六年的學習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

(1)“五彩斑斕”是什麼意思?課文描寫了怎樣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

(從清晨跨進校門、早操、上課、中午的寫字、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等方面體味校園生活的五彩斑斕)

(2)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年過去了,我們在這裏茁壯成長。我們學到了不少知識和技能,懂得了怎樣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歡樂和幸福。母校啊母校,這些都是您給予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怎麼能忘記!

2、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校園生活這樣多姿多彩,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母校的熱愛和讚美嗎?

七、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交流

2、出示句子:“在我們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樹,你是海洋。”聯繫課文,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你們的每一點進步、每一點成績也離不開老師的心血和汗水,你有切身的體會嗎?

過渡:在這離別的時刻,敬愛的老師,我們要送給您一支歌(欣賞音樂),讓您休息的時候聽聽我們的心聲;我們要把火一樣的詩句塞在您的枕下,讓您在睡夢中也能感受到我熾熱的心跳。

八、複習導入

1、背誦第4、5自然段

2、作者眷戀母校、眷戀老師,想以怎樣的行動來報效母校和老師呢。

九、講讀第三段

1、漫步美麗的校園,作者看着六年前親手栽下的小樹,產生了一個心願,是什麼心願呢?

2、出示:

等到這些小樹長成參天大樹,等到我們也成爲祖國的棟樑,大家再來母校相聚,再來看看我們的老師,道一聲“老師,我們沒有辜負您的希望!”

(1)“棟樑”是什麼意思?

(2)這句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第6自然段,體會同學們立志成材、回報老師的心願及對母校、對老師的深深眷戀。

十、小結: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十一、總結:

明天,我們就要畢業,。我們眷戀美麗可愛的校園,(因爲)它是那樣誘人;我們眷戀五彩斑斕的學習生活,(因爲)我們在這裏茁壯成長;我們眷戀朝夕相處的老師,(因爲)在我們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樹,你是海洋。讓我們同唱一支歌,說聲“謝謝,母校”“謝謝,老師”“謝謝,親愛的同學”。分別總是那麼讓人依依不捨,不光是你們,老師的心中也是如此。回顧這難忘的時光,老師有許多話要說。可是,一時之間竟也不知如何開始,就用幾句話,來表達我此時的心情吧!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揹負着父母親人的殷切期望,揹負着母校老師期待的目光,希望你們從此邁開更加堅實的腳步,走向成功而幸福的人生,讓親人和母校爲你們自豪、讓祖國和民族爲你們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