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關於說課稿錦集7篇大綱

關於說課稿錦集7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說課稿錦集7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生活在地球村》,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中國建設的現狀,知道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是它讓中國逐步步入全球化的發展道路;瞭解世界經濟全球化及其對中國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其中的第一課,他從“經濟”的視角來讓學生感受“全球一體化”現象,同時培養學生開放的國際意識。整一課中融入了大量的商品、貿易、企業以及經濟開發區的知識,並且散點式地簡介了中國走向全球化的曲折歷史。通過展現不同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揭示了全球一體化的必然趨勢;而中國歷史上自我封閉導致落後捱打的深刻教訓和現實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雙贏”,則有力證明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學情分析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講,“經濟、商品、貿易”這樣的話題似乎有些遙遠,但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全球化”現象學生並不陌生。因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各種外國商品,學生從衣、食、住、行中都可以感受到全球化的影響。當然,歷史、經濟,還有文化, 這樣的內容對學生來講還是有些距離,所以如何利用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資源就顯得尤爲重要。把學生學過的英文,以及喜歡的動畫都引入到了課堂中,通過學生既瞭解又感興趣的話題交流,他們就容易感受到當今世界各國文化的相互滲透交融,從而更加全面地領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現象,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

三、課時安排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二課時。第一課時學習“全球一體化”背景下中國和世界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經濟和文化,以及中國走向開放的曲折歷史等內容;第二課時學習各國的支柱產業、貨幣、外資企業、以及經濟開發區等內容,讓我們明白了各國是如何實現經濟全球化的。通過二課時的學習,讓學生感受並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意義,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我今天講的是第一課時。

四、教學目標

1.瞭解進入我國的其他國家的產品以及各種文化,和中國遠銷國外的產品以及“走出去”的文化,感受全球一體化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發展和變化,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意義。

2.瞭解中國步入全球化發展道路的曲折歷程以及美好前景,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重點

瞭解中國走向世界的曲折歷程,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六、說教法

我認爲,教學應滿足學生的興趣,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爲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學生熟悉的影像資料,快速地建立起學生的情感主線,從而構建“地球村”的概念。而且從身邊的事物入手,通過調查收集相關食物、圖片資料把較爲複雜的知識概念——“全球化”具體化,形象化。以現有的知識爲基礎,聯繫時代背景,對相關知識進行整合,融會貫通,突破難點。

七、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揭示課題。課前聽《我和你》師生交流,引出課題: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2.交流身邊的外國產品和文化,感受“我中有你”

3.交流中國產品和文化對於世界的影響,感受“你中有我”

4.回眸歷史,瞭解中國走向全球化的曲折歷程,進而認識走全球化道路的光明前景。

八、教學設計說明:

在設計整堂課的教學環節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注重知識結構的合理化。

這一課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多,商品、貿易、外資、經濟開發區等等,而更頭痛的是其中還夾雜了一段時間跨度非常長的曲折歷史,這該如何整合進第一課時?是把這段歷史放在“我中有你”之後學習,還是放在“你有中我,我中有你”之後?在考慮揭示“全球化”這一個關鍵詞時,我決定把有關“絲綢之路”以及後來的曲折歷史的學習放在“你有中我,我中有你”交流的後面。因爲交流的影響是相互的,不是單方面的;只有讓學生在感受體會“你中有我,我中有我”相互滲透交融現象之後,才能理解什麼叫“全球化”。再過渡到“絲綢之路”的歷史,才更符合學生的思路,更爲自然地明白相互交融所帶來的好處。

2.注重品德的生活化

這一課的教學內容與經濟有關,涉及的是學生都不太熟悉的“全球一體化”問題。於是,我儘量把內容“學生化”、“生活化”。因爲我們所面對的只是一羣五年級的孩子,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纔是硬道理。所以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如第一環節的設計,我讓學生以“小小調查員”的身份來調查身邊的外國產品,深入超市、家庭、商場等,也就是在我們身邊去尋找外國產品,這樣讓學生把品德與生活聯繫起來。而且經濟全球化是現在這個時代非常顯著的一個特徵,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他的基礎,而文化卻是他的靈魂。教材的編寫只停留在經濟上,在教學設計上我適當增加了“文化交流”這一塊內容,這也正好符合“全球一體化”。引入學生喜歡的動畫片,每天都在學習的英語,同樣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重知識的聯繫化

本課第三部分的內容是一段時間跨度特別長的曲折歷史,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但絲綢之路、舊中國的閉關自守、改革開放、世貿組織我們以前都學過,設計時讓學生聯繫相關資料來理解,這樣學生對我國經濟全球化的曲折的理解難度就降低了很多。拓展美好前景

不僅讓學生認識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而且通過現在的瞭解爲下一節課理解“雙贏”作了鋪墊。

說課稿 篇2

1、教材簡析:

本文是魯教版第一冊第二單元第一篇自讀文本。本單元的話題是“跨越時空的美麗”。課文是一篇評述喬治桑高尚的品格、奮鬥的精神的散文。學習它對於瞭解喬治桑的精神,感受“跨越時空的美麗”有重要意義。本文是自讀文本,注重鍛鍊學生自學鑑賞能力。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作者及喬治·桑,掌握重點字詞。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分析課文,挖掘深層內蘊

體會雨果一瀉千里、不可阻擋的文章氣勢

情感目標:學習喬治·桑高尚的品格、奮鬥的精神

3、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4、教學難點

分析課文,挖掘深層內蘊,抓住關鍵的詞句,領悟作者寄寓的情感。

二、說教法

誦讀法,問題引領法,多媒體輔助法

三、學法指導

課前預習法,合作探究法,學生展示法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有位作家說過:“死並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爲生的一部分永存”。古今中外有許多死去的人,至今仍在許多人心目中活着,在一篇篇爲後人銘記的悼詞中活着,喬治·桑就是其中的一位。

2、處理基礎知識

用多媒體完成喬治·桑介紹,作者介紹,檢查字詞

3、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齊讀課文,然後請每位同學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小組爲單位互聽互讀,選出讀得最好的一位同學起來個人朗讀。

4、疏通文意,把握結構。

本篇文章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作者怎樣組織的?請結合悼詞的特點談一談。 (分小組討論,教師總結點撥。)

作者在文章一開始就心情沉重、感情悲痛地表達了自己對死者的懷念、愛慕、與敬佩之情。

然後文筆一轉,用一句反問句“難道我們真的失去她了嗎?”引出對死者一生的價值的評判,進入主體部分。

主體部分可分爲三層:第一層高度讚揚了喬治·桑作爲女性在這個時代的地位;第二層評價她作爲作家的偉大人格;第三層說明她作爲思想家給後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結尾表達了自己的哀思與敬意。

5、研讀文本,深入探究

⑴文章一開始就悲痛而又虔誠地說:“我爲一位死者哭泣,我向這位不朽者致敬。”結合喬治·桑作爲女性在這個時代的地位加以分析。(提高學生概括歸納能力)

學生思考,合作探究,學生展示,教師歸納。

喬治·桑在那個時代具有獨一無二地位的偉大女性;有男子的才華,強韌的力量,有溫柔的天使般的稟性;他給法國帶來了榮譽,是法蘭西民族的`驕傲;是一位完美無缺的女性。

⑵喬治·桑是法國著名的小說家,爲什麼雨果在悼文中卻說“列舉她的作品顯然是毫無必要”,隻字不提她的作品?

學生思考,合作探究,學生展示,教師引導歸納。

①作品衆所周知 ②品格比成就更重要

⑶文章的氣勢得益於哪些手法的運用?試舉例。

短句、祈使句、感嘆句(句式的運用),對比、排比(修辭手法),類比(表達手法)。

6、拓展提高,感情昇華

用優美的語言歌頌作爲思想家的喬治·桑,100字左右

學生準備,學生展示,教師展示

7、推薦作業

閱讀喬治桑的作品,感受她的精神。喬治桑是怎樣一位女性?寫一寫你的認識。

五、板書設計

悼念喬治桑

1、 懷念、愛慕、敬佩

2、 女性、作家、思想家

3、哀思與敬意。

說課稿 篇3

一、引導學生學習所採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吳老師教態親切自然,使用兒童化的語言,遵循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原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繫實際,注意通過直觀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選用的主要教學方式方法是直觀演示爲主,引導學生親自操作、觀察思維、自學討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方法有機配合使用。

二、教學過程:

(一)探索研究,引入概念。

重視創設情景。數學知識的學習有時是枯燥的,特別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課的開始就吸引每一位學生的眼球,抓住每一個學生的心往往對整節課的成功與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中,吳老師從學生身邊常見的平面圖形入手,接着創設了問題情境,驅動了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吳老師的這節課學生興趣高漲,進行了充分的活動,並且在通過摸一摸、塗一塗、比一比等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感悟到了面積的實際含義。教學過程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學,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學生學生身邊的桌面、數學書面、文具盒面、手掌面等圖形以及比較它們的面積,讓學生感受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的同時,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緊接着教師創設了第二個教學環節,說一說什麼是面積,由學生總結出面積的意義。接着通過塗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顏色,感受它們面積。活動是兒童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兒童社會交往的最初方式。切實有效的數學活動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爲了確實達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老師組織學生經歷了一個理解圖形面積的含義,探索一般圖形比較面積方法的過程。設計了許多活動,比如“直觀感知”層面上的說一說、摸一摸;比如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的活動,這個活動有明確的目的,同時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體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也爲下節課求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做好準備。

2、在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

讓學生比一比手掌面的大小,通過這個環節拓寬對面積意義的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生的具體操作後,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了面積的概念,學生對面積有初步認識之後,大屏出示的圓、三角形等各種具體圖形,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圖形的面積,從而使學生對知識進行類化,體會到概念是對具有共同特徵的許多具體內容的概括。

3、在一系列基本練習和變式練習中深化概念。

小學生思維正處於形象思維爲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着依賴性。吳老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達標練習,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面積之後,通過畫一畫面積相等的圖形這一操作活動,拓寬學生對面積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進一步認識了面積的意義。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練習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因勢利導,探索發現。

探索發現,是指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重講輕練爲邊講邊練,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本節課吳老師實現了兩次飛躍:一次是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一次從理性到實踐的飛躍。

在學生對面積有了感性的認識之後,讓學生理性的思考,討論要比較出這兩個圖形的面積的大小怎麼辦?討論有三種情況:1、剪一剪、拼一拼再比一比的方法。2、擺硬幣的方法。3、鋪格子的方法。通過動手操作,讓他們發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這樣學生在自身的探索討論下很容易的就比較出了這兩個圖形的面積。

三、解決實際問題

把圖形套在方格中,用數格子的方法數出圖形的面積。引導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圖形,並通過數格子的方法,數出不規則和規則圖形的面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一步深化對面積的認識。

四、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的評價。如:學生在回答得很精彩時,老師沒有給與語言上的評價,而是送一塊巧克力給他,難道老師每節課都要帶巧克力進課堂嗎?

(二)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如在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時可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再進行想辦法比較。

(三)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以後,應當讓學生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老師沒有把這樣的機會放手給學生。

說課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春風》,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來說說我對這篇課文的處理。

一、說教材

《春風》是北師大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主讀課文。這一單元以“春”爲主題,從第三課的《春》到第五課的春之詩詞賞析,以及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春風》。由淺入深的像學生們展示諸位作家對春的欣賞。

《春風》的作者是當代作家林斤瀾老先生,經常活躍在故鄉的江南和工作的北京兩地之間,對江南春風和北國的春風有着不一樣的情懷、感受和認識,在這篇文章裏他用江南的春風同北國的春風作對比。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對北國的春風進行讚頌,除了欲揚先抑的手法,本文采用了多種描寫手法,如語言的妙用,語句的排比等使文章讀起來抑揚頓挫。

結合單元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要求,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文中重點詞語。

2、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

3、比較北國春風與南國春風的不同,認識對比、欲揚先抑的手法。

4、品味本課精彩的字句。

教學重點:

1、對比和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

2、感受語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國春風粗獷、豪壯,領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難點:品析重點句子,感受作者獨特的情感。

教學時數:兩課時。本節課是第一課時,多媒體教學。

二、說學情

1、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然而由於處於南方,學生對南方的春風會有直觀的自我感受,卻對本文所描寫的北國的春風沒有直觀的感受,所以我會藉助多媒體來促進學生的閱讀體驗。

2、本文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七年級學生儘管已經能夠通過誦讀感悟作者的情感,但對於鑑賞理解美文的能力還不是很強,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本課精彩的字句,學習寫景的方法技巧,使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

三、說教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營造出直觀、形象、自然的春天,

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

2、對比閱讀教學法:與江南的春風展開比較閱讀,分析北方春風的特色。

3、探究討論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組織學生在討論、回答中學習本課,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

4、朗讀指導法:通過對重點句、段的朗讀指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學法指導

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朗誦課文中,學會如何朗讀抒情散文,體會春的優美意境;在分小組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研讀、精讀、品讀的學習方法,品味文中傳神的語句。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五、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一)導入新課

師: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來有無數文人墨客爲春天揮筆潑墨,美好的春天總讓人情思飛動,浮想聯翩。同學們,你們腦海中的春天是怎樣的?春風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生髮言,之後出示幾張春景圖片)

我們剛剛學習了朱自清的《春》,這是江南的春風:溫暖、和煦、清新、悅耳的。今天我們看一看北國的春風是什麼樣子的(出示北方的春景)

看了以上的圖片,我們今天即將學習的便是今當代作家林斤瀾所寫的北方的《春風》,通過作者的文字看一看南國的春風和北國的春風有哪些不同?作者是如何來寫北國的春風的?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呢?

此導語以懸念激發式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探求慾望。

(二)、讀一讀

這一環節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在學生朗讀課文前提出這樣的要求:

1、邊讀邊畫出生字詞,利用工具書自行解決,對課文內有疑問的地方,先在小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說出來,在班上共同探究。

2、你感覺作者對北方春風的感情是怎樣的。是討厭、還是喜愛?本課的春風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找出文中具體描寫北方春風的段落,反覆朗讀並畫出其中富有表現力的詞句。

語文課堂應響起朗朗的讀書聲,因此我設計這一環節,目的是讓

學生在掃除文字障礙的基礎上,欣賞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感悟課文內容,在吟讀中有美的享受.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能力。

這一環節以學生自主勾、畫、圈、點、吟誦、朗讀爲主要學習方式。

(三)、議一議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爲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並談一談讀後的感受。

先讓學生齊讀6、7、8段,然後討論下邊的幾個問題:

1、作者是怎樣來表現北方的春風的特點的?勾畫出你最喜歡的直接描寫春風的句子並進行賞析,體會一下北國的春風有什麼特點?

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運用對比(第9、10段)襯托(第6、7段)的手法

“一夜之間,春風??如無數針扎”用響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對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準確的詞語,展現了北方春風雄健、宏大、粗獷、蒼勁的、難以遏制的氣勢

2、象聲詞的運用“轟的一聲”,“嘎的一聲”,“格拉拉”有什麼作用? 渲染了氛圍,使北方春風的氣勢更加有聲有色。

(引導學生體會北方春風的巨大威力、氣勢,欣賞這種並不優雅,並不柔婉的、粗獷的美。)

3、 “風呼哧呼哧地幫助呼哧呼哧的人們,把糞肥拋撒勻淨,好不痛快人也。 ” 和“北國的山民,喜歡力大無窮的好漢。到歡

說課稿 篇5

  教材目標:

是《蜘蛛》一篇說明文,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課文緊緊抓住蜘蛛結網捕食的生態特徵,從多方面對蜘蛛加以說明。蜘蛛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可能許多人僅僅知道它會結網,但是由於蜘蛛形體及其他知識,關注的人不多。由此引導學生向作者學習:要有一雙善於洞察事物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養成認真觀察、研究身邊的事物的好習慣。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學生思維情趣,認知發展的需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確定以下學習目標。

1、瞭解蜘蛛的生活習性及本文所用的說明方法。

2、在誦讀中領會本文生動性說明與平實性說明的區別。

3、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展開自主合作學習。

4、養成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激發對未知事物探索的興趣。

  學情分析與教學重點

《蜘蛛》學生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樂於在課堂上表現。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 ,我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引導,把學習從多角度說明事物特徵的寫法和學習本文生動性說明的說明方法作爲自讀的目標,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欣賞本文準確生動的語言之美。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事物特徵,多角度說明的寫法。

  教學難點:

平實性說明與生動性說明的區別。

  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及教學對象的特點採用如下教學原則和方法。

1、課前激趣:抓住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有意設置關於蜘蛛的新奇東西來引領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儘快進入文本。

2、課中引趣:用豐富的圖片引領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描述,引發學生豐富的想象。

3、探究得趣:抓住課文重點,展開討論,在合作交流中,突破難點

4、發現生趣:用自己的小收穫生髮對事物探求之後的樂趣。 而對於難點的解決則準備通過把生動性說明與平實性說明作一個對比,在對比中體會其區別。主要設計製作了與課文相關的蜘蛛課件,以圖片文件爲主要構件,意在激發學生興趣。

學法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對於中學生來說,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尤爲重要。好的學習習慣會成就一個人,壞的學習習慣也可能使人日趨平庸。因此,我嘗試從以下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

1、閱讀課文時,隨時勾畫、圈點批註,養成勤動筆墨勤讀書的習慣。

2、學會抓要點,分主次。

3、培養學生勤思考,善比較,及時歸納總結的好習慣。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中我選擇詩謎作爲引子,導入新課,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爲學習課文做鋪墊。

二、檢查預習

1、正音正字

2、瞭解作者

三、學習新課

1、 略讀課文,整體感知其大概內容。 結合“自讀提示”帶着下列問題默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默讀、小聲讀,也可大聲朗讀。邊讀邊在具體段落中勾畫出相關的語句,讀完後回答 課文先後介紹了有關蜘蛛的哪些知識?

2、 課中引趣;

想象文中蜘蛛捕食的幾段,結合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生動敘述捕蟲經歷。(初步瞭解生動說明的特點)

3、探究得趣:分組討論,小組內分工合作,探究。

(1)蜘蛛身體機構之巧妙。(五種腺體)

(2)蛛絲的利用價值。(初步。瞭解平實說明的特點) 教師點撥:由此可見,科普小品不僅要豐富讀者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告訴我們:人類觀察自然、認識自然的根本目的在於利用自然,讓自然爲人類服務、造福人類。

(3) 比較得出生動說明與平實說明的區別。 將蜘蛛捉飛將的文字與說明蛛絲應用的文字進行比較,從用詞到表現手法方面有什麼不同?給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小組代表發言,其他組員補充) (前者選用動詞、形容詞及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進行說明,力求生動、活潑、有趣;後者用列數字、作比較等方法直接說明,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科學性。)

4、發現生趣:蜘蛛是個大家族,形態各異。多媒體展示圖片。用簡潔語言介紹圖片,學生暢談收穫。

5、教師小結

  說作業:

作業不僅能鞏固知識,更能體現能力的提高,將所學知識加以利用。 因此我安排了兩個小任務。

1、蒐集有關蜘蛛的圖片,拓寬知識面。

2、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試運用生動說明的方式進行介紹。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課文在中考複習所處的位置及複習目標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中國古代散文的優秀之作,在創作背景上是作者因倡導革新不成而被貶降職後的發憤之作,是作者雖遭貶謫卻仍存濟世安民之心的主題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記》這篇文章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名篇,也是中考複習的重點篇目。複習《醉翁亭記》,意圖指導學生着重領會歐陽修山水遊記的借景抒懷,與民同樂的思想。

所以我確定瞭如下的複習目標:

1、 掌握文學常識,理解並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重點句的默寫、翻譯和理解。

2、 背誦課文、理解文章的主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遊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

3、拓展遷移,比較、聯繫實際。與同類文章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學習雖遭貶謫但隨遇而安的曠達情懷。

(二) 本課設計思路及重點難點的確立

本說課設計針對的是常態教學下的普通班級,爲了發避免複習課死氣沉沉的現象,防止學生的厭學心理,提高複習的效果。本堂課主要採用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碰到疑難,以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重點實詞、重點語句的翻譯和理解,採用必答題的形式,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輪流進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把文言文的複習落到實處,避免花架子。對於文章主要內容、主題的把握、寫作手法的運用,採取學生分組互相提問的形式進行,學生設計的問題,老師事先提出要求:

1用原文語句回答的題兩道。(這裏重點是對文章名句的積累與運用)

2圍繞文章主要內容及主題理解的問題2道

3拓展遷移、比較、聯繫實際的題1道。(這裏主要是有利於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培養。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所以本節複習課的重難點確立爲:

重點爲:掌握文學常識,理解並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重點句的默寫、翻譯和理解。

理解文章的主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與同類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體會遊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

二 、說教法

本課主要在學生自主複習的基礎上,採用小組競賽的形式展開,結合小組討論探究等教學方法。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把文言文的複習落到實處,避免花架子。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及補充。最後再輔以一套緊扣中考試題走向的練習題。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說學生

初三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於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但是系統複習還需要教師歸納整理、比較探究,學生纔能有章可循。另外,初三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期,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同樣至關重要,這也是課標中所說的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說學法

學生主要採取小組之間的競賽進行,輔以“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還有比較法,對於相同文體進行類比歸納。

 五、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句話啓示我們學習知識不僅要複習,而且關鍵是在複習中要有新的體會或發現,今天我們就一同來複習《醉翁亭記》這篇課文,也希望每個同學在這一堂複習課上能夠有不同於學習時的新的體會或發現。前一段時間我們已經複習了《桃花源記》《小石潭記》這兩篇文言文,同學們也一定積累了一些複習文言文的要領,那麼下面哪些同學來說一說對於一篇文言文我們在複習時要抓住哪些要點呢?

(點名回答)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爲了引導學生關注本節課的學習目的,這樣使學生在學習這節課時的目的更加明確。我由孔子的一句話導入本節課的複習,一方面讓學生聯繫了以前的知識,同時也讓學生區分了複習課與新授課的目標。

(二) 出示複習目標。

1掌握文學常識,理解並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重點句的默寫、翻譯和理解。

2背誦課文、理解文章的主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遊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

3拓展遷移,比較、聯繫實際。與同類文章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學習雖遭貶謫但隨遇而安的曠達情懷。

(二)複習文本,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一組:作者生平簡介,文體常識、寫作背景。

第二組:第一自然段的重點實詞、語句的翻譯、主要內容的講解。

第三組:第二、三自然段的重點實詞、語句的翻譯、主要內容的講解。

第四組:第四自然段的重點實詞、語句的翻譯、主要內容的講解。主題思想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採取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這一輪爲必答題。答對者不扣分,答錯者扣五分。學生分組抽籤後上黑板交流15分鐘)

(三)深入研讀文本

學生結合以前的學習情況,自主出題,然後學生在組內彙總,每組出三道題。要求爲:

1用原文語句回答的題1道。(這裏重點是對文章名句的積累與運用)

2圍繞文章主要內容及主題理解的問題1道

3拓展遷移、比較、聯繫實際的題1道。(這裏主要是有利於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培養。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學生自主複習時自己按要求出三道題,然後學生課上在組內彙總。選出三道題全班交流。2分,交流時以搶答題的形式進行,每答對一道題加5分。答錯者不扣分。10分鐘,師這裏可以適當的補充習題。)

(四)拓展延伸:進行比較閱讀

我們學過的古詩文中,有不少通過寫景抒情來含蓄地表達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和力圖排解鬱悶的情感的文章。請你回顧一下都有哪些?我們就來比較《小石潭記》《岳陽樓記記》《醉翁亭記》的異同。

①《小石潭記》中景物描寫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寓情於景,託物言志,借被遺棄於荒遠地區的美好風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的心情

②《岳陽樓記》題爲“岳陽樓記”,自然要用相當多的篇幅描寫岳陽樓的景色,但寫景本身並不是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圖是借題發揮,談人生抱負,並以此規勸、勉勵友人。寫 “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情景交融,爲後文張本,引出議論,闡述作者抱負。

③ 《醉翁亭記》中記敘、寫景、抒情相結合,景中處處有情,突出了主旨——太守“寄情山水,與民同樂”。

(學生在小組內自主討論探究3分,然後全班交流5,這裏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篇文章的比較,掌握寫景散文的寫作特點,而且通過不同文人面臨被貶的遭遇不同的情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課堂小結

(由作品體現的憂國憂民思想,樂觀豁達的胸襟作總結,然後由名人的相關名言作總結,激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同學們,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屢遭嫉恨,被貶滁州,卻能夠寄情山水,與民同樂。范仲淹憂時傷世,倡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真是值得我們後人欽佩。

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教材第四冊中的第15課《畫夜景》一課。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畫夜景》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本課教學時數爲1課時。

這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思維最爲活躍的時期,他們那快樂的、充滿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約的想象會像火山一樣噴涌不止。因此,我根據《美術課程總目標》所倡導的“培養學生欣賞、評述能力,體驗美術活動樂趣,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發創新精神。”並結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認知目標:瞭解美妙的燈火使我們的生活變的絢麗多彩,感受到現實生活的美好與幸福。使學生了解顏色有深淺的變化,而深淺顏色會使畫面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

2、操作目標:學習表現夜色的幾種基本方法,能運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對比關係來表現美妙的夜色,進而創作出大膽、生動的畫面來。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在創作中激發探索欲,培養個性。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認識深淺色使畫面產生的對比效果,通過對夜景的觀察、回憶和感受,表現夜景的美感。

教學難點是:顏色深淺對比在畫面中的實際運用。

二、教法運用

針對小學低年級兒童天真浪漫、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中,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變無意注意爲有意注意。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思想,我打算以下面兩種方法爲主進行教學:

1、情境激勵法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欣賞、交談、想象”爲主要教學手段創設情境。通過把學生帶入藝術的空間裏,引導學生不受限制地、敢於打破常規地、自由大膽的進行遐想,激發學生創新慾望,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從而有力地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2、德育滲透法

教育部副部長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一文中指出“各門課程之間要結合自身特點,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因此,教學時通過欣賞家鄉夜景對學生滲透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學法分析

本課以“啓發學生感受並表現周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爲主要目的,因此,我準備採用下面兩種方法爲主進行學法指導:

1、自主探究學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本課難點——認識顏色明暗對比這個問題,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瞭解對比的多種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給學生之間提供不同的學習對象,聽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經驗,拓寬學生思路,達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驗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爲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組織、導入

1、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做好準備。

2、欣賞導入:

出示課件:請學生欣賞夜景圖片,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夜景的興趣。

3、引出本課課題——《畫夜景》。

(二)、創設情境,認識明暗

1、創設情境:

營造學習氛圍,創設教學情景。請數位穿同色系衣服的同學上臺模仿服裝展示,其他同學討論比較衣服顏色,找出哪些是亮色哪些是暗色,然後請一兩位同學上臺將模特按衣服顏色深淺順序排隊。通過直觀、深動的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亮色與暗色的差別。

2、引發思考

質疑:顏色的深淺是絕對的嗎?

教師隨機找兩

位模特請學生比較衣服顏色深淺,再用淺色與另一位模特衣服比較深淺。啓發學生思考:顏色的深淺是相對而言的,是利用顏色對比產生的。一個顏色只有和其他顏色相比較時才能分辨深淺。在美術中,把他們叫做顏色的明暗。

3、語言表述

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我準備利用各種顏色的小花爲獎勵品,獎勵給一些有獨到見解、敢於表現的學生,以此來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質疑討論,自主探究

1、欣賞,感受

我先整體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接着用一種興奮的語氣告訴學生:你們想不想看看蘭州的夜景呢?出示課件:請學生欣賞一組蘭州夜景與白天景色的對比圖片,引導學生欣賞感受家鄉美景。

2、質疑,引發思考

白天和夜晚,同一景物有什麼不同?

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學生彙報自己小組的意見。(我設計這一教學環節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深淺顏色對比會使畫面產生強烈效果。

3、德育教育,引入繪畫方法

引出問題:咱們蘭州的夜色是這樣美麗,同學們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畫筆把它畫下來?那麼咱們能用什麼方法描繪出夜景呢?

4、學生分組討論繪畫方法,發揮想象力,找出描繪夜景的好辦法。

5、學生髮表個人意見後,教師介紹並演示不同的繪畫方法。

(1)用油畫棒直接在深色卡紙上繪畫。

(2)先用淺色油畫棒繪畫景物,再用深色水彩塗抹背景。

(四)、欣賞評述,提高審美

1、欣賞作品

在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後,播發課件,目的是:創設學習情境,通過借鑑大師作品,引導學生髮現美,培養學生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並在欣賞中獲得新方法、新思路。

2、佈置實踐任務

現在就讓我們用手中的畫筆來描繪蘭州美麗的夜景吧!

(五)、大膽創作,點撥引導

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進行描繪,注意色彩的運用。並播放輕音樂,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表現,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幫助解決諸如構圖、色彩搭配等問題,教師適當引導突破。

(六)、展示評價,交流經驗

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1、自評: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儀上展示,說說自己的畫面內容,覺得自己的畫畫的好不好?什麼地方畫得棒?什麼地方還需要改進?

2、互評:學生之間互相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文學與藝術相結合。並請學生把作品貼於“小畫家”展示欄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的創新意識。

(七)、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先整體表揚學生的創新精神;其次,要求學生回去後把畫給家人看看,並把自己變成巨人後的故事說給他們聽聽,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親情溝通的情感意識。

五、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獎勵區和展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