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語文說課稿4篇

【精選】語文說課稿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語文說課稿4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說。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這篇人教版語文初一年級說課稿,希望可以加強你的基礎。

《安塞腰鼓》是浙江省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爲今後學生閱讀、欣賞、審美鑑賞打下基礎。本課同時通過學習排比、疊句等修辭手法,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並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學習排比、疊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情感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

此教學目標是根據本單元的內容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制定的。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難點: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並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及學情

《觀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編者將這篇課文選編在這裏,一方面是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二、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特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出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難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四、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五、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六、教程

1、激趣導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導入十分重要。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2、觀看畫面,啓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啓發學生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點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三、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運用情境教學,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裏採用情景教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此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小學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出示自學提示(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點撥,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爲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議論交流,然後我結合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狀及時點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得到了解決。

3、爲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爲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爲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四、迴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點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五、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爲天下奇觀。此處我將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爲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我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的語文性質定義,體現了以人的發展爲本的教育理念。而《兒子的研究報告》這篇文章恰是語文課人文性的充分體現。題目“我所看到的……”就強調了個人的實踐經驗,是個人的體會。美式教育的特點也正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注重主體的介入,人的活動。因此這篇文章不論是從內容還是形式上而言,都是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特點的好教材。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運用多種途徑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

2、教學目標

據新《大綱》對閱讀和寫作的要求,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知識目標:

通過觀看影片,品析詞語,分析文章內容,感受美國小學教育的特點。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想目標:

能辯證看待中國教育與美國教育這樣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方式。

3、教學重難點

這是一篇內容淺顯、夾敘夾議的文章,作者以自己感情的變化爲線索,記敘了兒子完成三個研究報告的過程,然後針對兒子的變化,將中、美教育作比,得出美式教育的特點。這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美式教育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教育,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再協作去解決,從而認識美國教育的特點。

中、美教育各有所長,根據我國的現狀及文化底蘊,我們不能完全拋棄中國基礎教育,而美式教育重培養能力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國借鑑的。由於每個學生的學習經歷、方法不同,對此問題的看法也會不同,不可能一致,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對它的處理是,生可以各抒已見,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只要理由充足,不必強求一致,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二、說教學方法

新《大綱》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據此,本課擬採用課堂主體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通過學生主體轉化爲自身發展的需要時,促使學生的身心向高一級水平發展。這種模式中,以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爲主,師適時加以引導,營造討論、甚至是激烈的辯論氛圍,使生相互啓發、交流,激發他們自主獲取知識,培養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

三、教材處理

本課安排一教時,強調課前預習,查找一定量的相關資料,課上以學生分析、討論爲主,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1、請一位學生描述自己經歷過的小學評語文課堂。

(設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交流。)

2、播放中式教育片段,突出中國基礎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

(設計意圖:用圖片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用孩子們熟知的畫面喚起他們的認同感;同時爲後面能辯證地討論奠定基礎。)

3、師導入:這是中國的小學教育,美國的小學教育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學習《兒子的研究報告——我所看到的美國小學教育》。(利用多媒體出示課題。)

(二)傳授新課

1、一般而言,學習一篇文章,我們要學習哪些方面的知識?

明確:內容和結構。不一定要學生答出這兩點,只要提到了詞語、中心思想、人物形象等即可。

(設計意圖:回顧以往學習的內容,使之系統化、方法化,便於指導新課的學習。)

2、學習的目標一般是教師提出,今天想把這個權利交給同學們。請聽教師讀課文,你們來看看針對這篇文章,我們要弄清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敢於質疑。)

3、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內容上:

A、美國的小學課堂是怎樣的?

明確: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最少讓學生玩兩個小時,下午不到三點就放學回家,上課根本沒有教科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美國小學教育的狀況。)

B、父親把兒子送到美國小學,心情是怎樣的?爲何會是這樣的?

明確:由“憂心忡忡”到釋然(由“發懵”“無言以對”、“不禁想起”等幾個詞語可看出父親情感的變化。)

(設計意圖:總體感知課文,瞭解文章內容,把握情感脈絡,試體會父親情感的變化。品析詞語,培養學生的語感,積累一定的詞彙。)

C、到美國小學以後,兒子有哪些變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

明確:

1)長進不少,放學之後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圖書館,不時就揹回一大書包的書來。

2)打印出一本二十多頁的小冊子,內容豐富,分出了章與節,列出了參考書目。

3)他已經變得無拘無束,洋洋得意,十分自信。

4)興致勃勃地看書查資料。

5)已經能夠熟練地在圖書館利用計算機和縮微膠片系統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種文字和圖像資料了。

三個研究報告——《中國的昨天和今天》的《我怎麼看待人類文化》的問題。(設計意圖: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

D、設計一個小練習:以“我認爲‘兒子’變得____”的形式說一句話,同時感受美國小學教育是怎樣的?作者是怎麼看的呢?

明確:可以說“我認爲‘兒子’變得自信了”,“我認爲‘兒子’變得有能力了”等等。

(設計意圖:品讀議論段,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上升到理論層面認識美國小學教育。)

E、小型辯論會:中式教育與美式教育(投影,顯示中美教育資料的對比)

明確:分爲對立兩方進行,先討論,再進行論辯,只要理由充足就要予以肯定。(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髮散性思維,辯證地看待問題。不侷限於某一個層面。)

F、師小結。

結構上:

A、文章是如何佈局謀篇的?

明確:本文以父親的心理變化爲線索,選取了三個典型事例來表現兒子的變化。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概括能力。)

B、作者如何從兒子的變化引發思考,從而提示主旨的?

明確:從現象到本質,從記敘到議論。

(設計意圖:使學生的認識得到昇華,感性上升到理性。但師點到即止,不可強求,生如沒提到這一點,可不講。)

4、生提出問題後,可運用各種方式,如討論、提問、查閱資料等等,自主分析課文、解決問題。

明確:答案見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訓練

思考題:如果你是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在中國課堂上發揮美式教育的作用?請提出具體的建議。

(設計意圖:開拓學生的思維,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生活結合起來,鍛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結束語

同學們,中國的基礎教育在世界上是十分著名的,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弊病,而美國教育重視能力訓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面對今天這個需要我們每個人都發揮創造力的現代社會,我們確要反思一下——如何取捨。這些都有待同學們的探索。

語文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科普童話,通過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訴小學生花生是在地下結果的。全文共五個自然段,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爲線索:花生開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過冬——小松鼠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小松鼠懷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訴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裏。

教材配有兩幅插圖,再現了課文內容,可引起學生豐富的想象。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感知生活的情感,以及學生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學生在情景的語言文字中受到薰陶,訓練學生的閱讀。

教學重點、難點:

朗讀課文,瞭解花生結果的特點。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小松鼠喜歡花生果!可他到花生地裏卻沒有找到花生果,這是

爲什麼呢?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26課。 小松鼠找花生果

齊讀課題

二、新授

1、自讀第一自然段。理解“綠油油、黃燦燦”寫的是什麼意思?

同學們觀察圖畫,體會“真好看”的美麗景象。 指導朗讀

2、這麼好看的花是什麼呢?(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小松鼠“很高興”的心情?“一個美好的打算——等花生結了果,留下來冬天吃”。

3、松鼠的打算破裂了,果子沒找到(自讀第三、四自然段)先寫“找”的做法,“每天”、“都”是關鍵詞。再寫“找”的結果,關鍵詞是“直到……也……”。最後寫小松鼠的疑惑,主要通過表情和話語表現的,關鍵詞是“睜大眼睛”和“奇怪”。指導朗讀要讓學生聯繫上下文並抓住關鍵詞語展開想象,在頭腦中把課文語言變成小松鼠的動作、語言和神態。在此基礎上,還要讓學生一邊讀一邊跟着小松鼠去找花生果,去產生疑惑,使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對小松鼠找花生果的動作和疑惑的心理有真切的體驗。

4、花生去哪裏了(學生齊讀第五自然段)出示課件(花生在泥土裏)

5、保存趣味,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這些東西長在哪兒呢? (土豆、芋艿、紅薯、藕、絲瓜、青菜、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