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語文說課稿三篇

【精選】語文說課稿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語文說課稿三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歸園田居》是高中第三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根據大綱要求以及教材體例安排來說,高中語文第三四冊的閱讀部分,全部是文學作品,包括古代文學作品,現當代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意在加強文學教育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2、根據大綱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結合本文的特點,現制定學習目標下:

知識目標

(1)學習陶淵明此文的藝術手法:質樸的語言表達真摯的情感。

(2)抓住重點詞句,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能力目標

體會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進一步瞭解其文其人。

情感目標

瞭解作者辭官歸隱的原因,深刻體會詩人鄙棄官場,對田園生活無限熱愛欣賞之情。

3、重點、難點、課時

重點:

(1)通過朗讀整體把握文意。

(2)提煉表現陶淵明思想志趣的語句進行探究式學習。

難點:

欣賞作者如何以質樸的語言表達真摯的情感,塑造高潔的品格。

課時:

1課時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主要採用點撥、誦讀法教學模式,這是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

依據:本課着重去了解陶淵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過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以點代面。反覆朗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重點可以適當提示,寓討論、探究式教學法於一體。以學生個體情感介入來體驗陶淵明的思想。

三、說學法

爲便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結合所採用的教學方式,故引導學生作如下準備:

1、充分預習:主要包括疏通文字,熟讀課文;瞭解寫作背景,作者生平。初步感知文章的構建。

2、小組討論,分析評價:主要是通過重點難點加深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3、借鑑吸收:通過本文的學習,用現代的觀點來評論陶淵明的思想情趣。

四、說過程

(一)首先,導入新課。世稱靖節先生的陶淵明,以其“不爲五斗米折腰”而傳爲佳話,那麼當他歸隱田園後,又將是怎樣的一幅生活圖景呢?

(播放朗誦帶)

(二)下面我就本文的重點難點的突破做如下闡述。我教學本文的總的方法是:學生先就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交流,選代表發言。之後,可由學生相互提出問題,互相解答。老師作最後的補充小結。這樣由師問生及生問生,形成生與師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從而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這裏重在培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綜合能力。所以,我打算從下面三步着手講解:

第一步:思路結構

提問:詩的題目猶如人的眉和目,所謂“眉目傳情”,你認爲題目中哪個字能作爲題眼?

(學生回答:歸。)從這個歸字你可以挖出那些隱含信息?

即以“從何而歸——爲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結構全文,學生可由此先自我尋找答案。

第二步:語言揣摩

1、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評析:起首四句,先說個性與既往人生道路的衝突。韻、性,都是指爲人品格與精神氣質。所謂“適俗韻”又是什麼呢?無非是逢迎世俗、周旋應酬、鑽營取巧的那種情態、那種本領吧,這是詩人從來就未曾學會的東西。作爲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村、寧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內在的共通之處,所以“愛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爲全詩定下—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於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爲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選擇;作爲一個熟讀儒家經書、欲在社會中尋求成功的知識分子,也必須進入社會的權力組織;便是爲了供養家小、維持較舒適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奔波於官場。回頭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骯髒無聊的世俗之網。“一去三十年”,這一句看來不過是平實的紀述,但仔細體味,卻有深意。詩人對田園,就像對一位情誼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嘆息道:“呵,這一別就是十三年了”內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戀但寫來仍是隱藏不露。

2、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評析:這裏描寫的一切,是極爲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但正是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在我們面前,使人悠然神往。這不是有點兒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嗎?這些描寫初讀起來,只覺得自然平淡,其實構思安排,頗有精妙。“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雖無雕樑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於屋後,桃花李花競豔於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這是近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這是遠景,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從近景轉到遠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這景象太過清靜,似乎少一點生氣。但詩人沒有忘記這一點,請聽,“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下子,這幅美好的田園畫不是活起來了嗎?因爲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村環境的特徵,和整個畫面也最爲和諧統一。

第三步:疑難指津

陶淵明筆下的田園風光美在哪裏?

這裏描寫的一切,是極爲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但正是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在我們面前,使人悠然神往。這不是有點兒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嗎?這些描寫初讀起來,只覺得自然平淡,其實構思安排,頗有精妙。“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雖無雕樑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於屋後,桃花李花競豔於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這是近景。“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這是遠景,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從近景轉到遠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這景象太過清靜,似乎少一點生氣。但詩人沒有忘記這一點,請聽,“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下子,這幅美好的田園畫不是活起來了嗎?因爲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村環境的特徵,和整個畫面也最爲和諧統一。

閱讀遷移(比較異同)

《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竈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五、預習、作業、板書設計

預習設計

1、利用工具書疏通文字:熟讀課文,查找資料瞭解陶淵明其人其事。

2、自我選圈重點詞句。如“誤落”、“塵網”、“樊籠”等。

3、初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通過預習使學生在課前進入陶詩所營造的氛圍,爲學習本文理解作者的情感作準備。

作業設計

1、評論陶淵明的形象。

2、用現代的觀點看陶淵明的歸隱。

板書設計

官場田園

誤落塵網自得其樂

語文說課稿 篇2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三峽》,現在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幾個方面談談本文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三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是酈道元抒寫三峽風光的遊記散文,是《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也是初中階段的一個重點文言篇目。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最爲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畫廊。其間全長193公里。三峽由瞿塘峽、西陵峽、巫峽組成。瞿塘峽以"雄"名世,西陵峽以"險"著稱,巫峽以"秀"見長。三峽以其壯麗的風光激發了衆多文人的靈感,留下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三峽》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它以簡潔凝練、富有概括力的語言描繪了長江三峽四季風光之美,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摯愛之情。文壇巨擘餘秋雨曾對《三峽》作過高度的評價:此文用了最儉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後人再難調動描繪的詞章。此語足見《三峽》的藝術價值。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注重選文的思想性 、審美情趣 、文化內涵”是調整後教材的突出特點,結合本文寫景精煉優美,與學生熱愛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鳴的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①德育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

②知識目標: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

③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欣賞和寫作能力。

⒊教學重點和難點:

《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語感。” 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作如下安排:①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彙,體會三峽的景色美以及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②教學難點: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1.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據此,本課擬以點撥法進行教學,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文章的內容,做到理解成誦,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點撥的過程中,鼓勵他們在交流、啓發、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據此我設計了“整體感知——品析語言——拓展延伸”的教學過程,以點撥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以教師點撥法爲主,輔以相應的教學手段。

①三峽風光的相關掛圖

②課文朗讀磁帶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徵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方法。在本課教學中,強調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法、討論法、自讀法爲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隨着《新課標》的頒佈,隨着教改的深入,我正力求打破傳統,變學生的“要我學”爲“我要學”,使學生收穫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而且是過程和方法、情感和價值觀。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著名學者餘秋雨說過這麼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 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麼,三峽何以有那麼大的魅力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着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請同學們欣賞張掛的三峽風光圖片,談談自己對三峽的看法。

2.聽配樂朗誦,整體感知作品內容。

聽磁帶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提出閱讀要求,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節奏、讀順文意;再通過教師範讀,並指導學生朗讀,注意字音、節奏、重音和停頓。然後指名朗讀,教師指導。這一環節着重體現《新課標》“在教學中尤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的理念,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性。

這是本課的重點教學環節,旨在突破重難點,從而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3、質疑問難,研讀課文。

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訓練。具體有以下步驟:

第一步:自主學習,疏通文意;細讀課文,積累詞彙。這是基於《新課標》“重點考察學生能否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設計的,採用小組合作實施。

第二步:精讀課文,合作交流;質疑問難,理解內容。《新課標》要求學生“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對作品中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這一步驟採用師生互動方式實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和情感。同時把課後練習一的習題設計在內容的理解中。

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討論:

①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抓住了三峽的什麼特點?

②爲什麼描寫山勢只有寥寥數筆的勾勒?描寫江水爲什麼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展開,而是首先寫夏季,並將春冬二季合爲一體?

③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你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並認真體味。

討論後教師歸納:文章整體是先寫山,後寫水,作者思路清晰。寫景時動、靜結合。山(兩岸連山,隱天蔽日)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秋:林寒澗肅,哀婉悽清。)

第三步 品讀課文,體會意境;初步鑑賞,熟讀成誦。通過對課文的.品讀和鑑賞,體味字裏行間飽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如對句子“素湍綠潭,清榮峻茂”的品讀和鑑賞,讓學生體到三峽的清悠美等等。

第四步 課文小結,情感薰陶。本文一共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是美不勝收的,通過對三峽山水的具體描繪,突出了三峽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河山的情感,並由此激發我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第五步 拓展知識,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課文,分類積累文言詞語。

2、思考課文:課文《三峽》所描寫的自然風光已成歷史,如今的三峽大壩工程已成爲世界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請借鑑課文,抓住三峽工程的特點,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3、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的讚美,除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外,請同學們蒐集有關描寫三峽的詩歌。請抄寫下來,在同學間進行交流。

五、板書設計 三峽

山 ——— 奇、壯 ——雄奇美

夏: 猛、急 ——奔放美

水 冬春: 清、趣 ——清悠美

秋: 肅、悽 ——悽婉美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日月水火》是一篇以圖形來認字的課文,文中通過幾幅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文字是怎樣來的,並根據圖形來學習這些生字。通過學習這一課,讓學生感覺到我們中國漢字的演變歷史,感受到漢字的魅力,從而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

1、基於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1)學習獨立識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

(2)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針對這要求以及教材的特點,我把本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通過指名讀,小老師領讀等多種方式,準確認讀“日,月”等8個生字,能找出字與畫的關係會寫“日、田”2個生字。

2、通過小組探究漢字的起源,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是低年級學段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讓學生充分地認識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正確書寫“日,田”兩個字。

四、說教學方法

教法:由於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看圖識字、快樂識字、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很早以前,那是還沒有漢字的時候。有兄妹倆,哥哥負責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飯。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來要到他家後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妹妹還在睡覺,如果醒來找不到哥哥會着急的,可是怎樣告訴還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個好辦法,拿起樹枝照着遠處山的樣子在地上畫了一座山(貼圖),旁邊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後一會妹妹醒來了,看到地上的圖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邊洗衣服,她也學哥哥在地上畫圖,她照着小河的樣子畫了幾道彎曲的水流(貼圖),旁邊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來看到圖後到河邊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倆可高興了。從此以後,他們就用山、水圖來表示字,古時候的人就是這樣,慢慢地發明出變成現在的字的。漢字是不是意思呀!古人多聰明啊!我國古代人民在勞動中發明了漢字,多麼不簡單!像這樣的漢字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一些這樣的字。板書課題。

故事中的兄妹都那麼聰明,那麼有智慧,我們一一班的小朋友也一定很聰明,一起來看看這些圖片,猜猜他們都是什麼字吧。(出示圖片)

(二)、比較字與圖,找關係

請同學們把字與畫對照起來看,說一說圖中哪一部分與漢字的哪一筆相似。我們先來看看日這個字是怎樣變化而來的。講解漢字的演變歷史(一邊說一邊出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字,剛纔小朋友們都見過了,而且有個別字都已經認識了,你們覺得學這樣的字有意思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

(三)教學生字。

(1)讓學生看圖讀生字,先自由讀,在小老師領讀,在同桌互讀,指名讀。

(2)去掉圖畫讀生字。小老師領讀,同桌跳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3)檢測生字。

猴媽媽讓小猴去摘桃子,可是在路上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這可怎麼辦呢?其實呀這條河裏有一座隱形的橋,要是小朋友幫助小猴認完這些字,小猴就能順利過河了,小朋友們有信心幫小猴過河嗎?誰先來幫,好,你來。檢測生字。指名讀。

(四)拓展練習。

《新課標》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藉助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在學生學會這些字之後,又讓學生練習讀了一些課外的字,這樣很好地進行了一個拓展。

(五)輕鬆一下。

小朋友學了一段時間,已經累了,我們來放鬆一下。跟着《如果感到快樂你就拍拍手》的音樂來輕鬆一下。把歌詞改爲<如果學習累了你就拍拍手》。

(六)寫字。

活動完了現在我們來寫字。看今天要寫的第一個字,先觀察它在田字格中的站位,舉手跟大家分享一下。(指名說)說得很好,現在我們來書寫,先看老師來寫,(師範寫,生書空)來看一下第二個字,第二個字比第一個字多了一筆,它們的佔位一樣嗎?(指名說)師範寫,生書空。來給它找個朋友。指名說,出示課件上的詞語。好現在打開書開始在書上寫,先描紅,再書寫。注意坐姿和握筆姿勢。看那位同學做的最標準,老師有獎勵。教師巡視指導坐姿和握筆姿勢。找出寫得好的作業在展示臺上展示,並讓學生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