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集錦六篇

精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集錦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集錦六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教材簡析】

《花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講觀察後的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時間是不同的。並形象例舉了牽牛花等9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發現;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兩個原因:開花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有關,與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最後擴展開去,談到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鬥豔、芬芳迷人、豔麗、甦醒、溼度、密切、關係、嬌嫩、適宜、適應、昆蟲、傳播、植物學家、陸續、大致”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懂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4、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教學重點】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一個意思。

【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發興趣

1、板書“鍾”,你都見過什麼鍾?

2、今天給大家帶來了花鐘,想去看看嗎?課件出示:瑞士大花鐘圖片

(出示日內瓦大花鐘)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最著名的日內瓦大花鐘,

面各色鮮豔的花,爭奇鬥豔,芬芳迷人。它座落於瑞士這個“花園之國”。這個花鐘不僅美觀,而且能夠報時,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題目就叫花鐘。

文中的花鐘是什麼樣的?它是怎樣報時的呢?讓我們趕快來讀讀課文吧。

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二)、學習生字,掃除學文障礙。

1、誰願意當小老師帶領大家來讀這些詞、搶讀、開火車讀。

2、請同學們在觀察這些生字,你覺得哪個生字難寫,你是怎麼記住它的。

着重知道左右結構的字,例如:“溼、嬌”書寫時注意左窄右寬。“醒、致”左右寬窄差不多。

3、要求在字貼上每個字描兩遍。

(三)、再讀課文,學習寫作方法。

1、看來生字同學們都學會了,那誰願意來讀讀課文。其他同學一邊聽一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主要內容。

(課文寫了許多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花開放時間不同的原因)

2、那課文中都寫了那些花,他們都是在什麼時間開放的呢?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來畫一畫,讀一讀。

(1)找一找花鐘裏藏着哪些花?

(2)看圖,認識花,感知花的美麗。

一起說花的名字,相應出示花的圖片。這麼多美麗的鮮花,同學們想欣賞一下嗎?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鮮花朵朵、爭奇鬥豔,好看,美麗等等)

(3)默讀課文,想想這些花是怎麼開放的?(出示課後題)填空

(4)你喜歡哪個句子就讀給同學聽聽,相機指導朗讀。

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爲什麼喜歡這一句,做動作,指導朗讀。

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

爲什麼喜歡?帶着表情,指導朗讀。

還有哪種花笑了?(曇花)

曇花含笑一現,從含笑一現中你知道了什麼?這麼美的頃刻間,我們多想留住它啊!指導讀。

這兩種花的笑是我們看得到的,有一種花是在心裏笑呢。(萬壽菊)齊讀。

欣然是愉快的意思?“怒”在字典中有兩種解釋,(出示解釋),你們覺得是哪一種?齊讀出花開的氣勢

睡蓮從夢中醒來指導讀。還有哪種花也是剛剛醒來?(菸草花)指導讀。

月光花舒展開自己的花瓣

請大家做一下舒展的動作誰再讀讀這句話。

6、再來讀這一段,下面讓我們一起感受這些花兒的美麗吧。師生接讀。

7、比較“凌晨四點,牽牛花開了,五點左右,薔薇開了,七點,睡蓮開了……”和書上的寫法,哪種寫法好,爲什麼?

小結:同樣表達一個意思,可是呈現的語言效果卻大相徑庭,往往同一個意思是可以用同義詞或不同句式描述的。

例如說:牽牛花是從形狀、顏色上進行描述的;而“曇花、睡蓮、菸草花”是着眼於開放的時間;“月光花”是從姿態上進行敘述的,這些花它們各有各的長相,各有各的姿態,各有各的性情,從多種角度進行的描寫,會受到意想不到的語言效果。

(四)、課外延伸,培養寫作能力。

1、同學們看這段話最後,還有一個特殊的標點,是什麼號?他告訴我們

什麼?

你們在課下蒐集了哪些花開放的時間呢?請你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並試着用書上的語言來形容一下。看哪一組的語言最美。

可以仿照書中第一段來寫。

第二課時

一、回憶引導生疑

1.複習第1自然段,引導生疑:出示各種花開放的時間,引導學生回憶誦讀課文第1自然段。

爲什麼這些植物開花的時間會不同?植物學家進行了研究,有什麼發現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默讀第二段,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聯繫課文,你能猜測“夜來香爲什麼在晚上八點左右開放”嗎?爲什麼大多數花在白天開放?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聰明的植物學家把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種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鐘面一樣,就是我們看到的花鐘。(出示)

2、比較句子:“我看到什麼花開了,就知道是幾點了”這句話對嗎?文中用語言怎麼敘述的?

課件出現句子:齊讀“你只要看看什麼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

兩組句子有什麼不同?“剛剛”可以去掉嗎?爲什麼?“大致”還可以換成什麼詞?

3、是啊,作者用詞非常準確,這個看似用來表達模糊意思的詞語,實際反映了客觀事物真實的狀況,反映了科學家遵循客觀事實的態度,文中還有幾個這樣的詞語,請大家快速瀏覽全文找一找。

課件出現詞語:大概,左右,往往,有……的危險

4、體會朗讀第三段。

四、再讀全文,總結拓展

1、再一次有感情朗讀全文,找出你喜歡的好詞佳句

2、師總結:作者之所以能寫出這麼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觀察,不斷探索的結果。我們也要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好習慣,發現探索美麗的大自然。

五、作業:

1、觀察一種事物,把觀察發現記錄下來。

2、自己動手製作一個“花鐘”(在鐘面上寫上花朵的名字)。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奇異的植物世界》是小學語文S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3篇課文。

這是一篇參觀記,寫小星和同學們在嚮導李叔叔的帶領下參觀植物園的過程,從中展現了一個奇異的植物世界。

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以分爲三個大部分,是按總分總的結構來寫的,其中第二部分,也就是2——7自然段描寫的是整個參觀過程,課文一步一景,一個自然段寫看到的一種植物。通過小星的看、聽、嘗、摸、問和嚮導李叔叔的介紹寫了每種植物的特點,充分展現了各種植物的奇異之處。課文脈絡清晰,前後銜接自然,抒發了作者對奇異的植物世界的讚美和熱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單元目標及作文學評的要求,

第二課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朗讀使學生體會到植物世界的奇異,加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學習課文從幾個方面把一層意思寫具體的表達方法,瞭解“總分總”的構段方式。

3、基於對作文學評的理解,我將第三個教學目標定爲: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充分利用眼、耳、口、鼻、手等感官去感知大自然,並努力將這種寫作方法運用於自己的習作當中。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感官來感知大自然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是充分體會植物世界的奇異,激發探索植物世界奧祕的興趣。

四、說教學教法。

本課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以“導——扶——放”的形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五、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回顧,整體感知。1、師生共同書寫課題(我板書,學生書空)2、出示本課要求掌握的字、詞,讓學生快速認讀。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檢查了學生對第一課時字詞的掌握,又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打下了基礎。3、提問複習: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情?(學生會回答: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小星和同學們在李叔叔的帶領下參觀了植物園,看到了許多奇異的植物,感到植物世界的神奇這樣)一件事。這一問題的設計,能夠帶領同學們對課文內容作整體把握。

(二)、精讀課文,品學體味。

1、首先讓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明確這段是全文的總起段,告訴我們小星和同學們在(板書)農藝師李叔叔的帶領下去參觀植物園。

2、提問:課文中哪幾段對這些奇異的植物進行了描寫?請快速的找出來!(學生會發現哈哈樹帶電花蠟燭樹醉草捕蠅草水笛荷它們分別在第2—7自然段,而且是每一段只寫)一種奇異的植物。

3、我用過渡語:李叔叔向同學們介紹了這麼多植物,到底這些植物奇異在什麼地方呢?讓我們一起到文中細心地找尋答案吧!指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我設計了這樣的思考題:①這一段寫了什麼植物的什麼特點?②作者是怎樣感知到它的特點的?(學生讀第二自然段後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將依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哈哈樹……出笑聲……聽)“這兒明明沒有別的接着指導學生讀出哈哈樹的奇異,用好奇、驚訝的語氣,老師範讀:遊客,哪兒來的笑聲呢?”指導李叔叔介紹要用平和親切的語氣,表現出長者的平易慈祥,循循善誘,充滿智慧。這樣的設計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根據學生讀文的情況進行指導學習找出植物的奇異的特點,又使學生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習第三自然段默讀第三段,猜一猜老師會問什麼問題?(暗示同學們可看着板書,讓學生猜到會問寫)了哪種植物?什麼特點?怎樣感知的?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學生學習後,重點指導朗讀:’他驚叫着把手“小星越看越喜歡,便伸手去摸……‘啊!”縮了回來,顯得很緊張。(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小星的心情和他的情感變化。)幫助學生整理學法,我們是用通讀全段——找準重點內容——體會特點——怎樣感知——朗讀感悟的方法學習的。

4、學生自學4—7段出示自學提示:文中各段分別寫了那種植物?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感受到的?首先自主學習,圈出文中重點內容,再進行小組內合作交流。依據學生彙報適時板書。(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2、3段學習了學法的基礎上,在自學提示的引導下自學,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辦法解決問題,體現了老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5、學習第8自然段,體會作者感想聽到哈哈樹的笑聲,觸摸到帶電的花朵,瞭解到能點亮的蠟燭樹,品嚐到酒味四溢的醉草,觀察到本領強大的捕蠅草,聽到清脆柔和的水笛荷發出的笛聲。我們怎能不感慨:“多麼奇異的植物世界呀!”指導同學們讀出驚訝,讚歎,激動的作者之情!(板書:奇異)

6、引導學生觀察板書,體會作者通過多種感官感知事物,讓事物的特點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的這一寫作方法,強調在平時的作文中一要充分利用眼耳口鼻手這五個作文好朋友。

7、通讀全文,再次感受植物世界的奇異,用讀來抒發自己的感受。

(三)、總結昇華,拓展延伸。這篇課文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奇異的植物世界,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奇異的植物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看會走路的樹,跳舞草,生石花,吃人樹,大王花。同學們,大自然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需要我們去了解,去探索。課後請同學們藉助課外書,藉助網絡去了解更多的奇異的植物,瞭解大自然更多的奧祕!

六、說板書設計。

15、奇異的植物世界去參觀(總起)哈哈樹——出笑聲——聽

帶電花——帶微電——摸蠟燭樹——能點亮——問(分述)醉草——含酒精——嘗捕蠅草——吃蟲子——看水笛荷——可發音——聽奇異

(總結)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能向學生傳遞給清晰直觀,便於理解和記憶的課文內容。

本課的板書設計突出兩個特點:

1、將課文主要內容清晰直觀的呈現給學生,一目瞭然植物的特點及感知方法。

2、整體呈現“總……分……總”的構段方式。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尊敬的專家、評委們:

本節課的設計其來有二:一是結合我校的《加強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自讀自悟能力》,第二,本課位於第一單元,學生已經學過,所以我把這節課的教學定位在上一節“大閱讀課”上,而這正是符合課標要求,加強學生課外閱讀量,讓學生在課內得法,課外受益。

  說說教材: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我國著名兒童作家金波爺爺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詩,文章語言優美,但蘊涵的道理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當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一下子被文章的意韻深深吸引,越讀越喜歡,儘管知道這篇文章有好多名教師執教過,自己的教學構思很難超越他們,但因喜歡還是選擇這篇課文作爲自己閱讀課的文本。

  說說目標:

1.在讀中品詞品句,感受葉和樹的和諧美。

2.在讀後片段仿寫,體驗讀和寫的和諧美。

  說說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課堂上除了讓學生美讀課文,還欣賞了金波的另外一篇相類似的美文,通過朗讀體會到文章的美,努力實踐以學生的“美文朗讀”替換教師的“繁講冗析”,用師生間充滿靈性的朗讀、對話營造詩情新課堂,讓學生樂學願學。針對教材,針對目標,這堂課的教學我們從三個版塊推進:

版塊一:賞讀舊文,悟情悟理

我一直認爲,語文課堂教學是離不開詩意的學習氛圍的,因此,開課伊始,我說:“同學們,金波爺爺最喜歡小朋友了,這一輩子爲我們寫了很多優美的詩歌,編寫了好多好多好聽的童話故事,其實,同學們也讀過金波爺爺的文章,就是我們學過的《做一片美的葉子》就讓我們再次來讚美這片美的葉子吧。”當金波畫面出現,當學生身置此景,話語便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門似春之柴扉,輕輕洞開。

接下來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圍繞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最能引起自己共鳴的句子反覆品讀,用自己小小的心靈去感受文字背後深邃的意境。在這裏攫取一小片段與大家分享:

當學生找出這句話時,我通過課件展示葉在不同季節的不同形態,比如“肥美”、“嫩綠”、“飄零”,然後把文本的這段話變爲豎行,成爲了詩的格式。色彩鮮明的畫面、與書本不同的句型,都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喚起孩子們內心對美的嚮往和追求。

版塊二:品讀新文,陶情冶性

當學生閱讀的`慾望完全被調動起,我及時推薦金波老人在《做一片美的葉子》系列散文詩中的另一篇文章《綠葉》,讓孩子們運用剛纔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此時,當學生“零距離”觸摸、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閱讀轉化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在這個環節的末尾,當學生充分品讀後,在樹葉的片片繁茂中,我說:“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片美的葉子,班集體、學校、家鄉、祖國就是一棵美的大樹,就讓我們努力去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版塊三:動手實踐,拓展延伸

品讀完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能按照課文第一部分仿寫一段話,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仿寫中感受文字的美,體會文章的內涵。

說說自己的幾點感受:

今天我所向大家闡述的,是自己和學校同事在這半個月來研究這節課,在研究信息技術如何有效地與學科整合的痛並快樂着的蟬蛻過程。

正如開始所說,文章語言優美,但蘊涵的道理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那麼,如何讓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從文字中去品味文章內涵,在大家的共同學習中,我慢慢悟出其深刻的內涵:1、“整合”中的“整”,有“調整”、“重整”、“整治”、“整改”等豐富內涵。2、“整合”的目的和意義不僅是爲了發揮信息技術的工具功能,而是賦予了新的教育意義。3、通過“整合”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整合”,是爲了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的獲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基於這樣的認識,反思之前的教學設計,整個教學環節還是教師在牽引學生,學生在教師預設的情景中被動學習,而不是主動探究。當初的設計意圖,就是想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營造詩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意韻,感悟文章的內涵,而忽略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該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與優化課堂教學相結合。

於是,有了現在呈現給大家的這節課。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古詩兩首》這一課安排了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門山》和號稱東坡居士的北宋詩人蘇軾所著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兩首古詩。兩者相比,都是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前者寫所見,抒發讚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於景,詩中有畫。後者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說理,借物喻理,詩中有理。根據本組教材安排2課時教完,我想第一課時先教《望天門山》。下面我就重點分析《望天門山》這首古詩。

《望天門山》共四行詩句。全詩從“望”字着眼,前兩句描寫山川氣勢。第一句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於水流的衝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這兩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靜止的,詩人卻用“中斷”、“開”這些字詞來從動的方面把它寫活。第三、四句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非身歷其境者,不能有這樣的體會,也不可能寫得如此傳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來代表一隻船,這一片孤帆把天門山水點綴得活潑了起來。展現了生動優美的意境,使讀者彷彿也望到了天門山的壯麗風光。

《望天門山》這首詩借景抒情的古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色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根據選編這首古詩的目的,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字詞的理解,進一步領會詩意,進入詩境,品味大詩人李白詩作的藝術魅力,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薰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成了教學目的之一。據此,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一) 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歌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二) 體會思想感情,培養對詩的初步感受能力,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 有感情的朗讀,能背誦和默寫課文(課後要求兩首古詩任選一首默寫,可在第二課時再讓學生作選擇。)

五年級了,學生對學習古詩已不再生疏。根據學生實際,我認爲理解詩句含義,準確解釋字義,合理想像詩句所描繪的圖景,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應該做爲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難點就是通過讀懂詩句,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二、 教法學法

1、教法。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幻燈、掛圖、錄音機、

課件等)直觀教學法,圖文結合創設情境,運用嘗試教學法,如繪畫、配樂呤誦等,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來體會詩中的景象,以此來落實重點。並用舉一反三法來開拓學生視野,感受祖國河山的壯美,更加喜愛祖國語言文字,更加熱愛祖國,以此來突破難點。

2、學法。學生通過讀讀畫畫,讀讀講講,做嘗試的練習 ,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三、 教學程序

這首詩的詩中有畫,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就從這一處入手,我設計了“知詩人解題意 →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遷移運用”這一模式作爲教學步驟。

下面,我就側重地作個解說。

1、 詩人解題意。

我首先以《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導入,(幻燈出示詩句和插圖)。學生一定非常熟悉,這首詩同是李白所著,又是從“望”字着眼,這樣讓學生結合回憶導入新的古詩《望天門山》的學習當中,既可複習舊知、加強記憶,又易找到知識的聯結點,爲學習新課作平穩的鋪墊。接着(板書課題),這一環節完全讓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對李白詩人的瞭解,對課題的解釋也自然明瞭。

2、 抓字眼明詩意。

①小組合作通讀全文,感知古詩。利用字典、課後註釋和文中的插

圖(幻燈出示插圖)自學古詩,互相討論。

與此同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詩句中的關鍵字詞(如:斷、開、回、出等)討論、品味,領悟詩意,這是本模式中關鍵的一步。字詞是古詩肌體的“建築材料”,只有體會詞義的豐富性,才能創設想象的氛圍。

②通過自學,你明白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這一環節我運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詩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3、 想意境悟詩情。

①讓學生邊讀邊想象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小組內互相交流,並把

自己的想到的畫面試着畫出來。(學生乘興作畫,再現詩境,加深理解,落實了重點)

②請學生(組內推薦代表)結合自己畫的畫面,敘述美景。我尊重他們的不同的閱讀感受,把大概的詩意敘述好就行。(我在此也可根據他們的敘述,在黑板上畫簡筆畫,讓他們也評一評)

③運用多媒體課件,邊播放長江壯麗景色,邊出示劃好節奏線的整首古詩,聽朗誦示範,以此創設他們想象的氛圍,沉浸在詩情畫意的享受中。使學生形象地感知深藏在跳動的字裏行間的深信深邃雋永的思想和委婉複雜的感情。最後配樂誦讀,學生置身於詩的美境,體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誦。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溫暖》是西師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片看圖課文。是關於關愛主題的課文,主要講了雷鋒同志爲了幫助小韓同志縫補棉褲而半宿沒睡,小韓同志心裏深受感動,感到無比溫暖的故事。讚揚了雷鋒同志樂於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奉獻精神。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助人爲樂的思想教育。內容不是難事。教學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由人物的動作、語言等重點語句體會人物品質,同時對記敘方法作初步瞭解,爲作文打一定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會本文九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本文的寫作順序,掌握本文內容。

文章情節簡單卻動人,描寫細膩,三年級的學生要通過自讀課文了解文章的

3、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文九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瞭解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敘述的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運用先學後教的模式,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學爲主,整個學習過程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課標》中指出課堂上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故在本課中,運用這種方法,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課堂知識,體會求知、探索的快樂。還可以爲以後的學習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說教學過程

1、 導入環節中我採用淺談人物,激趣導入的方法先出示雷鋒掛圖:你知道他是誰嗎?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簡介雷鋒生平(生介紹,師補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雷鋒的文章(板書課文題目)。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分爲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找出生字詞,讀準,同桌交流識記方法。教師將生字製成課件,讓學生通過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進行檢測。同時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及時正音、糾錯進行後教從而解決字詞問題,這是學生自學和檢測的過程,整個過程以小組競賽並獎勵紅星的方式進行。其次是指名朗讀課文,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進行範讀糾正;最後是學生仿讀,同樣採用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覆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着我設計討論環節:首先提問: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主要人物是誰?說的是什麼事?勾畫出讀不懂的地方。並討論本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從那些地方看出來?本環節要明確:是按時間順序也就是事情的發展先後順序來寫的。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引導學生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如“出車回來”“值夜班回來”在討論過程中,老師適時提示,引導學生理出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回顧課文,迴歸整體 出示學習提示二: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小韓爲什麼會感到心 裏暖烘烘的?此時你理解“溫暖”這個詞語了嗎?

(2)讀了課文請你用一兩句話誇一誇雷鋒。在我們班有人幫助過你嗎?請給同學們講一講。

這兩個題目讓學生初步瞭解雷鋒樂於助人的精神,並知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互相關心的事,進行情感的遷移。

4、寫字練習,鞏固新知

分析生字字形及書寫難點,練習寫,緊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標》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人文性,二者是辯證統一的。

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任務的規定,概括地說就是一句話: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二、說教材:

《誰該得第一》這篇課文是北京版課改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中的略讀課文。本單元要是學生懂得孝敬父母,關愛別人,自覺遵守法規。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閱讀能力。同時指導學生識字寫字,培養識字能力,進行朗讀訓練及綜合實踐活動。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精讀課文中提到的指導思想、教學理念和教學建議同樣適用於略讀課文。

三、說學情:

經過兩年的語文學習,大多數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識字的能力和朗讀能力;能夠邊讀邊思考,針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能夠聯繫上下文、生活實際和看註釋、查字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瞭解課文內容,結合有關內容進行大膽的想象;能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語言的優美和生動,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懂的關心他人。

四、說教學目標:

1、認讀4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在評畫討論的過程中,感受畫中的豐富想像力,體會孩子們的善良、正直,受到關愛別人、關心環境的美好心靈感染。

4、參與繪畫比賽,在說“畫”中,練習想像,滲透人文關懷。

說教學重點:

在朗讀、評畫中感受畫中的豐富想像力,體會孩子們的善良、正直,受到關愛別人、關心環境的美好心靈感染。

說教學難點:

想象畫的內容,感受孩子們的善良、正直,對“參賽作品”做出正確的評價。

五、說教學過程:

1、針對課題提問題,導入本課。

2、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掃清學習障礙。

3、運用多種形式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根據自學提示邊讀邊畫批,小組、班內交流理解課文內容,讀中感受畫中的豐富想像力,體會孩子們的善良、正直,受到關愛別人、關心環境的美好心靈薰陶。

4、演一演說一說,加強語言積累滲透人文關懷。

帶學生進入角色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情感上受到更深的觸動、感受畫中的豐富想像力。參與繪畫比賽,在說“畫”中積累和運用語言,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滲透人文關懷。

六、說特色:

1、培養學生審題、質疑的能力。學生從質疑題目入手,針對文中不理解的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之後根據學習提示邊讀邊思考,分層逐個地解決問題。

2、重視朗讀默讀,注重語感和想象力的培養。本節課採取了多種形式讀課文,真正做到了讀中感知課文內容;讀中感悟畫中的豐富想像力;讀中培養語感,讀出學生的關愛之情老師的高興心情;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體會孩子們的善良、正直,受到關愛別人、關心環境的美好心靈薰陶。

3、利用填空、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形式加強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本課抓住課文中句式讓學生說一說,帶學生進入角色演一演,這樣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滲透人文關懷,爲寫話打下了基礎。

總之,本設計緊緊圍繞課標,以讀貫穿全文,做到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並將自學能力,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想象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