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精選】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精選】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學弈》一文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第八組的一篇新選入的文言文。課文寫了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特點,瞭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教育,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很有好處。

(一)教學目標確定爲: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依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引導學生初步瞭解孟子。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依據書後註釋理解並今釋每句話的意思。

二、說教法

一堂好課應面向全體學生:

(1)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2)教師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

(3)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

(5)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爲主動參與、主動獲取。

而這篇課文又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在教學中,我組織安排朗讀、理解、積累這幾個步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以讀爲本”,重在“理解感悟積累”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了解大意,熟讀成誦。教學中堅持“先扶後放”,“先學後教再學”的原則,教師走到學生中去,以平等的心態,鼓勵幫助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三、說課堂教學行爲策略的具體運用

(一)誦讀警句,導手新課,激發興趣。

興趣是獲取知識,培養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尊重學生的愛好,從學生熟悉的文言警句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文言並不陌生,文言具有語言精練,含義深刻,發人深思的特點,消除學習文言文學習的心理障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學、易學,爲學好本課提供動力。

(二)讀通全文,整體感悟,瞭解課文梗概。

學生初學文言文,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讀不通順。讀通課文的前提是基本理解詞語的含義及相關聯繫,初讀古文總不能一詞一句講起,而必須從讀文入手。因此,教師要做好範讀,學生感知正確的句中停頓和語氣。在學生自讀課文時,讓學生找出難讀的句子,然後全班交流,在生生互動,師生合作中,先讀順難句,在教師激勵性的評價中,學生由讀正確,到讀連貫,在書聲琅琅中,學生興趣盎然,體會爲什麼要那樣隔詞斷句,從而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

(三)讀懂全文,激活思維,體現自主。

讀懂全文的過程,實際上是對照書後註釋,讓學生由知道每句話的意思到了解全篇內容,這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必須保證學生自學的時間和空間。新授課文從課題開始,由學生自己對照註釋,解釋題意,學生順利回答後,教師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樹立學生學好課文的自信心。

全文共五句,爲了降低解釋的難度,讓學生逐句理解,採用由扶到放的方法,按照朗讀→理解→背誦的步驟進行有序學習。第一句話不難理解,學生說出句子的意思後,教師及時鼓勵學生,進一步消除學習古文的畏難情緒,同時體會出這句話的感情,在讀懂、讀好的基礎上,能脫口成誦,從而創造出一種輕鬆、愉悅的學習氣氛。

第二句話比較長,也有難懂的地方,我組織學生採用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或思考,或讀書,或討論,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強了他們自學能力。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首先讓同桌配合,一人讀一個小分句,並一人解釋一個小分句,在生生互動中,互相啓發,互相補充,從而由“直譯”到“意譯”,把句意說通順。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表達,體現答案的多元性,在教師的引導下,滲透古文的學習方法,可以調換詞序今譯,可以在今譯的過程中補充省略的內容等等;還引導學生把握文言中的“之”,“之”在課文中出現多次,讓學生在解釋中發現同樣的“之”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卻不一樣,從而感受到古文語言精練的特點,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引發學生進一步探討。

課文的最後三句是議論部分,依舊放手讓學生自學來解決,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讓學生讀懂哪句就解釋哪句,同時學生感悟學習方法:如“爲是其智弗若與?”這句,讓學生補充“弗若”和“與”之間省略的部分,既是對句子的理解,又加深了對古文語言特點的感悟,可謂一箭雙鵰。“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中的“之”在前面兩句學習的基礎,自學理解的又一次昇華,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熟讀成誦,體情悟道,積累語言

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會心地朗讀,熟讀成誦,表現出來,學生在體驗、感悟、積累中,產生對古代文化的熱愛情感。在弄懂句意的基礎上,水道渠成地體會“弗若之”的原因,從而使學到的知識遷移到生活實踐中去,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五)課外延伸

課前,讓學生查找作者的資料,學生在蒐集整理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大家交流的過程即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後向學生推薦幾篇孟子所寫的《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等故事性強,內容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把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增強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從而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

四、一點體會

不管是白話文,還是文言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都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爲了保證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教師必須用心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小鹿的玫瑰花》是新課程(人教版)實驗教材中,一篇能夠引起學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其主要內容是:在美好的春天裏,小鹿種上的一叢玫瑰,它爲了種好玫瑰不怕吃苦,精心管理“他常常去鬆土、澆水。”可當玫瑰開花的時候,小鹿卻跌傷了腳不能走動而沒有看到玫瑰花,鹿弟弟替哥哥惋惜。當又聽到黃鶯和微風對玫瑰花的讚美後,鹿弟弟又高興的說:“哥哥的玫瑰花沒有白栽”。課文從“白栽”到“沒有白栽”這兩句話中引發學生對課文深刻含意的思考。

這篇童話故事從表層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興。”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現出了濃厚的情味,進而啓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故事的深層卻蘊含着“美化環境及其爲他人創造幸福的過程中自己也體驗到了幸福和快樂”的深遠意義。促使學生懂得“一人種花,飄香萬家”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把喜歡閱讀作爲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爲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啓發學生的讀書慾望,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採用靈活多樣的手段讓每一位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自能讀書。在輕鬆愉快地閱讀實踐中,讀文、識字、理意,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

三、設計特色

讀中有思,思中感悟,多維互動,主動發展。

四、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角色有表情的朗讀課文,表演課文。

3.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積累課後“我會讀”中的詞語,逐步養成積累運用詞語的興趣和習慣。

4.體會文章的含意,體會美化環境的價值,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五、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自主學習,自能讀書,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意思。

1.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使學生喜歡讀書,樂於讀書。讀書的方法要靈活多樣,學生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可朗讀,可默讀,可分角色讀,可分小組相互評讀。

2.提出讀書要求,學會讀書方法。

(1)讀通句子,讀誰字音,對文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先用紅筆圈起來,再查字典解決後批註在書上。

(2)要求讀準字音認識的生字有:

玫瑰骨終瘸拐鶯

(3)理解的詞語有:

常常漸漸惋惜

3.讀讀數數這篇課文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在每個自然段的前面標上序號,並說說自己最愛讀哪些段。

4.按要求,標劃句子

(1)用“”標出表示時間的語詞的句子。

(2)用“”標出小鹿心情變化的句子。

5.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意思。

第二環節:學生自學,教師導引,分組探究,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合作探究解決疑難問題。

進行這一環節,是在第一環節的基礎上,讓學生讀懂讀熟課文,初步理解課文,搞好學習彙報,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彙報要點即:

(1)我學會了哪些問題?

(2)用什麼方法學會的?

(3)我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教師要做好統計及時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逐步養成帶着問題去讀書,通過讀書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2.結合課文內容,感悟探究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他(小鹿)常常去鬆土、澆水。

句子中的“常常”一詞說明了小鹿對種上的玫瑰態度怎樣?

(2)玫瑰枝頭長出了許多花骨朵。小鹿和弟弟一起數了數,總共有三十二個……

小鹿爲什麼數花骨朵,從小鹿數花骨朵,你從中感悟出了什麼?

(3)一天,一週,一個月……小鹿終於能下牀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來到門外。……一朵花也看不到了。

句子中“終於”一詞說明了什麼?這句體現出了小鹿什麼樣的心情?

(4)鹿弟弟惋惜地對哥哥說:“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

鹿弟弟“惋惜”的原因是什麼?讀這句話時應讀出什麼樣的語氣?你對“惋惜”一詞的理解是。

(5)鹿弟弟也高興地笑了,說:“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

鹿弟弟爲什麼高興?爲什麼說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

3.分組探究,提出要求。

對一些疑難問題,學生可以自由結合成小組,共同探究解決,在學生分組討論時不要流於形式,要提出具體要求:(1)要求每位學生都發言。(2)對於疑難問題學生之間相互補充解決,對不同的意見可爭執,可辨析,最終達到統一。(3)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做好記錄,搞好小組彙報。

第三環節,體會感悟,扮演角色,進一步探究文章的深刻含意。

這是一篇能夠充分引起學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教學時要針對這一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朗讀、表演,在扮演角色時一定要讓學生深刻領悟各個角色的語言動作和表情、通過表演來感悟出文章內容的深刻含意。

1.扮演小鹿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1)要創造性表演出小鹿一瘸一拐地來到門外,沒見到玫瑰花而失望的表情。從中感悟出“惋惜”一詞的含義。

(2)表演出小鹿聽了黃鶯和微風述說後高興的樣子,從中體會小鹿心情變化的特點。

2.扮演鹿弟弟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創造性表演出鹿弟弟替哥哥從憧憬到失望,從惋惜到高興的心理變化過程,進而探究出“玫瑰沒有白栽”這一文章的含意。

3.扮演黃鶯、微風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表演者要帶有讚美的語氣,表演出來欣賞到玫瑰花時的幸福和快樂的愉悅心情。

通過扮演角色的朗讀、表演,大家再次反思課文內容就會自然而然體會到“一人栽花,飄香萬家”的道理,感悟出“小鹿種玫瑰雖沒看到花開而給他人帶來了幸福和快樂,當別人有了幸福和快樂,自己也深感高興”這一文章的含意,進而讓學生輕鬆愉快地解決了本文的重點問題,達到了“水到渠成”之目的。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設計理念:

寫好人物是小學階段的寫作基本要求。《新課程標準》強調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了與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說假話、空話。教師要爲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結合本單元,本篇作文重點放在“挖掘夥伴個性特點上”。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會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側面烘托、細節等方法來寫人。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訓練學生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自主的體驗中,學會寫作。

4、教學重、難點:

1、圍繞主題,選擇恰當的、真實的事例來突出人物特點。

2、能抓住人物的特徵並有序地描寫人物,採用適當的方法把人物的外貌、言行、神態描寫等寫“活”。

  三、說教法、學法:

爲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獲得真實的收穫,主要採用:1、案例分析法、學生討論法、教師點評法;2、出示課件,欣賞品味。

  四、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寫作基礎,喜歡寫,但寫作中的難易把握不好,所以創設情境去體驗、感受,讓學生主動想說,到主動香榭,寫出自己的夥伴的個性。

  五、教法介紹:

1、創設情境:

創設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體驗,這對培養學生自由作文興趣起着積極作用。

2、指導寫作技巧:

(1)指導觀察,解決“寫什麼”的問題。

設計觀察記錄,佈置觀察。

(2)指導習作,解決“怎樣寫的問題。

A、交流觀察記錄,篩選寫作材料;

B、再現情境,明確寫作內容(先讓學生體驗,看看人物的特徵是通過哪些描寫才能展現人物活力的;然後讓學生結合本單元的人物描寫,像過電影一樣確定自己的習作內容,接着學生練寫。)

C、借鑑學生範文,習得寫作方法(學生要學會聽情節,看看缺少什麼,再講例文及結構,學生就會寫了)。

(3)指導評改,解決“要寫好”的問題。

A、集體評改一篇帶有共性的問題文。B、個人修改。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課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第一課。第四單元是中國古代戲曲單元,是對第三單元現當代戲劇的拓展和延伸。通過第三單元對現當代戲劇的學習和鑑賞,學生對戲曲或戲劇的特點有了一點了解,再結合這兩個單元的兩篇鑑賞文,應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重點欣賞中國古代戲曲的語言和藝術手法,體會其中的抒情性特點和曲辭的音韻美,以及運用浪漫主義和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本文《竇娥冤》是元雜劇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典悲劇代表作。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本文的學習力求對本單元的學習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 。通過對學生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的培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

( 1)、瞭解作家作品;瞭解元雜劇的特點以及有關知識。

(2)理解古白話跟現代漢語在用法上的一些異同。

(3)理清《竇娥冤》的情節結構,弄清雜劇內容。

  2、能力目標:

(1)歸納竇娥的性格特點,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體會元雜劇的'語言特點,理解想像、誇張的藝術手法

  3、德育目標:

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社會的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以及人們的反抗精。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分析竇娥的性格特點;鑑賞竇娥的三樁誓願。

2、難點:理解赴法場、別蔡婆、立誓願這三場戲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義與作用;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性。

四、教學內容及步驟

主要分兩大塊:一、整體感知。二、細節探究。三、引向深入

主要根據思維由易及難,由感性向理性的發展走向而定。

  (一)整體感知 設計兩個問題,設題意圖:把握情節基本構成,瞭解竇娥基本性格特點。

善良與冤有什麼關係?是否節外生枝?

像第二題,是過渡性問題,銜接整體感知與細節探究。爲了激發學生的探求興趣,促進全方位思考,我故意賣了個關子,也是故意質疑法,,不但使學生保持思維的活躍性,也能完成思維由淺入深的一個過渡。看似繞圈子,實則“誘敵深入”。

  (二)細節探究 :主要突破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我們知道讀劇本最關鍵是要培養現場感。因此在品位語言一環,我首先用創設情境法,學生朗讀[滾繡球],放映越劇片斷。製造現場感,給同學身臨其境的感覺。 然後主要運用比較閱讀法。體會語言特色。 好的比較最關鍵的是找到合適的比較對象。 所以選用越劇《斬娥》片斷,是我精心設計的,二者以同樣的故事同樣的感情,用不同的語文字內容來表達。關鍵是“同中求異” 體會本文語言的通俗易懂,本色質樸,抒情性強,富於音韻美。

比較閱讀是使思維深化的重要方法,這樣做既訓練了學生思維的科學嚴謹,又交給同學品味語言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學作品鑑賞能力。基本完成教學目標1。

鑑賞語言附加題(學生理解好,課堂節奏快情況下)

以“只落得兩淚漣漣”爲例。通過不同風格的改寫,本色派語文采派區別,這中間還穿插對比朗讀。更好體會怨言,集人物情感。

接下來突破中帶難點。理解三樁誓願,把握該劇的藝術性及思想價值。

第一步:先請同學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 創設情景,把同學待到強烈的悲劇氛圍中。利於深入思考探究。

對突破重難點,我設置5個層進式的問題,應該說有梯度有深度。符合思維以及認知規律。 其中三個問題,是解決重難點關鍵。做重點說明。

(1)本色語言不用典故可以嗎?

理解三個典故,是理解浪漫主義手法、解決教學重點的一把鑰匙。主要運用啓發加比較法,着重培養同學的求異思維,以往談到三個典故都是說它表明冤情之大,使誓願合理,但我要引導同學通過三個典故之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看到冤情古已有之,部分時代,地位,性別,同樣蒙冤,理解深層社會內涵;典故中的人物都沒有積極的反抗,也是對竇娥抗爭精神的襯托,對作品主題的深化。增強學生自主發現、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同時爲下面理解浪漫主義手法奠基。

(2)、現實中,這三樁誓願可能實現嗎?如何評價這種寫法?

理解浪漫主義手法,不但是領會作品藝術性的關鍵,又是把握全文思想價值的鑰匙,研究中,還可以引進《孔雀東南飛》《聊齋》等作品,舉例對比,分析探討,老師適當點撥引導 。 讓同學看到運用浪漫主義筆法,除了加強藝術感染力外,越超越現實,越表明現實的黑暗不公,越爲“冤”張本。也越讓人們看到竇娥的剛烈反抗性。

在自主探究式的學習中,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管中窺豹, 提高文學鑑賞能力,有助於形成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激發對古典文學的探究熱情。完成教學目標2,突破難點。

(3)、竇娥前面指斥天地鬼神,最後又要依賴天地昭雪冤情,樣前後矛盾嗎?

這個問題旨在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更理性的境界,從而充分領會作品的思想性和社會價值。主要運用教師點撥,學生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的教學手法,另外,作品的思想性有着開放性和模糊性,所以,在探究中,提倡學生’“個性化”的解讀。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又增強了他們對文學作品的感悟,確立自己的審美取向。 需要強調的是:在理解作品思想性時,在設計上我力求引導學生緊扣文本,結合字詞句章,從人物的語言、關鍵語句入手,(管理美無心蒸發,使百姓有口難言;輪到你山陽縣,爲我),得出結論,而不是空泛的品評議論,因爲我們再上的是語文課,而不是思想政治課。

總之,這5個問題循序漸進, 符合認知規律 。 使學生對藝術性、思想性的領悟沒有生澀感,拔高感,而是步步蓄勢、水到渠成。 既學到知識,又得到探究問題的方法。增強了鑑賞能力,提升語文了素養。 到此我們教學重點難點也一一被攻破了。

  (三)引向深入

包括結束語合作業兩部分:意在把本課的思想性引向更深處,在審美情趣及價值上感染學生,激發他們對社會人生更深的思考,達到言有餘而意無窮的效果。

語文說課稿 篇5

青春隨想主要分青春的心願、青春的座右銘、青春的知識、青春的頌歌。通過多板塊有創意的學習,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全面提高學生的分析素養,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實現本人情感上的認同。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說,已經掌握分析性學習的一些基本要求、步驟,學生對本節課材料收集、整理掌握很詳盡,學生積極性很高,也非常感興趣,這就爲學習本課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次分析性學習,讓學生多側面瞭解青春,進一步感受青春的魅力,使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學習活動中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

(2)培養學生收集、篩選、整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分析能力。

(3)提倡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鼓勵學生樹立本人的人生目標和理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收集材料、篩選信息、研討問題、口頭交流

難點:本人動手、合作互動,展示觀點、參與活動。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讀寫交流法解說表演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媒體

多媒體、投影儀。

  教學互動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由邰麗華的事蹟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說出本人的心願。

2、古往今來,有許多智者和哲人以他們的洞察力和智慧,總結出許多人生的名言警句,把你找出的名言警句給大家讀一讀。

3、生活體驗,引用詩詞文句解釋青春是什麼?(學生不住蒐集、整理、展示)

4、寫一條名言警句,來激勵本人也送給別人?下面大家開始本人爲本人,爲同學,爲同齡人寫一句話。(學生練習寫)(你的格言是送給本人、同學的,還是送給朋友的?把它標註出來,在交流時,大家可以點評一下。)

5、寫一寫本人在成長中遇到的煩惱和消極的念頭。

大家來幫助解決問題。

(學生拿出筆寫,由學生抽出後交流,解決問題。)

6、同學起立一起讀《青春的誓言》內容附在教案上。

7、朗讀小組聲情並茂朗誦《青春萬歲》(王蒙)內容附在教案上。

教學反思

在本文的教學中,對整個教學設計,我找準本人的位置,能讓學生思考的儘量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動手的儘量讓學生去做,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利用課堂學習,訓練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精神。在分析性學習中,教師既是引導者,又是促進者,學生纔是真正的主人。課堂氣氛融洽而和諧,學生都動了起來,能力得到了鍛鍊。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孤獨之旅》是一篇寫少年成長的小說,比較切合學生的心理和生活。

●主題

文章通過描寫杜小康隨父親放鴨所經歷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歷程,刻畫了一個少年心理成長的軌跡,揭示了挫折能促進人迅速地成熟這一道理。小說標題“孤獨之旅”的含義不僅僅指杜小康跟隨父親放鴨過程中產生的孤獨、寂寞、恐慌之感,還有杜小康心靈的變化過程,即從孤獨、寂寞、恐慌到堅強,自己努力奮鬥的人生之旅。

●情節結構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小說通過故事情節的巧妙剪裁與佈局,揭示了文章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對孩子進行磨難、挫折教育實施的必要。

●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的段落主要有:第9段,第12-13段,第21段,這些環境描寫強化了孤獨的氛圍,增強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4-25段,描畫了一幅優美、恬靜的畫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漸趨向平靜,但對於未來漫長的孤獨,他仍然覺得恐慌。第36段寫暴風雨中的情景,惡劣的自然環境是促進杜小康思想轉化的一個因素,突來的暴風雨,使杜小康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迅速地成長起來。第47段,雨過天晴,美好的夜色,預示着杜小康的成熟。這些環境都突出了“孤獨”這個意境,這也是杜小康成長的環境。它爲表現人物的變化、文章的主題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心理描寫

描寫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如第11段,寫杜小康最初面對孤獨時和麪對不可知的未來時的茫然。第21段,面對更加孤獨的環境時,杜小康心中的恐慌與膽怯。再如第29-31段,孤獨中的人們越發孤獨,並逐漸強化成一種精神上的壓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並且這種意識一發便不可抑止。第38、43-46段,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堅強的過程。他敢於在暴風雨中獨自找尋失散的鴨羣,沒有恐懼,強烈的責任感使他能夠承擔困苦、孤獨的侵擾。第48段,更是鮮明地揭示了杜小康的成長,“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文章對於杜小康的心理描寫很細膩,面對孤獨,他由恐慌到面對乃至最後戰勝它,這段心路歷程通過杜小康不同的感受表現出來,也體現了他逐漸成長的主題。

●語言

本文的語言很有特色,很值得品味。如:“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寫出蘆葦的廣袤,“綠色的浪潮”不僅可見其色,更可見其動感與生機,將景物寫活了。 “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爲真切。 寫暴風雨一段“早上,……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將暴風雨的狂暴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說教法

●教學目的:1.學習小說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體會小說的語言特色。3.讓學生試着體會主人公心理的變化過程。4.教學生學會長大、學會在平時的待人接物中體會成長。

●教學重點難點:品味小說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的重要作用。

●教學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導入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曾經感受過孤獨嗎?可以說,孤獨是一根尖銳的針,常常刺痛我們脆弱的心,讓我們難以忍受;孤獨也是一朵鮮花,可以讓我們的生命顯得更加燦爛。有一句膾炙人口的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齡人,他的一段難忘的生活經歷,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啓發。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二、學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默讀全文。 2.指名學生複述課文基本內容。 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部分精彩段落)。4.概括課文內容和主題。

三、品讀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學生迅速默讀課文中有關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關描寫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2.思考: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3.討論交流:請學生按照下列句式說一段話:我認爲杜小康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4.學生髮言,發表自己的看法。5.思考:請你給課文換一個標題,並比較自己所換的標題與原標題,哪一個效果更好?爲什麼?

四、尋讀課文美點,深入賞析。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景物描寫的片段。 2.學生自由朗讀這些景物描寫的片段,然後選取自己認爲寫得最好最妙的一個段落放聲朗讀。 3.指明學生朗讀自己所選定的段落,然後說說自己朗讀它的理由。 4.用同樣的方法賞析有關細節描寫的片段。

五、結束語: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主題。但願我們的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六、佈置作業: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讓杜小康長成了小小男子漢。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樣的人和事影響着你的成長,給予你有益的啓示?

七、板書設計:

人物 情節 環境 語言

杜小康 開端: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去放鴨。 鴨羣 生動

恐慌 發展: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蘆蕩 傳神

孤獨 高潮: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風雨 意味

堅強 結局: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深長

三、說學法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初步瞭解鑑賞小說細節描寫、環境描寫、語言描寫的方法。一部好小說,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動人,往往與它成功的描寫刻畫分不開,因此讓學生學會欣賞玩味小說中的精彩之處,並能發表自己的見解,無疑對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

2.以虛擬的小說空間,擴展學生視野,豐富其人生體驗。大千世界,百種世相,千般滋味,人盡其一生也不可能一一感受體會。要使自己有一顆豐富敏銳善感的心,學習小說並試着體會主人公的人生滋味不失爲一個好方法。

3.以文觀己。小說盡管是虛構的,但它源於真實火熱的生活,這篇表現少年成長的文章,對正處於成長黃金期、關鍵期的孩子們一定有很多觸發,那就讓他們盡情表達。

4.進行跨學科學習。初中階段,正是學生髮展個性,意識自我,形成人格的時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瞭解有關的心理學、生理學的知識,有助於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