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通用8篇)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通用8篇)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雨後》,本課是二年級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中一首優美的敘事詩。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詩作。這首詩主要描寫一對小兄妹在雨後踩水嬉戲的情景和心理,文筆明快,語言幽默,洋溢着動人的童真與童趣。細細咀嚼、品味,就會感到其中更深遂豐富的內涵。這首詩先總寫廣場上赤腳的孩子“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然後集中寫兄妹倆在雨後玩耍時的快樂。

在這首詩中,冰心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新中國兒童幸福生活的歡樂圖。她寓情於景,寓理於境,通過幾個小小的畫面,創造出了一個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動歡快的藝術境界。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課後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會認綠線中的4個二類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通過閱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想象出孩子們在廣場上快樂玩耍的情景。感受文中孩子們玩水的快樂,體驗自己成長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能按照老師要求自主學習、朗讀、認字,體會小哥哥、小妹妹的愉悅心情,讀出感情。

三、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這節課中,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表演,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法,在教學中讓識字、理解與想象、朗讀、表演互相穿插,層層遞進,引人入勝,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學習氛圍,達到能讀、會讀和讀好的目的。

四、教學分析:

由於本文語言淺顯,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所以,學起來比較簡單。但是,要想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還應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就是以讀爲本,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讀課文。設三關,要求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識字、理解與想象穿插其中。層層遞進,引人入勝,達到能讀、會讀和讀好的目的。

五、教學時間: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步:觀察圖畫,導入新課。

1、出示[夏天景色]:夏天到了,你們高興嗎?

屏幕出現幾個詞語:雨後廣場糟糕……糟糕!

學生活動:根據提示的詞語,想象一段夏天裏發生的故事。

[設計意圖]先打開學生思維和想象的大門,引起學習興趣,如果有的學生讀過這首詩歌,按照本詩的內容去講故事,那也很好,順勢引導。我主要是想培養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以及對課文的一個初步瞭解。

2、在學生說完以後,教師進行一個簡短的小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見了孩子們踩水玩耍的情景,覺得非常有趣,就寫了一首詩,題目叫《雨後》。這時,教師板書課題,請學生齊讀。

第二步: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活動:自由朗讀兒歌,自學不認識的字。

師巡視參與,表揚查字典的學生、小組合作識字的學生和其他採取新穎有效的學習方式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啓示,使學習方式更加多樣,更適合自己。

2、通過學習,你們認識了哪些字?給大家講講吧!

[操作方式]找同學當小老師,把自己學會的字講給大家聽,教師用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生詞,點同學讀,糾正字音,指出要注意的地方。相機點撥,有重點地指導幾個比較難認的字。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特別強,特別是已經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師扶持,該放手時就放手。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是想鍛鍊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三步:勇闖三關,朗讀課文。

1、勇闖朗讀第一關,朗讀要求:正確

學生活動:自由參賽朗讀,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讀得特別好的同學往往會獨立朗讀,不太自信的同學可能以小組爲單位參賽朗讀,自由的朗讀形式可調動每個學生的朗讀興趣。

[操作方式]學生互評時的標準圍繞“準確”展開:讀音是否準確,有無丟字落字。

2、再闖第二關,朗讀要求:流利

喜歡讀這首兒歌嗎?爲什麼喜歡呀?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把詩歌讀熟了,讀流利了,就更喜歡了。

屏幕出示兒歌,學生跟着讀,老師也跟着讀。

[操作方式]一節一節的出現,如果一遍讀的不熟練,就再讀一遍,第二遍要求大聲朗讀。

四步:運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1、課文都讀熟了,想想都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暢所欲言的發言,教師相機板書“快樂”。

2、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小節,就把這一節好好地讀一讀吧!

3、在學生讀完後,教師和學生重點交流:

(一)首先感受小哥哥玩水的快樂。

1、這時,如果你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你會怎麼玩呢?請大家一邊看圖一邊自由讀第2小節,看看你又知道了什麼?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小哥哥”。

2、教師提出學習要求:這節內容我想讓同學們來演一演,要想演的好,就一定得把這節內容讀熟,而且,還要想一想可以怎麼演?下面我們再好好讀幾遍,好嗎?

3、在學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教師請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臺表演。表演完後,請學生評一評,你覺得他們哪兒演得最有趣?

4、你們能把這種有趣讀出來嗎?學生自由練習讀,點學生讀,最後男生一齊讀。

5、讀完後,教師相機採訪表演的孩子:“小哥哥,你剛纔滑了一跤,覺得怎麼樣?心裏怎麼想的?”學生肯定會說玩水玩得非常高興。

6、這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疑問:老師覺得奇怪,滑了一跤的小男孩,一邊嘴裏說着糟糕糟糕,一邊臉上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這是爲什麼呢?引導學生再次體驗孩子們的快樂。

7、在學生談完體會後,把2、3小節連起來讀,通過表情朗讀來體驗小哥哥的快樂。

(二)接着再來體會小妹妹的快樂。

1、小哥哥玩得這麼開心,大家看(出示課件),小妹妹也不甘示弱,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4小節,其他學生思考:小妹妹在幹什麼?在想什麼?

2、小妹妹在跑的時候,有幾個動作寫得特別傳神,仔細在文中找,你發現了嗎?

3、在學生找出動詞以後,請同桌兩個同學一個人旁白一個人表演小妹妹,學生自由表演完以後,教師請一位學生演一演小妹妹,教師相機採訪小妹妹:小妹妹,你一邊跑一邊在想什麼呀?學生肯定會回答: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摔一跤。這時,老師組織全班同學討論:小妹妹爲什麼也想摔一跤呢?

4、你曾經有過小妹妹這樣的想法嗎?你們能把小妹妹的這種感受讀出來嗎?可以一邊做動作一邊讀,學生自由讀完後,點多個學生讀,然後全班女生齊讀。

[設計意圖]我主要是想通過小組表演,同桌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再創造,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步:朗讀第三關,要求:有感情朗讀

1、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一段兒歌。

其他同學評價老師的朗讀。

2、學生活動:每小組選取其中的一段兒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動有趣。小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學就朗讀哪一段。

[設計意圖]學生的表演把課文的情景再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把雨後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調動起來,再來朗讀,更加有感染力。

3、附加關:背誦

剛纔那麼精彩的朗讀,讓許多同學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誦兒歌,相信你們一定表現的更棒!試試看吧!

學生活動:背誦兒歌,老師和學生一起試着背誦兒歌,互相鼓勵。

[設計意圖]是學生在熟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第六步:總結全文。

1、現在咱們把課文連起來,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看誰最能讀出孩子們的快樂?

2、在學生讀完後,進行一個拓展練習:下雨還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快樂?讓學生自由發言:如捉魚蝦,打傘在雨中跑來跑去,看美麗的彩虹等等。

第七步:指導寫字。

寫字一直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我一直非常注重對學生寫字的指導,希望通過兩年的練習,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能寫出一手漂亮的鉛筆字。因爲有了一年級寫字的基礎,所以在二年級我主要採用的是“半扶半放”的方法。

首先請學生觀察一下田字格中的生字,哪個字最難寫,最需要得到老師的幫助。

學生提出最難寫的“勁”、“妹”、“粗”,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字的寫法,指導學生在書上描紅。

第八步:實踐作業。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媽媽會怎樣做呢?

回家後有聲有色的把這首兒歌背給爸爸媽媽聽,或許他們會有一些讓你們意想不到的變化……

板書設計:

一羣孩子

雨後---快樂小哥哥

小妹妹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2

一、教材簡析

“人生多少哲理,盡在寓言中”。著名作家嚴文井老先生對寓言曾做過絕妙的比喻,他說:“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啓發智慧,讓思想活躍。”而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組教材正是圍繞“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一專題選編了兩則流傳千古的寓言。《守株待兔》便是其中一篇,情節簡單卻促人深思,語言淺顯而寓意深刻。故事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撞的兔子,他就丟下鋤頭整天守着樹樁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語文教學就是要憑藉語言文字,訓練語言,發展思維,讓學生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本課教學設計力求通過“解讀文本,品味語言;建構文本,增加積累;超越文本,凸顯主題。”從而發展語言,提高思維。

三、學法思考

本課以“讀、悟、議”作爲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中品味語言,體會寓意,訓練思維,受到感染薰陶。

四、教法選擇

以學定教,以教促學。擬以“讀-悟-議-讀”爲本課主要教學方法,讀是發現的開始,悟是思索的結晶,議是智慧的碰撞,讀後有悟,悟後生議,議後促讀,方能讀出語感,讀出形象,讀出韻味。

五、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單元目標及本班學情,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六個生字,理解“守株待兔、樂滋滋、露出來”,初步掌握字理識字、歸類識字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藉課文語言材料,特別是帶“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這四個詞語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種田人因爲一次意外的收穫便抱有的不勞而獲的僥倖心理,明白寓言所蘊涵的道理。

學習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閱讀課文,理解寓意。

學習難點:理解寓意並結合生活實際深化主題,學會正確、多角度地看待問題。抓住重點詞句,以多形式的朗讀,結合生活實際深化理解,突破重難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CAI課件。

六、教學流程:

擬用以下教學板塊來實現我的教學構想:看圖猜寓言,增加積累——找準切入,質疑導讀——品析賞讀,領悟寓意——鏈接生活,昇華——主題。

第一大板塊:課前測試,增加積累: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本設計利用課前五分鐘出示幾則寓言的插圖讓學生看圖猜故事,再利用適當的點評拓寬對寓言的瞭解。這對於二年級孩子來說,既激發了孩子們對寓言的興趣,又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和求知慾,同時又順理成章地揭示課題,引出新授內容。

第二大板塊:找準切入,質疑導讀:

1、揭示課題,引導質疑:學貴有疑,疑則進矣!”當學生猜出《守株待兔》這一名稱後,順勢板書課題,並抓住“守”字進行寫字教學,(提醒注意寶蓋寫得稍大,“寸”的一橫不能超過寶蓋頭兩邊。)再引導學生圍繞“守”字質疑,“守”什麼?爲何“守”?怎樣“守”?既抓住了本課中心,圍繞此字展開質疑,輻射全篇,牽一髮而動全身。

2、初讀感知,隨文正音:然後引導學生合作讀一遍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其餘聽讀隨文正音,比如利用故事法區別“竄”和“串”的讀音。

第三大板塊:品析賞讀,領悟寓意:

一、多維思考“爲何守”,感知“偶然得兔”的僥倖:

本則寓言故事語言淺顯,加之二年級學生已有良好的預習習慣,和獨立閱讀課文的能力,因而單刀直入讓學生帶着第一個問題深入文本,用喜歡的方法自讀課文,再引導學生談感悟後帶着感受再讀課文。學生可通過破解課題得知之所以“守株”是因爲想“得兔”;觀察插圖可發現種田人之所以坐在樹樁邊,是因爲希望兔子還會來撞在樹樁上;深入閱讀文本會證實種田人確實從樹樁邊撿了一隻野兔。但真的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嗎?結合“忽然”、“竄”、“撞”等關鍵詞深入感悟,再利用課件演示幫助理解“竄”的意思,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在樹樁上是一件及其偶然的事。(師板書:偶然得兔)

二、深層探究“守什麼”,體會“不勞而獲”的虛幻:

那麼這個種田人守的僅僅是兔嗎?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孩子們抓住“沒花一點力氣,白撿、又肥又大、樂滋滋”等關鍵詞語,再結合插圖中種田人的神態、動作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後得知:他守的絕不僅僅是兔!又肥又大的野兔可飽肚,可保暖。他可以不再經受田間勞作的艱辛,也可以不再經受莊稼從種到收的漫長等待。他守在樹樁旁,分明就是守的三餐溫飽啊!一句話,他想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勞就可以收穫,用一個詞叫“不勞而獲”。(順勢板書“不勞而獲”)最後讓學生比較“樂滋滋”和“樂悠悠”,再帶着感悟讀出種田人垂涎欲滴,彷彿口水都流出來了的情態,讀出他盼望天天能撿到野兔的僥倖心理。

三、重點感悟“怎樣守”,體驗“一無所獲”的可悲:

1、讀議結合,品味感悟:

引導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他是怎樣守的?(如:從“整天”一詞分析,這個人從早到晚什麼事兒也不幹,他在“專心致志”地守,“一天一天過去了”說明他在日復一日地守,“野兔沒再來,莊稼全完了”說明他在執迷不悟地守。)學生說出什麼?就引導他們用自己個性化的閱讀來讀出自己的體會。再通過解析“男”和“獲”,“田力男田力男,田間出力好兒男”,可這個男子既不想下田出力,也不願帶犬打獵,什麼也不幹,這樣守下去的結果只能是――“一無所獲”(板書“獲”,邊講解邊擦去“獲”的部件,引導學生順勢說出“一無所獲”,師就勢板書。)

2、創造性朗讀,提升情感:

在學生初步感受到“一無所獲”的結局後,引導學生先以兒女、朋友、過路人的身份對第三自然段進行改換人稱閱讀,(如:從此爹爹(叔父)丟下了鋤頭……我們的田裏……”、“從此我的這個朋友丟下了鋤頭……他的田裏……”“從此這個種田人丟下了鋤頭……他的田裏……”)如此充滿創造性和個性化的練讀,再加上老師入情入境的範讀,使學生的心靈一次次經歷情感的衝擊。

3、角色體驗,自悟寓意:

此時此刻,學生的身心已經全然與文本融爲一體。再引導學生圍繞這一“守”字各抒己見說出自己想對種田人說的話。有了深厚的情感蓄勢,學生的情感之門便如決堤之江,一瀉千里。他們或聲淚俱下、或苦口婆心、或據理規勸,或大加貶斥……從而成功地完成了課後“泡泡語”中“我想對種田人說”這一語言訓練要求,本則寓言的寓意也在角色表演不說自明瞭。

第四大板塊、鏈接生活,昇華主題:

如果說剛纔的各環節朗讀品味是對文本進行深入細緻的解讀,個性化、創造性閱讀是對文本進行合情合理的建構,那麼,接下來就應該讓學生超越文本走向生活,聯繫身邊此類事例加深感悟。在這一環節中,師引導學生結合板書,再用上“只有……才能……”說出自己的啓示,談談該怎樣做事,再順勢引導學生思考該如何做人,並對學生的精要之語進行板書。從而使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停留於對寓意的表層理解,而是對生活、對他人、對自己的做事爲人產生深入思考,使寓言的主題理解得以昇華。

最後以教師簡潔有力的小結收束全課:不去幻想不勞而獲,要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這是我們學這則寓言獲得的啓示,也是我對你們最大的願望。希望大家回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並在課餘時間讀更多的寓言明更多的道理,成爲一個充滿智慧、品德高尚的人,這是我們所有人對你們的美好祝願。下課!

總之,讓語文課充滿語文味,就是本設計的最大追求!

七、說教學手段

“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好課何需穿花衣,因此本課課件運用極其簡單,只用幾張圖片啓思導學,不讓太多的課件佔用學生閱讀感悟的時間,不願花哨的演示限制學生的思維,真正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學語文。”

綜上所述,本設計以“讀”爲主線,抓住“守”字巧妙切入,輻射全篇,引導學生調動思維深入文本。在入情入境的朗讀感悟中,從解讀文本到建構文本再到超越文本,學生從品味語言到明確寓意再到做事爲人的思考,一聲聲叩問撥動兒童思維之弦,一層層思索敲開兒童的心靈之門,將一顆求真、向善、愛美的種子悄悄地根植於孩子幼小的心田。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雷雨》用字精煉而且準確,語言優美而生動,是一篇很富表現力的文章。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會認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多媒體課件表現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情感目標: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我上的是第二課時,我定下了以下學習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描寫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重點詞的準確。聯繫生活感知,默讀邊讀邊想象雷雨前、中、後的景象。

三、說教法與學法

說教法: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爲主。在課上我會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欣賞各種不同的雨的生動景象。同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看圖與讀文相結合的方法,啓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爲重點,從而獲得收穫,體驗學習的快樂。

說學法

1.朗讀感悟爲主:“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閱讀也是低年級教學最常用的方法,學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而本課語言精煉而生動,學生要在讀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新課標”明確指出:要變單一、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爲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雷雨》這一篇課文很明確地分爲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這三部分,所以我會在組織全班學習完第一部分後,就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3.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與基礎,而合理地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爲了更好的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精心設計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感受雨的美

1.藉助多媒體課件出示各種下雨的情景,引導學生用四字成語概括和體會各種不同的雨,如濛濛細雨,傾盆大雨,狂風暴雨。讓學生有了感性的認識。

2.雨有不同的脾氣,它時而溫柔,時而暴躁,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雨會是什麼脾氣呢?播放雷雨聲音,相機板書課題,學生齊讀兩遍課題。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法,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雷雨,爲學習下文理解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作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複習生字詞,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老師有針對性得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如:黑沉沉、垂下來。這樣是爲了讓學生更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並想一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雷雨的?從而讓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把課文分成“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三個部分,並找出相對應的自然段。

我的設計理念是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自讀課文,掌握字詞的

同時,充分接觸熟悉文本內容,爲下一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三)圖文結合,引導想象

1.學生根據生活實際,說一說雷雨前的景象。教師相機指導夏天的雷雨前景象。

2.勾畫圈點法。在第一、二、三段圈出寫雷雨前的景物。

3.教師相機導出雷雨前的圖表,之後學生通過圖表鞏固。

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抓住雷雨前這一部分進行品讀分析,讓學生通過想象,加深學生對雷雨前景色的感悟。孩子們通過讀書就馬上發現那是“滿天的烏雲”“壓下來”這些關鍵詞語了。蜘蛛的“垂”我通過演示,讓學生知道了並很深刻地理解了蜘蛛不是慢悠悠地爬下來而是緊張到了快速垂下來了。體會文中用詞的準確性。

(四)合作交流探究

1.學習完了雷雨前,教師相機指出那雷雨中、雷雨後又是什麼樣子呢?指導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認真觀察課文圖片和多種形式地朗讀課文,找出各種景物在雷雨中、後不同階段自然景;

2.讓學生結合雷雨前的圖表合作學習第二、三部分,;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二年級的學生好於表現,相信他們;

(五)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藉助表格,師生互動,在師生對話中,讓學生對雷;

2、我通過藉助多媒體課件出示雨後圖片展播,指導學;在這部分設計中,我結合圖表和多媒體圖片,讓學生產;

(六)完成練習;

1.考考你朗讀課文,找出各種景物在雷雨中、後不同階段自然景物的變化。

2.讓學生結合雷雨前的圖表合作學習第二、三部分,雷雨中、雷雨後,然後讓學生彙報你學習到了什麼?並完成表格。

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二年級的學生好於表現,相信他們能說出合作學習以後的收穫。通過指導學生用觀察對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點、有順序地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樣的處理可以省卻了老師字字、句句、段段去分析講述的繁索,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五)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藉助表格,師生互動,在師生對話中,讓學生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進一步深刻化。

2.我通過藉助多媒體課件出示雨後圖片展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

在這部分設計中,我結合圖表和多媒體圖片,讓學生產生直觀感受,既加深了課文印象,又以利於學生情感的昇華。教學中我以朗讀結合圖片的形式喚起學生把畫面中描繪的雨後美景找出來,在尋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六)完成練習

(1)考考你,把六句描寫雷雨過程的句子標上正確的序號,使之成爲一段完整連貫的話。

此環節的設計,加深學生對雷雨前後景色的感悟,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五、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我分三個方面設計: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然後在精讀課文的時候,分別整理並板書雷雨前有烏雲、大風、閃電、雷聲;雷雨中雨量由小到大,大到小來板書。整個板書簡潔,條理清晰。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泉水》是魯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是用愛心串起來的課文,它們潛移默化地薰陶孩子,不但接受別人的幫助,也要學會關愛別人。

《泉水》一課以擬人化的手法、兒童化的口吻描寫了泉水從衝出石縫到匯入大海一路經過的地方及發生的故事。共有四幅場景:山腰的水池、山間的平地、山坡的果園、靜靜的山谷。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灑下一路愛心。課文用詞準確,語句生動形象,字裏行間中讓讀者感受泉水的熱情與助人爲樂。

二、說學情

二年級下學期的小學生學生依然很喜歡童話色彩的文章,《泉水》一課生動地賦予了泉水生命,伴隨泉水一路的快樂之旅,小學生很容易親近文本,與作者對話,心中涌起像清泉那樣大方、寬容、幫助別人的渴望。朗讀能幫助學生走進文本,但課前經過充分的學情調查發現,學生在第一課時正確、流利地用普通話朗讀,把泉水的幾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受還有些困難,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生字成爲部分學生讀正確的攔路虎,另一方面是是因爲朗讀方法不科學所致。

三、說學法

我從學情出發設計教學環節,把該學段字詞句的教學重點貫穿聽說讀寫之中,適時補充資料聯通課內外閱讀、情景鼓勵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恰如其分的評價語言順學而導、指導識字學詞和朗讀並及時提煉學習方法,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效。

從導入入手,我設計了聽歌曲、看圖片激趣的方式,讓學生輕鬆愉快地進入課文,與泉水交朋友。

本課需認7個生字,我們採用適合學生認真規律的隨文識字的形式,熟字換偏旁、加一加、探尋漢字演變、圖文對照等多重方法識字,突出第一學段識字教學重點。

本文結構清晰,語言優美,在朗讀指導方面,我們從學情出發,採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指導學生讀正確,做到普通話讀準每個字音,吐字清楚,聲音響亮,儘可能沒有錯字、別字、添字、漏字,不重複,不唱讀;能讀出句逗和段落之間的停頓,語氣比較連貫,節奏自然,讀流利;重點語句朗讀時通過輕重變化把自己的感情傳達出來。最終實現入情入境地讀,自然而然地背誦。

寫字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讓學生在課堂上快樂地全面參與學習的過程,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輕鬆的在不同程度的得到發展,是我追求的目標。

四、說教法

本課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隨文認識6個生字,觀察“股、腰、脆”三個字的結構特點,並能對照字貼寫好。

2.在讀正確的基礎上,用“讀出輕重變化”和“邊讀句子邊想象畫面”的方法讀流利。

3.知道泉水流經的地方,瞭解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的熱情,背誦泉水的話。

4.仿照“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的句子樣式說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於閱讀教學是這樣表述的:閱讀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和組織不同對象、多種形式的對話活動,讓學生實實在在在經歷對話的過程,在對話的場景中,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交融。本課教學在對話中主要完成三大教學任務:多種方法隨文識字,落實第一學段字詞句的教學重點;有梯度地教給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重點語句通過掌握“輕重變化”和“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讀出自己的感受;掌握漢字書寫規律,把握結構特點,寫好主筆,課上學寫“月”字旁的三個字。

五、教學流程

(一)查閱資料,導入新課:

欣賞歌曲《泉水叮咚響》,看圖片,直觀認識泉水,感知泉水的清澈、活潑。進而板書課題。

(二)隨文識字學習第一自然段,引入課文:

通過“你看到了多少泉水?”這個問題,學習生字“股”,進而學習“一股清泉”這個短語,由字到詞,由詞讀句子,指導學生讀出輕重變化,感受到了泉水的力量很大。

(三)學習朗讀方法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通過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接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交流:泉水都流到哪些地方了?分別遇見了誰呢?理清文章脈絡。

(四)邊讀邊想,品讀泉水流經山腰時的語言:

四個場景,四個自然段,內容不同,結構卻很相似。因此教學中,我設計精講第一個場景——山腰的水池,通過圖片理解感悟——隨文識字學詞朗讀——想象畫面背誦,引領孩子學習課文中句子的表達藝術,理解泉水爲山裏的姐姐提供泉水,熱情幫助,不求回報,與山裏的姐姐交上了好朋友。

圖文對照學習“塔”字,探尋漢子文化學習“罐”字。想象山裏的姐姐用瓦罐打水回去要幹什麼的場景和畫面,品味泉水是如何和山裏的姐姐交上朋友的.語言。通過“我的水很多”和“我的水很多很多”的對比,體會泉水的熱情與大方。

(五)默讀課文,用想象畫面的方法讀泉水其他三個場景說的三句話,隨文識“脆”字。

讀四個場景時,通過泉水熱情的話語感受泉水的助人爲樂、關愛別人。因此教學的關鍵就在於抓住泉水的四次發言,感受泉水對誰都是熱情的口吻,體會泉水語言的魅力,並試着積累下來。品讀“很()很()”重複的詞語表達形式,瞭解到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

(六)積累運用,仿照課文說話:

品讀之後,男女生比賽背泉水的話,積累語言。

大膽地想一想:泉水還能流到哪裏去?又會看見誰呢?泉水又會說什麼呢?說話。

泉水流到了,它看見了,泉水說:“_________。”

(七)課堂小結,提煉方法,檢查識字:

1.齊讀六、七自然段,感受泉水流向大海的歡樂。

2.小結讀書方法:注意了輕重的變化,還想象着畫面來讀。

3.課件出示生詞,學生齊讀。

(八)指導發現結構特點,靜心寫字:

1.觀察“股、腰、脆”這三個字結構上的共同點。

指導:月字在旁細又長,右邊主筆要找準。自己在書上把這三個字各寫一遍。

2.展示字,生評價。不滿意的再寫一個。

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爲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以上是本課設計的思想和思路,希望在我的課堂上逐一落實,幫助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習得方法,靈活運用。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圍繞着“辦法”這個主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內容豐富。《畫楊桃》課文主要講圖畫課上,對楊桃進行寫生練習,“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通過這件事,既啓發我們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結果,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時又教育我們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設身處地地去看待事物。這個故事取材於兒童的真實生活,貼近兒童心理,內容鮮活有趣,語言生動活潑,平常的小事寄寓深刻的哲理。學生閱讀本文,既能發展語言能力,又會受到啓發和教育。課文配有一幅插圖,內容是一個橫放着的楊桃和一幅像“五角星”的楊桃畫。這兩個內容對比鮮明,既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目標

1、會認“室、靠、而”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倒”,會寫“圖、課”等10個生字,會寫“圖畫、老師”等12個詞語。

2、能積累“靠、而”等生字拓展的詞語。

3、朗讀課文,能讀出對話的語氣。

4、能說出看到“我”畫的楊桃,老師和同學們的做法有什麼不同,並說說自己受到了什麼啓示。

三、說教具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實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學得輕鬆,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四、說教法

(1)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這樣教得生動,學得輕鬆,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2)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

五、說學法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這節課我引導學生按“看看—找找—讀讀—說說”的步驟進行探究。即引導學生用心看,想象說,認真讀,仔細找。在理解重點的教學中,我想先運用舊知識導入新課,再用實物吸引學生感官,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學生間自由的交流等手段,讓學生明白道理。對於難點,我想先採用小組討論、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關鍵詞,再反覆朗讀,聯繫實際來加以突破。學生活動過程設想在分析重點段落時,讓學生自讀、自悟,再配以自由讀、分角色讀等方法理解課文,通過實物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感悟一下課文。在理解老師說的這段話的意思時,可以自由地討論研究,再加上剛纔現場觀察的感悟概括而出。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6

一、說教材

在這首詩裏,詩人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初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由衷的熱愛。這首詩內容淺顯易懂,短小精悍,十分適合低年級學生的閱讀。那應該讓孩子們學什麼呢?

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知識目標:認識·“惜、柔、蜻、蜓”等生字,會寫“立”字。能正確朗讀並背誦古詩。

2、能力目標: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大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說目標

根據課題的研究思路、新課標的精神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學習生字的讀音、字義。

2、默寫古詩,既有效地檢查每個學生對古詩的掌握情況,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體現自主學習的理念。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成爲獨立思考的人。

三、說學情

在熟悉學生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已經會流利地朗讀這首詩了。因此,我順學而導,以學定教,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詩句內容和想象詩歌美景上。先讓學生反覆讀詩句,在語言環境中有所感悟,然後讓學生自讀質疑、釋疑,理解古詩內容。最後在優美的畫面欣賞和動情的音樂渲染中有感情地誦讀古詩,達成本課的情感目標。

四、說教法

教學本首詩,我重點運用了“誦讀悟情法”、“情境教學法”,藉助多媒體課件與音樂來創設學生樂於接受、能走進其間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課堂氛圍中深入閱讀、感悟古詩。

五、說教學程序

(一)展開教學

1、看圖導入、走進《小池》。開始伊始,我讓學生展示自己最拿手的古詩,想以此營造學習古詩的濃厚氛圍。接着我直接揭題,引導學生和我一起書寫課題,齊讀課題,一開課便充滿濃濃的語文味兒。接着我讓學生回憶生活中他們見到過的小池塘的景色,然後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描繪圖上的景物,以此自然引人到本首古詩的教學內容上來。這樣的安排,既紮實又有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對要學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同步得到訓練。

2、初讀古詩、學習生字。我用課件出示配圖配樂的動情範讀,使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到古詩描寫的景物之美。同時也讓學生準確把握住古詩的朗讀基調。接着我讓學生自己出聲讀課文,做到讀正確、讀流暢。然後通過同桌互讀、指名讀、比賽讀等多種方式進行檢查反饋。在以往的古詩教學中,我們發現這樣一種“怪”現象:有的低年級的孩子都會背古詩了,但抽出古詩中某個較爲複雜的字,他卻不能正確認讀。爲了避免出現這種現象,加上識字教學仍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我又從古詩中篩選出生字,讓學生認讀、組詞、記憶字形,紮紮實實展開語言文字教學。

3、細讀詩句、理解詩意。古詩教學中,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是我們老師最難把握的,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逐個講解詞句的意思,無疑會摧殘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在學生能讀正確、讀流暢的基礎上,我先讓學生談談讀懂了什麼。因爲前面有觀察圖畫的鋪墊,學生能讀懂後半部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意思。但前兩行“泉眼無聲惜溪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卻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先讓學生自讀質疑,提出不懂的詞語和詩句,讓學生經歷一個自我思考的過程,然後通過同學討論和教師的點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理解了古詩意思。從教學的實際效果中我們可以發現,雖然是二年級的學生,可是他們對詩句還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的,比如“樹陰、泉眼”這些詞語的理解。

4、啓發想象,感情朗讀。學習古詩,除了要讓學生讀懂讀好之外,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這對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的。新課程提出,要重視學生自己的體驗,這是很重要的。讀這首詩,二年級的學生看到的是什麼呢?他們想到的是什麼呢?這就是他們自己的體驗,我們老師是無法替代的。在朗讀感悟這一環節,我用課件出示詩中所描繪的情境,配以悠揚委婉的樂曲,教師用動情生動的語言描述引領學生走入情境,激發學生想象。在學生充分調動情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從而達到在有感情誦讀中加深體會、豐富想象、獲得審美感受的目的,自然地突破教學難點,達成第三條學習目標。

5、書寫生字、拓展延伸。爲了鞏固生字的學習,我用課件出示本課要求書寫的四個生字。先讓學生認讀,創造性記憶字形,觀察字形,然後教師擇其重點進行範寫指導,接着讓學生練寫,在組織學生進行比較評議中感受漢字的美。在拓展環節,我用課件出示楊萬里的另一首描寫夏天風光的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並找到著名主持人康橋老師的一段深情誦讀的視頻讓學生欣賞,想以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古詩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積累更多古詩。讓學生從小感受到中華古詩詞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二)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一目瞭然,主要是抓住了古詩中描寫的主要景物和景物的主要特點即四個準確傳神的動詞“惜、愛、露、立”進行板貼。板書對仗工整,既有助於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也能幫助學生掌握背誦古詩的方法,滲透了學法的指導。把要板貼的詞語卡片作爲獎勵讓學生完成板書這一形式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應該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個亮點。以上便是我對這節課的設計與思考,不足之處,敬請老師指正。謝謝大家!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7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板書《母親的恩情》

一、教材分析:

《母親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詩,它以講故事的情勢,在文中奇妙天然地引出古詩《遊子吟》,並提供了相干的配景知識,此中1—3天然段顯現了創作本詩的詳細景象,項學生顯現了孟郊遠行母親爲他費心、送行的景象。末了4—5天然段在前邊情感積澱的底子上推出詩歌並點出詩歌寫成的時間。

另外,課文還配有3幅插圖,分別是《深夜縫衣》、《清早送兒》、《觸景生情》,可以幫助學生形象地領悟課文和古詩,也可以作爲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體會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的教學素材。

二、學情分析:

《遊子吟》這首詩孩子應該不陌生。《三字經》每日一句中,學生們也積累過“香九齡,能溫席,首孝悌,次見聞”的語句,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這一切僅僅是紙上談兵,從感受母親的恩情(感恩)到報答母親的恩情(報恩)還有一段距離。要讓孩子在簡單而富有詩意的情景中積澱一份情感,收穫一份思考,化作一種行動,任重而道遠。

三、設計思路:

《母親的恩情》是文包詩,這種類型是蘇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顧名思意,內核是詩,詩是對“文”的精煉和概括,是“文”的故事中心和思想昇華;而“文”是“詩”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是對詩的解釋和補充。“詩”與“文”渾然一體,相映成趣。我們的教學思路是從詩入手,引出要學習的文章,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緊密聯繫詩,由詩到文,再由文到詩,詩是出發點、落腳點、歸結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文包詩的學習特點,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二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們可以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遊子吟》;

3、情感目標:理解《遊子吟》,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愛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尊重尊敬父母,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教學重點:理解:“沐浴着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可以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爲三大塊面:一讀詩,讀正確,讀出節奏;二讀詩,讀出畫面;三讀詩,讀出情感。

本課的教學我想安排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爲:

一、歌曲導入,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佈置自學。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給課文標上小節序號。

三、檢查反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檢查朗讀的過程中,相機指導讀好“孟郊”、“縫補”、“生機勃勃”、“沐浴”、“銘記”等詞語,以及正確讀好《遊子吟》。關於一些長句的朗讀,可採用教師範讀,學生示範,個別練習等多種形式進行練習,指導學生讀好句子的自然停頓,直到把課文中難讀的句子讀對、讀通爲止。

四、識字寫字。指導學生正確認讀課文中的新詞、生字,並指導學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確、規範地書寫6個左右結構的生字,體會漢字的形體美,從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安排了三個環節,分別是:

一、古詩導入,設疑激趣。

二、精讀課文,借文悟詩。

三、識字寫字,總結延伸。其中,第二個環節是本課的訓練重點。

具體過程是:

一、古詩導入,設疑激趣。

學生齊讀課題後,出示古詩《遊子吟》,要求學生正確、大聲地朗讀古詩。然後設疑:母親的恩情表現在什麼地方?詩人爲什麼要寫這首詩,這首詩是什麼意思?要求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再好好讀讀課文,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二、精讀課文,借文悟詩。

因爲課文的第一至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所以指導讀好這部分的內容,學生便能借文悟詩。

首先我出示第一自然段,請個別學生朗讀後,指導學生說出母親的恩情表現在她的行動中,也就是“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着”這句話,並藉助插圖讓學生想像當時的場景,通過反覆誦讀,讓學生體會母親不辭辛勞,對兒子的一片關愛之心。特別是要抓住“夜深了”的“深”、“一針針一線線”等詞語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並指導學生把母親縫衣的認真仔細讀出來。

緊接着,老師出示第二自然段,讓學生自由朗讀這段話,邊讀邊思考母親的恩情還表現在哪裏,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然後請學生交流:母親的恩情還表現在她的語言上,即:“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同時出示課文插圖,結合插圖所描繪的情境,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惦念牽掛之情,從而指導學生讀好母親說的這句話。那麼,詩人看到母親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髮,眼睛爲什麼溼潤了呢?引導學生想像這時詩人會想些什麼呢?隨即指導學生讀好兒子感念母親的句子。

緊接着,老師出示課文的第三幅插圖,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上是誰?自然過渡到第三自然段。老師範讀這一段內容,然後組織學生討論:詩人看到了什麼?如果學生先說詩人看到了路邊的小草。那麼,引導學生抓住“生機勃勃”一詞,體會:因爲有了陽光,所以小草才長得生機勃勃,並要求學生讀出“生機勃勃”的味道來。如果學生說詩人看到了身上的衣服和又細又密的針腳,老師就請學生把“孟郊撫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視着那又細又密的針腳”這句表演出來,此時“撫摸”、“注視”等詞的意思迎刃而解。那麼詩人又想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回答:“詩人因爲看到了沐浴着陽光的小草聯想到了慈愛的母親對自己的關懷”,從而懂得:小草不忘太陽的恩情,兒女又怎能忘記母親的恩情呢?同時讓學生知道反問句的意思,並在理解反問句和感嘆句的基礎上,指導讀好這幾句話,體會兒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接着,老師激情小節,要求學生齊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緊接着,老師用書本上最後一個自然段中的一句話“是啊,母親的恩情孟郊永遠牢記在心”自然過渡到第四、第五自然段的學習。同樣要求學生仔細讀,讀後思考討論:這首詩是什麼時候寫的?從“50歲”中你能知道些什麼?從而讓學生明白“永遠銘記”的意思。然後老師告訴學生詩人用吟誦詩歌的方式去讚美母親,板書:《遊子吟》,這時,再次指導朗讀這首詩,並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句子幫助理解這首詩句的意思,並試着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學完古詩,老師再次激情小結,並要求學生激情朗讀古詩。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8

一、說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18課,這一篇是一篇老課文,在新課程改革之後保留下來爲數不多的課文之一。這一組課文是向學生展示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熱的夏日,驕陽似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着美麗的彩虹,耳邊送來蛙鳴,是多麼令人舒暢。本文用字精煉而且準確,語言優美而生動,是一篇很富表現力的文章。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標: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我教的是第二課時,我定下了以下的學習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文中描寫的雨前、雨中、雨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

4、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用詞、造句的準確與生動。

5、教學難點:體會文中重點詞的準確。

二、說學生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段較完整的話,並能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因爲在我們南方,雷雨是很常見的自然現象,這也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三、說教法

1、信息收集法:“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應具備“初步收集信息的能力。”課前一週,我先讓學生留心觀察天氣的變化,如果遇到下雨的話,就更應及時,仔細地觀察,讓學生用心地觀察,有了直觀的認識,在課堂上就更能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學法: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爲主。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了一個生動、有吸引的情景。心理學也表明發當刺激物是生動的,新異的,就能給學生短時記憶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會轉變成長時記憶。在課上我會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欣賞雨前、雨中、雨後的生動景象。

四、說學法

1、朗讀感悟爲主:“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閱讀也是低年級教學最常用的方法,學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而本課語言精煉而生動,學生要在讀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新課標”明確指出:要變單一、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爲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雷雨》這一篇課文很明確地分爲雨前、雨中、雨後這三部分,所以我會在組織全班學習完第一部分後,就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五、說教學過程

1、設情景,感受雨的美:教學實踐過程表明:如果學生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的話,他就能自覺排除多種多種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主動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課前,我會播放各種下雨的情景,引導學生體會各種不同的雨,有濛濛細雨,有傾盆大雨,有滴滴嗒嗒的雨聲。先讓學生有了感性的認識,然後導入我們學習的課文《雷雨》。

2、認識生字,理清結構:學生自讀課文,然後合作讀也就是同位同學每人讀,指名讀一個一個自然段,互相糾正,互相學習,這是讀流利,讀正確的做法,學生只有讀通,讀順了課文,才能談得上體會,有感情地朗讀。

3、賞讀感悟,體會感情:再次向學生展示雨前的部分,這部分需要理解的詞語很多,學生要理解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這些詞:黑沉沉、壓下來、掛、垂。讓學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談體會。如果學生不能理解這些詞的話,我會繼續利用掛圖,課件、向學生展示解釋。

4、合作交流探究:在學習完第一部分以後,我讓學生在四人小組裏合作學習第二、三部分,雷雨中、雷雨後,然後我讓學生彙報你學習到了什麼?二年級的學生好於表現,相信他們能說出合作學習以後的收穫。這樣的處理可以省卻了老師字字、句句、段段去分析講述的繁索,真正能課堂還給了學生。

5、品詞品句完了之後,再讓學生有感地朗讀,體會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

6、課堂的延伸:讓學生說說,他自己在這些日子觀察過的天氣,讓學生說一說。然後再把說的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