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分數的認識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1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早就提出:“讓學生從做中學。”這種教學理念反映在數學教學上就是“做數學”,“做數學”就是要用一種親身體驗的數學學習方式來有效地迴避那種“灌輸式”的數學學習。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因爲“聽過會忘記,看過能記住,做過才能學會(you do, you learn)。” 吳老師執教的《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充分體現了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她以獨具匠心的設計、細膩靈活的誘導,將學生推上了自主學習的舞臺,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她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辯論等多種形式,培養和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善於表達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在傾聽與辯論、接納與讚賞之中,學到與他人交流的技巧,這對於學生的綜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裨益。學生自始至終置身於教師爲其創設的發現和討論的情境之中,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質疑、創造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思考、交流、傾聽、爭論和發現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在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建構主義教學理念。

下面談談我聽完這節課的一些感受,僅供參考,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1、恰當地組織數學學習內容。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爲“數學的根源在於普通的常識”。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一般認識分數的教學都是按教材的順序,由1/2 、1/3、1/4等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通過圖形演示直接呈現給學生。這樣認識的分數是形式上的,並沒有爲學生積累足夠豐富的感性經驗。將來要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需要有豐富的表象作支撐。因此,教學中呈現的內容不應是一個分數與一個圖形的簡單機械的對應,而應有更爲豐富寬廣的內涵。所以,教師只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材料:各種形狀的紙片和一條線段,讓學生通過操作、演示、討論、說理等方法,表示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一條線段等圖形的—,在腦海中建立起—這個分數與多幅圖象之間的對應聯繫,並突出1/2的本質屬性。這樣的1/2是生動的、具體的,富有活力的。練習設計中的“猜想遊戲”和“色塊問題”,對學生來說,也是富於挑戰性的,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可以盡顯學生的能力和潛力。

2、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建構主義學說認爲:小學生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的活動,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分數的產生包含着豐富的思維過程。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感悟知識的本來面目,讓學生在“再創造”中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充分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一開始,教師就以直接揭題法激起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慾望,爲主動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鋪墊。接着,教師提出:既然是分數,與什麼有關?自然地引出分東西,師生共同在分東西的過程中,經歷的產生過程。在認識1/2基礎上,教師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學生,放手讓學生藉助學具自己去創造分數、研究分數。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我們欣喜地發現,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分數,他們有各自獨特的發現。不僅順利地認識幾分之一,而且還創造出了幾分之幾的分數,並且還能舉生活中的實例來驗證,說明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在這“做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創新火花不斷地迸發出來,不斷體驗到創造的愉悅和探索的樂趣。

3、構建羣體互動交流的發展區。

“做數學”強調數學學習是羣體交互合作與經驗共享的過程。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中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學習成果,提升活動的價值。如當學生利用學具充分操作後,及時組織小組討論:你是怎樣創造出分數的?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學習成果,使認知結構得以擴充與放大。當學生提到“正方形的1/4”時,抓住契機,收集學生的不同的折法,展開對—本質意義的探討。教師只提出:看到這些圖形,你有什麼想法?生自己提出問題:爲什麼陰影部分的形狀各不相同,卻都是這個圖形的1/4呢?經過討論才發現:分數與平均分的份數有關,而與具體分的方法和分成的形狀無關,從而剔除分數的非本質屬性。在上述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明確本質,昇華認識。又如:“奇妙的色塊圖”的問題解決,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再採用小組討論,合理反饋交流的活動形式,既總結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又展示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形象思維,滲透極限思想。不僅滿足了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需要,同時爲部分困難學生創造了“最近發展區”,進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達到共享成果的層面。

此外,本節課老師以滿腔的熱忱、高超的教學藝術和真誠的愛心,感染孩子們的情,粘住孩子們的心。她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回答,總是以熱情的鼓勵、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同喜同憂。在這節課上,我們不僅能感受到知識信息的傳授、思維的碰撞,還有心與心、情與情真誠地交流。其獨特的學風格,爐火純青的教學藝術,在這節課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聽吳老師的課,如同親臨精彩的演出,既讓人精神愉悅又回味無窮,難怪孩子們上她的課不願下課,老師們不願離開。

聽完這節課,我深切地體會到,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僅應關注學生獲得怎樣的結果,更應關注他們是否經歷了自主探索的過程。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的實踐、探究與交流的過程,纔有可能懂得數學的價值和意義。也只有讓學生在“做中學”,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2

一、說說課題和對教材的認識

本課時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第五冊第

七章《分數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教學內容爲: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的認識,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同學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同學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和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別。分數概念籠統,同學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課只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爲此,使同學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爲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設置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節課教學目的如下:

(1)同學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局部的名稱。

(2)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同學籠統、概括的能力。

(3)充沛發揮電腦教學的優勢,啓發同學發明性思維。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局部的名稱。同學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

教學難點:分數所表達的意義,分數的實質是反映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因此分母、分子的含義是分數教學中最實質,最重要的局部。

四、說說教學手段和教法

針對以上特點,我創設了一些同學熟悉並感興趣的實際情景。通過電腦媒體演示和同學動手操作,來增強同學的感知力,認識幾分之一。分層遞進,由扶到放,是我設計這節課主導思想,讓同學主動探索,獲取知識,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根據直觀性原則,從教學實際需要動身,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通過電腦媒體演示和同學動手操作、練習內容自制了多種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和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協助同學理解概念。積極貫徹啓發性原則,在課堂上,既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同學學習的主動性。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完成例題的教學。本節課的各個例題運用不同的方式處置,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同學特點和學法指導

同學的年齡小,接受能力弱,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強,籠統思維能力弱。我讓他們都準備好學具,在學習中先觀察教師的多媒體演示,同學再親手操作實踐,多次讓同學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營造出互動教學的氣氛。同學通過教師的“教”,實現其同學的“學”,體現在教師寓學法於教法之中,從理性上認識幾分之一。

六、滲透的教學理念

①數同學活化。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爲生活服務的思想②教育對象的全體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必需摒棄精英教育,提倡“爲所有人的數學”,應該真正面現全體同學,提供人人均等的學習機會,讓每一位同學通過數學的學習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③數學教育的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應該激發每一位同學終身學習的願望,奠定終生學習的基礎,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協助同學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數學考慮能力和情感態度也能得到進步和發展,真正體現“人人都能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④數學教育的差別性。允許同學富有個性地學習,尊重同學的學習差別是現代教學論所倡議的核心理念,在數學教育中我們同樣要尊重同學的學習差別,“以學論教”,提倡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爲同學提供適應自己發展的學習環境和條件,真正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七、說說教學程序

(一)引入

充沛利用多媒體,把同學帶入生活情景,通過巧妙的提問,引發同學認識學習分數是我們生活的需要,以此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需在“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同學口頭回答把2個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兩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後,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把1個餅平均分成兩份(電腦演示動畫),觀察1個餅切成2份後, 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個”,“半個”餅是多少能用整數表示嗎?由此引入新課。

(二)新授課

(1) 運用電腦演示,初步認識概念

通過前邊的導入過程,教師指出這半個餅就是一個餅的二分之一。爲了進一步協助同學理解分數的意義,突破這一難點,引導同學在不同形狀低上對摺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練習,同學初步認識“平均分”,理解圖中幾份數和一份數的含義。這時,同學通過對概念直觀形象的認識後,很快明白了幾分之一的含義。鞏固練習(會判斷)

(2)接着再教學分數寫法、讀法以和各局部名稱。

寫法時,要講清書寫順序,還要強調平均分成的總份數寫在橫線的下邊,取的份數寫在橫線的上方。

讀法時,要先讀出總份數,再讀取的份數。

各局部名稱,讓同學準確地知道各局部名稱

鞏固練習(會填)

⑶教學例2,四分之一(課件:會折)

實際操作,促進內化,這是我教學中一個放的過程,

爲了協助同學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對例2四分之一的認識是這樣做的。先確定操作要求,折出一張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然後同學操作。由於實踐目的明確,把同學的認識推向深入,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折法,課堂上出現了三種類型正確折法,抽同學回答,教師演示

這時不失時機的引導同學分組進行討論。爲什麼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同學說出:因爲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假如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數表示,這樣就突出了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爲以後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鞏固練習(會讀)

(三)提高練習

在練習過程中,強化同學的學習效果。

練習使同學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爲了使課內練習起到促進同學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雙重效果,我在組織練習活動時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練習的形式要有變化,使同學在練習中堅持興趣。二是練習的難度逐步提高,讓同學做題時都要動腦想一想。三是面向全體同學,練習要有“彈性”,保證全班每個同學都有較多的參與機會。

八、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突出教學的難、重點,爲同學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在設計板書時注意兩點。

(1)圖文並茂,條理清楚,層次明確。

(2)突出重點.與課堂教學的小結相呼應

(3)克服了課件上沒有完整板書的弊端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地位與作用

《分數的再認識》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分數的再認識》(34~36頁)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學生在三年級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和拓展的,爲後面學習分數的性質以及公因數、公倍數等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整個的小學數學學習中起到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

(二)教學目標

過去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新課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將教學目標分爲了三維。新課標指出“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繫的有機整體,應該以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正確價值觀。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以知識技能的培養爲主線,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把這兩者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新課標指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將教學目標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與直觀操作,體驗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挑戰性。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二、說學情

《分數的再認識》是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次,五年級的學生求知的慾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需要動手操作,理解知識需要具體的事物作支持。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教學中,我將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通過故事“西遊記中的唐僧分餅”引入課題一天,在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又累又渴,於是孫悟空、沙和尚和豬八戒去摘果子解渴。不大一會三人騰雲駕霧回來了。唐僧很高興打開了乾糧袋,裏面裝着2張糖餅,3張油餅。同學們,你能用分數表示出糖餅佔餅總數的幾分之幾嗎?油餅呢?唐僧說:你們辛苦了,給你們一張油餅吧。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徒弟們得到的這張油餅呢? 爲什麼這樣表示?一張油餅分給三人吃吧。你們說怎樣分才公平啊?

通過講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互動探究、學習新知

首先讓學生猜測如果每個同學拿出自己所帶筆的1/2,是否相同。肯定會有兩種答案,再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驗證。在驗證過程中,先叫全班學生拿出所帶筆的偶數支。再是讓學生數出偶數支的1/2。最後全班交流,根據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通過拿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理解分數的相對性。同時,體現了學生的主題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分數有更深的瞭解。

(三)運用新知,拓展延伸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比較兩本書的1/3不同,使學生認識到:

1/3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1/3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使認識進一步提升的:

任何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

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四)鞏固反饋,發展能力

在處理具體練習中,我覺得應該指出的是。

1.畫一畫中,無論如何畫,只要是整個圖形的1/4是一個小正方形既可。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理解,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練一練第1題重點是分割法、移動法、旋轉、合併這些方法的使用。

3.練一練第2題重點體現塗法的多樣性。

4.練一練第3題重點除了體現畫法多樣性之外,還要比較平均分之後,每一個圖形的兩個1/2是否相同;還要比較這三個圖形的1/2是否相同。這部分其實是“總數相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總數不同,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的知識點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把已經形成的抽象認識,進行了及時的練習和必要鞏固和強化。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節課我不僅注重了知識的教學,同時也注意了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在經歷猜測、驗證、總結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小結

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主動回答這節課學到了什麼,這些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那些問題,學以致用。

(六)佈置作業

在佈置作業時,我設計了有層次的習題,分爲必做題與選做題,使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教學理念。

五、說板書

分數的再認識

在本節課中我將採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爲提綱式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楚、從屬關係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於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4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112-113頁的內容,認識幾分之幾中的幾分之一。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爲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爲此,教材例1--例5藉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爲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初步基矗教學大綱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節課教學目的如下:(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2)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滲透“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的觀點。

教學重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二、說教法

根據直觀性原則,運用演示法,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選擇實物、模型教具等通過演示操作來增強學生的感知力認識幾分之一。積極貫徹啓發性原則,運用講授法,在課堂上,既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講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個例題的教學。

三、說學法

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共有5個例題,根據學生指導的自主性原則和滲透性原則,教師在講解例1之後,扶着學生認識13,獨立讓學生認識14,即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實現其學生的“學”,體現出教師寓學法於教法之中,即教師教學既教知識、又教方法。

四、說程序

本節課教學,設計三個環節進行。

(一)複習

1。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3。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三道小題,通過複習以前學習過的“平均分”,抓住新舊知識的最佳切入點,爲實現新認知做好準備。)

(二)新授

1。導入新課

半個蘋果在教學上不能用學過的0、1、2、3……整數表示,這就要求我們用一種新的數表示,這種新的數就是分數,今天就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2。教學例題

(1)教學例1①師展示餅的模型,講解,把這個餅看作一個整體,分開再重合,問是怎樣分的?爲什麼?(強調平均分)指導學生說,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塊,兩塊是同樣多的,我們就說每塊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②回憶分餅過程。剛纔分餅的時候,是先幹什麼呢?是怎樣分的?③指導寫12。

(2)教學例2①師出示一個圓紙片,問:把誰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把其中的一部分塗上陰影,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②寫的時候要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並說出各部分表示什麼意思?③用三句話,把這幅圖表達出來。

(3)教學例3師生將準備好的長方形紙拿出來共同操作。問:把誰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摺,再對摺,想: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寫作()()。

(4)教學例4投影打出圖,讓學生先想,然後填空反饋

(5)教學例5指導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提問: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在圖上標出110,數一數這條線段上有幾個110?

3。教學各部分名稱。

(1)像12、13、14、15、110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以13爲例介紹各部分名稱。

4。指導看書,完成做一做。

5。小結。

剛纔我們通過觀察圖形和實際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幾份,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眼、腦、手、口並用,使學生初步建立分數概念,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練習

1。練習二十七第1題給予一定的指導。

2。練習二十七第2題要回答爲什麼。

3。完成3-5題。

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學習這部分知識要注意什麼?(通過這幾組題的練習,加深理解本節課的內容,突出重點,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初步認識》。

首先,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認識幾分之一。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及計算上,分數和整數都有着很大的差異。認識幾分之一是第七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簡單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爲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材的安排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創設。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具有較強的具體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賴對感性材料的概括。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時已經掌握了平均分的意義,能把一些實物圖片進行平均分,這爲本課的學習提供了感性基礎。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意圖,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探究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數學思考和創新精神。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表示的具體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各種圖形紙片若干張、彩色筆等。

二、說教法和學法

爲了實現確立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演示法、操作法、觀察法和討論法。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想學、樂學;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過程,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中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數學學習的機會。”因此,新課伊始,我就創設了兩個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這些水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可以得到幾個蘋果?幾個梨?幾個西瓜?請你用掌聲回答,答案是幾就拍幾下。當學生拍到“半個”西瓜時,產生了質疑:“‘半個’應該怎麼拍呢?能用什麼數來表示呢?”從而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種新的數:分數。

拍掌引入分數,我是參考了吳正憲老師的精彩課堂設計,我覺得這個設計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學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個”無法拍掌表示,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新知的慾望。

第二個環節:動手操作,建構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因此我精心設計了六個活動來進行教學。

活動1.課件演示,建立表象

幾分之一的表象認識比較抽象,爲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課件演示並讓學生仔細觀察: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西瓜的1/2。這一半是西瓜的1/2,那麼,另一半呢?也是這個西瓜的1/2。在這裏,我多讓幾位學生說一說,這個二分之一是怎麼得來的?讓學生明白,只要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個西瓜的1/2。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動2.讀寫1/2,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

初次認識分數,教師的引領顯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課件演示,示範讀、寫1/2,和學生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再讓學生書空1/2,並快速地在本子上寫出兩個1/2。這樣,學生在讀寫分數的過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數。

活動3.動手操作,折出1/2。

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1/2的含義,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1/2嗎?並塗色表示出來。摺好後,讓學生舉起來,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說一說1/2表示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我有意識地展示學生不同的折法,引發學生思考:“爲什麼他們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狀也不同,而塗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學生在觀察討論中發現:“只要是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長方形的1/2。”在動手操作中,幫助學生實現了1/2從有意接受到自由表達的過程。

活動4.舉1/2反例,內化1/2。

我拿着一張圓紙片問:“同學們,剛纔我們認識了1/2,請仔細觀察,老師把這張圓紙片這樣(隨便)撕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嗎?爲什麼?”接着出示幾道判斷題給學生判斷,通過正反例子的對比,突出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條件――平均分,爲以後進一步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活動5.類比遷移,創造幾分之一。

當學生認識了1/2,我順應學生好表現的心理特點,大膽放手,讓學生類比遷移,自主創造幾分之一,彰顯學生的個性。

⑴聯想: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對認識分數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⑵操作:摺紙、塗色,表示出一張紙的幾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說一說:你折出了一張紙的幾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展示並說一說分數的含義。

⑷探究:選擇學生作品中不同的圖形展示,四人小組合作交流:這些圖形的形狀不同,爲什麼塗色部分都能用1/4來表示呢?讓學生深刻體會: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這個圖形的1/4。

活動6.深入探究,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在這裏,我利用一個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猴子和小豬在一次分西瓜的時候,也想用我們今天學過的分數,它們都想多吃點。小猴子想:我太喜歡吃西瓜了,我要吃這個西瓜的1/2。小豬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這個西瓜的1/4。你知道,它們倆誰吃得更多一些嗎?爲什麼?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答案,我不急於下結論。而是出示以下直觀圖讓學生觀察,你能比較這幾個分數的大小嗎?看着直觀圖,學生很快回答:1/2>1/4>1/8。你還發現了什麼?假如把這個圓無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會越來越?小。最後得出結論: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豬誰吃的更多一些?學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有利於學生形成分數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個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中,深刻體會了分數的含義。充分體現出數學知識不是教師直接給予的,而是在學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體悟中動態生成的,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第三個環節:分層鞏固,拓展提高。

在練習環節,我層層深入,設計了寫、塗、說、猜四個練習。

寫:你能用分數表示下列圖形的塗色部分嗎?

塗:看分數,塗顏色。

以上兩題是基礎練習題,面向全體學生。以下兩題是拓展提高題,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說: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哪些分數?

意大利國旗、西瓜圖、櫃子圖。

現代教育理論認爲,只有當數學問題和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纔是具體的,生動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數的意義,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還培養了學生豐富的聯想能力。

猜:塗色部分會佔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先讓學生估計、猜測,再用課件驗證。最後,我讓學生說一說做這道題你還有什麼發現?學生可能會說,我發現1/4比1/16大,我發現,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從預設到生成,從估計意識的培養到發散思維的訓練,這一道題承載着豐厚的數學內涵。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延伸鋪墊

先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有利於建立完整的認知結構。

再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麼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生可能會說幾分之一的分數,也可能會說幾分之幾的分數,爲下一節課進一步學習分數做了很好的鋪墊。

四、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力求圖文並茂,重點突出,對整節課的學習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縱觀整節課,我通過創設情境、動手操作,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觀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動中,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倡導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後記:這是我11月22日參加興賓區小學數學教師說課比賽獲得一等獎的說課稿。從年級初賽到學校決賽再到城區初賽,最後到區裏決賽,我一遍遍地修改稿子,隨之一遍遍地修改課件,脫稿說下三千多字,好辛苦!原本不捨得曬出來,畢竟花費了太多精力,但想想,還是放上來,就當留個紀念吧!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6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們,上午好好!我是自由路小學的王瑞霞。今天我說的課題是“分數的初步認識 ”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本課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它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也爲以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教材所呈現的內容,不僅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安排了“分一分、折一折、比一比三個活動”。意在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觀察思考中學習、體驗、感受數學。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地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學生情況的思考,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擬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說一說、猜一猜一系列活動中,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和比較大小。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和比較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

三、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正方形紙三張

2、學具:不同形狀的手工制、彩筆、尺子

四、教法和學法

【教法】

教師

(組織 引導 合作)

創 (創設情境)

導 (設疑導入)

動 (動手操作)

悟 (體驗感悟)

【學法】“

學生

(主體)

感知(觀察生疑)

理解 (自主操作)

探索 (合作發現)

應用 (鞏固提升)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結合九九重陽節出示一幅生活情景圖,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兩人準備了哪些食品?怎樣分才能讓兩人都滿意?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板題)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經歷由整數到分數的過程,着眼一個“探”字,抓住新舊知識間的連接點。】

(二)探索新知

1、認識

設疑: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同步演示分數的書寫,分數線、分母、分子)這一份就是這個月餅的 ,另一份呢?(也是它的 ) 它指的是誰?

2、加深理解

(1)摺紙遊戲:讓學生動手摺各種圖形來表示出 ,體驗不同折法。

(2)、展示作品:追問:平均分的圖形不同,它們的 相同嗎?爲什麼?

(3)、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分數的含義。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發展自己,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 ,豐富 的表象。着眼一個“動”字。:通過有意識的追問,使學生感受到: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它的 。整個環節從操作實踐開始,以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完成,既重視操作,又重視知識點的學習,着眼於設疑和解惑,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4)、判斷:下列圖形的塗色部分能用表示嗎?爲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這些反例來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以便更好的突破教學難點。進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同時很巧妙的引出 】

3、 深入探究分數

(1)、認識

①折一折正方形紙的

②畫一畫正方形紙的

③說一說 的含義

④寫一寫 這個分數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理解 的基礎上,自然的掌握 的含義,並通過辨析明白:爲什麼圖形相同,折法不同,每份都用表示 ,進一步明確分數的含義。】

(2)猜一猜

我們認識了 和 ,猜一猜還可能有幾分之一?你怎麼知道的?

【設計意圖: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發展的機會,在猜測驗證中主動拓寬知識,認識新的分數。】

4、比較分數的大小

像 , , 這樣的數都是分數,分數也能比大小,誰能任意選兩個分數比較大小。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使學生“再認識中比較分數,在比較中鞏固分數的認識”,體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這類分數的大小,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同一個圖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數就越小。】

(三)、鞏固新知,拓展應用

做一個課堂小結,轉到學生解決問題中。“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初步認識了分數 。相信大家這一節課一定有很大的收穫。讓我們帶着收穫進行下面的練習。相信你一定沒有問題。”

1、加深認識:

(1)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書93頁第1題)

(2)填>、< 或 =(93頁第2題)

2、體驗創新

(1)、你能看到幾分之一

(2)、水天一色,能感覺到幾分之一

(3)

3、拓展延伸 魔法箱(課件)

【設計意圖:對於學生剛學的知識,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以上三個層次的練習,意在能讓學生更好的鞏固新知,並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4、欣賞短片,談談感想。(課件)

【教學理念: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利用收集到的生活資料,開發出更多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整體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真正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 學生是從生活情景走進課堂,又將帶着生活問號走出課堂?這樣的數學教學帶給學生的是智慧的行囊,生命的啓迪。】

六、板書設計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7

一、說教材

《百分數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六單元《百分數》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在學習了整數的認識、小數的認識、分數的認識以及熟練地掌握了通分的方法與技能後進行的學習,對於豐富學生的數感以及今後的百分數應用等有重要作用。

教材中安排了“派誰去罰點球”以及“選種哪號種子”兩個主題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後通過多方面、多層次的練習讓學生豐富對這一概念的認知,其主導思想是讓學生進一步感悟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然後通過“問題情境——數學建模——解釋應用”逐步地豐富和達成教育目的要求。

二、說學情。

學生進入課堂,並非白紙一張,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家庭情況等爲課堂提供了多元的資源。《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識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其中包括:

(一)生活基礎

足球,學生生活較常見,有的學生還樂於參與其中,對於罰點球是不陌生

的。 生活中存在着較多的百分數,學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見、或有所聞。如衣服

上、牛奶上等等。這些爲本節課的開展奠定了生活經驗基礎,成爲促進學生深入學習和思考的課堂資源。

(二)經驗基礎

A、知識經驗

小數的認識、分數的認識以及通分知識了掌握,爲本節課學生的自主建構百分數的意義,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特別是通分的知識。

B、活動經驗

在五年的學習生活中,探究、合作、自主等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起着潛意識導向的作用,而衆多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也在正面或反面提供了問題索引。爲本節課的開展,打下了較豐實的活動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目標是活動的指南,也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對於一節課具有重要的導向、評判的功能。本節課,在分析了教材內容以及學情之後,我確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知識目標: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理解感受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和語言合作交流能力等。

情感目標:結合相關信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情感和節約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的讀寫百分數。

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並體會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繫區別。

四、說教法

高年級的學生對於學習,他們渴求“有挑戰的學習”,他們渴求能“自己學習”,因此,本節課我採取的教學策略是:

1、 情境創設。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思考,在思考中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中明悟。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覺、自主、自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2、 合作探究。在“派誰罰點球?”的問題指引下,讓學生通過合作、交

流、辯論、計算等,來感悟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來突破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在多元的訓練中,在說一說、寫一寫、比一比等,讓學生在探究中一步一步地逼近“數學真實”。

五、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將遵循“感知——建構——應用——拓展”的教學主線來開展教學。

(一) 談話感知

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收集了百分數的資料,你們都找到了嗎?(把它舉起來讓同學們看看)

誰願意說說你是在哪找到的?

看來,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百分數,那麼人們爲什麼那麼喜歡百分數呢?百分數又表示什麼含義呢?這節課我們就一同去認識百分數。板書——百分數的認識

對於百分數,你想了解些什麼?

(任何一種有效的,成功的教學都必須是由學生主體參與的,在談話瞭解對百分數的初步認識中,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從而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慾望。)

(二) 情境建構

1、體驗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同學們,喜歡踢足球或看足球嗎?在一場比賽中,猛虎隊獲得了一次罰點球的機會,教練準備派下列三名隊員中的一名去罰點球,如果你是教練,將會安排哪位球員呢?出示相關數據,讓學生分析,學生先自己想想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桌聽,再和小組合作交流。

(作爲個體要作出正確的選擇要有一個過程,考慮的問題也可能是不全面的,所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與同學合作交流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兩個人的思維還是有一定的侷限,所以又組織學生全班性合作交流。再一次爲學生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從合作交流中互補完善,達成共識:要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進行比較。認識到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應充分的發揮,點明可將分母是100的分數寫成另一種形式——百分數)

2、運用生活中的百分數,構建百分數的意義。

師:課前每個人都蒐集了許多百分數的信息,誰願意給我們大家讀一讀,並說說你對它的理解。

(在初步感知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後,通過百分數信息合作交流進一步的體驗百分數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對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有着積極的作用。合作交流自己蒐集到的百分數,用語言來描述百分數表示的意義,逐步構建百分數的認知構架,爲下一步概括百分數的意義奠定基礎)

3、概括百分數的意義

師:通過剛纔同學們的互相合作交流你感受到,百分數表示什麼意思嗎?請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後同桌合作交流一下。

(在充分的表述對百分數的意義認識基礎上,由生活信息概括提煉出的百分數的含義)

4、 教學百分數的讀寫法

百分數的讀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簡單,重點介紹%的寫法。

教師出示帶有情境的一組百分數數據信息,先讓學生自讀,再提問:讀了這些數據發現了什麼?使學生了解到百分號前面的數可以是整數、小數,可以比100大可以比100小, 完善對百分數的認識,同時也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通過數據說說自己的體會,得到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愛護環境的教育。

5、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區別

這是教學中的難點,純語言的表達過於抽象,也不利於理解。因此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是通過練習的形式解決。

如:下列哪一個數可以用百分數的形式表示。

(1)班級中近視眼學生人數佔總人數的

(2)一根繩子長 米。

(3)一堆煤有 噸,運走了它的 。

(三)應用提升

1、p65的1

2、p66的2設計圖案

3、猜一猜下面的成語代表哪個百分數?

百發百中( )百裏挑一( )十拿九穩( )一箭雙鵰( )

利用圖形加深對百分數的認識,在應用中對百分數加以鞏固,做到數型結合。利用成語來幫助理解百分數活躍課堂氣氛。

(四)拓展總結

1、用一句含有百分數的話對自己本節課的表現或收穫進行總結。

2、老師送你一句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希望同學們能從這句名言中受到啓發。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8

一、說教材。

“認識百分數”是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學習內容,它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意義、性質和簡單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於百分數,學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如何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適時進行數學化,幫助學生完成百分數意義的自我建構,是本課教學的關鍵。

爲此我對教材進行了合理的重組,以學生身處的園區新貌引入、緊扣園區綠化這一鮮活的現實情境,呈現給學生更爲熟悉、貼切的學習素材,讓學生體驗百分數意義建構的全過程,使學生始終以園區小主人的角色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主體意識得到盡情發揮,充分體現“立足生活、體驗探究、自主發展”這一教學理念。

基於上述想法,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感受百分數的產生,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2.使學生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培養觀察思考、比較分析和綜合概括能力,體會百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繫和區別。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百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並得到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掌握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教學難點:自主建構百分數的意義,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與區別。

二、說教法學法。

聯繫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提出以下教學設想:

1、依託原型,實現再創造。教學中選取園區新機場路綠化,作爲數學知識的原型,凸顯事理,師生合作,討論、交流、概括得出百分數的意義;然後讓學生用搜集到的“小原型”用自己的話說說百分數的意義。

2、開放教學,課內外一體。課前走出教室尋找百分數;課中交流、應用百分數,信息量大大增加,師生、生生充分互動,使學習更加有效。

三、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將遵循“感知——建構——應用——拓展”的教學主線來開展教學。具體分爲下面四大版塊: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充滿現實意義的生活化情境將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使學習變得生動起來。

新課一開始通過播放園區典型景點:美麗的金雞湖、夜色迷人的李公堤、方便快捷的獨墅湖隧道、鳥巢科文中心、別具匠心的園區建築等引領學生走進充滿現代氣息的園區,感受家鄉的發展變化,由此引出令人矚目的房產成交量信息:從蘇州七大區成交量的細分來看,目前園區所佔比例總在蘇州樓市最前列,其中7、8月份成交量分別佔全市成交總量的42.24%和42.45%。學生讀取信息說說紅色部分是什麼數,引出百分數。說說還曾在什麼地方看到過百分數?並引發思考對於百分數想了解些什麼?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認識百分數。

以園區新貌引入課題,讓學生倍感熟悉貼切;從園區購房成交量這一現實情境中引出百分數,激發了學生更爲強烈的求知慾望,通過讓學生說說想了解百分數的哪些知識,引發學生問題意識,更好地調動了學習的內趨力,爲下面自主建構百分數意義提供了可能。

二、自主探究,建構意義。

爲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建構百分數的意義,分六個層次來展開教學:

1、溝通聯繫,交流互動。

數學源於豐富、有趣、現實的日常生活,是日常生活的提煉與概括,生活中處處都存在着與數學相關的生活模型,教師教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園區除了現代化小區引人注目外,園區的道路也是四通八達,特別是道路兩旁的綠化都是經過精心選擇的,不久又一條新的機場路即將開通,設計者已經着手準備,作了如下調查:

品種

成活棵數

種植棵數

楊樹

48

50

杉樹

27

30

松樹

19

20

學生觀察後提出:你覺得選擇下列哪一種樹比較合適?你是怎樣想的?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表格中並沒有直接呈現成活棵數佔種植棵數的幾分之幾,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開展討論,爲學生提供了更爲廣闊的學習空間,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思維層次不同,教師做好了充分預設,可能學生會想到通過比較兩個相對應數字的差,從而選擇松樹。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這樣的推理合理嗎?推理的方法適當嗎?在辨析中明瞭此中的不合理性,從而得出以成活棵數佔種植棵數的幾分之幾來比較,算出楊樹成活棵數佔種植棵數的;杉樹棵數佔成活的,鬆數棵數佔成活棵數的,進而引導思考:能不能一眼看出誰成活的比率高一些?引領學生通過通分把三個分數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三個數通分學生在前面學習中並未涉及,如果有困難可適當引導學生先把和通分,再和通分;可能有的學生一下就想到要從誰成活的比率高一點去思考,直接生通過“通分”的方法來建構這一知識。

在此基礎上教師說明:爲了便於比較人們也經常會選擇這樣的方法,人們就研究出了一種數就是百分數。把上述三個分數轉變成百分數,學生齊讀這三個百分數。接着讓學生選擇其中一種樹說說這個百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在公路的兩旁種什麼樹比較合適?解決種樹問題。

2、回到情境,豐富體驗。讓學生結合情境一中的兩個百分數,說說它的具體意義。在次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歸納、概括百分數的意義。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3、嘗試歸納,概括意義。

對於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處理等,是本次課程改革目標中的一個重點,通過三組數據的出現,讓學生在獲取信息的同時,感悟“有缺失的信息”,不斷地加強對信息的處理能力。百分數意義建構整個過程層層推進,充分預設,適當引領,有效探究,使學生經歷了百分數的產生及意義形成的全過程,學生在爲園區道路綠化提出合理建議的過程中,體驗到一種成就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4、聯繫實際,加深認識。

根據下面每個百分數的意義填空。

(1)學校合唱隊中,男生人數是女生的45%。

學校合唱隊中,男生人數是女生的,男生與女生的比是():100。

(2)六年級一班學生的近視率是20%。

六年級一班學生中,()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20%。

學生通過填空,瞭解百分數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加深了理解,加強了與分數、比之間的聯繫。

5、信息發佈,巧學寫法。

通過上述教學環節,學生對百分數的意義已有了一定的認識,爲了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百分數的體驗,通過“信息發佈會”這種新穎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帶着收集到的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並說清誰佔誰的百分之幾,然後指名放到實物展臺上全班交流,並談談自己對它的理解。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嘗試用不同的生活來感悟書本,實現知識在交流中增值;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使學生學習的不只是“文本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創建一種開放的、積極互動的課堂文化。更巧妙的是在進行信息發佈會的同時還讓學生嘗試把收集到的百分數寫下來,把百分數的讀寫融合現實情境之中,讓原本屬於教師的神聖領地成了學生們信手塗鴉的地方,給了學生創造美的機會,在交流互動中掌握了百分數的寫法。

6、聯繫實際,溝通聯繫區別。

下面哪些分數課程寫成百分數,哪些不能寫成百分數?

A.一堆煤噸,運走了它的。

B.米相當於米的。

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與區別是本課的難點,通過學生觀察篩選哪些分數可以寫成百分數,哪些不能,引發思考,充分討論、合作交流、不斷探索,在討論中明確: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之間的比較關係,並不表示某個具體數量,所以百分數的後面一般不帶單位名稱。而分數可以帶單位表示某個具體數量,同樣也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係。使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繫與區別不斷清晰、明瞭,在比較、辨析中幫助學生理清新舊知識的聯繫與區別,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合理。

三、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1、觀察寫數。

說說圖中塗色和沒有塗色的部分各佔“1”的百分之幾。

2、寫數比賽。

讓同學們準備好紙和筆,明確要求,在規定時間寫數

學生說說“我寫了幾題,完成了十道題的百分之幾”,或讓學生說出完成任務的百分之幾,其他學生猜測完成了幾道題目。

給沒有寫完的百分數寫完。課件出示結果校對答案,讓學生齊讀這些百分數。

引導觀察思考:對所寫的這些百分數,你有什麼新的認識和發現?在學生獨立思考後討論交流。

得出:百分數前面的分子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可以是一百,也可以比一百大。,使所學生知識得到進一步拓展。

3、遊戲中的百分數。

請同桌之間玩十次石頭、剪子、布的遊戲,做好記錄然後用百分數說說贏的次數佔總次數的百分之幾,輸的次數佔百分之幾,其他同學嘗試猜一猜他平的次數佔白分之幾。開拓學生的思路,使知識得到一定深化。

4、結合實際,恰當選擇。

45% 4.6% 120% 100%

(1)在下一個季度,園區房產成交量可能會佔到全市成交量的()。

(2)明達小學的學生每月所用零花錢佔學校買圖書錢數的50%,開展節約活動後,明顯減少,現在只佔()。

(3)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

(4)到目前爲止,我國發射人造衛星的成功率是()。

第一題讓學生導入部分的園區房產成交量信息,做出合理推斷,前後呼應。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百分數完成填空,進一步體會百分數的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5、成語中的百分數

課件出示:百發百中百裏挑一一箭雙鵰十拿九穩

學生觀察這四個成語,找出其中的百分數。

【設計意圖】:練習形式注重多樣化,體現一定的層次,在嘗試練習、深化練習、拓展練習中使學生把生活經驗知識轉化成數學語言知識,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領悟出百分數的意義,通過石頭、剪子、布遊戲,成語新釋在習題設計上體現了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四、互動評價,提升反思

學生用百分數的知識結束這節課。最後,老師和大家分享:只要你百分百地投入去做每一件事,成功一定屬於你。

這樣的課堂小結形式新穎,具有一定開放性,學生可從知識層面、情感層面等多方面去表達,知識進一步交流,情感進一步昇華,最後通過老師的一句話給予了莫大的鼓勵,給本課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總評:本節課,始終抓住學生的學情,始終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始終把學生放在教學的第一位,通過充分地放手,充分地討論,充分地探究,使學習真正成爲一種需求、一種動力和一種喜悅。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9

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75——76頁,認識幾分之一。

一、說說對教材的認識

“分數的初步認識”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四單元第一小節。“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爲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去年以前的老教材這部分內容是安排在三年級上學期,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112——113頁,從去年秋天的教材才安排在四年級第七冊75-76頁,這也是因爲認識到分數的理解較抽象的緣故而做的新調整。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爲此,教學例1——例5藉助實物演示(如可能我也準備課件)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學生的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爲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的基礎。教學大綱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簡單的分數。老師們常容易忽視這部分內容,認爲它太簡單,簡單是我們對它膚淺的理解,實際上它較難理解。例如有一次在學了這部分內容有一個考試題是這樣的,15的三分之二是多少,許多老師認爲這是分數乘法,要到六年級才學,實際上這題沒有超標,也是考驗我們學生對分數的意義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了。如果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做出這題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們要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能停留在一個表面現象上,而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分數。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節課教學目的如下:

(1)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充分發揮直觀教具的優勢,啓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教學重點: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教學中要使學生在認識幾分之一時,形成感知的概念,充分發揮表象在認識分數概念中的橋樑作用。

教學難點:分數的實質是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因此分母、分子的含義是分數教學中最本質,最重要的部分。

二、說說這節課的教法:

分層遞進,由扶到放。是我設計這節課主導思想,讓學生主動探索,獲取知識,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根據直觀性原則,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重點、練習內容自制教具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通過實物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來增強學生的感知力,認識幾分之一。積極貫徹啓發性原則,運用講授法,在課堂上,既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完成5個例題的教學。本節課的五個例題運用不同的方式處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說說對學法的指導

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共有5道例題。根據學生指導的自主性原則和滲透性原則,教師在講解例1時,首先引導學生觀看演示,從日常生活實例入手,初步認識二分之一,接着扶着學生認識三分之一,再獨立認識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實現其學生的“學”,體現在教師寓學法於教法之中,學習中多次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營造出互動教學的氣氛。

四、說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教學設計三個環節進行。

(一)引入:

運用教具,以舊引新。一節新課,往往是從舊知識引入,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口頭回答把4個餅和2個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把4個餅、兩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後,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把1個餅分成兩份,觀察1個餅切成2份後,重疊比較大小一樣。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個”,“半個”餅是多少能用整數表示嗎?由此引入新課。

(二)授課

(1)運用演示,初步認識概念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幾分之一的表象認識比較抽象,爲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講解例1時,再次演示平均分一個餅。學生初步認識“平均分”,理解圖中幾份數和一份數的含義。這時教師指出這半個餅是一個餅的二分之一,引導學生在不同形狀低上對摺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練習。接着演示,把它平均分割成三份比較大小後還原,認識三分之一。學生通過對概念直觀形象的認識後,很快明白了幾分之一的含義。接着再教學分數的讀、寫法。

(2)實際操作,促進內化

爲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對例3四分之一的認識是這樣做的。先確定操作要求,把一張正方形紙對摺兩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後學生操作。由於實踐目的明確,方法得當,把學生的認識推向深入,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折法,課堂上出現了三種類型正確折法,

又請學生觀察教師的另一種折法,並提問:所表示的部分是這個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嗎?

這時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爲什麼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學生按老師設計的目的說出:因爲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數表示,這樣就突出了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爲以後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3)創設情景,鼓勵學生主動探索

教學例四、例五時,學生觀察,自學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念義,隨機提出問題,問題的設計分層遞進,隨例題發展,突出重點。

(二)練習

在練習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練習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爲了使課內練習起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雙重效果,我在組織練習活動時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練習的形式要有變化,使學生在練習中保持興趣。二是練習的難度逐步提高,讓學生做題時都要動腦想一想。三是面向全體學生,練習要有“彈性”,保證全班每個同學都有較多的參與機會。

(1)根據教學的基本要求,設計了一組基本練習,主要讓學生隨機分析正誤並說出爲什麼,教材中“做一做”和練習中的習題,

(2)又設計了一道小猴分瓜的小故事,這是一道趣味思考題。三個同樣大的西瓜,逐個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讓學生比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大小,設問誰吃的多?爲什麼?這道題的練習目的,促進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融合貫通,激發學生興趣,對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爲建立分數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概念埋下了伏筆,最後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了全課小結。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突出教學的難、重點,爲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在設計板書時注意兩點。

(1)圖文並茂,條理清楚,層次明確。

(2)突出重點.與課堂教學的小結相呼應。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10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執教的題目是《分數的初步認識》。

一、 說教材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91頁到93頁內容。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萬以內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是意義,還是讀寫方法、計算方法,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學段是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認識幾分之一。認識幾分之一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

二、說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觸過二分之一這樣的分數,但並不理解它的含義。分數的產生是從平均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學生生活中已經有這樣的經驗。例如,媽媽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給弟弟和妹妹,每人分得半個月餅。但學生不會用分數來表述。所以,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去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

三、 說教學目標

本節課有以下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2、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經驗。

3、情感目標:通過具體事例,感受到數有整數向分數擴展,體會分數在數學和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根據教材的特點,我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情況,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爲: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結合具體圖形理解並描述幾分之一的含義。這節課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圓片、正方形和長方形還有線繩等教具和學具。

四、說教學流程

這節課爲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爲立足點,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一開始,由狗哥哥和狗弟弟分月餅的故事導入。在預習案中提到了,第一天,他們買了4個月餅,狗哥哥想要3個,狗弟弟不願意,引導學生們說出必須要平均分月餅,分得的同樣多,這樣才公平。在這裏強調平均分和分得同樣多。接着出示情境,第二天,2個月餅,每人分得1個。到了第三天只買了一個月餅,那每人分得多少?這個問題成爲教學的出發點和矛盾產生的創生點,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說出每人分半個。由此導入新課,半個月餅怎麼用數來表示,引出今天學習的知識內容。讓學瞭解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而且說一說通過什麼樣的途徑來達到這些學習目標。熟悉的分月餅的情境喚醒了學生對“平均分”的回憶,學生根據已有的認知基礎,讓學生自己創造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學生們各抒己見,有寫二分之一和一分之二2種寫法的,老師比較兩種不同寫法的相同之處,都有1和2,很容易理解了毎人分得的個數可以用整數2、1表示。由分數的演變過程讓學生了解數學上是怎麼規定分數的寫法的。強化二分之一的意義和寫法。

二、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1、深入認識1/2

接着,我讓學生們用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具來自己表現出二分之一來,學生有用圓片的、有用正方形的,有用長方形和線繩的,我將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別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的含義,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和同位交流,發現相同點都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不同點是平均分的圖形不同。看來,表示分數時一定要說清是“誰的”很重要。

這樣在學生動手動腦,交流分享中,豐富二分之一的表象,進一步感受到分數的含義。然後讓學生說說我們教室裏有什麼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的,加深對二分之一的認識。

2、動手操作自己創造一個分數

引導學生要想得到分數必須平均分某個物體或者圖形,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學具,小組共同合作創造一個分數,先折,再畫。然後考慮這些分數都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同學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創造出了許多的分數,讓同學們上臺展示自己的分數,並且說說每個分數表示的意義。都是平均分成了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還有同學思維能力比較強,創造出了像八分之四這樣的分數。接下來就來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每個分數都有一條線和2個數字,這條線就是分數線,表示平均分。

下面的數字是分母,表示分了幾份;上面的數字是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幾份。就像母親揹着孩子,學生們就更加深刻的記住了分子和分母,也比較容易的區分。由此,讓學生更好的把握分數的本質屬性,同時在“做數學”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3、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我由小猴和小豬爭論誰吃西瓜吃的多出示比較分數大小的題目。

1/2 :1/4

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西瓜的圖片很容易就得出2分之1大,讓學生自己提問,然後自己總結出爲什麼2比4小,2分之1卻比4分之1大呢?學生說出了平均分的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一份越小。接着再出示8分之1.

總結出分子是一的分數比較大小的基本方法。再由一條紙條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進行比較,內化對整體1的認識。

五、 聯繫生活,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先讓學生看德國國旗,健身器材,巧克力上面藏着的分數,然後讓學生說說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出現過哪些分數,學生說出了,吃一個饅頭或者一塊麪包或者一盤菜的幾分之幾。體現了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課堂小結,延伸鋪墊。

講到這,這節課接近了尾聲。我對學生的課上的表現給予積極的評價。(出示8支鉛筆)先把8支鉛筆的1/8獎給發言積極的同學,每人獎勵幾支鉛筆?再把8支鉛筆的1/4獎給遵守紀律的同學,每人獎勵幾支鉛筆?通過獲得鉛筆的支數不同活動,學生了解分數不但表示一個物體的一部分,還可以表示一個整體的一部分,爲今後理解分數的意義做好鋪墊。

最後,在這種獎勵的愉快氛圍中進行全課小結。我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有利於建立完整的認知機構。

根據教學的基本要求,我設計了三組練習。第一題,填分數。第二題是比較分數的大小。第三題是拓展題,供學有餘力的同學做。這幾道練習題形式不同,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利於對知識的鞏固。

六、說學習評價

這節課我採用自我反思評價,師生互相評價的方式,有利於建立學習自信心、主動性,體現評價的多樣性,發揮了評價的激勵作用。板書主要是由我的書寫和學生的作品組成的。突出重點,克服了課件上沒有完整板書的弊端。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11

一、關於教材

《百分數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五年級第六單元第一課時教材。它是學生在學習整數、小數的基礎上以及分數的意義和應用,特別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教學基礎上設計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的基礎,特別是對於以後學習百分數的應用,解決生活中的百分數問題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關於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和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地讀、寫百分數,並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組織學生探索,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討論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具體情境中,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關於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難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四、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法分析:

1.依據學生學情,以自主探索爲主線,以發展創新爲宗旨,採用多媒體教學爲輔助手段。

2.具體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索----合作交流----引導發現----綜合概括等教法。

學法分析:

1.基於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記憶和模仿,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纔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2.具體方法: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綜合概括等

3.通過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等活動環節,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五、關於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由網絡調查表“小學生最喜愛的動畫片”直接給出百分數,引出課題。

引導學生分析表格中的百分數,並教授百分數的正確讀、寫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出示大量生活中運用百分數的實例,啓發學生思考百分數在生活中的作用

通過四個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百分數

其中探究活動一,回顧網絡調查表“小學生最喜愛的動畫片”,引出五洲小學四、五、六年級的調查表,在老師的引導下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由分數推算出百分數,由學生小練筆來加深這一推算過程;

探究活動二,這是課本上的案例,起初只給了學生三個球員罰中次數,引導學生討論派幾號球員更好,通過討論結果啓發學生考慮到另外一組罰球總數的數據,從而得出必須知道每個人罰球總數,看每人罰中的數佔罰球總數的百分之幾?用百分數描述每個球員的命中率;

探究活動三,利用種子發芽實驗,給出十組數據,讓學生感受到分別用分數、通分後的分數和百分數表示的發芽率,哪一種能更直觀的體現出發芽率的高低,進而讓學生理解百分數便於比較的優勢;

探究活動四,再一次將生活中百分數的實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說出百分數在句子中的含義,理解百分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表示的是一個數佔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通過板書再加強學生們的理解,最後通過趣味成語再一次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三):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帶領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容,強調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和意義。

2、通過教師寄語讓學生思考99%的汗水再加上1%的靈感等於成功這句話的含義!

六、關於板書設計

因爲運用了大量多媒體,因此,板書就要簡潔、明瞭,我主要呈現出課題、由分數推算出百分數的過程和百分數的寫法及意義,讓學生可以通過板書瞭解到本課的主要內容及重難點。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12

一、教材認識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課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它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爲此,這節內容應藉助教具演示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學生操作,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產生分數。數學新課標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分數——幾分之一,會讀、寫簡單分數,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特點,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會寫簡單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演示、觀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含義,初步建立幾分之一的概念。

難點:理解分數的含義。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整數知識,在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數來表示的量,雖然他們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半多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來表示某些量。初學分數,由於分數這一概念比較抽象,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初學分數會感到困難。

針對這些情況,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演示、引導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

學法:主要採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手段:學生通過分、塗、折、說等手段輔助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達到幫助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目的。

二、教學環節

這節課我安排了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體驗分數的產生

課一開始,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

同學們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什麼日子嗎?(中秋節)在一箇中秋節的晚上,媽媽準備了一個大月餅平均分給彤彤和弟弟兩人吃。怎樣分才能讓兩個人都滿意?

(我提出這一問題目的是給學生建立“平均分”這一概念。)

通過平均分每人得到了一個月餅的一半(板書:一半)“一半如何表示?”在這裏我先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表示一半的意思,目的是爲了發展學生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激發探索慾望。

通過彙報交流,最後得出“一半”不能用整數來表示,於是就產生一種新的數——二分之—。這個數我們就把它叫做分數。(板書:分數)緊接着介紹分數的讀寫法和各部分名稱。

板書:

1…分子

寫作:——…分數線

2…分母

讀作:二分之一

(在這個環節裏,引出“一個月餅2個人平均分”,結果應如何表示的問題,在問題與舊知的衝突中,學生激起了對新知濃厚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分得的結果不能用整數來表示,認識分數的認知需求得以產生。)

(二)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在這個環節裏面我安排了三個步驟,分別是:

1、深層理解二分之一

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是認識其它幾分之一的基礎,必須讓學生形成二分之一的表象。但理解分數的含義又是本節課的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認識二分之一時,出示課件:再次演示平均分一個蘋果的動畫,學生初步認識“平均分”,理解圖中的幾份數和一份數的含義。通過直觀演示,學生對二分之一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張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折一折,把它的二分之一用塗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再在小組交流。教師將學生的作品貼在二分之一的下面。讓學生明確:幾種折法不同,有的圖形也不同,但都是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一張紙的二分之一。

爲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教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長方形紙(其中一份寫上二分之一),讓學生討論:這塗色部分用二分之一表示對嗎?目的是進一步強調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

通過折一折,塗一塗等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的活動中,主動探索,再通過交流進一步感知幾分之一的含義,學生通過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二分之一,進一步認識了二分之一,豐富了二分之一表象,爲後面繼續認識其它分數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2、知識遷移認識四分之一

學生有了二分之一的表象,根據知識的遷移讓學生通過情景圖的直觀演示去認識四分之一。

出示課件:方方和園園將蘋果平均分成2份,正準備吃時,他的好朋友東東和聰聰也來啦!於是方方和園園將各人手中的半個蘋果又平均分成了2份,每人得到了其中一份,這一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嗎?同位互相討論,全班交流。

最後得出: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因爲他不是把一蘋果平均分成2份,而是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一份是這個蘋果的四分之一。接着讓學生找出幾個四分之一?

學生通過看、想、找、討論、交流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含義,並理解了這裏的四分之一就是將一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蘋果的四分之一。

3、知識擴展探索其它幾分之一

在認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基礎上,逐漸放手讓學生自主去探索。在探索之前,我設計了一個操作演示的情景。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先對摺,再對摺,繼續折下去,每對摺一次,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一,學生帶着這個問題,自主探索,教師參與到活動中去,我設計了三個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折一折:折喜歡的圖形。

畫一畫:在摺痕處用鉛筆或水彩筆畫線,並把其中一份塗上陰影。

看一看:把小組的成果放在一起看看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說一說:說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在學生彙報交流時教師隨機板書:三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並讓學生明確:這些分數都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板書:各部分表示的意義)。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幾分之一的”分數,進一步完善課題。

1…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

寫作:——…分數線(表示平均分)

2…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

讀作:二分之一

讓學生運用多種材料進行操作練習,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又拓展了對知識的認識角度。學生在獨立的操作過程中逐步積累了獨立探究的策略,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通過交流可以完善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聯繫生活拓展新知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爲了使課內練習起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雙重效果。我在設計練習時做到形式多樣、重點突出、層次清楚、針對性強,並注意面向全體學生。

我設計了五個練習內容:

1、寫:看圖寫分數。

2、塗:看分數塗顏色。

3、說:說圖中塗色部分表示的分數是否正確。

我設計這三個練習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會讀、會寫、會認幾分之一的分數,面向全體學生,使90%以上的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

4、找:從生活實物中找分數

設計此練習是讓學生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折:用一根繩子,反覆對摺,得出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這是一道拓展思維題。

新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設計此練習是在保證大部分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下,避免少部分學生“吃不飽”的現象。同時通過折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所佔的越少,爲後面學習分數大小的比較奠定基礎。

(四)自我評價感受成功

今天我們學習了新朋友——分數,你對它瞭解多少。請結合下面一段話,進行自我評價。

有一天孫悟空在花果山上,看見一棵樹上有14個仙桃,於是孫悟空把14個仙桃摘了下來放進口袋裏,下山時,剛走了一半的路程,看見滿地西瓜,它又摘了一個大西瓜。回到家後孫悟空首先將這個大西瓜平均分成了八份,它和7個小猴各吃了一份,接着又將14個仙桃平均分成了7份,每個小猴子分到了2個仙桃。

(1)你能從這段話中找出“幾分之一”的分數嗎?(找對2個分數得2,全找對得4)。

(2)結合生活實際用“幾分之一”說一句話。

設計此練習目的體現了分數的生活應用和語文與數學的整合。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因此,本節課教學中主要從學生所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經驗出發,並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能產生分數,給學生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爲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能結合直觀圖示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

2、能用摺紙、塗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

3、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4、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三、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分數,能正確讀、寫分數。

四、教學難點: 能夠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五、說教法

設計這節課主導思想是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讓學生在折一折、塗一塗、玩一玩中探索分數的意義,親自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新課標》中提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六、說學法

1、 通過直觀形象的圖形、實物中認識“平均分”、進而感知分數的意義。

2、 進行比較、動手實踐中學習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

七、本節課教學設計主要分四個環節進行

1、 活動引入,體會平均分。

2、 主動探索,感悟新知。(從面到點)

(1)認識幾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義——幾分之一的意義——揭示課題。

(2)認識1/2 :不同的圖形用相同的分數表示。

3、 利用學生資源(動手操作)比較分數的大小。

4、 在生活中找分數,讓學生體驗分數來源與生活。

八、教學程序設計

1、導入:(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所以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從學生最熟悉的分蘋果出發,讓學生感知平均分)

創設情境,聰聰和明明分6個蘋果,怎麼分?

生1:??師:這兩種分法哪種最特別?爲什麼?(特出“平均分”)板書

如果兩個蘋果分給2個人,怎麼分?

生:每人一個

出示一個蘋果,分給倆人,能平均分嗎?怎麼分?

學生以圓爲例動手操作,折出一樣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2、教學幾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樣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一份的基礎上再揭示分數,目的:傳授程度減少,讓學生自主探究)

請選擇信封裏你喜歡的圖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並把其中的一份塗上顏色。(生動手操作,師巡視瞭解情況)

反饋:(把學生的作品貼在黑板上,並給它們編號。1/2有3個,1/3、1/4、1/8、1/6、1/16、1/32各一個,不平均分的2個)

師:這些圖形是不是平均分的?爲什麼?今天我們先來研究能平均分。師:爲什麼認爲這些是平均分的?(每一份分得一樣多,就是平均分)

觀察一下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麼不一樣?

(1)(平均分的份數不同)

(2)把( )平均分成( )??

(根據第3問靈活提問,全部或有選擇的)讓學生說說圖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塗出了其中的一份)

師:(拿出一個圖形)這個圖形整個用1來表示,那麼這個圖形平均

分成了2份,這一份用什麼數來表示?(如果生說不出師自己說)認識1/2、1/3、1/4??(在此插入書寫方法)在圖形下板書各種幾分之一。

師:爲什麼這一份用1/2,那一分卻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數不一樣,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揭題:象這些1/2、1/3、1/8??我們都叫它爲分數(板書:分數) 舉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空白部分還有幾個1/4?

練習:(判斷題)

3、教學1/2(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師把學生作品用1/2表示的圖往下拉)我們來看這幾個作品,都用分數1/2表示,圖形不同,爲什麼都能用相同的分數1/2表示呢?

小結:(能用1/2表示的這些圖的共同點)把( )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師:空白部分用哪個數來表示呢?爲什麼?

(再次強調意義)1/2表示什麼?2表示什麼?1表示什麼?選擇一個分數說一說意義

4、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拿出1/2和1/32的兩個同樣圖形)我們來看這兩個圖形,塗色部分用1/2表示,那個塗色部分用1/32表示的是這一塊,(可以剪下比一比)哪個大?爲什麼呀?

(1/2表示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書: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書:1/2>1/8>1/32

3、自由選擇兩個分數比一比大小,你發現了什麼?(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說一個更小的分數。

5、拓展練習。

6、總結評價。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14

一、說教學背景

1、教材分析

“認識分數”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整數的基礎上,聯繫實際生活的需要,先從學生們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發,聯繫平均分蛋糕的結果,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然後讓學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摺紙,並塗出它的1/2,進一步體會意義,接着又在操作活動中教學幾分之一的大小比較。這是學生對數的認識的一次重要擴展。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理解並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爲今後進一步深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

小學生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們並不理解。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裏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以分數來表述。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地反思並獲取知識。

二、說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對這節教材的要求是這樣的: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根據教材地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於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地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方面: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通過一系列操作、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體會到認識分數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方面: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培養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2、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的含義

3、教學難點:在頭腦中建構起幾分之一的表象。

三、說教學策略

1、突出數學概念形成的一般過程。

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分數的概念是一個原發性概念,學生頭腦中沒有與之對應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須遵循數學概念形成的規律,按照實例觀察、分析共性、抽象屬性、符號表示、具體運用的流程充分展開教學過程,尤其是要通過大量的操作實踐,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比較豐富的表象。

2、突出數學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本課教學從教師的教來看,要做到設情引趣,爲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學、樂學;要創造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善學。從學生的學來看,要注重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注重同桌互學,小組研討,集體交流。整個教學過程着眼於一個“探”字,貫穿一個“疑”字,突出一個“動”字。

(1)自主學習,着眼一個“探”字。

數學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要讓他們擁有強烈的學習慾望,親身感受探尋數學的樂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動學習。例如:表示半個蛋糕時,讓學生嘗試着想辦法表示它。這樣促使學生主動、全面地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生成和發展。

(2)巧妙引導,貫穿一個“疑”字。

教師要善於在教學中使學生“於無疑處生疑”把學生思維引到焦點上,使他們動腦筋,感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當認識了二分之一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除了能折出這張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的幾分之一呢?這樣設疑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探索。

(3)實踐操作,突出一個“動”字。

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學具等實踐活動,在思維活躍和情緒高漲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活動中,學生不單單是在動口、動手、動腦,更重要的是通過“動的過程”瞭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外在“動”的形式,使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和感悟更爲深刻和完善。

四、說教學流程

(一)、情境引入:

1、談話出示情境圖,說說準備了哪些食品?怎樣分能讓兩人都滿意?(突出平均分)

2、學生共同平均分野餐的食品,彙報分法和結果。

【設計意圖:要讓學生在熟悉的實際生活情境中經歷由整數拓展到分數的過程。】

(二)、探究新知:

1、認識1/2。

(1)組織學生利用學具小圓片動手摺一折、塗一塗、說一說,初步形成1/2的表象。

(2)老師小結揭題,規範表述分數意義的語言,並指導寫法、讀法和各部分的名稱、含義。

【設計意圖:在平均分的過程中,學生逐步積累了1/2的基本表象,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嘗試建構1/2的意義,整個環節從操作實踐開始,完成於意義建構。】

(3)通過反例(沒有平均分的情況)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設計意圖:進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4)摺紙遊戲:表示其他學具圖形的1/2,體驗不同折法,設問:大家看黑板上這幾幅作品,他們的折法不同,塗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來表示,那是爲什麼呢?並觀察發現:平均分的圖形大小相同,他們的1/2也相同;平均分的圖形大小不同,他們的1/2也不同。教師重點指出“要講清是誰的1/2”。[這裏爲今後分數應用題中分率與對應單位1埋下伏筆。]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遊戲中發揮創造性,從各種不同的方法中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的表象,也爲後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認識幾分之一。

過渡:除了能折出這些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們的幾分之一呢?(相機板書:1/3、1/4、1/5……)讓學生利用各種學具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貼上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並說說分數表示的意思。

【設計意圖: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拓寬知識,認識新的分數。】

3、在辨析中深化認識。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設計意圖:針對分數概念中容易出錯的地方有目的的讓學生鑑別,以加深印象。】

4、辯論驗證,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1)談話引出辯論問題:媽媽買了兩個同樣的大餅,弟弟吃了一個餅的1/2,哥哥吃了一個餅的1/4,他們誰吃得多?引發不同意見,引導學生通過摺紙來加以直觀驗證,也允許學生進行單純數學思考,即從平均分的份數上理解其中一份的大小。

(2)媽媽吃了餅的1/8和兄弟倆比一比,是多還是少呢?

(3)整理本堂課上用圓片表示的分數,進行排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其中的祕密。(同樣大小的圓片,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再出示一整個全部塗滿顏色的圓,體會幾分之一與“1”的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主動辯論、驗證比較,一方面豐富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發展數學思考。】

(三)鞏固新知:

1、聽寫分數的練習。(教師說分數的方式是多樣的,如A、八分之一;B、一個分數,分母是10,分子是1;C、把一塊糖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這塊糖的幾分之幾。)

2、從身邊的事物中找一找分數,並具體說明一下,老師可以先舉個實例作啓發。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設計意圖:通過多形式聽寫分數的綜合練習,鞏固本課所學基本知識點。通過尋找身邊的分數再次讓數學知識迴歸到實際生活中,從黑板報中“藝術園地”約佔版面幾分之一的估計中,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總結拓展。

1、全課總結。

2、發散練習:表示出每個小圖形是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此題是課本上“想想做做”第6題的延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分數的認識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是《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本冊“認識分數一、教材地位:

本課內容是《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本冊“認識分數”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且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又接觸得較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單元只是“初步”,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於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繼續學習分數和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摺紙、塗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和體驗分子、分母的含義;能正確讀、寫簡單的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通過參與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觀察探究、動手實踐、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樹立自信心。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是探索和發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認識幾分之一,並能正確表示出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能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三、預設教學流程

爲了使上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切實落實,我預設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在本步驟教學中,我設想由特殊到一般,從認識1/2遷移至認識幾分之一。

1、認識1/2kfn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遊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髮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慾望。這裏我設計了一個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強調每份都是它的1/2。並結合1/2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各部分的具體意義,這樣教學不僅在發展學生符號感上有意義,而且容易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了對1/2的理解。

2、認識幾分之一

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認識: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認識1/2的基礎上認識1/4。接着出示了一道練習題,讓學生判斷這些圖還可以用1/4來表示嗎?主要是對平均分的理解,進一步強調一定要平均分。

認識幾分之一的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利用各種學具紙片長方形、正方形、圓,還有鉛絲,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出1/4,貼在黑板上,並說說爲什麼可以用1/4來表示。這時再追問學生:用的東西不一樣,折的方法也不同,塗色部分形狀更是不同,爲什麼都可以用1/4來表示呢?讓學生思考討論發現:平均分的圖形不同,它們的1/4形狀也不一樣,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個圖形(或物體)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來表示。教師重點指出“要講清是誰的1/4”。這裏爲今後分數應用題中分率與對應單位1埋下伏筆。

接着是利用課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組織學生討論“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塗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幾分之一,並學會寫分數。因爲前面已突出認識了1/2和1/4,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直觀圖形認識幾分之一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二)在感受幾分之一中比較分數的大小

這個環節分兩個層次。首先,我出示了書本第99頁第三題,先出示一條紅紙條,告訴學生可以用“1”來表示,再出示塗了一半顏色的紙條,(書本上是沒有的,加入這一內容第一爲比較分數的大小作準備,第二是爲估計1/3做鋪墊)讓學生估計出1/2。這時再出示塗1/3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是1/3後,教師問:同一張紙條的1/2和1/3哪一個大?這裏只要讓學生從圖上直觀的看出哪個分數大就可以了,簡單的說一下爲什麼。接着再來估計1/6,可能有一些難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鋪墊,學生應該可以估計出。最後再比較1/6與上面兩個分數的大小。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後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也通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1/2、1/3、1/6和1的關係,爲後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第二是讓學生動手自己解決課本第100頁第5題,通過塗出指定的分數,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體,分層練習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分層練習,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環節我設計了這2個練習:①想想做做第6題,《科學天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藝術園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廣告,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廣告中的動態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最後一幅圖又是兩人分蛋糕,每人“半個”,讓學生體會數學來自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

接着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