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1

一、教學內容

《孔乙己》是初中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小說,本單元是初中階段最後一次體裁爲小說的課文閱讀,主要是爲了培養和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孔乙己》是一篇短篇小說,卻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社會的世態。它揭露了爲封建科舉制度所殘害的讀書人的痛苦,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戰鬥檄文。小說充分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鮮明地表現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成功塑造了孔乙己這個封建下層知識分子的形。教這一課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而且還能啓發學生怎樣欣賞小說。

二、教學目標

教授本課主要是培養學生欣賞小說的興趣和基本方法,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對小說的欣賞能力,爲今後更好地閱讀和欣賞小說打下基礎。孔乙己是我國現代文學長廊裏很突出的一個人物形象,可以這樣說,只要成功地解讀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欣賞《孔乙己》這篇小說的目的就能達成。因此,我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認知目標:進一步瞭解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及側面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標:從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及作品的社會意義的角度入手,初步學會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情,感覺作者對封建文化教育的憂憤之情。

這樣的教學目標,爲學生提供了欣賞小說的方法和途徑之一——通過篩選關鍵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評價人物的社會意義,理解小說的主題。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及教學對象,對孔乙己性格特點的分析是教學重點,而由於學生對小說的背景和小說所反映的當時的社會現實缺乏瞭解,因此,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法

文學鑑賞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精神活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時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萬別。爲此教學中,可設計幾個討論性的問題,讓學生對小說中人物性格、主題、閱讀感覺進行充分的討論。學生的回答,只要是經過認真思考的,表達出來又能自圓其說的,我們就肯定。課堂中形成了一種“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師生互動,使學生一反被動、靜止的狀態而富於強烈的參與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教學環節

基於上述教學目標和教法設想,在教學環節上設計如下:

1、提示課題,瞭解時代背景——爲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提供基本條件。

小說所寫的是清朝末年的事。一九一一年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推翻了反動腐朽的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並沒有完成,舊的封建教育制度根本沒有改變。一些封建復古主義者頑固地維護着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針對這種現狀,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在“五四”前夕,寫下了這篇白話小說。

對於這一背景材料,如果說條件允許的話可預先佈置學生從網上或書籍中搜集,課內交流補充。後來由於怕時間緊,就沒有讓學生在課內交流,而是由我直接以此導入新課。

2、分析人物的悲慘命運,尤其是現代文閱讀教材的處理,要改變舊有觀念,改變每文必分析結構層次,每課必講授寫作方法的做法。教師應當想盡辦法調動學生求知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和認知,因而更富於有效性。比如,對本文的信息順序也可作適當調整,首先設計這樣的個問題:

小說最後一名寫道: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你認爲孔乙己到底是死了,還是活着?爲什麼?

設計這個問題,目的有兩個:一是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並能以課文爲依據陳述觀點,培養篩選能力;二是爲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及其社會原因打好基礎。

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學生從結局入手,對孔乙已的悲慘命運、性格特點作了思考分析。

3、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孔乙己性格特點及其社會原因。

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是爲突破“社會原因分析”這個教學難點做準備,同時,通過對孔乙己性格的分析,讓學生初步掌握從分析人物性格入手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爲此,可要求學生深入具體課文,快速閱讀找出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方面語句,圈點主要詞語、句段分析孔乙己好喝懶做、迂腐守舊、窮困潦倒、死要面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心地善良的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從文中篩選重點語句,進行分析、歸類,加以論述,多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死因。

4、 評價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

爲了使學生對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孔乙己》這篇小說的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也爲了使教學更有層次感,更爲了讓學生初步瞭解從分析小說典型形象的社會意義入手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可設計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對下列問題的討論中,理解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具體問題如下:

①對孔乙己這一人物是否同情?爲什麼?

②對孔乙己這一個物是否怨恨?爲什麼?

③者爲什麼要刻畫孔乙己這個典型形象?

5、教學小結。

教學小結具備兩大功能,一是反饋課堂教學效果,二是整理課堂教學思路與方法。爲了充分發揮教學小結的這兩個功能,可設計下面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完成對本課的教學小結:

①學了《孔乙己》這篇以後,你在閱讀小說方面有什麼收穫?

②你對封建科舉制度有什麼新的認識?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叫付義六,來自蔡山二中。我說課的題目是:《孔乙己》,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四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內容:

《孔乙己》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二單元的設置,主要是爲了使學生在把握情節的前提下,着重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瞭解刻畫人物的性格的多種藝術手法,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孔乙己》這篇小說不算長,卻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社會的世態,它揭露了爲封建科舉制度所戕害的讀書人的病苦,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戰鬥檄文;從民衆這一方面看,小說表現了魯迅鞭撻國民劣根性的一貫主題。小說運用側面描寫、正面描寫,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鮮明地表現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這個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教學《孔乙己》這篇小說,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而且還能啓發學生怎樣去欣賞小說,並從中受到深刻的啓迪。

2、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的確立:

小說的欣賞,主要是使學生了解欣賞小說的意義,提高欣賞小說的興趣,初步學會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對小說的欣賞能力,爲今後更好地閱讀和欣賞小說打下基礎。魯迅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塑造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使之成爲我國現代文學畫廊裏很突出的一個人物形象,同時使讀者從一個側面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可以這樣說,只要成功地解讀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欣賞《孔乙己》這篇小說的目的就能達成。因此,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⑴探究小說人物的性格內涵,體會孔乙己形象的意義。

(培養學生評價和欣賞小說能力。)

⑵深刻理解小說所揭示的主題思想。

(培養學生深刻理解文意和歸納思維能力。)

⑶學習用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

(瞭解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多種藝術手法。)

設計這樣的教學目標,一方面爲自己提供了教學中人物分析及評價的方向,另一方面爲學生提供了欣賞小說方法和途徑。因此,對孔乙己性格特點的分析,體會孔乙己形象的意義是教學中的重點,而由於學生對小說的背景和小說所反映的當時的社會現實缺乏較多的瞭解與較深的認識,於是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定爲教學難點。

【說教法】

1、教學方法:

小說的鑑賞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精神活動。教學中始終將小說視爲一個整體,設計主要問題勾聯有關內容,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充分的交流,在課堂中形成全方位的“立體交流”,調動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與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抓住解讀人物是讀懂小說的主要途徑這一關鍵,進行如下教學安排及學法指導:

⑴朗讀法:反覆朗讀,仔細揣摩含蓄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體把握內容。

⑵矛盾分析法:準確把握人物性格,必須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劇的社會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題思想。

⑶質疑探究法:小說從多個角度鮮明生動地刻畫人物形象。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說人物思想內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義。

⑷比較閱讀法:將本文與《范進中舉》比較,瞭解封建末期知識分子的心態。

2、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孔乙己畫像和“咸亨酒店”的圖片資料。

【說學法】

一個好的老師不能只會奉獻,而應該交給學生怎樣發現真理。而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找出反映孔乙己性格的關鍵語句。

2、朗讀法:指導學生朗讀,從文中感受人物留給我們的印象。

3、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挖掘文本意義。

【說教學設計

配合上述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教學設計上我作了如下安排: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孔乙己圖片、咸亨酒店圖片)

由名家對《孔乙己》的評價導入(能激發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

2、(多媒體展示文題、作者)

3、(多媒體展示《孔乙己》的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

2、概括孔乙己的六個生片斷,說說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

3、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

(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是爲了使學生對孔乙己這個人物有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3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孔乙己》。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五篇課文,該單元主要是把握情節的前提下,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瞭解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孔乙己》魯迅的一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生活上窮困潦倒,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故事,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九年級的學生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和體會,對文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或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多讀、多交流、多質疑,讓學生有自己的感悟。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和同學對話,從而正確理解文本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既要注意作品創作背景,又要注意用學生本有興趣牽引,創設情境。

三、說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與背景,理清小說故事情節。

2、學習運用語言、動作、肖像和神態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學習文中的環境描寫,把握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作者對孔乙己的批判與同情,明確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和封建社會的腐朽與病態。

四、說教學重難點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進一步對教學重難點進行了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學習運用人物刻畫和環境描寫方法;教學難點確定爲體會作者對孔乙己的複雜感情及對封建制度的批判。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突破教學重點,實現教學難點,在本堂課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教學方式來引生入境,增強學生的感受和體會。

下面,我來談一談我的教學過程是我此次說課的核心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它就像一塊磁石一樣可以牢牢的抓住學生,吸引住學生。因此,在本課伊始,我採用的是名言導入的方式並配以這樣的導入語: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著名作家魯迅雖已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依舊警醒着世人,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著名作品《孔乙己》,去體會魯迅先生筆下的封建社會。從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並順勢書寫課題。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對文章的一個初步的感受,一個大致的解讀,因此,在此環節,我會首先請學生結合之前知識的學習積累談一談對魯迅的認識,接着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結合文本及課下注釋感知作者創作這篇小說的背景。以此達到感知文本內容的目的。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深入的與作者對話,深入的與文本對話,因此,在這一環節,我會設置幾個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問題:

1、閱讀課文1—3段,回答回答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這一問題較爲簡單,學生根據原文不難找出答案,地點是魯鎮咸亨酒店,時間是20多年前。接着我會順勢提出第二個問題,

2、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有幾類人,分別有什麼特點?掌櫃更喜荒一類人?並在此設置小組討論,在此過程中我會下臺參與討論,適時點撥,加以指導。這一步是爲了真正把課堂交還給學生,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根據小組代表發言我進行總結:長衫客:衣着長衫,坐着吃酒,趾高氣昂;短衣幫:衣着短衫,站着吃酒。掌櫃更喜歡長衫客,從掌櫃對他們極力逢迎的態度中看出。

最後提出第3個問題:作者描寫咸亨酒店的環境有何作用?結合學生答案進行總結:對咸亨酒店的環境描寫屬於典型環境的描寫,有助於刻畫孔乙己這一典型人物形象,也揭露了當時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露小說反封建的這一主題。

然後我會緊接着讓學生閱讀文章的4—9段並提問:

4、分析孔乙己的典型形象及性格人?根據學生回答我進行總結: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夾雜傷痕”“花白鬍子”表明他備受生活折磨,也能夠看出他竭力保持讀書人架勢,體現出他自視清高的性格特點,充分說明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本文的寫作手法是重點教學內容,所以我順勢提問:第四、六段的動作和神態描寫,以及孔乙己教小夥計寫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吃,能夠看出孔乙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從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迂腐窮酸、自命清高的性格。

在這幾段落中的學習中我提出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思考第九段的作用。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結構上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上承各個場面不同人的笑,下啓孔乙己的悲慘結局;內容上寄託着作者對孔乙己既同情又批判的複雜感情。

最後是文章10—13段的學習,我抓住其中的關鍵詞進行提問,首先問到:“忽然”一詞的含義。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忽然”說明偶然想起,上承“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下啓“他打折了腿”。在第三個問題時問到:“大約”“的確”該如何理解?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沒有人確切講過孔乙己死了的消息,但從孔乙己的處境和遭遇來看,推測出他在這種生存環境下死亡是必然的',即使是死亡也不會有人關心,又因事隔20多年,小夥計說孔乙己死亡但並沒有確切的消息,所以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其中第二個問題則設置爲:孔乙己第一次出場和最後一次出場不同,有何作用?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通過對比說明封建制度不僅毒害了他的思想,還毒害了他的肉體;人們仍對他取笑,則說明了人的麻木不仁。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爲:

在拓展延伸環節,我會請學生集體思考:孔乙己的最終命運如何?自由發言。

在小結環節,我會採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來結束課堂,並佈置如下作業:對比魯迅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找出魯迅先生筆下人物的共同特點。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初三上冊語文《孔乙己》說課稿一等獎4

一、說教材

《孔乙己》是蘇教版初級中學課本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第四單元的設置,主要是爲了培養和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安排《孔乙己》,主要用以指導小說的賞析。

《孔乙己》這篇小說全文總共不到3000字,卻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社會的世態。它揭露了爲封建科舉制度所戕害的讀書人的病苦,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戰鬥檄文。小說運用側面描寫、對比映襯、白描手法,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鮮明地表現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這個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教學《孔乙己》這篇小說,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而且還能啓發學生怎樣去欣賞小說。

二、說目標

小說的欣賞,主要是使學生了解欣賞小說的意義,提高欣賞小

說的興趣,初步學會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對小說的欣賞能力,爲今後更好地閱讀和欣賞小說打下基礎。魯迅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塑造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使之成爲我國現代文學畫廊裏很突出的一個人物形象,同時使讀者從一個側面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可以這樣說,只要成功地解讀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欣賞《孔乙己》這篇小說的目的就能達成。因此,我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通過問題討論,篩選關鍵語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徵和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過問題討論,全班交流,評析孔乙己這一人物的社會意義。(評價和賞析能力)

這樣的教學目標,一方面爲教師提供了教學方向——人物分析和評價,教學方法——問題討論,評價標準或教學結果——學生能分析、評價人物;一方面爲學生提供了欣賞小說的方法和途徑之一——通過篩選關鍵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和性格形成原因,評價人物的意義,理解小說的主題。要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對孔乙己性格特點的分析是教學中的重點,而由於學生對小說的背景和小說所反映的當時的社會現實缺乏較多的瞭解與較深的認識,因此,我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定爲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

文學鑑賞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精神活動。正如魯迅所說:一部《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才子看見纏綿,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同一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時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萬別。教學中,我們設計了許多問題,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充分的交流。學生的回答,只要是經過認真思考的,表達出來又能自圓其說的,我們就肯定。課堂中形成了一種全方位的“立體交流”,這種“立體交流”,與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和一般的“問答式”教學方法相比,有着無與倫比的優越性,它既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又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它作用於教學雙方,充分反饋信息,使學生一反被動、靜止的狀態而富於強烈的參與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說設計

配合上述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教學設計上我們作了如下安排:

1.出示課題,提示背景——爲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提供基本條件。小說所寫的是清朝末年的事。一九一一年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推翻了反動腐朽的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並沒有完成,舊的封建教育制度根本沒有改變。一些封建復古主義者頑固地維護着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針對這種現狀,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在“五四”前夕,寫下了這篇戰鬥的小說。

2.分析人物的悲慘結局——從課文結尾入手進行教學,追求教學素材設計的“動態”效果。我們認爲,教材處理,尤其是現代文閱讀教材的處理,要改變舊有觀念,摒棄文章學的理論指導,改變每文必分析結構層次,每課必講授寫作方法的做法。運用信息論、語用學的理論來指導教學素材設計,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進行分析,展開教學,通過語言文字的研究,來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教材是教學信息的靜態分佈,調整教材原有的邏輯順序和結構,使之形成一種新的順序、新的結構,這樣,教材內在的知識信息就變原來的靜態爲“動態”。這個“動態”的含義在於:所建立的新順序、新結構,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和認知,因而更富於有效性。我們在課文結尾處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說最後一句寫道: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你認爲孔乙己到底是死了,還是活着?爲什麼?設計這個問題,目的有兩個,一是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培養篩選能力;二是爲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及其社會原因打好基礎。

3.分析人物的性格及其社會原因。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是爲突破“社會原因分析”這個教學難點做準備,同時,通過對孔乙己性格的分析,讓學生初步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爲此,我們要求學生深入具體語言,從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方面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徵,通過討論交流,理解小說通過具體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寫法。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從文中篩選重點語句,進行分析、歸類,加以論述,多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死因。

4、評價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爲了使學生對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孔乙己》這篇小說的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也爲了使教學更有層次感,我們設計了“評價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對下列問題的討論中,理解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所在。具體問題如下:

⑴你對孔乙己這一人物是否同情?爲什麼?

⑵你對孔乙己這一人物是否怨恨?爲什麼?

⑶作者爲什麼要刻畫孔乙己這個典型形象?

5、教學小結。從教學設計的角度看,一堂完整的語文課,必須要有一個教學小結。我們認爲,教學小結要具備兩大功能,一是反饋課堂教學效果,二是整理課堂教學思路與方法。爲了充分發揮教學小結的這兩個功能,我們設計了下面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完成對本課的教學小結:學了《孔乙己》這篇以後,你在思想認識和閱讀小說方面有什麼收穫?

6.拓展訓練。要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僅靠課內閱讀是遠遠不夠的。課內閱讀教方法,課外閱讀去實踐,雙翼齊飛,纔有提高。爲此,我們在拓展訓練這一環節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運用課內所學,課外閱讀魯迅小說一篇,認真分析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體會小說反映的主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