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1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裏,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着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少年兒童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學生立閱讀的能力。

(2)從敘述、描寫中瞭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爲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自一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怎樣去的?指名個別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情況。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歲就一個人周有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多麼勇敢的孩子!我們來學習課文《烏塔》,看看烏塔靠的是什麼周遊歐洲的?這樣設置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些什麼事,對這些事你有什麼看法和見解,把想到的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寫下來。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一、二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

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

2、爲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3、各組彙報討論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

(1)烏塔如何掌握遊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如果我是烏塔,你想對我說些什麼?讓學生在討論中瞭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4、辯論: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一設計我認爲有三個功能:

1、檢測的功能;

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

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課外延伸根據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經歷,並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2

一、說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拼命炫耀,後半部分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的情感由討厭轉爲尊敬。

二、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感受母雞作爲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三、說教學重難點:

感受母雞作爲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回顧1—3節。

說話訓練:這是一隻__________的母雞,令人__________!

(這一環節主要是使學生回顧梳理問題,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在交流時抓住母雞的討厭引導學生體會,表現在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拼命炫耀三個方面,從而引出下文母雞的可愛的學習。)

二、學習4-10自然段。

作者既然那麼討厭母雞,後來爲什麼改變了對母雞的態度,請同學們讀讀4—10節,用筆劃一劃。

(1)出示第九自然段,讀。

(2)學習4—8自然段。

從哪些地方看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朗讀並想象說話,進一步體會母雞的勇敢、負責、慈愛、辛苦:

母雞可能會怎樣警告自己的雞雛?

小雞躲在媽媽的懷抱裏有什麼感覺?

(這裏,主要圍繞第九節讓學生讀一讀、找一找從哪些地方看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學習相應段落。讀一讀、悟一悟、議一議,體會母雞的偉大。)

三、昇華主題。

1、看到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對母雞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課文哪句話表達了此時作者對母雞的感情?

出示:我一向討厭母雞。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對比讀,體味作者的情感。

2、感情朗讀第九自然段。

(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在感受母雞偉大的同時感受母愛的偉大,從而激發學生對母愛純潔、神聖的尊敬,是情感的昇華。)

四、拓展延伸。

1、你的媽媽平時是怎麼關愛你的?

2、把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寫在書中的空白處。

3、反饋交流。

(感受身邊的母愛,懂得感恩,懂得以實際行動彙報父母的愛。寫話練習,練筆和激情,一舉兩得。)

總之,這節課,自己覺得在時間安排上還不夠緊湊,引題部分費時較多。還有在學習4—10節的時候,在學法上有些單一,課堂靈活性還不夠,還有待今後在課堂上加強。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3

一、說教材

《看菊花》豎標本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篇文章,它記敘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園看菊花的情景,讚美了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體現出新教材新、實、簡、美的特點,是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閱讀的美文。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目標。

知士標:認識17個生字,會寫8個,學會1個偏旁部首;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

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秋天之美。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菊花的熱愛,對秋天和大自然的讚美。

根據以上目標,將課文分爲兩課時,第二課時重難點確定爲: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秋天之美。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

三、說教學過程

1、多媒體引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讓學生感興趣來學習課文,我精心設計了導入語“讓我們跟小作者一家去公園看菊花好嗎?”再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讓學生彷彿置身於菊花盛開的秋天的公園內,營造了較爲真實的氛圍,把孩子的心靈帶到廣闊而繽紛無限的大自然裏,儘管學習在課堂裏,但是學生的思緒已飛翔於菊花叢中;並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多角度感受菊花的美,在此過程中,教師的相機指導,也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培養。

2、拓展視眼,勤于思考。

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話是重點句,描寫了菊花的顏色多,“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朗讀時,注意不頓讀,“的”字要讀輕聲,讀時要輕快,語速稍快。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其說說你還見過什麼顏色的菊花?那菊花顏色那麼多你能用一個詞語來表示嗎?“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等詞語又豐富了學生的視眼。

3、感情朗讀,整體感知。

語文注重朗讀,有感情的朗讀能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美。第二自然段是重點段,我讓學生反覆的朗讀,通過“你讀的菊花真美!你讀得菊花開的可真多!”這樣的話來激勵學生不斷的投入感情來感知這段文字。另外,理解“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也是課文的重點,“一朵朵”不能理解爲“一朵”,“一叢叢”是指許多聚到一起的意思,“一片片”是面積很大連成片的意思。這裏從菊花開放數量由少到多,範圍由小到大,寫出了公園裏菊花盛開的景象,在指導朗讀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彷彿公園裏的菊花就展現在眼前。我還設計了“一XX,一XX”的疊詞訓練練習,訓練其會說,能簡單地寫下來。

4、深化課文,演一演。

第二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說前來看菊花的人們邊看邊走,邊走邊看,捨不得離去。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人們還會說些什麼?”小組討論後,指名演一演。通過說說,演演的形式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菊花的美。

5、聯繫前文,加深理解。

在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爸爸說的一句話“天冷了,許多花謝了,可菊花一點兒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愛它。”知道菊花不怕冷,而在前文中也有描寫菊花不怕冷的一句話“它們正迎着深秋的寒風開放呢!”我讓他們找一找,讀一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回顧全文,進行說話。

學完課文,總要讓學生在頭腦中留下些東西,我設計了用“因爲——,所以我喜歡菊花。”和“我喜歡菊花,是因爲——。”這樣的句式來回顧全文,回顧整堂課。

7、寫字教學

重點強調“放”“許”的讀音,可採用學過的偏旁和字組合的方法識記字形。要通過指導學生做好課文後的描紅練習,幫助學生揣摩如何把字寫得端正、勻稱,如“點”下面四個點的異同和擺佈,“放”左右結構、左右均等,以及“開”與“升”的比較異同。

四、教學總結

語文教學應成爲教師與學生交流分享的過程。在這份教案設計裏,我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中蘊含着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說,使他們有機會充分展示個性化的閱讀理解,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彰顯。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4

一、說設計意圖

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已成爲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

變得生動活撥和富有兒童情趣,是我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本次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肢體動作配合輕快的節奏,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整個活動中。本次歌唱活動來源與奧爾夫音樂活動「雞孵蛋》。原活動的重點在於讓幼兒在撿雞蛋的遊戲過程中感知雞蛋的數量。而在本次活動。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體驗出發,運用原歌曲的旋律,爲三個雞蛋設定了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產生了歌曲中的棒棒雞、害羞雞、打嗝雞。讓幼兒在趣味的遊戲中學習歌曲,親身感受體驗有趣的小雞形象。

二、說活動目標

當代教育論認爲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音樂活動的探索者,學習者和創造者,幼兒帶着對音樂的熱愛,帶着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帶着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自由地與音樂交流、大膽地表現自己優美的動作,對於音樂活動的愉快體驗主動與老師溝通,吸取經驗,並獲得教師的支持、幫助,與鼓勵。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和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和學習者。教師爲幼兒營造一個愉快、恢、無拘無束的音樂遊戲氛圍,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和不斷創新的動機興趣,充分體驗到音樂遊戲所表達的快樂,讓幼兒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爲此,我爲「雞孵蛋》這一活動確定了以下的目標:

1、學唱歌曲,能用不同的聲音表現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緒。

2、理解、感受不同節奏的小雞叫聲,在遊戲中感應小節末拍的休止。

3、能積極愉快地參與活動。

重點:學唱歌曲中不同節奏的小雞叫聲。

難點:感應、學唱歌曲中小節末拍的休止。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家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演示法等教學方法。那麼,爲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直觀法是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所以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卡片上的形象的水果圖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由難變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撥,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採用演示法是因爲能引導幼兒有目地的、仔細的觀察教師的動作,啓發幼兒積極思維,將看到的具體形象和肢體動作聯繫在一起,是解決活動重點和難點的有效方法。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互相學習等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器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察卡片瞭解水果娃娃的不同造型。

相互學習法是幼兒在扮演小雞動作或相互學習表演不同叫聲的小雞。

五、說教學過程

師生的雙邊活動堅持“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注重幼兒學習知識的“過程化、經驗化及主動性建構”,通過孩子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來解決問題。老師做到講得“少”一點,“引”得巧一點,讓孩子學得“精”一點,“活”一點,領悟得“深”一點,“透”一點。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雞孵蛋》音樂律動進場。

設計此步驟的依據是:

通過音樂與動作的有機整合,深深地感染幼兒,以表現可愛的母雞形象激發幼兒興趣,熟悉旋律,引出主題。

(二)學習歌曲,認識3個不同特徵的小雞寶寶,並能模仿各個小雞的叫聲。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

爲三個雞蛋設定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讓幼兒在趣味的遊戲中學習歌曲,降低難度,親身感受體驗有趣的小雞形象。

1、棒棒的小雞感受1/4小雞的叫聲,能用洪亮、有力的聲音表現自信。

(1)這是一隻怎樣的小雞?爲什麼?

(2)傾聽棒棒雞的叫聲,教師用簡單的圖示表示,幼兒模仿。

(3)想象自己是身體很棒的小雞,並演唱。

2、害羞的小雞用輕的聲音進行表現害羞。

(1)發現與棒棒雞的圖示區別。

(2)用圖示表示害羞雞的輕。

(3)害羞雞在介紹自己的時候聲音是怎麼樣的?

3、打嗝的小雞感應小節末拍節奏。

(1)聽出打嗝小雞在小節末拍打嗝的規律,教師用筆畫出打嗝雞的叫聲。

(2)聽,他在幹什麼?誰來給他取個名字?

(3)幼兒學習在結尾處做打嗝動作。

4、集體學唱3只小雞的叫聲。

(三)分角色演唱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

創設表演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有充分的表現時間和機會,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並且利用表演形式進一步複習歌曲,達成目標。

1、選擇自己喜歡的小雞進行表演。

2、合音樂演唱並表演。

(四)創編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

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歌曲的掌握,同時激發幼兒的表演能力,能將自己想法唱出來。最後隨母雞孵蛋音樂出場。

六、活動亮點

1、整個活動選材活潑、熱情。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整個課堂表現了一種活潑、輕快的氣氛。本次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讓幼兒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2、在活動中設計了3個不同的小雞形象,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也幫助幼兒學習三隻不同的小雞叫聲。

3、利用打嗝幫助幼兒學習小節末的休止,降低了幼兒學習的難度,幼兒容易接受。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5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裏,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着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最新的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烏塔》說課稿: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少年兒童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1)培養學生立閱讀的能力。(2)從敘述、描寫中瞭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爲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自一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怎樣去的?指名個別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情況。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歲就一個人周有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多麼勇敢的孩子!我們來學習課文《烏塔》,看看烏塔靠的是什麼周遊歐洲的?這樣設置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些什麼事,對這些事你有什麼看法和見解,把想到的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寫下來。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一、二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

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

(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

(2)爲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3、各組彙報討論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

(1)烏塔如何掌握遊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如果我是烏塔,你想對我說些什麼?

讓學生在討論中瞭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4、辯論: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一設計我認爲有三個功能:

(1)檢測的功能;

(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

(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課外延伸根據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經歷,並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6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裏,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着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少年兒童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學生立閱讀的能力。

(2)從敘述、描寫中瞭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爲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自一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怎樣去的?

指名個別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情況。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歲就一個人周有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多麼勇敢的孩子!我們來學習課文《烏塔》,看看烏塔靠的是什麼周遊歐洲的?這樣設置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些什麼事,對這些事你有什麼看法和見解,把想到的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寫下來。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一、二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2、爲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3、各組彙報討論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

(1)烏塔如何掌握遊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如果我是烏塔,你想對我說些什麼?

讓學生在討論中瞭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4、辯論: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設計我認爲有三個功能:1、檢測的功能;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課外延伸

根據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經歷,並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7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裏,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着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的:

1.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通過閱讀課文,瞭解烏塔是如何自一人遊歐洲的。

3.訓練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要認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

4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使學生從烏塔自一人遊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啓示: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

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着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爲什麼能自一人遊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爲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啓發談話,引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都到過什麼地方?是自旅遊的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自一人旅遊了歐洲,你們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樣旅遊的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22課(板書:烏塔)

2、出示地圖,簡介歐洲

(二)、新授

1、師導入:年僅14歲的小姑娘烏塔居然去了那麼多國家,而且還是一個人去的,你認爲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把書打22課,按自學要求學習課文。

(出示小黑板)你認爲烏塔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①先自主學習②合作學習③集體交流④歸納板書

2、師過渡導入:小烏塔真是不錯,連老師都很佩服她呢?課文中不僅寫了烏塔的經歷,也談到了中國孩子的生活,這句話是怎樣理解?(出示小黑板)

(1)、談一談你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的理解。

3、指導學習寫作方法。

三、知識拓展

你對烏塔自一人遊歐洲有何看法和見解?

(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出去旅遊?)

四、質疑

五、總結

同學們、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需要立自主的人,我們從小培養自立的能力和習慣,自已會做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立生活,自立自強,向烏塔學習,有主見而並不盲目,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膽大心細,熱情交往,有愛心,好學。我相信,將來你們一定會成爲祖國的驕傲!

六、作業

1、本課到這裏即將結束,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後把你的感想寫下來。

2、向爸爸媽媽講書述這件事,和他們交流一下見解和看法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8

一、說教材

《烏塔》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裏,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着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二、學情分析:

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自一人遊歐洲,這對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說,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於這種想法,學生必會以特的思維,以讚揚或批評的態度來閱讀這篇課文。因此在課前,就先佈置思考這個問題“烏塔和中國小學生不同在哪裏,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麼?是我銘家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嗎?”可以通過上網、詢問父母等方式自主探究。

三、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

一是爲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兒童的成長經歷,培養自己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閱讀有自己的見解,並願意與大家交流閱讀感受。

四、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彙報交流

五、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2、培養少年兒童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六、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着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爲什麼能自一人遊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七、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們到過哪些地方旅遊?是和誰一起去的?

師: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德國小姑娘,一位稚氣未脫的小學生,年僅14歲就一個人遊遍了全歐洲。大家知道她是誰嗎?(烏塔)對,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幻燈片(1)。(學習方法)

⑴可以先讀一讀閱讀提示,根據提示去自學。

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在感觸深的句子、段落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三、整體入手,把握課文

1、師:同學們,你們讀完這篇課文,一定感觸很深,你認爲烏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麼?那這篇課文主要就是講烏塔自一人遊歐洲的事。

2、師:是啊,烏塔才14歲,就能一個人出國旅遊,可真不簡單。她旅遊了哪些地方?還準備去哪兒旅遊?(出示幻燈2歐洲地圖)

四、領悟烏塔的立生活能力

1、師:大家說說看她是不是隨隨便便就出國旅遊了?她還做了哪些準備?同學們再一次讀課文,並畫出烏塔爲了出國旅遊,她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的句子。

2師:烏塔爲什麼能一個人跑到歐洲去旅遊呢?

生:因爲她做了充分的準備。

師:烏塔爲了這次旅行做了哪些準備?(點幻燈3)也可作小結用

生:烏塔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她還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

她還自己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

師小結:烏塔花了三年的時間,做了這麼多的準備,才能到歐洲旅遊。她可不是打的無準備之仗哦。

師:假如是我們,我們敢自一人出國去旅遊嗎?不敢,爲什麼不敢呢?是啊,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異,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異。老師這裏有一些資料,請大家一起填空填空。(出示幻燈4)

中外父母愛孩子的不同表達方式:

中國父母是百般呵護,孩子一般沒有機會立鍛鍊;

外國父母是給孩子自由,放手讓孩子去鍛鍊;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異:

中國孩子靠父母養活、資助;

外國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掙錢;

認識世界的途徑不同:

中國孩子不出家門;

外國孩子走出家門;

中外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

……

五、指導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決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異,現在老師想請大家討論:(出示幻燈5)

(1)烏塔自一人遊歐洲,這樣做好不好?爲什麼?

(2)可不可以像烏塔一樣單身外出旅遊?

(3)你贊同中國父母謹慎小心的教育方式,還是贊同外國父母這種開放自由的教育方式?爲什麼?

師:我們能向烏塔學習什麼?

六、教師總結

是啊,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她的立生活能力,但並不是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像烏塔一樣自一人外出旅遊,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立生活的能力。這就是這篇課文的精髓。

七、佈置實踐作業:(幻燈片6)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聽聽他們的意見。

2、小調查《從烏塔身上看中外小學生的不同》。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9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裏,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着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的:

1、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通過閱讀課文,瞭解烏塔是如何自一人遊歐洲的。

3、訓練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要認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

4、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使學生從烏塔自一人遊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啓示: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

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着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爲什麼能自一人遊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爲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啓發談話,引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都到過什麼地方?是自旅遊的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自一人旅遊了歐洲,你們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樣旅遊的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22課(板書:烏塔)

2、出示地圖,簡介歐洲

(二)、新授

1、師導入:年僅14歲的小姑娘烏塔居然去了那麼多國家,而且還是一個人去的,你認爲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把書打22課,按自學要求學習課文。

(出示小黑板)你認爲烏塔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①先自主學習;②合作學習;③集體交流;④歸納板書。

2、師過渡導入:小烏塔真是不錯,連老師都很佩服她呢?課文中不僅寫了烏塔的經歷,也談到了中國孩子的生活,這句話是怎樣理解?(出示小黑板)

(1)、談一談你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的理解。

3、指導學習寫作方法。

三、知識拓展

你對烏塔自一人遊歐洲有何看法和見解?

(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出去旅遊?)

四、質疑

五、總結

同學們、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需要立自主的人,我們從小培養自立的能力和習慣,自已會做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立生活,自立自強,向烏塔學習,有主見而並不盲目,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膽大心細,熱情交往,有愛心,好學。我相信,將來你們一定會成爲祖國的驕傲!

六、作業

1、本課到這裏即將結束,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後把你的感想寫下來。

2、向爸爸媽媽講書述這件事,和他們交流一下見解和看法。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10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裏,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着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說課稿《烏塔》: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少年兒童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學生立閱讀的能力。

(2)從敘述、描寫中瞭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爲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自一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怎樣去的?

指名個別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情況。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歲就一個人周有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多麼勇敢的孩子!我們來學習課文《烏塔》,看看烏塔靠的是什麼周遊歐洲的?這樣設置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些什麼事,對這些事你有什麼看法和見解,把想到的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寫下來。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一、二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

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

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

2、爲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3、各組彙報討論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

(1)烏塔如何掌握遊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如果我是烏塔,你想對我說些什麼?

讓學生在討論中瞭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

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4、辯論: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設計我認爲有三個功能:

1、檢測的功能;

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

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課外延伸

根據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經歷,並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11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裏,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着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的:

1.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通過閱讀課文,瞭解烏塔是如何自一人遊歐洲的。

3.訓練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要認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

4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使學生從烏塔自一人遊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啓示: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

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着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爲什麼能自一人遊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爲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啓發談話,引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都到過什麼地方?是自旅遊的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自一人旅遊了歐洲,你們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樣旅遊的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22課(板書:烏塔)

2、出示地圖,簡介歐洲

(二)、新授

1、師導入:年僅14歲的小姑娘烏塔居然去了那麼多國家,而且還是一個人去的,你認爲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把書打22課,按自學要求學習課文。

(出示小黑板)你認爲烏塔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①先自主學習②合作學習③集體交流④歸納板書

2、師過渡導入:小烏塔真是不錯,連老師都很佩服她呢?課文中不僅寫了烏塔的經歷,也談到了中國孩子的生活,這句話是怎樣理解?(出示小黑板)

(1)、談一談你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的理解。

3、指導學習寫作方法。

三、知識拓展

你對烏塔自一人遊歐洲有何看法和見解?

(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出去旅遊?)

四、質疑

五、總結

同學們、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需要立自主的人,我們從小培養自立的能力和習慣,自已會做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立生活,自立自強,向烏塔學習,有主見而並不盲目,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膽大心細,熱情交往,有愛心,好學。我相信,將來你們一定會成爲祖國的驕傲!

六、作業

1、本課到這裏即將結束,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後把你的感想寫下來。

2、向爸爸媽媽講書述這件事,和他們交流一下見解和看法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12

一、說教材

《烏塔》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裏,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着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二、學情分析:

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自一人遊歐洲,這對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說,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於這種想法,學生必會以特的思維,以讚揚或批評的態度來閱讀這篇課文。因此在課前,就先佈置思考這個問題“烏塔和中國小學生不同在哪裏,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麼?是我銘家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嗎?”可以通過上網、詢問父母等方式自主探究。

三、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

一是爲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兒童的成長經歷,培養自己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閱讀有自己的見解,並願意與大家交流閱讀感受。

四、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彙報交流

五、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2、培養少年兒童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六、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着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爲什麼能自一人遊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們到過哪些地方旅遊?是和誰一起去的?

師: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德國小姑娘,一位稚氣未脫的小學生,年僅14歲就一個人遊遍了全歐洲。大家知道她是誰嗎?(烏塔)對,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幻燈片(1)。(學習方法)

⑴可以先讀一讀閱讀提示,根據提示去自學。

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在感觸深的句子、段落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三、整體入手,把握課文

1、師:同學們,你們讀完這篇課文,一定感觸很深,你認爲烏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麼?那這篇課文主要就是講烏塔自一人遊歐洲的事。

2、師:是啊,烏塔才14歲,就能一個人出國旅遊,可真不簡單。她旅遊了哪些地方?還準備去哪兒旅遊?(出示幻燈2歐洲地圖)

四、領悟烏塔的立生活能力

1、師:大家說說看她是不是隨隨便便就出國旅遊了?她還做了哪些準備?同學們再一次讀課文,並畫出烏塔爲了出國旅遊,她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的句子。

2師:烏塔爲什麼能一個人跑到歐洲去旅遊呢?

生:因爲她做了充分的準備。

師:烏塔爲了這次旅行做了哪些準備?(點幻燈3)也可作小結用

生:烏塔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她還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

她還自己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

師小結:烏塔花了三年的時間,做了這麼多的準備,才能到歐洲旅遊。她可不是打的無準備之仗哦。

師:假如是我們,我們敢自一人出國去旅遊嗎?不敢,爲什麼不敢呢?是啊,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異,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異。老師這裏有一些資料,請大家一起填空填空。(出示幻燈4)

中外父母愛孩子的不同表達方式:

中國父母是百般呵護,孩子一般沒有機會立鍛鍊;

外國父母是給孩子自由,放手讓孩子去鍛鍊;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異:

中國孩子靠父母養活、資助;

外國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掙錢;

認識世界的途徑不同:

中國孩子不出家門;

外國孩子走出家門;

中外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

……

五、指導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決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異,現在老師想請大家討論:(出示幻燈5)

(1)烏塔自一人遊歐洲,這樣做好不好?爲什麼?

(2)可不可以像烏塔一樣單身外出旅遊?

(3)你贊同中國父母謹慎小心的教育方式,還是贊同外國父母這種開放自由的教育方式?爲什麼?

師:我們能向烏塔學習什麼?

六、教師總結

是啊,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她的立生活能力,但並不是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像烏塔一樣自一人外出旅遊,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立生活的能力。這就是這篇課文的精髓。

七、佈置實踐作業:(幻燈片6)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聽聽他們的意見。

2、小調查《從烏塔身上看中外小學生的不同》。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1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語第七冊第五單元的《頤和園》,這一單元是以“我國的世界遺產”爲專題組編的,《頤和園》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遊覽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具體生動地寫出了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語言與景色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本篇課文分兩課時教學,這裏重點介紹第二課時。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學情,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能夠按照遊覽順序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主要內容;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按照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換詞、比較句子的方式從詞句內容和表達方式上領悟語句,品味優美語言,體會景物特點不同,描寫方法不同。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品味優美語言過程中感受景色的美好,激發學生探究“世界遺產”的興趣。

3、教學重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大而美的特點,受到情感薰陶。

2、學習作者按照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的方法,其中第二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雙向交流活動。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式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要讓閱讀活起來,關鍵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貫穿於教學全過程。

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確定教學思路:以學定教,以讀爲本,提高學生的自學、閱讀能力。教學中力爭做到以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讀、說、議、寫,去代替教師單一的講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陶冶情操,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三、說教學流程

1、長文短讀,整體把握

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瀏覽課文,圈出作者遊覽的景點。此處我想着重指出一點的是,整篇課文其實分三個大景點,即長廊、萬壽山、昆明湖。萬壽山又包括佛香閣和排雲殿等小景點;昆明湖又包括小島和十七孔橋。教師通過圖片和資料介紹避免學生把所有景點都並列處理。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結構安排。

然後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樣順序遊覽這些景點的,從課文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找到相應的句子畫出來,並連起來讀。於是一篇長長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幾十個字。“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爲了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這幾處景點的方位,可以出示頤和園景點地圖。邊看圖邊說遊覽的順序。

長文短讀旨在使學生明確作者的遊覽順序,學習按遊覽順序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並在讀中領悟每一段的開頭句所起的承上啓下的連綴作用。同時也培養學生對文本整體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讀詞句,領悟寫法

“頤和園的景點各具特色,美不勝收。我們跟隨作者先去哪遊覽呢?”預設如下:長廊。

“長廊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寫的呢?”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朗讀。重點指導:

①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畫多且美的特點。並以此指導朗讀。

總結學法:景物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寫的?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朗讀。

遷移:就用這種方法,你來接着“遊覽”萬壽山,自己讀讀、畫畫、說說。

學生自學、小組交流,全班彙報。

②擡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擡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修建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通過比較句子,引導學生感受佛香閣、排雲殿雄偉的特點,朗讀時要特別強調“聳立,閃閃發光,金碧輝煌”等詞。

③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引導學生體會昆明湖“靜”的特點。比較“劃”與“滑”。體會作者用字的精準。(如果用“劃”字,就表示用槳來劃,每划一槳,湖面就會產生許多波紋;用“滑”字,寫出了遊船,畫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樣沒有在湖面留下一點痕跡。所以更顯出昆明湖的靜。一個“滑”字,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朗讀應以輕柔的語調。

④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此處留白,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說話:“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訓練說話能力,而且對十七孔橋的壯觀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圖文結合,內化語言

展示圖片,讓學生描述畫面。有三種選擇:一種是直接運用文中的語言來描述;二是利用文中的詞句,自己組織語言描述;三是完全用自己語言創造性描述。

我們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就是爲了能夠運用語言。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文字與圖像建立聯繫。通過運用,使文中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在學生對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與鑑賞之後,再出示畫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現有水平選擇不同的方式來描述,既可以增強對語言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4、積累語言,讀寫結合

從下列幾項作業中選擇其中一項你最喜愛的作業:

●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爲頤和園其中一處景觀設計導遊詞

●照課文的描寫方法,寫一篇遊記

以上的幾個作業都緊緊圍繞語言文字,從積累到運用,不同的難度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自選作業如一道自助餐,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調動了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因,又豐富作業的內涵。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14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從鄉親沒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2、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

教學流程:

一、齊讀課題,談談對搭石的瞭解。通過預習,你對搭石有哪些瞭解?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自讀本段,你明白了什麼?人們是怎樣挑選、擺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詞語理解體會。

“平整方正”是爲了讓人們……按照“兩尺左右”的間隔均勻擺放是爲了……從中感受鄉親們的善良、質樸。

三、提綱挈領學習2—4自然段

在這美麗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讓我們睜大眼睛發現美、一起來欣賞美。

1、指名分段讀二三四自然段,邊聽邊想象,說說你都見到了哪些美麗的畫面。

2、生談自己發現的美

①老人及時調整搭石

②一行人協調有序地過搭石

③兩人相遇,招手禮讓;遇見老人,揹負過溪。

3、欣賞第一幅:讀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穩的搭石會怎樣想,表情、動作會怎樣?挑選合適的石頭時,會怎樣想怎樣做?滿意離去時,會是怎樣的心理、表情、動作?

討論後表演有感情地朗讀。

4、欣賞第二幅:聽讀,說說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理解“緊走搭石慢過橋”,進一步感受鄉親們相親相愛,生活默契,所以動作協調。配樂感情朗讀,讀中體會美好情感。

5、欣賞第三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拿起筆發現美、尋找美。然後各抒己見。重點體會“理所當然”感悟每一位鄉親都是這麼做的,都具有無私奉獻精神。

四、用朗讀來理解最後的段落

在反覆的朗讀中,悟出無私的搭石正是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寫照,也是鄉親們相親相愛、友好互助情感的紐帶。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15

一、說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資料》的繼續,又是第四單元《從資料中體會思想》的延續,同時還爲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經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到達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資料,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並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1、理解重點詞、句、段。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本事,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二、說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採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爲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爲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能夠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採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本事,並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啓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程

1、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後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爲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

b、那裏售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後說說“觀”字各是什麼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我走上講臺,當小教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後同桌互說。

(學生經過讀理解課文資料,因爲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僅在於教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學生經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境。

4、那麼,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日讓我們隨着錄像細細觀賞一番,可是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麼看完後前後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主角,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後,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後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本事,發展學生的想象本事和動態形象的思維本事,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爲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明白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爲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能夠討論。

學生經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後,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完美,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爲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我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牆、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經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本事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終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後說一說自我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經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齊,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齊,構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後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經過自我學習,明白潮過之後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本事。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研究)。

學生想好後,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本事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爲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於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本事,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本事。

總之,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應用了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爲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注意積累寫作材料”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當前,教育正面臨着由“應試”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信息的浪潮正加速着教育技術化的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必須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爲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鬥

我的說課資料結束,多謝大家。

四年級上冊語文《烏塔》說課稿一等獎16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裏,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着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少年兒童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學生立閱讀的能力。

(2)從敘述、描寫中瞭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爲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自一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怎樣去的?

指名個別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情況。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歲就一個人周有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多麼勇敢的孩子!我們來學習課文《烏塔》,看看烏塔靠的是什麼周遊歐洲的?這樣設置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些什麼事,對這些事你有什麼看法和見解,把想到的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寫下來。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一、二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

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

2、爲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3、各組彙報討論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

(1)烏塔如何掌握遊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如果我是烏塔,你想對我說些什麼?

讓學生在討論中瞭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

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4、辯論: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設計我認爲有三個功能:

1、檢測的功能;

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

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課外延伸

根據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經歷,並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