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範文(通用13篇)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範文(通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範文(通用13篇)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單元第四課,屬於“關注自然”單元,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本單元選取了《春》、《濟南的冬天》等文情並茂的優美詩文,易於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詩不長,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爲“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爲“緯線”,爲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表現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的預設

依據本單元本課的特點,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有感情的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進行語言積累;

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3、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依據以上兩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說教法

1、教學的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所以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而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詩歌,適於朗讀,所以講析文章時,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繪的自然美。

2、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對語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節課,作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儘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3、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激發興趣法(引秋)、問題導引法(品秋)、討論質疑法(品秋)、誦讀法(誦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風景圖片、使用相關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4、說學法

我認爲教師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質疑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5、反饋調控措施

根據我所授課班級學生底子薄、認知水平低、自覺性差的現狀,我估計學生可能會在“品秋”“寫秋”環節中出現困難,這時教師可根據當時的情況,就出現困難的'環節,以對話的方式談談自己的看法,拉進師生距離,啓發、引導學生髮散思維,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秋——誦秋——品秋——寫秋”進行教學的。其中我把教學重點突出在“誦秋”環節;在“品秋”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引秋(2分鐘)

教師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由此創設情景導入。(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輕鬆的心情利於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誦秋(8分鐘)

本環節以讀爲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1、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2、教師範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3、學生自讀與賽讀,並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4、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節朗讀,也可找出你認爲詩中用得好的詞語,做適當的批註,並與同學交流。教師也可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詞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加以引導。

設計意圖: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素養中注意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質中的興趣與情感得以提升,鍛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秋(20分鐘)

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主要圍繞教師給出的三個問題討論、質疑,探究全詩。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找出每節詩的點睛之句。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

(歸結出詩文的特點並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爲主,教師輔助引導爲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並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請學生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並把它描繪出來。

設計意圖:這是對本課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描繪的圖景,瞭解到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程度,若學生理解有不足之處,教師可以自己頭腦中的圖景加以引導。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學生感悟到詩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寫秋(15分鐘)

這個環節着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

1、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也以“秋天”爲題寫一首小詩或畫一幅畫。並給大家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也可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觀念。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2、請同學們一起歌唱秋天(試背)

設計意圖:教師可在學生試背過程中,在此出示與詩文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邊看圖片邊回憶詩文,進行背誦。這可以使學生智力素質中的記憶力得到鍛鍊,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達到了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3、佈置作業:錯誤!未找到引用源。查找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設計意圖:在積累字詞句篇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篩選、查找資料的能力。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三:比較《秋天》與《秋景》,說說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異同。

設計意圖:這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五)板書

(六)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我能夠擯棄傳統教學中以教師分析、講授詩歌意境爲主的做法,積極嘗試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創設校本實例及校本意境,儘量使課堂充滿活力,把課堂還給孩子,積極努力嘗試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孩子們在學習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討直至最後能獨立品詩、寫詩或作畫,以突出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我認爲這也體現了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滲透。讓孩子們通過讀詩來感悟生活,通過聯繫生活,更好的品味詩意,領悟意境,我認爲這充分體現出了語文的人文性,爲孩子營造了一個“大語文”的氛圍。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詩歌的形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2、反覆朗讀,沉浸到詩的意境中,對三幅畫面進行感悟。

3、運用想象和聯想,對三幅畫面做個性化描述,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情感與價值目標:

4、通過創作詩歌來體會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對本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反覆朗讀,沉浸到詩的意境中,對三幅畫面進行感悟。

運用想象和聯想,對三幅畫面做個性化描述,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式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啓導美

1、看一幅秋景圖,聽一曲《秋日的私語》音樂導入課文

2、學生描述自己對秋的印象,體驗秋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感受美

1aa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感受節奏、感知內容。

2aa學生個別範讀,師生互評,說說本詩歌的朗讀要把握怎樣的感情基調。

3aa有感情的齊讀,說說本詩歌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詩歌形象

(初步感知: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

4、選擇詩節進行朗讀競賽。生生互評

要求————讀出情感(對秋的喜愛)、讀出感情基調(清淡)

三、合作鑑賞,品位美

1、小組研討本詩所表現的三幅畫面

A、教師舉例示範。抓住每一節中富有表現力,能傳達作者感情的詞句進行探究

如:“飽食”寫豐收之景,表達收穫的喜悅

B、學生選擇感興趣的一節,揣摩語言。

要求:所選詞語能突出次節的畫面特點,深入理解

(教師備案:第一節:“飄”、“飽食”、“肥碩”、“棲息”—清幽而有喜悅;

第二節:“冷霧”、“滿”、“輕輕”、“遊戲”———清冷而有閒情:

第三節:“廖闊”、“滿流”、“香與熱”、“夢寐”—清靜而有香甜)

2、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

要求:(像朗讀一樣進入角色,抓住意象,融入感情)

3、投影提示,背誦全詩

四、欣賞意境,表現美

A、教師點撥欣賞詩歌意境的方法:

1、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2、視覺再現,欣賞詩歌的繪畫美。

3、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美。

B、根據本詩意境,構置畫面,培養情趣

五、拓展延伸,創造美

A、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B、佈置作業:創作自己的秋天:

1、以“秋天”爲話題寫一首詩或作一幅畫

2、摘抄以“秋”爲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教後記:

對詩歌的解讀、領悟是非常個性化的。在新課標的旗幟下,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審美情趣,是“詩教”的必然要求。那麼,抓住詩歌的形式美(或曰節奏感、音樂性)和它的表現手法“意象組合”進行“詩教”,應該是抓住了“牛鼻子”。何其芳的《秋天》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學習這首詩時,也正是秋天,所以可以用學生自己的觀察體驗進入課外。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一首現代詩。這個單元的詩文都是文情並茂的優美篇章,多數出自名家之手。前幾篇文章的學習能使學生體會《春》的語言美、《濟南的冬天》的空靈美,《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課文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不長,只有三節,卻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皆收筆下。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因此學習這首詩,既可以鞏固前幾篇文章引領着學生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的任務,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現代詩歌學習的基本方法與思路,從而爲學習其它現代詩歌鋪平道路

2、教學目標說明

1)、知識與技能:初步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做到熟讀成誦。

2)、過程與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過品味語言、描繪畫面、誦讀改寫來體會詩歌的情感aa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秋天讚美秋天熱愛秋天。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點與難點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二、學生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法學法。我的教學對象是一所城鎮中學的初一年級學生,《秋天》所表達的豐收的喜悅與我們城市學生的生活很難貼近,但我所任教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好。很多學生在圖畫音樂方面不僅有興趣,而且還很有特長,因此我只需創設他們感興趣的情境,引導他們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具有寧靜的,適宜接納美的事物的心胸,這樣必定會使學生在課堂上興趣高漲,收到好的效果。

三、教法

1、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2、誦讀法

3、啓發式教學法

四、學法指導

1、誦讀品味法

2、鑑賞現代詩歌的方法。

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章後,能通過反覆涵詠朗讀品味,讀出詩歌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對詩歌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1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2視覺再現,欣賞詩歌的繪畫美。

3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美

五教學程序

1、過程總體框架及各板塊的時間分配:

教學過程按教師活動分六步:

引導入境(2分鐘)

品味秋天(12分鐘)

描繪秋天(15分鐘)

歌頌秋天(10分鐘)

歸納方法(4分鐘)

佈置作業(2分鐘)

2、教學環節設計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創設優美、寧靜的氣氛,使學生置身於秋的意境中,建立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探討問題發現美

環節一品秋

1、㈠初讀

1教師表情範讀。

2學生揣摩默讀。

3小組合作自讀。

4教師指導點讀。

㈡品讀

找出你認爲最優美的詩句。說一說它美在何處,並按你的理解讀一讀。

本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及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及時鼓勵肯定學生,指導學生對詩的語言做出正確的理解,以達到學生品味詩文的目的。

環節二繪秋

㈢研讀

1、詩中描繪了幾幅圖畫?

2、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分別爲不同畫面命上有詩意的名字。再想一想這幅畫面上有些什麼,那些詩句能表現這些畫面,把這些詩句輕聲地讀出來。

3、教師出示一幅能表現第二幅場景的畫(出示第二幅畫)請大家與書上的插圖比較一下,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幅。併爲自己喜歡的.詩節配畫。

描繪秋天這一環節,使學生既加深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豐富了想象能力,使閱讀進入一個創造性的高度。

環節三頌秋

㈣誦讀

1、選擇你配畫的詩節有感情誦讀。

2、伴隨《秋日的私語》的鋼琴曲,用優美的語言,解說自己描繪的畫面。

這一步,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其自主意識,有利於進一步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在秋的意境中,感悟詩人贊秋、頌秋的喜悅之情。

(三)歸納方法尋找美

1、學生依據本節的學習過程,歸納賞詩的方法

2、教師課件展示賞詩方法。

Ⅰaa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Ⅱaa視覺再現,欣賞詩歌的繪畫美。

Ⅲaa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美

此環節的設計實現了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使學生形成了品評其他現代詩歌的能力。

(四)培養創新表達美

課件出示作業:

1、課外收集描繪秋天的詩文。

2、喜歡寫作的同學將詩歌改寫成散文。

3、喜歡音樂的同學爲這首詩歌配置背景音樂並有感情地朗頌。

佈置此項作業能使學生更好的發揮其特長和主觀能動性,這也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六、教學模式與策略的說明

《秋天》是一首現代詩,學生學起來比較容易,同時我又以詩——畫——頌爲學習線索設計三個教學環節,希望在環環相扣而又螺旋上升的教學過程中完成理解——品味——運用語言的流水線作業,創造出一種既有語言美,又有圖畫、音樂美的氛圍,使整堂課具有詩情畫意,以此激發學生的情感之美,使學生在美的氛圍之下入情入境,在潛移默化薰陶漸染之中獲得審美愉悅,提高審美能力。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 4

一、說設計思路

秋天是個多姿多彩的季節,那千姿百態的菊花,圓圓的蘋果,黃橙橙的柿子,金黃的稻田,雪白的棉花這些美麗的景色都可以引發幼兒對秋天的無限興趣和熱愛。《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詩《美麗的秋天》運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和多種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幅豐收的、美麗的秋景圖。這幅秋景圖正好契合了幼兒的心理,不僅能使幼兒結合生活引發無盡的聯想,同時可以陶冶幼兒的性情,喚起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散文詩欣賞活動——《美麗的秋天》。爲了激發孩子們對本次活動的興趣,在《綱要》精神的指導下,我用優美的語言導入課題,並通過描述秋天、激發興趣——生成作品、感受語言——朗誦作品、體會語言——創編作品、體驗快樂等環節充分感受作品的語言美,進一步豐富幼兒對秋天的認識。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結合散文詩的內容和幼兒的身心特點,我確立了以下活動目標:

1、充分理解散文詩的內容,並學會用文學藝術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

2、帶領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

3、體驗秋天的美,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活動重、難點

根據活動內容和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我把“帶領孩子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體驗散文詩作品的語言美”作爲活動重點;把“充分理解散文詩內容,並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作爲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家長帶領幼兒瞭解秋天的“花園”“果園”“田園”。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秋天美景圖片),菊花、蘋果、柿子等實物若干。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結合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畫,吸引幼兒,展現出秋天的生動圖景,喚起幼兒對秋天的興趣。

2、談話法:設置問題,引導幼兒通過思考、答問等方法來充分地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六、說活動過程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爲了培養孩子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環節一:用優美如詩的語言導入

“秋天到了,菊花開了,酸酸甜甜的果實掛滿枝頭,金黃的稻田裏到處都是人們忙碌的身影,這一切告訴我們——秋天來了。今天,老師就與小朋友們一起學習一篇優美的散文詩——《美麗的秋天》。”這樣優美的語言可以給幼兒營造一個優美的意境,從而引出本次活動內容。

環節二:嘗試描述秋天,激發對語言運用的興趣。

導入課題後,爲了激發孩子們對語言運用的興趣,也爲了考察孩子們在生活中的語言積累,我結合孩子們的實際生活提出問題:“孩子們,老師前幾天讓大家仔細觀察秋天的景色,大家都觀察了嗎?誰來給老師說一說你眼裏的秋天都有什麼景物?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這一環節,通過對生活經驗的描述逐步向本次活動的中心內容——散文詩《美麗秋天》靠近。

環節三:生成散文詩,感受散文詩優美的語言。

通過上一個環節,孩子們對秋天的興趣已經被激發起來,孩子們也願意用自己的話來描繪秋天,但讓孩子們分門別類地觀察秋天,用文學的眼光看待秋天的景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爲了突破這一難點,結合秋天的花園、果園、田園的圖片,我分層次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引導孩子們分別觀察秋天的花園、果園、田園,並引導他們用散文詩中的詞句描繪秋天。我說:

“剛纔小朋友們都講了自己看到的秋天,講得非常好,接下來老師讓大家看幾張美麗的圖片。”教師逐一播放花園、果園、田園的圖片,提出啓發性問題:“這些都是秋天的景物,他們分別長在什麼地方?它們美嗎?我們能用優美

的詞句描繪它們嗎?”等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時候,我再次播放花園的圖片,讓孩子們作進一步的思考:“花園裏的菊花是怎樣開放的?都有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菊花?”這樣,在老師的提示和幫助下引出“菊花向着太陽開放。金燦燦、紅彤彤、千姿百態,放出陣陣清香”這樣的語句,引導孩子們體會這樣描寫菊花的好處。

播放果園的圖片時,我結合散文詩內容問孩子們:“果園裏的蘋果、柿子是什麼顏色?像什麼?我們怎樣形容它們?”依次引導孩子們學習散文詩的語言:“圓圓的蘋果笑紅了臉,黃澄澄的柿子就像燈籠掛滿枝頭。”播放田園圖片時,也用類似的方法引出散文詩的第三段內容:“秋天的田園更加好看,稻田一片金黃,棉田一片雪白,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色。”

這樣,在老師設計的問題中,孩子們已經初步感受了散文詩內容和語言,自然生成了散文詩全文。

環節四:朗誦散文詩,體會作品的語言美

“帶領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是我的活動目標之一,也是我設計的活動重點,爲了突出活動重點,我將採用教師範讀、孩子們跟讀、聽磁帶讀等方式加深孩子們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感受散文詩優美的語言。我首先示範朗誦作品:

秋天的花園特別好看,菊花向着太陽開放。金燦燦、紅彤彤、千姿百態,發出陣陣清香。

讓孩子們閉上眼睛聽,在聽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節奏美。然後播放課件,配上優美的音樂,帶領幼兒一起朗誦散文詩。朗誦時提醒孩子們注意體會作品中的優美詞句,引導幼兒慢慢地加入感情,逐漸進入散文詩營造的優美意境。

環節五:把創編融進歌曲,體驗創編的快樂

爲了使創編更有吸引力和藝術性,我手拿兩束菊花扮演菊花仙子說:“孩子們,我是菊花仙子。今天是我們的秋天大聯歡,讓我們一起走進秋天,看看秋天還有什麼美麗的風景吧。”接着,我播放多媒體課件《秋天的天空》,在讓孩子們嘗試用優美的語言描述美麗的天空後,我帶領孩子們唱着我創編的歌曲:

“秋天在哪裏,秋天在哪裏,秋天在藍藍的天空裏,陣陣風兒吹呀,朵朵白雲飄,秋天的天空多美麗。嚦嚦嚦嚦秋天在藍藍的天空裏,秋天的天空多美麗。”與孩子們載歌載舞,把活動引入高潮。

七、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了,但孩子的學習不能就此結束。我會鼓勵孩子們說:“孩子們,老師把秋天的天空編成了一首美麗的歌。回家後跟爸爸媽媽一起想一想,秋天還有什麼地方很美,把它寫成優美的詩或編成美麗的歌唱給大家聽,好嗎?”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秋天到》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秋天美景特點的詩歌。作者用簡潔明快的筆墨爲讀者勾勒出了秋天八月、九月、十月的特點。整篇課文句式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很適合低段兒童的朗讀訓練。學習本詩目的之一在於引導學生了解秋天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文本的語言特點和孩子們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情感教育目標:引導學生從天氣、物候幾方面瞭解秋天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知識目標:學會7個生字及新詞,認識9個字。

3、能力目標:

⑴體會秋天的美麗和喜悅,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⑵能夠仿照課文中的一些句式,寫一寫秋天的其他景物。

⑶通過拓展閱讀,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秋天的特點,積累更多的`語言表達形式。

⑷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秋天,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秋天。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秋天是天氣轉涼的季節,是豐收的季節,是美麗的季節。

難點:“轉”“黃”的寫法。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秋天景象的圖片。

教學時間:二課時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1)談話法:提起話題,引起思考,激發興趣。

(2)創設情景法:創設秋景,調動學習熱情。

(3)複習法:複習舊知識,強化鞏固。

(4)啓發誘導:多角度發問,撞擊思維火花。

(5)指導朗讀:指導讀通讀順,漸次達到讀出感情。

2、學法:

(1)觀察瞭解法:瞭解四季變化,瞭解秋季的特點。

(2)資料收集法:收集關於秋天的資料,瞭解秋天的特點。

(3)課文閱讀法。

(4)讀音識字、對比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

教師:四季的腳步走得飛快。轉眼間,秋天到了。(板書課題———秋天到)你的周圍有什麼變化嗎?

2、展示:師生展示收集的關於秋天的景象的圖片、資料,學生說說秋天的`特點,教師總結。

(二)初讀課文

1、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糾正讀音:你認爲哪個字的讀音應該注意,給大家提個醒。

3、把你讀的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讀幾遍。

4、同桌互讀,想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抽學生讀課文,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三)正音,自主學習課文生字。

(1)課堂內交流生字學習情況,抽學生教讀、教學生書空,教師指導,板書重點。

易錯音的字:多音字:“轉”zhuan(轉涼、轉換、轉化)zhuan(轉動、轉圈)

三拼音字:轉、涼、爽、霜、降、香、黃、

後鼻音字:豐v去掉兩點的規律:菊

易錯形的字:轉排(注意筆順)

(2)課堂組詞(開火車形式進行),說結構、偏旁,教師簡要板書。

(3)學生自由書空學習生字,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鞏固。

(四)再讀課文思考:秋天什麼時候到?哪幾個月是秋天?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課文生字

2、給課文生字組詞

3、熟讀課文

“轉”zhuan(轉涼、轉換、轉化)zhuan(轉動、轉圈)

三拼音字:轉、涼、爽、霜、降、香、黃、

後鼻音字:豐v去掉兩點的規律:菊

易錯形的字:轉排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抽認課文生字,聽寫部分生詞。

2、秋天什麼時候到?哪幾個月是秋天?秋天有哪些特點?

板書:八月——秋天到九月——秋收忙十月——寒霜降

(二)學習新課

1、抽生讀課文第一節

(1)讀懂了些什麼?重點說天氣變化(天轉涼、風變爽);有關蟋蟀秋天活動的知識。

(2)你還知道秋天的天氣有什麼特點嗎?還有其他的一些動物他們在秋天幹什麼呢?

(3)你喜歡秋天這樣的天氣嗎?誰來讀出喜愛的感情來。教師通過讓學生體會重讀部分表現特點的詞語的方法讀出感情。

2、秋天到了,農民伯伯在幹什麼呢?看書上插圖,學生回答。齊讀課文第二節,思考:

(1)“秋收”什麼意思?農民伯伯秋天都收了些什麼呢?

(2)“田野翻金浪”指的是什麼?

(3)農民伯伯豐收了,他們心情怎樣?誰來讀出這種心情?指導朗讀,着重從快慢、輕重上進行指導。

3、自由讀課文第三節,大雁排成行,去幹什麼呢?想象大雁飛行的動作和變換的隊形,請幾名學生到前面來表演

(三)拓展昇華

同學們,學習了課文後,知道了些什麼?你喜歡上秋天嗎?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秋天的喜愛。如:畫一畫秋天的景物;寫一些關於秋天的句子;讀一讀描寫秋天的文章。

(四)擴展性練習

1、練習對對子,體會詩歌嚴整的格律。

(1)老師舉例:天對風,涼對爽。

(2)老師出對子,學生搶答。

魚蝦對()楓葉對()肥對()

蟋蟀對()田野對()紅對()

2、練習續編課文。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練背誦課文

2、畫一幅秋天的畫或者抄一段描寫秋天的文章,

3、課外閱讀推薦《同步閱讀》中的《秋天到》。

八月——秋天到(天轉涼風變爽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魚蝦肥瓜果香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楓葉紅菊花黃大雁排成行)

六、說教學反思

1、學生預習指導粗放,效果不盡如人意。

2、佈置觀察、瞭解四季,感受秋天,泛泛而過,要從氣候、色彩、動物、植物等幾個方面指導,加強針對性。

3、畫秋天、寫秋景、閱讀秋天文章,要分散進行,貪多會造成消化不良。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秋天》是一首現代詩,主要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語言美麗,每一節詩都相當於一幅美麗的圖畫。

(2)明確教學目標。

以讀代講,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美,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與情趣。

二、說教法

詩歌重在朗讀,嘗試把詩的意境美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所以這節課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來完成。因爲每個人的感悟與感受都不同,所以在備課時未用一些美麗畫面,也未用錄音。想讓學生用心自己去感悟、理解,然後得到自己的收穫。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教給學生一些學習詩歌的方法,例如朗讀:讀出力度、讀出長度、讀出速度;讀課文一讀字音、再讀節奏、三讀意境;抓住一些重點詞語去推敲,去分析感悟,這都是學習詩歌的一些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

由讀導入,步步深入。以“秋”貫穿整個課堂,說秋、誦秋、品秋,誦讀出秋意,達到課堂的高潮,這一點做的不夠很好。作業也是爲了進一步品秋,讓學生對課文有進一步的.思考。

2、說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安排。

教師引導,學生邊讀邊悟,這一點做到了。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學,教師不是簡單的教給,而是給予一定的影響,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說明重點與難點的處理。

重難點放在了誦秋上,每一節詩都突出幾個詞語,在誦讀中感悟、理解。

4、說明採用哪些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簡單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心中有數,更加明確我們課堂要做的事及步驟。

5、說清楚課題的板書設計和設計意圖。

板書是對課文內容的整理,因爲前面誦讀部分做的到位,歸納概括就很容易了。在板書部分點明熱愛讚美的情感。 簡單,明白爲目的。突出中心、主題。抓住三幅圖內容及作者的情感來設計,讓學生明白,且印象深刻。

朗讀的課文以後講時,讓學生先讀,再做指導,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記住課堂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 7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秋天的懷念》選自初中語文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是史鐵生的一篇回憶性的散文,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中滲透着母親對自己濃濃的母愛,以及自己對母親的懷念之情,通過閱讀這篇文章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作者母子之間那種真摯的真情,也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作家史鐵生的人物經歷。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七年的學生剛剛步入初中,對周圍的事物充滿着好奇,對於新知識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並且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對於文章的把握能力不足,對於文章的深層內涵需要老師進行引導才能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通過反覆閱讀和品析關鍵詞語感受母親的形象以及文章的心理和動作描寫。

3.體會文中母親對兒子默默無私的愛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通過反覆閱讀和品析關鍵詞語感受母親的形象以及文章的心理和動作描寫。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母親對兒子默默無私的愛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朗讀法、圈點勾畫,多媒體展示。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這樣導入:“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這是梁實秋的灑脫。對於多數人,離別總是讓人悲傷不已,而離去的'人總讓我們久久的懷念。有時我們也不僅僅會懷念人,也會懷念到與人相關的物,那麼本文的作者又在懷念什麼呢?爲什麼作者有把它稱爲秋天的懷念呢?(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1.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解決文章生字詞問題。2.思考文章的標題爲什麼叫“秋天的懷念”,作者又在懷念什麼?教師明確:作者在懷念自己的母親,叫“秋天的懷念”的原因是因爲母親在那個秋天去世。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首先讓學生閱讀文章,尋找文章寫了幾次母親要帶我去北海看花。通過學生的回答進而明確:兩次,並相機板書。

2.緊接着我會讓學生思考母親爲什麼要帶我去北海看花。瞭解母親帶我看花的原因。通過學生的回答,明確母親喜歡花;自從我癱瘓後脾氣就暴怒無常,母親想帶我出去散心。

3.明確目前兩次要帶我看花的原因後,我會讓學生感受母親兩次提出要帶我去看花的時候有什麼不同。

4.接着我會重點分析第二次要帶我看花爲什麼母親會露出央求般的神情。通過聯繫上下文,明確因爲母親的病已經很嚴重了,她怕自己想和兒子去北海看花成爲自己的遺願。

5.明白了原因後我會帶着學生拼讀當母親聽到我願意去看花時有什麼樣的反應,感受母親的內心變化。明確:我的回答讓她喜出望外。

6.最後我會讓學生思考從母親的乞求和反應可以看出什麼。明確:可以看出母親當時既喜悅有小心翼翼的心情,體現出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設計爲:

首先我會提問學生:史鐵生由於身體的變故落下了癱瘓,命運對他的不公並沒有使他屈服,並在苦難中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務虛筆記》、《病隙碎筆》中,史鐵生用生動而通俗甚至是優美的語言追尋和控索了關於我們人生的書籍和未知的道理。

(五)小結作業

課堂的結束並不意味着課程的開始,課下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的內容,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所以在這個環節我進行如下設計:

首先通過課堂提問總結課堂主要內容。

明確:通過分析兩次母親要帶我去看花,並重點分析第二次要看花感受到了母親對兒子濃濃的母愛。

其次我會讓學生完成下列兩項作業:

1.課下找來史鐵生的其他作品讀一讀;

2.蒐集其他不屈服命運的人物事蹟。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鞠躬,擦黑板)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 8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秋雨作爲線索,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爲我們展現出一個美麗、豐碩又充滿歡樂的美好季節,確屬一篇文質兼美而又充滿童真童趣的佳作。

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課文特點,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好詞佳句,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讀文、學文,感受秋天的美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課文詞章優美,感受語言、積累語言和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的重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這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朗讀,重視教學中感悟和情感的薰陶。爲此,我把朗讀作爲本課教學中學生的主要活動,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在“讀”和“悟”中感受語言之美,表達之妙;在“讀”和“悟”中提高自己,形成能力。

四、教學設計

我是按以下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的。

一、激起興趣,導入課題;

二、賞析詞句,感悟文本;

(一)渲染情景,導入課題

走進文本課的開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還記得二年級我們學過很多描寫秋天的詞語,誰能說幾個?秋雨是溫柔的,是纏綿的,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這快樂的課堂,去觸摸一下秋天的雨。”我開始勾起學生的舊知激發說的慾望,很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猶如構建了一個引力強勁的情感磁場,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心,激發了閱讀興趣。

(二)賞析詞句,感悟文本《語文課程標準》

強調以讀爲本,但我們在教學中不能爲讀書而讀書,每一次的讀都應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我讓學生帶着這樣的一個問題讀全文:“同學們,課文把秋天的雨比作一把鑰匙,爲我們打開了秋天的大門,你們知道大門裏藏着什麼嗎?”這樣的問題設計既避免了學生讀書的盲目性,又能讓學生在探究中把讀書的目標完成。孩子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邊讀邊想。他們紛紛舉起小手,把自己知道的都說了出來。有的說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有的說秋天的雨藏着好聞的味道;有的說秋天有很多可愛的小動物等等。我對孩子們的`回答都給以肯定並加以整合。這樣,孩子們對課文就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在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後,我讓學生從讀中去感悟。我說:“同學們都有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者段落,哪位同學來讀讀自己喜歡的那一部分呢?”學生們表現得特別積極,把一個個優美的句子找了出來,讀得有滋有味。如“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孩子們有的說好涼快啊,有的說我好像看到了一片一片的樹葉從天上飛下來。孩子們一句句充滿童真的話語體現了他們對秋天獨特的感受。而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詞句,我也並不越俎代庖,以講代悟,而是藉助多媒體課件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由學生自己體悟,以此突破難點。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我先讓學生試着說說五彩繽紛是什麼樣的,然後出示菊花、楓葉、桃子、稻穀等各種顏色的圖片,讓各種色彩組合在一起,五彩繽紛的詞義就不喻而明瞭。再如“梨香香的,波蘿甜甜的,還有蘋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都躲在小雨滴裏呢!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爲了幫助學生理解“勾住”一詞,我出示碩果累累的豐收圖,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就在果園裏。當學生沉浸在濃郁的果香中,我問“你們這時候最想做的是什麼呢?”學生說“美美地吃上一頓”。我相機點撥,“看來你們都被水果的香味勾住了”這樣,學生就從“勾住”一詞中體會到果香的濃郁。孩子們暢談了自己的讀書感受後,我又讓他們反覆朗讀,讀出美,讀出喜悅。引導學生沉入到詞句中,在品讀、玩索中感受秋天的迷人和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更感受作者表達方法的巧妙。通過這一教學環節,我深深地體會到: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給與學生充分的尊重,才能讓他們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

(三)激發創造,超越文本

如果說由悟到說是口語能力的訓練,那麼由說到演就是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寫到了小動物們準備過冬的忙碌情景,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就要過冬了,小動物們這時候可忙了,你們知道他們在忙什麼嗎?”當學生把課文中的內容說出來後,我緊跟着拋出另一個問題:“秋雨阿姨要把這些消息告訴這麼多小動物,真是辛苦,哪位同學來幫幫我們的秋雨阿姨呢?小動物們又是怎樣說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興趣極濃,這時我讓他們分小組討論,在小組內表演,然後推選一組到班上表演。

孩子天真的模仿和精彩的表演讓整個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這時我趁熱打鐵,抓住他們的興趣高潮,把開放式作業投影出來:

1、選擇你喜歡的內容背誦下來,並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

2、用你手中的畫筆爲喜歡的課文內容設計一幅圖畫。

3、用你積累下的好詞、好句描寫自己心中的秋天。

我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作業來完成,既尊重學生的意願,又照顧了學生的差異,再次爲他們搭建自由的舞臺。

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努力使三維目標得到有效落實,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 9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教師:

你們好!我是xxx學校的教師姜x,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秋天的雨》。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的第11課。

下面我從教學背景分析與處理、教學策略、教學流程等方面對本課第二課時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味很濃的散文,名爲寫秋雨,實際上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爲一條線索,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形象思維發展得趨於成熟,但抽象思維卻處於起步階段。雖然學生對秋雨、秋天,有了一定的生活積累,但對於文章中藝術化、抽象化的語言理解還不夠深刻。

(三)教學目標:

根據資源庫中的備課資源,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

(2)積累好詞佳句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層次朗讀,以讀爲突破口,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語言美,感受秋天的美,激發對秋天的熱愛、讚美之情。

(四)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分層次朗讀,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語言美,這是編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五)教學難點:

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因此,品味文中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內化運用語言是教學上的難點。

二、教材處理

我應用資源庫中的備課資源、媒體資源,再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對課件進行了適當的補充和開發,以創設情境爲先導,以朗讀來貫穿全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讀中運用,以實現教學目標的要求,從而達到突出重點,攻破難點的目的。

三、教材策略

1、教法

教學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朗讀指導法,使學生在讀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讀中陶冶自己的感情。

2、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讀爲主的學習方法。

3、教學手段

我充分應用資源庫中的多種素材資源,製作多媒體課件,以多媒體爲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形、聲、色的直觀感覺,提高教學效果,化難爲易,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流程

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聽音樂,賞秋景,揭示課題。

在導入新課這一教學環節時,我應用資源庫中的媒體資源,設計配樂出示一組秋景圖,讓學生聽着優美的鋼琴曲欣賞秋天的美景。學生欣賞完後,再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樣一來就激起孩子們強烈的閱讀慾望,我適時板書課題,自然而然地就引領了孩子們走進了課文,讓他們進行自由朗讀,感受秋天的美。

(二)品味語言,朗讀感受

1、品讀第一段

我們都感受到了秋天的美麗,秋雨的神奇,那秋雨是怎樣把美麗的秋天帶到我們的人間呢?

課件出示第一段,請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感受一下,再指導有感情朗讀。

2、品讀第二段

秋天的雨像一把鑰匙,不知不覺中打開了秋天的大門。秋天的雨更像一個神奇的畫家,他用手中五彩繽紛的顏料給世界畫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什麼是五彩繽紛呢?

板書:五彩繽紛

學生試說五彩繽紛的意思後,讓學生在第二段裏找出秋雨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五彩繽紛的色彩?用筆劃一劃。

這樣讓學生邊讀邊劃,養成學生“不動不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訓練學生的思維。

根據學生的反饋,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二自然段中的五個句子。每一句話都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分層次的朗讀,抓住重點詞語讀出秋雨給我們帶來的`顏色。尤其是當學生讀到第五句話時,進行重點品讀。在學生讀後便提問:秋雨姑娘,還給菊花仙子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如果學生所見的顏色很少,我就用各種顏色的菊花圖片,讓學生看到更多的菊花色彩。品讀各種色彩的美后,再次引導學生理解了關鍵詞“五彩繽紛”,並讓學生用動作表示“頻頻點頭”的意思。這樣在激活學生想象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了省略號的用法,同時也使學生在無意識中養成了積累的好習慣。最後出示第二自然段,再次抓住重點詞句,通過比賽讀的方式,提高讀的效果。

3、品讀第三段

秋天的雨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還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好聞的氣味呢!看,它帶來了什麼?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先讀、劃,再說說有哪些香甜的氣味?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應文字及圖片。接着問學生:“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場景?(豐收)”“當你站在果樹下的時候,你聞到這麼香甜的氣味,你會怎麼做?(饞涎欲滴)最後全班齊讀。

我創設想象的教學情境,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養了學生想象力的同時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

4、品讀第四段

秋天的雨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好吃的東西,好聞的東西,它還是一個優秀的氣象預報員呢!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叫一個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填空題“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____)冬天快要來了。”樣的填空設計既使學生抓住了段落的主要內容,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概括能力。我再結合學生的回答適時出示相應課件,使學生對課文進一步加深理解。

5、引導學生齊讀最後一自然段,對全篇進行總結。

(三)內化運用語言

我出示:落葉、大雁、誘人的各色水果以及玉米、水稻豐收的圖片,讓學生聯繫自己農村生活的實際情況,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幅圖片介紹秋天的美景。生試說後交流。

我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重新組織語言,運用語言,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四)能力訓練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積累,學科之間的整合以及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1、我可以把課文中喜歡的句子寫下來,背一背。

2、我可以畫一幅秋天的畫。

五、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我充分應用資源庫中的備課資源、圖片資源以及教材現有資源,再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進行教學設計,使資源和語文知識有機的整合,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我利用多媒體直觀演示,圖文結合,提高了教學效果,創設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教學情景;並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在良好的情境、氛圍中,重點指導學生朗讀,以讀代講,以讀生情,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從而鍛鍊思維,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在這節課中視野有所開闊,語言有所發展,情感有所昇華,培養了學生的素質能力,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 10

【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新編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敘事散文。本單元以“親情”爲話題,兼顧古今,兼顧中外,意在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教益。《秋天的懷念》是一篇充滿人性哲理的散文,作者以樸實含蓄的文字和真摯細膩的感情,表現了母愛的無私、深沉與寬容,字裏行間蘊含着作者對自己生活經歷、情感變化的回顧與反思。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達了對母愛遲到的領悟,也表明自己在母愛的感召下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學情分析】

描寫母愛的文章不勝枚舉,濃濃親情總能喚醒學生心底溫柔的情愫。學生受閱歷的影響,容易淺層次地閱讀母愛,無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愛的內涵。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選擇適宜的.教學視角,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深處,讀出作者對母親的感念之情及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教學過程】

(爲實現我的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我準備用1個課時來完成教學。)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3分鐘)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課導入的環節十分重要。導入語如下:)

同學們,老師在正式講課之前先請大家大聲地朗讀《合歡樹》中的這段文字,並說說讀懂了什麼?

(師生共同探討出這是作者懷念母親的句子,從而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導入本課——《秋天的懷念》,接下來,我將繼續要求學生:)

1、齊讀生字詞,如癱瘓、暴怒、沉寂、侍弄…教師糾正字詞讀音。

2、自主舉手介紹作者史鐵生,以及寫作背景,教師適當補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5分鐘)

(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的基礎上,進入整體感知環節:)

1、通讀全文,找出三次看花的句子?

(這一問題,只要求學生通讀課文,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不做過多的分析。通過以上三次看花的尋找,學生已經從整體上了解了本文主要內容和作者的大致的'情感變化,進入深入研讀環節。)

(三)三次看花,深入研讀(22分鐘)

初次看花,對比之處見真情。

(三次看花是本文的敘事線索也是感情線索,但在具體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時各有側重,以避免授課方式重複給學生帶來的疲勞感。

初次看花,側重於從母親與我的言行描寫的對比中,發現母親關愛兒子的深情,讓學生感受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小組分段朗讀,討論回答:第一次提到看花時,“我”是什麼樣的表現?有怎樣的情緒和心態?母親是什麼樣的表現?她爲什麼想讓我去北海看花?

從而師生共同探討出:(板書)

對比:母親生病,默默承受——兒子生病,暴怒無常(板書)

母親生病,兒子毫不知情——兒子生病,母親默默鼓勵。

(通過直觀的對比,學生明白母愛是無私,偉大的。爲接下來突破教學重點奠定基礎:)

2、二看菊花,細節之處見真情。

(第二次看花,側重於從細節描寫方面的分析,讓學生明白母親的愛不僅是偉大的、無私的,也是最細膩的。)

默讀全文,小組討論:從課文哪些細節描寫的句段看出母親的細心,母愛的細膩?

教師適當點撥,進而師生共同總結歸納爲以下幾點:

a)“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母親爲什麼要擋在窗前?怕兒子看到窗外蕭瑟的秋天景色而觸景傷情。

b)“她忽然不說了……比我還敏感”:由於兒子癱瘓,怕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勾起兒子傷心。這是一位心細如髮的母親,疼愛而又理解兒子的母親,她在乎兒子的感受勝過她自己,這樣的母愛不僅是偉大無私的,更是細膩的。

3、三看菊花,“重生”之後悟真情。

(突破部分教學重點,第三次看花,側重於對文章最後一段的探討,把握全文感情基調,體會作者生活態度的變化:)

快速瀏覽全文,仔細閱讀最後一段,小組討論回答:與第一次相比較,母親已經去世,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說說“我”的生活態度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是什麼促使了這種變化?教師適當點撥,共同歸納出:

a)第一次時,“我”情緒上暴怒無常,心態上悲觀絕望,第三次時,對花的描寫,結尾重複母親“好好兒活”的話,說要好好兒活,體現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是母愛促使了“我”的這一轉變。

老師範讀全文,小組討論回答:找出表現“我”心懷愧疚,同時又懷念母親的句子?思考“好好活”是怎樣活?

b)“我”生病暴怒無常,悲觀絕望,母親生病默默承受病痛,默默鼓勵兒子,“我”感到愧疚和自責;但正是這種愧疚與自責,帶給“我”心靈的震顫與反省,懷念起母親而決定,決定和妹妹“好好兒活”,實現了“重生”。

(基本突破教學重難點,爲拓寬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完全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了拓展延伸環節:)

(四)再讀作者、拓展延伸(3分鐘)

1、師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向學生明確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

2、向學生介紹史鐵生的作品《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病隙碎筆》,告訴學生和史鐵生相比,作爲健康的我們,更應該“好好活”,學會熱愛生活。

(完全突破教學重難點:)

(五)應用知識,作業佈置(2分鐘)

(開放性的作業佈置可以更好的應用新知識,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熱愛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推薦課外閱讀史鐵生的作品《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病隙碎筆》,思考“好好活”在其間的表現。

2、根據本課的學習,回顧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的生活細節,寫一篇回憶性散文,字數不限,要求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 11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體現母愛的句子,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能力,感受樸實文字中母愛的內涵。

2、探究“好好活”的意義,在“秋天的懷念”中獲得自己對“做生活強者”的人生思考。

[課堂教學實錄]:

師:一葉知秋,當第一片黃葉飄落的時候,它宣告了秋天的到來。(播放PPT出示所講秋天的景色的圖片)楓林紅了,菊花黃了,大雁該南飛了。比起希望的春天,秋天常常帶給我們淒涼和惆悵。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當代作家史鐵生的散文《秋天的懷念》。(PPT出示課題)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抽生回答)

生:我想知道是誰在秋天懷念誰?

生:我想知道爲什麼是“秋天的”懷念?

生:我想知道“秋天的懷念”懷念的是什麼?

師:帶着這些問題,先來散讀課文,按照常規要求進行。(生開始自由散讀)

(1分鐘後)

師:先來說說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詞問題?(抽生回答)

生:我要提醒大家的是第二節“整宿”的“宿xiǔ”,它還有兩個讀音,一個是“xiù”。還有一個是“sù”,“宿舍”的“sù”。

生:第三節第二行中的“憔悴”一詞,“憔悴”的意思是“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師:看來大家對字詞問題已經基本能掌握了,通過剛纔朗讀,你讀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抽生回答)

生:通過朗讀,我讀懂了史鐵生在《秋天的懷念》一文中懷念母親,因爲?身患肝癌的母親爲了安撫雙腿癱瘓的史鐵生的心靈而要他去北海看菊花。

生:我讀到的是患絕症的母親在史鐵生雙腿癱瘓後讓他重拾信心。

師:是的,史鐵生在秋天懷念他的母親,通過剛纔朗讀,你有新問題產生嗎?(抽生回答)

生:這篇文章是史鐵生懷念母親的,我想知道爲什麼最後一節對菊花進行了詳細描寫?

生:母親爲什麼再三要求史鐵生去看菊花?(有同學可以回答嗎?)

師:看到大家健康的笑臉,我想說史鐵生也曾經和大家一樣健康。(播放PPT幻燈)這是18歲的時候他在延安插隊落戶時快樂生活的照片,可是,就在那兒,21歲的他雙腿突然癱瘓,從此只能與輪椅爲伴。他說:“活到生命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雙腿癱瘓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全都找不到了。”大家想一想,風華正茂的史鐵生,遭到這樣沉重的打擊會有怎樣的心情?請你從文章的字裏行間來體會一下?

生:我從第一節的“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中看出他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暴怒無常,因爲他看着雁兒自由自在地飛翔,十分傷心,想到了自己沒有自由,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他想到自己怎麼那麼悲慘。

師:因此,我們應該朗讀出怎樣的感情?

生:傷心的。

師:好,我們一起來朗讀體驗一下。

生:(齊讀)“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生:文中說“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這句話中說明作者他暴怒無常,因爲他會想別人有那麼好的心情,而自己爲什麼會沒有呢?

師:他會由別人想到自己,因此,他產生了什麼樣的感情?

生:他摔東西是要表達心裏的憤怒、抱怨。

生:請大家看第一節“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麼勁’”我從中可以看出史鐵生那時侯已經不想活了。

師:你能不能讀出這種感覺?

生:(朗讀)“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麼勁’”。

師:誰能讀得比他更好。

生:(朗讀)“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麼勁’”。

師:誰再來試一下?

生:(深情朗讀)“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麼勁’”。

生:我認爲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十分抱怨、、自暴自棄,因爲當一個年少輕狂的少年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心裏總會覺得自己比平常人矮了一截,心裏會有一種和別人不一樣的感覺。

師:已經自卑到了……極點!

生:“第二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從這節可以看出作者當時的心情是十分孤獨的,從“又”、“獨自”、“看着”這些詞中可以讀出他十分孤獨,因爲在秋天,別人可以出去看菊花,可以去看楓葉和往南飛的大雁,而他卻不能,只能坐在窗前看樹葉飄落,看着一個個生命飄落下來。

師:他看到了自己的生命,不是嗎?因此,我們感覺到了史鐵生當時的絕望、痛苦、活不下去的心情,那麼他是否就此一蹶不振了呢?來交流一下你所瞭解的史鐵生的近況?

生: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分別獲得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現爲作家協會會員。著有《命若琴絃》、《務虛筆記》和《我與地壇》等優秀散文。1981年又患上嚴重的腎病,1998年開始靠做血液透析來維持生命。

師:血液透析必須每週做三次,是在體外對血液進行一部分的交換,讓乾淨的血回到自己的體內,才能活下去,非常痛苦。但誠如大家所講的,史鐵生不僅沒有消沉下去(播放PPT),而且做出了普通人難以達成的成就。他說:“我的職業是生病,我的業餘是寫作”。我想問問大家是什麼使得他有這樣巨大的轉變?

生:(齊聲)母親的愛。

師:我們從文章中已經感受到了,請大家仔細地再品讀文章,同伴之間進行交流,說一說母親給史鐵生的是怎樣的一份愛?(生討論交流)

(1分鐘後)

生:“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從這兩句話中可以看出母親的愛是細膩的,因爲她十分關心史鐵生,不想讓他知道她已經得了肝癌的事實,怕兒子擔心她。

生:母親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這句可以看出那個母親對作者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因爲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她還牽掛着她的子女。因此母親的愛是細膩的。

師:她在自己生命的最後關頭,心裏面牽掛的是誰?

生: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

師:我們把描寫她昏迷前的那段話來讀一讀,看看能不能讀出這種感情。

生:(全班朗讀)“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師:誰再來體驗一下這種感情?

生:“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有一絲牽掛還有不捨得離去的意思。

師:一絲牽掛嗎?還是絲絲縷縷都是牽掛?

生:絲絲縷縷都是牽掛。

生:我可以再來試一試,“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師:你讀出了什麼?

生:我感到母親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所以要讀出憔悴、柔弱的聲音,而且她十分牽掛着兒子和女兒,所以要讀出非常關心的語氣。

師:活着的時候,她一直關注着兒子,將離世的時候心裏還念念不忘兒子,我們可以說母親的愛是怎樣的?

生:是無私奉獻的。

師:她到了生命最後一刻的時候,還在想着兒子,這份愛是……

生:堅韌執着的。

師:我們把這種堅韌執着的母愛讀出來,再來體會一下。

生:(齊聲深情朗讀)“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生:請大家看第六節第一句話看出母親生活得很艱難,但在兒子面前努力表現出很樂觀、很堅強的樣子,要讓兒子也像母親那樣堅強樂觀地活着。

師:所以你覺得這份愛是怎樣的?

生;這份愛是無微不至的、關懷備至的。

師:關懷備至,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都給他考慮了,是嗎?你能從文章中去找找,還有什麼語句體現出這種“無微不至”的愛?

生:我從第一節的第三句“母親就悄悄地走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從“悄悄地”和“偷偷地”詞中可以看出母親愛自己的兒子,讓自己的兒子有一個發泄的空間。

師:“悄悄地”躲出去,爲什麼還要“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呢?

生:這一個詞可以體現,母親雖然是離開了,但是她仍然很關心兒子,她想要知道兒子會不會傷害他自己,她就在門口,在史鐵生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他的動靜,萬一有什麼事情的話,她就可以立刻衝過去了!

師:你說出了一個母親的良苦用心啊!

生:“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這句話中從“她比我還敏感”可以看出母親對作者的愛是細膩的,因爲母親她知道作者一聽到關於美好的事物或者是很自由的生活場景的時候他就會發脾氣,變得暴怒無常,而母親不希望他這樣傷心,所以母親她就不能說了,這就說明母親對他的愛是很細膩的,是無微不至的。

生:“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從“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還有“趕緊”可以看出他的母親終於能夠爲自己的兒子答應出去看菊花,讓他的心情放鬆而不再自暴自棄鬆了一口氣。

師:文中當他答應母親去看菊的時候,有一個詞很形象的表現母親當時的心情……

生:“喜出望外”。在她的心裏兒子是最重要的。

師:而什麼是可以放在一邊兒的?

生:自己。

師:我們說母親她是怎樣的人呢?

生:無私奉獻。

生:“母親喜歡花兒,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母親對“我”的愛是無微不至的,因爲從母親喜歡花可以看出母親熱愛生活,但是自從兒子的`腿癱瘓後,她就一心一意爲兒子奔波,以致侍弄的那些花兒都死了。

生:“‘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從“總是”這個詞可以看出母親的愛是堅韌的,因爲母親已經知道兒子對於自己的雙腿已經是不抱有任何希望了,已經絕望了,但是母親還是希望兒子去看北海的花,重拾自己的信心。

生:“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好好活,好好活’”從這一句中的“撲”、“抓”還有“忍”這三個詞中看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愛是無微不至的,母親撲過來是爲了撲滅“我”心中的怒火,而抓住我的手是因爲“我”在打自己的腿,要讓“我”不再傷害自己,“忍”這個字可以說明母親同時也在忍受自己心裏無限的傷痛。

師:“忍”,不僅忍住了自己的痛,還忍住了兒子的病對她的折磨……

師:任何一個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受着病痛折磨的時候,她的內心會非常的痛,通徹心底,更何況她是一個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的人,但是她有沒有讓兒子知道?

生:沒有。

師:她有沒有像兒子那樣地去發泄?

生:沒有。

師:有沒有把東西砸了?

生:沒有。

師:她有沒有抱怨生活?

生:沒有。

師:所以剛纔我們已經體會到了,這樣的母親他的愛是無微不至的、無私奉獻着一切的,同時她用她的精神,堅韌、執着地愛着自己的兒子。

師:讓我們來完整品讀一下1~6節,體會這樣一份沉甸甸的、偉大的母愛!老師讀第1節,同學們讀2~6節,準備好了嗎?

(:師生深情朗讀,播放PPT背景音樂)

師:母親曾一再央求“我”去北海看花,“我”都沒有去,當“我”最終去看菊花的時候,母親已經不在人世了。現在,你對“看菊”有沒有新的認識?

生:母親讓“我”去北海看菊,是爲了寬慰“我”的心靈。

生:母親讓“我”去看菊花是爲了讓“我”走出陰影,好好地活下去。

生:我對“看菊”新的理解是母親希望“我”像這些菊花一樣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的活着。

生:我讀出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以及他知道將來他要好好地活着,像這些菊花一樣。

師:看到菊花讓他想到了什麼?母親給“我”的那份愛。這份愛是不因爲母親的離去而離開的,母親的愛將會永遠伴着“我”走下。

(全班深情朗讀第七節)

師:看到了花就想到了母親,母親要我們怎麼樣?

生:好好地活。

生:要讓我們做生活中的強者。

師:現在你對我們開始時候提的問題“爲什麼是秋天的懷念?”它所包涵的意思理解了嗎?

生:“秋天的懷念”是作者史鐵生懷念母親。

生:因爲母親去世時是在秋天,而史鐵生去看菊花也是在秋天,所以史鐵生就在秋天懷念了他的母親。

生:母親的品德就像菊花那樣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而菊花又是秋天開的,所以應該是秋天的懷念。

生:秋天的懷念就是母親生前她想讓“我”去北海看菊花,而現在“我”正是在北海看菊花,看到了菊花“我”就想到了母親。

生:我覺得是因爲秋天常給人們帶來的都是一種惆悵、悽清的感覺,而作者的母親又是在秋天離開他和妹妹的,所以是秋天的懷念。

師:秋天的時候,母親去世了,每到這個時候就要懷念母親,讓他拾起生活下去的勇氣。大家看到這些菊花的顏色是五彩繽紛的,它讓你們想到了什麼?

生:五彩繽紛的生活,還有花樣般的年華。

生:生活是多彩的,當命運坎坷時,不一定只是一種悲傷,也是有快樂的。

師:說得真好,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地活着,做一個生活中的強者!

師:史鐵生是這樣深情地懷念着他的母親(播放PPT),我從史鐵生的散文《合歡樹》中摘錄了這樣一段文字,請一位同學來朗讀。

生:(深情朗讀)“我坐在小公園(指地壇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選自史鐵生散文《合歡樹》

師:當風從樹林裏穿過的時候,我們已經明白了一位母親對兒子深情地愛,同時也感受到了一個兒子對母親深深地懷念。泰戈爾說:“如果你因爲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你將錯過星星。”因此,通過學習,大家都明白了,不管生活怎樣艱難,我們都要有戰勝它的勇氣。俄國詩人普希金這樣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將成爲親切地懷念。”讓我們昂首挺胸,做生活的強者!

師:今天的回家作業(PPT展示):背誦課文的最後一段,同時選做:1、自主閱讀《合歡樹》,寫一段讀後感;2、請以《母親,我又來看菊花了……》爲題續寫一段文字。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 1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冀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十二冊第18課。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課後練習及反思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21歲的時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導致身體發燒,高位截癱。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後來,在他的許許多多的文字裏,都寫到了他的母親。母愛這個主題,史鐵生一直是牽腸掛肚的,縱觀他的成長之路,其實就是母親用生命的代價鋪就的,因爲他對母親的理解是在母親去世以後,這使溝通成爲永遠的不可能,也成爲作者心中永遠的痛。在一種迫切的願望中,使他對母親的理解昇華爲世界上最爲動人的詩篇。《秋天的懷念》便是這樣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將零零碎碎的細節串聯起來,寫出了自己在癱瘓時,懷着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細心、耐心、小心地照顧自己,以此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文章的語言樸素、真切,卻又意味深遠,寄悲觀於從容,蓄智慧於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教學目標: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文章的主題並不難,但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呢?我把教學目標定爲:

1.認知目標:聯繫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操作目標:一是讓學生理解文中生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二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感悟母愛無私、博大、寬容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三是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3.情感目標:一是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的愧疚與懷念之情,二是要懂得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母親的語言、動作、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體悟母愛。

教學難點:

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教法學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的閱讀訓練重點,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對話爲主線的教學思想。通過"抓細節之美,品言語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剖析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讀:教師先簡介史鐵生的生平再出示他在作品《合歡樹》中懷念母親的句子:(幻燈片《合歡樹》片段)"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他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 ——《合歡樹》

讓學生默讀這段話,並說說從中讀懂了什麼?這一教學設計的思想是爲了更好的讓學生"走進文本"對史鐵生的作品、對本文的主題有一個初步但印象深刻的感知。從這一段話引伸到本文的學習。

(二)初讀檢查學生的讀書預習情況爲後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首先檢查學生對文中四個生詞的認讀理解,再指名分段初讀課文,最後教師進行全文的範讀。在這裏教師一開始就範讀全文是想爲後面文本的`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也爲學生的朗讀、理解做好一個方向指引。

(三)品讀。

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對母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品析來體會母愛的偉大。首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幻燈片學法指導)(1)我們要讀懂一個人,無非是聽其言,觀其行,察其色。大家從這三方面認真去思考,就能讀懂。細心品讀課文,邊讀邊想:雙腿癱瘓後,"我"的心境是怎樣的,母親又是怎樣關心我的,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深受感動?勾畫相關語句,把讀後和感受記在書的旁邊。

邊讀邊想,從畫的詞句中你讀懂了什麼?通過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明白母愛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細節。這裏教師順勢進行學習的引導過渡到後面的學習。母愛就是一個行動、一句話語、一個神色。概括地講母愛是一堆細節,一堆不起眼的細節。如果把母愛比做大海,那細節就是一滴水,一滴水匯成了大海,一堆細節聚成了母愛。史鐵生通過一個個細節描寫了母愛,細節往往是不起眼。我們來好好品位細節,想想"母愛"究竟是什麼?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本環節中教師組織學生談感受,通過感知母愛是一個個細節這個問題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重要環節的學習,教師的引導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主體地位。然後再讓學生讀描寫母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通過交流、討論、對話等多種學習方法好好地品悟這些細節,如文中的"擋、躲、撲、抓、笑、悄悄地"等字詞,來感受母愛是理解、是寬容、是牽掛、是呵護、是擔憂、是細心。從而感受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愧疚與懷念之情。新課標指出閱讀的過程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進行對話的過程。文中作者對母親的描寫是樸實的、真切的。如何讓學生從真切的話語中感受到母愛,讀出文字背後所隱藏的偉大母愛,這就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精當點撥,讓學生目透紙背讀出文字中包含的意思,包含的感情。這個過程看似在咬文嚼字,實質上是讓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一步步走進作者的心靈。

(四)悟讀。

這一部分主要透過作者對最後一段中菊花的描寫來領悟"好好活"的意義,明白生命的真諦。首先讓學生明白母親臨終前未說完的話就是希望兄妹倆好好活。如何體會這個"好好活"是怎樣的活?請同學們認真讀讀他倆去看菊花的這段話,結合平時學習、理解的方法來體會文中菊花描寫所隱喻的話語,討論究竟該怎麼活纔是好好活。學生討論、交流懂得"好好活"三個字既是母親臨終前的無盡囑託,又是作者對生命存在終極意義的探詢思考,更是對我們所有活於世上之人的告誡。這個問題對於學生而言既有開放性又有創設性,由菊花可以想到人、想到精神、想到生命的價值意義,無論學生怎麼回答,只要其人生觀是正確的就是可取的.,並且是值得稱讚的。就如新課標所所提出的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在品讀過程中,我適時鏈接了史鐵生的作品《我與地壇》《病隙隨筆》《務虛筆記》,並告訴學生當史鐵生用筆在他那殘疾的身體之外找到一份延展的時候,他終於好好活了——用他的筆在書寫着好好活。這是他對生命意義的探詢,更是對"好好活"三個字的詮釋。接着讓學生回顧全文、全課說出自己的理解:這秋天的懷念到底是懷念什麼呢?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學生再次齊讀課題最後教師總結從史鐵生的身上我們受到了啓發,世界上有看得見的殘疾也有看不見的殘疾,身體的侷限這輩子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心靈。爲此,作爲一個健康的人,作爲站着的活着的我們必須——好好活!

五、課後練習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通過語文學習,要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課後我爲學生布置了三項練習,力求讓學生在說、讀、寫三方面能力得到發展。(幻燈片課後練習)

1.表達練習:結合你對史鐵生的瞭解及今天你在課堂上的所學,把這篇課文講述給你的父母聽,一定要說說自己學後的感受。

2.寫作練習:回顧母親愛你的點點滴滴的細節寫一篇習作,體裁不限但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閱讀練習:在課餘時間,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

一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 13

《秋天的懷念》是長春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板塊第一篇課文。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的散文。史鐵生在21歲那年,突然得了一場重病,導致高位截癱,那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後來,在他許多文章中都寫到了他的母親,縱觀他的成長之路,其實就是母親用生命代價鋪就的。本文便是懷念母親的文章。在這一文章中,作者藉助對幾件平常小事的細緻描寫,來表達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我講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能夠讀得正確、流利,所以本節課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細節描寫感悟母愛,理解“好好活”的真正含義。這篇文章中作者生活坎坷,而學生們又都生活在幸福年代,對作者的內心感受不易理解。文中對母愛主題的的表達也都蘊含在細節描寫中,所以抓住細節描寫走入人物內心深處是本節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節: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在課前三分鐘時間裏,我讓學生來讀史鐵生的一些背景材料。一是爲了和學生有個簡單溝通,更多的是確立本課的感情基調,調動學生再次走進《秋天的懷念》這一課文的強烈慾望。也爲理解作者如此暴怒無常的原因。

二、精講細節描寫,走進史鐵生的內心深處

通過兩張圖片,對比人物癱瘓前後的外在變化,從中感受人物內心變化。找“我”的種種表現,來感受人物內心。

說一說自己的感悟,並用讀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感悟到的情感。

通過理解母親“撲”、“抓住”、“忍”這三個動作的細節描寫,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細節描寫,抓住這些細節描寫,會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人物最真摯的.情感。

三、找文中的細節描寫的句子或詞語,來感悟母愛

學生通過圈、畫、寫的方式來感悟母愛,寫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與全班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並用讀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感悟到的母愛。這一環節主要是想讓學生自主閱讀,個性感悟,充分表達,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四、回讀課文,理解菊花的象徵意義,昇華主題

通過與學生討論荷花的象徵意義以及師生對讀,使學生懂得作者對母愛的理解,也讓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到作者的內心從暴怒無常到好好活,笑對生活的態度變化。

這節課,我認爲我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環節也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教學效果來看,這樣的教學過程還是有效的。特別是背景材料的閱讀,以及老師深情地講解、引導,從而使學生快速而且真正走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實現了“三情結合、以讀代講”。但由於老師對學生,學生對老師都很陌生,所以在教學中,老師不能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個性教學,對一些特殊學生也不能做到適機指導。再有課後也沒有課堂總結,對學生閱讀方法指導得還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