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課賽心得體會

課賽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在整個教師賽課的過程中,真的也是一個很糾結的過程。作爲一名新教師,在把握教材和調控學生方面,顯然是還有欠缺的。大家不妨來看看小編推送的教師賽課心得體會,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課賽心得體會

  教師賽課心得體會【一】

六月的花兒開了,開的紅火。奼紫嫣紅的花朵裝扮着我校的風景,綠意深深的葉子掩映初夏的風情。蚊蟲和小鳥都在自己的世界裏享受着夏日美好的時光。就在這美的時節,我校迎來了六枝特區第七教研協作——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技能大賽。教師集體聽課活動,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更感興趣,每項參賽活動都讓我有收穫。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語言藝術的魅力

七位教師質樸的語言,對學生那種無限的關愛,對知識的那種持之以恆的學習,在教學當中充滿智慧的教學藝術,都讓我感動。當我聽着這幾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魅力能激起學生的心靈深處??如趙紅瓊老師在教學《瑞恩的夢想》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邊寒地帶一些孩子飢餓交迫的場景,一邊聽老師的介紹,她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她放手讓學生在文中找出“瑞恩的夢想”的相關段落,然後他自己又做了哪些事?最後體現了他的愛國精神。同時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艱辛。

二、把握教材的方法獨到

幾位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其中我更喜歡劉老師的教學——嚴謹、科學。她的課“環環相套,絲絲入扣”。情景導入,教學設計是,流暢。“把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從而解答疑惑”讓體驗思考所得,起學生我能行,我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文老師的課親切,看似平淡,卻彰顯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

三、技能風采

這些教師對所寫的下水文、三筆字、美文誦讀等,他們選材典型、切入度新;字體間架結構表現出中國漢子的形體美。尤其在美文誦讀時,抑揚頓挫、充滿詩意、讓人有異同的感覺。

總之,這次現場大賽的開展,展示了我們南部片區小學語文教師的風采。這是在新課程改革下取得的成果。我深信,精彩的現場活動今後我鎮會讓課堂改革更加升華。

  教師賽課心得體會【二】

從上學期參加科學賽課以來,我就對科學這門學科有了新的認識。賽課結果不重要,我覺得只要經歷了,嘗試了,我的教學人生就會變得更精彩,教學生涯就不會留下遺憾。

從抽籤到備課、磨課,再到最後的賽課,這個過程對於一個執教老師來說,是一次又一次的磨練。聽不如看,看不如上,上不如賽,老師只有在賽課過程中,收穫纔會大,提高的速度才快。雖然不免有失誤,不免有心酸的時候。但是,如果沒有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呢?每一次賽課,過程雖然辛苦,但我覺得有付出就有收穫。只有走出去,纔會成長,纔會提高。我非常感謝學校領導及教導處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對科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教學能力有了提升。

現在的社會是開放的,“閉門造車”、“井底之蛙”是斷不可取的。這次賽課,我深有感觸。不是說一堂課,我認真準備了,認真上了,就行了。這樣的課堂不會是最精彩的,也不可能是與時俱進的,特別是對孩子的能力培養是沒有多大幫助的。社會在發展,孩子在變化,他們的意識也在不斷地更新。我們作爲老師必須要不斷地學習,取長補短,把最新的知識教給他們,要敢於走出去。通過和實驗校的老師接觸,聽取指導教師的意見,使我茅塞頓開,我很感謝他們,讓我這個“井底之蛙”視野變得開闊了,教學環節優化了。課堂生動了,也能上出精彩來了。

教到老,學到老,如果有機會,我覺得我還應該在不斷地學習教學技能,磨練自己,充實自己,努力成爲一位與時俱進的綜合型的小學教師。

  教師賽課心得體會【三】

11月8日,我有幸參加了本次區進修校組織的青年語文教師賽課,上了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1課,《搭石》。在知道要參加賽課的那一刻,我心裏打起了退堂鼓:已經大半年沒有摸過書本的我,能否擔起這個重任?曾經猶豫過,但是轉念一想,這也是對自己的一次鍛鍊,如此難得的一個學習機會,爲什麼不好好把握?於是,在王蘭老師的指導下,我開始了我的賽課之路。

一開始攔在我面前的,就是選課這一難題。選課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卻關係着一堂課的效果如何。由於本次賽程要求的是精讀課文的第一課時,在選課時,要選擇結構清晰的課文來上,這樣,對於課時的劃分比較容易掌握。其次,在題材選擇上,要兼顧自己的比較擅長的文體,更利於一堂課的發揮。在這兩個問題上,我糾結了很久,雖然可以選擇其他版本教材,但我覺得,作爲一個新老師來說,選擇比較熟悉的人教版教材,更容易掌握和運用。結合自身實際,我選擇了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搭石》作爲本次賽課的內容。

在確定了內容之後,就是教案的書寫。在動筆之前,我思考了很多,這堂課該怎麼上?我想達到怎樣的目的?怎樣的教學方式才適合四年級的學生?許多的問題糾結於腦海中,不知所措。最後,我決定拋開一切,從原點開始。我把自己當成學生,拿起教材,邊讀邊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希望從這節課中瞭解些什麼,我應該學懂些什麼。帶着這樣的目的,我再次研究教材。第一次,我將本次學習的重點放在體會搭石的美上,並寫出了第一份教案。在書寫教案時,我遇到一個難題:怎樣來理解體會重點句,即人們走搭石的句子,而本句的重點又再於“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三個四字詞語上,而怎樣理解這三個詞又讓我犯難了。通過參考其他優秀課堂,我發現,用聯繫上下文、查字典可以很輕鬆的理解這幾個詞,從而體會課文內容。於是,我將這樣的設計放入教案中並在四年級一班做了第一次試講。然而,這次試講的效果不太理想,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議:首先課程的設計還不夠合理,還需要再鑽研;其次,在設計上,對讀的訓練還不夠;老師的語言不夠精煉,提示語不夠豐富等等。

結合老師們的意見,我對教案做了第一次的修改。然而,接下來在育才小學的試講之後,莫主任和彭老師指出我這堂課最大的一個硬傷——對課程標準的解讀不夠深,課時的劃分是最大的問題。對於精讀課文的第一課時,有一個基本的環節,而我這堂中,忽略的最重要的兩個——檢查預習,即對生字新詞的把握及對課文內容的感知。於是,帶着這兩位老師的意見,我對教案做了第三次修改,這次修改可以說是一個“大手術”,幾乎推翻以前的一切,重新來過。重新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詞語的識記、課文內容的把握。在經過兩天的修改之後,我又到育才小學做了第二次試講,這次,點評老師是張校長和莫主任。她們首先肯定了我對課時的把握,也提出了更多更具體的意見:比如對詞語的理解比較表面,不夠深入;對孩子們讀書的訓練也不夠到位,只是蜻蜓點水的讀了,並沒有指導孩子讀出感情;對學習方法的滲透不夠到位等等。帶着兩位老師的意見,我對教案再次做了一定的修改,定下了最終上課的程序。上課前,王蘭老師再三的說,我一定要克服語言羅嗦、重複學生話的習慣,讓語言更加的精煉。

就這樣,帶着大家的期望,我站上了賽課的講臺,順利的上完了這節課。也許這堂課的成績並不理想,但我覺得,那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從中學習到了在隨堂課中學不到的許多東西,我知道了精讀課文的第一課時究竟該怎樣上,這是我最大的收穫。我想,從這次賽課中收穫的東西,將使我這一生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