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家》讀書心得通用15篇

《家》讀書心得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讀書心得通用15篇

《家》讀書心得1

千家詩》和《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學生啓蒙讀本,流傳很廣,影響深遠。作爲國學經典和文學藝術瑰寶值得當代青少年細細品嚐。

捧着這本薄薄的《千家詩》,傳來一股久遠的氣息。這本書的年齡是我的兩倍,裝幀從右向左,文字是豎體,泛黃的書頁上留下了時光的印記。

書中收錄了唐宋兩代的七言和五言的絕句和律詩,有的借景抒情,有的託物言志;有的感嘆懷才不遇,有的表達思鄉惜別之情。由於是啓蒙讀物,大多內容淺顯,語言優美。描景的以描寫春天景物居多,其中寫早春景色最多。“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多妙!遊絲般的春雨滋潤萬物,新草初長,遠看綠成一片,近看卻發現只有稀疏的綠色夾雜在其中,抒發了作者歡喜之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不愧爲詩仙,儘管眼前不得志,他相信自己一定能乘風破浪,建功立業,到達理想的彼岸。“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作者杜甫將柳絮桃花比作人,用“癲狂”“輕薄”來形容,後來桃花柳絮也就成了一般勢利小人的代名詞。

當時居住在成都草堂的杜甫,憂國憂民,懷才不遇,此詩寄託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深刻不滿,和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作者長期不得志,到了暮春時節,偶然登山覓春,與山中僧人閒話,不知不覺在紛擾塵世中得到半日清閒。意境悠遠,渾然天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樸素直白的語言,意義惜別之情溢於言表,令人動容。

只是這些優美的詩句,只有中國人才能得到它的精髓。第一,古詩聯繫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融合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其次,古詩很講究平仄,韻律,對仗工整,讀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律美,有些詩本身就被用來彈唱,如樂府詩。古詩也很講究用字,古代有“一字師”的典故。如“僧敲月下門”的“敲”,“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都十分傳神。若不懂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古漢語,是無法理解的。若將古詩翻譯成外文,則只能讓讀者知其大意,卻味同嚼蠟,無法領會古詩本身的魅力了。

古詩確是中國獨有的藝術瑰寶,我們應將它不斷地傳承、發揚。

《家》讀書心得2

看完《何以爲家》這部電影,我最深的感觸就是真實。這世界就是真實的,多彩的幻影只能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中。

《何以爲家》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12歲左右的男孩扎因艱苦而悲慘的生活。扎因出生在黎巴嫩社會的最底層,父母因貧窮無力教養孩子,卻又一個接一個的生孩子。他們讓扎因喝其他兄弟姐妹幹活幫忙補貼家用。孩子們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太多平靜快樂的時光,總是對在生死邊緣奮力的掙扎。

原本我已經做好了在影片結束之後迎接一個哭得稀里嘩啦的自己的準備。可事實是,從影片開始到結束我並沒有留下眼淚,只是感覺心裏堵得慌。

扎因以最真純的內心不斷叩問這個殘酷的世界,不停地想要尋找世事爲何如此的答案。當他遍體鱗傷地坐在牢裏,才知道沒有人能給他迴音。從一個12歲的男孩眼裏,我感受到了絕望。

可他原本是一個那麼善良,勇敢又有擔當的孩子。他擔心妹妹被賣給別人當老婆,爲妹妹洗去沾滿血的褲衩,偷拿家裏的錢,準備帶着妹妹逃離,雖然並沒有成功。即使他在連自己的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的無比艱難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堅持帶着小猶納斯,像俠客一樣行走在這貧瘠的土地上。他們苦中作樂,利用光學原理,將別人家的電視應到鏡子上,模擬配音,樂在其中。我喜歡扎因用自制小拖車帶着猶納斯的背影,那麼堅毅,勇敢。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所有所有的苦難。可是除了苦難,除了貧窮扎因心中還有着對妹妹猶納斯的愛和責任,讓我思緒萬千。

沒有戰爭,就沒有殺戮,就不會有像扎因一樣的流離失所的人們,所以,我希望世界是和平的;沒有戰爭,就沒有殺戮,所以,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家庭的溫暖,都能和我一樣快樂成長。

《家》讀書心得3

在假期中我可讀了不少好書呢!其中之一便是大文豪巴金先生的大作《家》。《家》在我心目中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地位,因爲它深刻地揭露了一個所謂“吃人的舊社會”,展現出了它的萬般醜惡。例如書中一個個女子悲慘的命運,被舊社會大家族勢力壓迫着的一對對男女,高家表面上和諧實則勾心鬥角的內況……其內容之深刻足以發人深省,到底是什麼力量造成了這個黑暗的社會呢?答案是:封建禮制!我們不得不承認儒家固然有精華,但過度的禮教便成了糟粕,《家》中有一段傳神的描寫:“‘書中盡是一些‘君命臣死,臣不死不忠,父命子死,子不死不孝’一類的東西”這就是一個例子!

《論語》中一些句子被過分地歪曲後就成了一頭吃人的巨獸,吞噬了不知多少鮮活的生命和靈魂呀!《家》同時也告訴了我們只有抵抗不公平的命運才能得到幸福,正因爲不屈服於命運,覺民和琴才能結婚,覺慧才能逃離迂腐墮落的家族長輩對他的控制。一句話總結:新社會真是好,舊社會真可怕!

《家》讀書心得4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作爲《激流》三部曲之一,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

《家》這部分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四川成都爲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用巴金老先生自己的話說:他“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間的一幅圖畫”。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書香門第,但掩蓋在這層帷幕之後的,卻是內部的相互傾軋,明爭暗鬥,腐朽齷齪,荒淫無恥。爲了維護這個作爲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以高老太爺和高克明爲代表的那些衛道者,竭力奉持着禮教和家訓,壓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犧牲青年爲代價。這就又加深了新與舊、當權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並使年輕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在《家》中,就有梅表姐的抑鬱致死,瑞珏的悲慘命運,鳴鳳的投湖悲劇,婉兒的被逼出嫁……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迷信迫害的結果。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表現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憤,並向垂死的制度發出了“我控訴”的呼聲。

本書向我們充分的展現了封建社會家庭的面貌,封建的思想意識把人們一個個逼上了絕路:大少爺“高覺新”終日思念“梅”;“鳴鳳”因被迫婚自盡;“覺新”的表妹因大人思想保守,有病不能及時醫治,最終死了。當今社會,新的思想意識層出不窮,現在的思想是開放的,並不侷限於傳統的觀念,新的資訊通過各種渠道傳送到我們面前,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灌輸了最新的有益的思想意識;變封建爲開放,變傳統爲創新,變專制爲民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在巴金的《家》中,在那封建社會中,不敢像我們那樣開放,不敢創新,沒有民主;但現在有了,還有了互聯網,有了電視,有了計算機,有了……有了很多可以讓我們瞭解最新資訊的渠道,這一對比,證明了社會在發展,人類文明在進步,精神境界在不斷的提升着。我們可以向《家》裏面的“覺民”、“覺慧”學習,接受更多的資訊,敢想敢做;還要以《家》中的“覺新”爲借鑑,不要一味的盲目的順從,否則到頭來還是苦了自己,要爲自己的理想去奮鬥。巴金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爲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着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爲“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爲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並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變,但這種轉變並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並不象覺慧那樣衝動,有着沉穩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麼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家》讀書心得5

起初,我帶着好奇的心理去翻開這本書,讀着讀着,我又開始喜歡上了這本書。

小說描述成都高家公館的大家族,主人公是覺慧、覺民、覺新。高老太爺是這個大家庭的權威。三個主角有不同的性格和個性。

故事發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館裏,高覺新是這個大家庭裏的長孫,就是因爲這個緣故,他被剝奪了學業與愛情。在中學畢業那天放棄了自己所愛的能夠了解他、安慰他的錢家表姐和父親指定的姑娘結了婚。覺新的二弟覺民和三弟覺慧就不同了,他們接受西方文化知識的薰陶,有着先進的`思想、昂揚的鬥志,是新時代的新青年。覺新也跟他倆一起接受新思想,但是他依舊還是“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的擁護者。

老大覺新在西蜀實業公司事務所上班,那是他父親生前爲他找好的位置。一日,覺慧和覺民跟往常一樣,買了幾本新書,來到覺新的辦公室裏,這時張太太和琴小姐來了。琴是高家親戚裏面最美麗、最活潑的姑娘,她也是一個有着理想、有着抱負的勇敢的新青年。她給大家帶來了一個不尋常的消息,錢家大姨媽回省城來了,梅表姐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婚後變得有點憔悴。這個梅表姐就是大哥覺新所摯愛的錢家表妹,而這時覺新正陪着張太太買衣料,他並沒有聽到這個消息。覺慧和覺民離開了覺新的事務所,覺民去了琴的家裏,而覺慧在路上遇見同學張惠如,並從他口中瞭解到當兵的打了學生。覺慧義憤填膺地和一些學生們參加了向總督示遊行的隊伍。祖父高老太爺很快知道了他遊行的事,便讓覺新把他囚禁在家裏。舊曆新年快來了,高公館這個紳士家庭也忙着準備過新年。

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覺慧買了一本小說《前夜》讀給他的兩個哥哥聽,書裏的內容激起了覺慧的熱情,也喚起了覺新痛苦的回憶,他向兩兄弟述說了自己身爲長孫承擔的重任,自己爲了家族的人,犧牲了自己的幸福……覺慧想着,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他又爲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慶幸。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慶賀着吃年夜飯,高老太爺看見自己的子孫滿堂,想着再過一兩代,他們高家不知道會變成一個怎樣繁盛的大家庭,心裏非常地高興。舊曆年的最後一天,覺新告訴覺慧他遇見梅表妹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頭。覺慧責備覺新當初爲什麼不反抗,落到這地步,是罪有應得。覺新苦笑着說現實的環境不允許他這樣做,覺慧突然感覺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離得愈來愈遠了。鳴鳳是高公館裏的丫頭,她既聰慧又漂亮,她很喜歡覺慧。而覺慧只有在回到他那寂寞無聊的家裏時,纔會不爲思念鳴鳳而苦惱。

丫頭們傳聞,馮樂山要討姨太太,準備在大房同三房的丫頭中挑一個去。鳴鳳向覺慧發誓她絕對不會跟別人。元宵節的夜晚,他們幾個年輕人接到了消息,督軍下令討伐張軍長,前線已經開火。仗終於打起來了,高公館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恐怖、絕望之中,此時琴也正在高家,她沒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這裏。她從前還相信自己是一個勇敢的女性,而這時她發現自己還是一個脆弱的女子,沒有能力反抗,也只能等待別人來宰割。恐怖的時期終於過去了,和平的統治又恢復了。高公館又熱鬧起來。覺民弟兄的幾個同學創刊了《黎明週報》,刊載新文化運動的消息,介紹新的思想,批評和攻擊不合理的舊制度和舊思想。覺慧熱心地參加《週報》的工作,經常在《週報》上發表文章。至於覺民,他白天忙着功課,晚上按時去琴那裏教書,對於《週報》並不像覺慧那樣熱心。琴因爲她的好朋友倩如把長辮剪了,她也想這麼做,但遭到母親的反對,並要把她嫁出去。琴心裏愛的是覺民,她傷心地哭了起來。

就在琴傷心痛苦的晚上,鳴鳳也同樣傷心至極。原來高老太爺要她做馮老頭子的姨太太,而且就在三天之後。這是高老太爺的命令,誰也違背不了,誰也反抗不了。她沒有辦法,覺慧是她惟一的希望了,而此時的覺慧正忙着寫他的文章,無暇顧及鳴鳳,待她要說時,覺民的到來使得她不得不走了。鳴鳳徹底地絕望了,她記得她曾說過寧死也不會去,她帶着對覺慧深深的愛和對這世上的不公平的恨跳進了湖裏。鳴鳳的死很快被這大公館裏的人忘記,而覺慧卻不能忘,因爲他的自私,他沒有把他心愛的人留住。他這時才發現平常老是訓斥大哥和覺民沒有膽量,其實他自己跟他們一樣,也是一個沒有膽量的人。他對生活已厭倦了,他有了遠離這個家庭的想法。在高老太爺66歲誕辰的慶祝的日子裏,馮樂山向高老太爺提親,覺民愛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作主。爲了反抗祖父他在覺慧的鼓勵和幫助下逃離了公館,覺新在這時聽到了梅小姐去世的消息。覺慧的五爸在外頭討了女做姨太,還打着老太爺的招牌借了許多債,老太爺爲此一病不起,他已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後的結局是可以想得到的。

他做了多年的“四世同堂”的好夢徹底破滅了。臨死前他把覺民召了回來,答應馮家的親事不提了,便離開了人世。覺慧的嫂嫂瑞珏生產的日子近了,但公館的太太們卻要她遷到城外生產。因爲他們迷信什麼“血光之災”懦弱的覺新沒有說一句反抗的話,忍受了一切,把瑞珏接到了城外。瑞珏幾天後就生產了,她痛苦地爲覺新生下了一個兒子,自己卻死了。覺新沒有能見她最後一面。是舊的制度、禮教和迷信奪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他的前途,也奪去了他最愛的兩個女人。他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他又不能夠抵抗這一切,他只有絕望,只有痛苦,他就此醒悟了,同二弟覺民一起,助三弟覺慧終於逃離了這個家,使他們被束縛着的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學一面從事進步的革命工作。

當我從頭到尾過了一遍,或許我懂得了許多的哲理,也使我深有感觸。在人的一生中,也許會爲一些小事悶悶不樂,但從長遠看來,這些事往往都微不足道,一笑而過總比悶悶不樂要好的多。

《家》讀書心得6

中國古代的啓蒙教材,歷史悠久,形式多樣,《百家姓》就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種。

中國人有着非常濃厚的宗教觀念,非常看重自己的姓氏,一個姓氏就是一個家族的象徵、一個家族的榮耀。早在漢代就有人看史編撰啓蒙的姓氏讀物,而宋代的《百家姓》則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成爲我們啓蒙的必讀之書。閱讀《百家姓》後,讓知道了中國的每一個姓的來源,例如王姓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孫。相傳周靈王姬泄心,太子晉曾對其直諫,觸怒龍顏而被廢爲庶民,主要居住在太原(今屬山西)、琅邪(今屬山東膠南縣一帶)等地,因晉及其後裔祖宗爲周天子,因此人們便稱其爲“王家”,以後便以王爲姓氏了。又比如唐姓,相傳帝堯是黃帝軒轅氏的玄孫,姓伊祁,名放鄖,堯是他的諡號。他最初被封於陶,後來遷於唐,所以被稱爲陶唐氏。成爲天子後,開始以"唐"爲國號,所以又稱唐堯。堯做了100年天子後禪位給舜,堯死後,舜封他的兒子丹朱爲唐(今河北省唐縣)侯。到周武王時,唐侯作亂被成王所滅,唐國之地就被改封給成王之弟唐叔虞,原來帝堯的後裔則被遷往杜國,稱唐杜氏。唐杜氏的後裔有以國爲氏的,稱唐氏。

閱讀《百家姓》,讓我知道了華夏子孫的來歷和姓氏名稱的來由,還了解了祖先們幾千年的歷史。

《家》讀書心得7

一、兒童藝術創作方面有豐富的支持策略。

在學習環境方面,有:佈置一個富有吸引力的、固定的藝術區角;提供一系列的豐富多樣的工具與材料;提供足夠的、方便取放的收藏空間;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展示兒童的藝術作品;讓兒童把藝術作品帶回家等。在一日生活中:將藝術活動融入兒童一日生活中;爲兒童的深度探索(包括對材料和工具和程序的探索)提供時間。在成人與兒童的互動中:重視過程勝於結果;尊重兒童的自主性;傾聽兒童對其作品的解釋;平衡兒童發起的活動與成人發起的活動等。

在材料提供上建議分爲二維媒介和三維媒介。

二維媒介——材料和工具包括繪畫類的水彩筆、毛氈筆、蠟筆、粉筆和黑板、木炭條、鉛筆、彩色鉛筆、油畫棒、印泥和印章、電腦繪畫程序等;水彩畫類,使用三原色白色黑色、水彩顏料、手指印畫、液體顏料和皁片、畫刷、用來做記號的數字、牙刷、棍棒、羽毛、輸液、面前、細繩、瓶蓋、橡皮筋、鞋帶等;容器類有淺杯、餅乾罐、酸奶罐、小碟、桶等;紙張類的有白色畫紙、答卷屠夫紙、牛皮紙、各色美術紙、橫格紙、方格紙、手繪紙、濾紙、淨面或者彩色玻璃紙、報紙、雜誌、卡紙、紙板、紙袋、包裝紙、禮品紙、薄棉紙、金箔紙、蠟紙、皺紋紙、壁紙小張、紙管、紙盤、硬紙盒、禮品盒、卡片、賀卡、明信片、信箋信封、各種回收的紙張等。

三維媒介——材料和工具包括制模與雕塑,粘土、麪糰、橡皮泥、溼沙、天然染料、蜜蠟、模具、膠合板紙板、塑料袋、塑料卷等;混合媒介和拼貼畫,有各種尺寸和形狀的盒子、紙箱、紙板或塑料管、雞蛋盒、綵帶、繩子、織物、鞋帶鬆緊帶、釦子金屬片珠子、曬衣夾、木頭碎片、泡沫塑料碎片、幹豆子乾麪條、棉球、舊襪子長襪、不易打碎的小鏡子、木頭、棍子、樹葉、草、樹皮、貝殼、鵝卵石、石頭、松果、羽毛、吸管、空線軸等,以及剪裁工具:小刀、剪刀、打孔器;固定工具,漿糊、膠水、膠棒、訂書機、尺寸和形狀不一的曲別針、透明膠、各種寬度和顏色的作畫護條、橡皮筋、紗線和細繩、金屬線、用於編制的大頭針和線等。

在兒童表達自身的藝術感受時,建議發展一套討論的語言。讓兒童的評論感到安全和放鬆:讓兒童使用簡單而又熟悉的語言能夠幫助兒童關注自己和他人的藝術作品的質量,簡單的描述性語言也能夠擴展兒童一般的觀察與語言技能,在關於藝術元素的談話成爲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情況下,可以將一些簡單的藝術語言引入談話。語例如下:

色彩:不僅作品中有色彩、傢俱、衣服、身體和自然界中都有色彩,可以從多種角度評價色彩的變化與組合,包括色相、純度、色溫、明度、深淺、對比;線條:不僅印刷物、繪畫作品、比那隻取和其他藝術形式上都有線條,我們的衣服、兒童的積木、牆壁、窗戶,以及房間的裝飾物上都有線條,如線型、起始、特徵、長度、對比等;形狀或形式:可以認出一些形狀,評論一下不規則的形狀,並且描述一下他們之間的關係,比如大小、名稱、實心、關係、開合等;彩紙,因爲兒童依賴與感官體驗,所以他們對不同材質的物理感受十分敏感,藝術作品不僅不同於它真實的物理材質,也不同於他所表現的事務形象的質地效果,可以幫助兒童關注藝術作品的外觀形象是如何表現它所描繪的事物的感覺的,例如,外露的還是內因的、硬度、糙度、規則、反光等;空間:在每天的生活世界裏,兒童都在形成他們的空間意識,你的評論可以幫助他們形成一套語言,來表達他們所見事物的方位,談論他們的方位移動。勁兒,你可以幫助兒童運用這些概念來解釋藝術家是如何李永和表現空間的,例如:距離、定位、界線、滿餘等;設計:當兒童能夠做計劃時,他們開始有意識地或者有設計的來做一些事。你的評論可以幫助他們認識到藝術家也是有計劃的,這樣藝術家才能將不同的元素納入作品中,並在這些元素之間形成彼此的聯繫,例如:對稱、重複、交替、變化、誇張等。

二、高寬課程提倡單項深度法。

作者首先批評了一次使用過多材料的藝術教育方法,接着提出了藝術教育中的單項深度法。單項深度法以兒童爲中心,而不是以藝術爲中心。他重視兒童的藝術探索過程,而不是最終的作品。他主張兒童對一種或這一類藝術材料或媒介進行深度的持續探索,在探索過程中獲得各方面的發展,例如學會解決問題、與人交往、形成審美判斷等。單項深度法的基本結構與序列爲:引入、拓展、創作與反思。

藝術是一種重要的表達途徑,兒童可以藉助藝術來表達他們的所見所感,以及她們的體驗、想想與理解。當兒童開展藝術活動的時候,你會感受到一種積極愉悅的氛圍。如果材料變更頻繁,兒童便不能瞭解每一種材料及工具的獨特特徵,而深度探索的機會會帶來高度複雜與驚喜的藝術作品。

引入,兒童首次遇到一種材料或者一個藝術概念,這是一個與愛來、工具和想法逐漸熟悉的過程。引入階段的長度取決於兒童對材料及其用法的熟悉程度。探索可以多種方式開展——介紹材料本身,餐館工作是,激發兒童對事物的審美特徵、材料的具體特徵或者美學概念的興趣等一系列體驗活動。

拓展,是指擴展兒童的興趣、知識、技能、對材料的審美意識或者對藝術概念的體驗的過程。拓展目標是增進兒童對材料及其特徵的瞭解。拓展藉助視覺、聽覺、動覺與感官刺激進行。兒童對一種媒介的體驗可以由多種方式加強——故事、詩歌、謎語、散步、音樂、聲音、舞蹈、運動、角色扮演、補充材料和額外的工具等。運用具體經驗與直觀教具,教師能幫助幼兒饒有興趣地學習材料的物理起源與歷史文化景況。通過與其他領域的發展建立關聯,兒童對材料的直接經驗也可以得到進一步擴展。

創作,就是製作藝術品,是引入材料、拓展經驗之後達到的高潮,是兒童應用所學知識的過程。做什麼和如何做的創意有許多來源,創意可能來源於材料本身,也可能來源於媒介以外的經驗或目的,將媒介的特性內化之後,兒童轉向去表現創意或者執行任務。創作某件東西是一種內在的願望,對大多數兒童來說,步入創作階段是他們藝術探索與遊戲意圖的自然結果。

反思,反思意味着感知、思考、分享、評價每一步行動,教師不斷幫助兒童思考他們圍繞自己和他人的作品的所見、所做、所感。反思在分享和討論的情境下是自發的、自然的,教師應在兒童思考藝術時爲之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充分尊重和接納兒童的想法和觀點。我們應該瞭解,反思能力與其他心智技能的發展是聯繫在一起的,要像兒童能夠充分參與回顧活動,這需要時間、經驗與成長。

單項深度法認爲,引入、拓展、創作和反思是實現更有意義的目標的手段,也就是說,藝術是兒童個人成長與自我表現的一條路徑。

高寬課程提倡讓孩子具有高度的熱情和廣泛的興趣,讓兒童主動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在獲取關鍵經驗中學習。兒童在成人支持和引導下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探索是,學習效果最佳,“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

《我是兒童藝術家》,結合具體的實例和照片,讓我們感受到了高寬課程理念下孩子們關於可回收材料、紙張、粘土、麪糰等材料的使用與探究,運用了引入、拓展、創作和反思四步法。單項深入法,讓幼兒較長時間地開展同一主題活動,並且持續的深入鑽研這一主題,這個主題就會充滿挑戰、發現與冒險。同時這是避免壓力、膚淺與分心的一個途徑。藝術課程按照這種有品質的發展序列進行的話,兒童就能夠獲得成長與滿足。

《家》讀書心得8

《橋下一家人》(美)納塔莉。薩維奇。卡爾森著。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作品。

在巴黎生活着一個上了年紀的流浪漢,他的名字叫阿曼德。橫跨塞納河的大橋底下便是他的棲身之所。一天傍晚,當他返回住處時,發現自己的地盤兒居然被三個陌生的小孩子和一隻小狗給佔了。他既吃驚又生氣,要把他們趕走。後來,在與孩子們的接觸中,他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態度,甚至替他們白天在洗衣房工作的媽媽照顧他們,而這三個孩子也早已把他當作自己親愛的爺爺了。阿曼德重新找到了家的感覺,與此同時,他也深知孩子們最渴望、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真正的家。爲了實現孩子們的願望,阿曼德決心振作起來,不再以乞討爲生。他以嶄新的精神面貌謀到了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將與孩子們的媽媽一起支撐起一個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家。

故事中用這個不完整,拼湊起來的特殊家庭,揭示愛的責任,我一口氣把他讀完了非常感人。

《家》讀書心得9

我從來都不喜歡描寫封建時代關於大宅子故事的書,覺得讀來味同嚼蠟。但是卻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家》一書寫的是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一代青年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

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它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親切溫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說《家》中高覺新一家卻是每天都在明爭暗鬥,是爲了爭奪那點家產,正面以笑臉對着家人,轉身卻是在暗地裏說對方的閒話……這樣的家,還是家嗎?

我覺得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羣象徵着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羣象徵着另一端。關於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着滿腔激情抒發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卻又在家裏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於是,覺新的話語在旁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爺爺跟你說什麼話,你只要不聲不響地聽着,讓他一個人去說,等他話說夠了,氣平了,你答應幾個‘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簡單嗎?”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擊。

有很多人因爲黑暗而死,而那些留下的,那些在黑暗與矛盾中潛行着的人卻分明有着一股激流在推動着。這股激流因爲矛盾而真實,因爲矛盾而珍貴,因爲矛盾而深沉,因爲矛盾而被賦於真正的內涵——我又一次被感動了,因爲就在那個年代,多少還有一個不小的羣體在這股激流中尋找着新的自我,彌補着情感與思維方式的不足。在黑暗與矛盾中,那些被激流鼓舞着的人,有的勇敢地保護着自己青春的棱角不被抹去,有的即便被抹去了卻又最終找回;然而這其中最重要的,確是這股激流在本質上教着一代又一代崇高而理性地探求着所有的事與物,追求着理想,追求着自我價值的一種嶄新的體現。因爲追求,因爲崇高,這股激流才永恆地感動着一代又一代,永不停息……

讀完了,我的心還是被其中的主人公佔據了,我的心在燃燒,我的思潮在翻滾,我是在悲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爲自己慶幸,因爲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謝他們。在無數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後,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啊!

《家》讀書心得10

和覺新相比,覺慧是那麼的幸運。他沒有作爲長子長孫的壓力,他相對擁有更多的自由,他不需要去和其他各房的人周旋,他不需要因爲弟弟的錯失而被爺爺教訓。他即使與這個家庭的正面衝突,卻依舊有一個大哥爲他做緩衝區。

雖然於一個生活家庭,可是身份的不一樣,造就了覺慧和覺新儼然完全不一樣的個性。覺新是一個作揖主義者,覺慧則心裏藏着一個叛徒鬼。覺新是一味懦弱的忍讓,而覺慧有一股子的熱情和夢想。

他汲取着《新青年》等雜誌裏面的知識,他看到興奮的時候,能放肆快意地讀出來: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我把幸福爭過來!

覺慧是那麼充滿活力,與整個暮氣沉沉的家族那麼格格不入。他理解了五四的新思想,他看透這個家族吃人的本質,他想要成爲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他有一個美麗的夢想,可是他不明白該怎樣實現,他還太幼稚了:

他和一羣學生在督軍府門口站了大半夜想爲受傷學生討個說法,最終在趙科長軟硬兼施之下妥協。“這不是因爲大家相信那個科長的話,只是因爲大家明白縱然在那裏站一夜也不會有一點好處。況且天氣是這樣冷,又在下雨,誰都不願意站在那裏空等,白白地耗費精力。大家都在想:‘回去,明天再想對付的辦法。’”一夜的苦等什麼也沒得到,年輕人的銳氣被一點點困難慢慢消磨之後很輕易地向現實低頭了。

他不知怎樣幫忙可憐的小孩,只是給了他一些錢。寂靜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邊大聲說:“你以爲你這樣做,你就能夠把社會的面目改變嗎你以爲你這樣做,你就能夠使那個孩子一生免掉凍餓嗎……你,你這個僞善的人道主義者!”他不明白怎樣辯駁,頹然倒在牀上,接連地自語道:“我吃醉了,吃醉了。”

他恨這個家庭,可是他報復的方式卻有點可笑了。他又找出舊的《新青年》、《新潮》一類的雜誌來讀。他讀到《對於舊家庭的感想》一篇文章,心裏十分痛快,好像他已經報了仇了。當他看到這個家庭的死氣和沉悶時,他憤憤地說:“等着罷,總有一天……”究竟總有一天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他自我也不大明白。

覺慧憑着一個單純的信仰,踏着大步向一個簡單的目標走去:我要做我自我的主人!不得不說,覺慧的一些行爲有着青春期少年的叛逆感你不讓我做我偏做。之後,覺慧像是找到了自我精神的寄託和一羣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齊辦報紙,他很投入地去做。

可是,鳴鳳的死,是覺慧永遠抹不去的痛,也使他第一次這麼深切的感受到舊家庭的黑暗。那個可愛的小姑娘,在她最完美的時節,躺在了那冰冷的水中。

提及鳴鳳,我會恨覺慧。他給了鳴鳳一個這麼美麗的夢,可是當考驗來到的時候,他竟然如此猶豫不決,如此畏畏縮縮。如果當時他能勇敢一點,那麼這個年輕的生命可能會延續下來。這次的事情使覺慧想逃出家的思想開始萌芽。

加之梅的死,珏的死,讓覺慧覺得在留在這個地方,他只能成爲一個犧牲品。“以前我的眼睛還沒有完全睜開,以前我還沒有膽量,並且以前我們家裏還有幾個我所愛的人!此刻就只剩下敵人了。”

可是此時的覺慧依舊不夠成熟,他甚至沒有研究旅費,並相信有朋友在,他的一切問題都會沒問題的。“錢!錢不成問題,家裏不給我錢,我會向別人借。我必須要走。我有好多朋友,他們會幫忙我!”

“不顧忌,不害怕,不妥協”,這九個字在那種環境裏卻意外地收到了效果,它們幫忙覺慧得到了他所不曾得着的東西解放(其實這只是初步的解放)。覺慧也正是靠了這九個字才能夠逃出那個在崩潰中的舊家庭,去找尋自我的新天地。

帶着令人欽佩的勇氣,覺慧走了。他眼前是連接不斷的綠水,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流去,它會把他載到一個未知的大城市去。在那裏新的一切正在生長。那過去的十八年的生活被他狠狠拋在了腦後。

巴金說:“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期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我們是悶得透可是氣來了。”

《家》讀書心得11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兒童讀物《百家姓》,作者是北宋年間吳越錢塘地區的一位儒生,全書一共涉及到504個姓氏,以此排列,宋朝的皇帝姓趙,所以趙排在了第一位。《百家姓》裏從各姓的來源、名人、名事來演說他們的歷史和名人故事。比如說我爸爸姓謝,關於謝氏起源有3種說法:

1、謝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後代。

2、出自任姓,爲黃帝之後。相傳黃帝之子25宗。

3、爲他姓改爲謝姓。

據《舊唐書不文苑傳》,衛州人謝偃之本爲鮮卑族人,姓直勒氏,後改爲謝氏,亦爲河南謝氏。主要以廣東、江西、湖南等分佈較多,約佔全部謝氏人口的36%,安徽的謝氏人口分佈相對較少,但我的家鄉有一個村子全部是謝氏家族,聽爸爸說,我們就是爸爸的爺爺輩從那裏遷來的,現在我們都還有聯繫呢。

謝姓歷史悠久,傑出人才不絕於史,從古到今出了不少名人呢。如古時候東晉的謝安,曾率領弟謝石、侄謝玄、子謝琰迎戰苻堅的百萬大軍,在淝水一戰中大獲全勝,使晉室贏得偏安於江左的機會,謝氏家族從此也成爲東晉的高門世族;南朝詩人謝靈運開創了中國山水詩一派,世稱“大謝”,其後人謝朓,則爲永明體作家中的代表詩人,世稱“小謝”,二人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等、當代有中國音樂人、歌手、詞曲唱作者、演員、老闆、商人、特效製作人、青年企業家、朝霆創始人的謝霆鋒;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的著名主持謝楠及著名的模特謝東娜等等許多名人。我們學校也有幾名謝姓的同學,想不到我們謝氏家族有那麼多傑出人物,我要以他們爲榜樣,不怕困難,努力學習,好好生活,要對得起自己的姓氏,不給自己的祖先丟臉,立志長大後爲家族爭光,做社會有用的人才。

讀了《百家姓》,我感覺有了動力,有了奮鬥的目標,對自己的謝氏產生了自信和自豪。

《家》讀書心得12

《橋下一家人》描述了貧窮中的愛與溫暖的故事。它講述了一個上了年紀的流浪漢阿曼德在與三個流浪孩和一隻小狗的接觸中,逐漸改變了自己先前不友好的態度,並照顧他們,和他們成爲了一家人。爲了實現孩子們的願望,阿曼德決心振作起來,不再以乞討爲生,並找到了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故事告訴了我們:人與人之間由彼此戒備到彼此瞭解,再到坦誠相待,相互幫助,能使貧窮不再那麼可怕,能使希望漸漸清晰。阿曼德和蘇西第一次相遇,蘇西把橋下他們棲息的地方一分爲二,然後在地上畫了個正方形,一本正經地對阿曼德說:“這兒有個小窗戶,你可以看到那條河。”多麼浪漫啊!貧窮和苦難並沒有使她那晶瑩剔透的童心蒙上塵埃,也讓我相信詩意、幸福是與貧苦是同在的。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溫暖,讓我們用愛去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吧!

《家》讀書心得13

有你在,燈亮着,巴金先生的去世讓每一名讀者感到遺憾和悲傷。

我並非是個熱愛看書的人,最初的相識也只不過是教材書中載選巴金先生的幾篇節選,還記得爲《雷雨》在老師的課堂上演繹,在《愛爾克的燈光》中體味封建社會下帶給我們的啓發,稱不上巴金先生的忠實讀者,唯一接觸完整的一本書《家》。

不久前,我又拿出了《家》,細細回味了一遍。

《家》這部小說是從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說起的,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三兄弟做出的不同決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後果,越是讀到後面,情節越是起伏不定,內心越是激動不已。

《家》中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戶人家,在這個家中有着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

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深愛着梅,但讓他的父親用佔闔的方式決定了他的命運,娶了瑞珏。

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難產而死。

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爲,不敢吭一聲,他活着,只爲敷衍,豪無主見,這也正是舊中國的悲哀。

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渝也是一個悲哀,這個悲哀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但麻木的人們不以爲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利不同於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

而覺民則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爲了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在這個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勝利的人。

讀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爲了覺民,覺慧的勝利而歡;還是爲了琴,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爲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爺的專制受到了打擊而歌。

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難以用言語闡述。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家》中讓每有一位讀者熱情,衝動和幼稚,《家》中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勇於改革和創新的動力,不管碰到什麼坎坷和挫折,都要堅定信念衝下去,千萬別想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疚。

看完《家》已經兩天了,心中還是空空的,宛如一波綠水。

這些天,我一直在想,到底是我是世界,還是你是世界?而世界,又是什麼?是忘記嗎?我沉陷在其中無法自拔,我不知誰對誰錯,我只能去想我仍會努力去做。

一部1931年創作的作品,正如巴金自己說的,有些激進,有些不妥,有些幼稚。

它讓我開始明白時代的意義,時代改變人的意義。

但或許當初作者若給人指出一條道路了,我就沒現在那麼喜歡它了。

同爲新時代的人,我是不喜歡覺慧的。

甚至沒有過多的好感。

他是個什麼人?叛逆,造反甚至是瘋狂的。

他試圖改變一切,改變禮教,改變家庭,改變社會,但他手無縛雞之力。

他只能用文字抒發自己的理想。

那麼他帶給我們什麼了?星星之火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若所有的星星之火都跑到了一處,組成了大火,固然好。

但是,其他地方不還是冰冷的麼?若真作爲一個有志之士,應有遠大的抱負,這點欠缺,也許就是所謂的幼稚吧。

覺慧另外讓我深惡到痛恨的幾個地方,就是:一個正面人物,一個需要謳歌的人物,竟然也會忘記!竟然會爲他的所謂的無知的事業而忘記一個爲他甘願也確實付出一切的人。

鳴鳳死後的第一句描寫竟然是覺慧終於寫完了,之後的那句他決定放棄她又是什麼;他從不三思,當覺新飽含熱淚說出你想過我的感受沒有,我相信所有的讀者此時都難以抑制心中的憐憫,我甚至以爲他會打消出走的念頭,誰知,他說:我不管這是什麼?這是耍孩子氣,覺新此時也不生氣,反生歉意的淚光。

唉這是給了我們什麼樣的感受?當時是一個死氣沉沉的時代,可正如狄更斯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的時代。

新思想沒有錯。

新思想的發展勢必會遭到遏制,所以激進一些也未嘗不可。

但,以上兩個片段,一個是深愛的人,一個是手足情深的兄長。

難道,新思想就是拋棄一切嗎?人們說忍耐到了極點就是反抗,這種反抗的力量是驚人的。

可如果一個人沒有忍耐,總是爆發,會長久麼?我說不下去了。

舒了兩口氣的我覺得剛纔的我確實有些氣憤,過於衝動。

現在,我以一顆平靜的心首先梳理一下過程:首先講一下我對每個人的感覺,再詳細作感想,最後,我對於忘記和你我以及社會做一個議論

文章裏的主人公無疑是覺慧,他是一個接受新思想的人,但是,我想,他也許過於偏激,起的作用適得其反,而他自己卻還茫然不知甚至以爲成功~對於他,要說的太多,卻不是主要的,沒準後邊還會談及吧。

但是,這裏要做重點說明的是,我認爲,他毀了鳴鳳。

換句話說,鳴鳳愛上覺慧是個錯誤,是個宿命。

也許我這個人不習慣走中間,反而愛去兩邊。

愛去親身體會最上層魚最下層人的感受,尚且不說。

我覺得我要是從《家》這部小說中找出一個最正面的人物,莫過於鳴鳳了。

她有什麼?她什麼都懂。

這一點第二章就有體現:她坐在牀上,想着自己的未來,想着自己的宿命,啞然失笑。

說到苦笑,我還要岔開一下,巴金在《家》中用了過多的苦笑、悽然地笑、憂傷的笑,不知爲何,總之我覺得有的地方真的難以這樣拋棄自己本身意願的笑,有些地方真的連哭都哭不出來或是根本不用苦笑唉,我不懂。

話說回來,正因爲鳴鳳懂得太多了,所以她會不自覺地瞎想,甚至想到死。

但是聰穎而不是傳統的她怎麼會愛上偏激好動異想天開的覺慧呢?!也許這真是宿命吧。

後文會提到,我有兩三次看不下去。

《家》我是一直以一種不屑的眼光去看的,直到鳴鳳的死,我突然感覺到了奇妙的痛苦,這也是我讀說有書以來第一次痛苦憋悶的看不下去的時候。

當時彷彿大石壓心口,抑鬱、煩悶、焦躁使我真正無法看下那一行行字,我歇了眼,甚至因此休息了一天。

當我再次拿起書時覺慧終於寫完了一行厭惡的字現了出來。

我很想再歇息一會兒,但強咬着牙看了下去。

居然看到了覺慧的一絲毀意,緊接着他決定放棄她使我剛剛舒下的心又激動起來,嚥下的吐沫嗆在嗓子裏。

從此,我越來越看不懂覺慧了,也越來越厭惡他了。

大家若有誰爲覺慧而不平,不要說我,找鳴鳳吧之後的半部小說,我是在行屍走肉的狀態下看完的,瑞鈺的死,老太爺的死,的確也讓我的心中產生了一絲波瀾,也讓我有時看不下去,但我都強忍了,鳴鳳死後的那種驚天動地的痛卻再也沒有了。

《家》讀書心得14

這天,我讀了《德伯家的苔絲》這篇小說,使我受益匪淺。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艱苦黯淡的鄉村生活,蘊藏着苔絲的夢想和期望。十六歲的苔絲,在家人虛幻的期望下,攀附豪門貴親。她躍身成爲了幸福的貴婦人,之後從此墮入萬劫不復的痛苦深淵。

感人的就是苔絲在忍無可忍的狀況下,拿起了刀,將她多年以來所受到的屈辱與艱辛都發泄在刀頭,刺向了那個毀了她一生的男人。一切平靜了,苔絲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裏最後和她愛的人體驗了真正的蜜月,那是她生命中的最後一站,是她最後解脫的日子。苔絲在對的時間遇到不對的人,或許她的命運本該這樣,在所謂貴族家庭後代光環的後面,她那不思進取的爸爸和她那一心想要女兒嫁進豪門的媽媽,註定純潔的苔絲要遭受捉弄。我同情苔絲,但我加懂得了人要學會保護自己,世界不是天堂,多一個處處留心的心眼,會讓你的人生更加順利。懂得愛護自己的人才會去創造財富,美化生活。

《家》讀書心得15

我的故鄉在遠方,在那山清水秀,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地方.

故鄉山坡上的黃慄樹、松樹、柏樹,它們迎着一陣陣風兒,猶如大海咆哮,又如碧波奔騰,樹上的鳥兒不停地唱着優美悅耳的歌.肥沃的田地裏,成片的玉米、稻穀、高粱,鬱鬱蔥蔥,扛着紅纓槍的玉米棒子,很是叫人眼饞;飽滿卻謙虛得彎下腰桿的稻穀,讓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更讓人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舉着紅火把的高粱,也不甘示弱,它們要把收穫的明天迎來!

故鄉被一條石溪所環繞.溪水永遠是那麼歡快地流淌着,不停地吟唱着.你聽,多麼動聽的歌謠啊!溪水拍打到石頭上,飛濺起團團浪花.你看,溪水多麼清澈啊,溪邊的花兒也在風中扭動着迷人的腰肢,爲那清澈的溪水而舞.

故鄉的村頭有兩棵大樹,一棵是柳樹,另一棵是棗樹.春天來了,柳樹早早的發芽,長出了像心一樣的小葉子,裝點着隨風飄舞的樹枝.風兒給它梳理頭髮,雨水給它沖澡.棗樹呢,那橢圓形的葉子油亮油亮的,一顆顆亮晶晶的小棗,那麼幹淨,那麼光潤,像一顆顆綠色的珠子掛滿枝頭.陽光一照,閃閃爍爍,又像是綴上了許多綠色的寶石,引得孩子們的口水一串串往下掉.

“哞……哞……”咦,這是什麼聲音?哦,那是故鄉的老牛上山吃草了.老牛們的尾巴上拖着成羣的牧童,他們要一同去找個理想的地方——花草山.那是我故鄉的仙境!那裏,老牛們可以放開肚皮地吃那鮮嫩的草兒.那些草兒,用稚嫩的小手熱情地招呼着老牛,老牛也倒真領情,向草兒奔跑而去.哎,只能犧牲了草兒,才能肥壯了老牛啊!在那裏,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玩耍.漫山遍野的花兒,五彩繽紛,散在草叢裏,牧童用這些花兒編織花帽,花衣,花屋,也編織着他們美好燦爛的未來!

還有,故鄉的人情味是最濃厚的熱情好客是故鄉的最大特點,有客人到來,村民們的臉上是掛着笑容的,那是發自內心的幸福的笑.互幫互助,攜手共進,是故鄉的又一特點.一家有難,千家支援,萬人受惠.

山清水秀,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地方,是我永遠熱烈地嚮往着的,深愛着的在遠方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