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書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

讀書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81K 次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讀書的心得體會(通用15篇)

讀書的心得體會1

《醒世恆言》裏面的很多章節,都反映當時人們的思想文化狀態,特別是對女性的不尊重,父母知名媒妁之言,從來不問及兒女的想法態度。對比現在,我們社會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不禁暗暗慶幸自己生長在這樣一個思想開放文明發達的時代。

裏面有幾個章節,如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吳衙內鄰舟赴約等故事裏的`男女主人公,他們的部分行徑,即使是在現代這個思想文明高度開放發達的社會裏,我依然不能認同。不夠自愛,真的不夠自愛、自尊、自重。莫說是個古代女孩子,即使是現在,依舊是無法接受。或許是我理解有偏頗,但是像這樣的男女主人公,如果不是後來官運亨通,子孫都比較長臉;如果是最後生活的很窘迫,那是否還會記載呢。我想更多是可能性是被當作反面教材在小兒女家庭內部被三綱五常禁錮。記載下來,是想宣揚這樣的一種行徑嗎。誠然,是有一些如司馬相如卓文君這樣的男才女貌,爲了愛情,和封建禮教做鬥爭,最後的最後似乎也獲得了成功,但是這樣的畢竟是少數,是一種倖存者偏差,更多是那種,愛情的種子剛剛萌芽,就被封建禮教扼殺的悲劇。

讀的期間,發現男女很多都是一見鍾情,只是因爲對方的某一點,而癡心不改。現在人心浮躁的社會,估計再難有這樣的純粹了吧。就像木心先生的那首從前慢,真的是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樣不失爲一種感情的純真,值得被記載被歌頌。

讀書的心得體會2

起頭看這冊書時,思想某一處,就常想念起母親大人。其實算來,與她已有半年沒有相聚了。讀起這些民間傳說,市井段子,心裏就想到,在母親大人更年輕的時候,勢必聽來便能繪聲繪色完全地道俗語講個完整給你聽。因爲在我依稀記憶中的童年或少年時,母親大人講故事的才華尤爲生動。

起頭讀的時候,我想讓自己讀慢些。行文中的語言風格算是我中意的一類。認真記些有趣的故事,潛意識是有一天與母親大人晤面時,可以由我講些小故事與她聽聽。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冊書的最後十章,居然是在母親大人的重症監護室外的`坐椅上、住院病房的陪牀上,在完全不能聚精會神的匆忙中瀏覽完成的。我似乎更多在觀察她的病容和日益深刻的皺紋以及吊管中藥液的緩慢滴答。有時我湊去陽臺的撫欄,沉靜的望着曠遠的天空、大朵的雲舒雲卷。五月開始,天空有了更深情的藍,生命應該更充滿活力纔是;有時,我也會小聲急促呵斥她的任性——那個,生病了,年紀大了,心性卻變得像娃娃一樣的母親大人。

今天出院了,慢慢術後康復。心情都很歡喜的。現在就睡在我隔壁房,心裏踏實很多,卻失眠了。

謹此小記作本書完結處的小回響吧,還是要找時間給母親大人講講小故事。嗯,生命可貴,來日方長。

讀書的心得體會3

首先非常感謝老師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正是你們的辛勤付出,才營造了一個讓家長放心,孩子開心的學習環境,在學校裏,孩子們度過了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和老師,同學們朝夕相處,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們的心裏,老師講的話語是份量最重的,老師是他們最尊敬的人,作爲家長,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在老師的關心,愛護下,孩子一天天快樂的學習,成長.我們也能理解,老師每天要面對這麼多的學生,工作量非常大,非常辛苦,作爲家長,也應當積極配合好你們的工作,承擔好自已的責任,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自已的認知,大家一起來面對今天這樣一個相對複雜的社會環境,一起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把孩子教育好?

記得李永康小時候住在鄉下時,每次我們一拿起掃帚掃地時,他就會非常高興的.也來掃地,搶下我們手裏的東西,很努力地在掃地,但每次我們都會阻止他,因爲我們認爲他根本不會掃地,我們覺得按照我們大人的方法才叫掃地,現在想起來,其實他也是在照自已的方法在做一件事,而且很努力,作爲家長,看到這個場景,是不是除了笑笑阻止他之外,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呢.其實現在有很多時候,我們是把自已對事物的看法,做法,強加到了孩子的身上,而且有的時候方式,方法是比較粗暴的我們不會用他們的眼晴來看世界,也沒有理由強迫他們用我們的眼光來看啊!我們常常覺得自已很有道理,卻忘了孩子們是要生活在未來的,而我們是生活在現在,現在社會發展是如此的迅速,其實我們可以回頭看看過去的二十年,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又改變了多少呢?我想我們是找不到一個萬能的鑰匙,來爲孩子的未來去解開任何的難題.我們可以教他知識,然而道理只能靠他自已去領悟.那有什麼是我們可以來把握的呢?《家長必讀》裏面,有很多閃耀着人性的故事,我覺得這種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每個家長都應該好好去探究的,其實每個小朋友都很聰明,但是在成長過程中,不是都能把聰明積累成智慧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古人是遠沒有現代人長壽,也提出要三十歲才能確立人生觀,觀值觀,再堅持十年才能知道對不對,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工夫,而不是急功近利,我們想讓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應當有正確思維方式,處事能力.所以現在纔會越來越重視人性化的教育.在智商之外,還有情商的說法.其實人性化的教育,並不一定要寫在紙上,掛在嘴邊,生活也是一個很好的老師,家長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孩子,如今教育的手段並不缺乏,各種的學習班也數不勝數,作爲家長,應該釐清一下思路,拓展一下眼光,以更大的胸懷來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爲孩子不僅屬於家庭,將來也屬於社會.正如《家長必讀》一書開篇,我們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讀書的心得體會4

在《論語爲政篇》中孔子談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君主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羣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用法制禁令來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求得免於犯罪受罰,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以上可以看出孔子的治國方針是重道德而忽視刑罰,法制的作用,如"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所說,他認爲只要周君用道德來教化,諸侯就像衆星圍繞北極星一樣來拱衛周朝,也就是垂拱而治。也可以看出孔子只想着維護周朝的封建統治而不重視百姓,像希臘雅典制定法律是用來維護公民的權利,而這的刑罰是用來維護封建統治,這就是東西方民主思想的不同。

孔子"以德治國"的理念在當今社會依然是重要的,一個名叫"小悅悅"的幼小生命,連續被兩輛車碾過,旁邊的路人竟然熟視無睹,任由其身受重傷,最終不治身亡。可見道德的重要性。然而越來越多的`老人假摔騙錢,就需要公安部門必須依法嚴懲,拒不姑息,應當追究法律責任。只有提高了"假摔"騙錢的違法成本,才能讓"假摔"者安分守己,保護本以薄弱的公衆道德。

由此只有將道德和法律相結合,把法律作爲約束行爲的一個底線,提高道德水平,社會纔會更加和諧。

讀書的心得體會5

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

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尚的,偉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歌曲,撥動着人們的心絃。

詩人以橡樹爲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

詩中的橡樹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詩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徵。

因此,這首詩一定程度上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而是要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通過親切具體的形象來發頗有古人託物言志的意味。

詩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組合都了當時的詩歌新形式,具有開創性意義。

另外,儘管詩歌採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詩的'語言並非難懂晦澀,而是具有口語化的特徵,新奇中帶着一種清新的靈氣和微妙的暗示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

讀書的心得體會6

提起節目主持人陳魯豫,大部分人對她的瞭解可能主要是通過訪談節目《魯豫有約》。我也不例外。節目裏魯豫給人的印象可以用“知性”兩個字概括,每當嘉賓講述完自己的故事,魯豫總能和對方有一個很好的互動。她能有禮有節地照顧嘉賓和觀衆,把自己放在不那麼耀眼的位置上。時間長了,外界對她的認識也就停留在知性、剋制的印象上。直到讀了她的新書《偶遇》之後,我才意識到,哦,原來魯豫首先是個普通人,其次纔是主持人。

《偶遇》這本書收錄了魯豫和讀者的69封書信往來。去信的是在生活中遇到問題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普通人,回信的是自稱小胖的陳魯豫。所涉及的問題,大多是年輕人普遍關注和困惑的問題:如何看待自我、實現自我?如何面對成長中的挫折與煩惱?要安穩地過平淡的一生,還是世界這麼大,何不去看看?如果愛上了一個比自己小的男人,會有未來嗎?

主持節目的時候,魯豫總給人一種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感覺,但以書信的方式和別人心靈溝通時,卻也流露出不少軟弱時刻。

比如,她在書中提到這樣一個經歷。有一次,朋友組了一個飯局,到場的有醫生、媒體人、商人,各個領域各種身份,看上去都很體面,也都溫文爾雅。可其中有那麼一個大腹便便的人,總拿魯豫的節目開玩笑,以至於後來發展成針對魯豫個人的質疑,甚至當面問魯豫,“你太瘦了,沒有厭食症吧?”

魯豫說她當時本能地想把面前的茶或者生魚片扔在那張油膩的臉上,但該死的教養還是沒讓她如此行事。厭食症這個事情之後,她會怨恨或者心疼自己,此後當再一次被問及這個問題時,她說她的回答是,我瘦跟你有關係嗎?

她爲什麼會講這件事呢?因爲一個叫粉紅色辛迪的'人給她寫信,提到自己因爲太胖而受到同學嘲笑的痛苦。而魯豫拿出自己親身經歷的痛事告訴她:對那些傷害我們尊嚴的人,應該有懟回去的勇氣。

可話這麼說,但最終還是會礙於修養,並不能及時作出懟人的事。她說:“我真的覺得人的一生就是一個漫長的對抗霸凌的過程。我們絕大多數人,永遠到不了生物鏈的最頂端,所以我們爲了生存、事業、名利或者僅僅爲了尊嚴,總要忍辱負重、委曲求全。”

這件事在整本書中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它讓我知道,即便是魯豫這樣的名人,也有像普通人一樣的苦惱。而區別可能在於,面對苦惱,很多人會被困在其中難以走出,而魯豫卻有她走出來的方式。比如,她會鼓勵一個懷疑自己性格的人說,你就是你自己,“我就喪了,就不合羣,就特無聊,那又怎樣”。“如果我們是‘怪異’的那一小部分人,就繼續保持我們的怪異吧。我怎麼那麼煩全世界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往所謂的正確的人設上狂奔呢?什麼女漢子、直、二、不裝……我就喪,就細膩,就擰巴、無趣,怎麼了?”每個人都那麼獨一無二,總能找到自己與世界友好相處的方式。

這是一本容易被當做心靈雞湯來讀的書,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首先,魯豫本人就很反感雞湯,她說自己愛吃肉,雞湯肉太少,她不喜歡。

心靈雞湯是什麼?是那些讓你讀的時候覺得頭頭是道,讀完之後無所改變的書。《偶遇》絕不屬於這一類。如果非要給這本書貼一個標籤的話,我想,你可以把它當做來自一位諍友的書。什麼是諍友?所謂“諍友”,就是能對你直言規勸,敢於對你的頭腦發熱潑冷水的人。魯豫堪稱是這樣的人。

有一位叫菲菲的朋友給魯豫寫信,心裏說自己情商低,是個大大咧咧的女漢子,因此缺乏自信。魯豫在回信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她這種不自信可能反而是另一種驕傲:表面上說什麼“我不年輕了,我長得不夠漂亮,我性格不夠溫柔,那誰會愛我呢?”心裏面的潛臺詞其實是:“我差哪兒了?你們都瞎了眼嗎?”魯豫認爲這種表面自卑實則驕傲的心理是極不可取的,因此毫不留情地給對方指了出來。

當然,真正的朋友不只是潑冷水和扎心,她還會想辦法幫助你從困境中走出來。對於菲菲這種情況,魯豫建議她從自己做起。即便是提建議,魯豫也有屬於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絕不是什麼知心姐姐類型的好言相勸,而是讓人讀了忍俊不禁的說法。她說:“就算你的那匹馬、那個王子,在三環四環五環轉啊轉,終於轉到了你家小區,那拜託,你至少要在小區門口等他吧,要知道有的時候連快遞都不願意上樓。”我想,讀了這段話,菲菲收穫的不僅是一個衷心的建議,更多的是面對糟糕生活的達觀。

在人生面前,每個人都是新手。魯豫看似給讀者講了很多過來人的經驗,但每一個故事和道理背後都有她經歷過的刻骨銘心。甚至,她認爲自己的這些經驗和道理不足以給別人以真正的幫助,不過是互相舔舐傷口,相互取暖罷了。她說:“其實,哪有什麼解決方案,誰的人生不是一堆麻煩?所有麻煩、痛苦,除了死等時間給出答案,哪有其他的辦法呢?那些來信不過是絮絮叨叨地說,我的回信也不過是絮絮叨叨的陪伴,相互取暖而已。”或許,在魯豫勸慰別人的同時,也是一次自我療愈。

都說文如其人,這句話一點不假。魯豫在文章裏延續了節目中一慣的知性、冷靜、風趣,同時,又展現出了她溫情的一面。其人其文,或許正如竇文濤所說:“在我眼裏她很透明,包括她寫的東西,讓我經常想起山間的小溪,非常清澈。”

讀書的心得體會7

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心中的理想課堂,它應該是這樣的:寓學於樂之中,即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樂於學習,把學習當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們的印象中,說起上課,沒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會是上課是有趣的。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它給我們的啓示是:知識是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上由老師反覆告訴我們和在課外由我們經過不斷的反覆作業練習而得到的。

那麼,怎樣的事是我們都願意主動做、樂意做的呢?那一定是從中可以獲得樂趣,獲得成功的事,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發自內心厭惡的,那就算勉強完成,也不會有多高的質量。學生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現象卻是他們對學習的厭惡,對學習的害怕。

爲什麼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對學習內容的不感興趣,可能是覺得學習任務過重,也可能是對教師教學方式的不適應等等。所以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們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他們的學習的態度,變害怕學習、厭惡學習、逃避學習爲好學習、樂學習、主動學習。那如何做纔可以讓學生真正從心裏愛上學習、樂於學習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着手改變。

一、讓所有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品嚐成功的滋味。記得有句格言:不是因爲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爲我們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由此看來,啓動學生自信心理系統是讓學生消除畏難情緒願意去學的基礎。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育當中應經常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勇氣,給孩子們灌輸一種信念:相信自己,正視自己,努力進取就能成功。每個人都是期待獲得他人肯定的,成長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長、教師、同學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的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中獲得教師的肯定、家長的肯定、同學的肯定。

二、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充當的總是課堂裏被動的觀衆,欣賞迎合着教師的表演,他們在自己的課堂上沒有自己的話語權,沒有自己的選擇權,沒有自己的挑戰權,知情權而教師總是把已經嚼得又嚼,沒有任何味道的知識強加給學生,讓他們裝進腦子中去。在這種教學水平指導下,學生只是充當了知識的儲存器,而且不善運用,最終導致思想僵化。所以,要想學生髮自內心喜歡這樣的課堂確實強人所難。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的改變是關鍵。讓教師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讓教師把話語的權力換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自己課堂的導演、演員,參與集體的表演;讓更多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走進課堂讓我們打破那個成人化的課堂,還一個童趣的課堂給學生。

三、讓學生愛上自己的教師,親其師信其道。每一個教師都不應忽視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學生愛戴的教師,她的言傳身教勝於千言萬語、苦口婆心。一位學生喜愛的教師,學生樂於走進她的課堂,樂於與她相處的四十分種,樂於與她進行學習上的溝通,生活中的交流。

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位爲高尚的智者交談,使人受益匪淺。《做卓越的教師》就是這樣一本充滿智慧的好書。在這本書中,,彭興順大師從做卓越的教師、做幸福的教師、做會育人的教師、做會上課的教師、做會寫作的教師、做會當家長的教師等等方面論述瞭如何做卓越的教師,爲教師專業發展指明瞭前進的道路。寒假裏拜讀、品味《做卓越的教師》,我對教育、對教師的工作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

做卓越的教師強調:教育是打造卓越靈魂的事業!讓每一個學生都渴求事業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輝煌,這纔是我們教育所終極追求的目標,這纔是把我們國家和民族引向騰飛和強盛的教育!能夠從學生長遠來分析考慮,真正體現了教育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要培養卓越的學生,就必須有卓越的教師!卓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想境界。追求卓越是教師體驗職業幸福的過程,是對人本質的弘揚和價值的昇華。要想走向卓越,必須自覺從六個方面進行修煉:差異有限,潛能無限;不能離開,好好愛她;勇於實踐,善於積累;博覽羣書,以書爲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加強研究,勤於寫作。書中列舉了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講述了一個個富有哲理的故事,彭老師深入淺出的對這六個方面作出生動詳盡的講解。

一個人想要自己成爲怎樣的人,他就能成爲怎樣的人。今天做事的態度,決定了明天存在的狀態。做教師,就要努力做卓越的教師,這不僅僅是教師個人事業的追求,更是更是一份責任,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今後,在自己的教學中,我將會按照書中講的六個方面修煉自己,更加熱愛教育事業,愛我所選終不悔;多讀書、讀好書,腹中有書氣自華,以書爲友,不斷豐富完善自己;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更加註重教研與反思,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注意多磨斧子,在反思實踐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登新高,走向卓越。

讀書的心得體會8

寒假裏讀完了天下閱讀這本書,的確,讀書是最美的姿態,讀書可以豐富生活,這本書讓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明確自己未來的目標,它使我感到了一種敬畏,一種對天下萬物都應該抱有敬畏的心靈。

敬畏自然,大自然若失去綠色,就會失去靈氣和涵養,那_露出來的便是塵土,岩石和沙漠,加上拋在荒野的垃圾和動物的骨頭,多麼讓人毛骨悚然!想那啊已消失的美麗的樓蘭城,水草豐盈的羅布泊,還有那可怕的泥石流,大地震,一次次人類大遷徙,我們該反思的不是狂妄的人定勝天,而是尊重自然的敬畏。其實,很多人不是有意的破壞自然,內心也不壞,只是他們需要被喚醒,讓他們意識到,自然也是有生命的,需要相互溫暖。大自然更是一切生命的母親,沒有了母親,那有新的生命,就沒有了根,沒有了根,哪有生命的源?

敬畏天物,何謂天物?辭海里謂之曰:“泛指鳥獸草木,各種自然植物”。《商君書》:“夫棄天物,遂名忍者,事主之物過也,”天物就是一切自然之物,地球上全部物種和物質,沒有了天物,我們一天都難以成活,現在物質豐富了,也不能像,《上書五成》中記述的“今商王受吾無道,暴殄天物,害虐庶民”。天物有限,大自然的一切物種物質都是有限的.,暴殄天物就是犯罪,愛惜天物和我們現在倡導的低碳生活的內核是一致的敬畏天物,也是真正的惠及當代,惠及子孫。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到要敬畏一切,愛護我們的家園,爲我們的明天奉獻出一份力量,爲子孫後代留住一個美麗的家!

讀書的心得體會9

這個寒假,老師給我們佈置了讀書作業。假期裏媽媽常帶我去阜康市圖書館看書。圖書館裏有許許多多好看的書,我看了好多本書,每次去看書我都不想回家了。

因爲媽媽讓我背誦《三字經》這本書。我就把這本書記得最清楚。這本書講述了人從生來的本性到兒童再到少年時期,父母師長對他成長的重要性。讀了這本書我收益很多。

《三字經》還告訴我們年幼時不好好學習,年紀一大把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一塊玉石不加以琢磨,怎麼會成爲有用的器具呢?書中還教我們要親近良師益友,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恭敬兄長這些道理。黃香九歲就能爲父親暖席子,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這些爲人處事的道理對我們終生受益。

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人從小就要戒除不良習慣,自覺養成勤勉用功愛學習的習慣。

我還要給大家介紹一本很好看的書《米小圈上學記》。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同學之間純真的友誼。書中講的是一個活潑,開朗又搞笑的小男孩米小圈。米小圈是個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剛開始他還想上幼兒園,因爲幼兒園可以玩玩具,還不用寫作業,更重要的是還有一位美麗的老師;他上一年級的時候,又遇上了一個美麗的老師,這讓他喜歡上了一年級,在一年級中又認識了好多同學,有姜小牙、李黎......

他們在一起發生了搞笑的場面,有時候和姜小牙一起,米小圈也會受苦,可是他一點也不計較,他總和他的夥伴們團結互助。我從中看到了一個頑皮淘氣,但是又非常團結友愛的`米小圈。他和朋友間純真的友誼令我羨慕。我現在也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我們班的同學也很好,雖然我是哈薩克族,但是老師和同學們都很關心我。我在班裏有很多好朋友,我和他們一起上學很開心,我覺得在我們學校上學真好。以後我要讀更多書,做一個愛學習的好學生。

讀書的心得體會10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短暫得只有二十個短暫的永恆,能抓住的還有什麼?

我篤定地認爲他是一本出色的科幻小說,是“他”不是“它”,他有生命。《時間之墟》字裏行間散發着黑暗可怖的氣息,如同一隻騰空而來的怪獸帶着未知與神祕一點一點地消蝕你所有勇氣所有平靜。

故事從韓方生活的變化說起。時間從某時起在特定的時間跳轉,跳轉後萬物又回到時間變化前的模樣。因此獲得超能力的艾薇決定與韓方一起破譯真相。知曉真相的愛德華茲告知韓方,並試圖將世界變成時間晶體。最終韓方成功阻止了,但世界仍處於虛空紀……

從書中我看到的不僅是深奧苦澀的科學名詞,更多的是細節中隱藏的箴言。當日復一日的時間跳轉循環到了一千萬年的時候,原本的正常人如同死屍,連話都不會說,這叫“精神異化”。的確,當生命沒有盡頭,留下的只有記憶。人就沒有追求,沒有思考的必要。但人怎麼能沒有追求呢?我想精神異化不只反映時間對人類的深遠影響,也是含沙射影在說人的精神生活多元化的必要性,有興趣愛好,有精神追求,即使是虛空紀,也不至於被時間無情抹平。

故事的結尾也煞是動人,韓方與艾薇在時間跳轉前,共同念出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爲了愛你,我將和時間對抗,它從你身上奪走的`,我會重新嫁接。”即使虛空紀仍在繼續,他們也絕不放棄,是正義是愛情,支撐他們頑抗到底。恰到好處的引用總能令人動容,溫情勵志的話語也舒緩了讀者對書中所述未知世界的恐慌,帶來一線曙光。

他不是通俗易懂的,但他有力量。這種力量使我陷入對時間、生命甚至一切的思考,萌發對這個沒有死循環的世界的情愫。當時間令世界變成一片廢墟,我必竭我所能令自己和身邊人好好活下去。這便是我最大的收穫。

讀書的心得體會11

1、簡略寫出自己已經閱讀過的書籍以及文章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思想或感想。換句話說就是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比較簡略的文字,然後加以評價,最重要的是要提出自己的獨到看法或者是意見。

2、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文字從寫作技巧角度出發來客觀評價優點和缺點,看看這本書籍能夠給別人帶來怎樣的感受。

3、可以應用原文做導引,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比如我們在讀了一本書籍之後,就可以用其中的一句話或者某幾句話作爲引言,然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或看法。

4、可以先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感想,然後用讀過的`文章來做一個論證,這是一種叫做倒果爲因的寫法,先說明結果,然後再說明導致結果的原因。

5、將整本書籍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部分作爲中心來寫,也可以把自己當做書中的書主角來寫,這樣會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讀書的心得體會12

如果說每個人都是上帝創造的奇蹟,然而我更堅信書籍是我們所有人類的奇蹟。不知大家有否這樣的感覺:一部好書能使人產生巨大沖動,恨不得立刻寫點什麼或者做點什麼,甚至在很長時間裏無法再讀其他的書。一部好書也能使人產生巨大沮喪,因爲那部書似乎已將人生精妙之處一網打盡,它全面而又辯證地霸佔住一切生路,使你這輩子無論多麼努力也彷彿在拾人餘唾。

初識書,我曾迷惘,曾緊張,曾喜悅。

我是一個農村生長的野孩子,兒時不曾與書爲伴。所以我與書的緣分並不漫長。上了小學以後,那本新發的語文書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奇蹟”。雖然已經全然忘卻了書中的內容,但是發書的情景至今讓我難以忘懷--那是陰雨天氣的一個早晨,班主任抱着書本走進教室。“交了學費的可以上來拿書”,她喊着。我戰戰兢兢地雙手接過了書本。我抱着它,彷彿抱着世上最稀罕的珍寶,走回座位,猶豫了半天才小心翼翼地翻開了課文的扉頁。那一個個黑色的鉛字對我而言是那麼親切,儘管我認識的字寥寥可數……事過境遷,那淡淡的欣喜與心酸竟與書爲伴,隨我走過漫長的過去,走向無盡的未來。

書,我們倆結緣是機遇,是緣分,是必然。

漸漸地,書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情節。幼時閱書總顯得如此“淺薄”常常會迷戀於那簡單的故事情節而不可自拔。會爲主人公那戲劇性的命運而大悲大喜。每每此時,母親總會告訴我:書上的東西都是假的,何必這麼傷心。是嗎?我半信半疑!許久後,收起那童稚的淚水,才發覺我已不再是小孩兒了。我漸漸明白:書是無窮無盡的,《愛的教育》向我們展示了純潔善良美麗的心靈;《三國演義》向我們展示了三國時期的刀光劍影;《魯濱遜漂流記》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而又驚險的冒險之旅……一個個精彩故事的背後那深藏的悲哀和嘆息,那無盡的惆悵和無助,那綿綿的讚美和激情充斥着我,夜夜如海潮般奔來,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原來是我長大了……

與書結伴,是命運,是驚喜,是奇蹟。

莎士比亞曾說過:“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生活離不開書,我們天天在和書打交道,書自然而然地成爲了我的好朋友。

一杯清茶,嫋嫋;一本愛書捧於手,難得偷得半日閒,是再愜意不過了。暖暖的陽光,淡淡的白雲,青青的校園,大學的四年時光成爲了與書結伴的冬眠期。在幾年的大學生活裏,我不停的閱讀着,張愛玲,王小波,蕭紅,楊絳的名作成了我所鍾愛的經典。每當看到精彩之處,竟會讓我手舞足蹈。他們對人生完美的詮釋,如漩渦般改變了我對人世的看法。生命,這個純理性的東西,在他們的筆下散發着靈性的光輝。讓我懂得了人生無常,面對殘酷的選擇與競爭時要積極進取;面對無盡的壓迫與無奈時要逆水行舟;遭遇生命的變遷與離合時更要坦然處之。那我所領悟到的和那我還未領悟到的不就是深藏在書中的精髓嗎?

曾幾何時,驀然回首的瞬間,我再一次發現,我真的離不開書了。生活偶爾的勞累了,拿起書看看,感覺有種新生的味道。我大學畢業後,來到了現處的小鎮。當站在三尺講臺之後的我對書有了新的認識。

參加工作後,我終於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知識的缺乏和自己理論水平的欠缺,有時候爲了能夠滿足自己在工作中的需要,只有自己從頭學起才能跟的上工作,好多的東西是在學校裏是學習不到的,只有你到了工作的崗位你才能明白,你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知識。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的確不假。每一個人的人生旅途都是漫長的.,而我們的世界時刻都是在變化的,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跟的上時代的發展與跨越。事後,我尋找了幾教育部學的名作,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贊科夫的《和教師的談話》,周弘的《學會賞識》等等。每日的讀書之後所獲如潺潺小溪,注入思想的大河,不斷地提升着我的教育教學能力,指導着我的教育教學。

書,能夠使我們廣大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快樂。書,使我們廣大教師如魚得水,如沐春風,爲我們在教育教學的創新和再提高豎了一盞指明燈。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繼續與書爲伴盡我最大的努力,取得更大成績。

讀書能使人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讀書能使人見多識廣;讀書能使人明白許多常規的事理;讀書能使人瞭解生活的實是百態;讀書能使人感受一個民族文化的先進理念和文化情操生活;讀書能使人……我喜歡讀書是喜歡書那種教人怎麼做人的道理和怎麼給與你信心。我喜歡書,喜歡書籍裏那種叫人百讀不厭的育人的道理,爲人處事的好方法。我喜歡書,喜歡用我的一生來攻讀屬於我們自己民族的文化書。我喜歡,更甚於愛世界的萬物。它超越了友情,愛情的世俗。它是我靈魂深處最簡單,最執着的細胞。

在讀書時,我們既無法保證所讀過的書都是傑作,也無法做到在最合適的生命階段讀到最合適的書。這種尷尬既不是書的過錯,也不是我們的過錯,它只是我們與書相會時必有的樂事與恨事。冰心曾說過:“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這句話讓我記憶猶新。釋放自我陶冶情操讓我們在書的海洋裏盡情地遨遊吧!讓書伴我們成長,引我們進步,隨我們喝彩。

有句話說得好:最少應當有一本這樣的書伴隨終生:青年時讀過它,在中年時又讀它,在老年時再次讀過它……最後感覺仍然是沒讀完。甚至是:新鮮得彷彿不曾讀過。也許,這就是讀書理想的境界!

讀書的心得體會13

《邊城》就是沈從文先生理想中的夢境,他把對山水的熱愛化爲了這部飽含深情的作品,茶峒的自然風景清新雋秀,江水清麗綿延,江上渡船每日在這山水之間運行,也儼然成了這如詩如夢的景色中的重要點綴,渡船上的老船伕、小姑娘和老黃狗便是這景中永遠不變的主角。作者構築了詩畫般的邊城美景,把所有故事融合到這景中,景物便處處蘊含着純樸的人情味,瀰漫着“桃源”般神祕的色彩。景色因人物感情的朦朧而朦朧,因人物的憂愁而憂愁,也因故事淒涼的結局而定格在一片淒涼之中,卻因爲給人無限想象的空間,定格的美景又在無窮無盡的等候中慢慢地綻放,任人思緒飄飛到更廣闊的空間。

沈從文先生常說“美麗總使人憂愁”。《邊城》裏的翠翠是美麗的,她單純善良、不諳世事,對老船伕的感情真摯而感人,對儺送二老的感情朦朧卻執着,可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少女卻始終不知道也沒人告訴她,她應該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幸福,最終只能在一片悽苦之中,孤獨的守着祖父的渡船,等着不知歸期的愛人。老船伕是也善良的,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一條渡船,不知把多少來來往往的人渡過了小溪,“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他深愛着翠翠,他唯一的親人便只是那個女孩,他總是在爲孫女將來的生活而擔憂,最後卻還是在失望和遺憾中死去,就連撐了一輩子的渡船也被漲起的大水沖走了,這是何等的悲涼啊。

讀《邊城》除了對美麗的鄉村風光和純樸的風土人情留有回味之外,還留下一份感動,感動的是翠翠爲所愛的人執着的無怨無悔的等待,這種等待可能明天就能收穫幸福,可能一輩子都毫無結果,惟其如此,才更是感人。我也爲翠翠的執着而震撼,也許不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很多人都不會知道自己的真正價值,既然有幸活在這個世界上爲什麼不爲所愛的`人勇敢的等待一次呢?可是翠翠畢竟是生活在一個詩般世界中浪漫式的理想人物。現代社會太浮躁,有多少人還能有那麼一種執着的浪漫的情愫呢?不說爲了不可知的未來而等待,就算是爲了已有的幸福而付出真誠的努力,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我們渴望得到真愛,卻又總是擔心害怕,總想一切確定無疑之後才付出感情,不然就馬上抽身離去。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要的就是快樂。活得輕鬆一點吧,世間有許多值得人珍惜和留戀的東西,真情就是那最寶貴的財富。

讀書的心得體會14

一輛破舊的“1988”,一個奇妙又傷感的相遇,一段段模糊又清晰的回憶,組成了一次既定的旅程。轉動的車輪帶動車子馳騁,一回首便幾百公里;轉動的年輪帶動歲月輪迴,一轉身便是數年。多少人在懵懂天真的童年嚮往着少年,躁動不安的少年憧憬着青年,忙碌茫然的青年之後惶恐着時間。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中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流沙對希望被西風帶走的植株說“你走吧,別告訴別的植物其實他們是動物”。

當我們真正從自己狹小的空間中掙脫出來,卻發現這個光明強大的世界有時候是多麼黑暗與無力。我們堅信“邪惡不能壓倒正義”,但“別人可以定義正義和邪惡”;我們義正詞嚴地說“我的道路自己來規劃”,但也許卻是“別人規劃出來的時候把我們圈進去”;即使我們的生命順風順水,也註定要用最後一次失敗來宣告成功,就像跳高運動員比賽一樣,即使他已經是冠軍,他也會選擇繼續嘗試直至結束。

小說中溫和卻懷揣着傷感經歷的路子野和有着一份不正當職業並有身孕的黃曉娜陰差陽錯又似乎自然地成爲了旅途上的伴侶。他們的心是嚮往自由的,和所有渺小的年青人一樣。他們曾在這個危險的花花世界裏輾轉,爲生計爲情感做着願意與不願意做的事。路子野和他的同伴以不同的速度在生命的道路上奔跑,他目睹了哥哥、兒時的玩伴、少年時的初戀和這輛破舊的“1988”的改裝者在他的.前方摔倒並永遠地離去。而娜娜把她的孩子託付給路子野,這個孩子將陪路子野一道,在自由中感知世界,質疑世界,並和這個世界交流。

和路子野一樣,每一個沉寂的靈魂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一旦心中幽深的山谷有了追尋遠方、渴望生存的吶喊,它便會帶我們飛向自由,飛向天空。我們在高聳的雲端俯瞰人寰,見證了一場場悲歡,然後會說:“哦,這就是世界的輪廓”。

我們走在別人趟出來的道路上,一邊成長,一邊目送着朋友一個個遠去,祈禱再見不會是永遠。最後發現只剩自己。

我們懂的越多,就越像這個世界的孤兒,隔離在人海之外。

但不管我們終將走向哪裏,至少當我們含淚問自己時,還能說“我沒有迷路”。

靜心知路,勿忘初心。

讀書的心得體會15

我讀完這本書後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箇中國女人寫的中國版的《沉思錄》很不容易,整個作品是作者歷經人世苦難最終完成鳳凰涅槃後的心血凝練。作者苦難的童年和多蹇的少年、青年時代,讓她比一般許多人提前完成了對於許多重大人生問題的追問和思考。一切只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你需要做的只是安安靜靜地讀下去,或者是翻開任何一頁開始你的閱讀,放下內心所有的成見,如果在這過程中感到有一股清泉涓涓流溢,漸漸漫過了你的心田,那就是她帶給你的'驚喜和成長。

人的核心只有到心中去找。常人的心要到他的言語中、行爲中去找。而一個作家的心只有到他的文字中、作品中去尋找。 我回味良久,記下了她的這段話,以填補此處。但我要了一些她的照片,我相信言爲心表、相由心生。暫且讓她以她的靈肉之軀和她的文字代言她本身。

我們要學習作者的品質與堅強。